公文素材库 首页

关于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情况的报告

时间:2019-05-28 11:48:29 网站:公文素材库

关于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情况的报告

关于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情况的报告

县扶贫办主任陈文浩

一、“十一五”扶贫工作回顾

“十一五”期间,县政府认真贯彻国务院《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

(201*-201*)》,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紧紧围绕“改善条件、提高素质、创造机会”的扶贫工作目标,以加强农村基础建设、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出发点,以推进农业产业化、拓宽群众创业渠道为着力点,以增加农户收入、提高劳动力素质为落脚点,大力开展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雨露计划、社会帮扶等项重点工作,全面推进农村扶贫开发进程。1、实施整村推进工程,不断改善农村发展环境和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县政府出台了《宿松县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实施方案》,将全县190个行政村列为整村推进重点村,予以重点扶持。按照“政府统筹,资金捆绑,整村推进,连片建设”的原则,实行参与式扶贫,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37亿元,捆绑涉农资金3.82亿元,完成了190个重点村6大类257个子项目的建设任务。一是实施公路村村通建设。新建及改扩建公路365.8公里,修通105个贫困村的水泥公路,解决21.68万人的交通运输和行路难问题,基本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二是实施农村饮用水户户通建设。建成农村饮水工程160处,铺设输配水管网1470公里,解决了34万人的饮水难问题。三是实施电网低压整改村村通建设。解决了线路末端用户用电困难,保障了工业正常用电,实现了同网同价。四是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已架设主干网262公里,实现了县乡村联网,完成了1400个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村村通工程任务,全县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了98%以上。五是支持教育卫生扶贫工程建设。新建和改建中小学教学楼11幢,添置教学设备140台套,援助县乡医院建门诊楼7幢,扶持23个村建村级卫生室。六是实施农村危房户改造和移民搬迁工程。对自然条件差、居住分散、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及重点滑坡地段农户进行危房改造和扶贫搬迁,已新建居民安置点21处,改造农户危房2700间。

2、实施产业化扶贫工程,为农户增收提供产业支撑。县政府将产业化扶贫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农户增收的重要措施来抓,按照做强龙头、做大基地、做优品牌、做长产业链的发展思路,通过财政扶贫资金、小额贷款贴息资金等项扶贫政策的引导,广泛吸纳社会资金,为棉纺、水产、畜牧、竹木和粮油食品等五大产业服务。一是培植扶贫龙头企业。通过争取,安徽省京洲食品有限公司已晋升为国家扶贫龙头企业,安庆市泊湖全美蟹业有限公司、宿松县宝利来油脂有限公司、宿松县松厦棉花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已晋升为省扶贫龙头企业。这些企业既履行着扶贫的任务,又为谋求发展搭建了新的平台。二是激励企业发展壮大。先后为京洲食品、泊湖全美蟹业、松厦棉业等17家扶贫龙头企业安排贴息资金158.5万元,引导企业向银行贷款10496万元,企业因生产力的提高而新增工人1120人,新增产业基地4万亩,实现了企业与扶贫的良性互动。三是积极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争取资金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草根经济组织,根植于农村,服务于农业,有利于扶贫。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为农户做大发展平台。先后为宿松县林果协会、陈汉乡天宝瓜子专业合作社等26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争取专项扶贫资金132万元。四是对从事微型产业发展的农户给予小额贷款贴息等项政策支持,为846户农户发放贴息资金34万元。龙头企业+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联农户等多种模式的带动,全县有10多万农户与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了较为紧密的经济关系。从而在山区形成了茶叶、毛竹等优质林果业基地;在沿湖丘陵地区,形成了水产、畜牧养殖及粮食生产基地,在洲区形成了棉花和油料生产基地。

3、实施雨露计划工程,提高扶贫开发整体活力。培养造就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发挥其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是增强贫困地区群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一是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致富本领。积极整合劳动、农业、科技等相关部门资源,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培训网络,并根据各个培训机构的特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开展多层次培训,“十一五”期间,共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717期,参训人数35722人次;举办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班231期,参训人数11962人次,转移到县外就业的劳动力9620人。二是选拔农村小能人进村级班子,充分发挥能人带村作用。农村小能人大多是通过自己的勤学苦干而掌握了一定技艺的致富能手,他们思维活跃、年富力强,把他们选进班子,经过培养,能够带动周边群众、甚至一个村的发展。现在有300多名这样的能人选进了村级班子,为村级班子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三是开展“贫困家庭子女教育资助行动”,坚持发挥政府扶贫助学的导向作用,掀起全社会爱心助学的热潮,安排财政发展资金106万元,资助中职以上贫困生1060人。引导社会捐资400余万元,资助贫困大学生3000余名。4、实施社会帮扶工程,帮扶网络已基本建立。农村扶贫工作得到各级各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中国证监会作为中直机关定点帮扶宿松县,每年安排一名干部驻县挂职,开展扶贫工作,捐赠或筹措资金983万元,援助民生工程、救灾济困、扶贫助学和医疗救助等项目27个。我县是省人大副主任张俊的扶贫联系点,张主任多次莅临我县视察指导扶贫工作,为我县长远发展谋篇布局。要求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国土资源厅、省政府研究室、省侨联、中行安徽分行、交通银行安徽分行、省农村信用联社、省证监局、安庆师范学院、省出版集团、中国联通安徽分公司、省太平洋保险公司等省直帮扶单位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支持宿松发展。市委关注宿松的扶贫工作,有3位市领导、11个市直部门联系贫困村,县委、县人大、县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把县干联系村县直单位包扶村作为一项制度长期坚持下去,保持帮扶工作常态化,帮扶事项根据贫困村发展的需要而不断赋予新的内容。

5、互助资金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县政府出台了《宿松县开展“贫困村村民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积极支持农户在“民有、民用、民管、周转使用、流动发展”的规则内自主借款,发展生产。我县自201*年开始实施互助资金试点,先后下发互助资金565万元,在全县13个乡镇、30个贫困村、2个园区企业进行了试点,建立互助资金共管小组65个,有3282户农户,其中贫困农户1686户参加了互助组织。累计发放试点资金1342.5万元,农户累计交纳入互资金72.9万元。已借款农户1238户,其中借款贫困农户532户。试点工作有效地缓解了贫困村资金短缺、农民借款难问题,也为农户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6、“连片开发”试点工作取得新成效。201*年国家在我县部署“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工作。为此,县政府编制了《宿松县“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实施方案》,为加快山区经济发展,县政府将试点区安排在陈汉、隘口、柳坪、北浴、趾凤等5个乡,5个乡按照试点方案要求,各尽所能,精心实施,已基本完成试点任务。产业方面,已改造及新增毛竹基地4500亩;改造低产茶园3200亩,添置茶叶加工机械2台(套);新增油茶基地1000亩;新增银杏基地750亩、红豆杉基地750亩;改造经果林基地300亩;新增高山蔬菜基地1000亩。基础设施方面,改造和新增公路117公里,新增人饮工程10处。社会公益事业方面,已新建村民活动中心12所,新建村级卫生室8个,广播村村通覆盖12个村,5300户。“十一五”农村扶贫工作在县委、县人大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取得了可喜成绩,全县贫困人口已由201*年的11.8万人下降到201*年的5.06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已由201*年的1797元上升到201*年的4489元。宿松县的扶贫工作也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201*年被评为全省扶贫开发先进县,201*年、201*年在全省绩效考评中相继受到通报表彰,并分别获得奖励资金100万元。

二、“十二五”扶贫工作展望

尽管我县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扶贫开发工作任务依然繁重。我县县域经济发展滞后,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弱县的基本格局没有变;贫困人口规模仍然较大,据贫困监测反馈情况,201*年的贫困线为1290元,在贫困线下,我县有贫困人口50600人。而且我县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地区,脱贫与返贫交织发生。同时还要看到,城乡、区域、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发展差距扩大趋势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尤其是山区、丘陵区等连片地区农村贫困现象尤为突出,我县的扶贫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丝毫不能松懈。

“十二五”扶贫开发工作,要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2020)〉的通知》(中发[201*]10号)精神,坚持开发式扶贫、开放式扶贫、开拓式扶贫方针,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作为工作重点,把帮助扶贫对象增加收入、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作为主攻方向,着力构建行业扶贫、专项扶贫、社会扶贫相互支撑的“大扶贫”格局,积小胜为大胜。

1.以贫困村和连片特困地区为扶贫攻坚主战场,给予特殊政策。我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县,也是大别山革命老区县,但各地的贫困程度不同,不能平均用力,要区别对待,要坚持把扶贫资源重点投入到扶贫攻坚主战场,我县扶贫攻坚主战场应该是已确定的130个整村推进重点村和连片特困地区,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应制定强有力的政策措施,集中力量,大力改善扶贫攻坚主战场的生产生活条件,培育壮大一批特色优势产业,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面貌,缩小地区间的差距。

2、以增加扶贫对象收入为目标,解决制约因素。要增加扶贫对象收入,识别扶贫对象是前提,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是根本,开辟增收渠道是核心,提高扶贫对象基本素质是关键。一是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做到低保户应保尽保,扶贫对象户应扶尽扶,出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实施意见,为扶贫对象户发展生产提供政策保障。二要解决基础设施薄弱的难题。因地制宜,全面做好贫困村的基础设施规划。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大力实施贫困村公路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兴建人畜饮水工程;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国土整治和水土保持,改造中低产田,解决贫困区域当前最急需、最紧迫的问题。三是要解决产业发展滞后的难题。一方面,认真组织实施全县新一轮产业发展规划,巩固发展现有产业,形成一乡一业的规模发展格局;另一方面,重点抓好贫困村的产业发展规划,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培育发展一批适宜的新型产业,按照市场需求和区域产业布局,推进“一村一品”。四是要解决扶贫对象素质不高的难题。进一步有效整合农民素质培训资源,认真实施“雨露计划”、“阳光工程”和“农民工培训工程”,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继续开展并切实做好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贫困学生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深入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努力提高贫困人口的基本素质和劳动技能。

3.以规划需求为纽带,整合攻坚力量。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规划走的原则,注重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发挥规划的引导作用,依据规划编制项目,加强项目库建设,避免工作的盲目性。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是新纲要提出的构建“大扶贫”工作格局的三要素,是推进新阶段扶贫工作的力量源泉,要有序有效调配三要素,打好扶贫攻坚战。

4.以工作实绩为考核标准,强化扶贫开发责任。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按照县抓落实、乡为阵地、村为平台的管理体制,建立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做到责任、人员、措施三到位。特别要发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综合协调功能,明确分工,加强工作调度。二是强化政策支持。各行业部门要把改善贫困地区发展环境和条件作为本行业一项工作任务来抓,在资金、项目、优惠政策等方面向贫困地区倾斜。三是强化社会帮扶力度。加强同中直、省直帮扶单位的联系,多汇报、勤沟通,多争取一些支持,县直帮扶单位要发挥帮扶工作生力军的作用,通过机关帮扶的示范效应,带动社会方方面面加入到扶贫队伍中来。四是强化群众参与。一方面,要强化村级基层组织的作用,充分发挥村在扶贫工作中的宣传动员、传达执行的作用,让村一级成为扶贫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另一方面,采取多种形式大造舆论氛围,激发广大干部群众自我脱贫意识,自我参与意识,掀起扶贫攻坚新高潮。五是强化监督检查。每年召开一次扶贫工作会议,通报扶贫工作成效,部署工作任务,形成工作态势,要把扶贫工作纳入乡镇和县直单位考核范围,以提高扶贫工作执行力,为推进宿松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实现区域强县的目标而努力。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关于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情况的报告》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关于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情况的报告: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于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情况的报告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570525.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