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第二学期教学总结

时间:2019-05-28 12:05:53 网站:公文素材库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第二学期教学总结

小学科学教学中“活动有余、思维不足”

教师:余章凤

《小学科学(4─5年级)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目前,主体性教学、科学探究已成为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两面大旗。无庸质疑,课标所倡导的理念是非常正确的。但是,在没有深刻领会其中的含义的情况下,甚至有人认为凡小学科学教学必有活动、必有探究。现在,在我们小学科学的课堂上可以看到处处是活动,可谓热闹非凡。但在对这些活动耐心分析和研究之后,我们又会感到活动中又普遍存在着一种毛病,那就是──“思维不足”。在很多情况下,学生在热热闹闹的活动结束以后,头脑依然是一片空白,他们在知识和能力上并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活动有余、思维不足”已经成为目前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一个通病。

首先,是因为很多科学教育者在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上存在着偏差。有些人把科学探究等同于“动手做”了。虽然两者都倡导学生的主体性,都提倡体验式学习。但实际上它们却存在着一定的差别。科学探究是以问题为核心,它不否认对知识的学习,提倡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来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但同时也承认通过查阅资料等间接形式来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性。而“动手做”提倡的是“做了才能理解”的理念,非常重视第一经验的学习。由此可见,“动手做”更强调的是动手,而科学探究则更强调动脑;“动手做”重视的是第一经验的学习,甚至认为是获得知识的唯一模式,而科学探究却不否认对间接经验的学习。把探究教学理解为活动教学的结果是,教师把精力过多地考虑到活动的设计和安排上,并没有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思维问题。还有些人把科学探究机械化地理解为一种流程了。认为探究必须要按照提出问题、进行假设、做计划、设计实验、交流、验证假设这些步骤来进行。而事实上,对问题的讨论来寻求答案、对资料的分析来提取信息也都是一种探究模式。科学探究不一定都需要动手,也不必按部就班地一步步地来进行。我们不能把探究看成一种机械形式,它的本质应是思维。否则,在短短的几十分钟的课堂上是无法完成探究教学的。

其次,在一些教学活动中教师把大量的时间耗费在活动中,而实际上用在动脑思考问题的时间却很少。《热胀冷缩》一课,教师把大量的时间耗费在和学生一起来安装一个能发现热胀冷缩现象的装置上,而实际上通过一些热胀冷缩的现象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并解释其中的原因才是教学的主旨。而这一点恰恰被教师忽视了。当然,动手能力的培养也是科学技能的一个方面,但如果把大量的时间耗费在简单的、重复的实验操作上,也就冲淡了学习的主题。

再次,活动本身所蕴涵的知识能力太浅,没有太多的思维训练的成分。比如,在有关动物的知识内容中,让学生去表演动物的运动。这种活动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但只能体现学生观察的仔细程度,其中蕴涵的思维的成分就不多,如果在对动物运动的模仿之后引发学生去思考:“动物为什么必须要那样运动?那样运动会有什么好处?”这样的模仿活动就显得有一定的意义,就能有一定层次上的提升。否则,活动不过是玩游戏的过程而已,学生在玩完之后在各个方面都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另外,造成活动太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自身的要求。现在在科学课堂中如果一下子没有了活动,就会立即引起学生的反应。小学生都喜欢活动,不喜欢死死地坐在座位上学习。教师一旦减少了活动就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应该创设一个宽容民主的环境,但这并不等于放任自流,宽容有度、宽容有方才能产生真正的教育效果。所以教师不能一味地随从学生的要求,活动的安排也要把握尺度,也要考虑活动本身的教育意义和实际价值。

最后,教师自己的行为习惯也是促成活动过多的原因。如果没有了活动自己就会在课堂上感到手足无措。我们常常是考虑尽可能多地安排一些活动,来让自己的课堂更加轻松活泼一些。可是在考虑设计活动的同时,大都没有花费精力来思考这些活动对学习内容的必要性,和深刻挖掘这些活动的教育意义和深度。

以上对造成“活动有余、思维不足”这一不良现象的原因,做了一些尝试性的探究。

扩展阅读:201*——201*学年度第二学期教科版五年级科学实验教学工作计划

201*201*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实验教学工作计划

实验教学目的要求

一、本学期应完成的教师演示实验有: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传热比赛。

应完成的分组实验有:造一艘小船,感受浮力,研究水在变热过程中的变化。观察空气是否热胀冷缩,热是怎样传递的?一分钟有多长?滴漏实验、昼夜交替现象模拟实验、地球公转实验。

二、仪器设备有:物体沉浮实验室盒,水槽、烧杯、试管、温度计、烧瓶、橡皮塞、玻璃管、金属热胀冷缩演示器,酒精灯,铁架台,铁片,钟表、量筒、地球仪等。

三、实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造一艘小船、感受浮力等实验,让学生知道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理解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2、通过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传热比赛、研究水在变热过程中的变化、观察空气是否热胀冷缩、热是怎样传递的等实验,让学生知道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不同物质传递热的本领不同,大多的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通过一分钟有多长滴漏实验,让学生知道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相同时间的主观感受不会一样,但时间是在以不变的速度延伸的。

4、通过昼夜交替现象模拟实验,地球公转实验,让学生知道地球确实在自转和公转,与之相关联的现象有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拖

1、准备好自备器材,做好每个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提高教学质量。

2、把实验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与大家一起共同探讨,提高自身的实验能力,增强实验效果。

3、重视实验结果的处理和运用,填写好实验报告单。4、开展好课外科技活动,让学生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教科版五年级科学第二学期教学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教科版五年级科学第二学期教学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第二学期教学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572096.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