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背诵与积累的研究与实践》校本课程开题报告
《初中语文背诵与积累的研究与实践》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1、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应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背诵””就是完成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丰富学生的语文积累,培养学生的课内外阅读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
2、通过课内的背诵,从而扩大到课外的背诵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陶冶情操,培植人文精神,积淀民族文化。
二、课题背景。新课标对“背诵”的要求;学生知识积累的需求;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学的呼唤。
三、课题提出的依据。
1、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局限于教材的繁琐分析,有些家长更愿意让孩子做各种各样的试卷,不愿让他们多化时间去做基础的积累“背诵”。
2、课程标准规定了中学阶段完成篇目背诵任务。实验的基本目标是通过教材建设,制定课内外背诵规划,加强课外背诵指导,使课标中关于课内背诵的要求落到实处。
四、课题研究目标。把课内外“背诵”纳入语文教学计划,使之与教材有机结合;研究并探索出“背诵”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及方法,为更好更快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找到一条恰当的途径。
五、课题研究的大体框架
1.选好实验班,将“背诵”纳入语文教学计划。除保质保量完成新课标所要求的背诵量外,还具体指导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背诵习惯,掌握正确的背诵方法。进行课外知识的背诵,配以各种相关的语文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的背诵兴趣。
2、制定课内外背诵的数量和规划。根据本校的具体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内外背诵数量和规划,从课内外背诵的目标、背诵的内容、背诵的总量、背诵的时间、背诵的方法.背诵的文体等几方面拿出明确而具体的计划和措施。
3、创造条件促进“背诵”。
(1)课内外的背诵:由课题小组成员列出背诵篇目推荐表。
(2)允许学生在“早读”或“自习”时进行课外的背诵,每周抽出一小时,集中进行课外背诵的指导。
(3)教给学生背诵的方法,引导学生养成背诵的好习惯,理解背诵的作用。(4)推荐读物与课内背诵并重。教师一定要做好背诵的辅导工作。利用图书资源,广泛开展背诵活动。
4、开展活动强化“背诵”。
(1)谈天说地三分钟,每节语文课开始,以名人名言,新人新事物等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
(2)开展课内外背诵竞赛。评选背诵优秀的同学,背诵与写作有机结合。(3)举办各种语文活动,如“成语擂台赛”,“古诗文朗诵会”等。5.研究可行的、科学的评估方法,来检测“背诵”对学生语文素养整体水平的提高和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否有帮助。
六、课题研究日程安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9201*.2):
(1)课题的提出。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搜集整理关于背诵意义和方法的讲座,明确背诵对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意义。
(2)撰写并修改完善本课题研究方案,形成正式研究方案,开题实施研究。(3)学习研究计划和相关材料,明确本课题研究的内容。第二阶段:实验阶段(201*.3201*.4):开展实验,深入研讨,不断总结,撰写论文。具体措施
1、背诵的时间:每周的早读前15分钟,每节课前三分钟、每天中午快上课前十分钟。
2.各班级利用学校的宣传橱窗,或用诗文,或用诗画,或用散文、或用格言警句、或用学生亲笔书画的名言佳句丰富橱窗内容。教室环境也要求体现班级特色,除了诗画、诗文,每个班级都辟有诗园,内容多是学生积累的活动成果,有书法展、有读书笔记等等。
(1)为减轻学生背诵负担,倡导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背诵方法,号召各班充分利用每天课前三分钟时间,每天将一段背诵的内容抄在小黑板上,原则上
每周更新一个内容,如果背诵的快,也可以加快更新,学习委员带领大家课前背诵,直到上课铃响。
(2)板报介绍,提供资料。在每期的班级板报中,都刊出一首古诗或美文欣赏,并提供背景材料和诗词析义,供学生阅读、赏析。在班级也进行手抄报的展示和评比活动,可以配画,配字等等,训练学生,加深理解。
3.背诵内容选择范围:新课标规定的初中学段学生必读、必背篇目以及通俗易懂,贴近学生生活和心理的唐诗、宋词、元曲、《论语》、《诗经》、优秀古典散文。也可补充现当代名家名篇,如:《可爱的中国》,《再别康桥》,《大堰河我的母亲》,《背影》,《雨巷》等。
4.每两周以班级或年级开展一次背诵比赛。
5.古诗、美文、名言佳句与练笔相结合,以诗促写。通过自创小诗;以改写、扩写、续写、仿写、写感受;诗配画,画填诗;办与古诗词相关的专栏、班刊以及个人作品集等形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古背诵积累能力。
6.语文课堂背诵积累教学中,探索运用“导引背诵积累拓展”的教学模式。
(1)导引:通过与教材相关的名言警句、诗词散文、名著、佳句、名言警句等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背诵:读准字音、理解词语、读懂句子的基础上、读出节奏读出情感,品味语言的音韵美、品味语言的意境美、品味语言的感情美。
(3)拓展:以课文为基点,进一步向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扩展,向同类题材的作品扩展。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4201*.9):1.统计分析整理资料,完成课题研究报告。2.做好课题结题准备工作。3.迎接专家验收课题结题。
第四阶段:(成果推广)(201*年9月以后)七、课题的意义:
探索培养中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提高中学生语文素养。
扩展阅读:《初中语文背诵与积累》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初中语文背诵与积累》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作为新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对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又是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它能够最好的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因而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为此,依据新语文课程理念,我们在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研究中确立了子课题为《初中语文背诵与积累研究与实践》。本课程立足于学生的文学积累、情感熏陶、明理启智,提高他们的文化品味和境界。引导学生通过背诵与积累,以培养学生珍惜自己民族优秀文化,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最终提高孩子们的人文修养,积淀孩子们的文化功底,让我们的孩子打好传统文化的根基。为保证这一课程的顺利开发,特制定本方案:
一、课程开发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孩子应该完成400万字的阅读任务,其中初中阶段应背诵优秀诗文80篇。要求通过背诵重在引导学生了解祖国优秀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受到美的熏陶感染,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也强调了语文学科在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提高国民素质方面的作用。
语文教学改革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思维的训练,我们在走改革之路的同时也渐入了一个误区:忽视了知识的传授,放松了识记教学,不抓或很少抓语文背诵了,这完全是我们教师在教改认识上的偏颇,以为抓语文背诵就是在搞“死读书”,就不符合教改精神。背诵是我国语文教学十分强调的重要手段。作为传统语文教学方法的背诵,和“死读书”绝非是同一个概念。德国的物理学家艾宾洛斯说:“反复是保持的函数。”背诵就正是这种达到保持的手段。自古以来,许多名人大家是很懂得这一点的。历史的经验证明:背诵是学好语文极其重要的一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在于使学生学会正确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而背诵恰恰是提高这种能力的有效手段。语文课本上的文章,特别是名家名篇,语言规范,
用词准确,文句优美,行文畅达,通过背诵,可以培养语感,提高说话和作文的能力。熟读、背诵的东西多了,脑海中贮存了丰富的字词、句式、文章的结构、行文的气势等多方面的知识,在有表达需要时,就会像涌泉之水,源源不断地涌到舌下,流向笔端。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就是这个道理。而且,背诵对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着独特而奇妙的作用。文章的作者锤字炼句的功夫,匠心独运的构思,作品高雅的格调,深邃的意境,不是一下子就能读出来的,必须再三诵读,反复琢磨体味,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彻悟。特别是意境,常常是“不可言传,只可意会”。老师的分析固然代替不了,学生自己读一两遍即罢,也会无收获,但却能在熟读背诵的过程中有所感受,徜徉其中,心悟其意,心融其境,产生妙不可言之感。朱熹就强调“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积累知识本身就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学生对精词妙语,对佳段名篇,理应牢牢记住,对于说话、写作大有裨益。如果学过就忘,让知识成为“过眼烟云”,对知识不加积累,脑子里一片空白,那是无论如何也说不好话、写不好文章的。我们应当把学过的知识尽可能多地贮存到大脑这座仓库里,而贮存起来记忆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背诵。语文是信息的载体。语文水平低,就会影响人们对社会信息的认知和交流,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需要的数以千万计的各级各类专门人才的培养和教育,都要首先起步于语文学习。语文知识是基础知识。一个人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知识,才能更有成效地学习其他专业知识。一个人语文能力高低,直接关系着他的工作成效,这是人们公认的一个基本事实。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加强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的全面训练,使学生真正掌握好祖国的语言文字,不断提高他们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便更好地去认知和交流社会信息,促进国民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要达此目的,切实加强和改革中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注重加强中、小学生的背功训练,当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也是一项刻不容缓的艰苦而光荣的任务。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富资源。”“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因此,在信息化时代如何保持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已经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开发“初中语文背诵与积累的研究与实践”校本课程,正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可以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不断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可逐渐培养孩子的仁义敦厚和高尚的人格品德、开启孩子的创新思维,从而奠定孩子一生中具有高远的智慧和优秀的人格与秉性的基础,让我们的下一代更文雅,更具文化气质,都能生活在真正优质的教育环境里。
新课程标准亦愈发地重视和倡导学生的语言积累。而背诵便是一种必行的学习手段。我国的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在青年求学代,读书范围十分广泛:对先秦的楚辞、汉赋、唐诗等中间的名篇佳作都能背诵,并能熔入自己的语言中,这也是正所谓的“厚积而薄发。”背诵能促进学生的记忆力的发展,能培养学生注意力,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古人曾说过:“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就是说书背诵得多了,书中的语言久而久之就会成为自己的语言,背诵和积累可以是中华经典古诗文、古今中外美文,还可以是名著经典语句和名言警句、成语、名篇名段等,背诵不仅增加学生的积累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陶冶高尚情操。基于此,我们对开展《初中语文背诵与积累的研究与实践》所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形成以下认识:
1、陶冶情操励志磨心
选入教材的古诗文都是经历历史文化沉淀,久经考验的名篇,诵读、理解、记忆这些诗文有助于学生陶冶情操,励志磨心。学生在入情入境的朗读过程中,对文章的风采格调,脉络层次,语言表达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都会潜移默化地理解吸收,融会贯通。我国著名作家谢冕就曾说过,欣赏诗歌“不单是了解诗人的情感活动,而且寄托自
己的情思”。因此背诵李白诗歌“黄河之水天上来”可以让人更豪放更大气,陶渊明的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让人更淡泊明志。背诵,能够滚瓜烂熟地背出数十篇古文、数百首古诗词,乃至现当代作家的一些美文,是读书的一项基本功,也是人生历练、懂得生活的基本功。
2、增强理解改善记忆
在我国古代,学生集中识字以后,就开始诵读经典文章。学生学习主要靠自己在“诵”上下功夫,朝夕吟读,直至背诵,文章读顺口了,文章的大意也就把握了,从而达到无师自通。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那么熟读成诵就更便于学生理解文章的意思。理解了书义,也便受到了教育,提高了对事物的认识、分析、理解能力,对生活自然有了正确的观点、态度。朱熹在这方面论述很精辟。他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使其言皆若出于我之口,其义皆若发于我之心。
另外,人的记忆力与其他的能力一样是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和培养而提高的。马克思有超常的记忆力,但其超常的记忆力也不是天生的,这与他坚持强记的习惯分不开。他从少年时代起,坚持用自己不太熟悉的外语去背诵诗歌,天长日久,他的记忆力越来越强。列夫〃托尔斯泰称这种方法“是记忆力的体操”。有关试验表明:人的大脑记忆目的明确时,脑细胞处于高度活动状态,大脑皮层形成兴奋中心而注意力格外集中,接受外来信息相对主动,大脑皮层留下的痕迹也非常清晰、深刻。大家一定也有这样的体会,考试前的记忆力要比平时强。因此,明确记忆目的和任务是记忆的动力。背诵就是记忆目的明确的一种记忆,有目的的背诵古诗文有助于记忆力的增强。
3、培养语感提高表达
朱光潜先生的学生回忆先生教育他们要重视背诵时说:“作那些支离破碎的语法练习,倒不如精选精读几篇经得起仔细推敲的散文作品或诗歌,把它们懂透背熟,真正消化成自己的营养,这样就会培养成敏锐的语言感。”背诵就是具有这种特殊的功效。“旧书不厌百回读,
熟读深思子自知”。朗读背诵是直接、完整地感受语言材料的重要形式。朗读背诵的心理活动是全方位和多层次的,它要求眼到、心到、口到、耳到。学生在朗读背诵过程中,多种感官都被调动起来了,就能认真观察语言现象,掌握语言规律,使用语言材料,自然能取得培养语感的功效。因此朗读背诵是训练语感的好方法。让学生反复朗读甚至背诵作品,特别是其中的精彩片断,文章的精妙之处自然烂熟于心,语感能力从而得到加强。
背诵还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及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说过:一篇文章,读出声音来,读出抑扬顿挫来,读出语调神情来,比单用眼睛看,所得的印象深刻得多;对于文章的思想感情,领会得要透彻得多,从中受到的感染要强得多。朗读多了,时间久了,优秀作品中经过加工锤炼的语言会跟自己的口头语言沟通起来,丰富自己的口头语言,提高口头表达。
4、死记活用提升写作
人们常常给背诵扣上一个“死记硬背”的罪名。孰不知背诵还能提升写作能力。幼年的莎士比亚要在天不太亮的时候,就到学校坐在课桌前去,念拉丁文,背拉丁文,也是用强迫记忆这一套。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张维在谈及语言的学习是说到:“学语言有一个从“死”到“活”的过程,“死”的东西多了,熟能生巧,慢慢就会“活”。死记硬背到一定程度,便会“死”去“活”来。所谓“死”就是原始的语言积累,创建个人的语料库,语料丰富了,一旦掌握了运用技巧,就能随意提取,运用自如,“死”的语言材料变“活”起来了。”这样写起文章来当然得心应手。
二、课程的名称:选修课
(1)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必须贴近学生生活,重视兴趣教学;(2)语文校本课程开发要关注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及创新能力。
(3)语文校本课程开发要更多地采用调查研究及专题研究的教学方式,促进教法和学法的改变;
(4)语文校本课程的评价既要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课程具体实施方法(一)研究目标
1.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美文精段名篇等的兴趣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丰富学生的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和人文修养,初步培养学生积累古诗词美文精段名篇、欣赏古诗词美文精段名篇的能力,重视学生背诵的习惯,从中有所积累和体味,进而积淀孩子们的文化功底。
2.探索背诵的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来指导学生背诵。
3.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具有阅读、理解、鉴赏浅显文言文和古诗句的能力。
4.编写出初中阶段背诵校本教材。(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背诵的教学方法,创建出几种背诵的有效方式:瞄一眼法:这种方法就是让学生在背诵时,快速瞥一眼,然后继续背诵。此法可以用于背诵古文和名篇。七年级的同学在他们听写之前,可让他们使用瞄1分钟法,然后听写。
情景再现法:这种方法使用的目的在于促使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此法特别适用学生朗读、背诵古诗,和比较难以理解的文言文。用情景再现发法记住的东西,往往不容易遗忘。如《陋室铭》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话,可让学生从环境的清幽、往来人物、生活高雅等三面加以想象,这样记住的知识不易忘记。
情感背诵法:为什么学生喜欢背古诗,却不愿背古文。我想他们除了文章的长短之外,另外有一个因素是古诗的节奏感很强,有一种内在的音乐美感。“五绝”“五律”每句为2拍,如“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七绝”“七律”每句为3拍,如“秦时/明月/汗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另外,优美的散文片段也可让学生采用此法进行背诵,能发挥学生背诵的积极性。
切割背诵法:我们大家都知道:吃东西要先选好吃的吃起,做事要从容易的做起。同样,学生在背诵时总喜欢背短一点的。既然这样,我们教师为什么不用分割的方法让学生分几次背完全文呢?假如他们每个语段都很熟的话,我以为他们对整篇文章的理解不会很差。如:《核舟记》一文中,课后要求背诵第二、三、四两段,这时可让学生采用此法切割法进行背诵。实践证明,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比较记忆法:在我们的学生学习语文时,总是比较难理解词语在句子当中的意义。如朱自清的《匆匆》一文中“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赤裸裸的回去罢?”一句中的两个“赤裸裸”的理解。这时就必须比较区分,结合人们生活实际,能更好的进行理解记忆。
另外还有一些方法:组词记忆法、同桌一唱一和法、5分钟比赛记忆法、编歌词法、讲故事法等等。
(2)激发学生的背诵兴趣,在大量诵读的基础上,摸索出积累、背诵古诗词、古诗文、美文、精篇美段以及名言警句等的方法。
(3)在学生中开展背诵、积累比赛,通过引导学生背诵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名篇、名段等,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品味优秀诗文的鉴赏能力。
(三)研究方法
1.教育调查法:有目的、有计划的通过调查表、谈话和问卷等形式接触和了解教育对象,搜集相关资料进行该课题的分析研究。
2.行动研究法:在实践中进行不断反思,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反思四个步骤寻找得失原因,制定对策,指导下一阶段的工作。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
3.经验总结法:确定研究内容对象,收集经验材料、筛选、归纳总结。
4.案例研究法:观察班级某些特别爱好背诵的同学或一些特殊生,对他们的行为进行跟踪调查,作些特殊案例的分析。
(四)课程研究的主要过程本课题研究时间预期为两年。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9201*.2):
(1)课题的提出。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搜集整理关于背诵意义和方法的讲座,明确背诵对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意义。
(2)撰写并修改完善本课题研究方案,形成正式研究方案,开题实施研究。
(3)学习研究计划和相关材料,明确本课题研究的内容。2.第二阶段:实验阶段(201*.3201*.4):开展实验,深入研讨,不断总结,撰写论文。具体措施
1、背诵的时间:每周的早读前15分钟,每节课前三分钟、每天中午快上课前十分钟。
2.各班级利用学校的宣传橱窗,或用诗文,或用诗画,或用散文、或用格言警句、或用学生亲笔书画的名言佳句丰富橱窗内容。教室环境也要求体现班级特色,除了诗画、诗文,每个班级都辟有诗园,内容多是学生积累的活动成果,有书法展、有读书笔记等等。
(1)为减轻学生背诵负担,倡导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背诵方法,号召各班充分利用每天课前三分钟时间,每天将一段背诵的内容抄在小黑板上,原则上每周更新一个内容,如果背诵的快,也可以加快更新,学习委员带领大家课前背诵,直到上课铃响。
(2)板报介绍,提供资料。在每期的班级板报中,都刊出一首古诗或美文欣赏,并提供背景材料和诗词析义,供学生阅读、赏析。在班级也进行手抄报的展示和评比活动,可以配画,配字等等,训练学生,加深理解。
3.背诵内容选择范围:新课标规定的初中学段学生必读、必背篇目以及通俗易懂,贴近学生生活和心理的唐诗、宋词、元曲、《论语》、
《诗经》、优秀古典散文。也可补充现当代名家名篇,如:《可爱的中国》,《再别康桥》,《大堰河我的母亲》,《背影》,《雨巷》等。
4.每两周以班级或年级开展一次背诵比赛。
5.古诗、美文、名言佳句与练笔相结合,以诗促写。通过自创小诗;以改写、扩写、续写、仿写、写感受;诗配画,画填诗;办与古诗词相关的专栏、班刊以及个人作品集等形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古背诵积累能力。
6.语文课堂背诵几积累教学中,探索运用“导引背诵积累拓展”的教学模式。
(1)导引:通过与教材相关的名言警句、诗词散文、名著、佳句、名言警句等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背诵:读准字音、理解词语、读懂句子的基础上、读出节奏读出情感,品味语言的音韵美、品味语言的意境美、品味语言的感情美。
(3)拓展:以课文为基点,进一步向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扩展,向同类题材的作品扩展。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4201*.9):1.统计分析整理资料,完成课题研究报告。2.做好课题结题准备工作。3.迎接专家验收课题结题。
第四阶段:(成果推广)(201*年9月以后)四、课程的评价方法对学生的评价:
语文背诵与积累注重学生的背诵过程与方法,关注学生背诵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侧重考察其兴趣、方法和习惯以及背诵材料的选择和积累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背诵与积累的评价。学生评价的途径主要有读书笔记展示、积累交流会、现场笔会、比赛等。对学生评价的方式主要有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分出ABCD四个等级,对学生背诵积累能力的
评价,每学期末进行专项考试,以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
八、课题实施保障
本课题研究期限为两年,在援救的过程中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并有足够的资金做坚强的后盾。课题组主要成员,都具有较高的素质,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热中于本职工作,该项目主要参加者共4人,其中既有资深的中教一级教师,也有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年轻教师,既有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又有普通教师;既有教学管理人员,又有一线教师。学历、职称、年龄搭配合理,体现了中青教师的实力组合。这样的组合可谓是强强联合,其中一人主持过省级教研课题,两人参加过市级课题,,所以能保证课题研究顺利进行。学生对诗文经典知识很感兴趣,实施起来比较顺利。负责人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对语文知识系统性比较了解,在诗词美文背诵方面较有研究。在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上有一定的组织能力。
学校有资源网站可供参考和查阅,校图书馆库藏丰富,《教学与管理》、《语文世界》、《语文教学通讯》等,实现了图书馆的资源共享,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一应俱全,校园网建设已具规模,这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极佳的条件。我们可以利用每周一、三、五活动课以及课外时间,课题组成员集体研究、探究背诵积累的新方法。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初中语文背诵与积累的研究与实践》校本课程开题报告》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初中语文背诵与积累的研究与实践》校本课程开题报告: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初中语文背诵与积累的研究与实践》校本课程开题报告》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575450.html
- 上一篇:校本培训个人学习心得体会9
- 下一篇:校本培训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