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课程设计总结
结构课程设计总结
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具体训练和考察过程.随着工程技术发展的日新日异,结构设计已经成为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最重要的环节,结构知识在工程管理中也可以说得是无处不在。
回顾起此次结构课程设计,至今我仍感慨颇多,的确,从选题到定稿,从理论到实践,在整整两星期的日子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这毕竟第一次做的,难免会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掌握得不够牢固,比如对单向板肋形楼盖进行整体设计计算,包括单向板的设计计算、次梁的设计计算、主梁的设计计算、绘制楼盖的结构布置图、次梁与主梁的模板配筋图等等
这次课程设计终于顺利完成了,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最后在马庆华和崔启兵两位老师的辛勤指导下,终于游逆而解。同时,在马老师和崔老师的身上我学得到很多实用的知识,在次我表示感谢!同时,对给过我帮助的所有同学和各位指导老师再次表示忠心的感谢!
课程设计的心得体会:做了两周的课程设计,有很多的心得体会,有关于结构设计方面的,更多的是关于人与人之间关系方面的。我们班一共有四五十个人所幸的是,大家都比较忙,在一起讨论的时间很少。所幸的是我得到了很多同学的帮助。我想没有他们我可能都要放弃了,因为我对结构设计并不是很熟悉,学的东西好像它是它,我是我似的,理论联系不了实际。通过这次系统的学习进一步熟悉受弯构件梁和板的正截面或斜截面的设计、计算及构造要求,掌握了单向板肋形楼盖计算方法及结构图的绘制;尤其是对教材中关于抵抗弯矩图这一难点的理解。并且熟悉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中肋形楼盖设计计算的方法和步骤;掌握塑性内力重分布理论和弹性理论的计算方法;掌握绘制结构施工图的步骤、方法和绘制技巧;巩固理论知识,发展空间思维。这样的进步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也只有在相互帮助中才能得到更大更好的进步。
因此,感谢我的老师和同学,是他们的帮助才我现在的进步。最后,祝为我们辛勤付出的老师身体健康。
学生:皮安良201*-1-13
扩展阅读:结构课程设计总结
结构设计课程总结
学院:土木学院专业:姓名:蒋金华学号:
结构设计课程总结
结构设计所要达到的目的:
以结构设计制作实验项目为载体,探索做中学、学中做、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团队精神,提高同学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突出创新精神,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精神,丰富同学的课余生活。结构设计大赛可以很好地将课堂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培养大学生的设计与计算能力。
结构设计内容:
1.用木条和乳胶设计制作如图房屋结构模型。模型结构的外形尺寸:长650mm,宽600mm,高500mm。内部空间不小于550mm,宽500mm,高400mm。尺寸精度控制在+5mm。
2.在该房屋结构模型的顶面
中央作用四个等值竖向荷载,竖向荷载总值为2.5KN。通过抽签确定在房屋的顶部和宽度方向作用两个水平荷载。结构水平向承载能力不小于竖向荷载总值的10%。
结构体系概述:
纵观当今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一般有:框架结构:(缺点:侧向刚度小,侧移较大)框--剪结构体系:(缺点:对结构设计大赛而言,自重较大)巨型桁架结构体系:(经典案例为香港中银大厦,由贝聿铭设计,全楼可以说是结构美和建筑美的统一。建筑即结构,结构即建筑。三角形的受力简洁明快,巨型立柱对角布置,使得抗倾覆力臂达到最大,而从底到顶不断缩进,使得结构受力极为合理。筒体结构体系:(西尔斯大厦应该说也是建筑和结构统一的又一著名案例,成束筒向上逐渐截断,简单却又完美。
框筒结构体系:(著名的建筑如汉考克大厦,核心筒+斜撑)
结构构思:
老师在课程之初给我们简单介绍了上一届比赛的结构图片和情况。在构思上我们遇到难题,不知从何处入手,第一步迈出去很艰难。在这个阶段需要我们大胆尝试,琢磨出自己的方案。同时老师让我们把设计过程中的问题反馈给他,在相应的课程中他逐步为我们解决。方案设计出来还要进行理论计算,木条性能我们不知道,我们只能让每个杆受尽可能小的力。同时我们组员之间还进行了讨论,几经修改才最后确定方案。
我们构思的过程大致如下:大胆尝试设计初步方案向老师反馈问题确定初步方案理论计算组间讨论修正方案确定最后方案。模型的制作过程:
我们先粘好了外部框架和几个斜杆,由于需要等外部框架晾干之后我们才能继续施工,所以进度减慢了一天。我们发现自己的动手能力真的很差,两个斜杆切削不够精确,不能有效支撑主体结构。而且外部框架没粘好不规则,我们只能在以后制作中采取补救措施。我们讨论斜杆之间的连接方式,斜杆与柱子之间的连接部位的处理方式,并最终确定。这需要花费我们大量时间,也需要我们团结合作。而且我们为了让结构牢固的粘接,在晚上用重物适当地压在结构上。两天努力后,只剩下屋顶,可留下的木条不容我们乐观,因为估计不够用。为了保证上部主要受力部位的牢固,我们只得放弃原先用小斜杆加固结构的计划。关于上部受力结构是上放还是倒放还进行了一番讨论,经过分析还是认为上放牢固。就这样整个模型制作完毕。
实验结果:
未达到要求。
总结:
通过这次从设计模型到制作模型的过程中,我觉得主要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模型简单与复杂的取舍要找到矛盾的结合点,二是支撑的加减,需仔细琢磨,三是养护是制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T型柱梁只要稍微养护下就行,不会出现弯扭得现象养护时先将圆棒插入已经制作好的构件中,然后将构件整齐放好,用电吹风吹干。注意吹得时候尽量的保证柱均匀受热。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结构课程设计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结构课程设计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结构课程设计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577205.html
- 上一篇:201*年度小结
- 下一篇:框架结构设计经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