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值周班长制
我眼中的“值周班长制”
我眼中的“值周班长制”
李鑫
一、“值周班长制”的现状
201*年9月,我曾试行过“值日班长制”,后来发现“值日班长制”因为人员变动过于频繁,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岗位适应性差,班主任作为指导者反而深受其累,内耗太大,管理成本过高,不利于班级文化建设,也是班级难以尽快形成相对稳定的运动模式。于是我便对“值日班长制”进行了改良,变成“值周
班长制”。
我所实施的“值周班长制”属于保守型和集体型的。即每周组成值周小组,由1名值周班长、2名值周干部、3名值周学生共同组成。值周班长分别由班长、团支部书记、副班长轮流担任,值周干部由其他班委(每2人一组)担任,值周学生则由相应的值日生担任。这种改良之后的值周班长制,把班干部的岗位目标制与班干部内部的轮流负责制结合起来,一方面解决了班干部的职责问题,另一
方面也便于对班干部的培养。
从认知上看,值周班长制的实施,对班主任不是简单的解脱,而是一种精神的解放(信任、尊重、认同),对教师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更高了。教师首先要尊重和信任学生,相信学生有自我教育(管理)的愿望,相信学生有自我教育的能力;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我发展,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教育意识。“教育即生长”,每个个体学生的教育具有差异性,每个生命的成长历程具有不可复
制性。
在行动上,实行“值周班长制”,不是说教师把所有的班级事务推给学生,因为有些事本不需要学生做,也有些学生本来愿意沉思的(这一点和“课堂上鼓励人人发言并不好”的理由是一样的)。学校分配至班级的事务,班主任要有选择的交给学生或者解释给学生,班主任要有这个判断力和解释力。不管怎样的学校,它的好多工作都不会直接安排给学生的,而是针对班主任的。并且作为学生来说,他们有自己活动的目的和主题,班主任不能因为借口实行自主管理而冲淡主题。同时班主任要做学生的导师,要善于引领和指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前
进,也要防止班主任借此放弃原则和推卸责任。
二、“值周班长制”的优势
“值周班长制”的实施,首先解决了班干部的职责问题。在一个班级,班长、副班长、团支部书记、学习委员等等都属于常设性的岗位,有些班主任可能会另辟蹊径,采用比较时尚的班级管理模式,这无可非议,应该是也是值得提倡的。但是,有一点需要明白班主任注意的是,班干部不仅仅是班级内部运行机制的载体,它还有对外交流的部分功能。比如说学校要召开班长会议、团支部书记会议学习委员会议或者生活委员会议,这个时候,让谁参加?存在一个名正言顺的问题。因为学校是根据班级常规管理模块来运行的。(中国有一段时间曾不设“国家主席”即国家元首,据说在外事活动中经常出现一些尴尬局面,要么出访时对方的礼节不太恰当,要么来访时不好安排人员接待。问题主要就出在“对等”上
面。)
“值周班长制”的实施,引入了竞争机制,调动了班干部的积极性,使班级管理充满了活力。我班在实施“值周班长制”的同时,也展开值周评价制度。值周班长在周末写出值周总结,并评选出“本周最佳表现奖”,经过班主任确认后,由值周班干部写出颁奖词。在下周一的班会课,由本周值周班长主持,上周值周班长宣布颁奖词,值周学生进行颁奖。获奖者通常也都会发表一下获奖感言。
同时在班会课上,全体同学还要对上一周值周班长的值周总结进行评价,表决。多次获得好评的值周班长即为本学期校级优秀班干部人选。这样,每个值周小组在负责的本周,都会在认真完成班级常规工作的同时,还要积极地为班级服务,获得绝大多数同学的认可,同时把注意力尽量放在发现班级的优点上,而不
是“缺点”上。
另外,“值周班长制”的实施,也便于对班干部的培养。“值日班长制”是在“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的理念下提出并实施的。但是对于班级管理中是否实行全员管理还是专人管理,是值得商榷的。学生(班级)自主管理从本质上来说是激发学生内心的自律意识,养成独立思维、平等待人、民主决策的现代公民意识。但是作为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学生,其过去的习惯如何、自我意识如何、价值取向如何、优势如何等都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不得不承认的是,我们现在班级的设立都是既强制又随机的,班主任的任命也是一样的。因为人的禀赋各异,何以能用一把尺子来裁量呢?我所采用的“值周班长制”采用了折中方案,既不是全员参与管理,也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专人管理,而是集体负责制管理模式。这样就把一大批愿意直接从事班级服务(班干部的定位是服务)的同学们集中在了一块,然后在大量的班级管理实践上,班主任又不断地对其指导、引导、激励,
使其获得了成长。
三、“值周班长制”的实施
任何一种制度的实施,首要因素是明确的目标,班级管理也一样。班级管理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管理是为了教育(关于管理与教育的关系,可参看本人附后的有关论述)。所以“值周班长制”的目标确立,既要明确管理目标,更要凸显教育目标。比如班级文化建设、高考目标确立等。有了目标
就意味着我们的行动有了指向、追求,更重要的是有了动力。
“值周班长制”的实施,要遵循科学的规律和正确的价值标准。当实行“事事有人做”时,一定要让学生有成就感和满足感。学校的每一件事都应该具有育人功能,如果分解到学生头上的事务不具备育人功能,时间一长,学生的新鲜感一旦丧失,则会前功尽弃,甚至起到反面教育功能。教育“让别人因为我们的存在而快乐”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道理。教育学生“我们和他们不一样”的时候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尊重差异、和而不同”的价值追
求。
“值周班长制”在突出轮流负责的优势的同时,要善于寻求每个人心中最善良的基因,把关注点放在班级优势的发现和挖掘上。“值周班长制”培养的不是
“监督员”而是美的发现者。
“值周班长制”把通过开始活动达成育人的目的(即育自已,又育别人)。每周班内都要围绕班级目标开展一些有特色、有实质内容的活动,把管理变成活
动,把教育落实在活动之中。当然,一项制度的实施能否持续,还在于及时的反馈与评价。我们可以参考“平凡优秀卓越”的递进原则,分别赋予相应的标准,给班级和班干部
一个积极的期待。
附:
教育与管理的关系
对教育与管理的关系问题的思考,起因是读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聪明的教师》。在王老师看来,教育的本质不是管理,而帮助和交流;如果教育不能引发学生真实的自我教育,就是单纯的管理主义和形式主义。教育姓“教”,不姓“管”。这就要求学校的一切管理措施,都应该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不只是为了管理者管理的方便。一个名副其实的教育者,最关注的应该是学生本身的发展,而不是以任务为本,看如何去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和管理、训练相比,熏陶更拉近于教育的本质。(王晓春《做一个聪明的教师:教师思维方式案例点评》,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第3-19页)
我觉得要理清教育与管理关系问题,至少得面对两个问题:
一、什么是管理、什么是教育?其本质是什么?
我相信之所以出现王老师所说的“迷信管理”问题,首先与对“什么是教育”、“什么是管理”这些问题的认识模糊有关,思维方式的偏差可能源于认知方式的偏差。为此,我又一次打开杜威的著作(当然任何一本教育学书籍中都可能会对此问题有论述,但能触及本质并有恒久真理性的并不多。),看这位伟大的教育哲学家是如何定位的。“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杜威教育名篇》越祥麟、王承绪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第4页)这是否就意味着教育(学校教育)就应该像社会生活一样丰富,让学生在其中有
成长的体验?果如此,那么“封闭式管理学校”便是一个错误的极端?
教育要基于学生心理需要和社会需要两个方面。那么日常教育管理中如何来
体现这种需要?
有关管理问题,通常解释是“管理是以任务为核心。”也就是说管理主要侧重于“效率”,从这个意义来说,课堂管理就是高效课堂的必要手段。《有效教学方法》(美国:鲍里奇著;易东平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2)在说明什么是有效教师时,也把课堂管理当作一个必备条件,而且在书中专门有一章来讲
述“课堂管理”的,可见管理的重要性。
就学校管理来说,主要指三个层面的管理课堂、班级、学校。这样也需要从三者的本质入手来分析。即课堂、班级、学校的本质是什么。现在人们对此论述得比较多,比如说有人说班级就是一个小社会,社会上有的机构,班级就应
该设立。也有人说学校是学习共同体,是一个学习型组织。等等。那么,我们来逐个分析一下,以便理清这三个层次中管理的位置:
课堂层面。毋庸置疑的是,课堂就是教师工作的主要场所。作为教师,如何在“工作场所”完成自己的“任务”(这就是管理的问题),这是教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其次是工作效率问题。最后才会考虑工作对象的可持续问题。如果认同这一逻辑的话,就意味着在课堂问题上,管理是首要问题(但不是主要问题),也就是说,课堂首先需要一定的规范和秩序。这是必要条件但非充要条件。同时课堂因为是教师工作的主要场所,所有教育的展开主要信赖于课堂。所以课堂最终的有效性和实施还要信赖于“卓越的课程”(干国祥),而这也决定着课堂(管
理)的高度。
班级层面。这一层面,认识不一。尤其中西方面差别更大。我们的班级组建具有偶然性、强制性(与异质分组或者同质分组无关)。有人把班级当作一个行政单位(班主任是天下最小的主任),也有人愿意把班级看作是学习共同体。至少在目前中国的理论界,这一问题依然没有让人信服的解释。如果把二者折中(据说新课程之下的高中,可以实行学生走班制度。这也许就是二者的折中表现吧。),班级是一个半开放的但有明确目标的社会组织(不是学习组织)。基于这一认识,班级的社会性是首要的,群体属性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是要求有一定的管理来保证其基本的价值判断、秩序、目标等,从这个意义来定位,班主任就是一个群体的组织者(而不是单纯的管理者,单纯管理者则带有强烈地自上而下
的强制性)。
学校层面。学校往往被看成是扩大的班级,或者是班级的组合体。这是基于学校教育绝大部分都是以班级为单位来完成的。但是学校需要做到“个人主义与社会主义的调和”(杜威语),这也就需要解决管理与教育的问题。“教育需要管理,但教育科学不是管理科学”,这一点上,王老师的论述我非常赞同。
二、是教育与管理的关系如何准确定位?
理解了教育与管理的本质之后,最难的是如何去准确定位二者关系的问题。王老师说“教育,千万不要浮在‘管理’的表层,不要只抓显性问题。教育必须深入孩子的灵魂。”这里就是试图解答二者关系定位问题。管理主要针对:基本规范、秩序等显性问题,而教育则要深入学生心灵,“教育目的不在获利与获物,也不在外表的炫耀和装饰,而在于修饰和丰富他的内心,希望塑造和教育出一个有才能的、有本事的人,而不是一个空虚的学者”(蒙田语)。这时要处
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就要学会“因材施教”,而非简单的灌输。
扩展阅读:值周班长制度
值周班长制度
1、与前周值周班长交接。
2、开小组会议,统一安排本周工作。3、提醒监督值周班长工作。4、开好班队会。5、与班委共同处理好班级事务。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我眼中的值周班长制》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我眼中的值周班长制: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我眼中的值周班长制》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577383.html
- 上一篇:初中生物教师研修心得体会
- 下一篇:初中生物教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