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高二语文备课组晨读训练十五

时间:2019-05-28 13:03:14 网站:公文素材库

高二语文备课组晨读训练十五

赣县中学北区高二语文备课组晨读训练十五

出题人:赖婷婷审题人:吴玉清201*.10.24

朱元璋删《孟子》

①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位圣人。一位是至圣先师孔子。一位是亚圣孟子。历代的皇帝都需要借助于孔孟之道,来统治老百姓,所以对这两位圣人恭敬得不得了。供在文庙里,四时八节派代表奉祀。不定期地还要御驾出动到山东曲阜祭孔,那场面隆重浩大,庄严肃穆,九五之尊的天子陛下,都要朝他们两位磕头,以示崇经尊儒。因此,孔子有“百代素王”之称。去过曲阜的游客,都知道孔庙、孔府的规格,基本上参照北京紫禁城的规模,是相当富丽堂皇,显赫威风的。

②但是,明朝的开国之君朱元璋,农民出身,造反起家,当过和尚,做过盗贼,对文明、文化、文人,有一种抵触情绪,因而,他比较另类,不怎么买圣人的账,尤其反感孟子。洪武二年,他下令把孟子的牌位,从文庙里撤出来,取消孟夫子的配享资格。满朝文武都慌了手脚,大家都是孔孟之徒,不执行命令不行,执行命令又感到极其荒唐。幸亏,钦天监的星象专家出来说话了。他说,荧行于惑,是天要发怒的先兆,陛下是不是有些什么政策举措,让上天感到不安了呀?

③朱元璋愣住了,迟疑了。第一,他终究是个农民,而且是小农经济社会下靠天吃饭的赤贫农民,因为靠天吃饭,从基因中就有这种对天的敬畏之心,别人是不敢对他发脾气的,但老天爷要发脾气,他还是不能不在乎的。第二,他虽然贵为天子,作威作福,谁也奈何他不得,可是,他再伟大,再英明,他的命是掌握在老天手里的,阎王要你五更死,决不留你到天明。所以,这位本质上的农民,让步了,撤销圣旨,总算让孟夫子在祭祀时,可以有一盘冷羊头享用。④这位农民皇帝撤孟配享的闹剧,在清人全祖望的《鲒琦亭集》中,有所记载。

⑤在中国历史上,帝王下令当场拷打臣属,叫做“廷杖”,打死,打伤,打得终身残废者,以朱明王朝最厉害;屡兴大案,株连人数之多,地域之广,造成“村墟断炊烟,陇上无行人”的疯狂,也以朱明王朝最凶残;刑罚之残暴严酷,灭绝人性,例如“剥皮揎草”,例如“腰斩”,也以朱明王朝最为骇人听闻;而宦官之多,特务之众,如东厂西厂,残害百姓,为祸之深,也以朱明王朝创最高纪录。

⑥因此,有人说,朱元璋坐江山后杀掉的人,比他打江山时杀掉的人还要多,史书上通常缺乏精确统计,此说姑且存疑,但这位历史上数得着的暴君,连自己的儿女亲家,从他最初起义时就是亲密战友的李善长,都格杀不论,做他的臣民可想而知是如何的命悬一丝了。那时,大臣早朝,临行前,全家人都出来与之挥泪送别,因为不知道晚间下了朝,他回得了家,还是回不了家。⑦战国时的孟轲,怎么会把明朝的朱元璋得罪了,在当时没有入敢试探一个究竟的。哪敢啊,弄不好是要掉脑袋的。到了洪武二十二年,距离撤享的二十年以后,满朝上下,早把此事忘得干干净净;没料到,小人之记仇,真到了“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地步,他对亚圣的憎恨情结。不知怎么搞的,又一次地神经质起来。这回好,朱元璋下令,索性取缔《孟子》这本书,人们终于明白,孟夫子是因为什么招他的恨了。

⑧在封建社会,科举年代,《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是学塾的基础教科书,称之《四书》。现在成了《三书》,到了四年级,无书可念,也不是办法。这位皇帝发话,另出一本《孟子节文》,全国发行。在这本新版《孟子》里,把他不喜欢,不爱听,反感的,有抵触的词句,统统删节掉了。他对主持这项出版重任的编纂者,恶狠狠地咆哮:“如果这老小子活到今天,落在我的手里,不要了他的命才怪!”

⑨看看朱元璋删掉《孟子》里的章句,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如“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如“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从这些话,就可了解他为什么要跟孟夫子结下深仇大恨的原因了。因为孟子的民本思想,不太把皇帝当回事,而把老百姓高看一些。这还了得?居然胜过他,这可大大触怒了本是一个流氓无赖坐了江山的他,加之他的文化劣势对知识分子所形成的先天嫉恨,自然要把孟子的牌位撤出文庙了。其实,历代帝王中,不乏“略输文采”,“稍逊风骚”者,或一介武夫,唯知行伍,或出身草莽,胸无点墨。或贩夫走卒,目不识丁,或边野牧竖,蒙昧未化,这些在精神领域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者,一朝得意,难免会有一种仇恨知识的反常心态,嫉恶知识分子的逆反情绪。但终究是要在文化上不得不补课的,在

文明上不得不追赶的,否则他的统治也维持不下去。汉高祖刘邦当皇帝后,还得意洋洋地拿起儒生的帽子作尿壶,可后来,还不是强迫和他一块打天下的伙计,在那儿学习礼仪了嘛?这位亭长衣锦还乡回到下邳时。不也咧开大嘴,吼出“大风起兮云飞扬”的烂诗,作前卫诗人状嘛?只有朱元璋,坚定地坚持着这种残酷嫉恨的小农心理,一直跟孟夫子过不去。

⑩这本《孟子节文》,甚至到他的儿孙接班当皇帝后,也不怎么强力提倡了。后来,也就渐渐湮没无闻了,后来,大家甚至都忘了曾经发生过的这场闹剧。现在,据说在国家图书馆里,还收藏有这本书,那自然是珍本孤本,一般读者是不会借到以饱“眼福”的了。也许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任何倒行逆施,挡不住滚滚向前的时代潮流。最终只是成为笑柄,留给后人作谈资而已。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五之尊的天子陛下,都要朝孔孟两位磕头,以示崇经尊儒。B.洪武二十二年,朱元璋下令,取缔《孟子》这本书。

C.历代的皇帝均借助孔孟之道统治老百姓,尤以元明清为重。

D.科举年代,《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是学塾的基础教科书,称之《四书》。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的民本思想,不太把皇帝当回事,而把老百姓高看一些。

B.孔庙、孔府的规格,完全参照北京紫禁城的规模,是相当富丽堂皇,显赫威风的。C.新版《孟子》里,朱元璋把他不喜欢,不爱听,反感,有抵触的词句,统统删掉了。D.朱元璋撤孟配享一事,在清人全祖望的《鲒琦亭集》中,有所记载。

3、朱元璋删《孟子》的原因是什么?

4、作者是如何看待“朱元璋删《孟子》”一事的,为什么?

默写

1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2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4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子曰:“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6、披绣闼,______________,山原旷其盈视,______________。

7、故夫知效一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8、至人无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_______________。10、引壶觞以自酌,_______________。倚南窗以寄傲,_______________。11、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_______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_______________。13、寓形宇内复几时,_______________?胡为乎遑遑欲何之?14、臣无祖母,______________,祖母无臣,______________。15、诏书特下,______________,寻蒙国恩,______________。

赣县中学北区高二语文备课组晨读训练十五答案

1、【答案】C【思路点拨】文中第一段确实说“历代的皇帝都需要借助于孔孟之道,来统治老百姓,所以对这两位圣人恭敬得不得了。”但是并没有说尤以元明清为重啊,再说了文中重点阐述了朱元璋排斥孔孟一事,这也是先后矛盾的啊。因此做这类题目稍稍了解文章内容,答案便一目了然。

2、【答案】B【思路点拨】文中第一段说“孔庙、孔府的规格,基本上参照北京紫禁城的规模,是相当富丽堂皇,显赫威风的。”“基本上”而非“完全”。所以做这类题目除了要理解和分析文章的能力外,还需要的是细心,有时答案就在文中,只是换了个词,换了个说法,意思就迥异了啊。

3、朱元璋删《孟子》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①因为孟子的民本思想,不太把皇帝当回事,而把老百姓高看一些。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等等。②朱元璋是农民出身,造反起家,当过和尚,做过盗贼,对文明、文化、文人,有一种抵触情绪。③朱元璋自身的文化劣势对知识分子形成一种先天嫉恨,自然要把孟子的牌位撤出文庙了。

【思路点拨】首先得弄清每段分别讲什么内容,其次确定答案的大致范围,最后筛选信息,概括答案。我们不难发现此题的答案范围重点在第2自然段与第9自然段。

4、作者是如何看待“朱元璋删《孟子》”一事的,为什么?

【答案】①作者认为这是一出闹剧,是倒行逆施,是挡不住滚滚向前的时代潮流,最终只是成为笑柄,留给后人作谈资而已。②亚圣孟轲发展了孔子的“礼治”和“德政”思想,提倡“王道”,主张“仁政”,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等等。③孟子的民本思想是以民为本,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④任何违背历史潮流的倒行逆施最终只能徒给后人留下一笑柄而已。

【考点】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C级。【思路点拨】作者的观点是非常明确的,在最后一段即可看出。至于原因则集中在之前的几个段落中。

赣县中学北区高二语文备课组晨读训练十五答案

1、【答案】C【思路点拨】文中第一段确实说“历代的皇帝都需要借助于孔孟之道,来统治老百姓,所以对这两位圣人恭敬得不得了。”但是并没有说尤以元明清为重啊,再说了文中重点阐述了朱元璋排斥孔孟一事,这也是先后矛盾的啊。因此做这类题目稍稍了解文章内容,答案便一目了然。

2、【答案】B【思路点拨】文中第一段说“孔庙、孔府的规格,基本上参照北京紫禁城的规模,是相当富丽堂皇,显赫威风的。”“基本上”而非“完全”。所以做这类题目除了要理解和分析文章的能力外,还需要的是细心,有时答案就在文中,只是换了个词,换了个说法,意思就迥异了啊。

3、朱元璋删《孟子》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①因为孟子的民本思想,不太把皇帝当回事,而把老百姓高看一些。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等等。②朱元璋是农民出身,造反起家,当过和尚,做过盗贼,对文明、文化、文人,有一种抵触情绪。③朱元璋自身的文化劣势对知识分子形成一种先天嫉恨,自然要把孟子的牌位撤出文庙了。

【思路点拨】首先得弄清每段分别讲什么内容,其次确定答案的大致范围,最后筛选信息,概括答案。我们不难发现此题的答案范围重点在第2自然段与第9自然段。

4、作者是如何看待“朱元璋删《孟子》”一事的,为什么?

【答案】①作者认为这是一出闹剧,是倒行逆施,是挡不住滚滚向前的时代潮流,最终只是成为笑柄,留给后人作谈资而已。②亚圣孟轲发展了孔子的“礼治”和“德政”思想,提倡“王道”,主张“仁政”,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等等。③孟子的民本思想是以民为本,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④任何违背历史潮流的倒行逆施最终只能徒给后人留下一笑柄而已。

【考点】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C级。【思路点拨】作者的观点是非常明确的,在最后一段即可看出。至于原因则集中在之前的几个段落中。

扩展阅读:高二语文备课组晨读训练十四

赣县中学北区高二语文备课组晨读训练十四

出题人:赖婷婷审题人:吴玉清201*.10.22

一、社科文阅读(共6分)

“中庸”辨析张岱年

①以前曾经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见解,认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庸”。对于这个问题,应略以辨析。

②“中庸”观念是孔子提出的,他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对于中庸的含义无所解释。但是说“中庸之为德”,而不是说“中庸之为道”,足证中庸是指一种修养境界,而不仅是指一种抽象原则。孔子又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子路》)中行是较高的品德,应与中庸同义。孟子说:“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孟子尽心下》)不说中行而说中道,中行、中道,当是同一意义。总之,中庸、中行、中道,应具有同一含义,指高于狂狷的修养境界。③《中庸》篇有云:“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所谓执两用中应即对于中庸的解释。《说文》:“庸,用也。”中庸即用中,指随时运用中的原则,处事恰如其分。孔子尝说:“过犹不及。”(《论语先进》)后儒解释中庸为“无过无不及”,是正确的。

④“中庸”观念包含一种认识,即许多事情都有一定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和没有达到这个限度一样。这就是“过犹不及”。有些事情,确实如此。如饮食衣着以及睡眠之类,确实是“过犹不及”。但是,许多事情的限度是随时代的演进而改变的。例如所谓“君臣之义”,过去认为是必须遵守、不可逾越的。但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打倒了君权,使人类历史大大前进了一步。又如中国封建时代排斥所谓奇技淫巧,阻碍了自然科学的进展;近代西方实证科学长足进步,技术远远超过了前代,促进了文化的高度发展。在历史上,在一定的范围内,超越传统的限度,往往可以实现巨大的飞跃。如果固守“过犹不及”的中道,就不可能大步前进了。因此,“中庸”观念,虽然在过去曾经广泛流传,但是实际上不能起推动文化发展的作用。所以,我认为,不能把“中庸”看做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⑤近代西方国家都宣扬自己的民族精神。如法国人民鼓吹法兰西精神,德国人民提倡日耳曼精神等等。中华民族必有作为民族文化的指导原则的中华精神。古往今来,这个精神得到发扬,文化就进步;这个精神得不到发扬,文化就落后。正确认识这个民族精神之所在,是非常必要的。

1.本文认为中庸是指一种修养境界,以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

A.孔子提出“中庸之为德”,而没有说“中庸之为道”,足证中庸是指一种修养境界。B.孔子在《论语雍也》中对于中庸的含义无所解释,可以推测中庸是指一种修养境界。

C.孔子在《子路》中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中行应与中庸同义,是较高的品德。

D.孟子说:“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狷乎!”中道与中行和中庸含义相同,指高于狂狷的修养境界。

2.下面对“中庸”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庸》说:“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所谓执两用中就是对于中庸的解释。B.《说文》:“庸,用也。”中庸即用中,指随时运用中的原则,处事恰如其分。C.中庸就是孔子在《论语先进》中所说的“过犹不及”。D.后儒提出“无过无不及”,这是对中庸的正确解释。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庸就是在两个极端之间寻求适中的方法,既不要“过”也不要“不及”,这个观念是孔子提

出的。

B.所有事情都有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和没有达到一样,这就是“过犹不及”。C.在历史上,只有超越传统的限度,才可以实现巨大的飞跃。固守中道,就不可能前进。

D.作者认为,“中庸”观念虽然在过去曾经广泛流传,但是实际上不能起推动文化发展的作用。二、文言文阅读(共6分)

(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矣。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於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4、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敢问夫子恶乎长长:擅长B、必有事焉,而勿正正:预期C、则塞于天地之间塞:充满D、今日病矣病:生病5、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直养而无害何以.利吾国B、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狱讼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C、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寡人之于.

国也D、非徒无益,而.又害之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

谁以易之6、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告诉公孙丑,所谓浩然正气,是最伟大、最刚劲的,如果用正义去培养而不伤害它的话,它就会充塞于天地之间,无所不在。

B、从文中可看出,孟子认为,君子的人格精神和人格力量,只能来源于自身的正气,也就是“浩然之气”,它要靠自身的正直去培养,把它与“义”和“道”结合起来,在长期的修养中获得,而不能一蹴而就。

C、孟子对于所养之“气”是什么性质的东西,他自己也认为难以用言语表达清楚,所以当公孙丑问起时,他回答说:“难言也。”但他还是浩然之气作了一番具体的描述。D、孟子用“揠苗助长”的寓言,形象地说明了“助长”对“知言”的危害。三、默写1、既自以心为形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来者之可追。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3、诏书切峻,______________,郡县逼迫,______________。4、母孙二人,更相为命,______________。5、且臣少事伪朝,______________,本图宦达,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_______________。7、或命巾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亦崎岖而经丘。8、木欣欣以向荣,_______________。善万物之得时,_______________。9、_______________,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_______________!10、______________,烟光凝而暮山紫。

赣县中学北区高二语文备课组晨读训练十四答案

1.B(B项中由“对于中庸的含义无所解释”,推测不出“中庸是指一种修养境界”,强加因果关系。)

2.C(C项“过犹不及”能够体现出中庸的思想,但不能说“中庸就是‘过犹不及’”,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

3.D(A项:曲解了原文,“中庸”观念是孔子提出的,但他对于中庸的含义无所解释;B项:“所有事情都有限度”与原文不符,扩大了概念的范围,应为“许多事情都有一定限度”;C项:首先缺少前提“在一定的范围内”,另外“只有才”的表述太绝对化。)

4.D5.A6.D

赣县中学北区高二语文备课组晨读训练十四答案

1.B(B项中由“对于中庸的含义无所解释”,推测不出“中庸是指一种修养境界”,强加因果关系。)

2.C(C项“过犹不及”能够体现出中庸的思想,但不能说“中庸就是‘过犹不及’”,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

3.D(A项:曲解了原文,“中庸”观念是孔子提出的,但他对于中庸的含义无所解释;B项:“所有事情都有限度”与原文不符,扩大了概念的范围,应为“许多事情都有一定限度”;C项:首先缺少前提“在一定的范围内”,另外“只有才”的表述太绝对化。)

4.D5.A6.D

赣县中学北区高二语文备课组晨读训练十四答案

1.B(B项中由“对于中庸的含义无所解释”,推测不出“中庸是指一种修养境界”,强加因果关系。)

2.C(C项“过犹不及”能够体现出中庸的思想,但不能说“中庸就是‘过犹不及’”,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

3.D(A项:曲解了原文,“中庸”观念是孔子提出的,但他对于中庸的含义无所解释;B项:“所有事情都有限度”与原文不符,扩大了概念的范围,应为“许多事情都有一定限度”;C项:首先缺少前提“在一定的范围内”,另外“只有才”的表述太绝对化。)

4.D5.A6.D

赣县中学北区高二语文备课组晨读训练十四答案

1.B(B项中由“对于中庸的含义无所解释”,推测不出“中庸是指一种修养境界”,强加因果关系。)

2.C(C项“过犹不及”能够体现出中庸的思想,但不能说“中庸就是‘过犹不及’”,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

3.D(A项:曲解了原文,“中庸”观念是孔子提出的,但他对于中庸的含义无所解释;B项:“所有事情都有限度”与原文不符,扩大了概念的范围,应为“许多事情都有一定限度”;C项:首先缺少前提“在一定的范围内”,另外“只有才”的表述太绝对化。)

4.D5.A6.D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高二语文备课组晨读训练十五》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高二语文备课组晨读训练十五: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高二语文备课组晨读训练十五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577467.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