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美术鉴赏教学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学★★★
作者:向莉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
59更新时间:201*/3/23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学高中美术鉴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术素养,培养审美能力和理解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纵观当前的美术教学,已贯穿从小学至大学全过程中。而高中学美术鉴赏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素质,必须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相结合,掌握学生鉴赏习惯和鉴赏特征。面对一幅绘画作品,该如何鉴赏?这是每一个人都会在心里问的一个问题。在美术界,这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而且是一个未能形成共识的学术问题。
美术鉴赏课中的常见误区
(一)“专业课”型的失误
在美术作品分析中,关于绘画作品中的构图、造型、色彩、笔触、肌理这些绘画专业语言。有些教师一讲到构图就必谈“三角形、S形”,一讲到色彩就必然分析“环境色、光源色”,这种“专业课”也许只有美术专业的学生才会听得懂。而面对着一群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学生,即使教师分析得头头是道,学生也只会听得云里雾里,索然无味。
(二)“故事会”式的失误
与此相反,有的教师低估了高中生以自己的眼光分析、鉴赏甚至批评美术作品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对艺术家的生平津津乐道,甚至以一些秘闻轶事来招徕笑声,哗众取宠。分析作品却三言两语,一笔带过。这种主次不分,不求质量,只求热闹的“故事会”式教学只是让学生走近了作品,而并没有进行剖析,学生当然无法发表对作品的见解,也无从获得鉴赏作品的能力。
(三)“标准答案”型的失误
有些教师在作品分析中往往坚持课本或自己认同的一种观点,通过不断的暗示、诱导,使学生抛弃自己的观点,而步入教师铺设的标准轨道,这无疑是给作品贴上了标签,也影响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与发挥。
(四)“模糊区域”型的失误
与此同时,美术鉴赏课也有一片“模糊区域”,教师在分析诸如抽象作品、意象作品、印象派、后印象派等流派作品时往往束手无策。用什么方法来构建通向这些作品的桥梁呢?是美术史为这些风格流派所下的概念定义,还是课本上简单笼统的描述?是艺术家生平中的怪异举止,还是拍卖行中创下的惊人天价?这些都需要教师深入思考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也是常常思考着这些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这里谈一下自己的思考。
一、精心备课,教好“美术鉴赏”
教师不仅要备好课,写好教案,还要备好课前的材料,如恰当的实物、图片、音像资料、新闻、典故等等。这些应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增加鉴赏内容的趣味性,充实课堂内容。同时,课堂指挥技巧、语言技巧和设计技巧都很重要。教师对教材作品还要事先分析:哪些做重点分析鉴赏、哪些点到为止,哪些干脆让学生阅读鉴赏或课后自查资料鉴赏,以此设计教学,美术鉴赏课教学就不会千篇一律。教师对于搜集到的美术鉴赏作品事先选好题材内容。鉴赏教学应当是体现在如何引导学生发掘每件作品的最突出、最本质、最感人的地方,并能对其做深刻分析,让学生在剖析中发挥创造和想象,逐渐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造性审美能力。
二、教师的授课方式应该灵活多样,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只有在主动参与了学习活动,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身的创造潜能。上课时,教师出示鉴赏作品后,教师不要立即讲解,可以让学生读画几分钟,也可以以讨论的形式,再请他们说说自己对作品的第一印象。然后抛出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画面。另外,鉴赏与实践相结合,从中领悟作品内涵。再次,情景创设,从中品味艺术魅力。优秀的艺术作品,在形式结构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感情,或思想,或意蕴,或某种意味等等精神内涵,即意蕴美。在审美直觉刺激了鉴赏者的感觉后,将不满足于停留在表面的连锁反应,这时教师应积极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审美经验,激起他们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教师若能充分利用电化教育法、语言描述法、情景设置法等办法,往往事半功倍。
三、动眼观察,动口描述,动脑诠释,动心体验,动情甄别
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如何逐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动眼、动口、动脑、动心、动情的鉴赏习惯?下面结合十九世纪荷兰画家凡高《星空》具体阐述这一教学过程。
(一)动眼观察
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教师要着力引导学生将注意力放在视觉能力的培养上,让学生动眼观察,从美术作品上猎取更多的信息。科学研究表明,在人获取的信息中,有80%以上是依靠眼睛观察所得的。如在鉴赏《星空》时,首先提示学生观察作品的内容,例如从作品中看到了什么?其次是让学生在作品的色彩、线条等美术语言上有目的地观察,如《星空》中的色彩是什么色调?反映怎样的环境?在构图的安排上什么特别?通过教师的提示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动脑诠释
动脑诠释是要求学生把观察的现象进行客观分析,将各种现象综合起来,成为整体的感性的经验,大胆推测美术作品的含义,探究作品所表达的观念。教师可以提出的问题是:作者表达什么?他用什么手段、方法、形式来表现的?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同时也应提供作品的背景资料:1889年5月,凡高在精神病院养病时夜晚作画,看到夜空中有一个奇特的月亮、许多星星和幻想的彗星。这些星星和幻想的彗星是黄色的旋涡,在天空中旋转着。它们变成为一束反复游荡的光的扩散,带动整个深蓝色的天。凡高面对这一自然奥秘,不禁感到战战兢兢。他怀着绝望的恐怖,画下了这幕完全出于他个人幻觉的夜景。
(三)动心体验
动心体验是对作品造型、构图、色彩、质材、肌理、线条等画面形式和内容进行自我体验。那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仅凭教师口头传授,而没有学生亲自参与和体验,学生是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的。这些体验的感觉往往会加深学生发现、理解作品深邃而复杂的内蕴,有助进一步对作品做出判断和鉴别。
(四)动情甄别
动情甄别是要求学生判断作品的价值,根据自己的情绪体验,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甄别作品的优劣得失。视觉语言效果是否适当传达主题内容?作者的技巧是否成熟?能否发挥油画特性?等等。这一过程是要求学生经过理性分析后,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这一环节要尊重学生对作品的判断,让学生自己去鉴赏、诠释、体验和讨论。当然,教师在最后阶段做出综合讲评总结也是鉴赏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的讲评总结起着一定的导向性、权威性,既对作品做出恰当的评述,也对学生的鉴赏活动过程作一个综合的评述和肯定。以上是我在中学美术教育中提出的一些看法。目的是让“美术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沟通,从而使学生在真正意义上获得对他们终身发展有益的美术能力,从而达到人格的完善。让我们携手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素质而共同努力。
扩展阅读: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策略谈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策略谈
【摘要】美术鉴赏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和主体性的实践活动,美术鉴赏能力的培养是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笔者在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深入思考、探究,在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总结了一些形式有效地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鉴赏氛围;美术资源;教学手段《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作品与美术想象的活动。它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和主体性的实践活动。”笔者从事高中美术教学已经有十几年的时间,深知美术鉴赏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对于学生的美术创造力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中获得审美鉴赏能力是美术鉴赏的目标。那么,究竟有哪些教学策略能够让学生切实有效地获得审美鉴赏能力呢?一、营造良好的鉴赏氛围
1.教师以身作则、身先示范。孟子曰:“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只有自己昭昭才能诗人昭昭,自己如果昏昏是不可能使人昭昭。因此,要让学生学会鉴赏,教师自己必须懂得鉴赏。
例如,美术鉴赏教学的第一节课,就是教师的鉴赏示范课。教师在这节示范课中,要以自身的美术专业魅力感染学生,让学生爱上美术鉴赏,从而提高审美鉴赏能力。而笔者的美术鉴赏第一节课则是以鉴赏古今中外名画为主,用自己的鉴赏语言来感染学生。如,鉴赏达芬奇的经典画作《蒙娜丽莎》,笔者如是说:“《蒙娜丽莎》其穿越亘古的幻魅一笑令无数人着迷。她朴素的装束中显着高贵;她沉稳的姿态透着端庄;她憧憬的眼神彰显着睿智;而她身后的背景又凸显了其胸怀的博大。几个世纪过去了,艺术的魅力穿越了时空,人们记住了那令人着迷的名字蒙娜丽莎。这就是艺术的力量。
当笔者用这种富有诗意性的语言去鉴赏古今中外名画的时候,学生就可以感受到一种审美鉴赏之美。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双重的“美”,一是作品的美;二是鉴赏语言的美。在这双重美的熏染下,学生则喜欢上美术鉴赏课。
2.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激发学生的鉴赏兴趣有着重要的作用。笔者在十几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良好的师生关系会让学生对美术鉴赏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对于美术鉴赏中的发现敢于提出,与教师的交流则更加顺畅。
高中生对于任何问题都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具有了深刻的思维能力,因此,在美术鉴赏过程中,教师应和学生保持民主平等的关系,鼓励学生发言,充分尊重学生的发言。在鼓励与鉴赏中学生就觉得自己的生命尊严得到了尊重,也感受到教师亦师亦友的情怀,于是就更加愿意参与到美术鉴赏活动中了。比如,在一个鉴赏活动中,笔者请了一个平时不大愿意发言的学生起来发言。鉴赏的作品是梵高的《向日葵》,这位学生就说:“在梵高的作品中,我看到了生命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谈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谈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学》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577845.html
- 上一篇:企划部文案
- 下一篇:民营医院企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