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内容归纳

时间:2019-05-28 13:24:13 网站:公文素材库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内容归纳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第6课近代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经济工业化)

1.简述洋务运动时间、代表人物、旗号、目的和措施。(1)时间:l9世纪6090年代

(2)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3)代表人物:中央:恭亲王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4)目的: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和练兵方法,建设近代化国防

(5)措施:前期:学习西方技术,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筹建新式陆海军,采用西方军队的训练方式操练;建立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后期:创办民用工业。

2.列举洋务派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军事工业:l865年,李鸿章在上海设立江南制造总局。1866年,左宗棠成立福州船政局,开办船政学堂。(2)民用工业:李鸿章先后创办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企业,张之洞创办湖北织布官局和汉阳铁厂等企业。

(3)评价: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评价:进步性(积极作用):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创办了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价人才,对中国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启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局限性(消极作用):没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因而成效不大,没使中国富强起来。)3.知道轮船、铁路、电报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①1872年,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经营沿海和内河的新式航运业。这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民用企业之一。、②1880年,开平煤矿为运送煤炭,修筑唐山至胥各庄铁路,次年竣工,全长11千米,中国开始拥有自己的铁路。以后,唐胥铁路向西延长至大沽口、天津,向东延长至山海关、绥中,全长276千米,1893年通车。这是当时中国最长的一条铁路。

③1880年,清政府在天津设立电报总局。1881年,天津至上海之间的电线架设完工。电报沟通了中国各重要城市间的联系.

4.讲述张謇兴办实业的故事,了解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状况。

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直接在中国内地设厂开矿,进行经济掠夺。这种状况激发起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投资新式工业的爱国热情,民间出现投资设厂、兴办实业的高潮。

张謇是1894年科举考试的状元,他抱着实业救国的志向,回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大生纱厂后来逐步发展成为一家较大规模的棉纺织企业。20世纪20年代,张謇创办的企业处境艰难,濒临破产。他兴办实业的历程,成为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一个缩影。

5.知道詹天佑等近代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人物及其成就。

随着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涌现出一批中国自己的工程技术人员。

詹天佑是杰出的铁路工程师。l904年,他担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主持北京至张家口铁路筑路工程。l909年,京张铁路全线建成通车。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它的建成,振奋了民族精神,为中国工程界赢得了荣誉。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政治民主化)

1.了解“公车上书”。

1895年春,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来,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等联合了1300多名应试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请求变法。历史上称之为“公车上书”。

这次上书没有达到目的,但康有为、梁启超等为救亡图存掀起的维新变法运动就此拉开了序幕。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又称戊戌变法。

(1)内容:①经济上:发展农工商业;②政治上: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军事上:③训练新式陆海军;④教育上: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2)影响: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一次爱国自救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3.了解严复的主要思想和影响。

(1)思想:学习西方先进制度,实行变法维新。

(2)影响:严复以西学理论鼓吹变法,震动了当时中国的思想界,推进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他是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想家。

第8课辛亥革命(政治民主化)

1.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①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了兴中会,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②l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华兴会、光复会和兴中会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并被推举为“总理”。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③在同盟会机关刊物上,明确提出了“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革命的旗帜;④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⑤1912年1月l日,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清朝的统治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崩溃,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干结束;⑥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从此,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日益深人人心。2.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911年10月l0日晚,武昌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和士兵打响起义的第一枪。起义士兵迅速占领楚望台军械库。起义军经过一夜血战,占领武昌城,取得首义胜利。

武昌起义胜利后,仅一个多月时间,全国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形成了席卷全国的革命浪潮。这年是农历辛亥年,这次革命又称辛亥革命。

意义:①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它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制度深入人心;它推进了中国政治民主化和社会生活近代化进程。②由于资产阶级革命的软弱性,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性质。

第9课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新文化运动)

1.简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阵地、旗号和内容,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1)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2)主要阵地:《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

(3)旗号:“民主”“科学”,向封建礼教发动猛烈攻击,斗争锋芒直指封建儒家思想,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4)内容:①提倡民主,反对专制;②提倡科学,反对愚昧;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5)作用:新文化运动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2.知道鲁迅、胡适等人的主要成就。

(1)鲁迅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短篇小说《狂人日记》。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鲁迅在小说中愤怒揭露了延续几千年的封建礼教吃人的真面目,对封建统治和封建道德进行丁深刻批判。

鲁迅将反封建的革命内容与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显示了文学革命的成果,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2)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继胡适之后,陈独秀明确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以白话文运动为发端的文学革向,对传播新思想,繁荣文学创作,推广国民教育,起了重要作用。

第10课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

1.以科举制度的废除和京师大学堂的开办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端的主要史实。

(1)史实:①1898年戊戌维新期间,光绪帝颁布诏书,设立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它的开办,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②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③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考试

制度,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2)作用:①有利于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②有利于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③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

发展,推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2.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1)《申报》:①19世纪70年代,《申报》在上海创刊。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②特点:《申报》紧密结合社会生活,报道大量的社会新闻,内容丰富。③影响:很快发展为全国著名的大报;它的办报形式大都为后来的报纸所继承,是中国大众传播媒体的先驱。

(2)商务印书馆:①1897年,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创办。②特点:以编印新式教科书、工具书和翻译介绍西方的学术著作为主。③影响: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之一。

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1.知道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1)照相:照相术于19世纪30年代末在西方国家诞生,40年代以后传人中国。19世纪晚期,照相这一西方科技文明成果开始走进清朝宫廷生活。不久,中国的许多城市都有了照相馆,拍照留影逐步融人社会生活。作用:它锁定了瞬州即逝的历史片断,保留了社会发展的真实证据,为我们观察当时的社会风貌提供了珍贵的影像资料。

(2)电影:1896年,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放映电影。1905年,中国人自己拍摄了第一部电影《定军山》。这是一部京剧艺术记录片,它揭开了中国电影事业的序幕。20世纪初,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影从无声默片发展为有声电影。20世纪30年代,电影界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和演员,中国电影事业初具规模。

2.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1)剪发辫:1912年3月,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剪辫令,要求留有发辫者,限期剪去辫子,去除旧俗,做中华民国新国民。

(2)改称呼: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还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前清官场的称呼,规定民国政府的职员相互之间一律改称职务。同时规定,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这些规定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3)易服饰:服饰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清末民初,随着社会的巨大变革,人们的服饰也出现了很大变化。西服成为男士在正式场合首选的服装;中山装是这一时期最具特色的服装。在女士服饰方面,高领服装逐渐开始流行,它是现代中式旗袍的雏形。

扩展阅读: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持之以恒勤能补拙班级姓名中国现代史

1949年1956年1966年1976年1978年

过渡时期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文化大革命”的内乱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

本单元的时间段为: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大地基本建立。第5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课标要求】:

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知识点】: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新政协)的召开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好准备工作。政协会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1)时间:1949年9月(2)地点:北京

(3)主要决议建立新中国的问题:

①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主要内容:《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的性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国家的政体是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共同纲领》展示了新中国的宏伟建设蓝图,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在一个时期内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②国都:北京。③国旗:五星红旗。④国徽:国旗、天安门、稻麦穗组合而成。⑤纪年:公元纪年。⑥领导机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⑦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⑧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居安思危2、开国大典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施政方针:《共同纲领》。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28响礼炮代表中国共产党28年的奋斗历程。

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饱受外来侵略和奴役的局面,实现了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中华民族从此开始了新的历史纪元。(新国家的独立)

新中国的成立说明:只有无产阶级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3、西藏的和平解放:(1)解放西藏的背景:

①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位于祖国的西南边疆,战略地位十分重要。②随着人民解放战争向西南、西北地区胜利推进,进军西藏成为大势所趋。

③西藏是一个十分特殊的边疆民族地区,当时在西藏地方当局中,有一些反动势力企图将西藏分离出去,这使得将放西藏成为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

(2)西藏为什么要采取和平解放的方式:

西藏是一个十分特殊的边疆民族地区,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十分复杂,为了既有利于人民解放军进军,又符合西藏人民的利益和加强民族团结,因此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决定进军西藏的同时,提出了力争通过谈判和平解决西藏问题的方针。(3)解决西藏的步骤:①提出谈判

②1950年10月的昌都战役,歼灭藏军主力,打开了通往西藏的要道,震慑了西藏地方当局中的反动势力,促使其回到与人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持之以恒勤能补拙班级姓名民政府的谈判桌前,从而为和平解放西藏创造了有利条件。

③1951年5月,中央和西藏地方政府签署《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标志着西藏的和平解放。④1951年10月,人民解放军胜利进驻拉萨。

(4)和平解放西藏的意义:西藏的和平解放,使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第6课:为巩固新中国而奋斗【课标要求】:

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了解人民海军和人民空军建立的史实。【知识点】:

1、抗美援朝:(1950年6月1953年)

(1)抗美援朝的原因:①美国出兵朝鲜,轰炸我东北边境城市,严重威胁我国家安全;②美国派海军第七舰队到中国台湾海峡,干涉我国内政;③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2)抗美援朝的目的:为了捍卫来之不易的民族独立,维护自身的安全与和平。保家卫国(3)指挥员:彭德怀

(4)主要战役:上甘岭战役(黄继光)(5)英雄事迹:

①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用胸膛堵住机枪,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②邱少云(在上甘岭战役同时,邱少云为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战友的安全,严守潜伏纪律,忍受烈火,纹丝不动,直至牺牲)

★学习他们不怕牺牲、以民族利益为重的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6)结果: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7)意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8)相关内容:歌曲“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人民志愿军战歌;书籍巍巍《谁是最可爱的人》电影《上甘岭》

(9)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①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②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③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的英勇奋战;④反侵略的正义战争。2、新兵种的组建:(1)人民海军的成立:

①目的:为了保卫新生的人民共和国②时间:1950年4月③发展:成立北海舰队、东海舰队、南海舰队(2)人民空军的建立:

①目的:为建设强大的国防,保卫祖国②时间:1949年11月3、土地改革:(1950年6月1952年底)(1)原因: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

(2)目的: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3)主要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4)指导方针:195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实行分批推进的政策。

(5)结果: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地区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3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6)意义:土地改革是我国农村的一场革命,它摧毁了在我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通过土地改革,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和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为实现工业化准备了条件。4、民族区域自治: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持之以恒勤能补拙班级姓名(1)定义: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2)民族分布地点: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3)解决民族问题的原则和基本政策: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原则,确定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中国民族的基本政策。

(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它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理解上什么说“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①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②各民族相互依存、不可分离。③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促进。

★三大基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5、为巩固新中国的建设而采取的措施:(1949年1952年)

(1)政治上:和平解放西藏;民族区域自治(2)经济上:土地改革(3)外交上:抗美援朝(4)军事上:追剿国民党残余(5)国防上:建立新兵种

第7课新中国外交的起步(20世纪50年代)【课标要求】:

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知识点】:

1、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另起炉灶: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时期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2)一边倒:在外交上旗帜鲜明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3)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余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以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首次提出:1953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处理双边关系的过程中产生的。

(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先决条件和基础)(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必要条件)(发展政治关系的基础)(基本目的和必然的结果)(3)达成共识(共同倡导):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期间

(4)评价:它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的外交的成熟,它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

3、万隆会议(亚非会议)上的声音

(1)背景:二战后亚非一大批国家独立,他们迫切需要发展经济,要求稳定的环境,而美国的插手,使亚洲形势错综复杂。希望和危机并存。(2)时间:1955年4月

(3)特点: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4)议题: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5)开始以来的状况:因分歧和争吵而陷入僵局(6)周恩来发言: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①背景:帝国主义的破坏,会议出现了分歧。

②含义:“求同”共同的历史:亚非各国绝大部分在近代都曾经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有着相似的历史遭遇;共同的愿望:各国都希望维护和平、保证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存异”社会制度存在不同

③意义:加强了中国同亚洲各国的团结与合作,用和平方法解决国家争端,使中国赢得参会各国的理解和尊重。有力推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持之以恒勤能补拙班级姓名动了亚非会议的成功。(7)会议的结果:成功

(8)万隆会议精神:摆脱大国政治干涉,平等协商、和平共处、友好合作的精神。

第8课迈向社会主义【课标要求】:

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知识点】:1、工业化的起步

(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好水平。但我国的工业发展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2)措施:为了实现工业化的起步(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根据具体国情编制了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3)一五计划:

①时间:1953年1957年

②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③取得成就: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指标超额完成。建成长春一汽、武汉长江大桥、青藏公路、川藏公路、新藏公路等,使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有了初步改观。

(4)意义和影响: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2、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1)时间: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主要内容: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它还明确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3)性质: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4)意义:它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在我国的确立。它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激发了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进程。

3、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

(1)过渡时期: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1949年10月1956年底),是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2)总路线:(1953年)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一化三改。

(3)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改造的内容农业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小农经营,影响了农业改造途径:走集体化道路;改造的主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深刻变革,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得基本确立,我原因改造的途径历史意义存在的问题在社会主义改造后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生产发展,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要形式: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改造途径:走集体化道路;改造的主要形式: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

政策:利用、限制、改造。途经:走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持之以恒勤能补拙班级姓名义工商业国家资本主义道路,实现全民所有制。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主要形式:以加工订货、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等方式逐步赎买。义初级阶段。过于粗糙得问题②三大改造的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内容归纳》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内容归纳: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内容归纳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579292.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