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宴会操作的个人经验总结
关于宴会操作
用最简单的语言跟你简单地讲讲关于宴会吧,这里很多东西只能代表我个人的思想,是我眼中的东西,不一定完全对,但是因为以前我所学到的、接触到的东西告诉我这样子的操作是专业的,所以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宴会要分很多种,西式中式,婚宴,寿宴,商务宴等等,在一个宴会的发起阶段,也就是有客人有意愿组织一场宴会了,那么用尽一切办法尽量留住这个客户,酒店管理者需要引导客户不断的参观和确认场地、我们能够提供的设施设备、确认宴会菜单,所以这个时候管理者手中一定要拥有一份有关我们宴会厅的全部详细资料,细到包括墙面的尺寸长度,因为大部分宴会都是有主题的,都需要搭台装饰,在与客户充分的沟通后,最好是及时跟公司取得沟通,然后向客户报价,报价中包括餐费,设施设备使用费用,能耗费用,服务费用,场地租借费用等等,例如还需确认客人是否自带酒水等,就要讨论开瓶费的事宜了,并确认付款方式,之后才着手宴会的筹备,但是记住需要客户必须预付一定的押金,我们都知道这个社会假的东西太多了,变数也太多了,所以押金的环节一定是必要的,按照行规,一半是提前支付全部费用的30%,宴会结束后立即结清全部款项,在宴会筹备阶段一定要跟客户反复确认和商量此次宴会有关事宜,因为我们做酒店业的就是要让客人满意,对于宴会客人也许会有千奇百怪的想法,并且会经常突发性地改变,以我以前宴会工作的经历来看,在宴会开始前5分钟,有很多东西都有可能发生改变,就跟客房部临时换房态是一个道理,所以避免做无用功且浪费成本,这段期间充分与客人沟通是绝对有必要的。接下来是宴会的筹备阶段,请看清楚另一个EXCEL文件里面的表格,那个表格就是我跟你说的EO单,是我做了多年宴会觉得学到最有用的东西,当然也是现在岸上大型国际酒店集团都在采用的宴会操作模式中最重要的环节,每次宴会都需要按照这样的任务单在召开大部门管理层会议时发给每个部门长,要他们知晓信息并且明白自己部门在此次宴会中所担负的任务,然后签字确认,接下来各部门就需要按照EO单上所规定的任务共同为此次宴会做准备工作,规定好每个部门任务的完成时间,到时间要进行检查和跟进,一般情况下,所有宴会的准备务必要求在客人入场前一小时全部准备到位,然后管理者需要拿着夹板和笔逐一进行核对检查,确保所有工作都是按计划到位了,宴会首先是台型,也就是摆桌型,根据先前与客人商谈的内容准备,然后是口布、餐具、杯具、鲜花等等的摆台,在船上没有管事部,一般都是餐厅和厨房自己管理餐具,在岸上的酒店里面还要提前通知管事部准备好宴会所需的餐具,摆台这个,这种标准的东西在我看来也就是最简单的东西,且每个酒店都不一样,都是根据菜单的内容和客人的要求来摆,例如客人自带红葡萄酒又带了白葡萄酒,那么桌面上就要摆两套杯具,太多了,实际意义不大,只是有些细节,例如餐具杯具之间的角度和距离等需要检查,写字范围有限我就不给你多说了,以后有机会向你介绍几种吧!然后准备边台,就是sidestation,上面准备好上菜时要分菜的餐具和服务中要用到的东西,边台需要整齐堆放,而且各区域所备的餐具等物品要充足,不要等到宴会进行过程中东跑西跑的找东西,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厨房的准备是非常重要的,在之前与客户商谈时有必要将厨师长带上,因为要准备好几套不同菜式、不同价格的菜单供客人选择,厨房的出菜大部分都是选择提前将半成品准备到备餐间进行简便的再加工,然后装饰器皿再将菜装盘就出菜,按照卫生的标准和需保持菜肴口感的前提下,凉菜一般在宴会开始前十五分钟全部按标准上到桌上,中式宴会里,服务员上菜是有讲究的,什么头朝向客人呀,需要荤素搭配着上呀,上菜时留出上第一道热菜的空间呀然后是热菜、....然后汤、甜汤、水果、甜点等等,这些所谓的服务标准我说了都不重要,以后有机会再给你讲,记住宴会厨房做的菜全部需要留样24小时,以备化验,这是一定要做的,不然如果发生了食物中毒这类事件,就很难扯得清楚了。服务的安排上抓住重点,安排宴会资深服务员工服务主桌,因为主桌一般都是VIP客人,服务好了主桌等于在服务上完成了了70%,根据备餐间与餐厅的距离合理安排传菜的人员,按照船上的距离和员工的劳动强度,平均每人传上个6-7桌的菜是正常的满负荷工作,宴会开餐后管理者最最重要的是合理地控制厨房出菜的速度和服务员上菜及收菜盘的速度,其实要根据季节或室内温度来,只要确保每道菜上到客人桌上时都是在规定的适合入口的温度就行,这时需要敏锐地观察客人用餐的速度,厨房出菜不要太快,往往像厨房这类部门,就是那种喜欢转嫁责任的部门,几下子把菜一出完就了事,然后下班了。这绝对会让服务员手忙脚乱的,没有过多的精力来位客人提供更细致的服务,也让客人觉得上菜是在敷衍,只要是菜向桌上一扔了事,转玻又有限,服务员又不得不为了上新的菜而把前几道菜撤换下来,客人往往一道菜没有尝到几口就没看见了。所以控制好厨房,整个宴会用餐成功了一半。另外一半还需要现场对于服务的督促,宴会开始前组织一个短时间的班前会是绝对有必要的,检查仪容仪表,然后明确分工,传菜的传菜,执台看服务的执台,并让他们明确的知晓并牢记自己的工作范围和工作内容,另外需要告诉员工们关于此次宴会上的重要信息,例如在某个时间段一定要让所有宾客的杯子里面是有酒的,因为客户在之前要求在那个时刻有个全场举杯仪式。之后所有服务员工再次回到宴会场地反复检查台面的清洁程度,餐具杯具和布草的清洁度,然后在客人入场前5-6分钟全部standby,客人入场后,如果服务员有服务意识,经过专业的培训,那么什么拉椅、挂衣、落口布等等服务动作就要跟上,酒水服务的程序随之而来,然后就是等待厨房出菜了,宴会开始后服务员忙起来了往往顾不上对客人细节的照顾,其实不是他们不想,是真的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我从基层做起就明白这些,所以要管理者去提醒他们,督促他们,记住在整场宴会直到结束没有一个服务员可以是站在边台旁边休息的,如果有那么他一定没有服务好他的客人,因为没有菜上的时候就要去看客人的酒水是否需要增添,是否骨碟需要更换,是否边台上有脏餐具需要传到洗碗间里面去,反正我认为总有他们要跟进的服务和做的事情,没有人是可以闲着的。(切记在宴会时不要过多地把脏餐具堆放在边台上,看起来很恶心,客人不喜欢,我也不喜欢,其实也为服务员造成了工作上的不便,对于这种事情原本有套处理程序的,但是我没有看到有希尔顿宴会部那种专业的金属托盘架,所以没办法的,以后条件允许了再说吧)。我们要创造优质的服务就必然要是主动的服务,主动热情地询问客人,用眼睛及时捕捉和观察到客人的所需。所以呢我的观念中管理者在宴会进行时最最重要的就是控制和读出好两大关键点,厨房的出菜和前厅的服务。在宴会结束后餐厅这边就是收餐了,提醒他们注意,不要邻桌的客人还在用餐这边就细细夸夸地发出很大声响地在收餐,重要是在运送餐具时不要造成餐具的破损,这就足够了。建议你这个时候如果有时间可以到备餐间呀这类后台去看一下,很有可能就有员工在躲着偷吃东西,o(∩_∩)o…我们当年也是这样过来的,所以清楚……宴会进行时,工程部(我们这里是轮驾部)、安全部(保安)的配合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其实一个宴会光靠餐饮部是完不成的,一场成功的宴会是全酒店各部门共同努力的成果。
重点在宴会结束后是看结账方式,拉起财务去找宴会组织者结余款,一定是双赢的局面哈,可乎也满意我们也满意。最后有销售去联系客户,制作详细的客户档案存档,如果有销售意识,在宴会结束后一周时间内带上公司的宣传资料作为礼物回访客户,让客户留下好的印象,争取把每个客人都变成为我们忠实的客户,因为客人都有亲戚朋友,留下好的口碑,让客人去为我们做宣传,做广告,广告费我都省了好多,从古到今,从中国到外国每天对宴会有需求的人大有人在,等打造出了良好的品牌,还怕明年没有生意么??要去跑客户开发新的客户所花的成本至少是留住老客户的5倍以上,不划算撒!!
扩展阅读:拉晶操作经验总结
拉晶操作实战手册
此文,是由本人在几年来的一线生产实践中,对生产各环节的总结及一些操
作上的技巧。实属个人经验,不一定正确,尽供参考。
拆炉
拆炉的具体操作步骤见操作规程。
需要注意的是,在快到拆炉时间时,要先将准备放单晶的托架、垫接晶体的木版、装埚底料的盆及垫在盆下的物品、石棉手套、线手套、剪断籽晶用的钳子(擦干净钳口)等必须物品准备好,放在车上或附近。这样,可以节省拆炉的时间,避免在等晶体已经下降后在手忙脚乱的去找东西。
在拆炉时间前几分钟(例如前10分钟),充氩气到炉内一个大气压或微正压,然后升晶体进付室。晶体进付室后,要通过观察窗,用电筒照一下,看晶体是否真的完全进入付室,关翻板阀能否碰到晶体。如果确认无误,随手关上隔离阀。在这个过程中呢,首先说用氩气将炉内充满而没建议用空气充。虽然用空气充,可以节省一些氩气,但空气充,还有如下弊端:充空气使用的是放气阀,各炉型的放气阀一般都是开在付室。当晶体在主室内没有升到付室前充气,那么进气口对的是钢丝绳或重锤等,如果,进气量控制不好,势必将钢丝绳(或重锤)吹的晃动,带动晶体一起晃动。这时,引晶的部分、籽晶的销子处、石墨夹头等受的力就不只是拉应力了,还有折、剪切应力等,很有可能在其薄弱处断裂,造成事故;如果充气时,晶体在付室,位较高,比低的位具有更大的势能。如果也是充气或其他什么薄弱处出现意外,造成晶体坠落,对石墨器件造成的损失
也是更大。综上述原因,个人认为,充空气所节省的费用与其可能造成的损失相比较来看,还是应选用氩气充相对合适些。
开炉前,一定要热检。这样可以通过热检的情况来大体判断出炉体的漏气情况。如果不热检,那么等装好料,抽空,检漏时,发现检漏通不过,那么,就不能判断出是炉体漏气还是别的什么原因造成的。搞不好,还要将料、热场等取出,来检查炉体的漏气还是什么别的原因造成的检漏不通过。这样即浪费时间、增大劳动量,也有可能造成硅料的再次污染。
到开炉时间后,将付室升起,接单晶的托盘旋过(详见操作规程)。点动晶升快降,使晶体稳坐在托盘上,但不要降的过多。降的过多,会使晶体倾斜,倒靠在付室内壁,引晶处有可能折断。
下降单晶时,在晶体快降到地面前,要将垫木放好位。在晶体距离垫木1~2cm时,需另一个人带好线手套和石棉手套,双手扶着晶体的肩部,晶体继续下降。扶晶体的人,一定要掌握好扶晶体的时间,过早,等晶体在垫木落稳剪断引晶并放好晶体后,热量可能已经穿透防护手套,传到手掌,造成双手烫伤或因过热而不能扶晶体放手,晶体摔坏;过晚呢,晶体已经接触到了垫木,钢丝绳继续下降,晶体因失去支撑,必然要倾倒。晶体一但要倾斜,那么细的引晶不可能承受晶体的重量而要折断,晶体必然要摔在地上而摔断。
扶好晶体,降落接触垫木后,建议在继续下降钢丝绳2~3mm,这样做的目的是使过量降的部分抵消因晶体的重量造成的钢丝绳的弹性伸长,避免在钢丝绳骤然失去晶体重量的下拉力后而向上方反弹。晶体降落到要求的位后,降晶体的人也要带线手套,一手捏在重锤稍上的钢丝绳,并要略带向下的力,一手用钳子剪断籽晶。之所以是一手捏钢丝绳而不是重锤,这是因为,此时的重锤还很热,带的线手套不足以隔断热量,还是烫手。另外,线手套接触热的重锤,会在重锤
上留下类似烫化了的痕迹,还要费力的擦,才能擦干净。捏在钢丝绳上,钢丝绳很细,与手指接触的面积有限,传到手上的热量也很少,不会感到烫手。炉体打开后,取石墨器件。各石墨器件的取出顺序及在车上的摆放位要固定,周全。一般要先取出导流罩,放在车的上层一侧,然后取出大环,放在车下层。取出保温盖,放在车的上层另一侧,将车上的导流罩拿过来,放进保温盖的中间空的地方。将车下层的大环,拿上来,放在保温盖上。取出保温筒上节,放在盖板上。然后依次取出石英坩埚、石墨埚梆等。石墨器件在车上的固定、有规律的放,可以节省车的空间,在同时拆几台炉而车不够用时,提高车的利用率。另外,有规律的固定位摆放,也可以避免新手在装炉时遗忘石墨件。
根据我公司拥有的炉型来看,建议大多数都要将连杆取出。这样一是检查连杆上有无料点,二是避免连杆的长时间不动,在高温下与坩埚轴粘连在一起。石墨器件都取出后,将车子推到要求的位停放、冷却。将装埚底料、石英片的铁皮盆(桶)转移到固定的位。出炉的埚底料不要放在炉体前冷却,一是使工作现场显的凌乱,二是在操作者清炉时不小心有可能造成烫、刮、扎伤等。铁皮盆(桶)等不能直接放在地板上,要用物体垫起,以免烫坏地板。
清炉
石墨器件充分冷却后,要清理干净。清理前,查看各器件的使用寿命是否到期。到期的,根据具体情况看是否需要替换还是继续使用。石墨器件要边清理边查看是否有裂纹等破损。
清炉的主要要求是清净。清理炉体内时,还要检查炉体、钢丝绳、籽晶、籽晶销和石墨夹头等部件。
如果因某些需要,将重锤取下或重锤卡到某处等情况,钢丝绳在没有受到任何负载时仍有上升或下降动作的,建议将重锤重新挂好后,下降籽晶至少到引晶位,然后晶升,使钢丝绳在缠绕轴上重新盘一遍。避免钢丝绳在无负载状态下的升降过程中造成的脱槽、打折等现象。
清过滤罐时,要注意密封圈及过滤盖与密封圈接触部位要擦净。清完过滤罐后,检查主泵的泵油是否够,皮带张紧程度及老化程度,地脚是否松动等。
装炉(料)
将清理并检查好的石墨器件装入炉内。这时,要检查保温筒与加热器的同心情况,石墨埚梆旋转后与加热器的同心情况。
石英埚按照“石英坩埚使用标准”检查使用,有异议的或特殊的情况,询问当班班长。
装料前,一定要仔细核对原料的种类、重量、母合金的重量等是否与工艺卡标注的一致。核对原料的环节,一定要仔细,不能凭自己的主观臆断,想当然的认为。要根据确凿的事实,当出现一点混淆时,再重新核对一遍,不要怕麻烦。一个微小的疏忽,完全有可能带来数万元的损失。装料的次序及不同料块摆放的位与热场的设计有关。
装料时,一般要求石英坩埚的底部先装入一些小块的料。然后装些中等块的料。最大块了料,如果少,就放在中心(是石英埚体积的中心或中心偏上而不是石英埚底部的中心)。如果多,就环绕石英埚壁环状码放,但不要紧贴埚壁。按照石英埚的高度来说,最大块要放在埚的中上部(根据目前的热场情况来说的,如果,今后热场有变动,则另当别论)。大块间的空隙,用小碎块填补,不要用力挤
压。放在石英埚上沿的料块,要尽最大努力使其与埚壁的接触面积最小。装完料,料的上表面尽量呈“W”形(主视、截面既环埚壁四周可以高些,中间可以高些,导流罩下沿的位要低)。使导流罩的下沿在“W”的凹陷处。这样做,可使熔料的埚位高些。熔料埚位低,也是导致漏料的一个原因。环埚壁的料,尽量向内倾,而不要外仰,否则,熔化的硅液可能滴落在石英坩埚外,石墨埚上,影响石墨埚的使用寿命。P型的合金,可以放在埚底部,N型的建议放在料的上面并用料块压好。如果觉得料块的搭配不是很合理,可能会装不下时,建议合金后放。
料装好后,将埚位降到最低,给埚转,旋转,看有无异常。放导流罩。在保证料块不接触罩的前提下,尽量升高埚位。
抽空检漏
合好炉体后,确认设备是否处于维修中。如果设备可以正常运转,准备启动主泵抽空。启动泵前,想一想,有什么遗漏,启动泵有什么危险或特殊情况。确认可以启动泵后,先点动真空泵2~3次,然后在彻底启动真空泵。
泵启动后,到泵房,按照真空泵的使用要求,检查泵油,放油,冷却水等。如果泵处于正常运转状态,回来,准备开阀抽空。一定要养成缓慢开阀的习惯(这里针对的是手动的泵阀,气动、电动阀不在此列),不论料是大块还是硅粉。这一习惯的养成,也很重要。
对于操作者来说,抽空开始多长时间,炉内的真空度能达到多少,应该有个大体的感觉。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尽快的判断设备是否有问题,而不必非要等到抽不下了,才发觉出有问题,白白浪费好多时间。如果抽了一段时间后,炉内的真空度与平时的不符,那么就要考虑设备是否有异常了。
首先,可以先检下漏,虽说没达到工艺要求的捡漏压力,但正常情况下,如果设备正常时,一定压力下的漏气率也是有个正常范围的。如果炉体的漏气率超过正常范围,那么就近似可以认为是炉体漏气;如果在正常范围内,那么出问题的就有可能是泵阀以后的部分。如果判定炉体漏气,那么,把隔离阀关上,再检,看关闭隔离阀后的漏气速率与关之前是否相同。如果漏气速率明显变慢,则可认为是付室漏气;如果漏气速率差不多,那么要考虑是主室漏气了。不论判定是主室还是付室漏气,而我们曾有过热检,所以,最大的可能就是我们曾经打开过的炉体的某个密封面我们没处理好。再来说下如果判定主室不漏气的情况,炉体不漏,但真空抽不下,或下的异常慢,甚至到一定程度就在也不下了(还没达到工艺要求的检漏标准)。这时,要考虑的因素一般有:过滤罐是否盖好;主泵皮带的张紧程度是否符合要求;主泵是否缺油及泵油的油质情况。如果这些因素都排除了,那么在考虑泵的性能和真空管道某个部分漏气。
熔料
关于熔料,我们公司都规定了严格的熔料工艺,按照工艺规定的执行就可以。在熔料过程中呢,我们最好要多观察炉内的情况。每一台炉,从刚升温开始,多长时间后,欧陆表的“SP”值开始有变化,多长时间“SP”值大约在多少,对于操作者来说,都应该做到心里有个大约的概念。并且还要在熔料的过程中多观察欧陆表的变化。这样做,可以及时的发现保温筒的取光空是否对正的问题。如果没有这个观念,直到料全熔了才发现取光孔偏了,那么也无法调整了,给后来的拉晶会带来很大的困难。如果操作者的水平也不是很高,那就有可能一点晶也长不出来。如果,在熔料的初始就发现光信号不正常,那就可停止继续升温,
处理一下,避免以后的麻烦。
升温熔料,大约多长时间后,埚内的料堆会出现变化。多长时间后,隐约可以见到液体,多长时间后,料堆会下塌,做为操作者,都应该在心里有个印象。料下塌后,将埚位升高10mm左右,打开埚转,观察埚壁是否有粘料、析晶等情况。不建议在最低埚位旋转坩埚。因为,一般来说,埚位处于最低时,埚底与加热器电极(或炉底压片)的距离不会多于10mm,如果石墨埚底有硅蒸汽凝结上的料点或因高温起皮等情况,料点或起皮不在电极处时是没问题的,而埚旋转,这些东西就会转到电极处而刮到电极,出现打火等现象。所以,建议将埚位升一些后在给埚转。
料下沉后,埚便有了上升的空间。这时,一定要将埚位及时的升上去。当埚位处于较低的位时,石英坩埚的上沿大多都处于加热器的中部或中上部。加热器的这个位一般都认为是温度高的部分。石英坩埚的上沿长时间处于加热器的高温区内,会增加埚变形的几率。
我们公司目前国产炉热场的设计,熔料时,出现“搭桥”的现象非常少。有可能出现“粘料”,出现粘料后,调整埚位,使粘的料处于加热器的高温区和加热器电极的方向,烤料。不建议用“硅跳”的方法冲涮料块。因为,我们现在使用的热场都是加导流罩的封闭式热场,看不到石英埚壁,只能凭借溶液中的影像来判断埚壁的情况。“硅跳”控制不好,有可能造成硅液四溅,损伤热场。如果认为料中的杂质比较多,在快全熔时应该提出一块。这样,可以比等全熔后在放肩粘杂质能粘出更多的杂质。
熔料的时间,从目前的工艺来看,60kg料最好控制在4~4.5小时,80kg在5小时左右为宜。熔料的时间过短,也就是说加热的功率很高(保温层没变动的情况下而言)加热的温度也高,石英坩埚在更高的温度下,变形的概率也
会增大。如果熔料时间长,意味着加热的功率低,温度也低。石英坩埚在高温下,是处于软化状态的。石英坩埚上沿的硅料在“低温”下(相对来说的),呈现出“似熔非熔”的状态,很容易就粘在埚壁上。处于软化状态的石英坩埚壁,粘着料块,在料块自重的作用下,易向内凹陷,影响拉晶。
引晶
一个经验丰富的拉晶工,可以根据液面抖动的情况和液面明亮度的情况来大体判断出此温度下能否引晶。
首先从引晶的外形上来说,本人认为,引晶的根部粗些,然后均匀缩细,到目标直径,既呈倒锥形,这样的外形,对位错充分排除有一定的好处。因为,位错的延伸,是与晶轴有一定的角度的。不同的晶相,位错线与轴的夹角不同。外观呈倒锥形的晶体(引晶),产生的位错排到表面的距离比较短,也就是在较短的长度内偏可把位错排除。如果是引晶比较均匀下来的,假设相等的直径和拥有相同多的位错的时候,排除位错的距离相对就要长些。引晶如果呈正锥形,即上细下粗,则需要的距离会更长。另外,这种形状的引晶其他的好处是:一、在机械强度上要优于直径均匀的引晶(放肩前部分的直径)。所以,相对的安全性要高些;二、引晶根部较粗,下次熔接时,差不多还是这个位,产生的光圈也就比较大。而根部就比较细的引晶,产生的光圈也小。大多数单晶炉,引晶时的液面距观察窗较远。光圈大的,自然要比小的光圈易于观察。(以前,就有在刚接触80炉、85炉的拉晶工反映,说看不清光圈。当然,也有个习惯问题)大的光圈,更能让操作者判断出是否已经熔接妥当。
引晶的直径(放肩前)从目前来看,最好在3~5mm间,根据要拉制的晶体
的重量来掌握合理的直径。
引晶的长度上,一般可控制在130~150mm,或150~200mm。虽然说,从理论上不需要这么长的长度就可将位错排除,但从实际经验来看,这个长度相对好些。并且,引晶的过程,也是有温度调整的。原已稳定好的熔体,经过引晶时温度的调整,熔体内部也会有些许的温差波动。引晶的过程也是温度稳定的过程。引晶长些,熔体相对会更稳定。再长的话,则会浪费时间。熔体内部温差较小,对均匀的放肩是非常有好处的。
引晶时拉速的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依本人的看法,在引晶初期(一般来说前20~30mm),拉速波动的幅度可以大些,拉速允许高些(可达到5~7mm/min)。因为,高的拉速,也就是说结晶的速度比较快。在这种情况下,可使晶体内产生大量的、过饱和的空位。这种空位,有利于将位错排除到晶体的表面。(当然,如果这种过饱和的空位过多,那么就会产生新的位错)在引晶的大部分时间里,一般都要求平均的拉速在3~4mm/min,并且拉速的波动不要过大。越平稳越好。
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有很多操作者在引晶时拉速非常高,并且拉速的变化也非常的剧烈。这种引晶的手法,虽说也能成功的完成引晶,但本人认为:一、这种手法的成功率并不高。有的操作者并没有用过别的手法来引晶,与这种手法做出对比,得出那种成功率高的结论。二、这种手法,只是操作者用拉速的大范围、频繁的、剧烈的波动来控制晶体的均匀生长,不利于锻炼自己手动控径长晶的能力。试想,引晶时,就不注重锻炼自己观察光圈变化来判断晶体直径变化的能力,只是一味的依靠拉速的大范围变化,那么,在手动控径时,拉速不允许大范围变动时怎么办。三、拉速的剧烈、频繁的变化,是由引晶器上的晶升电位器的快速、频繁的旋转,改变晶升电机的电流强度来实现的。这对晶升电位器
和晶升电机的使用寿命都是不利的。会增大这些部件的损坏频率,减小其使用寿命。
操作者必须在引晶的前50mm内判断出目前的熔体温度是否适合引出在要求的拉速范围内的理想直径的引晶,并做相应的温度调整。一个优秀的拉晶工,应该具有这样一种能力:根据自己在引晶前50mm内拉速和引出晶体的直径,判断出如果拉速和引晶的直径都达到要求,那么温度还需要有多少个点的变化。也就是说,做为拉晶工,必须要非常的了解自己所使用的设备。
其实引晶的手法各有千秋,只要我们本着:用最短的时间,引出成功率最高的晶,那就是最好的手法。每各人,都要在工作中不断的总结,积累,才能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放肩转肩
放肩过程主要就是控制放肩的速度。
在此过程中,观察放肩的速度,到多大时候开始转肩,拉速提到多少,温校是多少。到什么程度时,拉速、温校等又有什么改变,转下来后,晶体的直径是多少。如果这些都做到了,并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修改,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改进,那么,控径的问题上,将会有很大的改善。并且,也减少了对测径仪的依赖程度。遇到多台炉同时转肩,测径仪不够用时,不会出现手忙脚乱的情景,也不会让转肩后的直径出现很大的偏差。
等径生长
晶体等径过程是最主要的,也是我们最想要的过程,直接实现我们的目的的过程,以前的其他过程,可以说,都是辅助的过程。
很多人认为等径过程是很轻松的,很不包含“技术”的过程,其实不然,在等径过程中,可以发现很多问题,热系统啊,设备啊,很多问题都可以从等径生长时的态势上反映出来。
等径过程,按照公司规定,需要做工艺记录。但很多人都没有领会到做记录的内涵,或者说目的。只是机械的,在要求的时间(长度),将控制面版上的各项参数抄在记录本上,根本就不去想各参数是否是在合理的范围内,完全失去了做记录的意义。做记录,不单是把各参数写下来,更要考虑其是否与当前的晶体长度相符合,是否在合理的范围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设备出现故障时,第一时间内发现、感觉到设备处于非正常运转状态。从而及时地进行调整,避免一些损失。
在整个炉次周期中,耳朵的作用也不可小视。我们在操作台前,不可能把设备所有的部件都看在眼底,但个部件运转时的声音,是可以传到耳朵里的。设备正常和非正常运转时候的声音是有差异的,只要平时刻意的注意感觉正常时的声音,在头脑中留下烙印,一旦设备出现问题,我们就可以感觉到异常,不要放过在脑海中的这一闪念,自己检查设备,就能够找出故障所在。在工作中,不论是听到的还是观察到的异常情况,一定不要放过,多想一想,多检查下设备,即使是没问题,我们也没浪费什么东西。轻易就放过异常的情况,很有可能就铸成大错。
晶体在等径生长时,我们看不到石英坩埚,但我们可以从光圈的影像中,能够感觉到石英埚壁是否有沾料、析晶等情况。如果原本微抖的液面忽然镜子一样平静,晶体直径迅速收细,加热功率并没有大的突然升高,那么,我们就要查看
埚转是否还正常。
在等径中,晶体生长的趋势,是在晶体的棱线上能够表现出来。操作者应该仔细观察,练就本领,洞悉晶体的变化趋势,在生长趋势不良时,及时加于人工干预,避免断苞。
晶体在正常等径中,是需要操作者动手最少的过程。但如果拉速、温度等偏离当时的设定,并且超过允许的范围时,就需要操作者退出自动状态,人为来干预、控制晶体的生长。操作者也必须具备使其回复到设定的能力。
讨论
设备在运转过程中,出现一些故障是避免不了的,我们能做的,就是怎样减小意外事件的发生频率,和降低出现意外事的损失。下面来讨论一下意外事件的情况。
1、炉压异常上涨
如果在有加热情况下,出现炉内压力的异常上涨,那么我们要先考虑主泵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主泵的皮带有无损坏等。如果主泵工作正常,那就可能是炉体的问题了(主泵阀是电动、气动的还要考虑泵阀的故障,如压缩空气等,而手动的泵阀一般在无动作时出现故障的可能性不大)。如果是主泵故障,则可先用付泵维持,抓紧维修主泵。如果是炉体漏气或炉内漏水,在带加热的情况下,维修几乎是不可能的,那就看当时的情况能否维持将料吊出。2、异常停电
异常的停电,时有发生,尤其是在雷雨季节,出现的频率更高。一般来说,当动力电突然消失时,先等2~3秒钟,看电源能否自动恢复。如果瞬间供电恢
复,那么要查看各参数有无异常,在等径时,大多需要退出自动状态,需手动控制恢复。如果供电没有恢复,则建议先关闭氩气阀后关闭主泵阀(这里指的是手动的氩气阀和泵阀)。只所以这样,各人认为,从理论上讲,在断电瞬间,泵头的电磁阀在弹簧力的作用下是会自动关闭的,从而隔断炉内、管道与外界的连通,是不会造成倒吸的。退一步来讲,即使因为种种原因,电磁阀的关闭滞后,突然停电,等操作者反应过来,在去关好主泵阀时,倒吸的这个动作已经完成了。完成这些动作之后,查看炉内,看都处于什么状态下。建议不带加热的,不用考虑,处于熔料状态的,可以稍后在考虑。处于引晶和放肩状态的,可立即手动降埚升,使晶体和熔体脱离。处于等径状态的,最后来操作。因为如果短时间供电恢复,或许还能够挽救回来。过一段时间,供电还未恢复,那么也要手动将晶体脱离液面。手动降埚时要注意,一是方向不要弄反,二是脱开的距离要大些。如果脱离的距离小,那么硅液冷凝后膨胀,还会将脱开的晶体粘连的。停电大多停水。冷却的循环水停止了,炉体过一段时间温度会升的很高,炉体内残存的水受热汽化,出现“啪、啪”的响声。这时,操作者要注意人身安全。不要离炉体太近,避免冷却水官迸开,高温蒸汽将人烫伤。也不要靠近观察窗去向炉内观察,观察窗的玻璃也是比较脆弱的部分。即使去观察也无济于事。如果长时间循环水还未能恢复,炉体已经很热了,可考虑人员的撤离,避免出现人身的伤亡。冷却水恢复后,也不要急于靠近,要等水循环半分钟、一分钟后,炉体冷了下来,在靠近操作。
根据以往的经验,坩埚内熔体凝固后,如果供电恢复,有时也是可以继续升温将硅料化开。但这要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并且要有丰富的经验,不可轻易操作,否则可能酿成更大的损失。3、漏料
如果判断硅料已经漏出,那么要立即停止加热。个人认为这时可将主泵阀关闭,主泵关闭,加大氩气的供给量,将炉内充成微正压,气体可由炉体的破损处溢出(一般多是下轴的波纹管)。减少空气的进入量,保护炉内石墨器件不被氧化。4、液面异常抖动
液面如果出现异常的抖动,那么先联系前几炉次,看有无抖动现象。如果前几炉次也有抖动现象,只是这炉次加重,那么可认为可能是坩埚轴的轴承或波纹管里的异物造成。
出现液面抖动,可先将埚处于不同位观察,是否不论哪个位都抖动。如果仅一个位抖动,则可能是连杆的料点造成。可先用低的埚位拉晶(吊料),提出部分硅料,躲离抖动的位后,在正常长晶。如果不论埚位高低,都抖动剧烈,则可能是埚梆断裂,摩擦加热器造成,可做停炉铸料处理,避免更大的损失。5、单晶炉的冷却循环水在炉内有加热的情况下,是绝对不能停的。6、在炉内有加热时,在大多数情况下,氩气也是必须同时供给的。7、对于一些常发的设备方面的故障,操作者要牢记其故障时的表现。8、操作者应该充分了解、熟悉自己的设备,熟知个部位的功能、工作原理,在紧急情
况下,简单维修、维持自己的设备能够工作。
以上的叙述,主要是针对拉晶工操作方面及一些应该具备的技能方面的阐述。大家在工作中,只要能不断地总结、积累,并不断地改善自己的工作方式,相信大家都能够成为出色的拉晶工。
潘强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关于宴会操作的个人经验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关于宴会操作的个人经验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于宴会操作的个人经验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579975.html
- 上一篇:5月营销部工作总结
- 下一篇:月度、季度总结统一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