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能力提高的好推手,教学反思的总结(中学生物教学 201*年4期发表)
提高教学能力的好“推手”,教学反思的总结
河南省温县第一高级中学程保收
摘要: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是提高教师业务知识能力的一种很好形式,是提升教学水平的好“推手”。本文通过对《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节课的一道习题的解答为线索,进行教学反思,总结出该种类型题目解题方法和规律,提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教学反思;推手;渗透;扩散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摘自《礼记.学记》
时下许多学校大力倡导并开展教师教学反思活动,正如上面所讲“知困知不足而自反自强”教学反思的灵魂。那么什么是教学反思呢?教学反思是教师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决策、教学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重新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勤于教学反思,善于总结提炼,是迅速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有力“推手”。教学反思可以有课堂的教学反思、实验的教学反思,习题讲解的教学反思等多种形式。下面是对《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节课的一道习题的解答为线索,进行教学反思,提供大家参考。
1问题的提出和原因分析
讲完《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一节课后,下面这道题是学生问的最多的一道题:例题扩散作用实验装置如图1,甲、乙两管的口径相同,半透膜允许葡萄糖分子通过,淀粉分子无法通过,当达到扩散平衡时,下列有关甲、乙两管溶液浓度的叙述,哪些正确?
A.甲管中水位高度低于乙管B.甲管中的葡萄糖浓度低于乙管
C.甲管中的淀粉浓度高于乙管
D.两管的葡萄糖浓度皆为8%,淀粉皆为
4%解析:本题属于U形管中多溶质混合溶液下的扩散问题,解题思路为:⒈水和葡萄糖分子能透过半透膜,根据扩散和渗透作用,能透过半透膜的粒子沿着浓度梯度运动,当达到扩散平衡时,甲乙两管的分子密度一样。即甲乙两管的葡萄糖浓度大约等于8%。⒉由于淀粉分子无法通过半透膜,甲管淀粉微粒多(5%)渗透压高,水势低;乙管淀粉微粒少(3%)渗透压低,水势高。根据渗透原理,水由水势高的系统透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水分由乙管向甲管渗透,使甲管液面高于乙管。在此过程中,随着甲乙两管有液面差的不断增大,(水柱压强P),水继续渗进甲管的阻力也在不断增大,当甲管渗透压甲乙两管液面差产生的P(压强)=乙管渗透压时,达到平衡时,此时两管的溶液浓度不会相等,甲管淀粉浓度应该大于乙管。答案选C。
分析学生解题感到困惑的原因:第一这部分知识牵涉到了物理知识,跨学科并且思维深
[1]度大;第二学生基本概念模糊,想不清、理不明、抓不住核心导致的。
2该类型题目的规律总结及反思该类型题目主要考查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扩散作用发生的条件及结果;二是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及结果。经过对该部分知识的条理化分析,发现如果能抓住“扩散原理”的核心点来解题,就能化繁为简,顺利突破解题瓶颈。
2.1理清概念:扩散(物理):是物质微粒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的净位移。渗透作用:水和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两者总的关系:渗透是特殊的扩散,扩散是渗透的基础;不同点:扩散既可是溶质分子的扩散,也可是溶剂分子的扩散,而渗透作用水或其他溶剂的分子的扩散。它们共同特点都有:粒子沿着浓度梯度运动,如果没有外力干扰,扩散或者渗透作用会持续进行直到浓度梯度消失,即处于进出的动态平衡[2](关系如右图)。
图2
2.2找出解题的核心点(总结方法):
由扩散和渗透作用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分析可以得到:凡是能透过半透膜(或者选择透光性膜)的微粒,都可以按扩散和渗透作用的共同特点来处理,即粒子沿着浓度梯度运动,如果没有外力干扰,扩散或者渗透作用会持续进行直到浓度梯度消失;凡不能透过半透膜(或者选择透光性膜)的微粒,比较其两侧水势的高低,按渗透原理来处理即水由水势高的系统透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
那么,该类型题目的一般解题思路为:1.分清哪些粒子能透过半透膜,这些粒子就用扩散和渗透作用的共同特点来处理分析,即粒子沿着浓度梯度的方向进行运动,如果没有外力干扰,直到浓度梯度消失。2.不能透过半透膜的粒子,按渗透原理来处理即水由水势高的系统透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比较两侧这些粒子的浓度大小(摩尔浓度),浓度大的渗透压高,水势低,浓度小的渗透压低,水势高。
3解题方法的应用,能力提升:
下面我们通过两个例题进行练习巩固。
例1.如右图所示,把体积相同与质量浓度同为0.3g/ml的葡萄糖溶液与蔗糖溶液用半透膜隔开。
①若半透膜只允许溶剂分子水通过,则该装置一段时间后液面情况是。
②若半透膜允许溶剂分子水和葡萄糖通过,则该装置一段时间后液面情况。
解题思路:①题中由于葡萄糖和蔗糖均不能透过半透膜,比较膜两侧水势的大小,同为0.3g/ml的葡萄糖和蔗糖
的摩尔浓度不同,葡萄糖为单糖摩尔浓度大,甲管水势低,乙管水势高,水往甲管流动,导致甲管液面高于乙管。
②题中由于水和葡萄糖能透过半透膜,这些粒子可按扩散和渗透作用的共同特点来处理分析,即粒子沿着浓度梯度的方向进行运动,直到浓度梯度消失,葡萄糖在半透膜两侧的浓度相等。蔗糖不能透过半透膜,按渗透作用来处理,乙管有蔗糖,渗透压高,水势低,甲管无蔗糖,渗透压低,水势高,水由甲管往乙管流动,导致乙管的液面高于甲管。
答案:①甲管液面高于乙管
[3]②乙管液面高于甲管
例2.如图所示实验装置,玻璃槽中是蒸馏水,半透膜允许单糖通过,不允许蔗糖通过。倒置的长颈漏斗中装入0.3g/ml蔗糖溶液,(起初玻璃槽和漏斗中液面高度相等)一定时间后,在长颈漏斗中加入适量蔗糖酶。此过程中,最可能的实验现象是
A.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加酶后,再上升,然后液面下降
B.在玻璃槽中会测出蔗糖和蔗糖酶
C.漏斗中液面先下降,加酶后上升和水槽液面相等D.在玻璃槽中会测出葡萄糖、果糖和蔗糖酶
答案:选A。
解题思路:开始时,实验装置中蔗糖不能透过半透膜,按渗透作用来处理,玻璃槽中是蒸馏水,水势高,水由水势高的玻璃槽进入水势低的长颈漏斗,故漏斗中液面先上升。接着,当在长颈漏斗中加入蔗糖酶后,蔗糖酶将蔗糖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使长颈漏斗中溶质浓度猛然增大,渗透压升高,水势降低,水进入长颈漏斗,故长颈漏斗的液面会再上升;最后,由于葡萄糖和果糖也能通过半透膜,葡萄糖和果糖会沿着浓度梯度的方向进行运动,直到浓度梯度消失,即葡萄糖和果糖在半透膜两侧的浓度相等,所以,已经上升的液面会随之开始下降,直到漏斗中液面和玻璃槽液面高度基本相等。所以答案选A。由于蔗糖酶是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半透膜,因此水槽中无蔗糖酶,B、D答案不对。
教学反思是教师改进其教学实践,凭借自身努力成为更优秀、更熟练、更有思想的专业人员的工具。在教中学,在学中教,处处留心皆学问,经常进行各种形式的教学反思,善于总结分析,总能在教学中找到好解题思路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房超平.教师专业成长的突破口:教学技能的自我构建.课程教材教法201*:(4)61-62
[2]奥尔顿.比格斯(美),科学发现者生物.生命活动的动力(中册).廖苏梅,曾立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379-380
[3]潘瑞炽.植物生物学.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13
[4]于海波,马云鹏.论教学反思的内涵、向度和策略.教育研究与实验(6):12-16附:
作者信息
基本信息:程保收,河南省温县第一高级中学,邮编:454850电话:13703898896,e-mail:wyzcbs201*@163.com
[4]个人简介:程保收,河南省温县第一高级中学生物教师,中教一级,河南省优质课比赛二等奖、市级教学软件评比一等奖获得者,获得过“优秀教师”、“德育工作先进个人”、“省青少年科技活动大赛优秀辅导教师”等荣誉称号,论文《实现重知识到重能力转变》在中学生物教学杂志201*年11期互动平台发表、论文《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的基础导引》当代中学生报发表,多篇教学论文在省、市级高三生物研讨交流会上交流。
扩展阅读:高三生物教学反思与总结
高三生物教学反思与总结
下塘中学陈俊
长丰县自从高一招生实行市场化招生来,我们学校高一学生入学的分数线大都不足500分,生源很差,相当一部分学生选理科并非是喜欢理科或是理科学的好,而是选文科有大量的、枯燥的需要记忆的东西,很多学生对学习兴趣不大,由于是自己高三的第一次,也没有经验可谈,自己在认真共组的基础上和老老师不断请教学习,同时钻研高考特点,钻研学生,有针对性的对同学实施教学,结果情况还是较让人欣慰,现将自己高三工作总结如下:
升入高三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一般把高三教学分为三个阶段:1、从高二暑假到次年二月:完成第一轮复习,用的复习资料仍是《三维设计》,由于考虑学生的基础和学习能力等实际情况,本轮复习用的时间很长,主要任务是立足课本,以大多数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为起点,面向全体学生,低起点,小步走,循序渐进,分层推进,从而夯实基础形成知识网络,确保学生拿到基础分。在每节课前布置任务给学生,在看好书的条件下,将《三维设计》上的知识梳理和例题完成,在对教学过程精心设计的条件下,仍要对自己的语言反复推敲,使语言更生动,更有启发性和幽默感去感染和影响学生,鼓励学生大胆与老师配合,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哪怕是说错了也不要紧等,从而营造一种宽松而活跃的课堂气氛。在教学内容上,高度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巩固和理解,让学生吃透课本,及时解决有疑问的知识点。对基础知识只是作适当的拓展和挖掘,但更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使学生逐步形成系统而完整的高中生物知识体系。其次重视实验题和研究性学习的训练,因为实验题在高考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已达20%,我们除了将书本的实验分解到基础知识中复习外,还对一些典型的、经典的实验题作详细的剖析,如让学生搞清实验的目的是验证性的还是探究性的,如果是验证性实验,实验现象和结论只能是一种并且与验证的问题相吻合,如果是探究性实验,实验现象和结论可能有几种等。
2、从2月至5月时间进行第二轮复习,将内容有密切关系的章节放在一起组成专题,编排的顺序尽量按书本的顺序以有利于学生看书,使用的二轮复习一般使用题量较小、习题精选的资料,从理论上讲应该把每个专题的理论知识一个粗略的框架,但由于时间紧张一般只是让学生看书做题,以做题带动看书,老师只是讲解,讲解时注重知识间的联系以培养学生解综合题的能力,对于偏、怪、不严密、甚至有科学性错误的题目坚决删掉,选择题每个学生都要做,对难度度较大的非选择题则鼓励差生能做几问就做几问,只要努力就能学有所得有所进步。
3、从5月至6月时间进行第三轮复习,主要收集各地市的相关高考信息试卷,让同学适当练习,巩固知识,调整心态,同时保持竞技状态。
在日常复习中,每周发给学生一份前一年及本学年安徽省各地区高考模拟题,按照试卷难度逐步加大的顺序(第一学期期末、一模、二模等)发给学生。即使时间再紧也要批一下选择题,打上分数,由于课时紧张,每份试卷只抽几个重、难点的题目讲解,其余的题目只将答案印在16k的讲义上发给学生,让他们在自习课上对答案和提问。
高考前的最后一段时间,看书虽然很重要,但我们仍没有停止做题训练,更没有让学生自己看书,因为高考是对学生多方面能力和生物科学素养的考查,准确的将就是对学生做题能力的考查,如果较长时间不做题,那么做题的状态和感觉就要下降,就如同一把质量不好的菜刀,几天不切菜就要生锈一样,更何况我们的学生自觉学习、独立学习的能力较弱,更应该对他们适当的包办,给他们每天布置一定的看书任务,第二天课上提出10个问题让学生默写,每个问题计10分,共计100分,对于不达标的学生决不姑息,限期补上其余的课堂时间让学生做题、老师重点点拨,让学生始终处于良好的做题状态,从而以最佳的竞技状态迎接高考。
经过高三的三轮复习后,学生的成绩一般有了较大提高,以上做法肯定存在很多不妥之处,这些做法也许只是适应我们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恳请各位老师提出指导建议。
201*年7月
高三生物教学工作总结
陈俊
本学期我担任高三年级二个班的生物学教学工作。一期来,我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学习新的教学理论,执行了学校的各种指令,认真完成教学常规工作,虚心向同仁学习。严格要求学生,课余常和学生交谈,征求他们的意见。从几次月考情况和学生的感受来看,生物成绩提高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听课,积极思考。只有极少数学生成绩进步不大,没有积极钻研的劲头。可以说较圆满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得到了学生的好评,领导的肯定。
一.教学常规得以落实
把“备、教、批、辅、考”每一个环节落到实处,认真钻研大纲、高考考试说明、复习资料,精心备课,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课前反复研究考纲,对考纲中的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对学生忽视的问题加以强调,对考纲中的重点反复讲解,反复练习,让学生对考纲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熟练。查看大量教学杂志,对各地的新信息,新题型及时反馈给学生,并把较好的资料,较好的新题印给学生,让学生及时了解高考的新动向,有针对性的复习。对学生的作业做到全批全改,对学生中的普遍问题集体讲评,个别问题找个别学生辅导。认真做好了每次月考的命题组考评卷分析工作,为了解学情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为指导教学起了积极的作用。
二.培优辅后,教书育人教学工作是一综合工程,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综合素质,在教学中要发现,培养优秀学生,使他们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同时又要记住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需要更多的关心、爱护、辅导,所以这一期来,根据制定的培优辅后的计划,加以落实,全面提高。在教学中时刻牢记教书育人的职责。坚持配合班主任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消除学生厌学情绪,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每位学生成为真正合格的高中生。
三.教研工作又出成果
本学期,加强了教学研究工作和课题研究工作,由本人主持的《科学研究生物课堂教学模式》的课题研究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一定的成效,课题总结成果《科学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在《学习方法报》上发表。
四、教学水平有所提高
在教学实践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刻骨铭心的教训,这一学期中,由于本人不断学习,更新知识,虚心请教,解决疑难,大胆创新,通过反思和总结,不断排除了教学工作中的障碍,不断自我完善,教学水平明显提高,教学工作能落到实处,学生越来越满意。论文《将新课程理念落实于课堂教学》在08年9月8日的《中学生学习报》上发表。
五.实验教学得到加强
针对近年高考实验内容增多和学生实验设计操作能力差的特点,切实加强了实验教学:对所有常规实验进行实验操作的复习;补充了一些实验理论知识,总结了实验设计的方法;成功地组织了“实验展览”,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六.工作考勤方面
我热爱自己的事业,从不因为个人的私事耽误工作的时间。全年出满勤。
教书育人是塑造灵魂的综合性艺术。在课程改革推进的今天,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立足实际,认真分析和研究好教材、大纲,研究好学生,争取学校领导、师生的支持,创造性地搞好生物课的教学,使我们的工作有所开拓,有所进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知源中学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高三生物教育反思下塘中学陈俊
师德,人们都愿意将它解释为教师的职业道德,是一种所有为师者均应遵守的行业规范,行为准则.笔者以为,这种约定俗成的理解也是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认识,尽管不很规范,严密,是一种朴素的解说,但却是为大多数人所认同的.
我认为,师德是社会公德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符合社会规范,又具有教师职业特点的一种行业公德.它是教师群体的道德观念,道德准则,道德行为的总和.师德的内涵,也是经过长期的积淀而被人提炼而成的.但是,作为社会公德的一部分,它又必然是与时俱进的,反映出各个时代的特征.同理,不同时代的教师就应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精神风貌.
我对新时期师德内涵的理解是这样的:
首先,新时期的师德应表现为一种以对学生爱为核心的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师之爱不同于父母的亲情之爱,这种爱要着眼于对全体学生的培养,着眼于学生德,智,体,美等多方面全面发展.
其次,新时期的师德应表现为一种与时俱进的先进理念.包括先进的教育观,教学观,师生关系观,代表先进的文化.必须要反映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教师来说既要教好书又要育好人.
再次,新时期的师德,还应表现为一种具有表率作用的人格魅力.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工作是培养人的工作,而最能起到深远影响的是教师的人格因素.有人将教师喻为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是十分有道理的.
新时期的师德,还应表现为一种以先进文化为底蕴的高尚的情操.陶行知先生说:"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师首先师自重."教师是先进科学文化传播的使者,所以,他首先必须是一个"文化人",能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去感召下一代.师德师风整改措施
经过一段时间的师德师风教育学习,使我更加深刻体会了"敬业求实,为人师表""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等内容的意义.本人从教至今已十三年了,在工作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中国共产党,遵纪守法,团结互助,处处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教育教学中认真钻研,大胆开拓,不断创新.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心尽责,爱岗敬业,爱校如家,服从学校领导的安排,做了自己应做的工作,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并在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为学校教书育人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但回头想想,对照自己在工作,作风,教书育人中进行自查,本人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一,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不够.
二,在教学中不注意语言的表达,偶尔有歧视,讽刺学习的言行.三,备课不够认真,草草了之.四,对学生关爱不够.
针对以上剖析的缺点,本人的整改和努力的方向如下:一,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积极参加各种教育教研活动.尽量克服玩风过盛的现象,把多些时间放在业务学习上,每周安排2-3个晚上学习教育理论,把自己的教育教育教学理论学扎实些.
二,在教学中注意自身形象,如:穿戴,语言,行动等方面,处处都要加以注意.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不歧视,挖苦学生,多些关心,多些爱心,多些耐心去教育学生.
三,利用多些时间学习教材,大纲,认真备课,熟悉教材,掌握教法,做到不上不备好的课.
四,认真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心系学生,因为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爱学生同样是老师的天职.所以,要时刻想着学生.特别是差生,要及时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教学能力提高的好推手,教学反思的总结(中学生物教学 201*年4期发表)》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教学能力提高的好推手,教学反思的总结(中学生物教学 201*年4期发表):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教学能力提高的好推手,教学反思的总结(中学生物教学 201*年4期发表)》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581083.html
- 上一篇:大学生期末个人总结
- 下一篇:寒假3000字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