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政府经济学话题PPT演讲总结

时间:2019-05-28 13:46:55 网站:公文素材库

政府经济学话题PPT演讲总结

政府经济学话题PPT演讲总结

历经一个学期对政府经济学的学习,我更进一步地了解政府经济到底是怎样的概念、怎样的范畴,以什么体系为其主要支柱。在季燕霞老师的教导下,我们从绪论、政府介入经济的理由、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的经济职能、政府的经济管理行为、政府的微观经济管理政策、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政策这七大章开始入手学习,系统地学习个理论知识、积极发挥自己的思辨能力联络梳理整个科目的大体脉络。除了认真做笔记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同时,我更多地上网查资料、看视频、查阅论文等手段进一步深化课堂知识,形成自己的见解,虽然我的见解很是浅短,但是能通过积极回答老师问题,表达自己的思维,与老师交流学习。我想这是大学里最难能可贵的财富,也是这辈子我最珍惜的回忆。

针对本次话题的展示及演讲,我作为小组的组长在此甚是愧疚,没能很好地完成任务。下面是我针对本次演讲做的总结:1、我组PPT不够完善,纯粹文字表述,缺乏数据支持。我不能很坚决地要求并协助组员好好修改自己负责的PPT,是我的失职。2、PPT没能很好考虑格式问题的兼容问题,导致播放出错,浪费时间形成不必要的麻烦。3、组员们前期准备时间没有重视,导致最终在台上形成拖时,文不达意,现场表现欠佳,回答问题欠缺知识概括。

除此,我想针对课上做演讲这一环节提出自己的建议,老师您可以考虑一下。建议如下:1、老师您可以在开学初始就给我们布置此项任务,第一节课课间先舍长递交名单并抽签、进行排序。公布顺序,让每个小组各自做好准备。这时可以播放一些往年学生所做的PPT材料供学生们观看学习。2、从第三周开始,每个小组各自选好题(也可按老师提示来选题)、收集好材料整理成PPT并于课上小组成员轮流演讲,时间为一节课。3、每个班大概有55人左右,约分成10组,大概到13或者14周即可完成对全部学生表达能力、反应能力、思辨能力等综合考查。更客观全面地对学生进行综合测评。

我个人十分喜欢学习经济管理类的知识,除了上课做笔记外,我更加乐意主动地去把教导的内容进行课外补充、整理完善,同时自己去思考、去体会。不过我知道我的努力还是不够,还应更多地学习与积累、请教老师。从大二到大三两年里,老师也十分注重我们对问题独立思考、自我理解的培养。而不像其他老师那般,期末考试到了,同学努力背熟、考试成绩虽然很高分,但很快又将知识还回老师了,没有起到任何学习知识、探究问题、追求真理的意义,我觉得这才是大学里大部分大学生及老师所一直缺失的精神!真希望校里面其他老师也能向你这样把课程教导得一样出色。以上是我本次的总结及建议,可能还有些不足之处还请老师多多指导。在此祝老师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扩展阅读:政府经济学归纳

第一章

1.政府经济学的定义

运用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与技术,研究政府的经济行为与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基本经济职能的一门应用性学科。2.研究对象及其范围对象:政府的经济行为

通过对政府及其附属物经济行为的研究来探索如何建立一个廉价而高效、公平与效率兼顾的政府。

范围:包括政府收支活动、公共产品、社会保障、政府规制3.政府经济学的理论发展政府干预经济理论

1、重商主义。金银即财富,政府奖出限入

2、亚当斯密1776年《国富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主张由市场这只

“看不见的手”配置资源,政府活动限制在国防。司法、行政、公共秩序的维护等。3、李斯特1841年《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保护幼稚工业理论4、庇古1920年《福利经济学》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来研究市场经济的效率与合理性,

引入国家干预

5、凯恩斯1936年《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财政政策、货币

政策

第二章

1.经济学中的政府

经济人、强制性,参与非市场性生产活动,参与非市场性财富分配。2.市场

(1)市场的效率:帕累托效率。如果社会资源的配置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任何重新调整都不能在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使任何一人的境况更好,那么,这种资源配置状态是最有效率的,又称为帕累托最优。

(2)公平性标准:基尼系数。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均。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3)市场失灵的含义与内容

含义:由于内存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所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狭义:外部负经济效应;垄断生产和经营;公共物品的生产;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商品交易;社会收入分配不均

广义:还包括宏观经济总量失衡导致的经济波动。

内容:1)自然垄断。某些行业因自然、技术、市场等方面的原因而天然具有垄断的特性。

如:传统技术条件下的电信、自来水、燃气等。其特点包括规模报酬递增和自然垄断行业存在竞争失灵。

2)公共物品。指那些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受益上具有非排他性的产品。特点包括多一人受益不增加任何成本和将个人排除在享受纯公共物品之外,通常很难做到或不可能做到。公共产品无法由私人按效率产量提供,政府具有提供公共产品的极大潜力。

3)外部性。指经济主体的行为对他人造成影响,而这种影响没有计入市场交易的价

格成本之中,即不付报酬。包括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4)信息不对称。指交易一方拥有另一方得不到的信息。信息不对称可能影响到市场

的形成,使一些为人们所需要的市场难以存在。3.市场经济中政府的角色

1)调控人,包括宏观调控。2)公益人,包括提供公共或非公共物品;鼓励和保护有益

的外部效应,防止负外部性;调节收入分配:建立社会保障制度。3)管制人,包括防止垄断、过度竞争和保护消费者德利益。4)仲裁人,协调处理各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5)守夜人,通过法律法规行政制度等预防经济违法犯罪的发生,为公平竞争提高安全保证。

第三章

1.政府的经济职能的含义:政府从社会经济生活宏观的角度,履行对国民经济进行全局性地规划、协调、服务、监督的职能和功能。

2.内容:1)资源配置方式,包括传统社会的习惯,计划方式、,市场方式和企业的方式。资源配置的政策工具有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

2)收入分配职能。有独立的经济利益的经济主体参与经济活动应获得相应的报酬,

为避免两极分化,政府的收入分配职能主要是公平分配。主要政策工具有转移支付、税收、财政投资与财政补贴。

3)稳定经济。稳定经济是相对于经济波动而言的。工具包括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器

功能,相机抉择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

4)市场管制职能。通过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来规范交易双方经济行为。保证公共

利益;防止垄断;保护消费者和公众利益。3.有限政府的内涵

在政府目的方面,它是保护个人基本权利和经济自由的政府;在政府职能方面,它是职能限制在公共领域的政府;在政府过程方面,它是实行透明行政的政府;在政府约束方面,它是实行法治的政府。4.政府失灵

表现在政策偏差,政府低效率,政府机构工作的低效率,政府部门自我扩张和政府的寻租活动。

5.转型国家如何做的更好

1)构建有限政府的法律体系,明确政府经济管理的边界。2)转变经济职能,提高政府管理效果。3)引进法律机制,保证政府决策质量。4)建立工作程序,提高政府办事效率。5)利用市场力量,改善政府管理功能。6)加强行政监察,规范政府行政行为。7)建立公开行政制度,确保政府管理活动的透明度。

第四章

1.经济体制的含义:一个国家管理经济的方法、方式和制度的总称,是该国经济制度在经济管理过程中的具体化,包括经济生产关系的具体化和国家执行经济管理职能的具体形式。

2.经济体制的类型:包括所有制结构及其运营方式;经济活动决策权限的划分;经济调节和控制机制;经济利益和经济动力结构;经济管理的组织结构。

第六章

1.宏观调控的含义:通过财政金融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和产业区域政策等对国民经济宏观运行状态进行预期性或即期性的调节或控制,目的是要保证经济稳定增长、收入公平分配以及产业结构协调均衡。

2.宏观调控的目标: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平衡国际收支、增加就业。

3)3.如何正确认识宏观调控:(1)物价稳定,指物价总水平,而非单一商品。2)中国

的宏观调控在主观上有多重目标,这在客观上造成了主要目标的模糊不清甚至目标之间的相互冲突,大大降低了政策的效果。宏观调控主要是调节经济总量,如通货膨胀、GDP和失业率等,不能等同于产业政策,更不能肆意干预企业微观决策。3)不能指望宏观政策解决一些积重难返的结构性矛盾,如“三农”问题。后者必须依靠长期不懈的结构改革、经济转型和持续增长。4)宏观调控必须主要依靠市场化的间接政策手段,而尽力避免直接的行政手段。5)宏观调控必须注意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有效配合。避免不必要的公共投资支出如“形象工程”。6)中国的宏观调控应兼顾内外均衡,但国内经济平衡和稳定是重心,外部经济平衡应从属于国内经济稳定。

4.财政政策的含义:国家为了调节总需求变动及总需求的关系,而调整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基本原则和方针的总称。

5.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机制:在内容上,对国民收入的整个分配过程的调控转到以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为调控重点。在方式上,从以通过行政手段发挥作用为主转到以通过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发挥作用为主。

6.财政政策手段:1)国家预算。它是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主要表现在国家预算收支的规模及其平衡状态可以有效地调节社会供求的平衡关系。国家预算的支出结构可以调节国民经济中的各种比例关系和经济结构。2)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重要形式。具有调节社会总供求的平衡:调节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平衡;调节各种收入分配。3)国债。主要表现在调节国民收入的使用结构;调节产业结构;调节资金供求和货币流通。4)财政补贴。它能够配合价格政策以稳定价格;促进外贸收支平衡;调节社会总供求的平衡。5)转移支付。它能调节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纵向不平衡和地区间的财政横向不平衡。7.货币政策的含义:狭义的货币政策指的是中央银行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和金融形势,对货币、信贷总量与结构进行控制与调节的一般行为过程。广义上不仅包括中央银行对货币、信贷控制与调节的行为准则,还包括中央银行对货币、信贷控制与调节的一般行为过程。

8.货币政策的手段: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它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商业银行体系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另一方面法定准备金率对商业银行的资金总量影响巨大。2)再贴现政策。它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用持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融资所做的政策规定。3)公开市场业务。它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银行市场上买卖各种有价证券,以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一种行为。

9.经济性管制的含义:由行政机构制定并执行的直接干预市场配置或间接改变企业和消费者供需决策的一般规则或特殊行为。

10.行政审批的含义:是政府行政机关依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准予其从事某项事务或活动的行政行为。

11.行政审批的种类:1)申请类:许可、登记、核准、特许、认定等。2)确定义务类:报告义务、登记义务、雇佣义务、通知义务等-如手足口病疫情报告。3)行政处分监督类。

12.服务型政府的内涵:1)基本秩序服务2)应从对企业的管制、强制性审批向服务形式的许可转变。3)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的基本公共服务4)决策方面的开放性及公民参与性5)提供广泛的便民服务。

13.产业政策的含义:指政府依照国民经济发展中资源配置结构变化的客观规律,根据本国的国情及其经济发展在不同阶段的需要,对资源配置结构进行调整的经济政策,包括:1)产业结构政策:指各产业部门之间及产业内部的构成及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2)产业组织政策:产业内部资源配置结构3)产业布局政策:地理空间中的资源配置结构。

14.实施产业政策的原则:1)必须充分认识产业政策的局限性:人们往往过于自信地看待产业政策,对产业政策赋予过高的期望。2)产业政策的理论逻辑是比较粗糙而不甚严谨的;3)产业政策的实施条件在现实中是难以得到全面满足的。

第六章

1.公共产品的含义:指那些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和肥排他性的产品和服务。

2.公共产品的判断:看其是否满足肥排他性和其消费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是指为了满足社会需要而提供的公共产品,可以无差别地由应当享受的每个社会成员共同享用。非竞争性是指公共产品一旦提供出来,任何消费者对公共产品的消费都不影响其他消费者的利益,也不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利益。

3.公共产品的生产:1)政府直接生产公共产品。政府直接主办和经营那些它认为不能由市场机制控制的行业与活动。2)为私人部门提供刺激1、方式:补贴如:对环保产品提供补贴。征税。如:对污染企业征税,太湖排污权交易。补贴加收费。

4.林达尔均衡:如果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按照其所得的公共物品的边际效益的大小来捐献自己应分担的公共物品的资金费用,则公共物品的供给量可以达到具有效率的最佳水平。

5.搭便车:因为无论消费者是否为公共物品出资,他都会从该服务中受益,那么他就没有激励为该服务自愿付费,所以不能通过价格体系分配公共物品。这种人们不愿意为公共物品出资的现象称为搭便车问题。

第七章

1.公共选择的定义:指人们通过民主政治过程来决定公共产品的需求、供给与产量,是把个

人或私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的一种过程或机制。

2.全体一致规则:就是通常提及的全票通过原则,是指一项公共决策或集体行动方案,只有在全体当事人都一致同意,或者至少没有一个人反对的前提下才能被通过和实现,每一个当事

人都将要达成的集体决策享有否决权。

3.出现投票悖论的原因:存在多峰偏好的选民。

4.投票交易:1)互投赞成票。如果投票者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提案愿意对某些与其关系重大的问题进行投票交易。2)隐含的投票交易3)代表不同利益集团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提案被组合在一起,进行投票。4)投票交易与资源配置效率。

5.阿罗不可能定理六个条件:1、无论选民偏好是什么,才能选出一种决策。2、能对所有选择规则排序:rank。3、必须对个人偏好作出反应4、前后一致(满足传递性)。5、独立性:社会对A和B的排序只取决于个人对A和B的排序,与其他方案无关。6、没有独裁:社会选择不能只体现单个人的偏好。但是满足以上所有标准的方案是不存在的。意义:为选举制度或投票制度制定了衡量标准。

6.行政体系的行为特征:1)有发债的权利,将来的债务规模取决于现在的支出水平。2)政府没有可转让的产权,也没有股东,所以也没有人愿意主动从财务上监控政府3)政府提供的许多服务没有竞争4)政府在年终不愿有财政盈余,因为如果这样的话,下一年的拨款就会减少5)因为政府的目标不是利润最大化,所以不太注意控制成本,政府成本很难减少6)官僚们不像厂商那样希望取悦于消费者,因为他们没有竞争,也没有竞争的威胁。7.利益集团理论:相容性、排他性。

相容性集团:是指利益主体在追求这种利益时是相互包容的,如处于同一行业中的公司向政府寻求政策优惠时利益就是相容的,用博弈论说这是正和博弈。

排他性集团,所说的是利益主体在追求这种利益时是相互排斥的,如处于同一行业的公司通过限制产出而寻求更高的价格时就是排他的。这时利益主体之间是零和博弈。

第十三章

1.政府预算的概念:政府预算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财政收支计划。是政府部门分配集中性财政资金的重要工具和调节、控制、管理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经济杠杆。

2.政府预算的种类:1)单一预算与复式预算。单一预算又称单式预算,是指在预算年度内,将全部公共收支编入一个预算。复式预算是在单式预算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成的,是指在预算年度内将全部预算收支按经济性质归类,分别汇编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以特定的预算收入来源保证特定的预算支出,并使两者具有相对稳定的对应关系。2)项目预算和绩效预算。项目预算,是指只反映项目的用途和支出金额,而不考虑其支出经济效果的预算形式。绩效预算,是指根据成本-效益比较的原则,决定支出项目是否必要及其金额大小的预算形式,即有关部门先制定所要从事的事业计划和工程计划,再依据政府职责和施政计划选定执行实施方案,确定实施方案所需支出费用而编制的预算。3)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增量预算,是指财政收支计划指标是在以前财政年度的基础上,按新的财政年度的经济发展情况加以调整之后确定的预算形式。零基预算,是指对所有的财政收支,完全不考虑以前的水平,重新以零为起点而编制的预算形式。

3:政府决算的概念:是指经过法定程序批准的,对年度预算执行结果的总结。决算与预算是对应的。有一级预算,就应当有一级决算。编制决算,有助于评估预算的执行状况,总结预算执行的经验,为公共部门未来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政府经济学话题PPT演讲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政府经济学话题PPT演讲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政府经济学话题PPT演讲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581328.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