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矿山测量技术规定

时间:2019-05-28 14:14:39 网站:公文素材库

矿山测量技术规定

测量技术管理制度

1.测量工作开始前要编写技术设计书,施测过程和计算过程需有严格的校核,重要测量工作结束后要编写技术总结并拟好资料归档工作。2.对测绘仪器和工具要定期校检,进行重要测量工作前亦必须对所使用的仪器工具进行检校。

3.应积极引进先进仪器和设备,推广电子计算机和陆光测距技术,不断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4.矿区地面平面控制测量

(1)水平角观测所用经纬仪必须进行严格检验,进行三角测量和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规程要求。

(2)全站仪要求定期检验,必须按说明书的规定操作仪器。(3)钢尺应进行比长后再用,量距的技术要求按规定表格执行。(4)内业计算前应检查外业观测薄有无错误,当采用计算机进行计算时,计算程序必须先经过手算检验方可,内业计算数字取位应符合规定。

5.矿区高程控制测量

(1)水准测量观测的技术的要求应符合规定的标准,内业计算取位应按规定表格要求。

(2)三角高程测量的技术要求按规定表格执行,仪器高用钢尺丈量两次,取平均值作最终结果。6.矿井测量

(1)联系测量应至少独立进行两次。(2)采用几何定向测量方法时,对两井和一井定向测量两次独立定向的结果互差分别不得超过“1”和“2”。

(3)通过立井导入高程时,两次结果互差不得超过井筒深度的1/8000。

(4)定向投点,几何定向,导入标高的技术要求按规程有关规定执行。

(5)近井点要埋设在便于观测和长期保留的地点,高程基点不少于两个。

7.井下平面控制测量

(1)井下首级控制应测设7级导线。

(2)井下永久导线点应埋设在碹顶上,统一编号,同意水平中段不出现重复点号。

(3)井下水平角观测所用仪器和作业要求应符合规定表格的要求。(4)钢尺量边分段丈量时最小尺段长度应大于10米定线偏差应小于5CM,量边时应施以比长时的拉力,每尺段以不同地点读数3次,互差小于2MM,导线边长必须往返丈量,丈量结果加入各种改正数后互差应小于边长的1/6000。

(5)延长经纬仪导线前必须对上次所测量的最后一个水平角按相应测角精度进行检查,不符值不得超过规程的规定。

(6)基本控制导线每隔300-500米延长一次,当掘进工作面接近各种安全边界及重要技术边界时,必须以书面手续报告矿井安全负责人并通知安全、施工队部门负责人。(7)内业计算前要有专人负责检查外业手薄,当用计算机时应对程序进行验证后方可使用,导线角闭合差按规定表格执行,计算取位按规定表格执行。8.井下高程控制测量

(1)井下水准点和经纬仪导线点的高程在主要水平巷道中应用水准测量方法确定,所有点都要统一编号,高程点应每隔300-500米设一组,每组至少3点组成。

(2)井下水准测量方法及限差按规程执行,三角高程测量方法及限差按规程执行。9.矿井采区测量

(1)矿井采区测量包括采区内联系测量、次要巷道测量、回采工作面和各种碎部测量。

(2)采区测量的方法及限差按规程执行。

(3)着重注意采区边界线位置,根据设计图多种测量方法进行检校。10.施工测量基本要求

(1)施工放线应根据已批准的各种施工设计图纸资料进行,标定后要进行检查测量。

(2)施工测量前要有专人负责验算有关数据,核对图上的几何关系是否与现场相符,有疑问时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解决,对标定所用控制点及其成果也应进行核对。

(3)检测及标定的结果应记入专用计录薄中并绘出草图备查。11.井巷施工和提升设备安装测量(1)立井按普通法或特殊法施工时其测量方法及限差要求按规程执行。

(2)矿井提升设备安装测量按规程执行

(3)标定车场及各运输巷道的中腰线时应对设计图上的几何要求进行验算。

(4)最前面一个中腰线点至掘进工作面的距离一般应不超过30-40M,在延伸中腰线时,对所使用和新标定的点均应进行检测。12.贯通测量

(1)进行重要贯通测量前应编制贯通测量设计书,并报有关领导审批。(2)贯通测量至少要独立进行两次,取平值作最终值,最后一次标定贯通方向时,未掘的巷道长度不得小于50M。

(3)重要巷道贯通施工过程中应有比例尺不小于1:201*的贯通工程进度图,必须及时填绘工程进展情况。

(4)贯通工程剩余巷道距离在岩巷中剩余下15-20M时,测量负责人应以书面形式报告有关领导,并通知安全科、施工队等单位。(5)井巷贯通后要及时将两端导线,高程连结起来,计算各项闭合差,重要贯通完后要进行精度分析,做出总结,总结要连同设计书和全部内外业资料一起归档保存。13.基本矿图

(1)8种基本矿图的绘制要求按规程和有关规定执行

(2)矿区地形图,比例尺1:201*。

(3)厂区平面图,比例尺1:500或1:1000,定时修订。

(4)采掘工程平面图,比例尺不大于1:201*,每个运输水平绘制一张,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及时修订。(5)井上下对照图,比例尺1:201*,主要表示井下采掘的情况和地表对照关系。(6)中段复合平面图,比例尺1:201*,表示井下采掘情况、井下个中段对应情况。

(7)井筒断面图,比例尺1:200或1:500,每个井筒一张。(8)矿图的比例尺要求按规定执行,每月25号工程验收完毕后对图纸进行更新。14.基本资料

测量原始记录、成果计算资料、岩移观测记录、采区编录记录。

扩展阅读:第三章矿山测量技术管理规范

第三章矿山测量技术管理规范

3.1总则

第147条矿山测量是矿山企业生产建设的一项基础技术工作。是正确指导生产、进行科学管理,实现矿山生产技术现代化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及时进行生产测量和施工测设;执行生产监督,实现正规采掘与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第148条矿山测量技术工作的主要内容:一、建立或利用矿区测量控制网。二、测绘或补测矿区地形图。

三、进行地上、地下各种工程的施工测设。

四、填绘反映生产现状的各种采掘(剥)工程图和专用图。五、验收采掘(剥)充填工程量和生产量。

六、开展岩石移动、地压与边坡滑动的观测研究。

第149条规范中的各种精度指标与要求,是根据黄金矿山生产建设工作的需要,考虑经济合理的原则及技术现状而确定的。

第150条测量成果的精度评定以中误差为标准,当观测误差与观测值本身大小有关时,应同时用相对误差来评定观测结果的质量。允许误差(限差)一般采用中误差的2倍值。’

第151条外业观测和内业计算,应有检核。凡提交使用的一切测绘资料和成果,必须经过检查和负责人的签字。

第152条要建立测绘仪器、工具的维护与使用制度,加强日常管理和维护保养,并定期检查、校正和维修。进行重要测绘工作前,还应按规定作检核。第153条矿山测绘资料是正确进行采矿工作的重要依据,是矿山建设和生产管理的重要技术资料,必须长期妥善保存,并要建立相应的使用与保管制度。

第154条开展矿山测量研究,改革测绘方法与仪器、工具。积极推广应用测量先进技术、设备和计算机软件。

第155条要注意总结测量经验,积累资料,求出矿山各种测绘误差的基

.R1.

本参数,满足生产需要。

第156条矿山测量工作对考核矿山企业的工程质量、生产量及保证安全生产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测量人员必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严格执行规范,确保工程质量,充分发挥测量工作在矿山生产中的作用。3.2矿区近井网控制测量

3.2.1基本要求

第157条矿区在地质勘探时期所建立的矿区平面基本控制网点,在矿区基本建设和生产时,应对其测量点的保有情况和原始数据及精度进行全面地分析和检查,在满足规范要求时原则上不需重新布网。

第158条近井网可在原矿区三四等网的基础上,用插网(锁)、插点或精密导线的形式布设,有条件的也可用光电测距仪测附合导线的方法测设。第159条在矿井基建和生产阶段,如果利用原控制网成果精度不足,或不便于进行采矿工程测量时,则需要重建矿区近井控制网,也叫专用工程控制网。

第160条近井网系统和起算数据,要和矿区原控制网(国家系统)相一致,原控制网起算数据精度不足时,基线和起始边可重新测量。

第161条近井网控制点要结合选用原控制网点,以便新旧两套成果校核,当新旧成果相差不大时,即不直接影响到1:500~1:5000大比例尺成图时,则对原控制网成果不存在改算问题,可分级使用。3.2.2近井网的精度要求

第162条近井点的点位最低精度要求,由于两井间进行巷道贯通在假定x轴方向(即水平方向)的允许偏差mx,允许按一般规定mx为05m算,则其中误差为0.25m(允许误差采用中误差的2倍)。在利用两个近井点进行贯通测量时,一般要求两近井点相对的点位中误差引起贯通在假定石轴方向的偏差中误差应不大于±m。/3=±0.08,故对中小矿井只需建立一个近井点,在保证矿井最弱点的点位误差不超过±O.5m时,可适当放宽近井点对高级点的点位中误差至4-0.1~0.15m。

第163条近井点后视边坐标方位角的最低精度(m。),可按下列近似公/2=m算_州眩式.

式中:m。为近井点后视边坐标方位角的最低精度(”);s为两近井点之间的距离(km)。

当两近井点间距离分别为lkm、2km、3km时,则m。分别为±23.3”,±11.6”,±7.8”。第164条近井点高程测量的最低精度,由于两井口间进行巷道贯通,在

彳轴方向(即高程)的允许偏差m:允=±O:2m,则其中误差m:=±O.1m,故一般要求两井口水准基点相对的高程中误差引起贯点K在z轴方向的偏差中误差应不超过±m/3=±O.03m,所以近井点的高程可按四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3.2.3近井网的平面控制测量

第165条当多井口矿井相邻近井点间的距离大于2km时,一般应以原矿区的四等网为基础,按四等网的精度要求进行观测建网(或建立导线控制网),当多井口矿井相邻近井点间的距离小于2km,或一个矿井只需建立一个近井点时,可以矿区四等网边作为近井网的起算边,近井网可按5”小三角的要求进行观测建网(或建立导线控制网)。

第166条近井网中的三角形应近似等边,其锐角应不小于30。。第167条为了较合理地选择布网方案,确保测量成果达到预期的精度,在多井口矿井近井网布设之前,应对近井网进行一次精度估算,精度估算的内容主要有:

一、两相邻近井点构成近井网中的一条边时,应估算该边的边长中误差。二、两相邻近井点不直接相连接时,应估算两相邻近井点相对的点位中误差和两近井点后视边相对的坐标方位角中误差。

三、估算网中最弱一个点的点位中误差和该近井点后视边坐标方位角的中误差。第168条近井网控制测量的主要技术规格与精度要求,见表3

1、表32。

表3一l近井网控制测量的主要技术规范与精度要求

┏━━━━━┳━━━━━━━┳━━━━━━┳━━━━━━┳━━━━━━━┳━━━━━━━━━┳━━━━━━━━━┓

┃┃边长┃测角中误差┃起算边边长┃最弱边边长┃测回数┃三角形最大闭合差┃

┃等级┃┃┃┃┃┃┃

┃┃┃┃┃┣━━━━┳━━━━┫┃

┃┃(km)┃(”)┃相对中误差┃相对中误差┃J2┃J6┃(”)┃

┣━━━━━╋━━━━━━━╋━━━━━━╋━━━━━━╋━━━━━━━╋━━━━╋━━━━╋━━━━━━━━━┫

┃四┃1.O~3.O┃±2.5┃1/100000┃1/40000┃9┃┃±9┃

┣━━━━━╋━━━━━━━╋━━━━━━╋━━━━━━╋━━━━━━━╋━━━━╋━━━━╋━━━━━━━━━┫

┃5”┃O.4~1.O┃±5┃1/50000┃l/1.5000┃3┃6┃±15┃

┣━━━━━╋━━━━━━━╋━━━━━━╋━━━━━━╋━━━━━━━╋━━━━╋━━━━╋━━━━━━━━━┫

┃lO”┃O.3~O.5┃±lO┃l/201*0┃l/10000┃2┃3┃±30┃

┗━━━━━┻━━━━━━━┻━━━━━━┻━━━━━━┻━━━━━━━┻━━━━┻━━━━┻━━━━━━━━━┛

┏━━━┳━━━━━┳━━━━━┳━━━━━━┳━━━━━━┳━━━━━━┳━━━━━━━━━━━━┳━━━━━━━┳━━━━━━━┓

┃等┃导线长度┃平均边长┃测角中误差┃测距中误差┃测距相对┃测回数┃方位角闭合差┃相对闭合差┃

┃┃┃┃┃┃┣━━━┳━━━━┳━━━┫┃┃

┃级┃(km)┃(km)┃(”)┃(mm)┃中误差┃.DJl┃DJ2┃DJ6┃(”)┃┃

┣━━━╋━━━━━╋━━━━━╋━━━━━━╋━━━━━━╋━━━━━━╋━━━╋━━━━╋━━━╋━━━━━━━╋━━━━━━━┫

┃三等┃14┃3┃1.8┃20┃≤1/150000┃6┃lO┃┃3.6石┃≤1/55000┃

┣━━━╋━━━━━╋━━━━━╋━━━━━━╋━━━━━━╋━━━━━━╋━━━╋━━━━╋━━━╋━━━━━━━╋━━━━━━━┫

┃四等┃9┃1.5┃2.5┃18┃≤1/80000┃4┃6┃┃5五┃≤1/35000┃┣━━━╋━━━━━╋━━━━━╋━━━━━━╋━━━━━━╋━━━━━━╋━━━╋━━━━╋━━━╋━━━━━━━╋━━━━━━━┫

┃一级┃4┃O.5┃5┃15┃≤1/30000┃┃2┃4┃10石┃≤1/15000┃

┣━━━╋━━━━━╋━━━━━╋━━━━━━╋━━━━━━╋━━━━━━╋━━━╋━━━━╋━━━╋━━━━━━━╋━━━━━━━┫

┃二级┃2.4┃0.25┃8┃15┃≤l/14000┃┃1┃3┃16石┃≤1/10000┃

┣━━━╋━━━━━╋━━━━━╋━━━━━━╋━━━━━━╋━━━━━━╋━━━╋━━━━╋━━━╋━━━━━━━╋━━━━━━━┫

┃三级┃1.2┃0.1┃12┃15┃≤1/7000┃┃1┃2┃24石┃≤1/5000┃

┗━━━┻━━━━━┻━━━━━┻━━━━━━┻━━━━━━┻━━━━━━┻━━━┻━━━━┻━━━┻━━━━━━━┻━━━━━━━┛

注:表中的n为测站数。

第169条近井网点要埋设在通视良好,观测视线距地面障碍物lm以上,不受开采影响的地点,便于观测和长期保存。

第170条每个井口附近应设置一个近井点,近井点至定向连接点的连测导线应不超过三个,水准点可用近井点代替。

第171条多井口矿井的近井点布设,应尽可能使各近井点位于同一个三角网或导线网中,并使相邻井口的近井点构成三角网中的一条边,相邻井的近井点最好相互通视或力求间隔的边数最少。

第172条近井网点的埋设深度,在无冻土地区应不/1\于06m,在冻土地区盘石顶面应埋在冻结线以下0.5m。

第173条近井网锁的起始边边长,如需重测可用光电测距仪(或全站仪)测定,或采用近似菱形的基线网扩大,扩大率不应超过3倍,基线网水平角观测的测回数,为同等级网测回数的1.5倍,基线可用经过鉴定的普通钢卷尺,使用引张架或弹簧称在轴杯架或木桩上进行丈量。(原则上不主张在矿区建立基线扩大网,有条件的矿区尽量使用全站仪三维导线网建立矿区首级控制及近井点),主要技术要求见表33。

┏━━━━┳━━━━┳━━━━━┳━━━━┳━━━━━┳━━━━┳━━━━┳━━━━━┳━━━━━┳━━━━━┳━━━━┳━━━┳━━━━━┓

┃┃┃┃┃┃┃┃┃┃同尺各┃丈┃成果┃应加┃

┃┃┃┃┃定线┃尺段┃┃┃温度┃项或同┃量┃取用┃改正┃

┃┃作业┃丈量┃测向┃最大┃高差┃读定┃估读┃取值┃段各尺┃方┃┃┃

┃等级┃┃总次数┃┃偏差┃较差┃次数┃(mm)┃┃的较差┃┃(ram)┃项目┃

┃┃尺数┃┃┃┃┃┃┃(℃)┃┃法┃┃┃

┃┃┃┃┃(into)┃(mm)┃┃┃┃(mm)┃┃┃┃┣━━━━╋━━━━╋━━━━━╋━━━━╋━━━━━╋━━━━╋━━━━╋━━━━━╋━━━━━╋━━━━━╋━━━━╋━━━╋━━━━━┫

┃┃┃┃┃┃┃┃┃┃┃┃┃尺长温┃

┃5”┃2┃4┃往返┃50┃5┃3┃0.5┃0.5┃2┃悬空┃l┃┃

┃┃┃┃┃┃┃┃┃┃┃┃┃度倾斜┃

┣━━━━╋━━━━╋━━━━━╋━━━━╋━━━━━╋━━━━╋━━━━╋━━━━━╋━━━━━╋━━━━━╋━━━━╋━━━╋━━━━━┫

┃10”┃10┃2┃往返┃50┃10┃3┃0.5┃0.5┃2┃悬空┃1┃同上┃

┗━━━━┻━━━━┻━━━━━┻━━━━┻━━━━━┻━━━━┻━━━━┻━━━━━┻━━━━━┻━━━━━┻━━━━┻━━━┻━━━━━┛

第174条5”或10”近井网可用相应精度的导线网代替,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见表34。表345”、10”级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附合导线┃┃平均边长┃测角中误差┃边长丈量较┃测回数┃方位角闭合差┃

┃等级┃┃相对闭合差┃┃┃┃┃┃

┃┃┃┃┃┃┣━━━┳━━━┫┃

┃┃长度(km)┃┃(m)┃(”)┃差相对误差┃J2┃J6┃(”)┃

┣━━━━━╋━━━━━━╋━━━━━━━╋━━━━━━╋━━━━━━╋━━━━━━╋━━━╋━━━╋━━━━━━━━┫

┃5”┃2.4┃1/8000┃200┃±5┃l

/10000┃2┃4┃±10n’/。┃

┃┃┃┃┃●┃┃┃┃┃

┣━━━━━╋━━━━━━╋━━━━━━━╋━━━━━━╋━━━━━━╋━━━━━━╋━━━╋━━━╋━━━━━━━━┫

┃10”┃1.2┃l/4000┃200┃±10┃l/5000┃l┃2┃±20n’。。┃┗━━━━━┻━━━━━━┻━━━━━━━┻━━━━━━┻━━━━━━┻━━━━━━┻━━━┻━━━┻━━━━━━━━┛

注:n为测站数。

第175条导线应尽量布设成直伸形,相邻边长不宜相差太大,附合长度超过规定时,可布设成结点网形,结点与结点、结点与高级点间的长度,不应大于上表规定的附合长度的O.7倍。用作首级控制的导线宜布设环形网。导线边长丈量应用光电测距仪(或全站仪)或经过鉴定的普通钢尺丈量,应保证达到上表规定的相应精度。

第176条角度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进行检查和调整,使仪器达到相应等级精度。

第177条观测水平角时仪器中心与照准的觇标中心都必须在标石中心的铅垂线上,对四等以下小三角观测,觇标最好使用花杆或测钎铅垂立在测点标石中心线上,误差不得大于5mm。

第178条水平角观测应在大气稳定与成像清晰的时间内进行,观测过程中,仪器应避免强烈的阳光直接照射。气泡位置偏离水准管中心,J2型仪器不得超过一格,方向数超过三个时,要采用全圆观测方法测角,一个测站多于7个方向,应按等级进行分组观测,进行低等点的观测时,应联测一个高等点的方向,分组观测共同方向两组观测角值之差,应不超过本等级的测角中误差的2倍。

各测回间的度盘和测微器位置应变的第一个角度(y),y值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J21=180/n+10’,J61=180/n

盯=螋(/一1)+i(歹一1)+竺(歹一妻)

式中:盯度盘和测微器位置变换值(。)(’)(”);m测回数;产一测回序号;

i度盘最小间格分划值(DJl为4’、DJ2为10’);R5

∞测微盘分格数(值)(DJl为60格、DJ2为600”)。J6y=180/m

水平角按方向法观测,各项限差见表35。

表35水平角观测限差

┏━━━━━┳━━━━━━━┳━━━━━━━━┳━━━━━━━━┳━━━━━━━━┳━━━━━━━━┓

┃┃┃测微器两次重合┃半测回归零差┃一测回中(2C)┃同一方向值各┃

┃等级┃经纬仪类型┃┃┃┃┃

┃┃┃读数之差(”)┃(”)┃变动范围(”)┃测回较差(”)┃

┣━━━━━╋━━━━━━━╋━━━━━━━━╋━━━━━━━━╋━━━━

━━━━╋━━━━━━━━┫

┃四等┃J2┃3┃8┃13┃9┃

┣━━━━━╋━━━━━━━╋━━━━━━━━╋━━━━━━━━╋━━━━

━━━━╋━━━━━━━━┫

┃5”~┃J2┃┃12┃18┃12┃┃10”┃J6┃┃18┃┃24┃

┗━━━━━┻━━━━━━━┻━━━━━━━━┻━━━━━━━━┻━━━━━━━━┻━━━━━━━━┛

第179条当水平角观测误差达不到表35要求时,应在原度盘位置接

下列规定进行重测。

2C值变动,本测回互差超限时,应从零方向起重测超限的方向,超限的方向数大于本测回方向数的1/3时,则该测回所有方向全部重测。

第180条近井网的计算,应按最小二乘法原理,采用条件观测平差或间接观测平差;四等基线网应单独按方向进行平差;5”以下小三角控制网可采用简化方法平差。

平差后,应计算测角中误差、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采用三维导线建立控制的导线网不计算边长中误差)或点位中误差。基线(或起始边)应计算全长相对中误差。

第181条内业计算数字,数表取位应按表36中的规定。表36内业计算数字、数表取位的规定

┏━━━━━┳━━━━━━━┳━━━━━━━┳━━━━━━━━┳━━━━━━━┳━━━━━━┓

┃┃观测方向值┃各项改正数┃┃边长及坐

标┃方位角┃

┃等级┃┃┃采用的函(对)数┃┃┃

┃┃(”)┃(”)┃┃(m)┃(”)┃

┣━━━━━╋━━━━━━━╋━━━━━━━╋━━━━━━━━╋━━━━━━━╋━━━━━━┫

┃四等┃0.1┃0.01┃7位┃O.001┃0.1┃

┣━━━━━╋━━━━━━━╋━━━━━━━╋━━━━━━━━╋━━━━━━━╋━━━━━━┫

┃5”┃┃┃┃┃┃

┃lO”┃1.0┃0.1┃6位┃O.001┃1.O┃

┗━━━━━┻━━━━━━━┻━━━━━━━┻━━━━━━━━┻━━━━━━━┻━━━━━━┛

第182条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平差时,对数据和输入的纸带,要进行仔细核对,计算结束后,应对打印成果进行校核。3.2.4近井网高程控制测量

第183条近井网点的高程控制应从原四等水准基点上,用水准仪按四86

等水准测量进行联测,水准网可布设环形网,加密时可布设为附合路线或结点网,结点网高级点间路线的长度不大于相应等级符合路线长的O.7倍。第184条水准点应选在土质坚硬、便于长期保存和使用方便的地点。露天采场附近,井口附近及矿山主要工业设施附近应设有四等水准点。

四等水准点应埋设永久性标石,也可利用固定地物和近井网控制点代替,埋设后应填绘水准点点记。

第185条各级水准路线的主要要求见表37。

表37水准路线的主要技术要求

┏━━━┳━━━━━┳━━━━━┳━━━━┳━━━━┳━━━━━━━━┳━━━━━━━━┳━━━━━━━━━━━━━━━━━┓

┃┃每公里高┃环线与附┃水准┃水┃观测┃次数┃往返较差环线或附合路线闭合差┃

┃等级┃差中误差┃合路线长┃仪类型┃准┃┃┃┃

┃┃┃┃┃┣━━━━━━━━╋━━━━━━━━╋━━━━━━━━┳━━━━━━━━┫

┃┃(mm)┃(km)┃┃尺┃环线或附合路线┃支线┃平地(mm)┃山地(mm)┃

┣━━━╋━━━━━╋━━━━━╋━━━━╋━━━━╋━━━━━━━━╋━━━━━━━━╋━━━━━━━━╋━━━━━━━━┫

┃┃┃┃┃┃┃┃±20∥。。┃±6n’/2┃

┃四┃±10┃30┃S3┃态┃往返一次┃

往返各一次┃┃┃

┣━━━╋━━━━━╋━━━━━╋━━━━┫┃┃┣━━━━━━━━╋━━━━━━━━┫

┃等外┃±20┃10┃s3┃备┃┃┃±40∥。。┃±12n’/2┃

┗━━━┻━━━━━┻━━━━━┻━━━━┻━━━━┻━━━━━━━━┻━━━━━━━━┻━━━━━━━━┻━━━━━━━━┛

注:④水准支线不应大干相应等级附合路线的1/4;②计算往返差时,£为相应水准点的路线长度,计算环形或附合

路线闭合差时,L为环形或附合路线的长度(km);③n为测站数。

第186条在进行四等水准测量之前要对使用的水准仪和标尺进行检查和校正。

水准仪的视准轴与水准管轴在铅垂面上的投影角,S3型不得超过20”。标尺上的米间隔平均长与名义长之差,普通双面水准尺不应大于O.5mm。

第187条水准测量主要技术要求应与国家规范一致,等外水准测量可参见表38。

表38水准观测的技术要求

┏━━━━┳━━━━━━┳━━━━━┳━━━━━━┳━━━━━┳━━━━━━┳━━━━━━┳━━━━━━┓

┃┃┃视线长┃前后视距差┃前后视┃视线离地面┃黑红面┃黑红面所测┃

┃等级┃水准仪类型┃┃┃距累积差┃最低高度┃读数差┃高差之差┃

┃┃┃(m)┃(m)┃┃┃┃┃

┃┃┃┃┃(m)┃(m)┃(mm)┃(mm)┃

┣━━━━╋━━━━━━╋━━━━━╋━━━━━━╋━━━━━╋━━━━━━╋━━━━━━╋━━━━━━┫

┃四┃S3┃100┃3┃10┃三丝能读数┃3┃5┃

┣━━━━╋━━━━━━╋━━━━━╋━━━━━━╋━━━━━╋━━━━━━╋━━━━━━╋━━━━━━┫

┃等外┃S3┃100┃10┃50┃┃4┃6┃

┗━━━━┻━━━━━━┻━━━━━┻━━━━━━┻━━━━━┻━━━━━━┻━━━━━━┻━━━━━━┛

第188条两次观测高差较差超限时,应立即重测,重测后选用两次合格

的结果。如果重测结果与原值测得结果分别比较,其较差均不超限时,则由三次结果取平均数。87

第189条水准测量内业。

一、按下式计算每公里水准测量高差中数的偶然中误差(M△)和全中误差(Mw)。

M.=±[(AA/R)(1/4n)]∽Mw=+[(骱∥F)(1/N)]“。

式中:A为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mm);R为测段长(km);n为往返测的水准路线测段数;形为水准环闭合差(mm);F为计算各个形时水准环线周长(km);N为水准环数。

二、高差计算中须加入水准标尺1m平均长度的改正。

三、平差计算可采用等权代替法、趋近法、结点或多边形法,平差后按下式计算每公里测量中误差(m)。m=+[PVV/(nt)]∽

式中:P为水准路线的权;y为改正数(mm);n为水准路线数;£为结点数。第190条最后高程结果取至毫米(mm),等外可取至厘米(om)。第191条用三角高程测量近井网点上的高程,一律用I级三角高程测量(即起迄于四等水准联测的高程点上),沿近井网点布设。

第192条垂直角观测不应-9水平角同时观测,而应在水平角观测结束后进行,凡组成三角高程路线的各边,均应对向观测,仪器高和照准觇标高,用钢尺量取,读至0.5em。

第193条I级三角高程垂直角观测的技术要求见表39。表39I级三角高程垂直角观测的技术要求

┏━━━━━━━━━┳━━━┳━━━━━━━━━━━┳━━━━━━━━┳━━━━━━━━┓

┃┃┃测回数┃垂直角互差┃指标差互差┃

┃三角高程等级┃仪器┃┃┃┃

┃┃┣━━━━━┳━━━━━┫┃┃

┃┃┃中丝法┃三丝法┃(”)┃(”)┃

┣━━━━━━━━━╋━━━╋━━━━━╋━━━━━╋━━━━━━━━╋━━━━━━━━┫

┃四等三角┃J2┃4┃2┃10┃15┃

┣━━━━━━━━━╋━━━╋━━━━━╋━━━━━╋━━━━━━━━╋━

━━━━━━━┫

┃5”、10”┃J2┃2┃I┃15┃15┃

┗━━━━━━━━━┻━━━┻━━━━━┻━━━━━┻━━━━━━━━┻━━━━━━━━┛

第194条对向观测的高差较差,I级三角高程应不大于±0.1s(m),Ⅱ级不应大于±O.45(m)。闭合差I级不应大于±O.05IS。]∽(m),Ⅱ级不应大

于±0.2Is。]∽(m)。s为边长(km)。

第195条三角高程内业计算取位:垂直角I级取至1”,II级取至0.1’或10”,用六位函数计算,最后高程均取至厘米(cm)。88

3.3井建测量

3.3.1基本要求

第196条井建工程施测之前,测量人员应熟悉有关设计图纸和施工有关测量控制资料,以及控制点实际点位及完好情况等。验算校核设计中有关测量方面的数据资料,当发现设计资料中有疑问时,应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解决。

第197条标定工作应独立进行两次,两次之差符合精度要求时,取其平均值为最后标定结果。标定的点、线应在现场向施工负责人员交待清楚,重要工程的点、线应同时提交书面资料。

第198条施工测设的测量计算数据应由两人对算,如一人计算时必须进行两次以上,施测的计算资料应详细整理妥善保存。

第199条各种井建的测设数据应通过实测和计算获得。尽量避免在纸质图上用图解法获得测设数据。在电脑上可以用图解法获得数据。

第200条测量部门应及时准确地依据计算好的数据,把建井工程设计位置标定到施工现场,并测量(与标定数据不能同时进行)标定点的实际坐标,作为对标定放样的检查。

各项标定和检查测量的原始记录,应记入手簿,并绘制草图,及时整理妥善保存。

第201条测量部门应及时向施工部门交待测量放样情况,及施工测量检查情况,必要时应发书面通知,并保留存根。第202条在进行放样标定之前,应检查校正所使用的测量仪器及尺具,检查测量基点的牢固情况,并做记录。

第203条井建工程竣工后按国家现行井巷工程验收标准进行测量验收,并提交工程质量检查测量成果和竣工图。

第204条井口及工业场地应在矿区四等网的基础上布设5”小三角作平面控制;高程控制可按四等水准要求施测(在山区,水准测量视线较短时,可采用四等三角高程测量代替四等水准测量)。

小矿区可布设10”小三角或高级导线作为平面控制;高程控制可按等外水准的要求进行测量。

第205条井口及工业场地的控制点,根据总平面图的布置,选择既使用方便,又宜永久保存的地方埋设坚实可靠的永久标志。.R9

3.3.2井筒中心和十字中心线的标定

第206条标定井口地面工业广场场地整平位置,并按设计验收工业广场整平情况,符合要求后,方可测设井口中心要素。

第207条井筒十字中心线是建井施工中的重要依据,因此竖井井筒中心和十字中心线的标定应根据测量反算数据进行准确标定,实测与设计的允许偏差见表310。

表310井简中心和十字中心线标定的技术要求

┏━━━━━━━━┳━━━━━━━━━┳━━━━━━━━━━━━━━━━━┳━━━━━━━━━┓

┃项目┃实测位置与设}┃。位置允许偏差(或与已有井巷关系)┃两条十字中心线的┃

┣━━━━━━━━╋━━━━━━━━━╋━━━━━━━━┳━━━━━━━━┫┃

┃┃井筒中心平面位置┃井口高程位置┃主中心线

┃垂直程度偏差┃

┃标定条件┃┃┃┃(”)┃┃

┣━━━━━━━━╋━━━━━━━━━╋━━━━━━━━╋━━━━━━━━╋━━━━━━━━━┫

┃井巷工程与地表┃±O.5┃±O.05┃±3’┃±30┃

┃建筑未施工前时┃┃┃┃┃

┣━━━━━━━━╋━━━━━━━━━╋━━━━━━━━╋━━━━━━━━╋━━━━━━━━━┫

┃井巷工程与地面┃±0.1┃±O.03┃±1’30”┃

±30┃

┃建筑已施工时┃┃┃┃┃

┃┃(m)┃(m)’┃坐标方位角┃┗━━━━━━━━┻━━━━━━━━━┻━━━━━━━━┻━━━━━━━━┻━━━━━━━━━┛

第208条井简十字中心线基点每侧不得少于3个,点间距离不得少于10m,靠近井筒的基点距井筒边缘不小于15m,用沉井法或冻土法施工的井筒,不应少于30m。基点间距离不小于10~15m。

十字中心线基点的位置选择,应便于观测井塔、天轮以及便于向卷扬机室转设的地点,点位要牢固,不易损坏。

中心线点与点之间应互相通视。当发现中心线基点受到损坏时,应及时进行补设。”

第209条井筒十字中心线基点,要用水泥现场浇注,基点坑深应不小于0.6m,最好与基岩结合。冻土地区,坑深要在冻土线以下O.5m,基点标志顶面略低于设计的井口地面,在特殊情况下,可低于地面0.3~0.5m,并加护盖。第210条对标定的井筒十字中心线基点的坐标,接近井网10”级导线的要求进行连测,绘制实测中心线基点位置图及井口工业广场整平平面图。计算实际与设计位置的标定偏差,并详细整理妥善保存。

第211条已有井筒中心坐标和十字中心线基点的测量,可根据井口附近保留下来的十字中心线基点,建筑物和它们的基础(卷扬机房、卷扬机基础、井架和井筒等)恢复井筒十字中心线的几何关系。此外,还必须测量井壁和井筒罐梁的竖直断面图,来验证解算出的井中心坐标和十字中心线坐标方位角是否合乎设计要求。9n.

第212条根据井筒罐梁确定井筒十字中心线时,一般采用在罐梁两端挂垂线的方法,用钢卷尺丈量各层(或隔几层)罐梁到垂线的距离,并求出各层距离的平均值,其偏差大于5mm的可舍去,然后,根据垂线的坐标推算出十字中心线的坐标方位角。

第213条无罐道梁的井筒中心坐标的测定,可在现场视井筒形状直接求出井筒中心,然后用井下首级导线测其坐标,或在井筒靠近井壁均匀布设2~4根垂线,测其坐标,然后以垂线为依据用距离交会或支距法绘出井壁形状,由图解法或解析法求出井筒中心坐标。图解比例尺一般为l/lO。上述方法确定井筒中心,一般每隔20~30m测量一个断面,取各断面中心坐标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对偏差较大的断面可舍去。

第214条平硐内开凿的盲竖井工程应按井下巷道贯通测量有关规定执行。

斜井或平硐的标定,应根据设计规定要求井口坐标(石、八z)主方向线和井筒倾角进行测设,并按时检查。3.3.3竖井井筒掘砌的测量

第215条竖井井筒掘进和砌壁工程,以井筒十字中心线为放样、验收的基础。

应具备的施工图纸如下:

一、井筒临时和永久锁口盘的平面图和断面图。二、井筒的水平断面和垂直断面图(二个方向)。三、井筒掘砌时设备布置图。四、井壁和吊盘的平面图。五、各个中段的标高、方向及断面图。

第216条当圆形竖井井颈锁口时,应根据井筒十字中心线操平找正其水平和垂直误差。临时锁口盘均不应超过±20mm。永久锁口盘应不超、I,-辽)mm。

第217条圆形竖井下掘时,应在井颈设置放线平台(在井口下2~3m处)。将井筒中心和十字中心线点移设并固定在放线平台上。中心点和边线点随着井筒的加深逐步向下移设。井深每隔100m最多移设一次,移设导点的误差,不得超过±5mm。当采用激光指向仪指示井筒中心时,应经常对指向仪进行检查校正。

第218条矩形竖井架设木井框时,其首框需精确操平找正,并牢实固定.91.

后,在井框的四个角位置上用边线板,设置四角边线点。并随着井筒的加深逐步向下移设,每30m至多移设一次,移设导点的误差,不得超过±5mm。

第219条圆形竖井砌壁时,底层必须整平,其高差不得超过±20mm,支模前对井筒中心和边线,必须检查校正,然后再操平找正,支模后应再以中心线检查,其半径应不小于设计的半径,也不得大于设计规定的10mm。

第220条当井筒下掘时,每10~15m实际量测井筒掘进毛断面和砌筑井壁净断面尺寸,并绘制井筒实测平面和断面图。

第221条当井筒掘至马头门或硐室处,应及时按设计位置,测设方向与标高。根据井筒中心或边线方向确定开凿马头门巷道,每侧掘进5~10m后,应进行简易联系测量,当掘进30~50m后,必须进行正式联系测量。

第222条当井筒掘砌完毕后,应测量全井壁垂直程度及予留梁窝位置,并提交实测的井筒平断面图。

第223条安装井筒罐道梁时,对第一盘罐道梁(基准梁)的安装,应精确地量测其平面位置和各梁的高差。经检查校正后,方准固定。并于基础梁边缘50~100mm处定出边线板位置,作为安装罐道梁的依据。

第224条延深井筒中心和十字中心线时,两次测量终点位置较差不应大于20mm,取平均值作为标定的依据。两次标定主中心线方向较差应不大于2’,标定结果与设计方向的偏差应不大于1’。3.3.4矿井提升设备安装与检查测量

第225条矿井提升设备安装测量工作,应具备下列设计图纸:一、卷扬机、井架(井塔)的平面位置与井筒中心线的关系图。二、卷扬机、井架(井塔)与井筒中心线竖直关系图。三、卷扬机、井架(井塔)的基础施工图。四、天轮、平台平面图及与竖井的中心关系图。五、井架斜撑基础施工图等。

六、摇台与竖井中心及井口横梁关系图。

第226条在井架基础施工前,根据井筒十字中心线和井口水准基点,标定和检查井架(井塔)的底座平面位置和竖直位置;标定斜撑基础基座中心线和标高。

每项标定均应进行两次,基座中心线点两次偏差应不大于3mm,水平线两次偏差应不大于2mm。在浇灌混凝土前,必须对此项工作进行一次全面检查。.q’.

第227条在天轮平台(井塔平台)上标定井筒中心线时,应以校正好的不低于J2级的经纬仪正倒镜进行。

天轮或摩擦轮中心标定与设计偏差应不大于5mm。

第228条井架竖直程度的检查,用J2级经纬仪进行,先后在井架的两个正交方向,距井架30~40m处,以最下部构件立柱外棱为起始方向,正倒镜测出井架左、右侧立柱外棱明显特征点的偏角(△pi)用钢尺丈量仪器至井架立柱的水平距离(£),则每一特征点的水平偏距(ALi)按下式计算:△Li=(△pi和)£

第229条卷场机提升中心线和主轴中心线,标定于卷扬机房四壁,两次标定之差应不大于3mm,两中心线垂直程度误差应不大于30"。取其平均值作为最后标定结果。

第230条卷场机主轴中心距井筒中心的距离与设计之差应不大于20mrr。;机体中心与提升中心线的标定距离与设计之差应不大于5mm;卷扬机基座的标高与设计之差应不大于20mm。

施工卷扬机基座的水平线应用水准仪进行两次标定,两次相差应不大于2mm。

第231条卷扬机主轴水平程度的检查,应使用不低于S3级的水准仪,观测时保持视线等距,并用游标卡尺或刻画不大于1:mm的钢板尺代替水准尺,根据施工要求反复校正,直至达到精度要求为止。主轴的平面位置,应根据标定在机房两壁的主轴中心线点,用钢丝拉直吊垂线来安装和检查,也可来用激光等先进技术放线。

第232条矿井提升系统安装竣工后的检查成果,应整理成各种图表,并将检查方法和精度情况作简要的文字说明,作为矿山永久性资料保存。第233条根据使用部门的要求,井架(井塔)可定期进行竖直程度的检杏.方法同第228条。3.4矿井联系测量3.4.1基本要求

第234条矿井联系测量的基本任务是建立地面和地下测量之间的几何联系。确定井下导线起始点的坐标(石、几z)和起始边的方向角。

第235条进行联系测量之前须制定方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和人员组织工作;测量时要小心谨慎,注意安全。与定向无关人员要远离井口。93

第236条采用几何定向方法时,两次独立定向从近井点推算至井下起始边方位角的较差:一井定向不应超过2’,两井定向不应超过1’;一井定向条件较困难时,在满足采矿工程需要的前提下或井田一翼长度不超过700m时,一井定向两次独立定向结果较差应不大于4’。

井田一翼长度不超过400m的小矿井,两次较差可放宽至8’。第237条两井相距较远时,分别单独定向推算至井下导线公共边方位角的较差(△仗)应满足:

△仅≤±2(2m:+n嵋)’尼式中:m。定向中误差(可根据定向较差反推);

m8井下导线测角中误差;凡井下连接导线点角数。

第238条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竖井在井下连通时,必须用两井定向的方法进行联系测量。有条件的矿山应尽量采用陀螺经纬仪定向,可采用跟踪逆转点法、中天法、时差法或其它方法进行。

第239条使用陀螺经纬仪定向时,应用一次定向测量中误差不大于60”的仪器进行。井下待定边坐标方位角中误差应小于+45”。

第240条通过竖井导入标高,应独立进行两次,两次从井口水准基点推算至井下水准基点高程的较差应不超过井深的1/8000。

第241条联系测量前,在定向水平要设置一组永久导线点(不小于3个)。作为井下控制测量的起始点和起始边。

第242条井筒过深或有盲竖井时,联系测量可由地下中段往下进行,各项精度要求与从地面进行联系测量时相同。

第243条通过平硐或斜井进行联系测量,采用从近井点敷设经纬仪导线、几何水准或三角高程的测量方法、其施测方案和精度要求应与井下最高级导线相同。

3.4.2一井几何定向

第244条定向投点的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绞车各部件结构必须承受投点时所承受荷载的3倍。滚筒直径大于250mm,制动系统必须切实有效。

二、有条件时应配备导向轮和定点板,导向轮的直径不小于150ram。无专用定点板时,可用相应的金属板刻槽代替。

三、钢丝上悬挂的重砣,其悬挂点四周的重量应相互对称。

第245条投点时尽可能采用直径小、强度高的钢丝。钢丝要无折、无结,还应做极限抗拉强度试验,钢丝所受重砣的负荷应为钢丝抗拉强度的50%~60%。

第246条下放钢丝时应挂上2~3kg重砣,慢速均匀下放,若摇动厉害则应稍加停顿,待稳定后继续下放。

第247条在钢丝上挂好工作重砣之后,应检查重砣在稳定液中是否处于自由悬挂状态;并用信号圈法、比距法和振摆法检查钢丝与井壁或井筒中的设备有无接触。信号圈直径10~30mm不宜太重,沿每根垂线下放的信号圈不应少于3个。用比距法检查时,在井上下量得两垂线之间距离的较差应不大于2mm。

.各种检查方法要配合使用,不能只用一种方法。

第248条布置垂线时应尽量使其间距最大并使两垂线和风流方向一致。在观测期间要停止风机运转,或采取截断风流措施。在排水较大的井筒定向还需要采取档水措施。

第249条如垂线摆幅很小,确认不超过0.4mm时,可采用稳定投点。否则,采用摆动投点。摆动垂线的稳定位置采用标尺法或其它方法确定。标尺法应连续取13个以上奇数读数,取左右读数的平均为垂线在标尺上的稳定位置。同法进行两次,较差不大于1mm时,取平均值为最后结果。

第250条连测方案应根据具体条件选择最有利的图形,最好采用延伸三角形法,或对称读数法,在一定条件下(有特制设备和满足精度要求),也可采用描直法或测边交会法。

第25l条各种连接图形应满足表3一11所列要求。表311连接图形的技术要求

┏━━━━━━━━━┳━━━━━━━━━━━┳━━━━━━━━━┓┃连接图形┃有利条件┃附图┃┣━━━━━━━━━╋━━━━━━━━━━━╋━━━━━━━━━┫┃┃①c边尽可能大┃┃┃┃┃^.6C┃┃┃┣━━━━━━━━━┫┃┃~CD>20n1┃B彭多纱\┃┃延伸连接三角形┃┃\┃┃┃劬20rrl┃占.夕尹≯∑┃┃一般连接三角形┃┃┃┃┃┣━━━━━━━━━┫┃┃勖160。┃┃┗━━━━━━━━━┻━━━━━━━━━━━┻━━━━━━━━━┛第252条井上下连接水平角观测的技术要求:95

一、cD边短于20m时,经纬仪需在C点三次对中观测,取平均值为最后结果。

二、观测工作井上下要尽可能同时进行,在井上照准部位应低于定点板O.5m以下,在井下照准部位应高于钢丝与重砣连接处O.5m以上。三、C点不设固定点时,须独立进行两次连接角观测。四、水平角观测各项限差应符合表3一12规定。

表312连接测量水平角观测的技术要求

┏━━━━┳━━━━━━┳━━━━━━┳━━━━━┳━━━━━━┳━━━━━━┳━━━━━━━┳━━━━━━━┓

┃仪器┃观测方法┃测回数或┃归零差┃检验角与┃测角中误差┃同一方向澳┃回互差(”)┃

┃┃┃┃┃┃┣━━━━━━━╋━━━━━━━┫

┃┃┃┃┃最终角之差┃┃一次对中┃两次以上对中┃

┃类型┃┃复测数┃(”)┃┃(”)┃┃┃

┃┃┃┃┃(”)┃┃各测回互差┃各测回互差┃

┣━━━━╋━━━━━━╋━━━━━━╋━━━━━╋━━━━━━╋━━━━━━╋━━━━━━━╋━━━━━━━┫

┃J2┃全圆法┃3┃15┃┃7┃15┃45┃

┣━━━━╋━━━━━━╋━━━━━━╋━━━━━╋━━━━━━╋━━━━━━╋━━━━━━━╋━━━━━━━┫

┃J6┃全圆法┃6┃30┃┃7┃30┃60┃

┣━━━━╋━━━━━━╋━━━━━━╋━━━━━╋━━━━━━╋━━━━━━╋━━━━━━━╋━━━━━━━┫

┃J6┃复测法┃6┃┃40┃7┃┃┃

┗━━━━┻━━━━━━┻━━━━━━┻━━━━━┻━━━━━━┻━━━━━━┻━━━━━━━┻━━━━━━━┛

第253条边长丈量应采用经过比长的钢卷尺,施以比长时的拉力,若环

境温度和比长温度之差大于4cC时,还应测记温度,每边用钢卷尺的不同位置丈量三次。长度互差应不大于2mm,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

在垂线摆动情况下,应将钢卷尺沿所量边方向固定,然后用摆动观测的方法(连续五个以上读数),确定钢丝在钢卷尺上稳定投影位置求得边长,每边丈量两次。互差应不大于3mm,取平均值为最后结果。

第254条近井点与连接点间导线的测设按10”导线的要求进行。第255条采用连接三角形进行井上下连接时,计算值与观测值之允许差见.表313。

表3一13连接三角形计算值与观测值之允许差

┏━━━━━━━━┳━━━━━━━━━━━┳━━━━━━━━━━━━┳━━━━━━━━━━━━┓

┃┃┃┃ct算值与观测值允许差┃

┃y值┃角度计算公式┃检核计算公式┃┃

┃┃┃┃(mm)┃

┣━━━━━━━━╋━━━━━━━━━━━╋━━━━━━━━━━━━╋━━━━━━━━━━━━┫

┃┃仪=(0/c)y”┃┃井上:2┃┃

┃┃p=(6/c)y”┃┃井下:4┃

┣━━━━━━━━╋━━━━━━━━━━━╋━━━━━━━━━━━━╋━━━━━━━━━━━━┫

┃┃sina=(0/c)siny┃┃井

┃V上:2┃┃

┃┃si邮:(6/c)sinT┃┃井下:4┃

┗━━━━━━━━┻━━━━━━━━━━━┻━━━━━━━━━━━━┻━━━━━━━━━━━━┛

3.4.3两井定向

第256条两井定向的投点方法与一井定向相同。一般可采用单重稳定96

投点,如垂线摆幅很小,确认不超过O.4mm时,可采用稳定投点。否则,采用摆动投点。

第257条地面连接应由一个近井点向两垂线敷设导线。条件困难时,也可用两个近井点向垂线敷设导线。井下连接导线尽量沿两垂线连接方向敷设,并使其长度最短。导线的等级要比井下的首级控制高一级。第258条井上下计算两垂线(4、B)间距离经投影改正后的较差(AD)应不超过下式规定:

AD格,对中偏差不应超过1mm,每次测量后,度盘位置变换180/n(凡为测量次数),并停止陀螺运转10~15min。

二、在观测陀螺仪子午线的前后,均应以两个镜位照准已知方位边或定向边,读取水平度盘读数,前后两次观测结果的互差应不超过24”。

三、用逆转点法观测时,每次测量应连续取五个逆转点的水平度盘读数。当摆动中值(三个)的互差不超过30"时,方可计算成果,否则应重新观测。

四、在跟踪法观测中,跟步差不应超过0.5格,跟踪时,不要时停时进,要徐徐旋行。

五、采用计时定向时,如中天法、时差法等,应配备高级秒表,中天法观测读数应不少于5个,其中值(△Ⅳ’)互差应不超过1.5”。

六、在时差定向中,可采用左右±2格进行观测,观测读数不少于6个。第263条用陀螺经纬议进行定向测量需要投点传递坐标时,可采用钢丝投点,也可采用激光投点,激光投点必须保证投点误差不大于10mm。3.4.5导入标高

第264.条通过平硐或倾角小于5。的斜井导入高程,采用井下I级水准测量的方法;倾角超过5。的斜井导入高程时,采用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观测精度与要求按“井下控制测量的有关规定进行”;通过竖井导入标高时,可采用长钢卷尺下垂丈量法进行。

第265条用长钢卷尺导入标高时,钢卷尺必须经比长,悬挂的重量应等于比长时的拉力,井上下同时用水准仪进行观测,变换仪器高进行两次观测,两次观测结果互差应不大于4mm。观测时应测量钢尺上下两端的温度。第266条钢尺法,导入标高时,应加以温度、钢尺比长改正及钢尺自重改正。

3.4.6分段水平巷道的联系测量

第267条各分段水平巷道的联系测量是在中段水平巷道布设的首级或次级导线基础上,通过竖直天井,倾斜天井进行。两次独立定向结果的较差:支导线总长大于300m时,应不超过4’;小于300m时应不大于8’。通过天井,进行高程导入需独立进行两次,两次较差应不大于50mm。第268条通过一个竖直天井进行简单联系测量,可以采用三角形连接法、两个垂球挂线法、单垂线切线法、挂罗盘定向法等。

第269条通过倾斜天井进行简单联系测量,可采用斜线辅助垂球法、牵.9R.

制垂线法、经纬议倾斜度盘法和瞄直法等,也可采用GZQl型经纬议进行。通过倾斜巷道时采用经纬仪导线法,也可采用陀螺经纬仪进行简单定向。第270条分段水平巷道的联系测量,有条件时采用两井定向。两井之间,以20"或40”级导线进行连测。

两井定向计算出的井上、井下两垂线间距之差与导线之比应不超过1:3000。3.5井下控制测量3.5.1基本要求

第271条井下用经纬仪导线进行平面控制测量时,根据成巷条件的不同,可以敷设成支导线和闭合导线的形式。有条件的应尽量使其附合和闭合,支导线要往返或同向两次(左右角)测量。第272条井下经纬仪导线,根据其施测精度的不同分成三种等级,主要

技术指标见表314。

表314井下经纬仪导线主要技术要求

┏━━━━━┳━━━━━━┳━━━━━┳━━━━━━━━━━━━━━━━━━━━━━━━━━━━━━━━━┓

┃┃测角中误差┃边长┃导线延伸长度(km)允许相对闭合差┃

┃导线等级┃┃┃┃

┃┃┃┣━━━━━━━━┳━━━━━━━━┳━━━━━━━━┳━━━━━━┫

┃┃(”)┃(m)┃竖井开拓┃平硐开拓┃闭合、附合导线┃支导线┃

┣━━━━━╋━━━━━━╋━━━━━╋━━━━━━━━╋━━━━━━━━╋━━━━━━━━╋━━━━━━┫

┃┃┃┃1.5┃┃1/6000┃l/4000┃

┃┃┃┃1.0┃2.5┃1/5000┃l/3500┃

┃10”┃10┃40~140┃┃┃┃┃

┃┃┃┃0.5┃1.O~2.O┃l_/4000┃1/3000┃

┃┃┃┃┃O.5┃1/3000┃1/2500┃

┣━━━━━╋━━━━━━╋━━━━━╋━━━━━━━━╋━━━━━━━━╋━━━━━━━━╋━━━━━━┫

┃┃┃┃0.5~O.7┃1.1┃1/3000┃1/2500┃

┃20”┃20┃30~90┃┃┃┃┃

┃┃┃┃O.3┃O.5┃1/2500┃1/201*┃

┣━━━━━╋━━━━━━╋━━━━━╋━━━━━━━━╋━━━━━━━━╋━━━━━━━━╋━━━━━━┫

┃┃┃┃O.4┃0.6┃l/1500┃1/1000┃

┃40”┃40┃25~50┃┃┃┃┃

┃┃┃┃O.2┃O.3┃l/1000┃l/800┃

┗━━━━━┻━━━━━━┻━━━━━┻━━━━━━━━┻━━━━━━━━┻━━━━━━━━┻━━━━━━┛

第273条井下永久导线点,可在巷道碹顶和岩石稳固的主要巷道顶板中打眼,用水泥灌注铜棒制成的测点。

临时点可用钩形钉钉在棚梁,打入顶板岩石的木桩上,或用水泥混合水玻璃在稳固顶板沾点固定构形钉均可,钩形钉的钩口不大于1mm,钩形钉的平面垂直于巷道的中线,切记不可用带帽的铁钉作为点的标记。

第274一条导线点点位的选定,要通视良好,点间距离要大致相等,减少

.90.

和避免过短的边;顶板牢固,工作安全;便于测角、量距和立尺。

第275条同一矿区点号要统一编排,不许重复。要清晰的标记在点的附近。。

第276条井下高程控制点可用经纬仪导线点,但不另编号。

井下高程控制,在主要水平运输巷道中,应用水准测量,在其它巷道中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水准和三角高程测量。

水准测量使用精度不低于S10级的水准仪和普通水准仪进行。3.5.2井下平面控制测量

第277条井下导线水平角应按表315有关规定进行观测,在倾角大于30。的斜井观测水平角时,表315各项限差可增大O.5倍。

第278条在倾角大于15。或一边平另一边倾斜大于15。以上的水平角观测时,要注意竖轴倾斜的影响。观测过程中水准气泡偏离不得超过一格,否则应重新整平与观测。

表315井T--维导线水平角观测的技术要求

┏━━━━━┳━━━━┳━━━━┳━━━━━━━━━┳━━━━━━━━━┳━━━━━━━━━┳━━━━━┳━━━━━┳━━━━┳━━━━━┓

┃┃┃┃边长┃边长┃边长┃┃┃┃┃

┃┃┃仪┃20m以下┃20一30rrl┃30mI以上┃┃┃┃┃

┃┃┃┣━━━━┳━━━━╋━━━━┳━━━━╋━━━━┳━━━━┫┃┃┃┃

┃导┃使┃器┃┃┃┃┃┃┃同一测┃检验角┃一次对┃两次对┃

┃线┃用┃对┃┃每┃┃每┃┃每┃┃┃┃┃

┃等┃仪┃中┃对┃次┃对┃次┃对┃次┃回半测┃与最终┃中测回┃中(或复┃

┃┃┃误┃中┃对┃由┃对┃中┃对┃回互差┃角之差┃互差┃测)互差┃

┃级┃器┃┃次┃中┃┃中┃┃中┃(”)┃(”)┃(”)┃(”)┃

┃┃┃差┃┃测┃次┃测┃次┃测┃┃┃┃┃

┃┃┃(mm)┃数┃回┃数┃回┃数┃回┃┃┃┃┃┃┃┃┃┃数┃┃数┃┃数┃┃┃┃┃

┣━━━━━╋━━━━╋━━━━╋━━━━╋━━━━╋━━━━╋━━━━╋━━━━╋━━━━╋━━━━━╋━━━━━╋━━━━╋━━━━━┫

┃┃J2┃┃┃┃1┃l┃l┃l┃20┃┃┃┃

┃10”┃┃O.6┃┃┃┃┃┃┃┃40┃30┃60┃

┃┃J6┃┃┃┃2┃l┃l┃2┃40┃┃┃┃

┣━━━━━╋━━━━╋━━━━╋━━━━╋━━━━╋━━━━╋━━━━╋━━━━╋━━━━╋━━━━━╋━━━━━╋━━━━╋━━━━━┫

┃20”┃J6┃1.O┃2┃2┃1┃l┃l┃l┃40┃40┃30┃60┃

┣━━━━━╋━━━━╋━━━━╋━━━━╋━━━━╋━━━━╋━━━━╋━━━━╋━━━━╋━━━━━╋━━━━━╋━━━━╋━━━━━┫

┃┃J6┃┃┃┃┃┃┃┃┃80┃┃┃

┃40”┃┃1.2┃1┃1┃l┃1┃1┃l┃80┃┃┃┃

┃┃J15┃┃┃┃┃┃┃┃┃┃┃┃

┗━━━━━┻━━━━┻━━━━┻━━━━┻━━━━┻━━━━┻━━━━┻━━━━┻━━━━┻━━━━━┻━━━━━┻━━━━┻━━━━━┛

第279条导线的短边要特别注意仪器和觇标的精确对中,观测前要对

锤球和仪器对点标记(全站仪的觇板)进行检查和校正。10”级导线遇有20m以下短边和20"级导线遇有15m以下短边时,必须保证对中偏差在O.4mm以内。

第280条10”、20"级导线边长的丈量,必须用比长鉴定过的钢尺进行。10”级导线边采用钢卷尺悬空丈量,施以钢卷尺鉴定时的拉力,测定量边时的温度。每尺段丈量三次,每次移动钢尺2~3em,读数至毫米(mm)。.1nn.

20"级导线的边长丈量方法同lO”级,但可不测温度,拉力大致相当于鉴定时的拉力;40”级导线边长丈量,每尺段丈量两次,长度互差应不大于5mm。用全站仪测量导线,应测定测区的温度、湿度、气压,将测区的温度、湿度、气压及仪器加常数输入到仪器中。正倒镜测量的斜距的互差不应超过2mm。对向观测的斜距的互差不应超过3mm。

第281条导线边长必须往返丈量。丈量结果加入各种改正数后的边长

较差:10”级导线应小于边长的1/4000;20"级导线应小于边长的1/201*;40”级导线座小于过长的l/1000。

第282条10”级导线边长测量时的几项测定限差要求:一、拉力误差应小于1.5kg。二、实测温度误差应小于2℃。

三、中点定线误差应小于5em。

四、每尺段间高差误差应小于5em。五、实测湿度误差应小于3%。六、实测气压误差应小于1kPa。

20"级导线量边时边的方向和高低差可参照三、四两项要求。

第283条延测经纬仪导线之前,应对上次所测最后一个水平角和最后一条边进行检查校核,最后一条边不小于30m。其两次不符值不应超过表316的规定。

表316导线等级较差表

┏━━━━━━━┳━━━━━━━━━━━━┳━━━━━━━━━┓┃导线等级┃水平角允许较差(”)┃边长允许较差┃┣━━━━━━━╋━━━━━━━━━━━━╋━━━━━━━━━┫┃lO”┃30┃l/1500┃┣━━━━━━━╋━━━━━━━━━━━━╋━━━━━━━━━┫┃20”┃60┃l/1000┃┣━━━━━━━╋━━━━━━━━━━━━╋━━━━━━━━━┫┃40”┃120┃l/500┃┗━━━━━━━┻━━━━━━━━━━━━┻━━━━━━━━━┛如不符上述要求时,应继续向后作检查,直至符合时,方可由此点向前延长导线。

第284条10”级经纬仪导线的边长应进行温度、尺长、垂曲、(悬空鉴定钢卷尺可不参与改正)倾斜的改正。20"级导线的边长加尺长和倾斜改正。加入改正数后,往返丈量之较差符合第281条之规定时。取其平均值为丈量结果。

第285条导线的坐标方位角闭合差不超过表317的规定时,角度不符值按与其相反的符号平均分配于各角。.1n1.

表317经纬仪导线允许角闭合差

┏━━━━━━━┳━━━━━━━━━━━━━━━━━━━━━┓┃┃允许角闭合差(”)┃┃导线等级┃┃┃┣━━━━━━━━━━┳━━━━━━━━━━┫┃┃闭(附)合导线.┃复测支导线┃┣━━━━━━━╋━━━━━━━━━━╋━━━━━━━━━━┫┃10”┃20n’尼┃20(n1+n2)’/2┃┣━━━━━━━╋━━━━━━━━━━╋━━━━━━━━━━┫┃20”┃40n’尼┃40(nl+n2)’/2┃┣━━━━━━━╋━━━━━━━━━━╋━━━━━━━━━━┫┃40”┃80n’。。┃80(nl+忍2)m┃

┗━━━━━━━┻━━━━━━━━━━┻━━━━━━━━━━┛注:n为闭(附)合导线的总站数;n。、n:分别为支导线第一次、第二次测量的站数。第286条导线的相对闭合差不超过表3一14规定时,坐标闭合差按与坐标增量或与边长成比例的原则并以相反的符号分配于各坐标增量中。首级导线当构成多个互相联系的导线坏时,可根据需要进行整体的多边形式结点平差。

第287条内业计算位数的取舍。

边长丈量平均值与改正数取至0.1mm,改正后取至毫米(mm)。角度观测平均值、方位角、象限角取至秒(”)。坐标增量取至毫米(mm)。3.5.3井下高程控制测量

第288条井下水准测量分两级,I级作为井下高程首级控制,由各中段水准基点开始,沿主要运输平巷向井田边界敷设;Ⅱ级作为I级的加密控制,或井田范围较小时的井下高程首级控制。

第289条井下I级水准测量,应在每组水准点间往返各一次;Ⅱ级水准附合在I级水准点上时,可只进行单程观测,支线水准应往返观测。高程允许闭合差应满足:I级≤15n∽(mm);

Ⅱ级≤30n∽(mm)。

n为测站数(复测支导线为往返测量站数之和)。

第290条水准测量时应将仪器设置在两转点中间,水准仪距水准尺的距离不应超过50m。每站以不同仪器高进行观测,水准只读至毫米(mm),其高差较差:I级应不超过3mm,Ⅱ级应不超过5mm。

第291条倾斜巷道,一般采用三角高程测量作为高程控制,与经纬仪导线测量同时进行。分两级:I级主要用于斜井应往返测量;Ⅱ级用于次要巷道和采场测量等,可单程测量。

第292条井下三角高程测量的垂直角观测,相邻两点问往返测高差的.1n’.

三角高程闭合差应符合表318规定。

表318井下三角高程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

┃┃┃┃测回差┃相邻两点间往返高差较差┃三角高程允许闭合差┃┃

┃┃┃┃(”)┃(mm)┃(mm)┃

┣━━━━╋━━━━╋━━━━━╋━━━━━╋━━━━━━━━━━━━╋━

┃等级┃仪器┃测回数┃┃┃

━━━━━━━━━━┫

┃┃J2┃1┃┃┃┃

┃I┃┃┃┃10+O.3£┃

±30n’。。┃

┃┣━━━━╋━━━━━╋━━━━━┫┃┃┃┃J6┃2┃30┃┃┃

┣━━━━╋━━━━╋━━━━━╋━━━━━╋━━━━━━━━━━━━╋━━━━━━━━━━━┫

┃Ⅱ┃J6┃l┃┃┃±60n。。。┃

┗━━━━┻━━━━┻━━━━━┻━━━━━┻━━━━━━━━━━━━┻━━━━━━━━━━━┛

注:£为导线边水平长度(m);n为测站数(复测文导线为往返测量站数之和)o

仪器和视准高用钢卷尺量取,读至毫米(mm)。I级三角高程观测前后各量一次,两次较差应小于4mm,取其平均值为丈量结果。

第293条高程闭合差或往返较差符合第289条和第292条规定时,水准测量按与测站数成比例的原则以相反符号分配于各测段;三角高程按与导线边成比例的原则以相反符号进行分配,水准支线和复测支导线则取往返测量的平均为最后值。

高差及高程计算取位至毫米(mm)。

3.6井下采掘工程测量3.6.1基本要求

第294条井下采掘工程测量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工程设计和计划进行施工放样,监督其执行情况;定期验收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工作量和填绘反映工程现状的平、纵、剖面图。

第295条采掘工程施工测量,必须根据已批准的设计和计划进行。施测前,首先应熟悉图纸,了解施工有关规定,在三至四天内给点施工。

第296条大型贯通工程和特殊要求的工程,必须进行工程贯通工程测量误差预计和施测方案的选择。一般贯通工程,根据工程性质和要求,必须进行误差估算。以前已经做过预计的贯通测量,经过巷道贯通后证明所采用的测量方法和仪器是合理的,则以后如有遇到其相类似的贯通测量时,也可不进行误差预计,而直接采用与以前相同的贯通测量设计的施测方案。3.6.2井巷施工定线测量

第297条根据设计和测量资料解算定线数据,要从起点至终点逐一进

103

行。解算内容包括:求各点纵横坐标增量与坐标、方位角、边长、指向角等。不允许解算一点标定一点。

定线数据必须经一人计算,另一人核对后方可到现场标定。

第298条天井、平巷、溜井等开口位置的标定,可根据开口的两侧的测点进行方向、距离和标高的检查。采用红铅油标出开口位置。当掘进3~6m后,再重新标定中腰线。所有掘进巷道的方向、位置均应由测量人员标定于实地。

第299条主要巷道的中腰线应用经纬仪和水准仪标定,也可使用激光指向仪给向。次要巷道,在无磁性影响的矿区,可用罗盘仪和半圆仪进行。同一矿区,腰线距巷道底板,轨面的高度要统一。一般要求轨面距腰线的高度为lm。

第300条巷道中腰线点(或边线点)每三个(对)为一组,点间距离不应小于1m。重要巷道每掘进10~15m标定一次腰线,次要巷道可用铅油划点,中线每30~35m标定一次,给一组点。延伸前对所使用的中、腰线点应进行检查。每掘进100~150m应施测一次经纬仪导线的高程、检查和调整中腰线位置,同时绘出平面图。对一般工程应每月进行填绘一次。

第301条曲线巷道的标定可采用“切线法”或“弦线法”及坐标解算法标定,将每一炮的掏心眼和凿岩机的气腿所踏的位置标定于工作面。折线段弦长规定如下:

主要运输巷道折线弦长3~5m;次要运输巷道折线弦长4~6m。

在施工不易掌握的线段,可根据工程需要绘出1/20~1/100分段大样图,按不同距离图解出两帮支距的宽度,注于图上,交施工单位掌握。

第302条斜井与急倾斜巷道,腰线的标定可采用伪倾角法加高差改正法、近帮法、测斜仪法及中心线点同时作腰线点法等。

第303条采用吊罐法开凿时,应准确地标定出钻孔的开口位置、方向和倾角‘。有条件时,在钻进过程中每5~10m检查一次方向和倾角。

第304条使用激光指向仪给向时,应将仪器设在安全可靠的地点,并加上保护罩或挡板。仪器至工作面的距离一般应不小于30~50m;中线与腰线共享一条光束。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安置在正中线上。腰线高度不宜过低,一般在1.5~2m左右较好;每次使用前要用事先由经纬议标定的中线点(不少于三个)对光束进行核对。中线点间距离不应小于4~5m。

第305条在进行检查测量中,如发现巷道规格、方向、坡度与设计不符时,测量人员应及时将这种情况口头或书面通知掘进人员加以改正。.1n4.

3.6.3井巷、硐室及采场测图

第306条施测井巷、硐室及采矿场的碎部导线应尽可能附合或闭合在各级经纬仪导线点上,敷设成支导线时必须坚持复测。井下所有的巷道和回采工作面都必须进行碎部测量。

碎部导线测量可使用低精度经纬议、罗盘仪或简易测角器进行。

第307条采区次要巷道和回采工作面的测量,可采用普通的经纬仪。水平角用一测回观测,倾斜角用正倒镜观测,边长用钢尺丈量。导线和三角高程的相对闭合差均应不大于1/500。

第308条在无磁性影响的地方,可用罗盘仪敷设碎部导线,导线边长不得超过20m,可用皮尺丈量。磁方位角应在导线边的两端各测一次,两次之差不应大于1。;倾角用测斜仪测量。导线和高程相对闭合差均应不大于1/200。第309条碎部测量方法,一般采用极坐标法、支距法和交会法等,距离量至分米,水平角和垂直角读至度,并在现场绘出草图。

第310条巷道平面图,采用支距法测出腰线高度的巷道两帮实际形状;矿石溜井应在互为垂直的两个方向上测绘竖直断面图,表示毛断面净断面的轮廓。

第311条回采工作面的测量,采用留矿法时,每上采3m至5m测量一次,并计算采矿量。采用中深孔留矿和阶段崩落采矿法,采空区暂时无法实测时,可根据实测的孔位和深度按爆破效果,在图上圈出预计采空范围,计算采矿量。

采用充填(或下向胶结充填)法时,每上采(或下采)一层测量一次,不得超层,并计算采矿量。

3.6.4贯通测量

第312条贯通测量工程按实际贯通距离划分时,水平贯通:1000m以上为大型贯通;500~1000m为中型贯通;小于500m为小型贯通。斜井贯通:200m以上为大型贯通;小于200m为小型贯通。竖井贯通:100m以上为大型贯通;小于100m为小型贯通。凡属大型贯通测量,要报贯通测量施测设计书(或贯通测量误差预计)由企业总工程师组织相关业务部门审批;属中型贯通测量设计,由企业测量技术负责人审批。

第313条贯通工程在接合点处的最大允许偏差,一般应由设计根据工程性质和生产需要提出。设计无特殊要求时,按表319规定执行。.1n气.

表3一19贯通工程接合点的允许偏差

┏━━━━━━━┳━━━━━━━━━━┳━━━━━━━━━━┓┃工程类别┃中线允许偏差(m)┃腰线允许偏差(m)┃┣━━━━━━━╋━━━━━━━━━━╋━━━━━━━━━━┫┃开拓┃O.3┃0.1┃┣━━━━━━━╋━━━━━━━━━━╋━━━━━━━━━━┫┃采准┃0.4┃O.2┃┣━━━━━━━╋━━━━━━━━━━╋━━━━━━━━━━┫

┃回采┃O.5┃O.3┃┗━━━━━━━┻━━━━━━━━━━┻━━━━━━━━━━┛注:两竖井l司的贯通,各类工程中线和腰线的允许偏差司分别增加0.2m和0.1m。第314条大型贯通工程必须作贯通测量设计。中、小型的贯通工程,如起算数据精度偏低,仪器设备条件较差,引起误差因素较多时,也要做误差估算。

进行贯通测量误差预计时,各项测量中误差,应采用本矿积累和分析的实际数值。

第315条贯通工程的全部施测工作,必须由专人负责,按设计要求和工程进度编制的计划进行。布设专项贯通导线和高程控制网,施测前要对各种仪器和工具进行检查校正。各项工序均须强调复测与检查。实际精度要及时评定,若低于设计要求,必须再次测量。

第316条在主要贯通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应及时填绘贯通工程平面图,掌握工程进度和质量(着重在几何关系和规格方面)情况。

第317条为贯通工程所敷设的经纬仪导线,应在相向工作面相距约50~100m时完成最后一次复测工作,并调整好贯通方向和坡度。

第318条相向掘进工作面的警戒距离,视地质及施工条件而定,一般应不小于15m至20m。当接近警戒距离时,测量负责人应以书面形式通知施工单位和安全部门,停止一方作业。

第319条相向工作面贯通后,应立即测量贯通处的平面与高程实际偏差值,同时将导线连测,其闭合差满足该巷道应敷设的导线等级精度时,即可进行成果处理,否则尚须重新敷设。

大型贯通工程,贯通后要及时写出技术总结,内容包括:预计与实际偏差;施测方案的实际精度分析;技术措施的效果;经验教训及今后工作建议等,总结应连同设计书和全部内容资料一起保存。3.6.5采掘工程验收

第320条采掘工程是井下生产的主要方式,验收是对采掘工程的数量和质量的总结。为确保采掘工程生产作业计划指标的完成和井巷工程质量的.1n6.

不断提高,应加强采掘工程验收管理,各矿山要结合本企业生产管理的特点,制订采掘工程验收管理制度。第321条采掘工程验收程序。

一、预验收的采掘工程,施工单位依据采掘设计及相关技术要求,先自检预验并及时做好相应的修正完善后,自认为工程已符合要求,具备交验条件时,即可向矿山生产技术部门发出正式“工程竣工验收通知书”。

二、公司(矿)要成立验收工作领导小组,在验收过程中要严格执行采掘工程验收报告制度,要有生产技术、计划、安全、企管、审计等部门共同参加。三、采掘工程验收必须做好验收原始记录和现场验收标记。原始记录内容包括工程数量、特征、要素、质量检测数据、底尺及标志、验收人员以及其它与验收结算有关的数据等;现场验收标记包括工程量、质量验收点位、底尺及标志、验收日期等。

四、采掘工程验收结束后,验收人员必须在验收原始记录上签名。然后按照验收原始记录和有关规定进行评级,制作统一格式的采掘工程验收单。经验收人员和施工队伍负责人签字、生产技术部负责人审核、分管生产领导批准后生效,作为工程结算的依据。第322条采掘工程验收标准。一、巷道验收标准。

1.巷道进尺以米为单位取至小数点后一位数。2.以测设中心线为准,向左右偏差标准:

┏━━━━━━━━┳━━━━━━━━━━┳━━━━━━━━┓┃主要巷道(m)┃探矿采准巷道(m)┃采矿巷道(m)┃┣━━━━━━━━╋━━━━━━━━━━╋━━━━━━━━┫┃±0.2┃±0.3┃±0.4┃┗━━━━━━━━┻━━━━━━━━━━┻━━━━━━━━┛3.巷道的实际规格与设计规格不得超出下列标准:

┏━━━━━━━━┳━━━━━━━━━━┳━━━━━━━━┓┃主要巷道(m)┃探矿采准巷道(m)┃采矿巷道(m)┃┣━━━━━━━━╋━━━━━━━━━━╋━━━━━━━━┫┃±0.1┃土0.2┃±0.35┃┗━━━━━━━━┻━━━━━━━━━━┻━━━━━━━━┛

连续5m超出上述标准者或严重影响使用的地段,必须经过返修后方予验收。

4.巷道实际坡度与设计坡度相差的技术标准:

┏━━━━━━━━━┳━━━━━━━━━━┳━━━━━━━┓┃主要巷道(‰)┃一般巷道(%。)┃贯通巷道┃┣━━━━━━━━━╋━━━━━━━━━━╋━━━━━━━┫┃±l┃±2┃设计要求┃

巷道的实际坡度超过上述标准,必须停止修整,不得前掘,否则不予验收。5.巷道测量控制点及接图的技术标准:

┏━━━━━━━━┳━━━━━━━━━┳━━━━━━━━━┳━━━━━━━━━━┓

┃平巷工程(m)┃平巷曲线部位(m)┃天井工程(in)┃天井穿、沿脉工程(m)┃

┣━━━━━━━━╋━━━━━━━━━╋━━━━━━━━━╋━━━━━━━

━━━┫

┃30┃6┃10┃30┃

┗━━━━━━━━┻━━━━━━━━━┻━━━━━━━━━┻━━━━━━━━━━┛

在上表距离之内,要求测导线点,测碎部绘制施2Y--图及正规图件。6.巷道水沟距掌子面20m,水沟断面不得小于设计规格。

7.正在掘进中的工作面除有一茬炮的岩堆外,其余都应出净。结束工程,掌子头及溜井内毛石必须全部出净。二、竖井、斜井(天井)验收标准:1.实际断面不得小于设计断面;

2.方向偏差不得大于设计的1%;

3.天井和梯子平台架设凡不符合设计标准者,定为待修品,不予验收;4.实际坡度与设计坡度比较,最大限度为2%0。三、硐室验收标准:.、

1.各种硐室工程的验收,以立方米为单位,保留小数点后二位;2.实际开凿断面与设计比较,正差不得小于0.2m,负差为可修品;3.超过验收标准允许差的开凿部分,不得报量。四、采矿量、充填量验收标准:

1.采矿量按体积换算成重量,以吨(t)为单位。

2.采场内存矿,采场外堆积矿量,各溜矿井,矿仓内存矿均应按存储矿量上报。

3.设计采幅以外的废石、混入的尾砂,均不得计入采矿量。

4.采场采高测量。现场条件许可,实测采高密度足够时,取各点的平均值。仅沿测线方向实测采高时,测线方向的实测采高取平均值再乘系数。当采场顶板较为平整时取系数为0.92;当采场顶板有冒落现象,拱形较大时取系数为0.87。

5.采矿量验收以实测采场为准,每采一个分层进行采场实测,上图后,用CAD自动计算采空区面积,根据设计采矿高度和宽度计算体积和矿量。超高和超宽部分视为贫化量,根据矿岩赋存条件,开采时,应控制在设计允许的贫

化率、损失率内,超设计贫化量不予验收。

6.充填量验收标准,充填量以立方米(m。)表示。必须有充填通知单和充

巷道的实际坡度超过上述标准,必须停止修整,不得前掘,否则不予验收。5.巷道测量控制点及接图的技术标准:

┏━━━━━━━━┳━━━━━━━━━┳━━━━━━━━━┳━━━━━━━━━━┓

┃平巷工程(m)┃平巷曲线部位(m)┃天井工程(in)┃天井穿、沿脉工程(m)┃

┣━━━━━━━━╋━━━━━━━━━╋━━━━━━━━━╋━━━━━━━━━━┫

┃30┃6┃10┃30┃

┗━━━━━━━━┻━━━━━━━━━┻━━━━━━━━━┻━━━━━━━━━━┛

在上表距离之内,要求测导线点,测碎部绘制施2Y--图及正规图件。

6.巷道水沟距掌子面20m,水沟断面不得小于设计规格。

7.正在掘进中的工作面除有一茬炮的岩堆外,其余都应出净。结束工程,掌子头及溜井内毛石必须全部出净。二、竖井、斜井(天井)验收标准:1.实际断面不得小于设计断面;

2.方向偏差不得大于设计的1%;

3.天井和梯子平台架设凡不符合设计标准者,定为待修品,不予验收;4.实际坡度与设计坡度比较,最大限度为2%0。三、硐室验收标准:.、

1.各种硐室工程的验收,以立方米为单位,保留小数点后二位;

2.实际开凿断面与设计比较,正差不得小于0.2m,负差为可修品;3.超过验收标准允许差的开凿部分,不得报量。四、采矿量、充填量验收标准:

1.采矿量按体积换算成重量,以吨(t)为单位。

2.采场内存矿,采场外堆积矿量,各溜矿井,矿仓内存矿均应按存储矿量上报。

3.设计采幅以外的废石、混入的尾砂,均不得计入采矿量。

4.采场采高测量。现场条件许可,实测采高密度足够时,取各点的平均值。仅沿测线方向实测采高时,测线方向的实测采高取平均值再乘系数。当采场顶板较为平整时取系数为0.92;当采场顶板有冒落现象,拱形较大时取系数为0.87。

5.采矿量验收以实测采场为准,每采一个分层进行采场实测,上图后,用CAD自动计算采空区面积,根据设计采矿高度和宽度计算体积和矿量。超高和超宽部分视为贫化量,根据矿岩赋存条件,开采时,应控制在设计允许的贫化率、损失率内,超设计贫化量不予验收。

6.充填量验收标准,充填量以立方米(m。)表示。必须有充填通知单和充

3.7露天工作控制测量3.7.1基本要求

第323条在矿区基本控制网(点)的基础上加密布设的测量控制网

(点),是露天生产测量工作的基础。工作控制点相对于附近基本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和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表320要求。表320露天测量控制点点位中误差和高程中误差

┏━━━━┳━━━━━━━━━━━━━━┳━━━━━━━━━━━━━━┓┃┃点位中误差(in)┃高程中误差(m)┃┃等级┃┃┃┃┣━━━━━━┳━━━━━━━╋━━━━━━┳━━━━━━━┫┃┃采剥区┃排土场等┃采剥区┃排土场等┃┣━━━━╋━━━━━━╋━━━━━━━╋━━━━━━╋━━━━━━━┫┃1┃0.07┃0.15┃O.05┃O.10┃┣━━━━╋━━━━━━╋━━━━━━━╋━━━━━━╋━━━━━━━┫┃Ⅱ┃0.10┃O.20┃O.07┃O.15┃┗━━━━┻━━━━━━┻━━━━━━━┻━━━━━━┻━━━━━━━┛第324条工作控制网(点)一般分两级:I级工作控制应在基本控制网(点)基础上加密;Ⅱ级工作控制应在基本控制和I级工作控制基础上加密。第325条露天测量工作控制网点的密度,可根据比例尺的大小,确定点之间的最大距离。见表321。

表321点间最大距离

┏━━━━━━┳━━━━━━━━━━┓┃比例尺┃点间最大距离(m)┃┣━━━━━━╋━━━━━━━━━━┫┃1:201*┃300┃┣━━━━━━╋━━━━━━━━━━┫┃l:1000┃200┃┣━━━━━━╋━━━━━━━━━━┫

┃1:500┃loo┃┗━━━━━━┻━━━━━━━━━━┛

第326条露天矿测量工作控制网各点,在采、剥区外需永久保存的基本控制点,应埋设标石,建造简易觇标,采、剥区内的可用临时标志固定。3.7.2控制工作的平面测量

第327条采用前、测方交会法布设工作控制点,应由-2+已知点构成交会图形;后方交会法应在待定点上观测四个已知点的方向。独立解算的两组坐标值的较差:采场不应超过0.2m;排土场不应超过O.4m。取平均值或选择图形强度较高的一组坐标作为最后结果。

第328条用单三角形法布设工作控制点,应观测-2.角形的-2+内角,I

级工作控制三角形角度闭合差不应大于30",Ⅱ级工作控制不应大于60”。

第329条前、侧方交会,交会角应在30。~120。之间,当交会边长大于800m时,交会角应在40。~110。之间。

第330条后方交会,应尽量将待定点选在三个已知点所构成的三角形内;当待定点位于三个已知点连线的一侧时,其公共交会边长应短于两已知边中较短的一边,但待定点不得靠近任意已知点。

第331条当侧、后方交会只解算一组坐标时,必须利用多余观测方向进行检核。检查角的观测值由坐标反算所得数值之差(△s)(”)应不大于:&8=M/5000冰p/s遍

式中:M为测图比例尺分母;p为206265”;s动为检查角短边之边长(m)。第332条采用三维导线法布设工作控制点,导线两端应符合在基本控制点或I级工作控制点上,主要技术要求见表322。在双壁堑沟内允许敷设复测支导线,但在导线端点须观测两个连接角。表322工作控制导线主要技术要求

┏━━━┳━━━━┳━━━━━━━┳━━━━━┳━━━━━━┳━━━━┳━━━━━━┳━━━━━━┳━━━━━━━━━┓

┃┃┃┃导线总长┃相对┃边长┃往返较

差┃测角中误差┃方位角闭合差┃

┃地点┃级别┃附合条件┃┃┃┃┃┃┃

┃┃┃┃(m)┃闭合差┃(m)┃相对误差┃(”)┃(”)┃

┣━━━╋━━━━╋━━━━━━━╋━━━━━╋━━━━━━╋━━━━╋━━━━━━╋━━━━━━╋━━━━━━━━━┫

┃采┃I┃基本控制点┃1000┃┃┃┃┃┃

┃剥┃┃┃┃l。/201*┃150┃1/3000┃±30┃±60(凡)v。┃

┃┣━━━━╋━━━━━━━╋━━━━━┫┃┃┃┃┃

┃区┃Ⅱ┃I级工作控制点┃’700┃┃┃┃┃┃

┣━━━╋━━━━╋━━━━━━━╋━━━━━╋━━━━━━╋━━━━╋━━━━━━╋━━━━━━╋━━━━━━━━━┫

┃排┃I┃基本控制点┃201*┃┃┃┃┃┃

┃土┃┃┃┃l/201*┃250┃l/

3000┃±30┃±60(n)l/。┃

┃┣━━━━╋━━━━━━━╋━━━━━┫┃┃┃┃┃

┃场┃Ⅱ┃I级工作控制点┃1500┃┃┃┃┃┃

┗━━━┻━━━━┻━━━━━━━┻━━━━━┻━━━━━━┻━━━━┻━━━━━━┻━━━━━━┻━━━━━━━━━┛

第333条采用剖面线法时,剖面线方向通常与勘探线方向一致,互相平行,间距相等,大致垂直于矿体走向。每条剖面线上的基点应不少于两个,并尽可能设置在露天矿坑的两帮,随着采剥工作的进展,基点应沿非工作帮下移。

第334条采用线形锁法布设工作控制网时,主要技术要求见表323。导线点不应作为线形锁的起始点。

表323线形锁法工作控制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

┃┃边长┃测角中误差┃测回数┃三角形最大闭┃方位角闭合

差┃锁的三┃

┃级别┃┃┃┃┃┃┃

┃┃┃┣━━━━━┫┃┃┃

┃┃(m)┃(”)┃J6┃合差(”)┃(”)┃角形个数┃

┣━━━━━╋━━━━━╋━━━━━━╋━━━━━╋━━━━━━━╋━━━━━━━━━╋━━━━━━┫

┃I┃200┃10┃2┃30┃±20(n)’/2┃12┃

┣━━━━━╋━━━━━╋━━━━━━╋━━━━━╋━━━━━━━╋━━━━━━━━━╋━━━━━━┫

┃Ⅱ┃150┃20┃l┃60┃±40(凡)’/2┃10┃

┗━━━━━┻━━━━━┻━━━━━━┻━━━━━┻━━━━━━━┻━━━━━━━━━┻━━━━━━┛

第335条剖面线上的基点,应用10”小三角的精度施测,并理设固定标志。剖面线上的工作控制点,采用交会法,经纬仪导线法或其它方法测设。第336条有条件的可采用短程光电测距仪按极坐标法布设工作控制点。测距精度应不低于5em±1016D,水平角测角中误差应不大于lO”。

第337条交会法测设工作控制点的水平角观测,采用方向观测法,测回数和观测限差应符合表324规定。

表324工作控制点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

┏━━━━┳━━━━┳━━━━━┳━━━━━━━━┳━━━━━━━━━┳━━━━━━━┳━━━━━━━┳━━━━━━━┓

┃┃仪器┃┃半测回归零差┃一测回中两倍照准┃各测回互差┃测角中误差┃仪器对中误差┃

┃等级┃┃测回数┃┃┃┃┃┃

┃┃类型┃┃(”)┃差变动范围(”)┃(”)┃(”)┃(I咖)┃

┣━━━━╋━━━━╋━━━━━╋━━━━━━━━╋━━━━━━━━━╋━━━

━━━━╋━━━━━━━╋━━━━━━━┫

┃┃J2┃1┃8┃13┃9┃10┃3┃┃I┃┃┃┃┃┃┃┃

┃┣━━━━╋━━━━━╋━━━━━━━━╋━━━━━━━━━╋━━━━━━━╋━━━━━━━╋━━━━━━━┫

┃┃J6┃2┃24┃30┃24┃10┃3┃

┣━━━━╋━━━━╋━━━━━╋━━━━━━━━╋━━━━━━━━━╋━━━

━━━━╋━━━━━━━╋━━━━━━━┫

┃Ⅱ┃J6┃1┃24┃30┃┃20┃3┃

┗━━━━┻━━━━┻━━━━━┻━━━━━━━━┻━━━━━━━━━┻━━━━━━━┻━━━━━━━┻━━━━━━━┛

注:(D倾角5。一10。时,两倍照准差变动范围,可按上表要求增大1/3,大干10。时,增大1/2;②观测边长超过800rrl

时,仪器对中误差可放宽至5mmo

第338条内业计算取位,可按表325规定。

表325工作控制点内业计算数字取位的规定

┏━━━━━━━┳━━━━━━┳━━━━━━┳━━━━━━┳━━━━━━┳━━━━━┓

┃角度计算(”)┃改正数(m)┃边长(m)┃对数、函数┃坐标增量(m)┃坐标(m)┃

┣━━━━━━━╋━━━━━━╋━━━━━━╋━━━━━━╋━━━━━━╋━━━━━┫

┃1┃O.001┃0.001┃6位┃0.00l┃O.01┃

┗━━━━━━━┻━━━━━━┻━━━━━━┻━━━━━━┻━━━━━━┻━━━━━┛

3.7.3工作控制的高程测量

第339条工作控制点的高程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测定时,应由采场水准基点开始用等外水准测定。四等以上水准点可作为采场水准基点,水准点距采场较远时,可按四等水准要求引测采场水准基点。

第340条采场水准基点应设在采场附近,不易受损坏的地方,埋设永久性或半永久性标石,也可在坚硬的基岩上刻记标志。

第341条个别控制点的高程,可从相邻工作控制点,用等外水准测量传递,但须附合于另一工作控制点上,其高程闭合差应不大于±10n∽(mm),n为测站数。‘

第342条用三角高程测量工作控制点高程时,一般布成三角高程网附合或闭合路线,起迄于采场水准基点以上水准点,其各项限差及精度要求用J6仪器观测一测回,垂直角互差不大于25”,指标差不大于25”。精度要求见

.11,.

第193条规定。

第343条用三角高程测量独立交会工作控制点的高程时,其起始控制点的高程应有四等水准点的精度。单觇方向应不少于三个,个别困难条件,才允许以两个方向测定。垂直角观测应符合表326规定。

表326工作控制点三角高程测量垂直角观测的技术要求

┏━━━━━━┳━━━━━━━━━━━━━━━━━━━━┳━━━━━━━━━━━━━━━━━━━━┓

┃┃J2┃J6┃

┃┣━━━━━━┳━━━━━━┳━━━━━━╋━━━━━━┳━━━━━━┳━━━━━━┫

┃地点┃","p":{"h":15.75,"w":3.937,"x":296.25,"y":298.35,"z":120},"ps":null,"t":"word","r":[3]表327碎部点点位中误差和高程中误差

┏━━━━━━━━┳━━━━━━━━━━━━━━━━━━━━━━━━━━━━━━━━━━━┓

┃┃点位中误差(m)┃

┃┣━━━━━━━━━━━┳━━━━━━━━━━━┳━━━━━━━━━━━┫

┃测量对象┃1:500┃1:1000┃l:201*┃

┃┣━━━━━┳━━━━━╋━━━━━┳━━━━━╋━━━━━┳━━━━━┫

┃┃高程┃平面┃高程┃平面┃高程┃平面┃

┣━━━━━━━━╋━━━━━╋━━━━━╋━━━━━╋━━━━━╋━━━

━━╋━━━━━┫

┃采矿、贮矿┃O.1┃0.5┃O.15┃0.7┃┃┃

┣━━━━━━━━╋━━━━━╋━━━━━╋━━━━━╋━━━━━╋━━━━━╋━━━━━┫

┃排土场、尾矿坝┃┃┃O.20┃1.oo┃0.3┃1.4┃

┗━━━━━━━━┻━━━━━┻━━━━━┻━━━━━┻━━━━━┻━━━━━┻━━━━━┛

第349条露天生产测量,一般采用相当于比例尺1:1000地形测量的精度进行,但为了图面清晰和内业计算方便,可放大一级比例尺进行展绘。

3.8.2经纬仪视距测量第..350条视距经纬仪应用J6级,视距标尺应安装水准器,标尺分米分划误差不得大于1mm。

第351条视距测量的各测站点,应是工作控制点。个别情况,允许在工作控制点上引测一个视距支点作测站,边长不得超过80m,往返测量的距离较差应不大于O.5m;高差较差应不大于0.15m;水平角用J6以上仪器观测一测回。第352条进行经纬仪视距测量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仪器对中偏差和两次丈量仪器高之差均应不超过1cm。

二、为了视距读数方便,允许将视距丝作上下小的移动,但不得超过5cm。三、视距读至分米,水平角读至5’,垂直角读至l’。

四、每测站碎部测量结束或观测过程中,应做归零检查,归零差不得超过4’,否则应重测。

第353条碎部测量竖立视距标尺时,应遵守下列规定:一、选择轮廓变化特征点,要注意代表性。

二、立尺点间距,采场、贮矿场最大不超过图上15~20mm。三、标尺应尽量立直。

第354条碎部测量最大视距长度规定见表328。表328碎部最大视距长度

┏━━━━━━━━┳━━━━━━━━┳━━━━━━━━━━┓┃测图比例尺┃采场、贮矿┃排土场、尾矿坝┃┣━━━━━━━━╋━━━━━━━━╋━━━━━━━━━━┫┃l:500┃┃┃┃┃100┃┃┃l:1000┃┃200┃┃┃150┃┃┃l:201*┃┃300┃

┗━━━━━━━━┻━━━━━━━━┻━━━━━━━━━━┛

注:垂直角超过±10。时,视距长度要适当缩短;平坦地区,成像清晰时,可放长20%。

114

第355条在相邻两测站进行视距测图时,必须有1~2个校核点。在两个测站上测得同一校核点的点位与高程偏差,应符合表329规定。表329校核点的点位和高程允许偏差

┏━━━━━━┳━━━━━━━━━━━━━┳━━━━━━━━┓┃比例尺┃图上平面位置偏差(mm)┃高程偏差(m)┃┣━━━━━━╋━━━━━━━━━━━━━╋━━━━━━━━┫┃l:500┃2.5┃0.25┃┃l:1000┃2.0┃O.40┃┃1:201*┃2.0┃O.60┃┗━━━━━━┻━━━━━━━━━━━━━┻━━━━━━━━┛3.8.3爆破工程测量

第356条露天开采,硐室爆破等工程,测量人员应做以下工作:

一、提供爆破单位的区段的地形图(比例尺1:200~1:500);依据设计给点施工。

二、采用中、深孔爆破时,钻孔完毕之后应以经纬仪视距(全站仪)极坐标法测出实际孔位和高程,两端点连线用支距法丈量其它孔位,并作为展点的依据。同时测出坡顶线、下平台标高和地质界线。

三、穿孔后,测量人员进行检查验收。对孔口位、孔深、方位偏角进行测定,精度要求:孔位误差不应超过20cm,孔深不应超过设计规定30cm;方位和倾角均不应超出设计之规定。计算出最大孔底间距,在此同时将每排炮孔做出平面与剖面图(1:200~1:500)供爆破之用。

四、爆破矿石清除后,对采区测出平面图,计算出实际爆破量,并以新实测的平面图,供下次爆破设计之用。3.8.4采剥矿、岩量的验收

第357条计量单位按体积换算成重量,以吨(t)为单位,取小数点后两位。

第358条采(剥)矿岩量验收相对误差不得大于下列要求:┏━━━━━━━━━━┳━━━━━━━━━━━┓┃验收矿(岩)量(t)┃允许相对误差(%)┃┣━━━━━━━━━━╋━━━━━━━━━━━┫┃300以下┃±7┃┣━━━━━━━━━━╋━━━━━━━━━━━┫┃300。10000┃±5┃┣━━━━━━━━━━╋━━━━━━━━━━━┫┃10000以上┃±3┃

第359条验收标准。

一、实际的台阶界限与设计比较,不得超出±1m。

二、台阶宽度验收标准:

┏━━━━━━━━━━━━━━━┳━━━━━━━━━━━━━━━━━━━━━━━┓┃┃

┃┣━━━━━━━┳━━━━━━━┳━━━━━━━┫

┃┃人工装车┃电铲装车┃安全平台┃

┣━━━━━━━━━━━━━━━╋━━━━━━━╋━━━━━━━╋━━━━━━━┫

┃实际宽度允许小于设计宽度┃0.5┃2┃0.5┃

┗━━━━━━━━━━━━━━━┻━━━━━━━┻━━━━━━━┻━━━━━━━┛

三、台阶高度验收标准:

┏━━━━━━━━━━━━━┳━━━━━━━━━━━━━━━━━━━━┓┃┃项目┃┃

┃穿孔方法(m)┃┃┃┣━━━━━━┳━━━━━━┳━━━━━━┫┃凿岩机┃穿孔机┃潜孔机┃┃┃工作平台(m)

┃项目┃

┣━━━━━━━━━━━━━╋━━━━━━╋━━━━━━╋━━━━━━┫┃实际与设计比较不超过┃±O.2┃±O.5┃±O.5┃┗━━━━━━━━━━━━━┻━━━━━━┻━━━━━━┻━━━━━━┛四、运输线路坡度验收标准:

┏━━━━━━━━━━━━━━━━━━━┳━━━━━━━━━━━━┓┃┃运输类型┃┃项目┃┃┃┣━━━━━┳━━━━━━┫┃┃汽车┃电机车┃┣━━━━━━━━━━━━━━━━━━━╋━━━━━╋━━━━━━┫┃实际坡度不允许超过设计坡度(%。)┃10┃2┃┗━━━━━━━━━━━━━━━━━━━┻━━━━━┻━━━━━━┛五、路堑底部验收标准:路堑底部实际高度变化不超过±0.5m。

第360条采剥矿、岩量验收一般应以单爆区测算,实测爆破前后的坡顶线、坡底线,上、下平台的高程和地质界线,计算采出的实体体积和矿、岩量。第361条按月进行矿、岩量验收时,应实测计算期初和期末各生产台阶推进区段的坡顶线、坡底线,上、下平台的高程和地质界线,有结存的爆区,还要测算结存的矿、岩量。其测算方法可直接在实地进行剖面测量,或用经纬仪视距(全站仪免棱镜)极坐标法测出爆堆边线、顶线、底线、阶段下平台的高程和爆堆表面的高程。根据爆堆实际变化情况,一般每30~100m。应测一高程点。绘制1:200或1:500采场平面图。

第362条较规则的工作平台,体积计算宜用水平截面法,形状复杂、高度变化较大的爆区,一般采用垂直剖面法计算。第363条面积测定:

一、用求积仪测定面积时,应将极点置于图形左右两个位置各测一次,两次测定值的差数应不超过测定值的5‰。测定值小于500个读数单位时,应不超过三个读数单位,取符合限差的两数平均值为测定结果。

二、用全站仪免棱镜测面积时,将全站仪与电脑连接,传输数据后,用南方CASS成图软件直接成图,用软件直接形成剖面计算爆破区的开挖量。

三、较规则的图形,也可在图上量取几何要素计算面积,两次量得同一线段长度的较差应不超过图上O.3mm。3.8.5境界、掘沟及排土场测量

第364.条露天开采的最终境界、滑坡处理境界及采掘计划进度线,应按设计用解析法或图解法求得坐标(或设计直接给定的坐标)。用经纬仪配合量距或视距极坐标法在实地标出,每10~30m左右设一标志。采用图解法求坐标时,所依据的设计图纸的比例尺应不小于l:1000。

第365条挖掘单、双壁出入堑沟和开段沟应按设计在实地标定出沟道的起点和中心线,沟底的高程和坡度,必要时还应标定出沟道两肩线的边坡点,并在施工中及时进行检查。

第366条露天开采的境界线和堑沟中心线的标定精度,应符合表330的规定。

表330技术境界线和堑沟中心线的标定精度

┏━━━━━━━━━━━━━┳━━━━━━━━━━━┳━━━━━━━━━┓┃项目┃平面位置中误差(m)┃高程中误差(m)┃┣━━━━━━━━━━━━━╋━━━━━━━━━━━╋━━━━━━━━━┫┃露天开采的最终境界线┃0.3┃0.2┃┣━━━━━━━━━━━━━╋━━━━━━━━━━━╋━━━━━━━━━┫┃采掘计划进度线┃0.5┃0.2┃┣━━━━━━━━━━━━━╋━━━━━━━━━━━╋━━━━━━━━━┫┃堑沟中心线:固定坑线┃O.5┃lO.2┃┃移定坑线┃0.3┃0.2┃┗━━━━━━━━━━━━━┻━━━━━━━━━━━┻━━━━━━━━━┛第367条排土场可根据工作需要(一般每年测定一次)进行测设,测图比例尺为l:1000~1:201*。采用经纬仪或全站仪极坐标法测量,应测出排上台阶的坡顶线、坡底线和运输线路的位置。第368条尾矿坝区根据改建和防汛的需要及时测出坝身、水线和尾砂淤积的现状,测法和精度要求与排土场相同,比例尺一般为l:1000~1:201*。

第369条矿区范围有已知的废旧坑道和采空区,应及时在采掘作业区标出其相对位置。原有资料不可靠和不详的地段,应采取措施积极查清。3.8.6贮矿验收

第370条矿仓、溜井中的存矿量,根据其容积定期以皮尺坠重测量高度117

来计算。容积和高度有变化时,按其实际几何图形来计算。

第371条贮矿堆、采剥量体积的计算,可按平面图和剖面图确定边界内的面积。在实际中最常用的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按几何图形计算。

按几何图形计算面积时,是将测量面积的图形,分为一些比较简单的规则图形,如三角形、长方形等等。然后按几何公式计算出各面积,各面积之和即为图形的面积。

二、用求积仪测定面积。

1.用求积仪测定面积时,必须测量三次;2.每次测得值,相互不得超过3%;

3.如超过3%时,必须重新测量,直至其差数不超过3%时为止;4.计算面积时,可采用三次平均值。

三、利用透明方格纸测定面积,为了求得数字准确,需重复测定三次,以三次平均值作为结果。

四、在电脑上用CAD软件直接求取圈定的面积。3.9岩b:iS-移动观测

3.9.1基本要求

第372条为了摸索岩石移动的规律,掌握矿区地压动态,确定岩石移动角度,研究保护井巷及地面建筑物的安全,矿柱的规格以及探讨露天采场的边坡角、边坡稳定条件等,应根据矿区地质条件,开展岩石移动和边坡滑落的观测工作,并根据观测研究成果寻找冒顶塌方的规律,及时而准确的提出预报,以确保矿山安全生产。

第373条建立岩石移动观测站前,必须全面地收集矿区地质采矿资料和同类型的岩石移动技术资料,进行观测站的技术设计,其内容包括设计图和说明书两部分。

设计时,应从矿区的整体规划出发,根据地质采矿条件,采取由简到繁,由浅到深的原则,区别轻重缓急分期布设。

除在地表建立岩石移动观测站外,还可在地下巷道内建立地下观测站。第374条除进行定期的仪器观测,还必须经常深入现场辅以肉眼观察,调查裂隙,错动及坍塌等现象,并作文字描述和照像,必要时还应测绘成图及被观测点的移动曲线。.11R.

3.9.2岩移观测站的设置及观测第375条开采缓倾斜矿体时,地表岩移观测站的观测线,一般沿矿体走向和倾斜方向各设一条,沿走向方向的观测线,应设在移动盆地的主断面上。如回采工作面的走向长度大于1.4危。+50,危。为平均开采深度(m),可设置两条倾斜方向观测线,两观测线相距50m以上,并且距起始开采线或停采线均在0.7^。以上。

第376条开采急倾斜矿体时,沿走向的观测线以布置两条为宜,一条在主断面上,另一条在采空区正上方,两观测线间距应不小于30m。沿倾斜方向的观测线也布置两条,在采空区中央相距约50m;如回采工作面走向长度大于1.O危0+100时,应布置三条或三条以上沿倾斜方向的观测线,一条在采空区中央,其余在两侧相距约50m处,且距起始与回采线均在O.8尼。以上。第377条矿床地质构造复杂,走向不明显,或厚度变化大的情况下,可沿回采工作面主要方向布设观测线,或成网状布置观测点。

第378条确定观测线长度的角值,应尽可能采用本矿已求得的各种角

值,在尚没求得前,可选用与本矿地质,采矿条件相似的矿山所求得的角值,或参阅有关资料,按类比法确定。各移动角的调整值可取15。。第379条观测点间距可参考表331确定。

表331岩移观测点间距离

┏━━━━━━━━━━┳━━━━━━━━━━━━┳━━━━━━━━━━━━┓

┃平均开采深度(m)┃中间段测点之间距(m)┃边界段观测点之间距(m)┃

┣━━━━━━━━━━╋━━━━━━━━━━━━╋━━━━━━━━━━━━┫┃

┣━━━━━━━━━━╋━━━━━━━━━━━━╋━━━━━━━━━━━━┫┃

┣━━━━━━━━━━╋━━━━━━━━━━━━╋━━━━━━━━━━━━┫┃

┣━━━━━━━━━━╋━━━━━━━━━━━━╋━━━━━━━━━━━━┫

┃200..300┃20┃10┃┣━━━━━━━━━━╋━━━━━━━━━━━━╋━━━━━━━━━━━━┫

┃300以上┃30┃10~15┃

┗━━━━━━━━━━┻━━━━━━━━━━━━┻━━━━━━━━━━━━┛

第380条每条观测线两端各设两个控制点,如因条件限制每条观测线不能少于3个点,控制点应设在整个观测段不受移动影响的稳定区。控制点

┃50以下┃7┃5

┃50~100┃10┃6

┃100~200┃15┃距极限移动边界30~50m,同一端控制点间的距离应不小于30m。

第38l条观测线控制点的标设,利用交会法或导线法进行,其它观测点依据观测线的控制点来标设,尽可能使观测点中心位于控制点连线的方向上,偏离连线方向的距离应不超过5cm。.119.

第382条控制点和观测点的埋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用混凝土预制桩埋设或现场浇灌。有条件时一定要与基岩相连,一般坑深应不小于0.6m,冻结地区应在冻土线以下0.5m。

二、应统一编号,一般垂直走向观测线上的测点,自下山向上山方向顺序增加;沿走向观测线上的测点按工作面推进的方向顺序增加。

第383条观测站与矿区控制网的联测工作应在所有测点埋完5~7d之后进行。按1:1000比例尺测图,图根据控制要求测出观测线的一个控制点的平面坐标,其余控制点则以这点为基础按5”导线的要求进行测量。

第384条观测站的起始高程,由矿区附近的水准基点以四等水准的要求引测。由于条件限制不便于水准连测时,可用三角高程连测,其余控制点的高程应组成闭合或附合水准线路,以三等水准要求进行测量。

第385条观测站的第一次全面观测应进行两次,两次观测时间隔时间不超过5d。

两次观测的高差之差应不大于10mm;偏距应不大于20mm;边长应不大于4mm。取两次平均值作为各观测点的起始数据。

第386条回采工作开始后,每隔一定时间进行一次水准测量的警戒观测,如发现一些测点有明显下沉时(大于50mm),可认为地表已开始移动,需进行全面观测。

第387条全面观测应包括下列内容:一、由控制点测出该观测线各测点的高程。二、由控制点测出该观测线各测点间的距离。

三、测量各测点偏离观测线的距离。

四、测量地表和建筑物,因移动所造成的裂缝、断裂、塌陷,并绘制草图及拍摄照片。

第388条测点间的距离应往返丈量,每次以不同的起点读数三次,距离大于10m时互差应不大于3mm;小于10m时应不大于2mm,量距时施以比长时的拉力,记录温度,最后距离应加入比长,温度和高差改正。

第389条各测点的高程,按四等水准要求测定,当测区施测水准困难时,也可用J2级经纬仪以正倒镜进行三角高程测量,变换仪器高测量两次。仪器高及视点高量至毫米(mm),两次高差较差应不大于4mm。

第390条各测点的偏距测量,用经纬仪正倒镜观测,也可以经纬仪配合支距仪进行测量,经纬仪距所测的支距点最大距离应不超过100m,仪器对中误差应小于2mm,偏距读数取至毫米(mm)。

第391条全面观测的周期,视回采工作速度而定,在移动的活跃期,一般1~2个月观测一次,并适当增加水准测量次数。

第392条在地表移动初期和衰退期,根据开采深度,回采工作面推进速度,岩石顶板性质等具体条件,每隔2~3个月进行一次观测点的高程测量,3~6个月进行一次全面观测。直到相隔6个月的下沉值不超过30mm时,可认为移动期结束,并进行最后一次全面观测、过3~6个月再进行一次水准测量,以资验证。。

第393条进行全面观测或高程测量时,同一观测线的各测点高程,边长和偏距应尽量在1d内完成。

第394条每次观测的同时必须收集以下资料:

一、回采工作面的位置、采高、采出矿量、空间体积以及矿柱尺寸和位置。二、回采工作面地压活动情况。三、采区地质与水文地质情况。

第395条为了获得井下移动的有关资料,在采场的围岩和上部老巷里,布置井下观测站。每个观测站至少设两个控制点,控制点应与导线点联测。观测站一般布置成线状。

第396条井下观测站的点间距离及高程应往返测量。往返大量的点间距离互差应不大于2mm,同一点高程往返或两次仪高测量的结果,互差应不大于3mm。

对附近巷道出现的裂缝、错动和冒落等现象应加以描述。

视地压情况一般一个月观测一次,若地压增加时,观测次数应适当增加。第397条岩移观测的内业计算包括下列内容:一、观测点的高程。

二、观测点的横向位移。

三、相邻观测点间的水平距离及在观测线方向上的投影长度。四、观测点的各种变形值。

第398条岩移观测应绘制的图纸:

一、观测站地区井上下对照图,反映观测站的布置,地表裂缝,坍塌位置及

地下采矿现状。比例尺1:500~l:201*。

二、沿观测线的地质剖面图,包括矿体界线,覆盖岩层和主要地质构造,移动前的实测地形及下沉曲线。比例尺1:500~1:201*。三、各种移动和变形曲线。四、垂直下沉等值线图。.1’1.

五、井下裂缝调查图及照片等。

第399条各种曲线图的水平比例只与平面图一致,竖直比例尺参照表332选用。

表332各种曲线图的竖直比例尺

┏━━━━━━━┳━━━━━━━━━━━━━┓┃曲线名称┃竖直比例尺┃┣━━━━━━━╋━━━━━━━━━━━━━┫┃下沉┃l:10.1:20┃┣━━━━━━━╋━━━━━━━━━━━━━┫┃倾斜┃2:1,5:l,lO:1┃┣━━━━━━━╋━━━━━━━━━━━━━┫┃曲率┃loo:l,50:1,10:1┃┣━━━━━━━╋━━━━━━━━━━━━━┫┃水平移动┃1:5,1:lO,1:20┃┣━━━━━━━╋━━━━━━━━━━━━━┫┃水平变形┃2:1,5:l,10:l┃┗━━━━━━━┻━━━━━━━━━━━━━┛

第400条表土移动角9,可用类比法或通过对表土层的观测而定。第40l条移动角/E;、儿艿、/E;。,应根据最后一次全面观测结果来确定,在变

形曲线图上找出各种临界变形点,以最外一个临界变形点按9角交到基岩面上,再由此交点与采空区边界矿体底板连线的倾角。

第402条极限移动角卢。、仪。、氐、风。,一般用最后一次观测成果,垂直下沉为14mm之点与外界相邻观测点的中间点,按第401条的连接法来确定。

第403条裂隙角/E}”、y”、6”、/E;,”,根据移动区最外围之裂隙与采空区边界

矿作底板点连线的倾角确定。

第404条最大下沉角p是根据最后一次观测结果,在倾斜剖面上,从前方下沉点与采空区中点连线的顶角。

第405条建筑物危险变形值,由许多经验说明,如果地表在垂直方向上‘的移动不超过30mm,就是对最大的工业建筑物区没有什么影响。.作为民用建筑物危险区边界的各点其坡度、坡度差和相对伸缩变形值,不得超过下列规定:

相邻两点的坡度4mm/m;坡度差2mm/m;

相对伸缩变形值1mm/m;

如采取别的规定危险区边界线时,则需说明理由。

第406条岩石移动观测工作结束或到一定阶段,就已获得的各种观测资料,及时编写工作小结,其内容如下:

一、观测工作的目的与任务、观测时间和地点,地质采矿技术条件。.122.

二、观测站的布置、观测方法及其精度。

三、观测结果的分析:地表移动、裂隙、坍塌的分布及特征;呈现的时间与采矿工程的关系;位于不同部位的建筑物遭受破坏的程度。四、存在的问题。

五、对今后采矿可能发生情况的预计及对开采工程的建议。六、主要数字资料和图纸。3.10测绘资料

3.10.1基本要求

第407条各矿山应备有必要而完整的测绘资料,以全面反映矿区的地表、地形、地物、矿床地质及开采情况和它们之间的几何关系。这些资料要随着生产勘探、矿山建设和采掘工程的进展,而不断的或定期补测和修绘。第408条必备的矿山测绘资料包括:一、矿山基本测量图。二、矿山专用测量图。

三、各种原始记录。

四、各种计算及成果资料。

第409条矿山基本测量图是直接根据测量所得资料而绘制的,它是编制各种矿山专用图的基础,是矿山最主要的技术资料,所以应绘制在经过裱糊的优质绘图纸或经过热处理的聚脂薄膜上。图纸的变形应保持在2%e以下。第410条为确保重要资料的安全和长期保存,矿区基本控制测量资料和地形原图应归档保存,控制成果可复制一套日常使用;露天开采阶段采、剥工程平面图和井下开采的中段水平巷道平面图或分层采掘巷道平面图,应按时(月季)复制归档保存一套,也可以用缩微技术来保存资料。或以电子版的形式经过拷盘交档案室存档。

第411条各种矿山测量图一律按国家测绘局颁发的大比例尺地形图式绘制,图幅规格可因地制宜,但应符合下列要求:一、便于长期保存。

二、便于绘制和使用。

三、同一矿山或采区力求一致。

第412条基本测量图的坐标格网线段长和控制点的展绘误差应不大于

O.2mm,格网对角线和控制点间长度的展绘误差不大于O.3mm,格网线的粗度.1,气.

与刺孔直径应不大于0.1mm。碎部点相对于测点的展绘误差一般应不大于0.3~0.5ram,平剖面图转绘时,其横向或纵向误差均应不超过0.4mm。第413条各种原始记录,要使用成册的记录簿,封面应写明记录簿的名称、编号、测量单位和测量日期,册内应有目录及页号;封底填明使用页数,截止日期。

第414条原始记录一律以硬质(2H以上)铅笔填写,每次作业的观测者、记录者、仪器、日期、成像情况等项目需填写齐全。记录、计算之修改,以及观测成果之淘汰,禁止擦拭、涂改与刮补,应在错误数字上划以横线,再将正确的数字写在原数字的上方,记录数字之最小部分不许修改,若有修改,须废去重测。

第415条各种计算资料应装订成册,编号编页,数g-书写清晰、整洁;有必要的说明与示意图及计算者、检查者的签名。

第416条所有测量原始记录手簿、计算资料及成果编录资料,必须经过严格的检查后方能提供下道工序使用。计算资料的检查,可采取二人独立对算或一人用两种不同方法计算。

第417条随着采掘剥工程的进行,应及时测量与填绘各种基本测量图,矿区地形图的变化,应在实测后及时修绘。3.10.2矿山测量主要图件第418条矿山基本测量图:一、露天。

1.矿区基本地形图,1:500~l:201*。

2.阶段采剥工程平面图,1:200~1:1000。二、井下。1.矿区基本地形图,1:1000~1:201*。

2.中段水平巷道平面图或分层采掘工程平面图,1:200~1:1000。第419条露天开采专用图:

一、矿区总图,1:201*~1:5000。

二、矿区平面与高程控制及地形分幅图。

三、采剥工程综合平面图,1:200~1:1000。四、工业场地平面图,1:500~1:1000。

五、采场验收测量平、剖面图,1:200~1:1000。六、爆破工程平、剖面图,1:200~1:1000。.1,4.

七、贮矿场平、剖面图,1:200~l:1000。八、排土场、尾矿坝平面图,1:1000~1:201*。九、采区防、排水工程系统图。

十、矿区历次购地平面图,1:500~1:201*:十一、边坡移动观测平、剖面图。十二、二级矿量计算平、剖面图。第420条井下开采专用图:

一、矿区总图,1:1000~l:5000。

二、矿区平面与高程控制及地形分幅图。

三、矿区历次购地平面图,1:500。1:201*。

四、井上、下对照图,l:500~1:201*。五、工业场地平面图,1:500~l:1000。六、井下经纬仪导线及水准点分布图。

七、采准、切割巷道平面图及采场平、剖面图,1:200~1:500。八、井简装备及提升系统几何关.系图,1:100。

九、井筒竖直剖面图,竖直l:200~1:500;水平l:20~1:50。

十、井底车场平面图,1:200~l:500。

十一、主要运输巷道纵断面图,水平l:500~1:1000;竖直1:50~1:100。十二、各种地下硐室平、剖面图,1:50~1:200。

十三、急倾斜矿体采掘工程垂直投影图,1:500~1:1000。十四、立体巷道系统图,1:1000~l:201*。十五、三级矿量及损失、贫化计算图等。3.10.3主要编绘资料的基本内容

第42l条露天开采阶段采剥工程平面图的主要内容:一、原始地形线。

二、采剥工程各时期(月)的推进线(坡顶和坡底),并注有适当密度的高程点。

三、矿、岩界线及主要地质构造线。四、开采境界线。五、防、排水工程。

第422条露天开采采剥工程综合平面图按月或季编绘。其主要内容:一、各阶段的坡顶线和坡底线,并标注适当密度的高程点。.1,S.

二、地表开采境界线。

三、固定或半固定运输线路。四、采场附近的地形、地物。五、防、排水工程。

六、主要采矿设备及输电、压气、水管线路。

第423条爆破区段平面图和断面图的主要内容:

一、阶段坡顶线、坡底线,并注明代表性的高程(包括平台高程)。二、炮孔、井巷及硐室。三、自然地形。

第424条中段水平巷道平面图或分层采掘工程平面图的主要内容:一、该水平(或分层)所有采掘巷道。二、各采场、矿块的划分及编号。三、纵、横剖面或投影线。

四、巷道内各种固定采矿设备与构筑物(如卷扬机、水泵房等)石五、主要经纬仪导线点与水准点,并注记点的顶、底板标高。

六、分层采掘工程平面图上可同时表示采场的回采进度线,或分别绘制分层主要巷道平面图和回采工程平面图。

第425条井下纵投影图与横剖面图应平行或垂直矿体走向绘制。其主要内容:

一、井筒、各中段水平巷道、穿脉巷道以及采准切割坑道的位置。

二、各采场的轮廓,采掘高度与充填高度。

三、主投影线与剖面线位置相切的地表实际剖面。四、保护矿柱界线。

第426条矿区总图是矿区范围的一览资料,应全面反映矿区地表地形、

地物以及矿床开采情况;各生产车间和工业设施的布局;运输电力及供排水系统、职工生活区和矿区附近的机关等单位。

根据变化情况,一般每年修绘一次。

3.10.4基建结束时应移交生产的矿山绘测资料

第427条露天基建结束时应移交生产的矿山测绘资料。一、矿区地形图与分幅图。二、矿区总平面图。

三、控制测量资料,包括原始记录、计算、成果及控制网分布图等全部.126.

资料。

四、运输系统竣工图。

五、各项开拓工程(包括卷扬机道、溜井、溜槽、平硐以及排水防洪的井巷工程和排水沟等)的竣工图。‘

六、阶段采剥平面图。

七、工业场地各项工程(包括破碎场、选矿厂、压气站、机修厂及其它辅助设施)竣工图及坐标成果表。

八、贮备的二级矿量计算图。九、矿区购地平面图等。十、文字说明书。

(图纸比例尺与生产矿山相同,下同)

第428条矿井基建结束时应移交生产的矿山测绘资料。

一、控制测量资料,包括原始资料记录、计算、成果及控制网分布图等全部资料。

二、近井网点的原始记录、计算及成果。三、标定井筒十字中心线的资料。

四、矿井联系测量、井深测量的全部资料(包括各小中段)。五、井下经纬仪导线和高程测量的全部资料。

六、各种巷道平面图、井底车场平面图,各种硐室平、剖面图,主要运输巷道的纵横剖面图,以及巷道检查测量的资料等。七、工业场地平面图。

八、各建(构)筑物的施工设计图和竣工图。九、井筒垂直剖面图。

十、井简装备及提升系统几何关系图。十一、巷道贯通误差预计和实测资料。十二、采准矿块平面和纵、剖面图。十三、矿区购地平面图。十四、文字说明书。

第429条文字说明书的主要内容:一、完成各项工作的方法。

二、使用仪器、工具。

三、矿区已有控制资料收集和利用情况。

四、各项工作实际达到的精度及检查测量的情况。.127.

五、存在问题。

第430条地面及坑内所有基本平面、高程控制点,井筒十字中心线点或提升中心线点,建筑区的水准点等,应由基建测量人员与生产测量人员先室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矿山测量技术规定》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矿山测量技术规定: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矿山测量技术规定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583870.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