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语文研修1组磨课计划

时间:2019-05-28 14:21:11 网站:公文素材库

语文研修1组磨课计划

“阅读课的教学流程研究“课例打磨计划

一、专题名称:

阅读课的教学流程研究二、专题目标:

(一)掌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般流程。透视语文课的基本性质,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年段目标科学设计教学过程,能够完整地把握一节语文课的基本要素和整体结构。

(二)根据设计好的教学流程组织实施语文教学,将语文课程目标落实到语文教学的整体过程中,形成一节到多节课的语文教学范例。

(三)实现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工具性成长和人文性积淀,让学生在一节语文课中有“看得见”的提高和进步。

(四)通过这次课例打磨活动,为全组语文教师提供关于“阅读课教学流程”的研修材料,并使研修组的教师尽快成长。

三、打磨课例:

江苏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上册《九寨沟》。四、群组成员:

指导教师:王霄飞、赵彩虹、徐洪霞、吴海滨、王洪义、主持人:綦振玲执教人:王新燕

成员:南京路小学语文研修1组所有成员五、活动措施

1.学习专家的有关理论,在六个专题思想地引领下,统一思想,明确认识,为课例打磨做好先期准备。

2.遵循山东省教师培训中心提出的“三次备课两次打磨”的要求,接受省市中小学师资培训中心和指导教师的指导,做实打磨过程,完成各项打磨任务,并做好数据统计和分析,及时上网展示并实施研讨。

3.积极争取有关指导专家的帮助,组织开展教学研讨等活动,提高认识,集中解决教学与技术等问题,促进打磨计划的顺利实施。

4.执教老师认真完成若干次备课(基于个人经验、基于同伴互助、基于教学反思,并反复)的教案;针对研修组成员的两次打磨情况,整理出个人反思;两次打磨后,进行试教,并整理出教学实录。

5.团队成员认真参与研课打磨、观课评课等活动,针对执教人的三次备课,要完成2篇教案修改、6次(下限)发帖(有内容、有理据)、13篇反思或总结;根据分工进行观课评课,整理出评课材料。

6.及时与其他研修组交流信息,提高研修效率。六、时间安排:

9月19日团队成员在平度市南京路小学召开第一次会议,确立打磨课题,形成打磨计划

9月20日完成第一次备课,并上传第一次备课。

9月20日9月21日,备课研讨,对教案进行评论,网上修改教案,参加备课研讨会议,进行第一次打磨。

9月22日9月25日进行第二次备课,执教人完成并上传第二次备课教案。

9月26日9月27日上课,发布课堂实录,分工观课,发布观课报告。9月28日参加课后评议会。

9月29日完成基于实践反思的第三次备课,上传教案。9月30日10月6日参与总结反思。

扩展阅读:语文一组磨课研讨

《黄山奇松》的第一次备课会议研讨胶州市实验初中小学部语文研修1组

今天我们语文研修1组的老师汇聚在一起,就王智凤老师设计的《黄山奇松》一课进行了线下会议研讨,现就会议内容进行了记录:

研修组长王淑娥:大家好!今天我们要针对王老师设计的《黄山奇松》一课进行集体研讨。下面请大家结合我们前期专题研修所看到的专家课例讲解点评,就王老师的第一次备课谈谈自己的想法。我们先请王老师进行自评:

王智凤:

本课写黄山风景有许多奇松,姿态独特,十分有趣。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自然段写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

美。在设计时我由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旅游谈话导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引出课题《黄山奇松》。读课题质疑,梳理出重点问题:黄山松奇在哪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的音、形、义,并对课文有个初步的了解。这一步应该抓到实处,真正让学生掌握。如:“誉”的写法,“枝干遒劲”的读音。精读感悟:重点由三大名松入手,分析他们的姿态、生长情况感受:姿态优美,生命力顽强。本部分主要教给学生通过分析重点词语来体会黄山松的奇特

的方法,以及让学生通过朗读表达情感。最后分析第二、三自然段总分的构段方式让学生学习写作方法。总结拓展:通过图片展示黄山松千姿百态,再一次感受黄山松的奇美。作业:搜集怪石、温泉、云海的资料,用总分的结构方式介绍其中之一。既培养学生课下搜集资料的能力,又让学生练习总分结构方式写作。

由于对文本研读的还不够深,所以在在整堂课的设计上总感觉没把教材挖深挖透,“奇”的思路虽清晰,但对“奇”的品读却不够到位。

研修组长王淑娥:下面让我们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见解,哪位老师先谈。

宋桂霞:王老师采用联系生活实际的谈话方式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只问问孩子你到过哪里旅游,没什么意义,可以追问孩子为什么喜欢?这样可以让孩子学会喜欢一个事物是有原因的。

相淑湘:我同意宋老师的意见,当有学生回答有到过黄山旅游的,老师可顺势让学生谈谈黄山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也可问黄山的什么最美?老师下面就可接着学生的话题导入“黄山松奇在哪儿”?

研修组长王淑娥:刚才二位老师结合实际谈了自己的见解,也提出了非常中肯的修改意见,非常好,哪位老师就字词教学方面谈一下自己的见解。

杨金婵:对于初读课文时,教师就“枝干遒劲”中“干”和“劲”两个多音字都应该强调读音。

王政玉:对,我同意杨老师的看法,王智凤老师在教学“遒劲(jìn)”的“劲”字时,下了一番苦心,不仅讲解了字义,还出示了这个字在不同字音、不同字义中的词组,但是学生由于习惯性的读法,在读“遒劲”这个词时还是要读成遒劲(jìng)。我认为一是可以让学生多组几个词:如苍劲,刚劲等,充分理解字义;二是可以让学生把“枝干遒劲”这个词多读几遍,然后把“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这句话再读一遍,学生掌握就比较不错了。

宋桂霞:在本课的生字的指导上,王老师从音形意方面进行了有效地指导,使生字教学扎实有效。但是王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对“誉”的指导,完全可以放手孩子在自主探究中发现“誉”的特点,因为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可以观察出汉字的书写特点,在学生不能观察到位时,老师再适当加以点拨,并进行书写,学生再进行练习描一描,写一写,最后进行适当评价。这样学生会把写字的方法掌握到手。

研修组长王淑娥:我认为王老师在进行字词教学时,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处,如:怎样记住“劲”的不同读音,学生是真正在学语文,而不是学课文。

研修组长王淑娥:哪位老师能从教学过程方面谈一下自己的看法。李正吉:教师始终紧扣“黄山松奇在哪里”组织教学,王老师能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认为黄山松奇在哪里?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对每一学生的发言都非常尊重,但是这样使课堂的结构显得的些散。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再强化一些。

张海燕:我很赞同李老师的看法,“黄山奇松奇在哪儿?”这个问题应该贯穿全文,作为课文的主线。不用频繁出示,这样显得有点乱。

李娟:学习迎客松的时候,应该充分得的进行情景创设。

崔秀娟:我认为在精读感悟的教学过程中,王老师设计了一个贯穿整堂课的问题“黄山松奇在哪儿?”。王老师采取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这种方式固然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一味地放手,学生说到哪儿,老师就讲哪儿,就形成学生牵着老师的鼻子走的课堂教学。我认为可以这样设计:(1)让学生通读全文,通过交流知道黄山松的“奇”主要体现在它的姿态上。(2)默读课文,找出总写黄山松姿态奇特的句子“黄山松千姿百态”。待指导学生理解了“千姿百态”这个词语的意思后,便让学生再读课文,找出课文描写了哪几棵具有代表性的黄山松的姿态。学生很容易找出课文描写了迎客松、陪客松、迎客松这三棵松树的姿态。(3)分

别找出描写这三棵松树的句子,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松树来读,并要求说说喜欢的理由。这时,可以跟着学生的朗读来指导学生体会三棵松树的姿态分别奇在哪儿。(4)再回到“千姿百态”这个词,让学生展开想象,除了文中描写的迎、陪、送三棵松树的奇特姿态,黄山松还会有哪些奇特的姿态。待学生发言之后,教师再引领学生嘟嘟课文第三段所写的姿态。

徐欣:教师围绕“奇”字设计教学,整堂课以“奇”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朗读。

注重引导学生想象,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在引入时出示三幅奇松图片,让学生在头脑中出示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这三棵松树印象。

刘金娟:是该抓住黄山奇松的奇还是以三棵名松来展开教学?这两者之间如何巧妙融合?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问题。我认为可以从引出名松之后再以“奇”贯穿全篇。

组内大多数成员:我们都很同意刘老师的意见。

张建:王老师执教的《黄山奇松》一课,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紧凑,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注重了学生学法的引导,通过迎客松的学习,和学生一起总结回顾学法,然后进行拓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放手让学生自学陪客松和送客松。只是在放手让学生自学时,给学生的时间太少,有点仓促,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希望王老师在下次执教这一环节时,能够再大胆一些,给学生的时间再充分一些,这样教学的效果会更好,也会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姜瑞英:引导学生抓住迎客松的姿态和生命力的旺盛,紧扣“象征”展开教学。反复出示:“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引导学生诵读。

研修组长王淑娥:我特别赞同姜老师的看法,对于迎客松这部分的学习,王老师抓住了它顽强的生命力和姿态优美进行教学,突出了重点,但对于“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这句话,王老师没有处理是不合适,可以让学生每谈完一个方面就轮读这句话。这样学生会真正懂得迎客松为什么成为黄色的代表和象征。

张海燕:在学习的时候,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杨金婵:对,在学习陪客松、送客松这一部分,我觉得王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读一读,议一议,谈一谈,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又运用了不同的学习方法。

李正吉:王教师注重一课一得,教给学生写作方法,这篇课总篇课以及第二三自然段,作者采用了总分的结构方式,老师可以最后一个自然段引导学生仿写,加深理解。

王政玉:王智凤老师在本课教学中体现了语文课堂的华丽转身,在读写结合方面进行了指导。例如二三自然段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构段方式,学生谈后,王老师又强调了在作文中可以运用这种总分的方法进行写作。这时,可以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最后一段,教师指导学生仿写,然后展示学生写作结果,加以巩固,效果会更好一些。

相淑湘:板书思路有些乱,可这样设计:

姿态(千姿百态、高大、独特)奇充满生机(生命力顽强)王智凤:听了各位老师的发言,我下一步会继续修订教案,争取彰显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为下一步的磨课作好准备。

研修组长王淑娥:刚才各位老师结合王老师的教学设计,联系这次的研修知识和自己的教学实际,从导入的设计,以及教学过程,结尾回归,作业设计等方面谈了自己的见解,非常有实效性,希望王老师结合老师们的合理意见,再次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谢谢老师们的真诚合作。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语文研修1组磨课计划》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语文研修1组磨课计划: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语文研修1组磨课计划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584489.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