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开题报告
《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开题报告
扬州市仙女镇双沟小学翟鹏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当前,“自主学习”方兴未艾,但如何使“自主学习”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如何使创意意识的培植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本课题试图以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为切入口,以小学生的个性特征与认知特点为基础,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努力构建小学创新教育的体系,着力解决以下两个问题:一是通过研究,更新老师的教育教学观念,重组教学内容、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二是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主阵地,探寻与探究能力的生成相关联的因素,建立探究学习的运行机制,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品质,形成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持续发展。二、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科学课程整合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课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科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亲身经历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课的主要途径,因此,科学课程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获取科学的知识,培养好奇心和探究欲,从而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从理论层面上讲,新课标明确提出“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的指导思想。如今,科学教师对探究式教学的理解和实施能力正逐步提高。但是各地科学教师对探究式教学实施能力存在较大差异。本课题把实验研究的重点定位在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关注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的教学策略,体现了一种新的课题研究思路,将有助于新课程改革向前的进一步发展。
从现实层面上讲,当今社会需要创新人才,而一切创新源于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通过行动研究可以使教师的探究式教学满足学生求知欲,使学生获得对身边世界的理解;提高科学思维能力,锻炼解决问题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得到科学精神与态度培养。其次,课题研究本身对于教师来说就是一种学习、实践、提升的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说,能够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第三,科学课堂实施探究式教学策略还可以使学校的教学活动生龙活虎,蒸蒸日上。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与步骤研究目标:
(1)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使探究性学习成为学生自主自觉的学习行为。(2)培养学生独立探究与合作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3)让学生通过亲自参与探究活动,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逐步形成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探究心理倾向。
(4)通过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探究方法,形成探究品质,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研究内容:
(1)小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研究
(2)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方式的研究(3)课堂教学中学生探究品质形成机制的研究
研究过程设计:(阶段时间划分、阶段达成目标、阶段研究内容、阶段成果形式)1.起步阶段(201*.4~201*.8)成立课题组;收集资料信息,进行资料研究;撰写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201*.9~201*.1)全面启动课题研究,形成阶段性研究报告,在阶段总结中不断调控、修正研究思路;推动课题研究的顺利展开。
3.总结阶段(201*.1~201*.12)进行课题总结,撰写研究报告,形成终结性成果。
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教师将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重视课后的拓展,引领学生在实验制作中体验探究带来的乐趣,渐渐地形成初步的探究能力。观察、实验等实践活动是科学课中重要的探究方法,也是学生获取感性认识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会以科学的态度来观察思考逐步提高动手能力。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研究方法:分年级段根据教材内容确定研究方法。1、提出问题。2、学会预测。
3、制定相应的研究计划。4、观察、思考、实验、制作。5、整理、汇总信息。6、汇报交流结论。研究思路:
1、选择探究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选择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相应的问题,学生才会融入其中,从而进行研究。
2、体验探究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带着问题和猜想去进行观察、实验,去搜集相应的信息。学生根据自己需要研究的问题设计相应的实验,寻找所需要的资料,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3、学会猜想,制定假设研究目标。科学探究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是在一定的理论、经验、假设下进行地。也就是说,我们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对提出的需要研究的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由于学生的知识经验不同,认知水平有差别,他们对同一现象或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提出不同的猜想。在教学中要注意,猜想不是凭空想象的、随意的,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作出猜想。
4、循序渐进制定研究计划,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能运用已有知识作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能通过观察、研究、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同时提出,对制定研究计划能力的要求不能过高,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可见,在小学科学的探究研究中,对知识的探究获取并不是探究活动的主要目的,让学生体验探究活动,学会制定研究计划和设计实验,形成科学思维能力才是最根本的,科学的研究计划的制定可以使学生的探究活动富有价值和成效,重视科学探究环节中学生制定研究计划能力的培养,是当前科学课要重视的一个内容。
5、让学生成为科学活动的参与者,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小学科学课堂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动手做”的研究环境,让学生大胆发挥想象,制作或操作各种材料或仪器来探究,才能从实验中产生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让探究动起来。开展小实验、小制作等课外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上科学课的兴趣,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6、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交流。可以使每个学生发挥各自的优点,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同时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作为小组成员,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亮点与个性;每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愿望和机会。教师要充分了解和利用好小组中每个学生的个体优势,这样,便可以促进小组中学生的相互弥补和协同发展。五、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本课题研究报告、问卷调查、科学小制作、小发明、论文集、教学录像等。
扩展阅读:农村小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研究开题报告4
《农村小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研究》
开题报告
河北清河城关校区陈继民
一、课题的提出(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当时代的车轮驶入21世纪时,教育直面着一场以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的基础教育改革。201*年7月,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从本次课程改革的目标来看,根据《决定》精神,本次课程改革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方面提出要有明确的可操作的能力培养要求,这些可操作的能力要求包括学科能力和综合能力。从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来看,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已迫在眉睫。“探究学习”由于其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而成为当今最为推崇的学习方式之一。从调整课程结构的方面来看,改变过去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而缺乏整合的状况,强调课程的综合性是重要趋势,并明确指出小学以课程为主。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我国一些先进发达地区、城市的中小学在这一领域的探究起步较早一些,我们广西地区的中学已开始探究,但在小学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探究才刚刚开始,还处于探究性学习的初级阶段。
1.探讨在学科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
2.探讨在各年级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水平差异开展探究性学习3.在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同时构建我校的校本课程
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入手,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探究性学习,一方面加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具有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改革课堂教学的模式。探究目的:
1.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养成科学的思想方法、正确的对待科学和道德等方面的评价能力。
2.发展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让学生通过联系实际开展探究活动,发展学生关注社会的现实与未来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发展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乐于合作、善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3.培养学生通过主动探究的实践活动,获取亲自参与探究探索的积极情感体验,培养学生主动求知、乐于探究的心理品质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4.促进学生通过探究实践活动,掌握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开放性环境中获取、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的能力、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能力、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等。探究的途径:分析现状,明确探究目标。针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较差以及自主探索。
5.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
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教学时,教师不宜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应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发现规律解决问题。日常生活中有大量的数学问题,结合数学内容选择一些简单的问题加以分析、解决,这对从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数学观念尤为重要,同时也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
6.著名心理学家鲁宾斯坦的“问题思维理论”指出,思维的核心是创新,思维起始于问题,是由问题情境产生的,而且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数学论专家马赫穆托夫创立的问题教学论也认为,问题教学是一种发展性教学,可让学生从中经历系统的、独立的探索活动,在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的基础上构建自己的方法体系。
7.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中需要特别强烈。”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探索,只有主动探索,才会有创新学习。在数学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正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8.主体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活动是一种培养学生主体性的创造性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能力,最终培养学生成为能够进行自我教育的社会主体。
5、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运用知识技能来解决问题。探究学习内容的重点就是解决学生认识障碍和思维障碍的问题。其学习形式就是发现和探究问题,因此学习者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实则是进行一定的策略和技能训练。
(三)课题研究的特色
1.创设学生感兴趣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想探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动力源和助推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教师应力求应用新颖独到的方法,调整认知策略,尽量让学生参与,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课堂中去,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容中与学生思想实际相吻合的知识,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我要学”愿望的驱使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调整自身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学的预期效果才能达到。例如:教学拼音《ieüeer》这节课时,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利用多媒体创设了拼音王国岛上一日游的情境,让学生“乘着”帆船一同到小岛上去。到了岸上,出现椰子树,学生一看到椰子树就自然而准确地说出“ie”了。利用魔术吸引学生注意,课件演示:把“ie”前面的小“i”变成大“y”,学生就能很好的记住整体认读音节“ye”了,知道它和复韵母“ie”的不同,就在前面一个字母的变换。再如:教学口语交际课《有趣的叶子》,一开始我便创设情境,叶子王国使者的到来,他为大家带来了许多有趣的叶子,通过图文结合使学生充分感受叶子的有趣,同时激发学生观察叶子的兴趣。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宽松的、愉快地教学情境,学生自主探索新知的欲望被很好的激发出来了。2.重视合作交流,促进自立发展。
现代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舞台。因此,要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明代学者顾炎武说:“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这点明
了合作学习的意义。在独立学习基础上的小组合作学习,伙伴的交互作用,对相关内容的理解,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具有关键作用。例如:在教学拼音《ieüeer》时,教学ie的四声,由于前面的学习,学生充分积累了四声拼读的方法,所以我让他们在小组中做小老师互相听一听、考一考。在游戏“摘苹果”中,我要求每小组派代表摘苹果,上来摘苹果的学生一旦拼读有困难,就让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帮忙,把音节读准确来。教学《乌鸦喝水》时,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以及形象思维为主的特征,把实践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动手做做实验,每个小朋友都来当这只聪明的小乌鸦,轮流放石子,边做边仔细观察,等会要来说说你们小组的伙伴是怎么做的?激发兴趣,调动思维,让其在生动活泼的形式中自然而然地达到“以做促读”的目的。从中形象理解词语“一个一个、渐渐”的含义。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及小组的合作学习,为每一个同学都提供了参与学习的机会,学生互相启发,共同进步,达到了教学课学习的目的和预期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3.不断扩展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人文性学科”,涉及人生、自然与社会等方面,这就要我们进一步开放学语文的空间。教材、教室、学校并不是知识的唯一源泉,大自然、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是很好的教科书。例如:在教学口语交际《有趣的游戏》,课前我让学生先到操场上玩一玩自己喜欢的游戏,也可以参与别人玩的自己不会玩的游戏,亲身感受游戏的丰富多样和有趣。然后上课时他们不仅能完整的说游戏的过程还会说体会,课堂在充满乐趣的气氛中,达到了教学目的和超出了预计的教学效果。再如上《四季》这节课时,我让他们走进大自然观察秋天的景物,画出心中最美的秋天,亲身感受美丽的季节。再如:我进行口语交际课《有趣的叶子》,目标就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身边随处可见的各种各样的叶子,鼓励学生去发现叶子形状、颜色、长势等有趣之处,培养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善于发现、乐于把自己的发现与同伴交流,并用几句话写下来。4.激励评价,让学生乐探究。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教师应不断给每一位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对学生探究过程中的点滴成绩,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要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实施有针对性的分层评价。如:真聪明!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你的想法很有价值!你的思维真活跃,能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你进步了!等等。这样一来,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到探究成功的喜悦和面对失败的勇气,增强自信心。
总之,让探究学习走入课堂,让学生亲历自主探究的全过程,关键在于让学生以小主人的身份自信地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老师的教要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创造地学,做到两者互相影响,互相促进。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语文体验,最终胜利到达成功的彼岸,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提倡,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应
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使得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使课程成为动态的、发展的、师生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一)小学生语文探究能力的培养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明确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在探究学习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探究学习的主要特征是“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长期以来,在传统的学习中,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过分强调接受与掌握,忽视发现与探究的价值,影响了学习的结果和效果。因此,要改变单一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学习是新课改的一个基本要求。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以及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培养他们的探究学习能力。
1.培养探究学习意识
(1)利用好奇心,引发探究意识。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们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具有探究意识,首先要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小学生对大自然的一切知识都感到新奇,求知欲非常强。利用这个特点,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如一位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天,就这样引导学生:语文学习是非常有趣的,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和语文成为好朋友,你会变得越来越聪明,你能像书中的小朋友一样提一些语文方面的问题吗?学生争先恐后发言,有的说:“老师,我想知道你的姓怎么写?”有的说:“语文要学些什么呀?”教师在学生提出问题后,适当地给予鼓励,学生的探究兴趣越来越浓。再如:《“你们想错了”》一课,板书课题后,学生就发现这篇课文的课题与以往的课题不一样,课题上有引号,抓住他们的发现,问:“请大家回忆,什么情况下,要使用引号?”根据学生的回答,再问:“这句话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这样由学生的发现一步步激起他们学习探究课文内容的兴趣。
(2)质疑问难,增强探究意识。探究意识来自于质疑,善于发现问题,才会去探究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好求谋解”来增强其探究意识。汉语中,有很多一字多义,一词多义的现象,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中有这样两句话:“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用20分钟。”这里为什么用“才”不用“共”?“烈火在他身上燃烧了半个小时才渐渐熄灭”。这一句的“才”与上一句的“才”一样吗?学生通过质疑了解到两个“才”的意思不一样,前一句表示时间短,后一句表示时间长。战斗之所以结束得快,是因为战士们被邱少云的精神所激励。再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有这样一段话:“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在座的人哈哈大笑起来。”抓住人们大笑追问:“人们为什么笑?”“鲁迅的鼻子真的是碰
扁的吗?”在学生探讨不出结果时,及时给学生介绍鲁迅生活的时代背景,再讨论,学生明白,原来四周黑洞洞是指旧社会的黑暗。碰壁指的是与反动势力做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学生完全理解后,继续追问:“通过谈碰壁这件事,你体会到了什么?”进一步使学生了解鲁迅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鼓励独特见解,巩固探究意识。在语文教学中,要使学生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判断,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有利于巩固学生的探究意识。如《穷人》一课中,对于桑娜是否应该抱回西蒙的孩子,有位老师设计了这样的环节,把不同意见的学生分为两组进行辩论,发表自己意见,深入理解课文。再如教学《狐狸与乌鸦》一课时,对狐狸有什么样的看法?大部分学生认为狐狸很坏,有个别学生提出狐狸很聪明,善于动脑筋。对不同的看法,教师应予肯定。但指出,狐狸确实动了脑筋,但是它是采取欺骗的手段来达到不劳而获的目的,这是不好的。再如《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学完后,可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讨论:“现在有人提出在圆明园的旧址上,重新修建圆明园,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乌鸦喝水》一课,学完后,问:你还有其它办法让乌鸦喝到水吗?
学生通过日积月累,渐渐的会形成一定的探究意识。(二)教给学生自行探究问题的方法
1.让学生会发现、善于发现问题。学生有了一定的探究意识后,那么在课堂上会很踊跃的发问,但是有的学生的问题经常停留在一些词语不懂上,无法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还有的学生根本就发现不出问题,在《捞铁牛》一课,甚至有学生提出了铁牛是死是活的问题。这样,问来问去,既浪费了时间,又没有什么意义,所以,要让学生明白哪些问题对掌握课文内容真正有帮助,我们才来解决这些问题。(1)通过课文标题发现问题,《全神贯注》一文,写谁全神贯注?从哪几方面知道罗丹全神贯注?有的课文在结尾处发现问题,如《峨眉道上》,最后一句话:啊,默默地付出辛劳的铺路人啊,你是真正的无名英雄。问:平常,我们把什么样的人叫英雄?为什么说铺路人是无名英雄?(2)通过重点词句发现问题。如:《白杨》一课中,有“沉思”一词,在文中两次出现,爸爸这两次沉思,都想了些什么?说明什么?(3)根据文章前面要求预习的内容发现问题。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每篇课文前面都有预习内容,往往揭示出了问题,要引导学生从中发现。
2.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探究、解决问题。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科学家的探索过程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发现问题后,就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核心问题。要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摸索适合于自己的获取新知的途径。这“新知”可以是对所有人都是新的,也可以对别人不新,而对自己却是新的。(1)读思结合,探究问题。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让学生仔细阅读,尽可能从已有的资料中找到答案。对难题要推测几种答案,经过周密思考,选择最佳答案。如:《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有这样一句话,“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句话连用了两个“不可估量”是为了()。教师出示三个答案让学生选择。①强调说明圆明园的毁灭在中外文化史上都是难以推算的巨大损失。②强调说明圆明园的毁灭在祖国文化史上的难以
推算的巨大损失③强调说明圆明园的毁灭在世界文化史上的难以推算的巨大损失。从画线部分可以体会到()①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②作者对侵略者的仇恨。③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④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赞美之情。学生必须反复阅读才能得到正确答案。(2)思议结合,探究问题。经过阅读思考,学生通过探究得到的答案有可能与已有答案一致,也可能与已有答案不一致,这不一致有可能是学生找到的答案错了,也有可能是答案不止一个。这时可让同桌议一议。(3)合作讨论,探究问题。我国有句俗话“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在语文教学中,经常使用分小组合作互帮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为学生探究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探究氛围。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传授与接受的关系。很难形成互动、合作的关系。在新的课程体系中,要求建立平等对话、合作理解的师生关系。在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时,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活动的组织等方面,要俯下身子,放下架子,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1)教态亲切,情绪饱满。(2)多翘拇指,多表扬。(3)发现问题,及时指导。(4)因材施教,教学相长。
2.充分利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促使学生积极探究。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各学段的阶段目标中列出了综合性学习的具体目标。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渠道,在观察、实践中,积极探究。如第十册实践活动《创办班级图书角》,利用班委会,号召全班学生创办班级图书角,图书管理员全班轮流担任,大家分工合作,讨论、探究怎样为图书登记造册,设计制作什么样的借书卡,制订书籍借阅制度等,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激发。再如第十二册实践活动《搞一次环境调查》,学生通过调查周围的人群,对自己居住所在地的环境进行考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着撰写调查报告。在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促使学生积极探究。
3.灵活采用多种教学辅助手段,营造探究氛围。
(1)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形象直观的特点很容易激起学生兴趣,探究氛围容易形成。(2)开辟第二课堂,在学生中成立文学社、摄影组、宣传组等课外活动学习小组,教师只当参谋和观众,为学生营造探究氛围。
(3)开展实验活动。如教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请学生亲自做实验验证伽利略的话的正确性。
总之,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我们教师要责无旁贷地担负起此责,利用语文课堂这块阵地,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终生受益。
(二)探究小学生的数学教学模式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罗杰斯认为:“倘若要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那就必须让学生面对他们个人有意义的或有关的问题,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使问题解决过程成为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使学生在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过程中,实现自主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在学习中学会自主学习。
由此看来,什么都可以代替,唯有思维不能替代。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是创新的起点,培养学生自主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是小学数学教改实验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要求,它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从小养成探索的意识和创新的思维习惯,为今后实现更高层次的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小学生英语探究能力的评价
1.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人们不能不看到这样的事实: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外语,国家的繁荣兴盛需要外语,个人的成长和事业成就需要外语。这些都要求外语教育有更大的发展,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是社会发展对人类的强制要求,是时代提出的挑战。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更加清晰认识到“Aforeignlanguageisaweaponinthestruggleoflife.”
2.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我市小学已普遍开设了英语课。纵观小学英语各类教材,我们发现小学英语教学的基本模式是以听说为主线,通过交际性的听说训练来引导学生入英语之门。我国语言教育学家也明确提出:加强听说能力的培养是当代外语教学的趋势,也是提高我国外语教学的努力方向。然而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旧的“四轻四重”(重书面轻口头,重记忆轻理解,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英语教学法依然盛行,新的顺应时代潮流的教学法尚未出台,这直接影响着小学英语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因此,探索一种符合小学生生理和心理,并能切实有效提高听说能力的教学方法,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3.理论依据
英语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这已经是国内外英语教学界的共识。自80年代中期以来,为了适应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的需要,我国有关部门先后颁布了几个不同层次的英语教学大纲,都提出了培养交际能力的问题。根据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原则和具体目标,编写和出版了几个系列的教材,展示了新的体系和新的内容。针对我国小学外语教学条件和小学生心理、年龄特点及教学的规律,《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小学生具有以听、说能力为主的初步交际能力”,即培养小学生在真实生活中运用外语的能力是小学英语的最终目标。广大教师也正在以新的姿态投身这一新的教学实践。我们通过对“关于培养农村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方法研究”的课题实验,进行学习方式、教育教学方式根本改变,切实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水平。
(五)小学生探究能力培养与教师的指导策略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的教
学能够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积极实践的机会,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有力的帮助。
1.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它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生死存亡。实践能力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一个光说不会做的人,一个只掌握理论,夸夸其谈没有实践能力的人,是不能投身于社会,促进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因此,新课程倡导探究学习方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敢于质疑,敢于超越教师,注重学生独立性的培养以及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通过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注重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2.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探究教学能力。
(1)教师专业发展是历史的必然。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趋势。新课程实施将全方位触动教师,促使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审视自己的教学生涯,对自己的教学能力提出多方面要求。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则形成了世界性的潮流。要求高质量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具有像医生、律师一样的专业不可替代性。现在,教师专业化已成为促进教师教育发展和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成功策略,教师专业的观念已成为社会的共识。进行以教师专业化为核心的教师教育已成为世界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共同特征。
(2)探究教学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专业性是教师专业化研究的重要课题。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指出:一种职业能否被称为一种专业,并不仅仅以学历或对业务提出的一定的要求为标准,它是由与职业性质相关的综合性要求来决定的。教师的专业素质至少包括: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并以此作为自己专业行为的基本理性交点;多层复合的专业知识结构;多方面的教育智慧和能力。教师通过探究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获得与探究教学有关的技巧、态度、信念、价值、理念、知识结构等专业能力,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实施新课程必须提高教师探究教学能力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场极为深刻的教育变革。我们的教师对新课程教育理念等诸方面的认识深度、广度都不足,很多教师对建构主义、多元智能、教育交往等课程改革的相关理论知之甚少或知之甚浅,甚至完全没有接触,以致他们对新课程的教学或不适应或不能把握,甚至会出现只走形式而没有实际效果的新课程教学。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提倡的新的学习方式之一,教师的探究教学相对传统教学而言,无论是在理念、专业知识、专业精神、专业能力等方面都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教师必须加强学习,接受培养与训练,从而适应新课程教学工作。
2、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相比有何不同之处?
答:探究性学习和接受式学习两种学习方式在社会背景、学习模式的类型、学习方式的特征
等方面都存在不同。今天学习的主要收获是了解和掌握了两种学习方式的不同特征。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方式和认知取向。它体现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等诸方面的基本特征。从三者看,两种学习方式的特征是不同的。
⑴.接受式学习是一种老师将书本知识内化后传授给学生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有其基本的特征:①受动性学生在学习中是被动的,对学习缺乏自主权。教师由学校安排,学生所学知识内容是国家规定的统一教材,教学过程是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学习目标是教师确定的,学习结果是教师按统一标准评价的,学习时间、场所、形式等都是学校决定的。对这一切,学生不能作主,既没有选择的权利,又没有选择的机会。
②学科性接受式学习崇尚“唯学科主义”,教师只注重按学科的特点及其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只是一味接受知识,完成学习任务,无需对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探究。学生只知道是什么,不必问为什么?只要知道知识的结果,不必了解知识形成过程。接受式学习只重视对书本间接知识的学习,只重视课堂的学习,而忽视生活世界对学生发展的意义。
③客体性在这种学习活动中,教师是教学的主角,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及学生的一切活动。学生是教学的客体、配角,他必须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如果课上的不好,老师常会埋怨学生没有配合,不会配合。与教师合作几乎成了学生一种奢侈性的享受。
④依赖性学生的学习活动依赖教师,学习内容靠老师提供,学习情境靠老师创设,学习过程靠老师设计,学习的重难点靠老师点拨,练习的作业靠老师布置,学习成绩靠老师评价。在学习活动中,学生缺乏独立性。
⑤封闭性学生学习的知识内容局限在书本之中,学习的场地局限在课堂,教学的评价掌握在教师手上。在这种封闭的学习状态中,学生失去了对未知世界探究的兴趣、动机和机会。⑵.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生活、自然和社会中选择有意义的主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探究性活动。它具有如下基本特征:①综合性在探究学习活动中,学生所面对的是完整的生活世界。而生活世界中的个人、社会、自然等彼此之间是交融的,并构成有机的整体。在这些关系中,学生与自我的关系是生活世界中最普遍的关系。学生处理这些关系的过程,就是对学生的发展具有教育价值的活动过程。因而,学生在探究学习活动中学习的内容超越了学科知识体系及分门别类的界限,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探究学习活动中的设计与实施要求综合学生在生活世界中的各种关系及其处理这些关系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并以此探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探究学习活动注重学生个体的整体性,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立足于每个学生的健全发展。②实践性探究学习活动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及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它强调学生在活动中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并在“做”、“考察”、
“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和创新能力。
③自主性它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及需要,为学生的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
空间。在活动中,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老师,自主决定活动成果呈现的形式,自主评价和反思,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只是对其活动进行必要的组织和指导。
④开放性探究学习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而学生群体是开放的。它强调学习内容与生活世界紧密联系,而生活世界是开放的。学习过程,即从选题、课题探究方案设计、具体的各个探究活动、展示成果等全过程都是开放的。
⑤生成性这是由探究学习活动的过程取向及课程的开发决定的。在这种学习方式中,活动要求师生注重活动前的精心设计,活动中注重捕捉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成生性目标”及“生成性主题”的价值。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也会不断加深,学生在活动中兴趣盎然,创造的火花不断迸发,人们对探究学习活动的整体规划和具体设计,不是限制其生成性,而是为了使其生成性发挥得更有方向感,更具有实效性。
⑥探究性探究性学习也可以叫做“问题式学习”或“项目式学习”。整个学习活动过程是围绕“问题”一步一步展开的。这里所谓的问题,是指那些对学习者来说还没有具备直接的解决方法,他既愿意接受解答这种问题,并具备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又有一定的困难。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通过选题、课题论证、课题探究、成果展示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探究性学习与接受式学习虽然有根本的区别,但两者之间也有一定的联系。就学生个性的发展而言,“探究性学习”和“接受式学习”这两种学习方式都是必要的。
5、探索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序列,出精品的案例等
从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科学探究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不是说有热情有兴趣就能学好科学的。影响学生自主探究的因素有:1、科学探究的目的性不强,把科学实验当做玩只动手不动脑。2、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较小。3、教师实验指导不到位。4、学生探究的自主性不强。
1、重视操作过程,更不能忽略思维过程。
任何探究活动都是有目的的,科学探究不仅包括学生的动手活动过程,还包括学生的动脑思维过程,探究的本质是思维,目前大部分教师都很重视学生的动手活动过程,一节课一半以上的时间给予学生操作、活动,表面看起来,教师的确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忙的不亦乐呼,但这样盲目的操作往往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尽管学生比较喜欢参加动手操作的学习活动,但离开了思维的动手活动,或是不知从何入手或是成为无意义的“体力劳动”,效果可想而之。真正的科学探究应追求的是深层次的思维。因此,在学生动手操作、探究之前应首先引导学生进行一个动脑思考、设计的过程;在学生动手活动过程之中还应不断的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解释,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操作活动结束后,还要鼓励学生对探究的结果进行归纳整理,让思维活动贯穿探究活动的始终。
2、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忽视教师主导作用
探究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经历由教师扶着走到逐步放开、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能对所研究的内容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假设和预测,
制定实验计划,实验时作出必要的提示,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与做统计图表的方法,实验结束后引导对搜集的信息分析总结,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在教学实施中,科学探究活动可以是全过程的,也可以是部分地进行,如某些课侧重在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假设和预测的训练,某些课则侧重在制定计划和搜集信息的训练。不必拘泥于每次活动必须从头到尾、按部就班地完成一个科学探究的全过程,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掌握。
3、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宽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
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有效性的目标,必须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有效性必须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引导所有学生进行主动、深层、实质性的参与探究,给学生留出适当的动手操作的时间、思考的时间、交流的时间,在参与中使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最大发展。小学生探究科学的活动往往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课后开展后续活动。广泛利用存在于教科书以外的各种资源,引领他们到校园、家庭、社会、大自然中去学科学用科学。
4、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要让学生学得好,学得生动有趣,作为教师,就必须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让学生对课堂感兴趣,学生一旦对科学感兴趣,就会乐于接受它,变“苦学”为“乐学。”科学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在课堂上保持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只有生动,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活泼,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一切方法,只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都应该采用。但又必须根据课堂上学生的知识反馈和思维活动情况灵活选择教法。
总之,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我们科学教师只有更新教学观念,转变传统教学方式,才能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科学课程的改革实践中,才能使小学科学教学向着更有益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方向健康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理论依据、采用的方法及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当前,一些国家都以开始重视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并且在改善教学环境和课堂气氛方面都已花了功夫。如日本小学以“创造快乐学校”为口号,要求教师树立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观,把着眼点从只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转移到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上来,并取消累赘的规章制度,使校园内形成良好的人际观,这些新举措,都证明学生在教育中主体地位得到相当的重视。最近国内一些教学论著专家在分析了当今教育的现状和形势后,引出了11个今后教育研究的重点课题,其中就有关于探究方面的研究,由此可见,本课题的研究在小学教育领域中是有价值的。
(二)理论依据
1.毛主席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出真知”。可见实践在生产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如此重要的能力理应从小培养,学校教育中学生实践的范围虽然没有社会上那么广泛,但“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因此,我们要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出发点,逐步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
2.陶行知的“探究性教育”。1943年,陶行知在《新华日报》上发表了《探究宣言》一
文,提出“处处是探究之地,天天是探究之时,人人是探究之人,让我们向着探究之路迈进吧”。这时提到的“创”即破坏旧的事物;造,即产生新的事物,这充分强调了培养探究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3.德伯拉爱弥顿的“知识探究论”。德伯拉爱弥顿是美国著名战略研究专家,他在1993年发表了《知识探究共同的语言》指出:知识探究就是指新思想的产生,交流并应用到产品中去,以促使国家经济活动得到增强,社会取得进步,这里提出的探究意识的重要性,及有了探究意识之后,还要注意“应用”,即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采用的方法
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以调查法、观察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等方式。课题研究的原则。在本课题的研究中,将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将行动和研究结合起来,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使研究工作更符合实际。
(四)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坚持兴趣性原则
通过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农村孩子在听、说、玩、演、唱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体验成功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坚持主体性原则
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以合作小组学习的方式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完成教学目标,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
3.坚持平等、合作、互动原则
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教学实质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思想感情和信息的交流,它不仅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多边互动的过程,还涉及生生互动,全员互动等多种互动过程。因而,遵循师生平等、合作、互动的原则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
4.坚持发展性评价原则
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中评价以小组评价为主,个人评价为辅,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兴趣、态度、习惯、方法、策略的评价,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坚持综合性原则
运用探究性教学模式,培养农村小学孩子听、说、玩、演、唱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四、研究的步骤和措施
(一)研究步骤: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3-201*.7)成立课题组;确定课题负责人和子课题负责人;收集资料信息,进行文献研究;撰写研究方案;并组织专家论证、修改、完善方案。
2,实施阶段(201*.7-201*.10)
全面启动课题研究,制订研究制度,组织专题的参与式培训活动。
如何使教学活动转化为学生的探究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教师需要有一定的指导策略并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学习的诸多因素如教材、环境、家长、材料、学生自身的学习动机
与兴趣等等。因此,指导策略的研究成为本课题研究的重点。
并在阶段总结中不断调控、修正研究思路,形成阶段性研究报告;
可采用记录和测试及作业法的方式,测试在期末进行;教师根据情况给予评定并记录。要求学生在学习及探究活动中做个有心人,善于提出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乐于与小朋友合作交流,并养成随手记录的好习惯。
推出典型课例进行经验交流,推动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
在教与学中是实施探究能力的培养的过程;师生必须精心组织,认真参与。
(一)小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培养研究,是进入二十世纪以来,教育最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此方面国内外仁人志上就如何培养中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发表了若干争鸣,其中有影响的,可就系统地阐明,指导同行,特别是一线教师怎样恰到好处,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做法太少。仅仅是从理论涉及到了在新形势下小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培养问题。就如何在小学生中,培养自主学习的方法、途径、模式,还没有形成一整套的理论体系和行之有效的操作办法。因此,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强化小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构建良好的、有序对策和具体的实施操作方法是十分必要的。(二)本课题与之区别与联系
本课题研究方向与国内外同一领域研究具有同一性、微观性,侧重于新课程标准下的优化学生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研究,探索学生如何学会在新课程标准下的生存,如何学会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学习,教师如何发挥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本课题与当前国内外的研究有一些明显的区别:①研究的形式有差别。我们的课题把重点放在基础教育阶段放在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上。③研究的内容有不同。当前流行的建构主义对自主探究能力学习进行了理论探索,本课题重点是研究自主探究能力培养的实践和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本课题的选题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的要求,体现了较高的规范性、科学性和创新性,为农村中学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时间和理论总结,为转变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提高和改进教育方法、教育质量、教育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课题的实践意义在于:
(1)是完全符合了当前基础教育的精神,把农村中学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重要地位加以重视。
(2)是对“基础性课程”的开设和“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非常讲究自主发现、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学生在斑斓多姿的学习方法中的求知欲望被激发到最高境。
(3)是本课题成果具有广阔的运用前景。在日趋成熟的知识经济时代,自主学习越来越多地影响着知识学习。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必然会为传统数学学习进行一次革新,还会对其他学科的知识实施提供有实践意义的运作原则和方法(四)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课题是在充分研究文献、了解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的,对于课题研究的初步方案向有关教科研部门的专家提请咨询与论证,因此本课题符合当前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改革的方向,具有现实针对性,理论依据充分、科学。
(2)本课题研究理论假设合理,目标内容清晰,实施的可操作性较强,阶段实施过程与目标都很明确,完成课题的可行性有充分保障。
(3)学校一直致力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方面的研究,有一定的研究基础。而且,本课题有专家的指导。
(4)本课题组成员有多年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乐于和善于进行理论总结,曾有多篇教育管理论文和研究成果出版,近几年又多次参加教育教学等培训,有能力完成本课题的研究。同时为此专题已潜心研究了很长时间,积累了大量有关材料,能够比较准确地、全方位地把握该课题的研究方向。
本课题正式立项后,将根据专家提出的建议进一步明确研究方向、理清研究内容、调整研究方案。
3,总结阶段(201*.10-201*.4)进行课题总结,撰写研究报告,形成终结性成果,申请课题成果鉴定,将成果以常规的形式汇编成集。
(二)研究措施⑴建立完善的课题网络。
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的研究”为研究的总课题。课堂教学工作: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研究。对于重点子课题,由区级科研骨干和校级科研骨干进行专题研究。在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b)各个课外小组:要以“促进学生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为主线,开展研究。⑵健全规范的课题管理机制。
为了使课题的研究出成果,由一名领导主抓该项工作,建立学校科研小组,以及规范的课题管理制度,规范各项子课题的申请、立项、审批、验收等操作程序。⑶培训课题研究骨干队伍。
a)加强对探究教育理论的学习讨论。
组织教师对相关理论的学习和讨论,形成制度化。学校科研组及时做好相关理论的收集、整理工作,将其编印成资料,下发到每位教师手中。采取集体学习、小组学习、个人学习的形式,使教师能够更新教育观念,进行探究性教学,树立起教“探究性人”的观念,有意识地教学生探究性学习。另外,课题组要及时做好个案的研究、分析,使“学、教、研”进入良性循环的状态。
b)强化教师的科研意识,帮助教师掌握科学的程序方法。
为了使教师形成正确的科研观念,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要求教师全员参与教育科研,人人有研究的课题,并鼓励支持教师参与各类科研课题的研究;定期召开研讨会;并请有关
14中心校、各分校、各个教研组根据本校、本学科的特点确定自己研究的子课题。
专家和有关领导搞科研讲座。
c)帮助教师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
我校在教学的硬件上为教师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计算机房、网络教室、音像阅览室、图书室每天开放,为教师提供了必要的教学资料和软硬件。图书室不断充实一些新的资料,有专职人员制作计算机课件,并着力培养一批自制课件的教师,这些都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⒉研究性措施。
教师注意教学活动的开放性和探究能力,突出求异思维,为学生求异思维发展提供锻炼提高的环境。
a、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有利于学生潜能得到发展的开放式探究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角色的转换,视学生为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以主人翁姿态投入到学习中去,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打破单一的班级上课形式,使小组讨论、个别学习等形式成为教学组织形式的必要组成部分。既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又支持他们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热点进行讨论、使传授知识的过程变成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使学生的探究思维得以表现,个性特长得以张扬。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克服用一个棋子来培养学生的倾向,实行有差异的教学。
b、创设挑战性的问题情景,给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探究总是和问题联系在一起的。探究总是在发现和解决问题中发展起来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固然重要,然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样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发现和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就是探究,解决一个问题就是成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培养、发展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千方百计地为学生营造不同的问题情景。多播种一些质疑的种子,加强学生求异、求新、求变思维能力的训练。要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确定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问题的情景,不失时机的设疑置惑引导学生积极地去探索。培养学生独立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去质疑解惑。千方百计的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和主动强化问题的意识,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向教师提问,其中,包括不成熟却闪烁着探究火花的一滴之见。引导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迷信书本,不拘于常规,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艺术的应用课堂点拨和课堂评价机制,激励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一系列思维加工,发展自己的探究思维和能力。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探究。从而,训练正确科学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和独创性。
c、手脑结合,多官并用,体现课堂教学的实践性。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动脑思维能力,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为着力点,不断丰富课堂实践训练的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探究性地处理教材。要善于引导,发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鼓励学生投身于大自然,投身于实践,多做实践性,活动性的作业。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优化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引导和鼓励学生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利用劳动技术课,实践课,实验课,活动课,对学生的探究性心智能力,探究性个性品质,探究性的技能开发与教育进行训练。放手让学生动手动脑去探索。全面培养学生的探究素质,促进学生探究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发展。
善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创设诱导学生应用多种感官感知的情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主动操作实践、主动表达表现、主动观察讨论。使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动起来。主动的动手、动脑、动眼、动口,多种感官并用。做到认真看,注意听,大胆发言,爱动手。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探究。从其实践性,启发性,探索性的方面,促进学生手脑结合,多官并用,从而培养其探究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d、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使教学由平面变立体,由静态教学变为动态教学。通过网络技术能收集多方信息,扩大学生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e、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以转变教师观念为主的参与式培训计划及实施
教师的教学观念直接影响教学行为。为此,课题组将以转变教师观念为主,计划和实施参与式培训。培训专题有课程改革与创新、教师的角色、探究式学习、学科知识基础、教育研究基础、案例研讨、专家点评等。
(2)、建设一支强有力的课题研究队伍。
组织好课题组成员和科研志愿者队伍围绕课题内容进行广泛学习,对小学课堂教学中各类问题深入探讨,积极发挥课题组中骨干教师和教研员的中尖力量和专家的理论指导作用,确保全员参与形成合力。
课题组主要成员及分工:
组长:陈继民(城关完小,负责方案设计、课题实施、结题报告等)成员:许文格(城关完小,文献研究、结题报告)
王玉宝(城关完小,五年级的教学实施,指导策略)苏双晓(城关完小,三年级的教学实施,内容设计研究)简华贞(城关完小,三年级的教学实施,指导策略)潘近雪(城关完小,四年级的教学实施,评价研究)任爱华(城关完小,四年级的教学实施,模式研究)李春柳(城关完小,四年级的教学实施,模式研究)(3)研究制度的保证、
确保课题研究时间落实,课题组成员每一月集中交流一次,成员所在学校即实施单位,要确保每一节课正常开展,完成学习目标。
五、课题研究成果形式
《浅谈小学生英语探究能力的培养》王玉宝
《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潘近雪许文格《小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发散思维的培养》简华贞《小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陈继民《在语文教学中小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之我见》简华贞《农村小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研究》陈继民
经费预算和来源:经费预计4000元,为了确保顺利的完成课题的研究任务,能以课题研究加强我校教学建设,学校拨出部分专款用于课题研究。
参考文献:
[1]戢守志等译.[美]国家研究理事会著,;《美国国家教育标准》[M];科技教育文献出版社,199935~38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5~29
[3]李森等,《对探究学习的理论问题的几点认识》,《教育研究》201*[2]35~38[4]找回失落的天资小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培养的探索与思考--《教育科学研究》[J]201*[2]46~49
[5]王蔷.《英语教师行动研究》[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9~42
[6]彭雪红.《小学英语课前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8~61[7]马宪平.我与新课程同行[M]201*.8105~108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开题报告》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开题报告: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开题报告》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584618.html
- 上一篇:年终研修总结 化学班 叶正连
- 下一篇:201*年远程研修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