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历史研究法心得(1)

时间:2019-05-28 14:22:28 网站:公文素材库

历史研究法心得(1)

历史研究法课程心得

杜宝宗

1、赵恒老师关于历史研究法的论述

在课堂上赵老师关于历史研究法谈到了以下几点:

首先,关于论文的选题,赵老师谈到,论文题目必须有自己的见解,看到题目自己最起码有自己独立成型的思维,确定题目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关键的,因为只有对一个选题发自内心的喜欢和热衷,才会一心一意、尽心尽力地去努力,另外,确定选题要遵循专业方向,题目把握要具体化,对题目的意义要有清晰的了解认识,对题目的研究现状有足够的掌控,只有这样,论题才会做到合情合理。

其次,准备材料以及阅读相关书籍、文章。在这方面赵老师也详细介绍了历史研究法的相关细节。第一是材料准备要充分,凡是有关材料要尽全力搜集到,不可遗漏。第二是对搜集到的材料要进行分类以便于写作时查阅、利用。第三是在读书、看文章的过程中要详细记下所看书的出版时间、版本、年代、作者。

最后,论文的写作。在谈到论文的写作时,赵老师结合其《印度核政策的历史分析》、《核不扩散机制历史与理论》两本书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一、立论依据是论文主要讲的内容,论文的核心价值及被研究者的地位要描写清楚。二、在叙述研究现状时用词不能太绝对,要给自己留有余地,毕竟,研究现状总结是论文成功的关键。三、论文重点在什么地方就往哪个地方深入研究,前人未研究的或者前人研究的不够透彻的恰好是我们的机遇,但是,在写作时一定要做到有理有据,具体细节要观点明确。四、注释方面,体例要前后一致,关于排列顺序,西方史学是按姓的首字母,中国史学方面,按照经史子集排练,另外,中国古代史一定要注意版本问题,凡是采用的书籍应是中华书局或者古籍出版社。

总之,听了赵老师的分析,原本对历史研究法一无所知的我,变得豁然开朗,对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写作有了清晰地认识,在今后的学习中,我想赵老师的历史研究法定会为我带来很大的帮助,感谢赵老师在百忙之中分出时间指导我们学习。

2、陈安全老师谈历史学中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

在历史研究法学习过程中陈老师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三方面阐述了对历史研究的总结性看法。

首先,从本体论出发,确定历史与人的关系。一、历史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具有历时性,按此性质可分为过去的历史、现在的历史、将来的历史。二、历史的复杂性、形态的多样性、,动力互应性、历史进程的曲折性、历史长远走向的模糊性,从这几个性质上,陈老师为我们耐心讲解了历史的复杂性并举例说明了历史与人之间相辅相成却又矛盾统一的关系。以下两个命题证明了此关系,命题一:历史有其客观规律,具有客观必然性。命题二:历史是人类创造的,人是历史的主体,人的活动具有计划性、目的性、主观能动性,同时也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限制。这两个命题都是正确的,但是,两个命题放在一起却是矛盾的。三、人是历史的主体,因为人类的活动再低下也是优于动物的,人类起源于自然,生活于自然,改造自然,超越自然,发现认识自然规律,利用自然规律,最后得出人是社会存在的基础。

其次,关于认识论,陈老师认为应该从历史本身出发搞清楚历史学与历史的内涵。所谓历史学是指研究及阐述人类社会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历史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要力争做到还原历史的真相,求真务实。其实,历史本身也存在对历史学家的帮助,因为历史的变革过程中有许多古老的遗迹供历史学家参考取证,当然,这也要求历史学家必须要有求真的态度。

最后,关于方法论问题,陈安全老师谈到了古今中外的著名历史学家的治史方法与态度。刘知几认为治史要保持客观的态度,兰克认为应当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有关史料的整理,陈老师认为单纯凭借史料难以做到客观,原因有三点:一、史料是有限的。二、史料本身也不尽客观。三、史家对史料的解读存在很多主观因素。

总之,经过陈老师的分析,我对历史研究法有了更深的认识。

3、刘亚中老师关于历史研究法之农业经济史研究方法

刘亚中老师主要以农业史为切入点引导我们去探索历史研究的方法,课程伊始,刘老师就建议我们翻看《中国农业科学技术手稿》以便于我们了解农业史、土地制度史、农业贸易史、农业科技史等等,关于农业史的定义目前史学界尚无统一的定论,刘老师列举了以下几位的观点:①1775年,约翰贝克曼认为农业史即是农业生产的历史,研究各个时期历史生产和技术的学科。②科林肯认为农业史是包括农业及农业所有科学的交叉学科。③霍夫曼认为农业史是土地利用与管理的历史,他将经济研究也纳入了农业史。④柯林斯认为农业史应该是农村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各个方面的历史发展的总和。结合四个人观点,刘亚中老师提出了自己对农业史的观点:他认为农业史是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运用自然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历史科学与农业科学相互结合的方法,探讨农业产生和发展的动因、影响及规律。之后,刘老师幼童我们探讨了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农村现状、农业社会等问题,深化了同学们对农业经济的认识。

在本次课程中刘老师着重讲了国内外农业史研究现状。

德国:1902年《历史农业论文》,后改为》《农业史与农村社会学杂志》,1904年,成立了农业历史与文献学会。

美国:1919年成立农业历史学会,出版《农业历史杂志》。丹麦:1939年成立农史研究会。

英国:1950年里丁大学成立英国农业历史研究中心,1968年成立农业历史研究所。

日本:1975年成立农业研究会,1995年成立国家级协会。

我国19世纪初到1954年一直在研究《齐民要术》,金陵大学在研究中国土地史,1955年成立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1995年建立农业技术研究室。

最后,刘老师综合农业史文献、方法论、术语三方面阐述了历史研究法的学习和应用。另外,刘老师建议我们对选题要有兴趣,下结论要多方面、多角度证明自己的观点。

4、雒有仓老师谈历史研究法

雒老师首先为我们讲述了古代史研究方法的发展变化,从古文献校正的四处着手,注、形、音、义,以《尚书》为例则可以把《尚书》的材料先找出来再对照《史记》核实。关于文献的分类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①纪传体文献。②编年体文献。③纪事本末体文献。④典志体文献。⑤别史、杂史文献。⑥地理、方志文献。⑦传记、学案、笔记文献。⑧史论、史评、史考文献。⑨起居注、实录、诏令、奏议、古文书、档案。

其次,从先秦史角度谈历史研究法。雒老师谈到了做史学研究要做到善于查目录学著作,善于搜集资料;研究史学家要观其行、观其同时代著作、观其书、观其叙、观其体、观其人。具体则可以从先秦著作看到研究方法,《诗经》是通过辑佚的方法;《春秋大事表》、《左传纪事本末》是采用整理与编排的方法;《日知录》、《春秋左传研究》则是专题性研究书籍。

最后,雒老师以考古学方法为同学们阐释了历史研究法,从经石学的复兴,甲骨文的发现,傅斯年成立历史研究所到引进现代考古学理论,雒老师以殷墟为题,探索了目录学、校勘学、考古学理论,详细讲述了他对历史研究法的观点。

5、刘百合老师谈历史研究法

刘百合老师以年谱为探讨中心为我们讲述了他对历史研究法的学习和探究。他从年谱的出现、年谱的格式、年谱的体例、年谱的作用等多方面为我们详细讲述了他对年谱的学习过程。

首先,年谱这种著作产生于宋代,宋元丰七年吕大防之《韩文年谱》、《杜甫年谱》标志着年谱的正式出现。

其次,年谱的格式分为平叙体和纲目体。年谱的体例可以分为记载背景,记载当事人,记载文章,考证,批评好几个部分。

最后,刘百合老师着重为我们讲解了年谱的重要作用。

1、年谱是重要的参考工具书。在图书馆一般的参考咨询工作中,为读者主要解决三大问题:一是有关人物资料的查询,包括生卒年、籍贯、职务、经历和作品等;二是检索读者所需要的有关历史事件和社会活动的史料;三是提供有关书目文献的查阅与考证。特别是寻找已佚的文献,难度很大,假如能有效地充分地利用年谱,就能事半功倍地做好参考咨询工作。年谱是研究历史人物生平的重要参考资料,年谱为学术研究提供了翔实的实证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2、年谱是检索人物一生活动的简明档案,可以理清许多复杂的线索。第一,年谱是图书馆进行历史人物参考咨询的最好工具书。第二,年谱是历史人物一生的简明档案,有些年谱长编实际上就是个人资料的数据库,年谱为人物研究提供了翔实的实证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第三,年谱是对历史事件和社会史料进行参考咨询的重要工具书

3、年谱的书目作用年谱素以知人论世的工具而存名于古今,但年谱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却被人遗忘了。这就是书目的作用。书目的种类极多,但以一人之著述合聚一起,并附之以写作背景、成书年代、版刻情况,在古书中却很少见。而年谱详列谱主一生著作,细分条理,简介内容,正是起到了辨章学术、考证渊流的作用。

扩展阅读:历史研究方法

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

历史研究方法专题学习资料

资料整理:紫陌红尘

一、史料的分类

A按表现形式: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

(一)文献(文字)资料:以文字形式记录的资料

1、种类:①以纸张为载体的:如:官私史书、文书档案、地方史乘、传记谱牒、文集日记、野史笔记,书籍、报刊、杂志、信件等

②以电子媒介为载体的:如:电子邮件、BBS跟帖等2、地位:最主要的史料载体,使文化知识得以流传后世

3、局限:个人因素(阶级立场、个人修养)、政治因素(政治权势纂改历史)时代因素(研究方法、角度)

例.某学生在档案馆读到上海《民立报》辛亥九月十九日的一则报道,题目为《浙江敢死队之壮观》:“浙江革命军之编制皆以敢死队为先锋,然后继之以各标新军。敢死队之编制共分五队,以蒋介石为指挥官……(队员)出入于弹雨之中,而无一惧色。”这则报道①是珍贵的史料②它是在吹捧蒋介石,不具备史料价值③经考证无误后,可作为研究蒋介石的史料使用

A.①正确,②③错误B.②正确,①⑧错误C.①③正确,②错误D.③正确,①②错误

2.依据上海警察局档案,1919年5月,上海许多学生家长都收到同样一份由上海华童公学校长发出的通知(见右框)。引发这种现象的原因通知亲爱的先生:5月26日,星期一。昨天早晨九时,你的儿子无故缺可能是席。但目前仍然缺席。我请你通知我,A.民族工业发展,劳动力需求增加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C.淞沪会战,逃避战火D.国民经济崩溃,难以维持学业

(二)实物史料:历史上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1、举例:遗迹,遗址,遗物,出土文物等2、地位:①比文献资料可信。

②关于史前和上古的历史,实物史料显得特别重要。

不实心不成事,不虚心不知事第1页共14页不自是者博闻,不自满者受益

到底是你儿子自行缺席,抑或是你希望他继续荒废学业校长:LH泰纳(Turner)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

③与文史资料相互参证,从差异中寻找历史的真实,还可以弥补文献的不足。3.局限a.它们可能只是很小的一个碎片,并不一定能展示历史的全貌。b.对有些器物,人们还只能猜测它们的意义,并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三)口述资料:口头讲述并被记录下来的资料

1、种类:神话、传说、故事、史诗、俗谚、遗训,回忆录、对话录、采访记、座谈录等。2、局限①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口述资料会与本来面貌有较大差距②在史诗、神话、传说、故事当中,也会有大量创造和虚构的情节;③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当事人回忆也难免不准确或不全面

B按史料价值:第一手史料、第二手材料

1.含义:(1)第一手史料:原始资料,即历史人物、事件、现象发生的那个时代留下来的材料,特别是当事人和目击者提供的史料,直接反映了所研究对象的情况。

(2)第二手材料:距离那个时代较远的记录、转述,或者后人的研究成果,间接反映了研究对象的情况。

2.价值:①一般来说,第一手的史料价值较高,使用第二手史料时需要更加小心谨慎。②衡量第一手和第二手史料的价值高低也不能绝对化。3.与三类史料的关系:①实物史料一般都是第一手的;②文献史料中第二手的居多;

③口述史料辗转相传,更需要仔细甄别。二、获取史料的途径

1、去图书馆或相关机构查阅档案、文字史料、图片史料。2、参访当事人或目击者获得口述史料3、观看纪录片的影视资料

4、到当事人活动过的地方探访遗迹或获取实物资料。5、现场考古(或考古现场的实迹复原)6、上网搜索

三、影响史学观点和史料运用的几个主要因素1、研究者的立场不同;2.研究的方法、角度不同;

不实心不成事,不虚心不知事第2页共14页不自是者博闻,不自满者受益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

3、史料的选取和运用上的差别;4.时代的局限性等。

四、运用史料时,要保持结论的客观性,在史料选择上应坚持的方法或原则

1、重视史料来源的真实性,选取第一手(原始)史料。

2、坚持正确的史学观点:将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进行3、选取客观、公正、正确的史料。

4、对史料要合理利用,做到史论结合论由史出

5、搜集更多的史料,对多种史料进行甄选、辨别(不取孤证)五、历史观

1、含义:历史观又称“社会历史观”。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2、主要历史观:

(1)全球史观(也称整体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整体,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

展演进的历史。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在各自和交互的发展中,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状态,逐渐融合成密切联系的全球统一体.。这一史学理念,打破了以往“西欧中心论”和国别史拼凑世界史的传统史学框架,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来考查历史,全面探讨世界历史各个时期的时代特征、发展主流和总体趋势,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关联和渗透

(2)文明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就是以“文明”为单位来看待

整个人类历史,通过不同文明类型的演进过程探讨人类社会的进步。纵向看包括: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横向看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承认文明的多元性,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统一,既看到人类社会发展有共同的规律和趋势,又看到不同文明有自己独特的具体发展道路。从现实人类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去追溯历史,说明现代文明是如何传承演变而来的,把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

(3)社会史观认为:人类历史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大事件的历史,更

是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件的历史,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其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社会变迁史、社会日常生活史、社会习俗史、家庭婚姻史、

不实心不成事,不虚心不知事第3页共14页不自是者博闻,不自满者受益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

城市进化和人口流动史、社会保障史、社会政策史、人与环境关系史等。

(4)现代化史观(也称近代化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

业社会转变的历史,包括政治.经济.思想等,其主要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与法制化,思想文化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社会生活现代化等。

(5)革命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主要观点

①在阶级社会里,两大对立阶级间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②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大基本矛盾,争取民族独立以反对帝国主义,争取社会进步以反对封建主义,是近代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并以此作为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主要标准。

附:史学史观训练题

不实心不成事,不虚心不知事第4页共14页不自是者博闻,不自满者受益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

历史研究方法专题学习模拟训练之七

命题:童利双审题:童凌云胡华勇黄万书

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第一卷(共48分)

1.关于历史学习的方法,西方著名学者埃尔顿这样认为:“对于历史的真实性,先入为主的危害大于证据之不足或细节之谬误……在他理解这些证据之前,他不问也不应该问具体的问题。”下列学习方法中最符合埃尔顿观点的是A.理论联系实际B.重视调查研究

C.有史有论、史论结合D.史由证来、论从史出

2、历史离不开史料的支撑,客观是历史写作的第一守则。在描写一个历史事件时,下列最容易受到作者主观因素影响的是

A、发生的地点B、事件的经过C、事件的结果D、事件的影响3.在中国传统的民族主义思想中,包含着华夏中心观、华尊夷卑观和“华夷之辨”等观念。因此,在研究中国古代与东亚诸国交往之类的问题时,如要获取有助于克服华尊夷卑偏见的资料,较好的方法应当是

A.注意收集和使用中国以外的相关资料B.尽量查阅台湾史学家的史书C.广泛查阅中国古代的史籍资料D.查阅魏源所著的《海国图志4.两位学者对公元元年至l700年世界人口数进行统计,统计结果出现很大差异。导致两位学者对相同时期世界人口数的统计出现差别的主要原因有:

①占有的资料不同②研究方法不同③客观史实不同④作者的阅历不同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5古人为诗文集命名的方式,主要有:以作者姓名命名;以谥号命名;以书斋命名;以作者字、号命名;以居官地或居住地命名;以封号命名;以帝王年号命名等。下列古人的诗文集命名以官爵命名的是

A.《淮南子》(刘安)B.《惜抱轩全集》(姚鼐)C.《杜工部集》(杜甫)D.《稼轩长短句》(辛弃疾)6.甲午战争中,各地人民“同申义愤,愿做前驱”,“壮夫老幼,死战不降”。就在日军占领威海卫那年,一姚姓夫妇生下一子,取名“姚破虏”,寄托了人民抗日的决心和勇气。这位“姚破虏”的生肖应该是属

A、蛇B、马C、猴D、羊7.干支纪年是中国古代历法的一大发明。201*年1月26日我国进入农历已丑年,也即进入了牛年。有位先生与新中国是同龄人,他的生肖应是

A.鼠或牛B.牛或虎C.虎或马D.上述说法都不对

8.《仲夏夜之梦》是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著名的喜剧作品。在中国古代汉语中,孟、仲、季分别指代第一、第二、第三,那么仲夏指的是阴历

A.五月B.六月C.七月

D.八月

不实心不成事,不虚心不知事第5页共14页不自是者博闻,不自满者受益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

9.历史知识中,“事实”和“解释”并不相同,学习历史就要知道如何分辨两者的区别。以下的历史叙述中,何者属于“解释”

A.西周建立后对所新征服的地区采用封邦建国制进行有效统治B.孔子整理古典文献,编订了《诗》《书》《礼》《易》《春秋》C.商鞅提倡军功,规定爵位为二十级,有军功者,依等级授爵D.三国魏晋时期的分裂,是由地方豪强地主势力膨胀引起的

10.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各有天干、地支相配,每项两个字,四项共八个字。根据这八个字,可推算出一个人的命运。旧俗订婚时,男女双方互换庚帖,上有生辰八字。双方各自卜问对方的生辰八字命相阴阳,以确定能否成婚,吉凶如何。某人生于1984年8月27日上午8点它的生辰八字正确的是

A.甲子、壬申、癸巳、丙辰B.壬申、甲子、丙辰、癸巳

C.癸巳、丙辰、甲子、壬申D.甲子、丙辰、壬申、癸巳11.我国古代的姓氏,来源多种,如以祖先的族号:唐、虞、夏、殷;以赏赐的爵位:王、公、伯、侯;以分封的国名:齐、鲁、宋、卫;以担任的官衔:司徒、司马、司空、司寇与姓城、郭、园、池,武、宣、穆、庄,伯、仲、叔、季,陶、匠、巫、卜的来源分别对应的是

A.以从事的工作、以居住的地方、以亲属的排行、以贵族的谥号、B.以居住的地方、以亲属的排行、以贵族的谥号、以从事的工作、C.以亲属的排行、以贵族的谥号、以从事的工作、以居住的地方、D.以居住的地方、以贵族的谥号、以亲属的排行、以从事的工作、12.《鸿门宴》中有这样几句:“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座位尊卑表述正确的是

A.最尊者坐北向南,其次是坐南面北,再次是坐西面东,最卑是坐东面西B.最尊者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C.最尊者坐东面西,其次是坐西面东,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北向南D.最尊者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东面西,最卑是坐南面北13.传统史学的研究对象侧重于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等,而现行教材把衣食住行等内容纳入了史学研究的范畴,这一视角的转换体现了

A.唯物史观B.社会史观C.全球史观D.革命史观

不实心不成事,不虚心不知事第6页共14页不自是者博闻,不自满者受益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

14.史料是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史学研究的基础。针对某一特定历史事物,目击者或者当事人留下的实物、文字或者口头的陈述为一手史料,而非目击者或非当事人的文字或口头的陈述为二手史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手史料都能真实的反映历史B.二手史料往往带有陈述人的主观因素C.只有一手史料才能真实的反映历史D.二手史料的价值不如一手史料

15.“太祖……母陈氏,方娠,梦神授药一丸,掌中有光,吞之,寤,口余香气。及产,红光满室。自是夜数有光起,邻里望见,惊以为火,辄奔救,至则无有。”对《明史》此段史料价值的评述较恰当的是

A.客观真实,完全可信

B.正史之言,真实可信

C.小说家言,不足为信D.神异之说,不足为信

16.唐代史学家刘知提出史家“三长”说。司马迁在《史记》中不仅把农民领袖陈胜列入“世家”,还为匈奴列传,这主要反映了他的A.史德

B.史才C.史学D.史识

17《东史郎日记》(日):“在(南京)马群镇警戒的时候,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

配给各个中队,每一中队两三百人,已自行处死。”“七千人的生命(俘虏)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上述材料属于

A.文献证据B.实物证据C.口传证据D.以上都不是18恩格斯说:“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是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的,这点可以由下面的事实来证明,即每当需要有这样一个人的时候,他就会出现:如凯撒、奥古斯都、克伦威尔等等。”

A.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并不重要B.英雄人物适应时代需要而产生C.英雄人物的活动是受历史规律支配的D.英雄人物的出现是历史的偶然19.将近现代历史看作是以商品经济为特征的工业文明取代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农业文明的结果,主要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以这种视野来研究历史属于

A.全球史观B.革命史观C.唯物史观D.现代化史观20.1908年,刘师培在《(共产党宣言)序》一文中指出:“欲明欧洲资本制之发达,不可不研究斯编(注:指《共产党宣言》);复以古今社会变更均由阶级之

不实心不成事,不虚心不知事第7页共14页不自是者博闻,不自满者受益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

相竞,则对于史学发明之功甚巨;讨论史编,亦不得不奉为圭臬(注:准则)。”他在这里强调历史研究要运用

A.文明史观B.全球史观C.现代化史观D.阶级斗争史观21.曾国藩,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因其镇压过太平天国农民运动而备受后人诟病。近年来研究曾国藩的人逐渐增多。如果你收集了如下有关曾国藩的资料,你认为对研究曾国藩最有价值的资料是

A.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B.“文革”中出版的《曾国藩反动言论》C.关于曾国藩的史学论著D.部分曾国藩日记、奏折、书信的影印件22.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史实,解释、观点等。下列各项中,属于观点的是

A.商朝甲骨文主要出土于殷墟

B.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

C.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D.古代中国历史证明,国家合则利,分则弊23“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在这里,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A.研究历史要有不断探索的精神B.要从文明传承的角度阐释历史C.史学是要告诉人们过去的事情D.史学就是当代人对过去的认识

24英国史学家爱德华〃卡尔在《历史是什么?》一书中把史学说成是“历史学家跟他的事实之间相互作用的连续不断的过程,是现在跟过去之间的永无止境的问答交流……是过去的事情跟前进中出现的将来的目标之间的谈话”。正因为如此,历史学的最大价值在于

A.丰富知识、提高学养、厚积薄发B.回首往事、以古为师、传承文化C.借鉴古人、启发思维、开阔视野D.以史为鉴、服务现实、开创未来

第二卷(共52分)

25、(6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三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运动过后不久出现的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和康有为后来的陈述如《康南海自编年谱》,由于作者就是当事者,所以很难作为信史。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强化了康梁系话语,而来自清政府方面的解释几乎一直没有看到。《回顾戊戌重温历史》,《光明日报》201*-12-07

据材料三,说明文中提到的两部文献在研究戊戌变法运动史中的缺陷。由此,你认为史学研究应注意什么问题?(6分)

不实心不成事,不虚心不知事第8页共14页不自是者博闻,不自满者受益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

26、(22分)史料的搜集、甄别、阐释、运用是新课程下历史学习与研究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形成正确的史料观。对于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的描述,有下列几则不同的材料

材料一“在(南京)马群镇警戒的时候,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个中队,每一中队两三百人,已自行处死。”“七千人的生命(俘虏)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东史郎日记》(日)材料二《南京大屠杀的虚构》出版后,日本右翼给予了高度评价,渡部升一在初版本的护封广告词中写道:“读了此书,如果今后有人仍然再提南京大屠杀,那就只能说他是煽动反日。”

材料三下列三幅图片反映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

材料四青岛的余美红老师在给学生讲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时,引用了她父亲讲给她的一个事例:“当时我7岁,你叔叔4岁,鬼子打南京时,人们四处逃难。你叔叔尚小,就和保姆留在家里看房子。日军砸开咱家大门,保姆被杀,你叔叔右腿被打了一枪,昏死过去,侥幸捡了一条命”。请回答:(1)史料证据按照获取的途径和保存状态可以分为实物证据、文献证据和口述证据三类,请依此对上述材料进行分类。(6分)

(2)在《南京大屠杀的虚构》一书中,田中正明说:“记述历史有一大禁忌,就是绝对不能以传闻(口述)为证据撰写论文或记事”。对此你做何评论?6分)

(3)材料一、二同样出自日本人,但对南京大屠杀一事为何有不同的看法?(4分)这说明了什么?(2分)

(4)若想证实余美红老师父亲的说法,上述材料中最有力的证据是哪则?(2分)

(5)结合下图,请你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历史?(2分)

27(15分)、有研究者在论述“明朝妇女婚姻观的两重性”时,引用过下列材料:材料一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不改嫁)

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节操)者,旌表门闾(表彰其家族),除免本家差役。《明会典》材料二正史中各代烈女数字:《唐书》54人,《宋史》55人;《元史》l87人;《明史》“不下万余人”。据祝瑞开:《中国婚姻家庭史》材料三女子周胜仙与男子范二郎相遇,“四目相视,具各有情”,二人通过巧妙的自我介绍,订下终身。据明中后期小说《醒世恒言》

材料四孟玉楼丧夫后要改嫁,亲戚及乡邻都赞同,“少女嫩妇的,你拦着不教他嫁

不实心不成事,不虚心不知事第9页共14页不自是者博闻,不自满者受益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

人,留着他做什么?”据明中后期小说《金瓶梅》

1)该研究者认为,明朝妇女的婚姻观存在两重性,即保守性与自主性。他可能使用上述哪些材料来分别证明?(3分)

(2)结合明朝中后期的经济、文化状况,你认为,该研究者提出的明朝妇女婚姻自主性出现的原因是什么?(6分)

(3)上述材料分别来自官方文献、学者著作和小说,你对该研究者利用这些材料进行研究有何看法?(6分)

28、(9分)(201*上海历史)历史学的基本要素是: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孟子,名轲,邹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他认为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四端,即对他人苦难的同情,对不义之事的羞辱,辞让的心情及辨别是非的能力。他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特别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主张民贵君轻;又说“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认为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行为的根源在于君主。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1)文中哪些属于史料?(3分)

(2)文中哪些属于史料解释?(3分)

(3)文中哪些属于历史评价?(3分)

不实心不成事,不虚心不知事第10页共14页不自是者博闻,不自满者受益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

参考答案:

25缺陷:是当事人陈述自己亲身参与的重大事件,容易加进主观色彩,影响历史真实。

注意:重视史料的甄别、辨伪;收集多方面的史料。

26(1)实物证据:材料三;文献证据:材料一、二;口述证据:材料四。(2)传闻(口述)也是考证历史的有效证据之一,尽管其真实性不如实物证据高,但绝不可否认其价值的有效性;田中正明说这番话的目的是否定日本侵略的历史,为南京大屠杀翻案;这种不能正确对待历史的举动将伤害两国人民的感情。(3)东史郎先生勇于面对侵略历史,敢于承担历史责任,如实描述历史,有着强烈的正义感;而渡部升一是日本右翼分子,极力为日本的侵略行经辩护,歪曲历史的真相。这说明了不同政治态度的人有不同的历史观;当今日本右翼势力的侵略野心不死等等。

(4)材料三中的第一、三幅图片。(5)尊重历史,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27(2)明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明中后期出现了反礼教的思想,鼓舞了明朝妇女追求婚姻自主。

(3)①小说是现实的反映,可以作为史料使用。但由于小说经过文学加工,带有作者的主观意识,作为史料使用必须慎重。②材料三、四的现象是个案,而且出现在明中后期,不足以说明整个明朝妇女婚姻观的自主性。

28(1)史料:“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2)史料解释:民贵君轻.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行为的根源在于君主。

(3)历史评价: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

不实心不成事,不虚心不知事第11页共14页不自是者博闻,不自满者受益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

历史模拟训练之七答题卡

01【A】【B】【C】【D】07【A】【B】【C】【D】13【A】【B】【C】【D】19【A】【B】【C】【D】02【A】【B】【C】【D】08【A】【B】【C】【D】14【A】【B】【C】【D】20【A】【B】【C】【D】03【A】【B】【C】【D】09【A】【B】【C】【D】15【A】【B】【C】【D】21【A】【B】【C】【D】04【A】【B】【C】【D】10【A】【B】【C】【D】16【A】【B】【C】【D】22【A】【B】【C】【D】05【A】【B】【C】【D】11【A】【B】【C】【D】17【A】【B】【C】【D】23【A】【B】【C】【D】06【A】【B】【C】【D】12【A】【B】【C】【D】18【A】【B】【C】【D】24【A】【B】【C】【D】

第二卷

25据材料三,说明文中提到的两部文献在研究戊戌变法运动史中的缺陷。由此,你认为史学研究应注意

什么问题?(6分)

26(1)史料证据按照获取的途径和保存状态可以分为实物证据、文献证据和口述证据三类,请依此对上述材料进行分类。(6分)

(2)在《南京大屠杀的虚构》一书中,田中正明说:“记述历史有一大禁忌,就是绝对不能以传闻(口述)为证据撰写论文或记事”。对此你做何评论?6分)

(3)材料一、二同样出自日本人,但对南京大屠杀一事为何有不同的看法?(4分)这说明了什么?(2分)

不实心不成事,不虚心不知事第12页共14页不自是者博闻,不自满者受益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

(4)若想证实余美红老师父亲的说法,上述材料中最有力的证据是哪则?(2分

(5)结合下图,请你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历史?(2分)

271)该研究者认为,明朝妇女的婚姻观存在两重性,即保守性与自主性。他可能使用上述哪些材料来分别证明?(3分)

(2)结合明朝中后期的经济、文化状况,你认为,该研究者提出的明朝妇女婚姻自主性出现的原因是什么?(6分)

(3)上述材料分别来自官方文献、学者著作和小说,你对该研究者利用这些材料进行研究有何看法?(6分

28(1)文中哪些属于史料?(3分)

(2)文中哪些属于史料解释?(3分)

(3)文中哪些属于历史评价?(3分)

不实心不成事,不虚心不知事第13页共14页不自是者博闻,不自满者受益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

不实心不成事,不虚心不知事第14页共14页不自是者博闻,不自满者受益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历史研究法心得(1)》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历史研究法心得(1):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历史研究法心得(1)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584623.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