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顶岗实习生活感悟
大竹县顶岗实习心得体会
同样是大学生活,但现在却截然不同,以前总记得带上自己的学科书去教室坐在书桌上听课,但是两个月的时间却发生了角色的转换,自己作为一名实习体育老师来教导来听课的学生。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来到柏家小学已经一月有余,对这里的风土人情也逐渐熟悉,这里的人淳朴、天真、活泼,这里的环境安静、优雅,没有城市的喧浮之气,但作为大竹县的偏远山区贫穷、落后成了每位农村学子的绊脚石。“实习一个月,胜读十年书。”大学给予了我知识,却无法让我体会到知识的真正价值所向。我从农村中来,在贫穷、落后、塞碧的情况下,要越过这道龙门是何等艰辛的事,正是这样的情况,来到大竹,来到柏家的第一刻起,我觉得我应该并且有这个责任尽自己微薄之力,为他们带来生机,带来活力。
一、不为条件所迫,坚定信念,走好一条实习之路
柏家小学,一个在地图上无法搜寻的学校,在大竹县城最边缘的地方,顺着蜿蜒的山路上上下下几十公里,道路狭窄,山高地险。学校在一个占地几亩的山凹里,学生活动的唯一场所便是两块踏紧的泥地里。一到下雨天,老师、同学都要在泥泞里来回穿梭。三个兵乓球台已经基本上看不出它还是个乒乓球台,而篮球场只能由全校唯一的一个篮球去享用它,即使他是大沟小壑的。这里不停水,偶尔停电,一到晚上整个学校空空如也。其实,我深深明白一个道理,既然无法改变环境就要努力去适应环境,坏的环境不一定就没有好处,正如来这里的第一天校长说的,“这里条件不好,但或许可以使你们由年轻蜕变到成熟”。环境造人,在不同的环境之下可以造就出不一样的为人风范,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或许可以让我更多的去开动脑筋,借助环境而改造环境。
实习,是我们跨出校园迈入社会的第一道门槛,是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初体验,寒窗十余载,走出去的第一步要自信而坚实。信心与勇气是成事的关键,刚从大学走出来最不缺的便是一种敢闯敢拼的斗志,条件越艰苦,说明能够历练的本领越高,运用知识,实现知识的价值的程度就越强。“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认准的事情就要坚持下去,这是一种拼搏精神。作为体育专业的每一位同学,有着一股与生俱来的气势,不为劳累所迫,不为失败而气馁,环境只是暂时的,而
机会却难得,那何不在这年轻的时候,轰轰烈烈的为自己打一个漂亮的胜仗?“山重水覆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实习是一个自我感悟的过程,而不是对环境的杞人忧天,如果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你还真会感到这条路过得如此潇洒,充实而有趣。
二、与人为善,学会相处
与人为善是任何一个环境中和谐人际关系建立的重要内容。其实在今天倒回去看,在大学学习中,老师教给自己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一种做人的道理。在这里的每一个老师我都看做自己的前辈,从他们的言谈举止中,可以察觉到一种岁月的蹉跎和为人师表的风范,我在想正是因为这种精神和渊博的学识,他们才备受尊重。初为人师,思想中还夹杂着一些稚气,始终还认为自己是一个学生,然而在与其他老师的交往中,保持着一种距离,这种距离把自己包在一个范围很小的空间内,不能够伸缩自如。这样的后果会很严重,因为距离的存在,你丢失了在团体中提升自己的机会,缺乏了向老师请教问题的勇气,同样给自己关闭了一道融入社会的大门。
来到这里,我们每一个人都得到了校长、老师、同学的热忱欢迎,他们是在等我们、盼我们加入这个团体。柏家小学从原来的60多个老师到今天的36个老师,形成了只有出没有进的情况,老师教学任务重,同学学习条件差,在这样的环境下,我看到了他们从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几十年如一日,这是我无法去想象的问题,他们之间没有勾心斗角,相处和谐。这些条件不正是为自己创造一个有利的相处环境吗?这些都是来源于生活,用之于生活的真切体验。或者说学会与人相处要在教学之前行步,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何谈良好的教学态度,更不能与“师德”相提并论了。
三、体育教育,一定要在实践中去寻找方法
理论来源于实践,而实践又不断的总结理论,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我们,最不缺的就是知识和热情,而最不足的就是实践经验。而对于一个陌生的环境,你不知道他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教师队伍、学生情况,这使得自己在学校学习的一种模式在此毫无用武之地,不得不去挖掘一些实用、可行的办法。“独步单方,乃是兵家大忌,双管齐下,才是妙药良方”,根据实际情况把知识灵活的运用。
柏家小学,从一年级到初三共十三个班,全校人数666人,过去的体育课都由一名专职体育老师上,这位体育老师是退伍转业,缺乏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加之篮球场为泥土,体育器材基本上没有,同时教师缺乏对学生科学健身的指导,学生对体育知识了解非常之少,造成了过去全校的体育课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学生身体素质偏低。
基于以上情况,在到这个学校我进行了一个小小的评测,把全校分成四个小组,进行整体调查和个案分析,最终发现了一下情况:一、学生对队列队形中的基本口令不熟悉,更有甚者竟不熟知,造成了开始阶段整队集合非常困难。二、学生课堂纪律差,以为体育课是副科或室外课,把体育课简单的称之为“耍耍课”体育观念不强。三、体育中的动作技术的学习困难,不愿听,觉得枯燥。四、更愿意自由活动或是做游戏。五、班主任、老师不重视,认为体育课可上可不上,经常性占用学生体育课,严重打击学生积极性。采取对策:一、抓住中小学生好动、活泼的心理,从观念上进行纠正,多讲一些能够在他们身边易于开展的体育知识,列入兵乓球、羽毛球等。二、要让学生喜欢你的课,首先要能让他们感觉到上你的课特别有意思,所以经常性的开展游戏类的活动,激发兴趣。然后再结合队列队形、跑跳投技术结合学习。三、关注学生健康,关心学生学习生活,让学生对老师有一个好的映像。四、课上,赏罚并举,激励学生。经过整治,进行一个月的教学后,学生的上课秩序良好,对体育课也充满了浓厚的兴趣,效果十分明显。
实践很重要,在对事物无法正确认识的时候,多实践、多思考便能得出结果,而体育课门类众多,面对群体的差异大,多去实践,定能找到自己独到的教学方法。
四、全民健身,时不我待
作为社会体育专业的毕业生,肩负着推动全社会体育事业发展的使命。大城市的全民健身已经开展得有声有色,体育的落后却成了乡村发展的一道瓶颈。农村体育设施落后,体育教师缺乏,学生掌握体育知识甚少,学生身体素质差,观念薄落,老师、家长不重视,造成了农村体育的滞后发展。这一现状要改变首先要从观念上改变,在农村中孩子的父母认为自己的孩子在家里经常做家务、农活
身体很好,把机械的家务劳动等同于科学的体育锻炼,认为体育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是多此一举,这为体育的推广带来了巨大阻力。其次,要在体育课中广泛宣传体育健身的价值,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以点带面,达到逐步深化。第三,限于体育教师、体育器材、场地的缺乏,在开展活动时应重点讲解浅显易懂、操作性强、学生兴趣强烈的体育项目。第四,以点带面,全面发展,“一方兴旺,八方来聚”,体育教师在一个地方要想尽一切办法,发挥一切优势资源,争取一切帮助,全面整合社会资源,搞好体育工作,带动周边,达到全面发展。
体育系一行过来6人,分布在大竹县各个乡镇,条件都不容乐观,场地器材都受到极大限制,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依然利用好自身知识和周边环境开展了许多有意义的活动。6人中,有三人组建了兵乓球队,开展了培训,2人组建了田径队,2人组织了羽毛球培训,2人推广了健美操,同时在课余时间还组织本校老师习练太极拳,开展篮球比赛。在大家的带领下,老师,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不亦乐乎,劳逸结合更强健了身体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周两节体育课似乎还不能够满足大家对体育的欲望,学生的思想观念有了极大的改变,学校体育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全民健身,需要所有体育工作者齐心协力,改变素质,需要所有体育爱好者参与。农村体育,更是一个难题,全社会都要关注它。
五、不把实习当任务,而把经历当成长
或许很多人在踏入这片土地的第一刻起,它便盼望着自己能够尽快的离开。不错,过来实习的确是一种任务,这个任务要求在大竹县实习一学期,而想想当其他同学已经在回到学校的时候,已经在四处为工作而奔忙的时候,自己依然在艰苦的岁月中漫步爬行。觉得自己很不甘,我想这是过来每个人的心里话吧,因为有这样的观念,观念越深,把它当成一种背负在自己身上的包袱感就越强烈,这样的话,它永远都只是一种任务,经历后不仅不能成长反而成为阻碍生活的一道瓶颈。很多人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总是在问自己什么是生活,安然享乐,不图进取,终日郁郁而事,这是在败坏自我,不仅学无所成,更是感觉世界真的无趣。其实人与其活在沉沦里,还不如享受在忙碌中,他可以使你忘去烦恼,解去忧虑,这样的话,在自己感到很困惑时,收到挫折时依然可以很坦然的去相信“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的真理。
年轻就是资本,来到这里我深深的感受到,我有很多时间,我没有压力,可以在学校中去充分的实践自己以前的梦想和去验证一些道理,一个月过去了,当不断的道理被不断的实践所应证,我心里有一种小小的成就感,哪怕很小。这也是检验自己所学知识扎不扎实,充不充分的时候,完全可以在自己的思想下去支配行动,很自由。我在柏家小学担任了从二年级到初三的体育课,还有二年级的写字课以及初中的思想品德课,课程的任务很重,门类也较多,为此发展自我能力的机会也就越多,到今天为止,我没有把实习看作一种任务,包括其他的5位同学,大家已经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制定了计划,寻找出了符合个人风格的教学方案。并且制定了目标,在想尽一切办法来改变所在学校的体育状况,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在这个阶段里很忙,以下是我从早上六点到下午六点的作息时间:6:20起床,教太极拳,7:30训练田径队,8:00训练兵乓球队,8:40早饭,9:0012:00上课,12:301:40训练兵乓球队,1:504:15上课,4:205:00训练田径队。时间的确有些紧凑了,但说句真心话,过得很充实,对生活也充满了期望。
六、学习、学习、在学习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这是劝学里的诗句,它告诫我们,要抓住大好时光努力学习,时不我待。社会在发展,科学在进步,一不留神自己就会成了一个落后分子。原以为自己在大学里学习的知识足以应付中小学的教学,可是等到了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还差了一大截,知识的不足只能生搬硬套,照本宣科的完成教学任务,取得的效果更是甚微。来到这里我原以为老师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单一,可是完全不是这样的一种情况,校园网络、书籍、报纸都成为了学习的工具,有些教师寝室中堆满了各式各样的书,他们都是在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做好充足的准备,来迎接社会变化的挑战。
学习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在现代教育中更倡导终身教育的理念。学生是一个活泼好动的群体,思维更是活跃,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会有很多问题请教老师,涉及专业的和其他方面的,当老师无法回答或回答错误时,都会严重影响在学生中的形象。同行的几个同学,都感到了知识的欠缺和缺乏全面性,为此在教学中都出了不少的纰漏。现在要正视自己的弱点,看清自己的缺陷,努力去寻找
解决的办法。要想善思善教,就必须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充实羽翼;要想冲头脑,学先进,就必须学习文化知识,补充能量;要想奋力爬,往上走,就必须学习文化知识;要想正人身,树自己,就必须学习文化知识。
扩展阅读:港大学生人生感言
98年本科毕业,又顺利地被保研,当时的我只是一个憨憨的书呆子,纯洁的如同高中生,在清华这种和尚庙一般的理工学校里呆了四年,女孩似乎是山下的老虎,神秘得让我一见就脸红心跳。未来是什么对于我就是“读完研再说”,反正成绩还行,不读白不读。天上掉了馅饼,用我的兄弟的话来说。香港正好回归一周年,教育部要选派一批本科毕业生去香港科技大学读研,以加强两地的教育和科研交流。清华当然要占不少名额,系里的几个牛人去了美国,所以这个饼就掉到了我头上,确实是个不错的饼,不用考G、考托、全额奖学金,连什么手续都是学校和教育部包办了,我分文不花,后来香港科大的联络人抱怨中国的办事效率和程序烦琐,至于怎样的麻烦过程,我至今都一无所知。香港科大
就这么糊里糊涂地来到了香港。依山傍海的科技大学美得如同世外桃源,现代感的建筑更让我们爽眼。当时的一个哥们说:“妈的,就是用银子在荒山野岭堆出来的,这样的物质条件算是让我满足了。”后来得知就是亚洲最美丽校园,倒也丝毫不怀疑。据说是香港政府感到了贸易和服务的优势正受中国沿海城市的挑战,而科技就是竞争力,就下了狠心投钱建了这学校,请来了学者。耗资400亿港币,相当于微软公司一年的纯利。组织的参观,教授的讲话,英语的培训很快就过去了,当时的新奇兴奋也褪得干净,每天面对这青山海景,最后也麻木得没有感觉了。由此可以推测娶一个漂亮老婆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如果不是为了炫耀。教授大多是华人,台湾和大陆出身的不少,反倒香港人是少数派,很多都是在北美的名校里拿了PhD,奔这里的高薪来了,他们的PhD头衔总要和名字相片挂一起,挂一辈子,Harvard和Standford之类的当然就香了。正教授可以一年拿到一百多万港币,也就是一个月可以买小汽车,比一般的美国大学高。知识真的值钱了,让我们充满了对未来的向往。有回和教授们吃饭,谈及大陆大学教授的待遇,他们就感慨:“知识分子真被廉价到了可耻的地步。”我们也无话可说,反正不是我的错。然而钱不是好拿的,很多教师正是三十出头,教授职称还未到手,和学校只是几年合同,其他的学者也不断在申请进来,所以压力颇大,辛勤程度比公司打工仔有过之而无不及。既然自己做学问要紧,培养学生的事就要往后排了。刚进来时很多教师和我们亲切讲话,之后就不见了,好久不见就不认得。研究生当然有导师的,只要自己不去找他,他是肯定不会找我的。上课之后就是绝对的自由,当时自由得很是惬意。萧伯纳说人生的苦闷有二,一是欲望没有被满足,二是它得到了满足。这话的确是部分的真理。当我住在这绝世美丽的地方,可以随心所欲的去商店买东西不用担心付不起帐,可以任意的支配自己时间时,最初的半年里,却发现情绪每况愈下。西方化的建筑设计将个人的所谓privacy保护发挥到极致,进了宿舍就基本感觉不到他人的存在,同单元的人也有独立的卧室,大家都是进了房,将门一关,隔离了,谁也不好意思去敲门。刚来时认识的一伙人,后来发现根本遇不着,如同消失了一般。同住一起的是三十好几的叔叔级人物,偶尔可以说上一两句话,却永无可能说很多。大家都像是住在不同的空间里做研究,忙碌的无瑕顾及他人。
平心而论,对于一个成熟的研究者,如果他有确定的目标和兴趣,对生活人生都不再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准备投身科学研究中,那么这里真是一个好环境。但是我种茫茫睁着无知的眼睛的毛头小子,却是完全另外的感觉。那种茫然的苦闷感觉真是难以描述,找不到人玩,只是将窗户开了又关,关了又开,不停的喝水,仍然感觉不舒服。
怀念在清华的破楼里相互串门打闹的日子,怀念抱着篮球在走廊里叫一声就应者云集的日子,可是怀念解决不了问题。以孩子的心理去进入成熟严谨的环境,不可不说是一次考验。
多年的功利教育的辛勤培养,我一路顺当地走过来,发现完全的上当。我在成功的通过了一次次考后,最终都不知道我为什么要通过这些占距人生的考试,这个所谓的优秀学生只是在不停地让自己去符合那个“优秀”的外在标准来麻痹自己的虚荣心,而自己,那个真正的自己却一直没有存在过,没有发育过。我学的任何课程都无法帮我解决当时的苦恼,那么每天学那些微分方程又是为了什么?还去为了父母的微笑,人们的赞许吗?年年得奖学金的清华毕业生是了这么一个怪物: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也不知道生活是什么,对社会毫无接触,二十出头,可是见女孩子就一身不自在,会解各式各样的方程,却不能解决自己的困惑,硕士博士的路就在眼前,可是不知道还应不应该这样走下去,这状态难道就是我的追求?一个智商还不错的人努力多年就变成这样?这是一个问题,很早就有了,只不过太晚地暴露出来,我相信这样的问题依然将被很多师弟师妹们面临,我相信在清华依旧有很多像我当年一样的学生。当看到他们天真的讨论:G2***,托6**,GPA3.*,学校名次Top**,仿佛几年的辛劳就只为那么点数字,人生的终极标就是goabroad.我无法不为他们忧虑。这也是促使我写这篇文章的主要原因。很多人没有对做研究的真正兴趣,但是用尽了精力去获得一个去国外做科学研究的机会,就洋溢在掩饰不住的喜悦里,甚至对人生毫无真正规划,对自己的兴趣一无所知,为出国而出国,那将在告别父老乡亲后去迎接苦闷的开端。
香港的学生很实际,决大多数本科毕业就去赚钱,三十之间为结婚买房奋斗,如果告诉一个香港人说你二十八了还在读博士,他会觉得你很失败,可能是根本不会赚钱。而留下来读博士的香港学生,就是真的很喜欢作研究的人,扎实地做事,他们的认真让我们一批朝三暮四,心猿意马的大陆学生汗颜。生活在香港都说香港是弹丸之地,其实一千多平方公里的面积也不算小,不过大多是山,可利用的地方不多,很多商业区都是添海造出来的。亚热带的气候,又在到处是山和海湾的地方,风景当然好。香港的气候比北京舒适一万倍,冬天冷不了,夏天也不太热,甚至没有明显的四季感。只是上半年天气有些潮。成天都有湿湿的感觉,北方人有点受不了。
香港的交通极其发达,公共车从不拥挤,也很少堵车,可是香港的道路比北京的窄得多,车也不会少,布局和管理更好而已,看来北京走向国际化还须努力。这里是名符其实的购物天堂,东西也不算贵,电器和服装可能比北京便宜,特别是国际名牌,由于没有关税,肯定要比大陆便宜。所以不必带很多衣服来,足够便宜了。但是服务业,比如吃饭,理发,涉及到员工劳动和地租的就要比大陆贵好几倍。可以随便往来深圳也是在香港的一大好处,一天可以轻松来回好几次,在香港读书的学生可一得到香港的临时身份证,加上护照上盖个章,就可以自由出入境了。常有人问及香港的影视明星,可是到了香港就觉得那些人也只是打工仔,背后是更有影响力的老板,一旦老板不想捧了,明星就会很快消失,新人会取而代之。看到他们卖力地载歌载舞,其实也是生存需要,在商业社会里那是绝对的驱动力。
香港的金融和资讯服务相当发达,在所谓第一世界里也算相当突出,可以很便宜的享受到信用卡,电讯,互联网服务,因此有些人在香港呆久了再回来反而不适应了,主要就是这些方面,当然还有其他制度等软件原因。
说到学校的生活,物质条件比国内任何大学好,甚至条件好过美国不少学校,香港的学生很少住宿学校,所以一到周末放假学校就很冷清。通常大陆学生独享学校设备,偌大电脑房和运动场,舒服的游泳池,都有不少美好回忆。学生宿舍条件不错,可以做饭,自己做比在餐厅里吃来的便宜,所以大陆学生会乐此不疲,周末常三五成群,做吃的为乐。餐厅里中西餐都有,中餐以广东口味为主,忙起来时以营养为重,口味不对也只能将就吃了。
现在在香港的大陆学生不算多,总共有四五百人,各个学校都有学生联谊会,是比较松散的组织,也有一些机会认识朋友。周末会组织放放电影,搞舞会。临近考试或论文时,谁也没心思搞活动。香港的学生很好打交道,在成熟的社会里长大的人,心理相对简单且好玩,不像一些大陆学生常常过分盘算自己的明天,将自己逼的很累。他们对大陆也渐渐感兴趣,虽然他们常常不知道湖南和四川,只说得上秦始皇和毛泽东。只要主动点和他们交流,是可以结识不少朋友的,粤语不是障碍,很多人可以听普通话,而且,广东话不难学,不留神就长进不少。关于工作机会
很多人就终于跳到北美去了,大多还是接着读书,从这个意义上讲,香港只是跳板。
在香港留下工作的机会不多,如果在进香港的第一天了解这一点,是有好处的。也有回祖国的,我就是,所以我在这里写文章了,看到很多朋友询问去香港读书的问题,作为过来人,就写了这些,如果能给这些朋友提供一点有益的信息,就很满足了。上次写了文章发表在海外学子版,很多朋友给我回信,给了我很大的鼓励,真的没想到过自己的东西会给别人带来影响。留学的经历给了我很多,几乎是一个脱胎换骨的过程,在一篇文章里是不可能都讲完的,所以我再写一个续集,好莱坞搞续集纯是为赚钱,我呢是什么都不图,万一有ppmm看了之后找我,最爽不过。将心底里的一点点“龌龊”都暴露出来,可以痛快讲了。凡事都是虚空
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人,难免在神情上都多一丝生存紧张,中国在海外的留学生尤其让人感觉到这一点。看不到出自内心的笑,连谈话时也似乎只有一个主题:今后有什么打算?每做一件事,都在问自己:对我有没有好处?
坦白的说我自己刚到香港时就是这样,只觉得自己多么没着落,无根无底的飘在他乡,我要努力啊,绝不可浪费自己的任何精力,房子,车子,名誉,地位,还有漂亮老婆,我什么都要啊。要学最能给我带来利益的东西,去做最有利自己的事情,直到我成功。当时我就是这么典型功利,到现在我都想这样痛骂自己。
数学指出函数的极大值往往在最不稳定的点取到,人追求极端就会失去内心的平衡,到时候就不难体会到数学原理的深刻。我很快让我的功利心理逼到无路可走了,对所学的东西怀疑,担心自己变成书呆子,对自己有信心,找不到真正的朋友,找不到让身心平静的乐趣,每天都在心潮起伏。最后我去找学生辅导员。愚蠢的诉说倒不多提了,不过我记得他大胡子的脸有了微笑,眼睛里放出宽容而温和的光。他告诉我觉的我很有意思,他第一次遇到这么坦白的学生。“那些东西有什么意义呢,你怀疑得很好。“之后就翻出圣经来,给我读某些章。
Everythingismeaningless.竟是圣经里的话语。那是我看到的最为震惊的一句话,也是我后来觉得最深刻的一句话。中国人很难理解,对在功利教育里熏陶过来,缺少人格教育的中国学生,更无异于晴天霹雳。成绩,offer,学位,这样那样的好处,每天拼命算计的东西有什么意义?假设你突然死掉,世界将会怎样?世界将一样绚丽,地球转的一样快,太阳系每天在宇宙中换一个位。大海还是大海,波涛还是波涛,一样的花开花落,潮起潮落。你的亲人可能会掉眼泪,但是周围的人在三个月内将你忘个干净,那是你曾经那么在乎他们怎么看你的一群人啊。如果上帝存在,在他的眼里,你是多么可怜的小虫子,在活着的短暂岁月里,在最美好的青春里,都不曾快乐过,用尽心力去聚集一大堆外在和心灵没有关系的小东西,只是出于对未来的没有信心,小小的心灵在接近熄灭的一天还在发出那个愚蠢的声音,让你忙碌,让你忧虑的声音:我要,我还要。天底下充满了这样的小虫子,当一个离开了,又有一个来了,做着同样的事情,汹涌着同样的小小念头,受着同样的煎熬。于是上帝要感慨了: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已过的世代,无人纪念;将来的世代,后来的人也不纪念。
------圣经旧约传道书
我不是在传教,当时的辅导员也不是在传教,但是让我立刻看到自身的渺小,物质追求的虚妄,内心的愚昧。看看资本主义的学生辅导,是不是比我们这边高明多了?马哲曾帮助过我们什么?不要忧虑
“不要为明天忧虑,天上的飞鸟,不耕种也不收获,上天尚且要养活它,田野里的百合花,从不忧虑它能不能开花,是不是可以开得和其它一样美,但是它就自然的开花了,开得比所罗门皇冠上的珍珠还美。你呢,忧虑什么呢?人比飞鸟和百合花贵重多了,上帝会弃你不顾吗?”
一个朋友告诉我,他在等美国offer的时候,常常梦到接到牛校offer,过度兴奋到醒,更为郁郁,感慨“但愿长醉不复醒”。这样的故事大家听了不会太惊诧,由此不难理解《儒林外史》中的进中举了。而得到offer的人到了海外,往往要经历更多的梦醒时分。
为什么活得这么累?生命本是如此美丽,连飞鸟和野花都可以尽情地享受上天的恩赐,而这些有高等思维的聪明人,却活活让思维搞得神情郁郁,哀声叹气。
常有人感叹西方人笑起来那么真实,那么出自内心,探讨起来,又归结到他们更有钱,他们的社会更发达。可我觉得那不是原因。原因就是他们比中国学生更接近飞鸟和野花罢了,更接近《阿甘正传》里的弱智罢了。他们更天真,相信那个万能的上帝会永不遗弃他,所以他们可以少想很多的问题,反而过得更顺利,在团队里表现得更凝聚,因为过分的私心是无法向大家共同的上帝交代的,他们可以很快做出一个Microsoft,一个Dell,但是大家可以看看中国的北大方正,联想,新浪,管理层一年的地震比台湾还多,这么多年来,连冲出亚洲的野心都没有真正实现过。这难道不是上帝给西方人带来的好处,耶稣说信我就可以得救,不管这个上帝是不是虚拟的,但他在事实上填补了人性的巨大空白,人家的Microsoft就证明了他的存在,正如计算机的虚拟内存,尽管虚拟,但事实上的作用是巨大的。中国学生总是怀疑这个看不见的上帝是否存在,更在私下里说,他对我能带来好处吗?其实中国人什么都不信,只信好处,从古时的考八股起,读书就是为了好处。因此,大家每天活在害怕没有好处的忧郁里,想靠自己小小的思维,在着巨大的世界系统里去谋取好处,上帝忍了泪水,背过脸去。
思维的无奈
我并不主张虚无,尽管我在上一篇文章里尽力去指出物质追求的虚妄。正如萨特认为,人生本是本无意义,但是怎样摆脱虚无却是有意义的。王朔的意义在于砸碎那些没有意义的假崇高,伍迪.艾伦的意义就在于不断指出人生的荒谬。如果一切都是那么可笑,我们怎样面对每天的24小时?但是活着就是这么简单,它只是一个过程,简单而自然地发生,以至于任何干扰和关注都是多余。就像飞鸟掠过天空,野花静静地开放。能把什么东西叫做现在吗?你能占有什么东西吗?一切的意义只在时间的流动的河中。就像一团火,哪个燃烧的过程才叫火,一旦过程停止了,火不存在了。人的思维在作怪,它是一个双面的东西,它不总是带给我们好处,虽然我们对它有那么多自信。思维在很多时候严重地干扰了那个自然的生命过程,它在想单个的状态好不好,值不值得,合不合规范,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所以我们很快变得不快乐,不安稳,再也无法享受那种自然的喜悦了,正像被摄像的人,他的表情立刻不自然起来。恐怖片里的鬼魂可能一直不曾出现,人们却开始牙齿打颤,是被自己思维折磨而已。学计算机的朋友肯定知道操作系统将一个进程悬挂起来的意思。人的那个蠢笨不堪的思维,凭什么要常驻内存?它那么长期的运转,又真正解决了多少问题?为什么不在必要的时候悬挂它,去享受生命的自然?明白这一点将改变你的生活,思维会使你陷入矛盾,很多时候它是多余的,用心去体会,甚至用毛孔去感受就足够了。当你不再判断,不再分辨,不再比较,不再权衡,你就立刻、和谐起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时,还用考虑什么呢?“此间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连言语都是多余,因为言语来自思维。佛陀的捻花一笑,详和的神情,虽静坐,似乎已飞跃世间一切,他坐在了那个生命的根本之上,再也没有一丝的不和谐。
读书的时候,我常常到海边听涛声,坐下来看着太阳落下,那会是我一天最美好的时间,当太阳没下去,晚霞渐渐褪去颜色,波浪依然轻轻拍打岸边,幕色从四周将我围过来,静默中我会在心灵里升起喜悦,感觉到冥冥中那个永恒的力量,它在紧紧将我抱住,天地万物和我一样同在,也被温和地抱着,我将永不孤独,永不伤心,永不绝望,因为那力量就一直在那里,将永远在那里,我是它的恩赐,我的灵魂从未像那时一样枝繁叶茂,内心从未像那时一样宁静和谐。
我不用去分辨那种力量,是上帝也好,上天也好,老子说的道也好,有什么关系呢?分辨只是是思维常干的蠢事罢了。所有的心灵都是一样的,所以我相信所有人都有那个和谐的状态,就像收音机有那个频道一样,只不过太多人没有调到过。太阳,大海,清风明月,鸟语花香,生生不息的物种,是多么大的恩赐啊,只在我们断暂的生命里才可以感受到,可是太多的人从不念及。他们将自己全部地交给了少得可怜的脑细胞,心灵交给了那个拙劣的CPU,时时刻刻在做狭窄不堪的运算和判断,所以才会长时间挣扎焦虑,只看到85分和90分的区别,5000元月薪和10万年薪的不同,牛校和烂校的分辨。所以“郁闷”,“无耻”,“倒霉”,“不爽”,“急”,这样的词汇就开始在嘴边泛滥了,就像破电脑的出错提示一样多。本没有打算再写很多了,关于人生的刨根问底本来就是沉重的课题,无异让学业繁多的学子们再怀疑自己,平添忧虑。倒不如多说点逗乐的事,每天多嘻嘻哈哈一阵。
前不久见到北大的一个女生,说我前面介绍香港的文字很实用,后面的文章就越来越看不懂了,可以理解,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要像我一样想这些问题的,特别是女孩,一天多说几声“挺好的”“好温馨哟”就算过得不错了,古今中外都不曾出过一个女哲学家。但是,这位未曾谋面的北大师弟在等我的续集,谢谢你,xmdl(阿扁鱼),我不愿让你失望这一篇是为你而写的。
我们看的人文书前面提到的女生就问我,在留学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回答是长了见识。就像在小地方呆久的人出来见了大海,这个收获大得很。所以我渐渐地学会了真正的谦虚态度,越来越承认自己所可以理解到的,可以认识到的只是这世界的太小一部分。在我的脑力范围外有太大的空间,从这一点来看,我们每个人都对自己有过多的自负,每天都在或多或少的干着作井观天的蠢事,争论着盲人摸象的争论。
清华北大的学生的人文素养,我想,很多来源于图书馆的人文书籍,因为喜欢读书的学生多半在那里搬书回来看。可是那些书多产于七十,八十年代,基本上是被一把姓马的刀阉割了的太监式的书,我不怕得罪人。怎么阉割法?举个例子,“总体而言,宗教是唯心的,错误的世界观,被统治阶级利用来麻痹被统治阶级的广大人民...”从此,你知道了这一点,你么读释迦,读耶稣,读老庄,都觉得如同太监一般阴阳怪气。
在红色的年代里,马刀所向无敌,包括孔夫子到孙中山,从曾国藩到蒋介石,都少有可以逃脱的,因为他们有“阶级局限性”。
但是我到了香港,就看到了很多台湾的书,很多香港的书,原来这些书本不象太监的,甚至不比姓马的书少阳刚之气,可以读得让人忘食,哎,可怜它们的被阉。这些都是我以前脑子以外的东西,所以我立刻知道要谦虚了,人总是受着他的经历和环境的巨大局限,他甚至不意思到,没有选择地被限制隔离着。耶稣呢,用我们的眼光看,他太失败了,没有妻子,没有儿子,没有房子,没有财产,没有地位,最后还要被钉死,他只是游走于四方去救助受苦受难的人们,他有余的眼光总是看到了世界的外面,因为他也到过更高的维度里。
庄子至今看来还是活得最浪漫最洒脱的中国人,他是超脱的同义词,他也是高维空间的蚂蚁。去读他们,去体会那种来自另外一个维度的智慧的震撼,尽管你可能无法改变无奈的现实,但是可以深刻地改变自己,尽管无法摆脱沉重的肉身,依旧无选择地活在平面上,但是,心灵获得了自由。愿意升起你的心灵吗?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且我们永远只能是自己,卢梭说的,对于整个世界我微不足道,但是我对于自己确是全部。事实上我们只对于自己重要,如果我死掉了,没有几个人会在三年后保持对我的记忆,如果我痛苦,没有几个人会有真正的同情,因为太难了,每个人都无法了解我的意识。所以我们要独立,活着就是成为自己,那个独一无二的自己,去寻找自内在的完美与和谐,去实现句那没有选择的话:IamwhoIam。
SimplybecauseIamnotandcannotbeanyoneelse.可是我们受教育,教育的目的就是教我们忘掉自己,去变成一个称为标准的人,不是这样吗?从小学起我们就要评三好,树标兵,学雷锋,学赖宁。老师总是看到我们的恶习,“你那样子不合行为规范,不可耻吗?”
到了大学,我们又自由了多少呢?我们依旧看别人,看典型,看所谓成功者,我们依旧活在要忘掉自己的标准包围中,去bbs看看,似乎所有人都统一了口吻,GRE2400,拿了牛校offer,签了著名外企,找到了ppmm,牛啊,羡慕啊,爽啊,历史走到了21世纪,北大和清华人只剩下一副面孔了,每年招了很多新生,最后就剩下了一个。
比较是有意义的吗?作为一个独一无二的存在,作为自己的全部主宰,为什么要什么都和人家比才可以找到意义?为什么当别人考G的时候,我也一定要考,为什么考不过2200就要郁闷?为什么billgates成功的时候,我也一定要学计算机?可是自己和别人是多么的不同,些不同难道可以在一些欲念的驱动下轻易的忽略?
崇拜是有意义的吗?明星是需要那样追捧的吗?中国的那支烂球队是需要那么多关注的吗?当我们倾注希望的时候,他们借此赚到了更多的银子,活得更加嚣张,更加让我们失望,我们是在给富翁们献爱心,爱心那么多,为什么不献给需要爱心的更多的人们,为什么不献给自己,独一无二的自己?
当我们崇拜自己,热爱自己,追捧自己,关注自己,我们就都也是明星了。这样盲从将无法发生,起哄将无法发生,个人崇拜将无法发生。这个意义大的很,至少大跃进将不发生,文革将不发生,我们的经济有可能早三十年走上正轨,现在我们不需要拼命飞跃重洋,中央到地方的官员就不要象现在一样,在亿万人没有工作时还竭力吹嘘7%的GDP增长,就像阳痿的人,为了脸面,郑重地去声名:请看我浓密的胡须,年增长率7%。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大学生顶岗实习生活感悟》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大学生顶岗实习生活感悟: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大学生顶岗实习生活感悟》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584920.html
- 上一篇:大学生体育课心得体会
- 下一篇:大学生体育课总结-篮球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