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初中生物教学心得体会

时间:2019-05-28 14:36:07 网站:公文素材库

初中生物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生物教学心得体会

那文云

在这十几年的教学中,我发现初中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新精神,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这是实践生物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在生物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动用探究模式组织教学活动,能较大程度地激起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生物教学是一门艺术,如何把看似没有趣味的课程讲得生动,让学生爱学,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达到的。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学习的时候乐在其中,就能够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呢?教学多年,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结合多年的教学体会,做出了以下几点努力。

(1)、增强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指出:“兴趣是创造一条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由此可见,有了兴趣,学生就能够专注,学习的速度会加快。实践证明,当学生对某个学科产生了兴趣,就会产生求知欲并付出努力。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就会用全部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也只有“乐”学,学生才会高度集中注意力,思维才会活跃,课堂知识才能高效率地掌握。(2)、在课堂上,适当的介绍生物的背景是需要的,例如:生物科学是当代科学的前沿,生物技术是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正以空前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科学家为之献身,生物领域中众多的未知数正期待着年轻一代去探索,去寻求答案。事实证明,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在学生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非常关注生物科学发展的动向,科学成就成了学生们谈论的话题。我的学生中有许多人进入高等学府的生物专业、医学专业学习,准备为21世纪生物科学的腾飞贡献毕生的精力。通过对生物的初步了解,可以使学生想要进一步了解生物,提高对生物的热情。(3)、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新理念使单纯的传授知识型转向提高素养教育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课程的基本任务,科学素养即对科学学习的正确态度、科学情感、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事物作出各种解释和相关决策的能力。每个学生都是天生的科学家,他们生来就对周围的世界,尤其是自然界中那些有生命的东西充满了好奇心。我在进行单细胞生物的教学时,讲到草履虫,学生就不停地问:“老师,草履虫在一分钟内能分裂成多少个细胞?草履虫为什么会分裂?”像这样一些问题,课本上没有涉及到的,他们却想到了,可见孩子们的想象力与好奇心。在讲到细胞学说的提出时,介绍了施旺与施莱登两位生物学家。通过这些科学家的故事,培养了他们合作的精神。在讲述生物与环境这一章节时,我要他们自己去发现身边的环境问题,并让他们讨论应该怎样处理这些问题。我认为这样既可以锻炼他们的观察力,又可以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扩展阅读:初中生物教学经验

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我们每一位生物老师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科学求实的态度、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和强烈的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牢牢把握“求实、求活、求新”的教学三原则,不断取得新的教学成果。

一、求实扎实严谨,联系实际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切实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具体教学中,要搞清生物要领的形成过程,讲清生物概念的定义、含义及特性等,有时要通过举例、作图等手段让学生加深对抽象生物要领的理解。对生物规律的讲解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概括、抽象、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得出结论,同时要讲清生物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及生物规律中各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必要时对其相关的概念规律要加以比较区别,消除学生对生物概念规律的模

糊感。

生物课堂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这既是生物学科特点的必然体现,也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现。在课堂讲授中,教师应尽量列举大量的生活、生产中的(转载自第一范文网,请保留此标记。)实例,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知识,这样可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在习题的讲析中,选例除了要注重习题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习题的实用性,以及渗透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性。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教学,除了课本上必做的演示实验外,教师应当善于观察,挖掘生活实例中的生物原则,设计一些实验装置在课堂上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求活方法科学、灵活多变

教师在课堂讲授中,应根据课程结构设置内容特点、课型特征以及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知识方法教育要灵活,在课堂上,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思维方法训练要灵活。在解决生物问题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角度、不同侧面去分析问题,做到一题多思,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教师应当有目的对学生进行各种思维训练。

三、求新转变观念,创新教育

“求实、求活、求新”三原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有机的统一体。二者相辅相承,层层递进,求实是基础,求活是关键,求新是目的,只有具备扎实严谨的基础知识,才能转变成灵活的思维方法,最终表现出独特的创新能力。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查看更多与本文《初中生物教学反思》相关的文章。我从事初中生物教学已经有几个年头了,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得进行教学反思,然后在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经过这几年的磨练,我对初中的生物教学有一些心得,现表述如下。一、初中生物科学的教学对象是面向全体中学生的,他的目的并不是要培养生物学家培养生物人材,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自觉保护环境的情操,提高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为一部分今后要从事生物事业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础。

也就是说,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全面、基础、科学素养教育,从这一观点出发,在我的生物教育理念中,从我接触学生的那一刻开始,我就是一直以培养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为主要目的的。

我的每一个课堂设计、每一个活动安排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并且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为中心思想。

在课堂教学的准备中,我会多注意选择与书本知识相关的课外知识,例如在讲生态环境时做关于生物圈二号计划的专题讲座,在拒绝毒品时会让学生观看中国拒绝毒品的宣传片等。总之,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要进行不断的教学反思,一切以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的教学理念为指导。

二、作为老师,教材是必须要了解掌握的,但是,教材对于老师来说只是一个承载知识的工具,而不能作为教学的依赖。我认为,教材就好比一池水,要站在高处去看才能觉得清澈见底,也就是说,要站在一个比教材更高的角度去把握教材。

作为一名教师的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仅是研究所教年级的教材,还要把整个中学阶段的教材都要研究,首先要知道在整个初中阶段,生物课程都需要学生掌握些什么知识,知识体系是怎样安排的,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需要学习哪些知识,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养和提高等等。

在我的教学中,通常我都是把教材中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个一个专题,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很多的活动,例如一些课堂小游戏、调查、竞赛等等,让学生在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

上面是我经过几年的初中生物的教学反思,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各位同行也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得反思,然后找到最适合的教学方法。

“活”从课标来谈初中生物教学的一些心得

“五严”背景下,新一轮的减负浪潮正在江苏大地悄然兴起,减负不等于减效。那么,如何能做到真正的减负增效呢?笔者认为只要头脑中有课标,用心分析教材,同时因地制宜选择“活材”来服务教学,就能达到减负增效的最佳结合点。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学习新课标的体会谈一下我的做法。

一、脑中有“标准”

1、精读提炼课标。新课标涉及的课程理念主要有:⑴、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同时,教学也应因材施教,以便适应当地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⑵、教学内容以及实例的筛选应遵循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⑶、教学应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乐于探究,在锻炼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

2、按课时分解目标。把握总目标的同时,细化每一课时的具体目标,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具体阐述细化,做到“心中有全局,分课抓落实”。比方说《食物链和食物网》一节内容的具体目标为:⑴、知识目标: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⑵、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说明问题和进一步提出问题的能力。⑶、情感目标: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参与描述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活动,体验与人交流与合作;初步形成爱护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3、因地制宜诠释课标。在课标中提到:“教学资源的来源广泛,可以是学校图书馆、社区资源、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还有信息化资源等等”。平时只要多加观察、收集素材,就能更好的落实课标,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

二、心中有“课本”

1、认真研读课本,做到心里有框架。通过研读教材,可以整体梳理和把握教材,抓住内容的核心点合理安排教学;同时,教师要有向前一步意识,整理出一学期或一学年的学生活动,提前告知,让学生可以在便利之时去做。例如安排学生调查洗衣粉种类活动,学生可以在刚好去超市的时候开展调查;观察鱼的外形活动就可以在家庭买鱼做菜前观察,因为不是每个家庭每天都要买鱼。

2、重视课前预设,选择最佳的知识呈现方式。了解教材目标与编者意图后,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合理选择内容的呈现方式,积极调动学生参与度。例如,在讲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内容时,我选择通过联系生活的日记形式进行预设教学。比如在讲解结构咽的时候,展示的日记为:“今天晚餐的时候,我一边吃饭一边看漫画《乌龙院》,结果我被呛到了。我会牢记妈妈的话:吃饭的时候不要大声说笑!明天我要去问问老师:为什么会被呛到呢?”;在讲解《人的生殖》内容时,我通过一家三口的对话形式预设教学过程。

3、设计情景对话,加深学生的情感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教育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感情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效的作用”。情感培养是生物学的职责,但情感更需要体验,而教师的情感体验不能代替学生的情感体验。课堂上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和感悟。例如,在讲解《食物链》的时候,让学生分别扮演草原上的不同生物角色进行教学。教学接近尾声的时候,我在这些角色里加进“人”这个角色,然后顺势提问:“有人说‘吃与被吃是大自然的生存法则,所以我们就可以随意地虐杀野生动、植物供我们人类享用!’”,学生听后就会自发流露保护动物的情感;再如,在讲解《两栖类的发育》的时候,我特意展示有三条后肢的青蛙照片,学生马上发现这一不正常的情况,我就顺势说:这只三条后肢的青蛙是一名生物工作者在某一被污染的地方拍到的,请大家想象并描述一下发现蛙的环境。这样来提升学生的保护环境的意识。

4、评价与再评价,合理对学生进行评价。对学生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细化每一课时目标时,要明确对学生的评价机制。评价应该做到全面化和多元化,真正的符合编者意图。我校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学生学习评价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引进“再评价”这一概念,动态且真实的反映学生的成长过程。

三、动手找“活材”

1、发动全班学生,组织兴趣小组。将班级的学生根据各自的爱好和获得信息的便利程度分成若干小组,每一组人数不等。例如我的分组情况是这样的:有些学生家庭有订报纸的习惯,那么将这些人编成“剪报组”;有些同学喜欢在休息的时候看动物世界和人与自然等一些与生物密切相关的电视节目,我就将他们编成“电视组”,有的学生喜欢阅读有关生物方面的书籍,就将他们编成“阅读摘抄组”等。一个月专门抽出一节课,让每一个小组派出代表进行交流,有些知识可能对近期教学用途不大,但可以服务今后的教学。

2、联系其他学科,获取相关信息。本套义务教育教材编写中,不同学科中出现很多知识交叉的情况,若加以好好利用就能为生物教学服务。例如在讲解肾脏结构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讲讲在思想品德课中学习到的关于田世国捐肾救母的故事;讲解生物圈中的水循环时,可以让学生先谈谈在地理课中学习的关于水循环方面的知识;学习动物克隆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描述一下语文课上有关多利羊的介绍。通过学科交叉联系,有利于学生构建良好的知识网络。

3、联系生活经验,获取无形的教学资源。例如,学习检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实验时,要想让还没有开设化学课的7年级学生明白这一实验现象,光靠实验视频资料是不够的,于是我就用“淘米”这一常见的生活现象来描述实验前后的现象变化:所用的石灰水在通二氧化碳之前和淘米之前的自来水一样(澄清),通二氧化碳之后就像淘完米之后的淘米水(浑浊);再如,有的学生参观过动物园、植物园;有些学生有过饲养家禽家畜或种植稻、麦、果树、花卉的经历;一些学生受过感染传染病的痛苦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无形资源,通过相互交流,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4、了解当地民俗,提取有用信息。民俗是在特定的地域生活环境和历史条件下,在长期共同的生产实践和社会交往中,通过社会约定俗成的仪规。这些民情风俗,是民族文化的一种历史积淀,是民族悠久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例如江阴这边有做米酒、酱油和泡菜等民间风俗,我们就可以鼓励学生去收集和了解这些民间风俗。学生收集后,可安排一到两课时让学生讲,用好这方面“活材”。这样就可以在继承民族文化的同时,锻炼他们多种能力。

只要我们细读课标,研究教材教法,找准适合当地学情的教学资源,我想新课标才能真正发挥应有功能。同时,也才能让的教学“活”起来。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初中生物教学心得体会》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初中生物教学心得体会: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初中生物教学心得体会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585867.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