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初中生数学自评与反思能力的培养》开题报告

时间:2019-05-28 14:49:36 网站:公文素材库

《初中生数学自评与反思能力的培养》开题报告

《初中生数学自评与反思能力的培养》开题报告

我校《初中生数学自评与反思能力的培养》课题是泰州市市级课题,课题经泰州市教育局批准,从即日起正式开题,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理论依据。

1.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现代评价理论告诉我们,教育评价已经不再把被评价者视为评价的待查客体,而是把他视为教育评价的主体。要改变传统教学评价中教师为中心的倾向,必须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评价之中,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一个部分,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一种有效手段,让学生在自我评价和反思中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学习。因此,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能力的培养近年来日益得到教育理论界的高度重视,并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果。但我们又认为,在目前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培养的意识尚未真正的确立起来,也缺乏有效的培养机制,我们的研究,旨在从数学学科教学的角度去探索、研究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方法与策略,形成可操作的自我评价体系。“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明,思明则新,思新则进。”学生主体反思能力的培养,确实应渗透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学习前的反思,重在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习中的反思,重在让学生监控自己的学习活动,以达到最优效果;学习后的反思,重在让学生评价自己学习的整体情况,通过理性思考,总结成功之处,发现改进不足。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重视反思,鼓励学生反思,并巧妙地利用反思,定会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乐思、巧思、善思,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真正地学会学习,也为提高中学生数学素养提供一种有效的切实可行的途径。

2.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国外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十分强调自我评价在教学以及学生学习中的作用。皮亚杰说:“教师不承担全部评价的责任,而是鼓励儿童逐渐参与对他自己的实践成果怍自我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国内日益得到教育理论界的高度重视,并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果。如:在数学教学中学生进行自评、他评的方法、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他评、反思等等。这些岍究必将促进评价制度的改革,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和谐地发展,提高数学素养。

目前国内研究课题中自评与反思大多数面对的对象是教师,而对于学生这个群体来说,特别是对于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研究还较少,正是基于这个目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发现学生学习中自评与反思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国内网上搜索后查到宁夏银川二十一小学《小学生数学自评及反思能力的培养》该课题是在201*年申报的,至今还没有结题,他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和探索小学数学各年级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训练方法和指导策略,和本课题有相似之处。

(2)本课题与之区别与联系

本课题研究方向与一些学校同一领域研究具有同一性、微观性,都是着眼于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自评与反思能力。本课题着重研究实施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指导策略与方法在数学教学中自我评价的意义,不仅在于学生能自已发现问题,及时了解自已的学习状况,改善自己的学习,而且对于培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和独立性都起到重要作用,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必须使学生具有自我评价的能力,掌握自我评价的方法,在研究中,可以自检自控、互评他评、自我反思才能培养自我评价的全面性。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创新之处

研究和探索初中数学各年级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训练方法和指导策略,形成可操作性体系,拟订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一)自检自控,培养自我评价独立性的研究(二)互评他评,培养自我评价科学性的研究(三)促进自我反思,培养自我评价全面性的研究

1、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要使学生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不仅仅满足于得出的结论,教师要让学生对自己的显性的学习结果和隐性的思考过程进行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2、引导学生对照他人的经验反思学习过程

3、引导学生把反思性思维运用于学习的各个环节中。(四)初中生反思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当前初中学生反思特征如何?是否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提高?为此,本研究将对初中学生反思意识,反思内容和反思水平的现状进行调查和评估。

三、课题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1)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很多学生在思考较复杂问题时很少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很少了解影响思维的变量,缺乏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无法独立地认识自己的思维过程正确与否,直至老师评判其错误后,才有反思的意识,造成思维过程与反思的严重脱节。

究其原因,可能是:(1)学生没有自评和反思的意识或不知道如何自评和反思,以致很多学生到了高中甚至大学也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2)学生由于被大量的作业压得喘不过气来,没有时间进行自评和反思。(3)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与讲解,忽视了对学生自评和反思能力的培养。(4)教师不知道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自评和反思能力。因为事实上,很多教师都不注意自己在教学中如何进行反思,更谈不上去教会学生反思。

新课程倡导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致力于学习方式的改变。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主动、能动、独立地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要以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为前提,其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评和反思意识和自评和反思能力,提高学会自我学习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评和反思,从新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地对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和思考,能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优化思维过程;通过反思学习策略、过程及结果,能培养自我监控、自我改进的能力;通过自评和反思,可以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数学课程准》P7解决问题目标中明确指出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情感与态度目标中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及在学生数学学习教程的评价中是否有反思自己思考过程的意识,综合以上几点,本课题的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如何培养学生自评与主体反思能力。

在目前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培养的意识尚未真正的确立起来,也缺乏有效的培养机制,我们的研究,旨在从数学学科教学的角度去探索、研究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方法与策略,形成可操作的自我评价体系。四、课题研究的方法、进程和预期成果㈠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关注国内外教育发展动态,收集积累相关的文献资料,提高教师理论水平。

2、行动研究法:创设一个让学生自主选择、自由创造的学习环境,让他们自主地进行信息的检索、筛选、整理、分析等,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以培养能力、情感,锻炼意志、品格。

3、个案研究法:通过个案研究,由点及面,了解学生学习能力。㈡研究原则:

1、主体性原则。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也应是评价的主体,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策略,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学习速度,达到有效自控,使教与学得到和谐统一。

2、多元性原则。自我评价的内容是多元的,既包括知识的掌握,又包括能力的培养,情意的发展及其他非智力因素(包括学习态度、兴趣、习惯等)的形成。

3、愉悦性原则。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能创设轻松愉悦的评价环境,能密切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合作和情感交流,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4、可操作性原则。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操作既要考虑到能够及时反馈,便于操作,又要顾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既要体现数学学科特点,又能为学生理解和接受。5、个性化原则。对学生采取针对性辅导,使不同条件和潜能的学生有机会在不同的角度、不同层面上获得相应的发展,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激励评价机制,促进个性的发展。

6、发展性原则。通过对自身状况的了解与既定教育目标上的差距,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学习,以提高自身发展的水平。它是一种内部的动力机制,在不断地自我教育、自我评价中寻求自身的发展。

㈢研究进程1、理论准备阶段

收集相关资料,学习相关理论。课题组集中讨论学习“反思性教学”、“建构主义理论”、“元认知理论”等相关教育、教学理论,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本课题的指导思想,且广泛收集、归纳与本课题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动态的材料,整理成集子,供课题组老师学习参考,并要求课题组成员写学习心得。

本阶段主要采取:(1)书籍文献。

(2)网上搜寻关于“培养学生自评与反思”方面的资料。(3)和其他先进学校及教研领导进行讨论,制定计划。

(201*年9月-201*年10月)阶段负责人:韩云周建国何乐2、初步实施阶段

(1)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刻苦钻研信息技术,熟练掌握现代计算机及其他各种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为本课题作准备。

(2)按课题实施计划进行实验,收集整理资料,对初步成果进行分析和验证,必要时根据情况调整研究进度。

(3)邀请市教研室老师来校举办讲座,对课题研究方法做深入分析,为教育科研开拓视野。

召开小型论证会,正式开题。(201*年10月)阶段负责人:韩云周建国何乐3、整体实施阶段

(1)对前一阶段进行初步的评价,找出不足,改进研究,进行理论的归纳(2)使学生逐步养成“自评与反思”的学习习惯。成果形式为调查报告,(201*年5月)阶段负责人:韩云周建国何乐4、总结检验阶段

收集和整理有关研究的过程性资料,归纳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成果形式为研究报告,写出结题报告,正式出版系列编著,结题汇报成果。展示:学生提高档案(201*年9月)阶段负责人:韩云周建国何乐

㈣研究预期成果

1、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得到明显转变,对话式课堂教学方洼基本上能掌握,

教学效果比较好。

2、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学生的数学自评与反用,能力的培养得到了提高,全面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3、学生的反思意识得到强化、学生的反思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的反思毅力逐渐增强、学生的反思习惯逐渐形成。成果形式:l、结题报告

2、推出具有成功经验的典型课例,在区、市进行研讨。3、研究人员撰写、发表一系列相关的经验论文4、学生成果展、典型教学案例集。五、课题研究管理

1.课题领导小组:韩云周建国何乐

2.课题研究小组:韩云周建国何乐薛继明唐香娣常爱民何

光荣陈章兰李章成张瑞琴黄萍

3.经费保障:由学校单独支付资金无条件支持本课题的研究。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本课题研究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在人力、物力和经费上都经予了大力支持和充分保障,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有信心、有决心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

扩展阅读:培养反思型学生的研究开题报告

《培养反思型学生的研究》开题报告

北流市南园明德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1.政策依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学生学习的过程不是学生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构建与反思的过程。

《全日制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上也指出要让学生“初步形成反思意识,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2.理论依据

叶圣陶指出:“尝谓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必须使学生具备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能力,即能够按照既定的目标和标准,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检测,自我反思,作出正确的评价,促进自己的学习。

而当代建构主义认为,在人们认知框架中,主体的自我反思是构成认知结构更新的一个必要条件。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不是单纯地复制与同化,而是要求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动构建,不断地进行反省、概括和抽象。显然,学习中的反思如同生物消化食物和吸收养分一样,是别人无法代替的。一切知识最终必须通过主体的建构活动才能得以完成,所以,学习者必须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自我监控、自我检查,以判断自己在学习中所追求的是否符合预先确定的目标。可以说,反思是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只有不断地反思,才能建构起自己的知识网络。反思在知识建构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为:

○1反思必须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因而,它有利于对新旧知识进行分析、比较或整理归类,有利于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构成知识网络。

○2反思是学生对自己的思维与学习过程的再思考,学生在反思中可以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修改和提炼自己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3反思可以促使学生的认知由指向问题转移到指向自身的认知加工过程,从而能使学生更好的监控、评价、调节、纠正自己的认知活动,提高学习能力。

○4具有反思意识的学生能通过自己学习中的各环节分析,对自己的学习活动持一种“健康”的怀疑,即有主动的“问题”意识,提出“为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正如《学会生存》一书中提出:“未来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适应21世纪要求的一代新人,必须有自主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教育教学要激发学生自主、自觉地学习,并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反思习惯与反思能力,这是现代教育的使命。

3.现实依据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改革偏重于对教的研究,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原有的教育、教学条件下,学生的学习偏重于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仅仅立足于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传输。他们只随教师这只“钓鱼钩”波动,而从不对教师所教的内容、方法及评价提出质疑,也从不深究错误原因,怎样去纠错,怎样避免犯同样的错误,而总是非常的“听话”,端坐静听。等待老师提出问题(或指出错误)、回答问题(或讲解解题方法)。总的说来,我们的学生缺乏一种自觉反思的意识与习惯,而我们的教师,也缺少一种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有效策略。

综上所述,当前教育教学发展的趋势和要求以及当前学生自觉反思意识和良好反思习惯、反思能力的培养现状都对研究“反思型学生”提出了要求,也给我们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教学实践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1.关于反思

杜威认为反思是“对任何信念或假定的知识形式,根据支持它的基础和它趋于达到的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积极的、坚持不懈的和仔细的考虑,它包括这样一种有意识和自愿的努力,即在论证和理性的坚实基础上建立信念。”这席话中隐含着这样几方面的意思:一是反思是一种思维活动(考虑),二是反思具有有象性(指向“信念或假定的知识形式”)、自觉性(“有意识和自愿的”)和技巧性(从支持反思的对象的“基础”及“趋于达到的进一步结论”上着手)。从本质上说,反思不仅仅是“回顾”或“回忆”已有的“心理活动”,而且是要找到其中的“问

题”以及“答案”,因而反思具有极强的问题意识。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反思是指自己对思维和学习过程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使思维的一种高级形式。这里的自我意识是指自我察觉,自我监控是指学生为了有效地进行学习,不断自觉、积极、主动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计划、监察、检查、评价、调节和控制的过程。它是个体乃至整体群体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2.关于反思型学生

反思型冲动型风格维度来源于凯根(Kagan)对调查知觉速率方面的研究,研究发现,学习者按认知风格可以分为两大不同的类型,其中反思型者表现为在作出回答或行动前对问题进行仔细缜密的思考,反复评估各种可能的答案,直到得出结论,他们总是谨慎,全面的检查各种假设,在确定没有问题的情况下才会给出较有把握的答案。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反思型的学生逻辑推理能力较强,能较好的理解具体信息与整体信息的关系,他们更擅长进行复杂的学习活动,获取信息时具有系统性,处理问题时谨慎,而且在寻求答案时较关注准确性;反思型学生归纳推理能力更强,通常来说,反思型的人更能从归纳学习中获益。反思型学生表现出更为成熟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而且比起冲动型儿童更多地去考虑不同的假设,反思型的学生在加工人物信息方面比起冲动性的学生更有效,并却采用更为系统和成熟的策略,他们总是有条不紊,逻辑性强,注意到细微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说,反思型的学生更适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反思”(reflection)一词在世界各国教育中受到广泛的关注,现已成为凝聚教育改革力量的标识或口号。

20世纪80年代,反思性学习理论与实践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反思性学习因具有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的实践合理性而迅速影响到世界各国,成为一股强劲的教学思潮。有从教师的反思性教学展开研究的,比较流行的有:埃拜模型,爱德华兹-布朗托模型和拉搏思凯模型,通过反思“提出问题-探讨研究-解决问题”是其灵魂所在。而美国的SeottG.Paris等则从幼儿园到六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展开研究,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原理为基础,通过建立学习档案、进行真实性评估、增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促进家长和教师的反思等,让学生逐步学会自我评估、引导学生成为自律学习者,帮助他们评估

自己在各门科目上的学习进步情况。

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教学改革实验的蓬勃发展,反思性学习引入我国并引起教学理论界与实践界的浓厚兴趣,这些年来取得了不少成绩,积累了不少经验。如华师大熊川武教授对此进行了理论性探讨,著有《反思性教学》一书。涂荣豹教授以数学学科为具体背景,最早提出了反思性数学学习的概念。而把学生反思性学习作为课题研究的目前有: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的《高中学生反思能力培养的研究》,主要解决让学生形成反思习掼和较强反思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常师二附小的《小学生数学自评与反思能力的培养》主要研究了小学各年级自我评价与自我反思的可操作体系.另外在各类刊物上也陆续发表了一些培养学生反思性能力的论文。但总体而言,都主要偏重于从学科中培养高中、初中学生的反思能力,较少涉及小学生反思意识、能力的养成。且研究成果大多是在普遍性结论中辅以学科性例子,缺乏全面有效的培养“反思型”学生的实践操作策略。

四、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一)主要观点

1.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而反思则为自我教育开启了第一道门户。学生学会了反思,就会以特定的眼光给自己在学习群体中的位置定位,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成长就可以用这样一个公式来表达:学生的成长=自主+反思。

2.学生具备反思能力培养的基础,但长期以来,小学生在学习中、在生活上却一味地被教师、被家长牵着鼻子走,没有自主、自评的意识,没有自律、自理的习惯,对工作、学习不是一味听话就是冲动鲁莽,缺少一种“三思而后行”的反思习惯与能力,从而使工作学习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必须要在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教师与家长共同督促孩子根据制定的教学目标,对自己的学习与生活表现进行审视、回顾、分析,强化正确认识,发现问题,及时调控,总结规律,进而实现全面发展。

3.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方式,每一位优秀学生的成长都在自觉或不自觉中进行着“学习反思”。把“学习反思”落实在日常的课堂教学的操作

程序之中,能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口号变为现实,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发展能力。

4.反思性学习是一种合作互动的社会实践和交流活动。学生在反思过程中,如果有他人指点或与他人合作进行,会加深理解,反思的效果会更佳。

5.“反思型”学生的养成,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二)创新之处

1.本研究重视整合多方力量,创设反思氛围,多方位培养学生反思意识、反思能力与反思习惯。在研究中注重“我的成长足迹”反思导路本的创编与修改,引领学生在填写一周成长足迹的过程中积累自已在学习、工作、生活等多方面的闪光点与不足之处、学习收获与感受,并敞开心扉与家长、教师、同学交流,从而在总结积累与交流探讨中反思提高。

2.通过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进行全面的、综合的、立体的研究,从反思意识、反思习惯、反思形式、反思方法、反思能力、反思氛围等方面构建“反思型”学生培养的理论框架和操作策略,创编在小学阶段整合多方力量,培养“反思型”学生的理论与实践体系。五、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从现实背景看(1)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当今社会科技迅猛发展,我们很难预测10年或20年后,学生需要哪些知识,学生必须面对哪些挑战,因此我们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更重要的应是引领学生学会如何去学习,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合作因此,我们需要学生学会自我调节、自我监控、自我检验、问题识别,而培养反思型学生的过程恰恰正是促使学生主体意识充分发展的过程。

(2)小学生特定时期的需要

小学生的学习,是人生发展的奠基石,是终生学习的起点。小学时期所形成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关系到一个人成年以后是否能适应学习型社会,关系到人生的发展与成功。因此,如何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技术,使他们从“学会”到“会学”,使他们的学习事半功倍,效率提升,是当前教育工作

者、学生及至家长热切关注的问题。

(3)培养反思型教师的有效途径

培养“反思型”学生的过程,其实也是提升教师反思性教学的理念,提高教师反思性教学的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促使教师做反思性教学的实践者,促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使教师由“经验型”向“反思型”、“研究型”逐渐转变。

2.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看,是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的举措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起作用的既有智力因素也有非智力因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主要表现在对知识的整体感知度、相关知识的注意面、知识的记忆持久性及思维的深刻性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与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强弱密切相关。因为反思性学习本质是属于心理认识过程中再认的心理过程,在这个再认过程中学生会对首次感知中的缺陷起到弥补作用,能让学生看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注意方面也由首次的无意注意变为有意注意,同时大脑的记忆及思维都会相对集中收缩到某一类知识上,这样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从课题特点看

(1)成功的教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点一线,成功的教育需要家长、教师在孩子的“学会做人”、“学会合作”等问题上高度一致,经常沟通、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与互相配合、形成合力。本课题既重视教师对学生反思能力的引领,又重视家庭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从而使教育教学的过程具有更充足的时间保证与资源保障,促进教育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并取得理想效果。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并完善培养“反思型”学生的方法、规律与策略,使教育教学活动成为有目标、有策略的主动行为,使学习成为探究性、研究性的活动,并促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迅速成长为自主、自立、自理、自律、自强的具有独立思维能力与反思能力的全人。六、课题研究的构想(一)研究目标

1、探索培养“反思型”学生的方法和策略,促使学生通过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获得自我体验,养成自主、自立、自理、自律、自强的良好习惯。

2、设计出具有实效的校本课程《小学生成长足迹》,指导学生学会反思,并形成反思习惯,从而提高小学生学习效率。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造就一批有思想、有较强反思能力与科研水平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构建科研人才小高地,策动科研兴校、科研强校。(二)整体思路和研究视角

本课题将根据新课改的理念,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反思习惯。建立起促进学生有效地开展反思活动的机制,从而促使学生自觉、主动求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培养反思型学生的策略:1.影响学生进行有效反思因素的调查。2.影响学生反思意识的主要途径的研究。

3.学生成长过程中反思的内容、形式、方法的研究。(三)研究途径

本课题将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原则。研究的主要途径如下:

第一,探索性研究。本课题组将探究反思型的学生特征以及学生反思意识的强化、反思行为的形成、反思习惯的养成中的一些策略。

第二,验证性研究。本课题组将对探索出的反思型学生培养策略进行验证性研究,以检验策略的实效性。

第三,应用性研究。本课题组将遵循“边研究、边构建、边应用、边实验“的原则,大量采用行动研究法,从而保证各种阶段性研究成果的应用推广。

研究流程图如下:

理论学习指导总结调查了解分析反馈反思方法反馈培养策略(四)研究方法1.调查研究法:这种方法主要在课题研究前期对学生师反思意识的强弱、反思行为的多少、反思习惯的养成情况展开调查。通过调查研究,为课题研究奠定重要的实证基础,增强研究的针对性。

2.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文献,关注国内外教育发展动态,收集积累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培养“反思型”学生的途径与方法。本课题在论证课题以及进行理论探讨时均会使用这一方法。

3.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组将本着“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的思路,运用该方法研究培养“反思型”学生的策略。在教育教学中,寻找促进小学生反思能力发展的途径、方法、措施。

4.经验总结法:这种方法主要运用于总结反思型学生善于反思的经验、反思的具体策略以及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意识、反思习惯和能力的教学策略及评估体系。(五)实施步骤

预计本课题研究时间为两年半,开题时间为201*年9月,结题时间为201*年12月,共分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201*年9月201*年12月)

1.选定课题,组建课题组,组织研究人员学习相关理论资料,做好课题研究的理论准备工作。

2.调查研究,建立档案。

对学生反思品质进行理性分析。问卷调查了解小学生反思能力的现状,建立资料档案,以备与后测比较。

3.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制定和健全学习和交流的制度,明确各成员分工。4.针对实际情况完善和修订研究方案,初步拟定实验思路,并做好课题申报工作。

具体实施阶段:(201*年1月201*年6月)

1.结合本校学生反思现状,分学段调查、收集材料,探索“反思型”学生的培养方式。

2.采用多种形式(如建立成长档案、写学生成长足迹、组织成长反思沙龙、课堂教学改革等)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特别是开展“我的成长足迹”设计与运

用实验。在实验中,教师通过对“我的成长足迹”的设计修改,让学生坚持填写“我的成长足迹”,并对部分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及时记录,反复研究反复修改,从而探索出有效的培养“反思型”学生的方法。

3.定期开展调查了解学生成长中的反思意识、方法、形式、效果等情况,进行阶段性小结。在此基础上规划下一阶段的研究重点,继续深入开展研究。

4.定期开展研究活动,比如观摩实验课、公开课、论文研讨、家校集中研讨及其他形式的研究交流活动。

5.创编并完善校本课程《我的成长足迹》。

6.完成中期研究报告。请专家论证、检验前期成果,提出修改和调整的方案。7.成立各子课题组,制定各子课题组的研究计划,具体实施各子课题的研究。成果总结阶段(201*年7月201*年12月)

1、骨干教师演示交流培养“反思型”学生的成功经验,形成有特色的“反思型”学生的培养模式。

2.课题材料整理。

(1)整理研究资料,撰写研究报告,论文等。(2)形成校本课程《我的成长足迹》。(3)邀请专家进行结题鉴定,并推广研究成果。3.制定课题延伸计划,做好课题延伸研究的准备工作。七、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与行动情况

我校作为市内一所最新办学校,师资配备、教学仪器配备皆属市内一流水平,学校各功能室齐备(并有专人管理)、各教室皆安装网络、电视等全套现代化教学设备,确保课题所需资料、仪器能及时满足需要。同时,学校领导对教科研工作非常重视,保证对本课题的开展大力支持,以确保本课题的顺利开展。

组织保障:本课题研究力量强,学校成立了以校长挂帅,科研骨干为负责人的课题组,吸收了以全国、省市级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为主的课题成员。主要参加者均为中青年,其中有1人是中学高级教师,大部分是小高教师,科研阵容涵盖了小学各学科的教育教学领域。

学术保障:本课题主要参加者均有多年的课题研究经验,不少人曾承担甚至负责有区、地市级的科研课题,经常有文章发表在各级报刊上,有较扎实的专业

理论与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

时间保障:为使课题研究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学校将建立课题运作管理制度,课题组活动每月不少于一次。教研处负责对课题研究工作协调、监督。

经费保障:课题启动后,学校将在研究经费上予以全力保障。保证开题论证、中期评估、结题鉴定的各项费用及时到位;保证调查实验、资料采集、会议研讨、论文结集等各项支出的如期支付。预算两年半的总研究经费为2万元。对其他所需的研究条件,给予全力支持。

课题目前行动情况:自该课题确立,课题组就马上展开研究工作,现对学生的反思现状已基本掌握,并已建立相关资料库,设计创编校本课程(反思引导册)《我的成长足迹》已初具雏形。八、课题的研究组织1.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组长:李一心

副组长:陈国冰

成员:吴堂林蔡庆凤黄世林陆惠兰黄雨霞王敏陈洁怡

陈慧薇刘小红彭育群骆日伟李福莲

2.课题研究的具体分工

总负责:陆惠兰课堂教学实践:课外实践活动:

文本资料创编与使用:

资料收集与记录整理:骆日伟、李福莲

九、预期研究成果1、主件:

(1)形成各学段各具特色的培养反思型学生的操作模式的理论框架及相应的操作策略。

(2)写出研究报告,验证理论假设。

(3)创编出较为完善的校本课程《我的成长足迹》。2、附件:

(1)写好各研究阶段工作总结与工作报告,推广研究经验与成果。(2)整理、收集培养反思型学生的活动记录与个案。(3)写出相关研究论文,编辑出版论文集。十、主要参考文献

1.巴里斯著,袁坤译《培养反思力》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年。2.《培养反思力》,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年版。

3.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与策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年版。

4.《学生学习反思的阶段性分析与培养》张志泉曲阜师范大学教育

科学院。

5.熊川武《论反思性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6.陈琦、张健伟:建构主义与教学改革,《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年第3期。

7.陈向阳:《浅谈反思性教学的环节\变量\功能》,《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

8.郑菊萍《反思性学习简论》。

9.汪国祥《学习反思的实验与研究》,浙江省北海小学。

10.《如何指导学生的学习反思》,汕头市教育信息网,201*年9月29日。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初中生数学自评与反思能力的培养》开题报告》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初中生数学自评与反思能力的培养》开题报告: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初中生数学自评与反思能力的培养》开题报告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587069.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