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介绍

时间:2019-05-28 14:51:05 网站:公文素材库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介绍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介绍

浙江省温州中学杨振华邮编325014

一年一度的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比赛结果终于揭晓了,温州中学以二个一等奖、八个二等奖、五个三等奖的好成绩位居全省前五名。此前此后,作为温州中学化学教研组长和化学竞赛辅导总教练,经常有同学和家长问我,他们取胜的的法宝是什么?进入高中后,怎样才能学好化学?在此,我将个人的一些心得和他们的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在此作一简单介绍,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一、记忆积累,奠定化学基础

进入高中以后,不少同学有一种感觉:数学的规律性很强,而化学总感到有些杂乱,要记的东西比较多。其实这并不奇怪,人们从接受启蒙教育开始,就开始学习数学了,从背九九口诀表,到记加减乘除公式,哪一样不需要记忆,到达高中以前已基本完成了知识的原始积累,在学习的过程中,人们可以用已有的知识进行逻辑思维,去寻找其中的规律;而化学由于初中学得比较晚,而且知识量比较少,内容比较简单,故初中化学大家学得还是比较轻松的,但初中那点化学知识远不能满足高中化学的学习需要,在高中阶段既要进行知识的积累又要探寻其中的规律,所以到了高中以后知识量和知识难度均突然增大了,导致一些刚进入高中的同学,总感到化学要记的东西特别多、特别难,这是正常现象,特别是一些学习习惯不太好,和一些自视聪明又不肯用功去记忆总想走捷径的同学,成绩出现下滑也就不足为奇了。任何一件新事物的出现,只有人们还不了解他的时候,才会感到他是那么的神秘莫测,但如果你努力去接近他,去了解他,去记住他的特征,慢慢地你就会掌握他规律性的东西。同学们要明白:规律的掌握来自知识的积累,而知识的积累又依赖合理的记忆。

当然,记忆并不意味着死记硬背,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毕竟是高中生了,应该注意记忆方法,学会理解地去记忆,有重点地记忆。化学中的一些有关知识可用如下方法记忆:

物理性质:应有重点地记,可分解成:色(颜色)、味(气味和味道)、态(状态)、溶(溶解性),特(少数物质的特殊性)。如氧气是无色(色)无气味(味)气体(态),不易溶于水(溶);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极易溶于水,易液化(特);硫酸是无色油状液体,难挥发(故无气味),易溶于水,溶解放热,强吸水性(特)

化学性质:主要分酸碱性(含复分解)、对热稳定性、氧化性和还原性(含可燃性)。学习了元素周期律后,又可根据位、构、性来推理。如氧元素位于第二周期第ⅥA族,是活泼非金属元素,故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硫与氧在同一族,故非金属性较活泼,硫酸是强酸,但硫位于氧的下一周期,故单质硫的氧化性比氧气弱,硫化氢的稳定性比水弱。而钠位于第ⅠA族,是活泼的金属元素,故氢氧化钠是强碱,易溶于水且对热稳定,金属钠是强还原剂;而铝与钠同周期,第ⅢA族,位于金属与非金属交界处,故其金属性比钠弱,是较活泼金属,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难溶于水,受热易分解(几乎所有难溶于水的氢氧化物受热均分解),金属铝是强还原剂,等等。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应细分成组成要素和适用范围,如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由条件(标准状况)、对象(1mol任何气体)、体积(约为22.4L)三部分组成,只适用于气体;溶解度的概念由条件(一定条件下),对象(饱和溶液中),质量[100g水中能溶解溶质的质量(g)]三部分组成,适用于饱和溶液;又如化学平衡的概念由条件(一定条件下)、对象(可逆反应)、本质(正逆反应速率相等)、特征(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四部分组成,适用于可逆反应。

一些重要化学规律一定要注意其适用范围:如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一般适用于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在高温或熔融状态下就不一定适用了。如在酸的水溶液中铁可以置换出氢气,高温下氢气却可以从氧化铁中置换出铁;钾比钠活泼,但高温下钠却可以置换出钾,这是因为

钾的沸点比钠低,先被气化的缘故。又比如常温下二氧化碳通入硅酸钠溶液中可生成硅酸是强酸制弱酸,高温下二氧化硅能与碳酸钠反应是高沸点物质制低沸点物质。

化学实验,可细化为操作步骤、实验现象与结论、反应原理或现象解释、误差分析等。二、设疑探究,深入化学本质

善疑、释疑,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更有利于我们了解事物的本质。如:

我们知道久置浓硝酸变黄色是因溶解有二氧化氮,但仔细一想不对呀,硝酸溶液中有水,二氧化氮能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溶液应该无色才对呀?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真理是具有相对性的:反应3NO2+H2O=2HNO3+NO在水中或稀硝酸中是不可逆的,而在浓硝酸中是可逆的,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可逆是绝对的,不可逆是相对的。

又比如在比较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实验时,课本上只有简单的一句话:“在相同条件下”,这个相同条件指的是什么?不少同学就简单地理解为浓度相同,仅仅是浓度相同吗?那课本上为什么不说在相同的浓度下?经过更进一步的学习,有些同学从影响溶液导电能力的因素加以分析,概括出此处的相同条件应包括电流强度、电压、导线、电极材料的组成和大小、两电极间的距离、电解质的组成(如AB型、A2B型)、离子电荷、溶液浓度、体积、温度等等均应相同。

又如甲烷、乙烯、乙炔燃烧时为烟越来越大,火焰越来越明亮?书上解释烟大是因为含碳量高,那么火焰变明亮又是什么原因?经仔细探究你就会发现:从甲烷、乙烯到乙炔含碳量逐渐升高,燃烧时碳并没有完全被氧化,而本身被烧成炽热状态,故乙烯和乙炔火焰较甲烷逐渐明亮,又由于有一部分碳呈游离态,所以有黑烟冒出,且逐渐变大。

设疑、释疑是我们学习过程中必须经过的重要环节,是煅炼学习能力,提升个人素质的必由之路。如果一个人在学习的过程中从来没有问题,要么这个人特别聪明,一学就懂(但这种人很少);要么这个人在学习的过程就象海棉吸水一样全盘吸收,但没有变成自己的东西,其典型特征是上课一听就懂,作业一做就错,考试一到就晕;也有的同学有不少疑问,但总是“不懂就问”,这样的同学往往做了大量的习题,但学习成绩仍不理想,其问题就出在释疑过程中:这个疑问你自己认真思考过没有,有没有告诉老师和同学你的思路?这样老师和同学就能迅速发现问题所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你一碰到难题就不愿多思考,通过问同学或问老师来解决,那么这样的问题问得再多,效果也不会好。所以每当有同学来问我问题的时候,我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是怎么想的?或你的思路是什么?久而久之,我的学生来问问题时,总是自觉地呈上他的解题过程或想法,这样,我能迅速发现问题所在,讲解时,学生接受也快,效果很好。

三、归纳综合,联结知识网络

有些同学学习主动性不强,过分地依赖老师,对知识不能及时进行整理,其后果是对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是很清楚,时间一长,便成了一团乱麻,觉得越学越艰难,成绩一路下降。所以一节课或一个章节或一个单元学习完后,应对知识及时进行梳理,跟原有知识建立联系,总结出适合自己记忆的规律性的东西来,归纳综合,联结知识网络。如:

学了化学平衡以后,马上与化学反应速率建立联系,明确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其实质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当其对正逆反应速率影响的倍数一致时,平衡不移动,否则平衡将发生移动。

学到电离平衡时,应立即与化学平衡建立联系,明确其原理是化学平衡的继续,再联系溶液的溶解平衡、电荷平衡,更有一些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进一步联系到物理学上的力的平衡,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从而认识到平衡的广泛性。

一种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学完之后,你应将它们之间的关系联成网络,并注明它们之间的互变条件,如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关系如下:

所有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学完之后,可再对各物质的共性及时进行归类。如常见有毒气体有: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硫化氢、二氧化硫、氟气、氯气、溴蒸气等;常见黄色和淡黄色固体有硫磺、过氧化钠、溴化银、碘化银等;常见黑色固体有石墨、氧化铜、二氧化锰、氧化亚铁、四氧化三铁、硫化亚铁、一些金属单质粉末(如银粉、铁粉、铜粉等);还有常见的氧化剂、常见的还原剂、常用的酸碱、常见的指示剂,等等这样对你做推断题很有帮助。

有机物的性质说穿了就是官能团的性质,故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就是各官能团之间的转化,且各官能团若不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则基本保持各自独立的性质,但同一官能团所处环境不同,性质有差异。如羟基与链烃基相连为醇、与苯基直接相连为酚(酸性增强),与羰基相连为羧酸(酸性更强)。又如羰基连两个烃基为酮,可被还原,难被氧化;连一个或两个氢为醛基,既可被还原,又易被氧化(如银镜反应、与氢氧化铜反应),连一羟基为羧基,则既难被氧化又难被还原。各有机物之间有如下的相互转化关系:

四、练习巩固,深化知识理解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适当的练习是应用知识、巩固知识、深化理解的重要手段,一个从来不做练习的人,很难想象他的成绩能好到哪里去。但也有的同学做了大量的练习,成绩仍不理想,究其原因,他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没有进行深究,即没有弄清楚本题的意图是什么,看到熟悉的题目没有经仔细阅读分析就凭记忆填上答案,实际上题干经常在关键处作了变动,导致解题失误。另外,出现了错误也没有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是粗心大意、还是理解错误、还是知识有缺陷,所以经常重复犯同样的错误。故练习宜精不宜多,对所做过的题目一定要弄懂弄透,对一些经典习题,可反复置疑,一题多练,起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

+-++-24

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C(OH)满足c(H)c(OH)=10,则下列各组离子在该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2--

A.KNaAlO2ClB.NaClSO4HCO3

++-2-2++--

C.NH4NaNO3SO4D.BaNaClNO3

依题意,该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碱性,一定可以大量共存则说明各离子与酸碱均不反应,答案为D。若改为一定不能大量共存,则离子与酸碱均反应,答案为B,若改为可

能大量共存,则可能在酸中共存,也可能在碱中共存,也可能在酸碱中均能共存,答案为A、C、D。

有些有一定难度的经典选择题,在考试时可用排除法确定答案,但在平时的练习中,则应按照做计算题的步骤,仔细弄懂弄通。如:

对于平衡体系:mA(g)+nB(g)pC(g)+qD(g)(正反应放热),有下列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A.若温度不变,将容器的体积增大1倍,此时A的浓度变为原来的0.58倍,则m+np+q,故A选项错误。变式:若压缩,A浓度又将如何变化,从而对压强对平衡的影响有更深入的理解。

由B选项A、B的转化率相等可推出A、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其计量数之比,故B选项正确。变式:若A、B的物质的量相等,则A、B的转化率又有何关系,经分析可知可知等于其计量数之比,从而清楚地认识到转化率和起始浓度之间的关系。

由C选项可知,反应前后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故C选项也正确。变式:此项平衡将如何移动?如果加B欲使平衡左移,原平衡各物质浓度应有何特点?从而加深压强、浓度对平衡影响的区别。

总而言之,好题目一定要反复把玩,不要轻易放过。另外对自己在考试或平时练习中出现的错题,要注意收集,设立错题集,分析错误原因,并经常翻一翻、看一看,警醒自己不要再去重犯同样的错误。

五、复习小结,完备知识体系

及时和经常地进行复习小结,使新旧知识联系,既可以有效地防止遗忘现象,又可以完备知识体系,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在复习过程中可看课本、看笔记、看错题集、绘制新的知识网络图等,复习应该有计划地进行,每次复习应该重点解决一至几个问题。如:

有些概念容易混淆,例如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同位素和同系物;电解和电离;原电池和电解池;电解和电镀等等,可以通过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加深理解,防止混淆。

六、合作互动,促进优势互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可以使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得到及时解决。有些成绩好的同学可能觉得这样自己很吃亏,其实不然,自己懂,不一定真懂,能让别人听得懂才是真懂。因为你只有站在更高的层次,将有关知识疏理清楚,才有可能将其表述出来,在表述的过程中,别人或你自己也可能会发现你对该知识某些理解上的偏差或漏洞,有利于你对该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教学相长”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另外,水平相当的同学在交流的过程中,往往可以收获许多新思路和新方法,正如哲人所说:“一个苹果与一个苹果交换之后还是一个苹果,而一种思想和一种思想交流后可获得两种思想”,由此可见交流的重要性。所以很多成绩特别好的同学人缘也特别好,学得轻松,学习效率高,在同学中享有很高的威信;而有的同学虽然学习很刻苦,但不愿与同学交往,单打独斗,结果效率不高,成绩提高不快,这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以上便是我个人在长期化学教学工作中的一点感悟,奉献给大家,希望能对大家今后的的学习有所启迪。发表于《学生时代》201*第11-12期,浙江大学出版社

扩展阅读:高中化学学习方法介绍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介绍

我将个人的一些心得和他们的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在此作一简单介绍,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一、记忆积累,奠定化学基础

化学中的一些有关知识可用如下方法记忆:

物理性质:应有重点记,可分解成:色(颜色)、味(气味和味道)、态(状态)、溶(溶解性),特(少数物质的特殊性)。如氧气是无色(色)无气味(味)气体(态),不易溶于水(溶);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极易溶于水,易液化(特);硫酸是无色油状液体,难挥发(故无气味),易溶于水,溶解放热,强吸水性(特)

化学性质:主要分酸碱性(含复分解)、对热稳定性、氧化性和还原性(含可燃性)。学习了元素周期律后,又可根据位、构、性来推理。如氧元素位于第二周期第ⅥA族,是活泼非金属元素,故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硫与氧在同一族,故非金属性较活泼,硫酸是强酸,但硫位于氧的下一周期,故单质硫的氧化性比氧气弱,硫化氢的稳定性比水弱。而钠位于第ⅠA族,是活泼的金属元素,故氢氧化钠是强碱,易溶于水且对热稳定,金属钠是强还原剂;而铝与钠同周期,第ⅢA族,位于金属与非金属交界处,故其金属性比钠弱,是较活泼金属,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难溶于水,受热易分解(几乎所有难溶于水的氢氧化物受热均分解),金属铝是强还原剂,等等。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应细分成组成要素和适用范围,如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由条件(标准状况)、对象(1mol任何气体)、体积(约为22.4L)三部分组成,只适用于气体;溶解度的概念由条件(一定条件下),对象(饱和溶液中),质量[100g水中能溶解溶质的质量(g)]三部分组成,适用于饱和溶液;又如化学平衡的概念由条件(一定条件下)、对象(可逆反应)、本质(正逆反应速率相等)、特征(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四部分组成,适用于可逆反应。

一些重要化学规律一定要注意其适用范围:如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一般适用于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在高温或熔融状态下就不一定适用了。如在酸的水溶液中铁可以置换出氢气,高温下氢气却可以从氧化铁中置换出铁;钾比钠活泼,但高温下钠却可以置换出钾,这是因为钾的沸点比钠低,先被气化的缘故。又比如常温下二氧化碳通入硅酸钠溶液中可生成硅酸是强酸制弱酸,高温下二氧化硅能与碳酸钠反应是高沸点物质制低沸点物质。

化学实验,可细化为操作步骤、实验现象与结论、反应原理或现象解释、误差分析等。二、设疑探究,深入化学本质

善疑、释疑,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更有利于我们了解事物的本质。如:我们知道久置浓硝酸变黄色是因溶解有二氧化氮,但仔细一想不对呀,硝酸溶液中有水,二氧化氮能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溶液应该无色才对呀?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真理是具有相对性的:反应3NO2+H2O=2HNO3+NO在水中或稀硝酸中是不可逆的,而在浓硝酸中是可逆的,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可逆是绝对的,不可逆是相对的。

又比如在比较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实验时,课本上只有简单的一句话:“在相同条件下”,这个相同条件指的是什么?不少同学就简单地理解为浓度相同,仅仅是浓度相同吗?那课本上为什么不说在相同的浓度下?经过更进一步的学习,有些同学从影响溶液导电能力的因素加以分析,概括出此处的相同条件应包括电流强度、电压、导线、电极材料的组成和大小、两电极间的距离、电解质的组成(如AB型、A2B型)、离子电荷、溶液浓度、体积、温度等等均应相同。

又如甲烷、乙烯、乙炔燃烧时为烟越来越大,火焰越来越明亮?书上解释烟大是因为含碳量高,那么火焰变明亮又是什么原因?经仔细探究你就会发现:从甲烷、乙烯到乙炔含碳量逐渐升高,燃烧时碳并没有完全被氧化,而本身被烧成炽热状态,故乙烯和乙炔火焰较甲烷逐渐明亮,又由于有一部分碳呈游离态,所以有黑烟冒出,且逐渐变大。

设疑、释疑是我们学习过程中必须经过的重要环节,是煅炼学习能力,提升个人素质的必由之路。如果一个人在学习的过程中从来没有问题,要么这个人特别聪明,一学就懂(但这种人很少);要么这个人在学习的过程就象海棉吸水一样全盘吸收,但没有变成自己的东西,其典型特征是上课一听就懂,作业一做就错,考试一到就晕;也有的同学有不少疑问,但总是“不懂就问”,这样的同学往往做了大量的习题,但学习成绩仍不理想,其问题就出在释疑过程中:这个疑问你自己认真思考过没有,有没有告诉老师和同学你的思路?这样老师和同学就能迅速发现问题所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你一碰到难题就不愿多思考,通过问同学或问老师来解决,那么这样的问题问得再多,效果也不会好。所以每当有同学来问我问题的时候,我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是怎么想的?或你的思路是什么?久而久之,我的学生来问问题时,总是自觉地呈上他的解题过程或想法,这样,我能迅速发现问题所在,讲解时,学生接受也快,效果很好。

三、归纳综合,联结知识网络

有些同学学习主动性不强,过分地依赖老师,对知识不能及时进行整理,其后果是对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是很清楚,时间一长,便成了一团乱麻,觉得越学越艰难,成绩一路下降。所以一节课或一个章节或一个单元学习完后,应对知识及时进行梳理,跟原有知识建立联系,总结出适合自己记忆的规律性的东西来,归纳综合,联结知识网络。如:

学了化学平衡以后,马上与化学反应速率建立联系,明确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其实质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当其对正逆反应速率影响的倍数一致时,平衡不移动,否则平衡将发生移动。

学到电离平衡时,应立即与化学平衡建立联系,明确其原理是化学平衡的继续,再联系溶液的溶解平衡、电荷平衡,更有一些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进一步联系到物理学上的力的平衡,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从而认识到平衡的广泛性。

一种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学完之后,你应将它们之间的关系联成网络,并注明它们之间的互变条件,如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关系如下:

所有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学完之后,可再对各物质的共性及时进行归类。如常见有毒气体有: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硫化氢、二氧化硫、氟气、氯气、溴蒸气等;常见黄色和淡黄色固体有硫磺、过氧化钠、溴化银、碘化银等;常见黑色固体有石墨、氧化铜、二氧化锰、氧化亚铁、四氧化三铁、硫化亚铁、一些金属单质粉末(如银粉、铁粉、铜粉等);还有常见的氧化剂、常见的还原剂、常用的酸碱、常见的指示剂,等等……这样对你做推断题很有帮助。

有机物的性质说穿了就是官能团的性质,故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就是各官能团之间的转化,且各官能团若不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则基本保持各自独立的性质,但同一官能团所处环境不同,性质有差异。如羟基与链烃基相连为醇、与苯基直接相连为酚(酸性增强),与羰基相连为羧酸(酸性更强)。又如羰基连两个烃基为酮,可被还原,难被氧化;连一个或两个氢为醛基,既可被还原,又易被氧化(如银镜反应、与氢氧化铜反应),连一羟基为羧基,则既难被氧化又难被还原。各有机物之间有如下的相互转化关系:

四、练习巩固,深化知识理解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适当的练习是应用知识、巩固知识、深化理解的重要手段,一个从来不做练习的人,很难想象他的成绩能好到哪里去。但也有的同学做了大量的练习,成绩仍不理想,究其原因,他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没有进行深究,即没有弄清楚本题的意图是什么,看到熟悉的题目没有经仔细阅读分析就凭记忆填上答案,实际上题干经常在关键处作了变动,导致解题失误。另外,出现了错误也没有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是粗心大意、还是理解错误、还是知识有缺陷,所以经常重复犯同样的错误。故练习宜精不宜多,对所做过的题目一定要弄懂弄透,对一些经典习题,可反复置疑,一题多练,起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

+-++-24

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C(OH)满足c(H)c(OH)=10,则下列各组离子在该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2--

A.KNaAlO2ClB.NaClSO4HCO3

++-2-2++--

C.NH4NaNO3SO4D.BaNaClNO3

依题意,该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碱性,一定可以大量共存则说明各离子与酸碱均不反应,答案为D。若改为一定不能大量共存,则离子与酸碱均反应,答案为B,若改为可能大量共存,则可能在酸中共存,也可能在碱中共存,也可能在酸碱中均能共存,答案为A、C、D。

有些有一定难度的经典选择题,在考试时可用排除法确定答案,但在平时的练习中,则应按照做计算题的步骤,仔细弄懂弄通。如:

对于平衡体系:mA(g)+nB(g)pC(g)+qD(g)(正反应放热),有下列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A.若温度不变,将容器的体积增大1倍,此时A的浓度变为原来的0.58倍,则m+np+q,故A选项错误。变式:若压缩,A浓度又将如何变化,从而对压强对平衡的影响有更深入的理解。

由B选项A、B的转化率相等可推出A、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其计量数之比,故B选项正确。变式:若A、B的物质的量相等,则A、B的转化率又有何关系,经分析可知可知等于其计量数之比,从而清楚地认识到转化率和起始浓度之间的关系。

由C选项可知,反应前后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故C选项也正确。变式:此项平衡将如何移动?如果加B欲使平衡左移,原平衡各物质浓度应有何特点?从而加深压强、浓度对平衡影响的区别。

总而言之,好题目一定要反复把玩,不要轻易放过。

另外对自己在考试或平时练习中出现的错题,要注意收集,设立错题集,分析错误原因,并经常翻一翻、看一看,警醒自己不要再去重犯同样的错误。

五、复习小结,完备知识体系

及时和经常地进行复习小结,使新旧知识联系,既可以有效地防止遗忘现象,又可以完备知识体系,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在复习过程中可看课本、看笔记、看错题集、绘制新的知识网络图等,复习应该有计划地进行,每次复习应该重点解决一至几个问题。如:

有些概念容易混淆,例如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同位素和同系物;电解和电离;原电池和电解池;电解和电镀等等,可以通过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加深理解,防止混淆。

六、合作互动,促进优势互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可以使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得到及时解决。有些成绩好的同学可能觉得这样自己很吃亏,其实不然,自己懂,不一定真懂,能让别人听得懂才是真懂。因为你只有站在更高的层次,将有关知识疏理清楚,才有可能将其表述出来,在表述的过程中,别人或你自己也可能会发现你对该知识某些理解上的偏差或漏洞,有利于你对该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教学相长”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另外,水平相当的同学在交流的过程中,往往可以收获许多新思路和新方法,正如哲人所说:“一个苹果与一个苹果交换之后还是一个苹果,而一种思想和一种思想交流后可获得两种思想”,由此可见交流的重要性。所以很多成绩特别好的同学人缘也特别好,学得轻松,学习效率高,在同学中享有很高的威信;而有的同学虽然学习很刻苦,但不愿与同学交往,单打独斗,结果效率不高,成绩提高不快,这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高中化学学习方法介绍》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高中化学学习方法介绍: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介绍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587208.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