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知识点归纳

时间:2019-05-28 14:53:10 网站:公文素材库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知识点归纳

姓名: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归纳

1.▲同一平面内不相重合的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或________(要注意:是“同一平面内”)

2.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相邻的两个角叫做,特点是两个角共用一条

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相对的两个角叫做,特点是它们的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有一公共点。性质是。P3例;P82题;P97题;P352(2);P353题3.▲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为90度,则称这两条直线互相。

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外一条直线的,他们的交点称为。直线a垂直于直线b,表示为。P3

4.做钝角三角形的高:最长的边上的高只要向最长边引垂线即可,另外两条边上的高过边所对的顶点向该边的延长线做垂线。(要懂得怎么画)

5.▲垂直公理:有且只有与已知直线垂直。【注意:这里的“一点”可以是直线上,也可以是直线外】

6.▲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简单地说成:垂线段最短;P67.点到直线的距离:。

8.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旁,第三条直线的同一侧),

(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两侧),(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同侧)。[选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P7例、练习19.▲平行公理: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注意:这里的

“一点”是直线外的一点】10.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即:如果b//a,c//a,那么P174题11.▲平行线的判定。【注意:由两角的关系推出两直线的关系】

1),两直线平行。

2),两直线平行。

3),两直线平行。P15例结论: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P15练习;P177题;P368题。

12.▲平行线的性质。【注意:已知两直线的关系(平行)推出两角的关系】

1)两直线平行,。

2)两直线平行,。

3)两直线平行,。P21练习1,2;P236题13.★命题:“如果+题设,那么+结论。”P22练习114.真命题、假命题(要理解!!)P2411题;P3712题15.平移的性质:

1)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等。

2)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原图形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P28归纳

扩展阅读:第5章七年级数学(下)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数学(下)期末复习知识点整理

5.1相交线

1、邻补角与对顶角

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存在几种不同关系的角,它们的概念及性质如下表:对顶角图形21∠1与∠243∠3与∠4顶点有公共顶点边的关系∠1的两边与∠2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大小关系对顶角相等即∠1=∠2邻补角有公共顶点∠3与∠4有一条边公共,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3+∠4=180°注意点:⑴对顶角是成对出现的,对顶角是具有特殊位置关系的两个角;

⑵如果∠α与∠β是对顶角,那么一定有∠α=∠β;反之如果∠α=∠β,那么∠α与∠β不一定是对顶角

⑶如果∠α与∠β互为邻补角,则一定有∠α+∠β=180°;反之如果∠α+∠β=180°,则∠α与∠β不一定是邻补角。

⑶两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中,每一个角的邻补角有两个,而对顶角只有一个。

2、垂线

⑴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符号语言记作:

C如图所示:AB⊥CD,垂足为O

BAO

D

⑵垂线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与平行公理相比较记)

⑶垂线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称:垂线段最短。

3、垂线的画法:

⑴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⑵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注意:①画一条线段或射线的垂线,就是画它们所在直线的垂线;②过一点作线段的垂线,垂足可在线段上,也可以在线段的延长线上。

第1页共7页

画法:⑴一靠:用三角尺一条直角边靠在已知直线上,⑵二移:移动三角尺使一点落在它的另一边直角边上,⑶三画:沿着这条直角边画线,不要画成给人的印象是线段的线。

4、点到直线的距离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记得时候应该结合图形进行记忆。P

BOA

如图,PO⊥AB,同P到直线AB的距离是PO的长。PO是垂线段。PO是点P到直线AB所有线段中最短的一条。

现实生活中开沟引水,牵牛喝水都是“垂线段最短”性质的应用。

5、如何理解“垂线”、“垂线段”、“两点间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这些相近而又相异的概念

分析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⑴垂线与垂线段区别:垂线是一条直线,不可度量长度;垂线段是一条线段,可以度量长度。联系:具有垂直于已知直线的共同特征。(垂直的性质)

⑵两点间距离与点到直线的距离区别:两点间的距离是点与点之间,点到直线的距离是点与直线之间。联系:都是线段的长度;点到直线的距离是特殊的两点(即已知点与垂足)间距离。

⑶线段与距离距离是线段的长度,是一个量;线段是一种图形,它们之间不能等同。

5.2平行线

1、平行线的概念: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直线a与直线b互相平行,记作a∥b。2、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⑴相交;⑵平行。因此当我们得知在同一平面内两直线不相交时,就可以肯定它们平行;反过来也一样(这里,我们把重合的两直线看成一条直线)

判断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时,可以根据它们的公共点的个数来确定:①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两直线相交;②无公共点,则两直线平行;

③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共点,则两直线重合(因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3、平行公理——平行线的存在性与惟一性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第2页共7页

4、平行公理的推论: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a

如左图所示,∵b∥a,c∥ab∴b∥c注意符号语言书写,前提条件是两直线都平行于第三条直线,才

c

会结论,这两条直线都平行。

5、三线八角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八个角,它们构成了同位角、内错角与同旁内角。

l

如图,直线a,b被直线l所截

2134a

①∠1与∠5在截线l的同侧,同在被截直线a,b的上方,

65b78②∠5与∠3在截线l的两旁(交错),在被截直线a,b之间(内),叫做内错角(位置在叫做同位角(位置相同)内且交错)

③∠5与∠4在截线l的同侧,在被截直线a,b之间(内),叫做同旁内角。

④三线八角也可以成模型中看出。同位角是“A”型;内错角是“Z”型;同旁内角是“U”型。

6、如何判别三线八角

判别同位角、内错角或同旁内角的关键是找到构成这两个角的“三线”,有时需要将有关的部分“抽出”或把无关的线略去不看,有时又需要把图形补全。例如:

AD342

1567FBC89E

如图,判断下列各对角的位置关系:⑴∠1与∠2;⑵∠1与∠7;⑶∠1与∠BAD;⑷∠2与∠6;⑸∠5与∠8。

我们将各对角从图形中抽出来(或者说略去与有关角无关的线),得到下列各图。

如图所示,不难看出∠1与∠2是同旁内角;∠1与∠7是同位角;∠1与∠BAD是同旁内角;∠2与∠6是内错角;∠5与∠8对顶角。

AAAD2AD26C1117BBBCFFB第3页共7页

AF

58C

EB

注意:图中∠2与∠9,它们是同位角吗?

不是,因为∠2与∠9的各边分别在四条不同直线上,不是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而成。

7、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

方法一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称: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方法二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称: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方法三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称: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EA3B几何符号语言:

4∵∠3=∠21∴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C∵∠1=∠22D∴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F∵∠4+∠2=180°

∴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请同学们注意书写的顺序以及前因后果,平行线的判定是由角相等,然后得出平行。平行线的判定是写角相等,然后写平行。

注意:⑴几何中,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一般都与某种“数量关系”有着内在的联系,常由“位置关系”决定其“数量关系”,反之也可从“数量关系”去确定“位置关系”。上述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就是根据同位角或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这种“数量关系”,判定两直线“平行”这种“位置关系”。

⑵根据平行线的定义和平行公理的推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还有两种:①如果两条直线没有交点(不相交),那么两直线平行。②如果两条直线都平行于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典型例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给予改正:⑴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必定平行线。

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重合的两条直线,如果它们不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一定相交。⑶过一点可以且只可以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解答:⑴错误,平行线是“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是一项重要条件,不能遗漏。⑵正确

⑶不正确,正确的说法是“过直线外一点”而不是“过一点”。因为如果这一点不在已知直线上,是作不出这条直线的平行线的。

第4页共7页

典型例题:如图,根据下列条件,可以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并说明判定的根据是什么?AD

1

23BFCE

解答:⑴由∠2=∠B可判定AB∥DE,根据是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⑵由∠1=∠D可判定AC∥DF,根据是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⑶由∠3+∠F=180°可判定AC∥DF,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5.3平行线的性质

1、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EA3B几何符号语言:14∵AB∥CD

∴∠1=∠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C∵AB∥CD2D∴∠3=∠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F∵AB∥CD

∴∠4+∠2=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2、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如图,直线AB∥CD,EF⊥AB于E,EF⊥CD于F,则称线段EF的长度为两平行线AB与CD间的距离。

GAEB

HDCF

注意:直线AB∥CD,在直线AB上任取一点G,过点G作CD的垂线段GH,则垂线段GH的长度也就是直线AB与CD间的距离。

3、命题:

⑴命题的概念:

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⑵命题的组成

第5页共7页

每个命题都是题设、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命题常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具有这种形式的命题中,用“如果”开始的部分是题设,用“那么”开始的部分是结论。

有些命题,没有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题设和结论不明显。对于这样的命题,要经过分析才能找出题设和结论,也可以将它们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注意:命题的题设(条件)部分,有时也可用“已知”或者“若”等形式表述;命题的结论部分,有时也可用“求证”或“则”等形式表述。

4、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

①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是互逆的关系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其中,由角的相等或互补(数量关系)的条件,得到两条直线平行(位置关系)这是平行线的判定;由平行线(位置关系)得到有关角相等或互补(数量关系)的结论是平行线的性质。

典型例题:已知∠1=∠B,求证:∠2=∠C

A

证明:∵∠1=∠B(已知)

∴DE∥BC(同位角相等,

2E两直线平行)D1∴∠2=∠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BC注意,在了DE∥BC,不需要再写一次了,得到了DE∥BC,这可以把它当作条件来用了。

典型例题:如图,AB∥DF,DE∥BC,∠1=65°求∠2、∠3的度数

A

DE23

1CFB解答:∵DE∥BC(已知)

∴∠2=∠1=65°(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AB∥DF(已知)∴AB∥DF(已知)

∴∠3+∠2=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3=180°-∠2=180°-65°=115°

第6页共7页

5.4平移

1、平移变换

①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②新图形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③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2、平移的特征:

①经过平移之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的对应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对应角相等,图形的形状与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

②经过平移后,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

典型例题:如图,△ABC经过平移之后成为△DEF,那么:

⑴点A的对应点是点_________;⑵点B的对应点是点______。ADECFB⑶点_____的对应点是点F;⑷线段AB的对应线段是线段_______;⑸线段BC的对应线段是线段_______;⑹∠A的对应角是______。⑺____的对应角是∠F。解答:

⑴D;⑵E;⑶C;⑷DE;⑸EF;⑹∠D;⑺∠ACB。

思维方式:利用平移特征:平移前后对应线段相等,对应点的连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解答。

第7页共7页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知识点归纳》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知识点归纳: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知识点归纳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587402.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