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幼儿体育教育专题阶段小结

时间:2019-05-28 14:53:42 网站:公文素材库

幼儿体育教育专题阶段小结

专题阶段小结

根据专题计划,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收集各类资料加以整理,确定研究主题,进而拟定研究计划;在体育活动中教师做好一名观察者、指导者和提供帮助者。

一、本阶段实施情况及幼儿发展状况

我首先了解了《纲要》和教材中关于小班幼儿健康方面的要求,根据要求对本班幼儿走、跑方面的情况做了密切的观察和了解。通过调查了解到在日常活动中,幼儿已经从拉小火车排队走路逐渐进步到通过眼睛观察跟着队伍走。一些幼儿的体质较好的幼儿已经可以自行地上下楼梯;一些幼儿的体质并没有那么好,甚至稍微拉动一下就容易跌倒,在走楼梯和日常队列中叶容易落在后面,跟不上队伍。由此,我着重身体的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的发展,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身体。1、走直线和走边边锻炼幼儿的身体平衡能力

在日常队列中,引导幼儿两只脚走地上的直线。起初幼儿还走得歪歪扭扭,看了脚下,忘记了队列;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大部分幼儿都能准确快速地踩着线走了。

由于器械的限制,没有平衡木之类的器材,在户外活动中特意增加了“走边边”的内容,让幼儿走花坛的边边,幼儿对此有非常大的兴趣。起先在教师的牵引下小心翼翼得走,到后来可以在教师在一边陪同的情况下自行走一段边边。2、走楼梯和拍小球活动锻炼幼儿身体协调性

在日常列队时,要求幼儿在跟上队伍的基础上,手扶栏杆或墙壁按序上下楼梯,或是手拿球、椅子之类的物品上下楼梯。特别是在持物上下楼梯时,幼儿既要顾好手上的东西不掉落,也要顾着脚下不踩空,对手脚协调、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3、开展针对性的体育游戏强化幼儿的走,跑能力

根据《纲要》中要求“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因此,针对训练幼儿走、跑的能力,在户外活动中开展了例如赶小猪、转转停、小兔和狼等体育游戏,让幼儿在不知不觉的游戏中身体得到了锻炼,身体的协调能力和平衡性有了很大的进步。二、下一阶段的调整

通过这一阶段的观察和实际的锻炼,幼儿的体能得到了发展,基本能走得平衡了些,跑得顺畅了些,但是还有一些地方需要改进。由此下一阶段我将做以下的调整:1、分层次,分批次进行锻炼

通过观察发现由于身体条件的不同,幼儿的身体发展水平也不同,需要我们在开展活动的时候注意分阶段,分层次的开展活动,以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自己层次上的锻炼。例如在走边边的游戏中,身体条件较好的幼儿走的路程稍微长一些,身体条件差一些的幼儿走的短一点。对不同条件的幼儿的锻炼要求也应不同,以此使得每个幼儿都能在活动中身体得到锻炼的同时也都能获得成就感。2、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多参与。

在开展游戏时多选择一些以老师为主的体育游戏游戏中教师扮演主要角色,以积极愉快的情绪感染幼儿,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通过活动发现,教师的参与能更好地调动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使活动开展得更加有秩序,能更好地达到锻炼目标。3、在活动开展时假如音乐

通过观察发现在开展活动的时候,如果有音乐的伴奏,能更加激起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如;在直线爬中加入乐曲《爬呀爬》;在踮脚走和蹲走中加入《十个小矮人》的音乐,高音区时踮脚走,在低音区时蹲走,这样,既练习了大动作有又训练幼儿分辨高低音的能力,让体育锻炼更能事半功倍。

扩展阅读:探索在活动中提高幼儿的运动能力小结

探索在活动中提高幼儿的运动能力

(第一阶段小结)

大二班

器械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物质空间中非常重要的方面,与幼儿体育活动更密切相关。我们在观察幼儿使用器械活动中,发现同一器械因其使用方式不同对幼儿参与活动状态以及活动行为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作用,器械可以引发幼儿进行体育响动的愿望与构想,并产生相应的行为。操作器械引起的方法越多,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越高,得到的身心锻炼也就越全面。

可见,器械作为幼儿体育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不仅是幼儿体育活动的辅助材料,而且是幼儿体育活动的操作材料,我们充分开发利用器械的功能,将活动中的物质因素转化为教育要素,融入幼儿体育活动中,通过幼儿活动主动作用于器械,使器械的运用对幼儿的发展起到最大程度的推动作用。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一、老器械新玩法

每一种器械都有其自身的功能与特点,特别是对于幼儿园的一些常见器械,如球、圈、绳、垫子、沙包等,都是可以创造性地老器械新玩法。我们在熟悉各种活动器械的功能和掌握其技能后,开发挖掘其新的玩法,引导幼儿创造性地一物多玩。如绳,除了常见的玩法(跳),我们还开发出合作玩“荡绳”、“钻绳”、“抛绳”、“踩绳”等一系列新颖的玩法;再如垫上运动,除了垫子的常规平放可玩出各种垫上动作以外,可将垫子垒高叠放,玩出各种翻爬、跳的动作;相叠交叉,形成山坡状,提高垫上运动的难度不同的玩法发展了不同的动作和能力。我们在鼓励幼儿一物多玩时,用暗示启发或共同参与的引导方法,帮助幼儿创造出更多的玩法,孩子们在活动中玩法越玩越多,兴趣越玩越高,思路越玩越广,自信心越玩越强,身心也就越玩越健康了。

二、废物利用,自制器械

我们收集各种废旧物品,自制的器械,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味趣性强,更能激起幼儿的参与性与主动性。我们可以师生共同收集,共同制作,如利用果奶瓶和松紧带做拉力器;在矿泉水瓶中装上沙、水等就成了幼儿活动的辅助器材(如保龄球);挂历纸做成了活动的纸棒、飞镖等;易拉罐捆绑或连接成串变成了梅

花桩、拖拉玩具;巨大的家用电器的包装箱成了“山洞”、“坦克车”等;米袋、垃圾袋装饰后变成了可爱的跳跳袋;弹子、豆子、棍子、旧报纸、布头等成了幼儿赤脚活动的好材料。这些器械制作方便、节省、便于更新,孩子喜爱,锻炼效果好。

另外,我们还非常关注趋于现代化的新器械,并大胆的尝试使用,如滑板、羊角球、滚筒等,尽量开发新器械的功能。

总之,通过我们的精心设计、巧妙运用,充分发挥体育器械的功能,使体育活动能够更大程度激发幼儿活动兴趣、培养创造力,促进各种基本动作的发展。

探索在活动中提高幼儿的运动能力

(第二阶段小结)

大二班

我们认为,在体育活动中,教师和幼儿是两个不同层面上的主体。老师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一定的目标,运用一定的手段,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作用于幼儿,使之发生变化并达到符合预期目标的结果,是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的主体。幼儿则是在教师影响下,以自身的主动活动获得发展的主体。教师的主体作用制约着幼儿的主体发挥,教师在幼儿体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是以其在活动中的指导作用体现出来的。教师的指导作用能引起幼儿主体的活动愿望、活动行为以及产生预期的结果。新《纲要(试行)》指出:“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因而,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应努力发挥教师与幼儿双主体的教育功能,创设良好的心理空间,使幼儿最大程度地得到发展。

一、树立正确的体育活动价值观,注重幼儿发展的整体性

体育活动是教师通过对幼儿运用指导,使幼儿了解自己的身体,运用各种感官,学习使用自己的身体,锻炼提高体能,并通过活动技能的习得与自我意识的提高来发展幼儿心理品质,促进社会性发展,从而奠定幼儿身心健全发展的基础。通过学习、实践,我们充分认识到开展幼儿体育活动要以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增强体质为主要目的,并渗透德、智、美诸方面的教育。体育活动需要发展幼儿的运动技能,但不能太强调技能,而应让幼儿在自由、宽松的活动中去玩、去尝试、去探索,从而得到全面发展。

如:体育活动“袋鼠蹦蹦跳:,整个活动用游戏的情节贯穿始终,在幼儿幼儿尝试双人跳羊角球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幼儿协调性、学习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大班孩子刚尝试玩小滑板车时,我们不断地鼓励他们:“别害怕”“你能行”“好棒”帮助他们克服活动中的畏惧心理,培养幼儿勇敢精神及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二、以自身积极的情绪状态,为幼儿创设宽松的活动氛围

教师的情绪态度与能否带出高质量的体育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认为:在体育活动中教师的最佳情绪应是积极、活泼、充满朝气,而且能调动活动气氛。在体育活动开展前,我们应把自己的精神状态调整到最佳点,以饱满的精神、良

好的情绪出现在孩子面前,穿上最适合运动的服装,动作有力到位,做孩子的玩伴,用自己的活力感染和带动幼儿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如在玩滚筒水车游戏时我与孩子们一起玩,由于孩子们重心低,容易掌握平衡,而我却足足地摔了几大跤,就是在这种欢乐、宽松的活动氛围中,我们和孩子的关系更密切了,孩子们“玩”兴更浓了。

关于“探索在活动中提高幼儿的运动能力”总结

大二班

五、六岁的大班幼儿,经过小班、中班的学习,动作显得更加协调、灵活,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比三四岁幼儿有了显著的提高。他们非常注重游戏的结果,具有明显的竞争意识,幼儿体育接力游戏恰好符合幼儿的这种心理。在游戏中,他们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去竞争,兴奋地为同伴加油助威,为自己小组的胜利而感到高兴和骄傲,鼓励落后的小朋友加油,从而有利于幼儿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一、根据幼儿期生理、心理的特点来安排教学

1、幼儿的生理特点:幼儿期,人处于初步的发育阶段,骨骼细小,硬度差,容易变形,肌肉体积小,收缩力弱,心脏心腔小,心肌薄,心肌收缩力小,心跳快,肺组织的弹力纤维少,肺活量小,呼吸弱,神经系统易兴奋,注意不集中。因此,幼儿不宜进行过大压力的负重练习,也不能进行大强度过长时间的大强度训练,幼儿期体育活动具有特殊性与选择性的特点,所以应采用科学适当的体育方法进行教育,如让幼儿进行一些基本动作、身体姿势及体操和体育游戏等内容的体育活动。

2、心理特点:依据人心理发展规律及心理年龄特征,幼儿期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特征,但思维能力较差,发育不成熟,感知、记忆、想象、思维、言语能力都相对较低,社会性较差,兴趣爱好、特长表现不明显,意志不坚定,对问题的判断能力差,应变能力弱,情绪、个性、性格都有待于后天的培养,但喜欢玩耍、游戏、好动,另外,适宜的环境对幼儿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体育教育要适合幼儿心理特征,且能设置适宜的教育环境,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

二、注重幼儿体育兴趣的培养

1、珍惜幼儿好玩的情感体验,讲究启发兴趣的方法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幼儿好玩好动的特点,注意选择新颖有趣的教学内容,采取多种多样的、适合幼儿年龄并有吸引力的教法和措施,为幼儿创造一个富有乐趣的运动环境,使之能完成教师安排的种种练习,从而达到由好玩转化为要玩、想玩、会玩的目的。其次,教师要通过各种形式,取得幼儿的好感,并满足他们的适当意愿,给他们适当的表演机会,这样,他们就会产生一种

极大的满足,而这种满足的积累正是产生体育兴趣的动力。第三,在体育教育中,老师要特别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当好“导演”,珍惜幼儿乐于活动的美好情感,热情指导幼儿进行体育锻炼,耐心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并尽可能以“孩子头”的身份参加到他们的活动中去,共同分享成功的欢乐,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

2、满足幼儿体育需求心理,克服体育兴趣的易变性特

幼儿年龄阶段,绝大多数幼儿参加体育活动,首先是由于好奇心引起的。其目的是为了好玩,他们还不能自觉意识到体育最本质的东西。他们对练习内容的动作要领和方法很不注意,并且不感兴趣,他们往往只以追求运动过程中的各种新异刺激、浓烈地运动气氛和种种趣味情景为最大满足,常常热切地期望这一时刻的到来。根据幼儿这一特殊的体育需求心理,在这个年龄阶段,老师要因势利导地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

3、利用具有生活情趣的体育活动,积极诱导幼儿的体育兴趣

一方面要注意从小培养,另一方面要进行多方面的诱导。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引导其体育兴趣的正常发展。教师不仅要发挥本身的主导作用,而且要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并善于引导他们的体育兴趣向正常的方向发展。根据幼儿思维特点,加强形象化教学培养幼儿体育兴趣。由于幼儿时期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要培养幼儿体育的兴趣,对体育内容要加强形象化的讲述,以达到良好的效果,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幼儿体育兴趣的发展。包括场地器材布置、体育设施条件、教师的精神状态和业务水平等等。

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健康教育。”那么我想说:只有让幼儿充分体验运动的快乐,形成活泼、向上的性格,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地促进各领域的学习,才能提高幼儿的生活乃至生命的质量。

201*年6月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幼儿体育教育专题阶段小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幼儿体育教育专题阶段小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幼儿体育教育专题阶段小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587446.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