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业影视采编实习报告
****大学《影视采编制作》实习报告
学生姓名许**学号201*5146
所在班级新闻1101实习时间8、9周
实习内容《走进安义古村》节目采编制作
一、实习的目的、内容
在这个学期,我们上了陈老师的《影视采编制作》这么课程,在课堂上陈老师给我们讲授了很多关于影视采编的知识和技巧。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了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当中,应老师要求我们分小组分选题开始展开工作,到实习周结束要上交一个完整的视频作品。
在制作初期,我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制作什么题材的影视作品,在经过了漫长纠结的讨论,最终我们决定拍摄一部关于南昌安义古村的纪录片。一方面,在拍摄的过程当中,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另一方面,让大家通过镜头了解安义古村的风貌,感受它浓厚的人文气息。二、本人在实习中所做工作
我在我们小组主要负责的工作是后期视频制作剪辑,因为在这之前做过一些纪录片和宣传片,所以在软件应用方面和制作技术上比较熟练。在前期阶段,主要是协助我们小组成员进行拍摄,包括一些镜头的变化,拍摄角度,拍摄位置的调整,力求拍摄出完美的画面。三、本次实习的基本流程
(一)确立选题在接到这个作业的第一时间,我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拍摄什么题材,因为能想到的大家都想到了,如何在其中标新立异,对于选题至关重要。从开始的感恩节的公益片,到校园题材微电影,最终确立的关于安义古村的纪录片,我们小组经历了漫长的思想斗争。(二)前期准备因为地点是在安义,距离比较远,所以在拍摄前期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力争一次性将所有素材拍好。所以在去之前我们查阅了关于安义古村的大量资料,还看了一些网上的视频资料,确立好拍摄的流程,包括要拍摄的主要景点,主持人出镜台词。
(四)后期制作(三)视频拍摄视频拍摄我们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间,从早上八点出门到晚上六点才返校。到了安义古村,我们基本上按照我们之前计划的拍摄流程来拍摄。好多镜头因为游客和行人干扰的原因,不得不NG好多次,一个镜头下来,往往要拍上四五次。后期制作剪辑这部分主要是有我完成。一个镜头下来因为拍了好多次,所以在制作之前不得不在这其中选出那些用得上的镜头,所以比较花时间,还要选择适合的背景音乐。在剪辑的同时还需要注意画面的衔接和流畅。剪辑好之后,还要配上相应的旁白和字幕。四、理论知识在实习中的运用
因为我们的主题是关于安义古村的纪录片,而安义古村是一处很具有历史文化气息的建筑群,体现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所以在制作方面,为了更贴近主题,要体现出古朴典雅的中国风。在视频开头,制作了一个中国风片头,应用水墨,荷花仙鹤等元素,体现出中国风的特色。
在拍摄手法上,我们主要借鉴了央视的《北纬30°中国行》和《远方的家》。先是由外景主持介绍拍摄的场景和地点,然后再其他画面,用旁白来补充介绍。
视频的拍摄,主要应用到的是推、拉、摇、移。比如拍摄安义古村的正大门,应用的是推镜头。从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再到特写。先是展现正大门的的远景,然后镜头慢慢推进,直到变化到正大门门楣上几个大字的特写。
在拍摄更楼、黄樟树和寿康井这些景点时,有应用到拉镜头,从门牌上的字慢慢拉到全景,借助取景范围的扩大,推动情节的发展。
在拍摄和气巷这个场景时,应用到了第一视角。拍摄时把摄像机当做出镜主持的眼睛,为了体现出镜记者在走和气巷的感觉,镜头跟着地面前进式拍摄。然后镜头又回归到主持人面前,接着介绍和气巷。
在行走安义古村拍摄时,我们还不忘采访当地的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采访了一位当地的村民卖烤鸡蛋的阿姨,以及外来的游客一位法国游客。在拍摄这些镜头时,我们主要应用特写,来表现人物特征。
为了使拍摄的画面更精致完整。我们基本基本遵循了画面要平、画面要稳、摄像要准、摄速要匀的拍摄要领。在拍摄每一个画面,我们都用了三脚架,避免拍摄时画面抖动得厉害。在士大夫第院内拍摄时,这座建筑最大的特色是有四十八座天井,为了体现它的这一特色,我们应用了仰拍和摇拍技术。
五、实践感受和体会
以前看前辈们的影视作品,是保持一种观赏性的态度,当真正要自己着手去完成拍摄一部影视作品时,才发现比想象中要难很多。
通过这次实践,我更感觉到摄影师的不易。为了能够拍出更好的效果,拍摄之前,必须选择好合适的画面背景,不能太乱、过杂,要与主题的颜色协调。结合环境光线,调节感光度及拍摄模式。再根据拍摄模式适当调节光圈等。或许这需要长时间、大量拍摄才能熟练掌握。对于我们初学者而言,是一件不怎么容易的事。
在后期的制作剪辑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其实剪辑是最花心思的浩大工程。必须考虑好画面与画面的衔接,镜头与镜头之间的转场。还有出镜记者的音频部分,哪部分需要,那部分需要删除,这些都是需要精心考虑的问题。
我个人觉得,不管在今后拍什么题材的片子,首先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那样才能吸引人,才能让我们的东西最后欣赏的不是我们自己,还有其他人会被我们拍摄的东西所吸引。
要成为一个好的影视采编工作者,还需要通过长期的操作和实践。很多事情只有亲身实践,才能体会到其中的艰辛。就像此次我们小组去安义拍摄,原以为一上午就可以拍完,到最后弄到下午六点才完成拍摄,而那时已经天黑了。很多镜头不合格,都是不断地重复去拍,出镜记者有时台词念错几次,就拍了几次,直到大家满意为止。六、实习小结与建议(一)建议
在本次的拍摄中,因为出镜记者是在走动,所以有些声音比较小,不是很清楚,所以应该配个小话筒,这样音质可能会好很多。(二)小结
我们小组虽然只有五个人,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分工协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正是每个成员的齐心协力,大家一起努力,才得以圆满完成此次的任务。
在今后,不管我们做什么事都要认真踏实,遇到问题要及时处理。在以后的拍摄过程,如果遇到一些常见的问题,就可以完全避免了。因为经历过,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所以懂得了如何去做的更好。
扩展阅读:电视台新闻采编实习报告
电视台新闻采编实习报告
首先感谢大家在我实习期间两个多月来的教导与关爱!
在泉州电视台实习的两个多月时间里,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不少收获,使我更真实、准确地理解电视新闻采编和电视制作。从理论方面来说,实习期间的活动,一方面是对在校期间所学知识的一个检验,也是对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运用的考核,另一方面实习活动,增长了更为具体实在的新闻采访经验的理论知识,特别是老记者对于各种新闻采编的经验,这是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也是最实用的理论知识;从实践方面来说,从前期的采访准备工作到后期的编辑工作,真真切切地认识了整个新闻采编工作的具体流程,和工作当中的点点滴滴。
在没有到电视台实习之前,对新闻的采编工作也只是一知半解,一般都是通过书本和电影电视了解的,认为记者是很强势的群体,知识面涉及很多领域,既是政府的喉舌,也是受众的****窗口,可以为政府做时事宣传,也可以为百姓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但实习经过告诉我不是这样的,因为记者他首先也是人,所以在电视台实习的日子,先学会的是做人,先做好人,处理好与各类人的关系,灵活应对不同的人群,才能做好工作。下面就谈谈我在实习期间的心得体会。在电视台实习的日子里,我学会的第一句话是:“多看多写多总结”。
在学校学习的基础理论知识固然很重要,对我们专业领域上的一些操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也可以让我们更快地适应新闻的采编工作,但是实际上,新闻采编工作远远要比在学校所学的要来得更复杂、更细致。比如说写稿,如果你永远用从书本上的所谓“实用写作”来指导你的写作,有很好的悬念、很好的逻辑,辞藻优美,你的稿子也许会是一篇很优秀的文学作品,可能适合于专题类的新闻写作,却不是一篇很好的新闻稿,从学校出来的我们往往没有摆脱书面语的写作方式,在稿件的处理上常常会出现一些跳跃的逻辑、出现大量的形容词、设置一些所谓的悬念,虽然也知道新闻的“五w”,和写作的各种结构,比如像“倒金字塔结构”,但真的让你来写,就不知道应该如何来安排文稿结构,从何入手、如果收尾。
最难的是给新闻取一个准确、形象、生动、的标题,写一段漂亮的导语,让观众一看就把视线锁定在你所采编的这条新闻上,所以,如果可以,从开始实习的时候就应该先抛开自己的主观认识和立场,把自己当成一个初学者,从零做起,每天找一定的时间来阅读老记者的各类优秀稿件,认认真真地分析其结构和语言组织,体会不同新闻文字稿的不同表达方式,不同记者不同的写稿风格,然后自己写一些稿子让老记者点评。同时,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看央视新闻联播或者凤凰中文资讯台新闻,学习体会更为专业权威的新闻写作和表达。把每一天出现的写作错误和学习心得写成经验总结,然后当天分析消化。
刚开始写稿的时候,取新闻标题是让我感觉最难下手的事情,虽然在学校学习过新闻写作有很多的标题命名方法,但到实际运用上就什么都忘记了,而且面对每天面对的都是不的新闻题材。新闻导语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写,只是很直白地表达,根本没有对新闻稿正方进行高度准确的概括只是把它当成一个引出正文的引子来写,另一方面,在写稿的时候,往往不自学地会使用一些形容词,虽然知道这是新闻稿的大忌,但由于平时的书面语表达习惯,总是会不自学地把形容词用到稿子上去。刚开始时,因为不知道摄像记者拍了什么画面,所以写稿的时候往往会写出一些没有画面匹配的句子,这样容易造成“虚构”,经过老记者的一番教导之后,记在本子上,在后来的采访过程中留心一下现场情况,留意一下摄像记者拍的画面,犯错就越来越少了。第二句话是:“多问多想多了解”。
学问学问,要学就要问,到电视台实习时什么都不懂,比如说外出采访会议新闻,不知道应该留意什么,哪个是主要领导,是什么职位,会议由谁负责,应该找谁要会议相关的资料,谁的讲话要记录等等,采访种各类社会新闻的话,也不知道应该问什么问题,要哪方面的数据,回去稿子怎么写,哪些可以写哪些不可以说等等?如果这些都不知道那就什么都做不了了,你的采访工作也就无法进行,这时候向老记者求教,老记者一支招你就明白了应该注意哪些事情,哪些应该说哪些不应该说,然后自己积极主动地去,记录领导讲话,准备提问的问题,准备越多越好,但提问时只找一两个比较好的问,写稿前多看看其它媒体如果报道,既可以借鉴又能避免雷同。
一方面,在写稿的时候,一个好的题目是一篇新闻的核心,它是正方的菁华提炼,也是新闻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表现。另一方面,写稿一般都要从小处落笔、中心重要分析、收笔总结展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新闻由头,找一个形象生动,富有代表性的新闻由头,因为一个好的新闻切入点,是一条新闻能否吸引受众的关键所在,所以,应该揪住采访新闻过程中比较生动形象的细节,或者有代表性的情节,写好新闻由头。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内存,给新闻稿取一个准确形象生动的名字,开好头,行好正方,精彩收笔,从新闻从业者的专业角度写好新闻稿,从受观的心理出发,表现新闻的宣传价值和传达受众希望了解的信息,尽可能多的信息传达给受众。
当然要写出信息量大、信息准确、结构较好的新闻稿,而了解信息主要的工作就是“沟通”,前期的采访准备工作是十分重要的,这就要求在前期采访中必须了解大量的相关信息,了解信息有多种渠道,首先必须掌握电视台内部同事之间做过该类的新闻报道的时间和方向,什么时候播出,还有哪些尝深度可挖,有没有画面可以借用,这是同事之间的沟通。采访的时候,被采访对象也许不善于表达,那么你就应该主动地与受访者交谈,化去他对你的生疏感,打开他的话匣子,从其口中了解更多的有用的信息,这就是与被采访都沟通的技巧了,要从不同的方面向被采访者提问,引导他让他说出更多的信息,不管能不能用得上,回来再进行筛选利用,这是与“被采访对象”的沟通。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与各相关部分保持良好的沟通联系,当我们需要哪方面的数据或者情况时,以便及时地了解,这就要求我们做好对外一些部门的单位的公关工作,这是“对外沟通”。还有就是与新闻主任的沟通,很多时候有一些新闻可能有潜在的问题,或者涉及广告之类的情况,或者涉及一些领导的出镜顺序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及时地和新闻主任沟通,了解一下如何处理,避免犯不必要的错误。第三句话是:“灵活应变留有余地”。
新闻本来就是一种新近发生的变动的信息,所以在采访的过程当中免不了出现各类意想不到的情况,而新闻的真实性与时效性是新闻最重要的两个方面,有时候记者外出采访往往不能及时回到台里进行后期的编辑,这时我们应该灵活处理,比如,把大致的稿件内容用电话或者邮件传达给上班的同事,让其迅速写下来提交送审,再用地方电视台的设备或者互联网进行画面的传送,这样就可以在第一时间地播出新闻了。在采访过程当中,可能会遇到不配合采访,甚至阻止采访的人,这时作为记者就应该小心处理,改变原来的采访计划,通过别的渠道了解相关信息,从别的角度来做报道,争取从不同的来反映相同的题材,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遇到有争议的新闻题材时应该学会让当事者双方发言,或者让权威人士进行讲解分析,自己不要主观评判,尽量用客观公正的立场来报道新闻事实。在采访的过程当中,特别是涉及一些可能构成侵权的新闻题材中,特别应该注意可能构成各类权的画面和语言,特别是涉及名誉侵权和涉及未成年人犯罪的应该小心谨慎,做好合理合法的处理,降低可能构成侵权的机率。
现在的传媒都是“资源共享”,比如说今天报社发什么新闻我们电视台还没有做的,那么我们可以从中找到新闻线索去报道相同题材的新闻,但有一点要注意,那就是要充分发挥电视的优势来做,电视有画面可观性的优势,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来传达相同的新闻信息,但是在做这一类新闻的时候,应该注意尽量包含报社报道的信息,又要做到突出他们所没有做到的更有价值的信息,纵横结合,把新闻报道得更广更深,这样做起新闻来才更有优势。
在做新闻报道的时候,应该学会如何整合和分解信息资源,整合信息是分解信息的前提,分解信息是整合信息的目的,一般动态新闻只是传达某种信息,没有什么深度和广度,但如果我们把信息整合一下,然后分解成不同的单元,做成一个纵向有深度、横向有广度的新闻报道,既可以把新闻做得更好,又可以增加新闻报道量。用主任的话来说就是“有二说一、有三也说一”,所以,在做新闻报道的时候一定不能没有留下余地,留下一定的空间是新闻报道迂回的需要,也是减少一些不必要麻烦的有效措施。
第四句话是:“立意求新多拍少写”
新闻每天都有,但不表示不相近相似,这就要求记者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问题,反映动态消息,从不同的角度挖掘不同的深度,从不同的立场来看问题来做新闻报道,这些工作从前期的采访工作到定稿,再到后期的编辑工作都必须始终贯穿。一个好的切入点是一条新闻的生命力,不同的文字结构传达的立场和信息就会有很大的差异。如何盘活一条没有多大吸引力的新闻,那就需要记者对新闻报道题材的深刻理解和创新能力了,比如说一个不起眼的新闻线索,如果简单地报道,根本没有什么新闻价值,但如果可以从中找到一些感人的故事情节或者典型人物,那么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因为它具备了新闻的趣味性和贴近性,对受众来说有很大的吸引力。电视新闻的强势是画面而不是语言,一条能够不听解说词,就能让人看明白新闻报道所要表达的信息的新闻才是成功的新闻,当然,我的意思不是说新闻的解说词不重要,解说词也一样重要,但是画面是第一位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多拍少写的也有很多好处,一个是省去了我们写稿的时间,更直观地表达新闻信息,发挥了电视新闻的强势。另一个,很多权威性的语言并不适合记者本身来表达,所以,采用画面或者采访同期声的形式更能准确表达新闻信息,避免不必要的新闻越权和侵权。第五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新闻专业影视采编实习报告》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新闻专业影视采编实习报告: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新闻专业影视采编实习报告》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591195.html
- 下一篇:网站编辑工作经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