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家小学语文教研组听评课活动小结3 文档
严家小学语文教研组听评课活动小结
时间:201*年4月2日地点:校集体办公室参会人员:全体语文教师
会议主要内容:听评课活动小结
语文教研组组织全体语文教室开展了听评课活动。本次教研活动以“激趣导学”课题研究为中心,以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重点。本次活动共听取了六位老师的讲课,其中两节口语交际课,四节语文课,下面对本次活动简要作综合点评:一、准备充分,精心设计。
本次听课活动虽然是在教研组内进行的一次活动,谢老师们对此非常慎重,课前查阅资料,制作教具,整合课件,从各方面认真准备,同时,备课时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从课题导入到学习新知到课外拓展延伸等环节,程序井然,循序渐进,整体设计体现了“激趣导学”及语文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如谢水萍老师执教的口语交际课《花》,听课老师们一走进教室,眼前一亮,原来教室的桌子上摆满了各种鲜花,学生们围坐在一起,都仿佛置身于花的海洋,自然学生兴趣高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教学中,她设计了:说花-----赏花-----演花三个教学流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教学程序井然有序,特别是演花这一教学环节,让学生上台分别扮演买花和卖花人进行交易,把学生情绪进一步推入高潮。
二、口语交际课中注重教会学生学会倾听。
“倾听”就是指专心地听,仔细地听。过去的教学我们常常强调“说”的表达,忽视了“听”的训练。可是只有会听、听懂、能听出问题,才能更好地互动应对,达到交际的目的。对于低中年级的孩子来说,真正能坐着倾听别人讲话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周立菊和万琼两位老师执教的两节口语交际课中,我看出两位教师为了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想了不少的好点子。比如谢老师的执教的《说说我自己》,课前设置话题,其他同学在说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引导学生学会认真倾听别的小朋友的发言,再如选择几个同学躲在幕布后面作自我介绍,让全班同学分别依次猜出自我介绍的那位同学,为学生学会倾听创设了情境。及时表扬注意听别人讲话的学生,让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又如谢老师执教的《花》,指名同学在介绍自己喜欢的花的时候,引导其他同学思考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的,并让学生对发言同学进行点评,这样,倾听的学生为了能给发言同学正确评价,他必须仔细倾听,通过这些环节的设置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三、口语交际课中注重鼓励学生乐于表达表达是儿童认识客观世界的窗口。《新课程标准》提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学生只有在动态的双向或多向互动活动中,才能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可见,光学会倾听还不够,还得让学生在倾听的基础上乐于表达。周老师和万老师把课堂作为交际的一个重要场所,为学生的表达搭建了一个平台。在教学中,她们用语言描述、电教媒体播放、角色表演等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口语交际中来,教师及时的肯定、表扬,更激起了学生愿说、乐说的强烈愿望。这样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让学生想说、会说、乐说的催化剂。四、注重口语交际的交互和谐交流《新课程标准》提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学生只有在动态的双向或多向互动活动中,才能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可见,光学会倾听还不够,还得让学生在倾听表达的基础上促使和谐交流。口语训练最容易走进的误区是以个体、单向交流为主,即便有一些表面看似双向的交流,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人说一句,那人说一句等,由于没有建立在倾听的基础上,学生的语言都没有内在的联系,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言语交互。没有互动和合作,口语交际就丧失了它的本质属性。
总之,本次教研活动,达到了预期效果,通过这一次锻炼,提升了我组全体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有利更好的指导今后的教育教学.教育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在本次活动中虽然发掘了老师们的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是课堂上老师应该注意细节处理;二是要注意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扩展阅读:开封市小学语文优质课听评课活动
开封市小学语文优质课听评课活动
占评开封县实验小学五敏执教的人教版五年级《地震中的父与子》
本次开封市小学语文优质课大赛有来自市区、郊区、县区的25位教师参加,25节课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开封县实验小学王敏老师执教的《地震中的父与子》。王老师大胆选择“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教学策略,借助精心的设计,精妙的点拨,精彩的回应,全息解读文本,择取文章精华,删繁就简,引领学生潜心会文,透视人物内心世界,感悟人生坚定信念,提升人物饱满形象,牵引学生灵动于字里行间,我们的思绪已被教师牵引到了课堂上,情感受到强烈的震撼,我认为这是一堂非常成功的课,我认为她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合理,重点、难点把握适度,教学方法合理。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依据新课程理念,制定以下目标,以求实现“以人为本,终身发展、和谐发展”的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自读,认识课本生字、生词。
2、运用“从内容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说”这两种简单的方法,让学生深刻理解父与子的了不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伟大的父爱,儿子与父亲之间的相互信任,体会人间自有真情在。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亲的伟大。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但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却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
1、以读代讲法。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曾讲过,让孩子们“读、读、反复的读”。的确,只有把读作为理解与感悟的手段,通过读,去解决阅读课上的几乎所有的问题。唯有多读,才双胞胎运用,才能潜移默化地将范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2、品析词句法。本课教学通过词语的比较,句式的推敲,情感的体会等品尝评议,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品评之后的积累,就是消化的吸收,避免了生吞活剥。
本课教学还辅以直观法,情景教学法。例如,上课伊始,让学生听歌曲《生死不离》并思考这首歌曲中的哪几句歌词让你特别感动。以歌曲导入,触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从侧面感受亲情,为学生下文作铺垫。学习方法: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又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学生语文素质培养的关键。在本文的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朗读。即通过读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读,让学生理解内容,体会出感情来,在反复朗读进文中情景。根据不同人物的特点,用不同的语气,表达不同的感情,使学生明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这一道理。这样不公让学生知道了“读”是学懂本文的关键,也是学习一切文章的主要方法。二、抓住文眼,聚集形象,“牵一发而动全身”
这篇文章较长,时间又有限,而王老师细细分析,全息阅读,巧妙整合,紧抓“一个中心线索,两个突破点”整体规划全文教学。这个中心线索就是父与子始终信守的诺言、毫不动摇的信念:“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两个突破点就是“父亲受的了不起”和“儿子‘让’的了不起”。以最震撼心灵的场景为主线,抓住“父亲的了不起
“一个中心线索,两个突破点”整体规划全文教学。这个中心线索就是父与子始终信守的诺言、毫不动摇的信念:“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两个突破点就是“父亲爱的了不起”和“儿子‘让’的了不起”。以最震撼心灵的场景为主线,抓住“父亲的了不起”和“儿子让的了不起”这两个文眼折射全文的语段,做到了“一线串珠”“瞻前顾后”“在承上启下处反复回扣读中心句”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把朗读感受体验,想象,情感的深化结合起来,反复诵读,反复叩问,反复感悟,使其发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使整个课堂顺水推舟地开展。三、品读精华感悟“父子的了不起”
王老师从故事的结局切入,提问学生故事的结局是什么?生回答并齐读故事结局:“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提问“就这句话,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起的父与子?然后出示自读提示,安排学生自学。“学生起于思,思起于疑。”王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质疑,引出他们的阅读期待,激发阅读兴趣,从而引向自发的学习,主动的探究,营造自由、民主、开放的课堂学习氛围。
1、学生自由朗读,在读中感悟“父亲的了不起”
首先,学生汇报自己最受感动的语句。接着,引导学生重点品读第自然段。透过人物描写的句子:“父亲挖了小时,小时,小时,小时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让学生想像父亲艰难挖掘的过程,体验父亲救子时内心的焦急和无助,在词句品读中感悟到:父亲有着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这都是因为爱。2、创设情境,从中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与文本进行对话。在情境对话中,使学生深刻地感悟父亲因为悲痛,答非所问,不顾一切,只想着救儿子。父爱就体现在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言行中。3、对比阅读,比较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面对父亲的坚持,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人们认为他精神失常了。这位父亲真的精神失常了吗?针对这个疑点,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211211然段,找出文中描写其他父母的词句,与这位父亲的言行进行对比。在比较阅读中,学生从“匆匆赶来、大声哭喊、绝望的离开”等语言,体会到其他父母也是爱孩子的。只是,在特殊的环境下,他们的爱显得理智。而这位父亲,在人们看来是“失常”的,但“失常”得可敬!学生在对比中感悟到:父亲的不同寻常,正说明他爱得更坚强!爱得更执著!爱得更深厚!他的爱,使儿子等十四位同学获得了又一次生命!父爱创造了伟大的奇迹!这伟大的爱可歌可泣!
4、品读精华感悟“儿子的了不起”
当我们还在感动于父爱的伟大时,课文中,一个七岁的了不起的孩子阿曼达,给我们的心灵带来了又一次强烈的震憾!这个在地震后的黑暗废墟下,呆了三十八个小时,却能保持镇定的孩子,这个在获救时,首先想到别人的孩子,他在可怕的处境下,想了什么?做了什么?说了什么?
在体会父亲的了不起时,通过引导学生抓住父亲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体会父亲内心情感的。在体会阿曼达的了不起时,运用同样的方法,采用了小组内读一读,议一议,写一写的方式学习。先联系课文及生活实际,走进阿曼达的内心世界,写出阿曼达在废墟下的内心与言行,再声情并茂地读出来。通过读写融情来体会:是父亲的承诺,是父亲的爱给儿子带来了巨大精神力量!儿子对他人的爱,是父爱的传承!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引导学生思考:“从这对父子身上,你学到了什么?”然后小组交流,畅谈感受,师适时板书:父:决不放弃、信守诺言子:勇敢坚强、舍己为人。父子情深这个环节的设计,既是对学生文章内容理解的一个考察,也是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一个考察。学生理解了文章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夸这对父子,这表明学生对文本内容已经理解了。五、以文本为凭借,适时拓展活动、使学生入情入境。
课堂临近结束,王老师又带领学生走近发生在另一个地震中的有关母爱的故事《地震中的母爱》。然后,又让学生想一想,日常生活中我们的爸爸妈妈为我们做了哪些饱含父爱母爱的事?选一件谈一谈。生谈感受,师适时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这样感人的故事与悲情的音乐相互配合,激起了学生感情的波澜。同时,将文本的主体延伸到我们现实生活中,“说话练习”让学生在需要表达的时候练习表达,情动而辞。
六、板书设计合理
板书是一篇文章的精髓,它反映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既简明扼要,又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理性。再加上学生的情感,让整堂课真正成为和谐互动、学习的乐园。其实,这一课也有值得我们商榷的地方。
1、生成和预设有一定距离的时候,老师的点拨和引导还不够巧妙,不够到位,以致于一些重点语句分析得还不够透
彻。
2、缺乏对学生的表扬与鼓励。课堂上老师的表扬和鼓励是很重要的,它对唤起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自我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学习以及促进学生尽快掌握语言表达和思考的技能都有显著效果。
总之,阅读教学是一种意义构建的过程,是师生的人生价值得以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多元性,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在实际教学中,安排出足够的空间,在创造中生成精彩,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而且是师生间生命的交流和情感的对话。这种预设仅仅是粗线条的设计,教师在课堂实践的过程中要灵活处理教材,随学生的情况随时调整自己的预案,这样才是真实的学生真正需要的课堂。的。以上是我的听课感受。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严家小学语文教研组听评课活动小结3 文档》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严家小学语文教研组听评课活动小结3 文档: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严家小学语文教研组听评课活动小结3 文档》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594586.html
- 下一篇:化学教研组听评课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