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中班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研究

时间:2019-05-28 16:16:39 网站:公文素材库

中班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研究

《中班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研究》中期报告

作者:佚名教育科研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919更新时间:201*-9-16

一、问题的提出:

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提出了:“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去做”的教育原则。然而现代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孩子各方面的投资越来越多,但往往忽视了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认为这些琐事家长随手可做,有的甚至认为孩子太小没有能力。导致许多幼儿进入幼儿园后不会独立进餐,不会自己洗手、擦脸,不会自己解小便,穿脱简单衣服等。生活上的事大人包办代替,成了孩子独立性发展的最大障碍,这种生活上的惰性直接影响了孩子智力和个性的发展。50年前,陈鹤琴先生曾针对父母对孩子照料过度的现象说了这样一句话“做母亲的最好只有一只手”。50年过去了,今天做父母的对孩子过度照料的现象仍相当普遍。不少父母对孩子的日常生活统统包揽,事事包办代替,不重视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培养。缺乏自我服务的机会,久而久之,独立生活的能力日渐丧失,生理技能得不到应有的锻炼,难以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的要求。家长剥夺了孩子对生活自理能力、家务劳动的尝试机会,以至使儿童产生了许多不良的行为,孩子的个性发展被忽略了。

《新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因此,我们主要通过家长与老师的双管齐下来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作为幼儿园教师,有责任对这些父母进行全方位的家庭教育指导,使幼儿能在各方面得以协调发展,健康成长。

二、课题前期研究概括(一)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

教学观念的改变关键在教师。教师自身观念及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理念上的认识与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成效密切相关。同时,只有教师观念的转变才能影响家长观念的转变,因此。我们确定研究课题后,首先组织全体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生活、学习、做人”课程的研究与实践》、史慧中

主编的《适应我国国情,提高幼儿素质的实验研究》以及国内外有关幼儿自理能

力培养的报刊文摘,并把学习的理论、经验和体会相互交流、讨论,以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其次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如何体现在生活、游戏、教学中进行专题研讨,在此基础上,课题组教师认真进行活动设计及实施,进行个案分析、问卷调查、按计划及时召开课题组教师研讨会,交流研究心得和体会,总结研究成果。这样使课题组教师的教育理念不断得到更新,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的内涵有了更深的理解。

(二)确定教育活动的目标

1、内涵

生活自理能力:简单地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从狭义的角度来说就是能够做到“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会的学着做。”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

2、目标

(1)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增强幼儿的家庭生活自理意识。

(2)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家长意识到提高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3)尊重并培养孩子自我服务、热爱劳动的意识。(4)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

(5)学会自理和劳动,让幼儿懂得尊重别人的劳动,增强责任感,促进其独立性的初步形成。

(三)选择和设计活动的内容

1、观察了解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所处的水平。2、目前幼儿家庭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1)家庭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包括家庭基本情况、主要教养人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的观念、行为和方法等。(2)幼儿在家庭中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的现状。3、探讨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有效手段与组织形式(1)指导家长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途径和方法。(2)家庭生活中小、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目标。(3)家长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方法。4、实施自理能力对家长的要求

(1)寓教与乐,让幼儿知道自理的方法。根据年龄特点,把一些生活自理技能巧编成儿歌等。

(2)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进行个别指导。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获得初步的生活自理技巧后,要注意提高速度和质量。

(3)尝试成功。获得成功的愉悦感是推动幼儿生活资力能力的动力。(四)探索活动开展的途径

每个教学的实施和能力的培养是各种活动、多种途径的相互配合的过程,教师不仅要考虑幼儿学的轻松,而且要寓教于环境中,寓教于幼儿日常生活、游戏中,也寓教于家庭、社会生活中。通过教学活动、日常生活、游戏、区角、家

庭多种途径,最后使幼儿的自理能力得到提高,使教育过程内化为幼儿的发展过程。我们活动的实施路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集体的教学活动是途径之一

到了中班,幼儿的身体、心理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但由于现在的班级幼儿数严重超额,如果有的技术性的动作教师一一去指导,这会花费了教师很多不必要的精力,因此我们不能完全排斥传统的教学活动模式,同样地采取集体形式,依据目标,内容的性质,进一步为孩子创设符合幼儿经验的生活中常见的场景,设计幼儿熟悉的活动内容。例如:在教幼儿如何折叠衣服时,教师先在集体面前进行讲解:立正(即把衣服拉拉直)抱一抱(即把袖子交叉叠起来)弯腰(即把衣服齐腰对折)。这样通过教师形象的语言幼儿很快的记住折衣服的步骤。

(2)将自理能力的培养渗透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

日常生活中教师抓住机会展开教育是最有效的举措。如:吃完饭时,教育幼儿要把吃剩的东西都放到碗里。睡觉时,提醒幼儿将鞋子放整齐,把脱下来的衣裤叠好放整齐,起床时,提醒孩子互相检查自己衣服是不是穿着整齐。

在角色游戏“娃娃家”中,通过给娃娃家整理床、布置娃娃家、给“娃娃”梳头、穿衣服、裤子、袜子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整理房间、穿脱衣裤的的技术也得到了提高。

(3)区角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实践的机会。

区角活动以它可以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多层次的材料,获得多种学习经验、促进其多方面发展的独特作用,成了幼儿园中必不可少的活动。编织区、娃娃家、生活区幼儿通过摆弄、操作基本技能得到提高,如在教完如何折叠衣服、如何结蝴蝶结后,就在娃娃家、科学区让幼儿进行练习,这样幼儿的各种能力在区角活动中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4)家园携手,挖掘教育资源。

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家长的支持、配合与参与。为了让家长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我们首先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园地、家长会、接送幼儿时,向家长宣传活动的动向、内容和信息,指导家长如何协助活动。几乎每个主题活动后,都要家长配合,如:“不同衣料的服装”活动后,活动延伸之一就是家长拿出家中的服装与幼儿一起辨认、分类等。在家里要求家长对自己的孩子严格要求,努力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使幼儿的自理能力不断的在家里得到锻炼。

三、活动中已取得的成效(1)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从实践的情况来看,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自理能力,而且相互之间能进行监督。首先,对幼儿园要求幼儿做到的,小朋友能在老师的指导和同伴的帮助下,都能很好的完成。比如:根据天气变化,我要求幼儿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按组放好,大部分幼儿都能折的很好,而且看到哪个小朋友没折就会告诉他怎么做。每次吃饭、吃点心,都会有目的的选择几位幼儿做老师的小帮手,帮老师分小碗、筷子,幼儿都能很好完成,每次饭吃好后,都能把自己吃剩的饭菜放到指定的桶里,然后拿毛巾把自己的桌子擦干净。休息时间,小朋友自己玩了玩具就会从哪里拿来放回哪里去,这样不仅培养了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在整理中,幼儿学会了如何进行分类,如何整理玩具。午睡前,幼儿都能把脱下来的鞋子摆放地整整齐齐,起床后,能折叠单薄的被子。

其次,家长明显的感觉到孩子能干了,懂事了,责任意识增强了。

在前阶段的活动中,幼儿不仅在幼儿园有很大的进步,而且在家里明显的依赖性不强了,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有家长反映说以前都要家长喂他们吃饭,现在不仅不用喂,而且要抢着帮家长拿碗筷,以前早上要妈妈穿衣服,现在能在妈妈的帮助下,自己穿简单的衣服、裤子、袜子、鞋子等。

老师布置的任务孩子都能很好的去完成,如:老师在今天布置要小朋友带东西的,大部分孩子都能自己记住跟妈妈说,然后明天带来。(2)提高了教师的素质

教师的科研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在活动的研究过程中,我们教师一起制定总体目标,以及各班的具体目标,各班的教师寻找理论根据,同时,又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发表意见,共同探讨如何实施方案,还采取互相观摩的形式,组织教师评价活动,提出改进意见,在反复实施、验证。

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了进一步更新,树立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例如:在学习如何折叠衣服时,不再是单纯地让幼儿了解衣服折叠的方法,而是在折叠后,教师通过日程生活和游戏,让幼儿在游戏和生活中强化折叠的方法。总之,活动开展以来,我们教师积极投入,自身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也促进了全体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四、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归中期工作的认真总结,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通过总结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如:

(1)研究规模的局限性。为了比较准确地评定本课题的研究结果,因此,以上活动只在实验班进行,其他班级幼儿没能系统的参与此活动。

(2)教师指导的问题。有些教师在意识上、形式上,已放手让幼儿活动,也供给幼儿探索活动必要的材料,但在行为上还是不够开放性,给孩子的时间和空间还不够,不太善于等待,惟恐“乱”

(3)家长的态度。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很多家长都积极配合,做得比我们想象还要好。有些家长对活动的目的欠明确,认为这些都是生活的小事,有幼儿园教育就够了,或认为长大自然就会做了,嫌麻烦,有的还怕孩子受苦,愿意为孩子做这做那的,过分的保护。

五、下阶段课题研究的措施

我们课题组的教师要针对前阶段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解决。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思路,加强研究措施,具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进一步做好家园联系。我们将更主动地与家长联系,向家长做宣传,以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共同创造更有利的条件,配合课题组的研究工作。

(2)进一步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教师之间针对课题活动情况,经常进行学习方法的讨论、经验的总结和交流,一方面提高活动的效果,另一方面促进后阶段结题工作的顺利进行。

(3)认真总结中期研究的经验和教训,在课题的后期研究中,不断努力,更好地完成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扩展阅读:在社会活动中提高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研究

在社会活动中提高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研究

如今的邹区,今非昔比。凌家塘市场搬至邹区,使邹区的生源越来越旺。今年我们小班增扩了5个班级,班级内外地孩子居多,还有的是家里的独苗,这些孩子出现了这样一系列的现象:以自我为中心、狭隘、自私、霸道、一味地索取而不知回报、没有责任感、冷漠、互相攀比等等。因此,结合我园课题《引领幼儿在社会实践中成长的策略研究》,在幼儿园小班阶段就要开始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我据《幼儿园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论述:利用生活中的图片、教材在课堂上教育幼儿生活自理;利用儿歌故事在一日活动中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利用游戏促进幼儿自理能力的提高;利用家长资源在园外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幼儿园的社会活动,是帮助幼儿形成自我意识,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自控能力,内化社会规范的一项学习活动。幼儿通过活动,逐渐具有一定的社会认知、有一定的社会情感,形成良好的社会行为,并且使自己的独立性、坚持性、自信心等品质得到一定的发展。教师以游戏为基本形式,整合语言、生活、计算、科学、常识等方面的内容,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中。它能鼓励幼儿更好地适应周围环境,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小班幼儿学会生活自理能力能更快地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而且能培养幼儿独立性、社会责任感。“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并迁移到以后的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对于适应快节奏、高强度的未来社会生活起着十分重

要的作用。

一、利用图片、教材在课堂上教育幼儿生活自理

有研究表明,儿童潜在的能力发展存在着递减的趋势,出生时若按100%计算,5岁开始就只剩80%了,8岁则减到近60%。小班幼儿,在入园之前什么事情都由父母或长辈代劳,但进入幼儿园后老师不可能像父母一样周到地照顾他们,学会自理就变得非常迫切。我们幼儿园就把小班的教育重点定位在“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上。因此,老师有必要利用图片和教材,在课堂上对他们进行自理能力教育。

1.利用教材,在课堂上对幼儿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教育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小、自理能力差,他们在入园之前很多事情都是由父母或长辈代劳的。因此,在入园后,老师有必要在课堂上利用教材对幼儿进行自理能力的教育。例如:小班生活《宝宝吃饭》,这节课利用儿歌,让幼儿知道要手扶碗,拿好勺子一口一口自己吃饭。吃饭儿歌:宝宝吃饭,好宝宝,吃饭了。小饭碗,手扶好。小勺子,快拿好。绿青菜,红大虾,啊呜啊呜,吃个饱。通过这首朗朗上口的儿歌,幼儿既了解了吃饭的过程,也懂得了挑食行为不好和一些用餐卫生。吃饭前边念儿歌边排队,幼儿完成了等待的时间。又如:小班语言《小河马拔牙》,这节课利用小河马拔牙的故事,让幼儿懂得糖虽然好吃,但不能多吃,多吃糖容易产生蛀牙。同时,还让幼儿知道了保持口腔卫生的重要性,便于他们养成早晚刷牙、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中班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研究》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中班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研究: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中班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研究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594824.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