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期末复习之作文的审题立意
高一期末复习之作文的审题立意
一、命题作文审题立意应注意的事项和方法。1.化虚为实
有比喻和象征手法的,我们将喻体、象征物称为“虚”,将本体、被象征物称为“实”。对于用到比喻和象征手法的命题作文,我们需要找到本体,化虚为实,准确立意。
例1:请以“忽如一夜春风来”为题作文
分析:本题不可以写成实实在在的春风,因为有一“如”字。所以应找出喻体“春风”的本体来。找本体的方法:考虑“春风”的特点,再思考什么具有同样的特点,这样,本体就可以确定了。
春风的特点:温暖、带来生机和希望
同样具有这个特点的是:亲情、友情,饱含感情的言语、眼神,鼓舞自己、使自己在困惑时醒悟的言语,化解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坚冰的一件事,带来改观、注入活力、带来生机活力、带来希望的重大的改革、政策等。
例2:请以“绿色生活”为题作文。
分析:绿色经常象征生机活力,象征安全、象征环保。故,可以写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写呼吁食品安全、国家加强监管、生产企业诚信经营;写低碳生活,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另外绿色与彩色不同,所以还可以写对纯净的生活境界的追求,摒弃浮躁、浮华、芜杂的生活状态。
2.要善于增补,化大为小
有些命题作文的题目的范围比较大,如果我们能够将它的范围缩小,就会比较容易的写作了。怎么将范围缩小呢?一个方法就是在前或在后添加些词语。
例1:请以“说‘安’”为题作文。
分析:如果单看一个“安”字,我们几乎无从入手,但是如果我们添加一些语素,就会将范围缩小,这样就好操作、好驾驭了。例如“安全”“安逸”“、安宁”“安定”“安静”“安于现状”等等。........例2:请以“熟悉”为题作文。
分析:如果我们就“熟悉”来写,那么,我们可以写熟悉的意义、熟悉的局限(束缚人的思想,形成思维定势)、如何从陌生变得熟悉等等。
如果我们在这里添加些内容,那么,我们可以获得一些新的思路。例如,“熟悉的身影”“熟悉..的笑容”“熟悉的眼神”“熟悉的人”“熟悉的话语”等等了;再如,我们可以在前面添加,“不熟悉”,........
但是我们作文却不可以单纯写不熟悉,否则就会有偏题之嫌,我们可以写,来到陌生的环境中,面对的是陌生的面孔,但是这些陌生人的眼神、笑容、话语却给自己熟悉的感觉被关爱的感觉,如同父母、老师、朋友给予自己的感觉一样熟悉、温暖。当然还可以写身边最熟悉的面孔也许我们并不熟悉他们的内心,比如我们最亲近的人父母,如何才能真正做到熟悉呢,那就是交流,只有用心的交流,才能够真正的理解我们的亲人,避免矛盾冲突,使家庭关系更加和谐。
3.由表及里,探究深刻含义
有些题目具有多义性,即,除了表面含义外,还有其深层含义,这样就需要我们由表及里,探究其深刻含义,从而确定更加新颖、更加深刻的中心。
例1:请以“考场”为题作文。
分析:“考场”的字面含义是考试的场所。我们当然可以写考场上紧张的气氛、学生紧张的心理
状态、之后又如何平静下来全心投入来答题。也可以写考场上的不和谐现象,例如,学生替考、打小抄、交头接耳,监考老师聊天、说笑、不维持考场纪律等等,从而呼吁严肃、净化考场纪律。
“考场”的深层含义:能够检验人格、精神境界的任何事物。例如,我们可以写“人生是考场”,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精神境界,为更多的人谋福利,而不是以个人为中心、处处利己,不是庸庸碌碌得过且过,这样,才能够为自己的人生交一份满意的答卷。我们还可以写“官场是考场”,每个官员一步入官场其实就是步入了考场,需要做很多抉择。对人,对权,该怎样做好选择。对上,是该卑躬屈膝、唯唯诺诺,还是不卑不亢、坚持正义、坚持真理;对下,是该颐指气使、作威作福,还是爱民如子、甘做公仆;对权,是该以权谋私,还是该利用自己的能力与能量为民谋福利。只有作对了这些选择题,才能够在这个考场上做出一份让自己、让人民满意的答卷。
例2:请以“春雨”为题作文。
分析:“春雨”的表层含义一目了然,如果我们就此立意,那么一定注意突出春雨的特点。“春雨”还可以有其他的比喻义。春雨的特点是连绵不绝、绵密无声、珍稀,春雨的作用是滋养生命。因此我们可以写某种愁情,连绵不绝如春雨,古诗中有“问君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可以写母爱,绵密无声如同春雨,滋养自己的心田,滋养自己的成长,杜甫诗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当母亲一大早起床,踮起脚,蹑手蹑脚的走进厨房为我们准备早餐时,当母亲下了班,就风风火火赶回家,手忙脚乱的准备午餐时,当母亲晚上又拖着疲惫的步伐,轻轻走到我们身边,放上一杯热牛奶时,难道不就像那“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一样吗?我们还可以写为生命、为心灵、为社会带来生机的如同春雨一样的任何事物,比如,父母师友为我们指点迷津的一次谈话,改变某个地区落后原貌的一次变革,等等。
4.关系类命题作文,需要辨明两者关系,两者并重,不可偏废
首先,应辨明关系,阐明关系。考虑两者是否存在取舍关系(即肯定两者,或者取其中之一而放弃另一个。例如,“相信自己与相信他人”,要肯定两者,即,我们的立意应是既要相信自己又要相信他人。例如,“讲空话与做实事”则是取一而舍一,即,我们要做实事而不能讲空话)、是否存在决定关系(即条件关系,一方是否决定了另一方,例如,“一步与一生”,一步指人生进程中重要的阶段或者重要的事件,它有可能决定了人的一生,因此我们应该走好每一步。当然,也可以写一步不决定一生,因此我们即使在某个阶段遭遇了挫折,也不应消极懈怠,只要我们能够振作起来,仍然可以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成功)、是否存在转化关系(即一个转化为另一个,例如“时尚与经典”。我们可以从取舍的关系上来立意,当然也可以从转化关系上来立意时尚在哪些条件下才能成为经典)
例如:请以“位置与价值”为题作文。
分析:两者之间可以从决定关系上立意。我们可以写位置决定了价值,因此我们应当选择自己合适的位置,来最大限度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们也可以写位置不决定价值,决定价值的是能力,是否具有无私的奉献精神,因此我们应在自己的位置上,踏踏实实的工作,提升自己的能力,无私奉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5.仔细斟酌,不放过限制条件
命题作文的限制条件,可能在题目上,也可能在附加的要求上,要注意字斟句酌。例如:请以“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为题作文。
分析:“一双”是一个限制条件。因此下面两段话,有一个是不符合限制条件的。①父爱在左,母爱在右,父母对我的爱是一双无形的翅膀,助我在蓝天自由翱翔。②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那边是乐观向上,是勤勉,是坚强。
不合适的是②,因为乐观向上、勤勉、坚强是三个不同的抽象事物,有违“一双”的限制。除了以上我们应注意的五点之外,还应注意,有时候我们可以反弹琵琶。例如请以“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为题作文。事实上,不一定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如果我们的观点是否定这个命题,可是我们又不能改变题目,那么,可以在题目后加问号,即“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二、审题思路拓展题目1:灯下[审题]
此题只规定场景,对别的方面没有加以限制,因而写灯下自己或他人所为所思皆可。从构思的角度看,可有纵式和横式两种思路。所谓纵式,是写发生在"灯下"的某一事件的过程,重点放在发生、发展、结果上,其特点是叙述性强。所谓横式,是不同人物在"灯下"的情景,重点放在画面的描写上,其特点是概括性强。当然,还可以把纵横揉合起来写。但无论采用哪一种写法,都要围绕"灯下"创设环境,构造氛围,才切合题意。这篇作文可以写校园之事,也可以写社会之事。
思路之一:灯下,教室里,我的生日聚会在友好的氛围中进行。轻快的乐曲声中,同学们送给我一件件带着深厚友谊的礼物:"祝你生日快乐"的歌声中,我把真情的祝福吹向燃烧的蜡烛;热烈的掌声中,同学们开始表演节目灯下,教室里,一块友谊的圣地。
思路之二:夜晚,校园的灯光多么灿烂。教学楼。灯下,同学们正在上晚息:有的埋头做作业,有的低声讨论问题。办公楼,灯下,老师正在工作:有的备课,有的批改作业,有的在讨论教改方案。灯下,令人陶醉的画面。思路之三:从接到老同学来信写起,采用倒叙法,通过回忆交代他无法继续求学而投身社会的原因,又借来信写他的生活和取得的成功,表现有志者事竟成的主题。全文由始至终紧扣题目"灯下"行文。[写法]要写好《灯下》,必须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否则很容易导致题文油水相离。
技巧一:包装。所谓包装,即创造灯下的某种氛围,使事件产生特定的情调。比如思路之一写生日聚会,就要把整个生日过程笼罩在你所创造的氛围中,从而产生与别的生日聚会截然不同的韵味。生日活动一样,氛围包装不同。
技巧二:点缀。所谓点缀,即在记叙过程中不时点及"灯下",使题和文紧紧相扣。比如思路之二,在写师生的活动时,要不断点及"灯下",从而把画面描写和作文题目紧紧地联系起来,构成了"灯下"的特定场景。
技巧三:折叠。所谓折叠,即运用艺术手段把时空跨度较大的事放到"灯下"来叙述,就像把东西折叠后放进箱子。比如思路之三,在"灯下"只能读信,但运用倒叙回忆老同学的过去,又借来信陈述老同学的现在,于是一个完整的故事都在"灯下"展开,表现了巧妙的构思。
常见的失误有:不懂得创造典型的环境氛围,只在开头用"灯下"戴帽,从此不见"灯"影;不善于构思,所叙之事跟"灯下"勉强凑合,缺乏有机的联系。[同类文题]1.月光下(月下谈心、月下独思、月下赏景,凡月下之事均可入文。行文应注意创设意境。)2.小河边(闲散时悠悠漫步,三五同学亲切聚会,都可能发生在小河边的恬静氛围里。)3.讲台上(这个特定的方位。老师声音的流淌,手势的定格,花白头发的飘动,学生初次试讲的惊慌,辩论会上的侃侃而谈,都是讲台上的特有风景。)
4.清晨(该题从时间是框定内容。晨谈,晨练、清晨的忙碌和急促,都是该题的常规题材。)5.操场上(这是师生集中活动的地方,教练的汗水,踢球的风波,上场前的动员等,许多故事都发生在这里。)6.寝室里(欢声笑语,愁眉低诉,矛盾的滋生和化解等,许多情节总是琐细而有趣。)
7.柳荫下(有意的约会,意外的邂逅,无聊的排遣,柳荫乃消暑之所,总有不少生动的故事。)题目2:理解
[审题]
生活是错综复杂的,由于种种原因,同学之间、师生之间难免会出现思想感情上的隔阂,"理解"是消除隔阂,使彼此心灵得以沟通的途径。因此要选择人与人之间或志趣不同、看法差异,或因世俗偏见、意外误解而产生隔阂需要理解的事来写。作者题目虽然没有规定要写几件事,但以围绕一个中心事件展开叙述为好。人物也不必过多,要努力挖掘人物的世界。要强调的是,作文主题必须保持积极向上的格调。
思路之一:上中学了,老师要求我们写日记,并且规定每周收阅一次。老师啊老师,您一心想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我能理解;但是我们也想在日记中保留一些心中的秘密,您能理解吗?我终于鼓起勇气向老师请求理解
思路之二:×××同学学习成绩特棒,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但他还是那么刻苦。有一次为希望工程捐款,他慷慨解囊,可他家并不富裕。后来他告诉我,他舅舅家在穷困的山区,他将来要到那里工作。我一下子理解了他
思路之三:其中考试,有道数学题我不会做,向邻座求助,遭到拒绝。考试后,他来找我,我连理都不理他。晚上,他又到我家来,心平气和地跟我讲道理,并教我怎样解答那道数学题。我终于理解他对我的真正友谊。
[写法]为什么需要理解?因为存在着不理解。从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是这篇作文所要叙述的内容。一般可用抖底法、设疑法、误会法来写。
抖底法:直接把需要理解(也就是对方的不理解)的问题抖出来,然后再写获得理解的过程。比如思路之一,开头是把我们渴求老师理解之处挑明,接着写"我"求得老师理解的过程,就是采用抖底法来写。这种写法平铺直叙,但便于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
设疑法:由于自己对对方不理解,也就对对方的所作所为留下疑团,直到理解了对方慷慨解囊留下的疑问,当了解到他的改变山区贫困面貌的志向时,才前疑尽释,就是采用设疑法来写。这种写法可以造成悬念。
误会法:因为不理解而造会误会,又因为理解而消除误会,围绕误会的生与灭来写理解。比如思路之三,考试时临座不肯"帮助",引起我的误解;后来他跟"我"谈心,帮且解题,使"我"理解他的真诚的友情,于是误会消除。这样运用误会法,可以把情节写得跌宕有致。
需要指出的是事件的结果允许还是不理解,这不但合乎生活的真实,而且有时更耐人寻味。
常见的失误有:选材太一般化,以生活琐事来写理解,立意肤浅;从不理解到理解的契机简单化,可信度小。
[同类文题]1.关心(可写一方对另一方的关心,也可以写双方互相关心,关心的范围可以是学习、思想、生活等方面,表现人与人之间美好的。)
2.体谅(所谓体谅,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并给予谅解。可写一件事,也可选二三个典型片断,以夹叙夹议为好。)
3.初识(此题写初次见面的情景,如新生入学彼此间就有初识的过程。)
4.邂逅(偶然遇见久别的同学朋友叫"邂逅"。一般可用倒叙法,先写邂逅的情景,再引起对往事的回忆。主题必须明确,如批评弃学经商的社会风气等。)
5.聚会(此题侧重描写场面,同学的聚会有许多动人的镜头供你拍摄。)
6.友谊(此题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写成抒情散文,还可以写成议论文。一般应写成记叙文,表现友谊给人带来力量和温暖。)
7.误会(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亲人朋友之间,都可能产生误会。误会一般因为不了解情况或不理解对方造成的,在作文中应有所交代。)
8.纠纷("纠纷"指争执的事情,事端不一定要大,但发生的过程要的波折,表现的主题应是健康向上
的。)
9.冲突(冲突比纠纷来得激烈,影响也比纠纷大,解决起来难度也在冲突的解决不能只靠理解,还要进行调解。)
10.隔阂(跟前两题相比隔阂的程度最轻,是人与人之间和风细雨式的不调和,选材较宽,写好较难。)
扩展阅读:高一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高一语文期末复习材料作文审题训练
一、材料作文审题原则①整体性原则
1.一伟大雕塑家完成了一座非常完美的雕塑,有人问她:“你是怎样雕出如此完美的雕塑的?”雕塑家回答说:“其实,这座雕像原来就在那里,我只是将它多余的边边角角去掉而已。”其实,在人生中,你就是那座雕像,只要去掉“多余的边边角角”,就能获得完善的自我,而那位出色的雕塑家,就是你自己!
有的同学抓住了关键词“雕塑自我”,以此为话题,立意为“我勤奋努力塑造自我”、“我通过多读书塑造自我”、“我选择好的朋友塑造了自我”、“我培养自己高尚的情操来塑造自我”等等。有的同学更是出新:“我不用祛除自身的毛病,因为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有缺点错误。”这样行不行呢?不行!只抓住材料本身的“只言片语”来立意,没有能够准确把握出题者的真正意图,未免偏颇。既然是审题,就应该审得全面,把材料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而不是分割蚕食,片面立意。如我们把上面这则材料当做一个整体来分析就不难发现:除了“塑造自我”这个短语以外,“去掉多余的边边角角”也是很重要的一个信息。“去掉多余的边边角角才能塑造完美的自我”才是材料的中心内涵,围绕这一点立意选材文章就已经成功一半了。②多角度原则
很多材料包含两个或更多含义,因此分析材料时,要运用发散性思维,很快列出由材料中引出来的观点2~5个,然后找出一个对自己写作有利的分析角度去写。
2.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国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国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能不穷呢?”1.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
2.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
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就大有市场,就会得出鲁人未必会穷的结论。这就要求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③明限制原则
料作文审题立意的限制性非常强,必须要明确材料题旨来确定立意。3.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扬成“稀世之宝”。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有很多同学以“珍惜”为话题,写“珍惜友谊”、写“珍惜时间”、“珍惜幸福生活”、“珍惜学习机会”等,都未免偏颇。只要我们再全面深入地进行分析,就会明白这则材料的主旨才是话题“只要自己看重自己,珍惜自己,你的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材料对“珍惜”有了更具体的限制。
1④倾向性原则
有些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4.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它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材料中的情感倾向十分明显。“好事之徒”、“趋之若鹜”等词贬斥之情溢于言表。对想接上断臂在做法持否定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据此可立意为:应顺其自然,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如果不注意分析情感倾向,立意为:坚持就是胜利或攻书莫畏难。就明显偏离题意。
二、材料作文审题方法
1、提炼中心法
5.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分析】分析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据此,学生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2、抓关键句法
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6.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分析】通过分析这则材料,学生会发现这则材料中的关键句就是螃蟹所说的话“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成功必须经过艰辛和痛苦,成功的喜悦与创造过程的艰辛密不可分。3、领会寓意法
7: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这则寓言分两个层次:第一层讲一只蜗牛好高骛远,立志大而不当,结果两次“宏伟”的计划都因不切实际而最终流产;第二层讲这只蜗牛从此一蹶不振,最终死于草丛之中。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造成蜗牛悲剧的原因有两点:一是立志不切实际;二是不肯脚踏实地,不肯从干好平凡小事入手来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8:小马要过河,先问牛大伯,问是否可以趟过去。牛大伯说水很浅,能趟过。小马正准备过,忽然松鼠告诉他,水很深,不能过,前天还淹死了它的一个同伴。小马没主意了,回去问妈妈。妈妈叫它自己多想想,试一试。结果小马过去了,水不深也不浅,刚好过膝盖。正面:1独立思考是可贵的精神素质2正确的行为导向来源于独立思考
3只有相信自己,才能走出盲从的迷谷4多分析,多比较,方能鉴别是非5真知从实践出,真理从实践来6试一试是成功的开始,敢试才会有成功反面:
1人云亦云,自陷困境。2缺乏独立精神的人只能扮演依附攀附的角色3大脑长在别人头上的人是可悲的4盲从没有出路4、由物及人法
要由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
9.据《深圳风采周刊》报道,不久前浙江嘉定徐行镇发生了一件怪事,一位朱姓村民家中的小猫竟被老鼠活活咬死了。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穆勒博士在分析研究城市老鼠猖獗的原因时指出:当代城市中的猫,处于一种恶性循环中,一方面是因为猫已普遍家养,有充足的食物而不必以捕鼠为生;另一方面是因为猫无法从老鼠体内获取一种名为牛磺酸的物质这种物质能提高猫的夜视能力,于是现在家养的猫几乎丧失了夜视能力,捕鼠的能力也就越来越差,因此老鼠咬死猫就不奇怪了。
【分析】分析类似的材料时,学生要把握这样一个原则一切非人的东西都要联想到人。上述材料中的主要叙述对象是小猫,立意时学生可以把小猫想象成人,如青少年,把饲养小猫的主人想象成青少年的父母,并由“小猫被老鼠活活咬死”联想到如今的青少年由于父母溺爱、家庭生活条件优裕等,逐渐丧失了自食其力的能力,从而提炼出这样的立意只有放手让孩子在生活的风雨中经受磨炼,才能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5、由果溯因法
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10.一个六岁的孩子,放学回家后,拿起刀子就要切苹果。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下,一边是花蒂,一边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间。刚要切,爸爸赶忙喊到:“切错了!切错!”话音刚落,苹果早已被切开,儿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喊到:“爸爸快看,好漂亮的一颗五角星!”只见苹果的横断面上,由果核的轮廓组成了规则的五角星。
【分析】为什么会出现五角星图案?是小孩子不按常规而横切苹果。可引申出结论:创造性思维能获得意料不到的成功。
11.一个小女孩迷上了小提琴,每晚都在家里拉个不停。家人不堪这种“锯床腿”的干扰,每次都向小女孩求饶。小女孩一气之下跑到一处幽静的树林,独自演奏了一曲。突然,她听到一个老妇人的赞许声:“拉得真不错!”老人继而说:“我的耳朵聋了,什么也听不见,只是感觉你拉得不错!”于是,小女孩每天清晨都来树林里为老人拉琴。每奏完一曲,老人都会连声赞许:“谢谢,拉得真不错!”终于有一天,小女孩的家人发现,小女孩的琴拉得早已不是“锯床腿”了,便惊奇地问她有什么名师指点。这时,小女孩才知道,树林中的那位老妇人竟是著名的器乐教授,而她的耳朵也从未聋过。【分析】赞美的力量6、明确褒贬法
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12.武汉市的珞珈山,是武汉大学的所在地。山上有闻名遐迩的樱花园。每年的樱花时节,游人如织。总见一些青年朋友穿着和服在樱花丛中摄影留念。一次,一位在武汉留学的韩国青年见此大为不解,她对她的导师说:“他们为什么要穿着和服去照像呢?我们韩国也有樱花,但从没有人穿着和服去同樱花照像。”她的导师苦笑了一下,无言以对。
2【分析】这则材料从导师的“苦笑”“无言以对”来看,表现了导师对那些穿着和服照像的青年人的不满和鄙视。导师的心声体现了命题者的意图,也体现了材料的主旨,即批评那些穿和服照像的中国青年,批评他们崇洋媚外,民族尊严沦落,国家观念淡薄。这则材料所涉及的对象有四个:一是游人,二是中国青年,三是韩国青年,四是导师。这四个对象表现为材料的四个角度。而最能表现题旨和意图的是第二和第四角度。在第二和第四个角度中,假如从反面立意,指出“苦笑”是思想封闭的表现,由此而论证中国要走向世界,要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就必须解放思想。这个文意,虽然新,但不符合材料的题旨和命题者的意图。所以,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角度与题旨的关系。如果一味求新,“反弹琵琶”,只会曲解原材料的意思。
13.一个面包师长期从他的邻居一个农民那儿购买黄油。有一天,他竟然发现黄油的分量不足。以后,他定期称量,每回都是这样。于是,面包师把农民告到了法官那里。农民在法官面前辩解说:“面包师向我购买黄油的同时,我也一直从他那里购买同样重量的面包,并且以他的面包作为称黄油的砝码。如果我的砝码不准,那不是我的过错,而是他的过错。”面包师听后哑口无言了。
【分析】这则材料中,有一句话暗示了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它是“面包师听后哑口无言了”。“哑口无言”是贬义词,暗示了命题者对面包师的行为持否定态度。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做人要诚信,如果心怀不轨,居心叵测,自己也必将被背叛和欺骗。7、分析关系法
一位大学生,在校花销吃紧,写信向在乡下种地的父亲要钱。信只有三个字“爸:钱。儿”这封三字信传开以后,人们议论纷纷。请以这位大学生同学的身份就此给他写一封信。
【分析】这则材料的中心内容就是三字信。材料中的人物关系是父与子的关系,其正常关系是骨肉关系、亲情关系,可是在儿子的三字信中,除了“钱”连接关系外,再也没有其他,甚或一两句问候语。说明儿子与父亲是一种不正常的关系,究其原因是儿子缺乏礼貌,缺乏孝心,缺乏对在乡下日夜操劳的父母的安慰。因此,以中学同学的身份给他写信就要劝导、教育他要懂得孝敬父母。若不从此入手,就会在“花销紧”要节约上大做文章,而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8、求异同法(异中求同、同中求异)14.【材料】
一、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当断臂的维纳斯出现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趋之若鹜的好事之徒。他们提出了种种接上维纳斯断臂的奇思异想。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一种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二、有一次,记者问棒球明星史蒂夫加里威:“你从来没有哭过吗?”史蒂夫回答说:“是的,我从不掉泪。”记者又对他说:“我认为你倒不如像大多数人一样,有时不妨也掉掉泪,这样才能证明你是一个真正的人,一个有喜怒哀乐的人,一个感情丰富的男子汉。”
【分析】这两则材料表面上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但仔细一分析,学生就会发现,它们在本质上有许多相同之处。显然,材料一中的好事之徒和材料二中的记者都是求同心理在作怪。这就是这两则材料的共同点,据此学生可以确立这样的立意:(1)做事要克服求同心理;(2)不可用狭隘的经验看待世界和生活。
15.(1)①马克思23岁被誉为当时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②恩格斯21就著文批判当时德国哲学家谢林。③列宁17岁就开始革命活动。④毛泽东26岁主编《湘江评论》。⑤徐特立48岁留法,克服困难,学会法语。
(2)①一根木头搁在山涧之上,下面深不见底,则敢于走过去甚少,但若横木置于地,则常人皆能步其上而过。②小李第一次演讲,他事先也作好了充分准备,但一走上台,看到下面一礼堂黑压压的人,便浑身冒汗,脑子里一片空白,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了。【分析】
(1)五个材料都是讲伟人们在事业上都有所成就,这是材料的共性,倘若就此立论,观点就缺乏深度了。进一步分析材料会发现①④还有一个共同点,即青年时代就出成果,而材料⑤是讲徐特立48岁苦学法语有所成,年龄特点与前四位伟人不同。根据这个不同点可以立论:年青时代是出成果的黄金时代,但是,年龄并不是成就事业的唯一条件,关键在于有无坚定的志向和坚韧不拔的毅力。(2)两则材料,一则是说很少有人能走过搁在山涧上的木头,一则是说小李演讲面对黑压压的人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两则材料从形式上看是不相同的,但他们的结果都是一样未能如愿以偿,究其原因都是胆小,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由这个共同点,我们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①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重要因素;②要培养良好心理素质。11、寻互补法
16.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分析】材料①“走自己的路”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材料②“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是讲走路时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要听从他人指导。两者谁是谁非呢?都很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而有很合理。因此,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既要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又要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强化训练
1、有盲子过涸溪,失坠,两手攀木盾,兢兢握固,自分必坠深渊。过者告曰:“无怖,第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木盾长号。久之,手惫,失手坠地。乃自哂曰:“嘻,蚤知是实地,何久自苦耶。”本文的主角是盲子,作者对他的态度是讽刺,盲子“久自苦”的原因是不信忠告,兢兢握固,死不放手。在这样理解的基础就可以得出“第放下即实地”、“学会放手、敢于放手”、“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等立意及命题了。
如果从“过者”的角度,得出“帮人要帮到底”的立意,或者从“盲子”的角度,得出“不能一意孤行”、“要善于听从劝告”等立意,就不大合适。前者虽然可以说通,但“过者”是次要人物,着眼于他就不得主旨,没有做到“整体把握”;后者从逻辑上讲属“推不出”,是没有“吃透材料”。
2、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一些人拿到大的就会抱怨酸,拿到甜的又会抱怨小。而我拿到了小橘子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会感谢它是大的。”
虽然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是大而甜的橘子,但那只能是我们的美好愿望而已。任何人的一生都不会绝对的完美。这就要看我们怎么个活法,看我们如何对待自己手中的橘子。。蔡先生拿到酸的庆幸其大,拿到小的则庆幸其甜。他的做法充满了智慧,而这样的人生就是一种智慧的人生。
我们的人生充满了无数个这样的橘子,蔡先生的做法对我们来说犹如一剂良药。倘若我们总是以自己的尺度来衡量万事万物,则我们连一个橘子也拿不到。因此我们不能奢求人生,不能抱怨生活,相反,我们要以感恩的心态来对待这并不算漫长的人生。
立意方面:①正确看待人生中的得与失,不要患得患失。②处在任何环境中,都要从良好角度寻求优势。这两种为最佳立意。
33、一位画家拜访门采尔,向他诉苦说:“我真不明白,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消一天工夫,可是卖掉它却要等上整整一年。”“请倒过来试试吧,亲爱的。”门采尔认真地说,“要是您花一年工夫去画它,那么只用一天,你准能卖掉它。”后来的事实果真如此。
故事型材料。“以质取胜”,侧重谈产品质量的优劣。“磨刀不误砍柴功”,侧重谈要练好基本功。“功到自然成”,侧重谈平时努力与最后成功的关系。
4从前,有一对仙人夫妻常在山顶下围棋。旁边有一棵树,树上住了一只金丝猴。它长年累月地躲在树上观看这对仙人下围棋,终于练就了非凡的棋艺。不久这只猴子下山了。它到处找人挑战,未逢敌手。最后,竟连一流的高手也成为他的手下败将。后来一位大臣自告奋勇要求应战,宣称自己有绝对的取胜把握。比赛那一天,大臣在桌子上放了一盘鲜艳的水蜜桃。比赛中猴子始终盯着桃子,结果它输了。
(1)这是一篇材料作文,呈半开放式,主题可以就一个角度或侧面构思,但不能脱离材料,并且只能写议论文。所以可以从猴子的角度展开,猴子本是非凡的棋手,但见了桃子却三心二意,不能专注于棋盘,它的输是输在自己的意志上,输在自己的欲望里。由此联想如人生,生命中有许多诱惑,我们如果不能控制自己,必将得小失大,如文中之猴,徒留笑话,猴子失去的只是一盘棋,而我们失去的可能是一生,围绕着“战胜欲望”“理智与情感”这几个话题联想,便能深入主题。也可以从大臣的角度考虑,大臣能针对猴子的性格弱点,做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可见做事要把握关键,也可见战胜对手要先了解对手,如此构思,便能成一佳文。
(2)立意:从猴子的角度:最强大的对手是自己;战胜自我。(3)从大臣的角度:做事要抓住关键;战胜对手要先了解对手
5、①山坡上有一棵巨树的残干。②据说它的存在已有400年了。③当初它只是一棵树苗,在漫长的生命过程中,曾被闪电击中14次,经历了无数次的山崩和风雨摧残,然而它顽强地生长成为一棵大树。④可是后来飞来一群甲虫,由树皮往里吃,以它们微小的却不停止的攻击,渐渐摧毁了大树的内在力量。⑤它终于毁在一群人类可以用两个手指捏碎的甲虫面前。和立意
此材料叙述的对象有两个:大树和甲虫。依据句③中“然而它顽强地生长成为一棵大树”和句⑤两个关键性语句,可推断出材料叙述的主要对象是大树。历经400年,遭受14次闪电、无数次山崩和风雨摧残却顽强成长为大树的“它”,竟然毁在一群人类可以用两个手指捏死的甲虫面前,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因此我们不能忽视微小的错误,要防微杜渐。这就是材料的主要倾向和立意
6、一位裁缝在吸烟时不小心将一条高档裙子烧了一个窟窿,这致使其成了废品。这位裁缝为了挽回损失,凭借其高超的技艺,在裙子四周剪了许多窟窿,并精心饰以金边,然后,将其取名为“金边凤尾裙”。不但卖了好价钱,还一传十,十传百,使不少女士上门求购,生意十分红火。
材料中的裁缝利用自己的智慧和技艺,使自己摆脱了失误不利的局面,变废为宝,走向成功。在理解题意的时候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来准确把握立意的关键。“不小心”“废品”“为了挽回损失”等词可以帮助我们明确“金边凤尾裙”的发明并不是主观创新和时尚潮流的产物,而是一种“挽回损失”,灵活地变“废”为宝的作品。“凭借其高超的技艺”“精心”“取名为金边凤尾裙”等词句告诉我们裁缝能够变废为宝的主要原因是他主观上并不放弃,甚至非常用心,加上技艺高超,创意无限。
因此,从立意上看,我们认为以下几种立意属于准确地理解材料,应判切合题意,内容项在一档打分。(一)人要从不利走向有利,就要依靠自己永不放弃的精神。(二)人要从失误的阴影中走出来,就需要聪明过人的智慧、灵活变通地思维、高超绝妙的技艺。(三)成功往往有其偶然性,但更有其必然性。其中(一)(二)两点可同时采用,也可从任意一个或几个角度立意。
7、有个教授做过一个实验,12年前,他要求他的学生进入一个宽敞的大礼堂,并自由找座位坐下。反复几次后,教授发现有的学生总爱坐前排,有的则盲目随意,四处都坐,还有一些人似乎特别钟情后面的座位。教授分别记下他们的名字。10年后,教授的追踪调查结果显示:爱坐前排的学生中,成功的比例高出其他两类学生很多。
本材料的关键词是“爱坐前排”(对“前排”的理解不要狭隘)、“成功”,所以抓住这两个词语的逻辑关系组织成句,就会有如下立意:①积极的态度决定成功的高度,②要有不甘落后(敢为人先)的精神,③要树立明确的目标(争第一),④勇于坐在生活的前排等。
8、这是禅宗里的一个故事。古代有一位智勇双全的将军,一次,他率军对敌,但双方兵力悬殊,他的全部人马只及对方十分之一,因此众将士有点信心不足。这位将军就到一座庙里求神问卜,然后,他取出一枚铜钱,当着众将士说:“胜负在天,就让神灵决定我们的命运吧!如果铜钱落地后正面朝上,神将保佑我们战无不胜;如果正面朝下,是神让我们失败,我们只有听天由命。”说着,将军轻轻向上一抛,铜钱落地,正面朝上,顿时全军欣然。接着将军又抛了一次,还是正面向上。这样,将士们欢腾雀跃,士气大振,终于获得全胜。凯旋归来后,将士们纷纷提出要感谢神灵的保佑。这时,将军才拿出铜钱让大家看,原来,这枚铜钱的两面都是正面。
审题提示:1、可以论证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气可鼓,不可泄。2、可以论证关键时刻巧妙机智地进行鼓舞激励的重要作用。3、可以论证充满信心,振奋精神,就能发挥出巨大的潜能。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高一期末复习之作文的审题立意》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高一期末复习之作文的审题立意: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高一期末复习之作文的审题立意》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594851.html
- 下一篇:高一上学期期末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