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课余体育训练现状初探
题目:普通高中课余体育训练现状初探
作者姓名:李丁卫单位:伊川三高联系电话:
13592035868
普通高中课余体育训练现状初探
摘要:作为一名高中体育教师,长期从事体育教学及课余训练工作,使我对高中课余体育活动比较熟悉,也进行了长时间的调查和研究。本文就是全面总结我校开展课余体育训练的成功经验,试图探索高中体育课余训练的规律与特点,为高中课余体育训练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现状课余训练体育竞赛训练计划1、研究目的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对部分在体育方面有一定才能和爱好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运动队、代表队等形式进行系统训练,全面发展他们的身心素质,有效地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为高校输送体育专业生而组织的一种体育教育过程。我国早就重视学生课余体育训练的重要性,然而随着竞技体育社会化和产业化的发展、竞技体育人才市场的建立,中小学业余训练成为竞技体育培养后备人才的功能正逐步退化。由于一直以来,高中体育特长生高考升学率不作为学校评比考核,所以学校领导普遍不重视课余体育训练,对学校体育工作不重视,再加上普通高中体育设施极端匮乏,体育教师人员紧张,目前的现状令人担忧。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本文在研究中参阅了《学校体育学》、《中国学校体育》、《运动训
练学》中有关论述,查阅了大量有关资料和有关文件。2.2.访谈调查法。对学校体育教师,部分学生进行访谈。
2.3.总结经验法。通过总结长期课余训练的实践、经验和他人的工作经验,比较各校有
关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模式,通过分析综合,归纳出目前我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模式。
3.结果与分析
3.1高中课余体育训练的现状
3.1.1片面追求升学率,课余训练得不到保证
当前在普通高中的体育专业生的课余训练可谓是阻力重重。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直接关系到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是决定学校课余体育训练顺利开展的必要因素。由于一直以来,高中体育特长生高考升学率不作为学校评比考核,所以学校领导普遍不重视,“重智轻体”的思想严重,唯恐运动队训练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不愿开展课余训练,认为参加训练或比赛会影响学习。同时运动员的课外辅导与训练时间发生冲突,造成运动员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影响了参训同学课余训练的积极性。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学校课余体育训练被排除于学校教育之外,这无疑将影响到课余体育训练的可持续发展。
3.1.2家长不支持,造成生源不足
由于体育专业就业难,和社会对体育的一些片面理解。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固然不想进行体育训练,有体育专长的学生也怕受到家长的责难,更怕万一体育出不了成绩,又没学到文化,吃亏的是自己。有些家长送子女参加体育锻炼,目的仅仅是增强体质,而并不希望孩子在体育方面进行发展,只有那些认为自己孩子不是学习的料、文化课较差、
顽皮的孩子家长才将子女送到体育训练队,希望能通过体育训练约束孩子的行为,并使他们能有一技之长。这些现象,造成了课余训练的生源不足。3.1.3班主任及任课老师的态度
学校体育工作离不开班主任的支持,班主任及任课老师态度对学生参与体育学习、训练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班主任及任课老师对体育持有积极认同的态度,必将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进而积极投入体育学习或训练。目前有些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由于害怕体育训练会耽误文化课的学习,会拉班级平均分而对体育抱消极态度甚至排斥学校体育,无形中将这种思想传播给了学生,削弱学生群体对体育思想、体育行为的积极认同,阻碍课余体育训练的正常开展。3.1.4体育教师本身的问题
3.1.4.1体育教师在课余训练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在高中有各种各样的体育竞赛活动,造成了不少教师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现象的滋长
3.1.4.2训练盲目,针对性不强,随意性大,没有一套系统的训练计划。3.1.4.3重短期体育成绩提高,忽视技术动作规范性的训练。
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竞技水平的提高制约了体育事业的发展,因此解决好高中课余
训练中的问题,提高课余训练质量,刻不容缓,亟待解决。
3.2发展对策
3.2.1通过各类宣传,使学生及家长明白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体育从业人员的缺乏,为各种体育人才造就了广泛的就业空间,从而打消家长的顾虑。
3.2.2把握训练时间,充分利用早起及课余时间训练,使训练与学校时间安排相结合,在训练中,更应该强调学生学习文化课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文化课与体育成绩共同提高,双向发展。
3.2.3学生的主观努力是运动员训练成才的强大的内在推动力,前提是他对体育训练有兴趣。而产生这种“兴趣”和“快乐”的原因是很复杂的,并非所有具有很好运动天赋的学生都对体育感兴趣。有些学生运动素质非常出众,却不一定喜欢参加体育运动。这就需要学校教师加以诱导,培养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3.2.4体育教师要注意的几方面问题。
3.2.4.1入学初应及早对学生的初始状态进行测试进而准确诊断,从而制定一个具有准确的预测性和灵活性的可调性的总体训练计划。总体训练计划针对三年的训练进程能够起到指导作用,对训练的实施应起到调控作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因情况不同应不断的修改完善训练计划。
在总体训练计划指导下制定年度训练计划,阶段性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及可是训
练计划。因为个人情况不同,也应为每个同学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在训练中做到因人
而异,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使同学们的训练成绩能够不断提高。
3.2.4.2正确对待各种比赛,不能因为比赛而打乱训练计划,体育教师更应该明白急功近利,拔苗助长无异于杀鸡取卵,会使学生提前进入“瓶颈”。像03级李向阳同学在高一参加校运动会即获得男子组400米第一名。为使能在县市运动会上取得更好成绩,而提前进入400米专项训练,结果一年后成绩依然如故,而原本不如他的几个同学却远超于他。这一点也足以说明成绩的提高应来自系统的训练。一般身体训练是专项训练的基础,为学生的长期发展,应冷静的处理各种比赛。3.2.4.3在技术动作教学中,教师应首先明白技术动作对运动成绩提高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应充分讲解示范,使学生对相关技术动作都能逐步掌握并应用。在技术动作学习初期,应特别强调技术动作的掌握,淡化运动成绩,切不可为了一时的成绩提高而破坏动作的定型。06级朱帅同学,身体强健在学习原地推铅球技术初期,就能推10米多,只
顾向其他同学炫耀自己的成绩,而忽视了技术动作的练习。直至高三体育专业加试依然没有突破11米,这也足以说明了技术动作对运动成绩提高的重要性。
4、结论与建议
体育运动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运动员成长需要各种条件,特
别是后期成才冒尖阶段,对专业训练要求更高,而学校体育的主要任务是对全体学生进行体育教学,培养他们基本的体育运动技术、技能,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课外体育训练只是学校体育的一小部分工作,不可能全力承担体育人才培养的重任。因此,普通高中在开展课余体育活动和课余训练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4.1合理把握普及与提高的关系。以普及为主要着眼点,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4.2正确处理体育与智育关系。人的素质只有平衡发展,才能获得最佳发展,忽视智育或体育的任何一方面,势必影响另一方面的健康发展。
4.3严格控制体育训练的强度。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是主要的,运动成绩应该放在第二位,虽然也要提倡刻苦训练,但训练量不宜过大。
4.4要科学训练,理性训练,切勿急功近利,拔苗助长。
总之,农村学校课余训练要遵循体育运动规律,更要遵循农村学生的生理特点。正
确处理好“输”与“赢”的关系,不能把眼光仅仅盯在一次比赛的胜负上,从而忽视了基本功的训练。探索具有本校特色的训练方法,充分利用本校现有的场地器材,以达到
良好的效
参考文献
[1]杨铁黎,宋尽贤.关于我国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
[2]刘绍曾.对我国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现状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8,21.[3]章林.合肥市中小学田径课余训练现状分析与对策[J].安徽体育科技,201*.[4]易东燕.学生课余训练体制的探讨[J].天中学刊,1999.
[5]韩鲁安.天津市学校课余训练现状及发展对策[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5.[6]张荆甫等.浅析中小学参加课余体育训练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对策〔M〕.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2.
[7]闫井科.如何搞好农村中学的田径训练〔J〕.中国学校体育,中国学校体育杂志
社,201*.1.
扩展阅读:浅谈小学课余体育训练的现状与建议
浅谈小学课余体育训练的现状与建议
张珍渠
江苏省张家港市,金港中心小学
摘要:小学课余体育训练是小学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运动队、兴趣小组等形式进行系统训练,从而有效地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而专门实施的一种体育教育过程。针对当前小学学校的课余体育训练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使小学课余体育训练得以健康有序的开展,并为学校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余训练;建议
小学学校体育课余训练是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小学课余体育训练是培养学校体育人才的重要环节,课余训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发展和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问题。因此,搞好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不仅能推动学校体育教学事业的发展,也能为我国的体育事业和建设成为世界体育强国提供帮助。小学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现状分析学校领导对课余体育训练的态度
现在各小学学校领导对课余体育训练都有正确的认识,对训练工作的开展也非常重视,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和文化学习本来就是不矛盾的,两者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而现在个别学校对课余体育训练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不够,导致在开展具体的课余训练工作时产生许多困难,使训练不能持续、稳定、健康的进行下去。
1课余体育训练的基本保障
体育教师的情况
体育教师作为体育训练的组织者和设计者,在训练中起着主导作用,其训练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水平和参加比赛成绩的好坏。体育教师应该把系统的理论知识运用于课余训练的实践,从而使课余训练更加科学,提高训练水平。然而相当一部分中小学的体育教师对课余体育训练的认识不够清楚,不知道如何科学的进行课余训练,不知道中小学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的生长发育不同,训练内容也应区别对待,而不是一味的追求训练水平和比赛成绩的提高。中小学学校几乎没有专职的体育教师,一般体育教师不仅要承担课堂教学任务还“兼职”做体育教师。一名普通中小学体育教师一般每周有10余节体育课,加上早操、课间操、课外活动等工作,再花相当多的心思和精力在课余体育训练上,显然有些不堪重负。再加上很多体育教师不是专业体育体育教师出身,缺乏体育运动训练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指导学校课余训练的实践经验,不能对中小学生有特点的针对性的训练,很难科学的指导课余训练。
课余体育训练的科学性
课余体育训练工作是一项巨大的人才培养工程。科学的训练方法是保障训练工作出成效的基本保证。在训练中,指导教师要遵循教学训练的一般规律,遵循学生身心发育成长的生物学规律,树立科学的训练观,这对促进学生锻炼的兴趣,提高训练质量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训练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重视运动技术的指导。运动技术的学习与掌握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有一定的技术含量。还要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要让学生在长时间的训练中,一步一步地适应并提高。例如,800米跑的训练,首次练习不能让学生一次性跑完全程,可让学生在跑与走的交替中,或用慢跑的形式逐步完成。随着训练的进行,再逐步提高要求,渗透运动技术。二是避免大强
度的训练。大强度训练易使学生产生疲惫感,也容易使关节韧带受伤,导致学生对训练产生畏难发愁心理,这对运动技术的学习与掌握,对培养刻苦的训练作风都无益。科学的训练应该是强度小总量大,运动量随训练时日的增加而增加,这样可保证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三是训练要有系统性。从基础做起,在运动技术上进行系统的指导,切不可为了一时的成绩和名次采取“拔苗助长”式的训练方法,使一些有发展前途的运动苗子由于缺乏系统的技术学习而中途夭折,这不利于体育人才的长期培养与输送,违背了训练的规律性。课余训练的科学性是学校训练工作的基础保障。在学校课余训练中,训练手段和方法的科学化对运动员运动水平的提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运动水平的提高和运动负荷的安排有密切关系,因此训练负荷的安排应遵循人体生理规律,合理有效,并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以此达到课余训练的最佳效果。
训练场地设施
在同一场地,重复进行同一内容的训练,学生难免产生倦怠情绪。教师应当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就地取材,拓展新的训练空间,灵活安排活动场地和内容。农村有广阔的原野,绿茵茵的草地,松软的沙滩,利用这些自然条件,开展越野赛和田赛,效果并不亚于专用场地。城市学校可利用校外小路、郊区山地开展训练。还可引导学生利用上学放学的道路,计时跑步。利用自然条件,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在欣赏自然、亲近自然的愉悦体验中接受锻炼,热情会更加高涨。应该注意的是,山路原野存在诸多不安全隐患,训练前,教师对训练场地的环境状况要了然于胸,训练中,教师要跟踪监护,以保证学生能安全顺利地完成任务。
训练时间
根据运动训练学的规律,训练时间是训练水平持续稳定提高的一个重要保证。课余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运动成绩的提高需要一定的训练时间的保证。即使本身具备很高水平的运动员,没有充足的训练时间,运动水平也会下降。中小学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训练时间,由于受学校学制和课时的限制,很难按照训练学的规律制定多年或全年训练计划。课余训练时间的充分与否是制约训练成绩好坏的重要因素,训练时间得不到基本保证,体育教师无法安排系统的训练内容,从而训练质量就无法得到保证。
训练经费
训练经费是课余体育训练正常开展的物质基础,学校课余训练的经费不足,是直接影响课余体育训练开展的主要因素。课余体育训练工作中必需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器材添置与维修、运动员比赛服装与营养补贴等,这些都是训练正常开展的基本保障。
2学生运动员的状况
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小学年龄阶段的学生的课余体育训练是体育训练的关键阶段。在中
小学生运动员中,有相当多的一部分学生在体育训练和文化学习产生冲突,常常顾此失彼,往往出现运动成绩提高,文化学习成绩下降。学生运动员不能有计划的安排自己的文化学习和课余训练,是引起“学训”矛盾的客观原因。而对于那些具有运动天赋、学习成绩又比较突出的学生,教师和家长是不让他们参加课余体育训练的,有的甚至百般阻挠,严重影响了体育后备人才的发现和培养。有部分中小学领导对体育训练认识不足,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急功近利思想,存在过分注重体育比赛的成绩和名次。也有一些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训练过程中采用“拔苗助长”式的训练方法,在选才时就注重选取早熟的运动员,训练过程中没有遵循课余体育训练的客观规律,忽视了系统化的基础训练,造成一些本来具有良好发展前途的体育苗子如昙花一现。
3课余体育训练社会问题
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体育是副科”的落后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生根发芽、根深蒂固,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更是受不到重视,甚至被严重歧视。许多家长对课余训练的不支持态度也让体育训练举步维艰,他们送孩子到业余体育学校目的只是希望孩子增强体质,即使孩子有体育天赋也不愿其在体育上有所发展,生怕万一体育出不了成绩,又耽误了文化学习。有一些家长认为自己的子女文化学习成绩较差,希望让他们参加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将来能在体育上有所成就。
建议
一提高学校领导对课余体育训练的认识
明确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指导思想,课余训练应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部分。课余体育训练的本质功能“重视课余体育训练的教育功能,是完成育人总目标的重要途径”。在思想认识上转变学校领导把学校体育简单的看作课堂教学的旧观念,应该把体育特长学生的发展和培养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形成重视,加强对课余体育训练的配合,加大对其支持力度。
二确定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
课余体育训练工作切实开展,是学校体育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国家体育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通过课余体育训练使受训学生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掌握一定的体育基础知识和运动能力,为国家体育事业培养后备人才。
1充分保证体育场地和设施
体育场地和设施的建设是开展体育教学的基本保障,也是课余体育训练正常进行的前提条件。有关教育部门、体育管理机构和学校应争取更多资金为体育设施的建设和修建,购置一些体育设备和器材。为缓解体育场地设施短缺的现状,一些有较好体育设施的各组织应该向附近学校开放,这样不仅加强了相互之间的沟通联系,而且也为学校课余训练走向社会创造机会。
2体育教师的再学习
普通体育教师应该加强自身学习,努力丰富实践经验和提高业务水平,逐步由“兼职”向
高水平体育教师过渡。学校领导应该从长远的战略眼光出发,关心体育教师的成长,为他们提供各种专业培训和学习交流的机会,汲取先进的、科学的训练方法和经验,有利于课余训练水平的提高。学校重视加强体育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体育教师的文化素质,提高科学化训练水平。
3制定系统的训练时间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必须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训练计划,科学合理的安排充足的训练时间,以此保障课余训练的顺利进行和训练成绩的有效提高。在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中,制定符合中小学生特点的训练周期和训练计划,使他们做到文化学习和课余训练互相促进。这样一来,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中一直客观又尖锐的“学训”矛盾也可以得到缓解。
小结
总之,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小学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工作,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明确目标,从而促进课余训练持续、健康、协调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杜爱俭.如何提升课余体育训练的质量[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6).[2]陈作锦.课余体育训练现状分析与对策[J].大众科学(科学研究与实践),201*,(03).[3]孙全洪,常德胜.课余体育训练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以浙江科技学院为例[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04).
[4]李朝品.对普通高校开展课余体育训练的探讨[J].安徽体育科技,201*,(S1).[5]赵少雄.海南中小学业余体育训练调查分析[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04).[6]李泽峰,史红强.河南省中学课外体育训练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1).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普通高中课余体育训练现状初探》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普通高中课余体育训练现状初探: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普通高中课余体育训练现状初探》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597492.html
- 下一篇:课余运动队训练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