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山西师范大学暑假实习报告
班级城环学院1001班姓名贾蕙君学号1055010143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一、实习概况
为了配合自然地理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巩固教学成果,使同学们对自然地理知识有更加感性直观的认识,我们山西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科学专业10级的同学们在高老师、郭老师和卫老师的带领下,到西部进行了为期13天的自然地理实习。
本次暑假实习从8月7日开始,从山西师范大学出发,途径杨凌镇、西安市、兰州市、青海省、中卫市、银川市、包头市,经过了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三大地貌单元。到8月20日结束,返回临汾市。主要认识了崩塌地貌、堰塞湖、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背斜、向斜、断层、草原、沙漠等,不仅使我们见识到祖国大好河山的秀丽和壮观,也使我们对已学过的地貌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二、实习内容
1、翠华山崩塌地貌、冰洞与风洞、堰塞湖翠华山是自然风景名胜区,位于西安市南23公里的秦岭北脉,海拔2132米,面积1785公顷。以“终南独秀”和“中国地质地貌博物馆”著称。翠华山旅游景区由碧山湖景区、天池景区和山崩石海景区三部分组成。
山崩时,巨大的砾石相互碰撞、挤压、垒叠,在巨砾间留下许多幽深的缝隙。冰洞和风洞就是这类缝隙中最特殊的两种。冰洞和风洞位于翠华峰崩积体的上部,海拔约1200米。冰洞较深,洞内地势低陷,形成形状不规则的外洞与内洞。由于缺少与洞外进行冷暖空气交换的条件,因而洞内外夏季温差可达到23℃以上,外洞阴冷,内洞结冰常年不化。风洞是由两块巨大砾石呈“人”字形相互支撑而形成的狭长缝隙。洞呈狭长的三角形,长30余米,高15米。洞内常年不见阳光,气流经过时,速度加快,风力变小。游人进入洞内,便觉凉风嗖嗖。
山崩地质形迹和地貌类型保存齐全,特别是山崩凌空面及冰风洞以北的崩塌石海区由于巨石相互叠置,高低错落,植被茂密,通达性极差,加之石体本身的耐受性,遗迹保存的更加完好。山崩后山谷两侧形成的垂直断裂面,天然大坝堵截了太乙河上游的山间流水,在坝后1公里处,形成一个面积为0.14平方公里的天然湖泊堰塞湖。可划船、垂钓等。此湖有“秦岭明珠”之称,为秦岭72峪唯一一处堰塞湖。
2、刘家峡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是发育于中上、白垩系红色陆相砂砾岩地层中、由流水侵蚀、溶蚀、重力崩塌作用形成的赤壁丹崖及方山、石墙、石峰、石柱、嶂谷、石巷、岩穴等造型地貌,是红层地貌的一种类型。丹霞地貌属于红层地貌,是一种水平构造地貌。所谓“红层”就是在中生代侏罗纪至新生代第三纪沉积形成的红色岩系,一般称为“红色砂砾岩”。现在悬崖上可以看到的粗细相间的沉积层理,颗粒粗大的岩层叫“砾岩”,细密均匀的岩层叫做“砂岩”。它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主要发育于侏罗纪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的红色地层中,这种地貌以粤北地区韶关市内的丹霞山最为典型,所以称为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以中国分布最广,其中又以丹霞山面积最大,发育最典型、类型最齐全、形态最丰富、风景最优美。
丹霞地貌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这次运动使部分红色地层发生倾斜和舒缓褶曲,并使红色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区。流水向盆地中部低洼处集中,沿岩层垂直节理进行侵蚀,形成两壁直立的深沟,称为巷谷。巷谷崖麓的崩积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时,形成坡度较缓的崩积锥。随着沟壁的崩塌后退,崩积锥不断向上增长,覆盖基岩面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崩积锥下部基岩形成一个和崩积锥倾斜方向一致的缓坡。崖面的崩塌后退还使山顶面范围逐渐缩小,形成堡状残峰、石墙或石柱等地貌。随着进一步的侵蚀,残峰、石墙和石柱也将消失,形成缓坡丘陵。在红色砂砾岩层中有不少石灰岩砾石和碳酸钙胶结物,碳酸钙被水溶解后常形成一些溶沟、石芽和溶洞,或者形成薄层的钙华沉积,甚至发育有石钟乳。3、青海省青海湖
青海湖,位于青海省东北部的青海湖盆地内,既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由祁连山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湖盆边缘多以断裂与周围山相接。距今20到200万年前形成湖初期,形成初期原是一个大淡水湖泊,与黄河水系相通,那时气候温和多雨,湖水通过东南部的倒淌河泄入黄河,是一个外流胡。至13万年前,由于新构造运动,周围山地强烈隆起,从上新世末,湖东部的日月山、野牛山迅速上升隆起,使原来注入黄河的倒淌河被堵塞,迫使它由东向西流入青海湖,于是青海湖逐渐变成了闭塞湖,加上气候变干,青海湖也由淡水湖逐渐变成咸水湖。
青海湖具有高原大陆性气候的特点,光照充足,日照强烈;冬寒夏凉,暖季短暂,冷季漫长,春季多大风和沙暴;雨量偏少,雨热同季,干湿季分明。
4、中卫腾格里沙漠、草方格沙障
中国第4大沙漠。位于阿拉善地区东南部,介于北纬37°30′至40°,东经102°20′至106°。面积约4.27万平方公里。行政区划主要属阿拉善左旗,西部和东南边缘分别属于甘肃民勤、武威和宁夏的中卫市。沙漠包括北部的南吉岭和南部的腾格里两部分,习惯统称腾格里沙漠。
沙漠内部沙丘、湖盆、山地、平地交错分布。其中沙丘占71%,湖盆占7%,山地残丘及平地占22%。在沙丘中,流动沙丘占93%,余为固定、半固定沙丘。高度一般为10至20米,主要为格状沙丘及格状沙丘链,新月形沙丘分布在边缘地区。高大复合型沙丘链则见于沙漠东北部,高度约50至100米。固定、半固定沙丘主要分布在沙漠的外围与湖盆的边缘,其上植物多为沙蒿和白刺。在流动沙丘上有沙蒿、沙竹、芦苇、沙拐枣、花棒、柽柳、霸王等,生长较巴丹吉林沙漠为好。在沙漠西北和西南的麻岗地区还有大片麻黄,在梧桐树湖一带沙丘间有天然胡杨次生林,头道湖、通湖等地,有1949年后营造的人工林。
腾格里沙漠形成的两个主要原因,就是干旱和风。加上人们滥伐森林树木,破坏草原,令土地表面失去了植物的覆盖,沙漠便因而形成。沙漠的形成,除了干旱气候条件与滥伐森林树木,破坏草原外,还要有丰富的沙漠物质来源,它们多分布在沉积物丰厚的内陆山间盆地和剥蚀高原面上的洼地和低平地上。沙源有来自古代或现代的各种沉积物中的细粒物质。如中国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沙源于古河流冲积物;腾格里沙漠、毛乌素沙漠和小腾格里沙漠的大部分沙源于古代与现代的冲积物和湖积物;塔里木河中游和库尔勒西南滑干河下游的沙漠都来自现代河流冲积物;腾格里沙漠和贺兰山、狼山-巴音乌拉山前地区的沙丘来源于洪积-冲积物;鄂尔多斯中西部高地上的沙丘来源于基岩风化的残积物。
气候终年为西风环流控制,属中温带典型的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终年盛行西南风,主要害风为西北风,风势强烈,风沙危害为主要自然灾害,但光热资源丰富,发展农业具有潜在优势。
草方格沙障是一种防风固沙,涵养水分的治沙方法,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在沙漠中扎成方格形状。在中国的典型应用是宁夏的沙坡头的治理,其治理的起因是为了保护此地铁路线(如附近的包兰线)免受沙漠淹埋。草方格沙障一是能使地面粗糙,减小风力,再一个可以截留水分,如雨水,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草方格沙障固沙成本高,费工大,但对于保护交通干线非常有效。
三、实习总结大学的第一次长途实习很快结束了,不过我们从中实在学到了不少东西,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习中更使我们提高了继续学习的热情。本次实习令我们加深了对自然地理学知识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习自然地理学的意义,巩固了学习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理,并且学会了一定的考察地质地貌的方法要领和细节。例如,出外实习要对考察对象做一定的了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内容,学会基本的考察报告的写法,充分认识到地质地貌考察的必要性和艰苦性,激发了我们自己考察家乡和各地的典型地质地貌的兴趣,这些都将对我们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扩展阅读:地质专业实习报告
河南省宜洛煤田
地质填图实习报告
目录
1.前言11.1实习情况概述11.2实习目的任务11.3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21.4以往地质工作评述42.实习区地质2.1地层52.2构造122.3岩石143.地质发展史164.工作情况174.1工作方法174.2工作量和质量描述215.矿产216.结束语25参考文献27
1.前言
1.1实习情况概述
实习时间:201*年9月6日201*年9月30日
实习地点: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
参加人员: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地质工程专业(含地质单招及专升本)
全体学生,部分研究生共约250人,另外还有我院十几位资深的带队老师。
分组及组织情况:本次实习共分为5个大组,每个大组又分为5个小组,每
个小组约为9或10个人,另外每个小组选出一位组长。在实习期间,每个大组由1或2名老师负责指导。
实习路线及观察内容:
〔1〕头道沟水库刘家门线路(熊耳群Pt2x山西组P1sh)〔2〕齐家门西侧沟谷线路(本溪组C2b山西组P1sh)〔3〕王家门东坡线路(下石盒子组P1x孙家沟组P2s)〔4〕李沟煤矿1205钻机(孙家沟组P2s二马营组C2t)〔5〕化肥厂采石场宜阳煤矿风井(寒武系∈3g太原组C2t)
1.2实习目的任务
1.2.1实习目的
地质实习的目的就是要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即将书本的知识同野外各种地质现象相联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地质问题的能力,从而得以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
(1)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通过野外现场的反复实践,巩固所学的基本理论
知识。
(2)逐步提高运用基本理论去解决实际地质问题的能力。
(3)训练掌握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提高野外工作的基本技能。(4)掌握地质报告的编写方法及有关地质图件的绘制方法。(5)培养吃苦耐劳、实事求是、热爱地学事业的崇高使命。
1.2.2实习任务
(1)熟练掌握罗盘的使用方法和野外地质观测的记录方法。
(2)了解实习区地层时代、层序、岩性、化石、矿产、厚度和接触关系,并能
应用所学知识对实习区沉积相、岩相、古地理环境和古气候进行初步分析。(3)肉眼较熟练的鉴别实习区各种沉积岩(碎屑岩、黏土岩及生物和化学沉积
岩)、岩浆岩、变质岩和各类矿产,并能掌握主要岩石类型和矿产特征的描述方法。
(4)认识实习区沉积岩层中的原生构造(波痕、层理、缝合线、虫迹等),并能
应用这些原生构造解决有关地质问题。
(5)掌握褶皱和断层等构造野外研究方法和识别标志,认识实习区的构造特征,
并能根据实习区褶皱和断裂的组合特征进行初步的几何学、运动学及动力
学分析,追溯构造演化史。
(6)掌握野外原始资料编录方法,学会画路线剖面图(或信手剖面图)、路线平
面地质图和露头地质素描图。
(7)掌握实测地层剖面图、综合地层柱状图和地形地质图等主要图件的编制方
法和绘图基本技能。
(9)掌握地质实习报告的编写内容、格式和要求,学会撰写实习报告。
1.3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
1.3.1交通位置
实习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李沟一带,行政区划隶属宜阳县城关镇管辖,北侧与宜阳县城相邻,西至头道沟水库,东至宜阳采石场,南至葛家崖断层,面积约36km2。
区内有简易公路通往县城,县城距洛阳市28km,有柏油路面相连,并有洛阳宜阳铁路相通,实习区东距焦枝铁路26km,交通便利(如图1-1)。
●图1-1实习区交通位置图
1.3.2自然地理
(1)地形地貌
宜阳县地处豫西浅山丘陵区,地貌特征为“三山六陵一分川,南山北岭中为滩,洛河东西全境穿”。地理区划大致可分为洛河川区、宜北丘陵区、宜南丘陵区、白杨和赵保盆地、宜西南山区五大区域。宜北属秦岭余脉,宜南属熊耳山系,
境内有花果山、灵山、锦屏山等22座知名山峰。花果山主峰海拔1831.8米,为全县最高峰。
实习区属宜南低山丘陵区,总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最高点位于兰家门北侧山头,海拔555.2m,最低点为李沟河北端,海拔233.7m,相对高差为321.5m,一般海拔高380~450m;剥蚀夷平面约为海拔400m。(2)水文条件
区域水系属黄河水系,洛河支流。主要河流北侧有洛河,其支系李沟河、十字河源于实习区。李沟河为区内主要河流,常年流水不断,李沟河自南向北流入洛河;十字河为李沟河支流,属季节性河流,自东南向西北流经实习区西部汇入洛河,洛河经宜阳县城自西向东经实习区北侧外围穿过,水资源丰富。李沟河河床两侧多有第四系冲积层,见下降泉。
据宜阳县黄委会水文站(宜阳县城西)观测资料,该处洛河最高洪水位标高202.75米,最低水位标高198.75m,最大流量785m3/s,最小流量10.7m3/s。南侧为伊河,有支系源于高山矿区,支系上游有建设水库及洞子沟水库。据龙门水文站资料,伊河最高洪水位标高154.35m,最低水位标高148.82m,最大流量6850m3/s,最小流量0.60m3/s。(3)气象条件
本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最高气温43.7℃,最低气温-18.4℃,年平均气温14.5℃,年平均降雨量694.9mm,年平均蒸发量2106.9mm,平均绝对湿度11.9mbar,全年日照在1847.1~2313.6小时,日照率为47%,全年无霜期平均228天,最大冻土深度18cm,年平均气压977.8mbar,最大风速为18m/s,最多风向为西及西北风。(4)地震
依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为0.05g,地震设防烈度为Ⅵ级。
1.4以往地质工作评述
(1)《河南省宜洛煤田区的推覆构造》尚玉忠、庞继群、陶自强(河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
宜洛煤田以其构造复杂而闻名,这是煤田区褶皱发育,煤层产状常常陡立,
加之多种断裂对煤系地层错动等情况,在河南华北地台的煤田区是罕见的。因此,年代的煤田勘探工作者曾为之困扰,以至于被当时的苏联专家定为最复杂的煤田勘探类型。近年来笔者等发现沿海南东秦岭北印山麓存在着区域性的逆冲断层带,宜洛煤田正处于该山麓逆冲断层带内,且整个煤田处于外来逆冲岩席之中。这里基岩出露良好,一些构造推覆现象颇为典型,是研究东秦岭山脉北部前锋带构造理想的地方。同时,整个山麓逆冲断层带是我省重要的隐伏煤田分布区。因此,研究宜洛煤田推覆构造对于指导我省地台南缘隐伏煤田的普查找矿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2)《宜洛煤田二叠系下统山西组沉积环境分析》列彬堂(河南省义煤集团公司生产技术部)摘要:
通过对宜洛煤田主要含煤岩系田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的沉积特征分析,指出了该区含煤岩系的沉积环境和成煤机理,对煤炭生产和寻找后续煤炭资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含煤岩系是成煤古地理环境的综合反映。通过对宜洛煤田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含煤岩系分析,弄清成煤时的古地理环境,找出煤层分布规律对指导煤炭生产和寻找后续煤炭资源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3)《河南宜阳石千峰植物组合的发现及其意义》张海清、刘印环、林德超(《中国区域地质》1987年04期)摘要:
关于河南省二叠系时期石千峰组(相当于孙家沟组)很少具有时代意义化石的报导。近年来,笔者在编写《河南省区域地质志》过程中首次在宜阳县南天门煤矿附近的石千峰组采到了植物的化石、动物的化石的肢介,经地矿部天津地质研究所王自强鉴定,确认是晚二叠系的重要植物。
(4)1954年中南煤田地质局勘探了宜洛煤矿,1956年建矿。此后六十年来,河南省地质局、地质研究所进行了地质填图及各方面的专题研究。由于宜阳县锦屏山一带一个范围不大的地层内,集中了华北地台广大区域内的元古代中新生代的地层,又荟萃了比较齐全、丰富多彩的古生物化石和有一定典型代表意义的地质现象。所以宜阳地区是进行野外地质教学实习的良好场所。
(5)1987年西安地质学院地勘系建立了实习站。这些年一批又一批师生在宜阳地区得到了从事野外地质调查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初步训练。
2.实习区地质
2.1地层
2.1.1区域地层
区域地层区划属华北地层区豫西地层分区陕渑地层小区。区域地层除缺失
寒武系上统长山组至石炭系下统及侏罗系、白垩系外,自元古界熊耳群至新生界第四系均有出露(中间有缺失地层)。元古界地层主要分布于陈宅沟断层以西;寒武系地层主要出露于煤田北部及李沟向斜的西翼,南部高山矿区亦有零星分布;石炭、二叠系主要出露于宜洛矿区和高山矿区诸井田之内;三叠系则大面积分布于李沟向斜轴部及殷桥断层以东;古近系、新近系及第四系广布煤田的中部和南部。
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中统上、下石盒子组和上统孙家沟(石千峰)组(如下表2-1)。
表2-1区内地层一览表
地层单元第四系三叠和尚沟组下系统刘家沟组中二马营组统厚度两极值主要岩性(m)平均厚度0~35.00>302.73360.98113.40145.50~182.29163.90111.29~196.15142.38236.59~257.09246.8562.38~97.0777.4810~3219.380~19.186.69含钙质结核粘土、亚粘土、砾石煤段划分泥岩、砂质泥岩、钙质粉砂岩及细粒长石砂岩泥岩、粉砂岩、中细粒长石砂岩中细粒石英砂岩夹薄层泥岩、砂质泥岩局部含砾泥岩、钙质泥岩、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及中粗粒石英砂岩,底部含砾及泥质条带泥岩、紫斑泥岩、砂质泥岩夹中细粒八煤段长石石英砂岩及薄煤层七煤段六煤段泥岩、紫斑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五煤段及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含薄煤层四煤段三煤段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及中细粒长二煤段石石英砂岩、炭质泥岩夹煤层泥岩、灰岩、中细长石石英砂岩,含一煤段薄煤层铁铝质泥岩、铝土岩、泥岩,含黄铁矿结核-6-
上统二叠系下统石千峰组上石盒子组下石盒子组山西组太原组石上炭统系本溪组寒上武崮山组统系>30灰色、深灰色微、细晶白云岩,鲕状白云岩2.1.2实习区地层及古生物
实习区属基岩裸露半裸露区,地层出露情况良好,特别是公路揭露剖
面清晰,易于识别。现将实习区地层及古生物情况从下之上叙述如下:(一)元古界
元古界熊耳群主要分布于陈宅沟断层以西,在头道沟水库周边可见。岩性以安山岩为主,间夹凝灰岩。安山岩以灰绿、灰褐色居多,凝灰岩呈杂色出现,明显差异风化现象明显。安山岩中可见大量气孔状、杏仁状构造,气孔大小不一,多在5mm左右,定向排列不明显。杏仁呈黑色、灰色和白色出现。隐晶质结构,内含长石、辉石、角闪石。与上覆寒武系地层不整合接触。(二)古生界
1、寒武系(∈)(1)下统(∈1)
灰色、灰白色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偶见竹叶状灰岩、鲕状灰岩呈薄层状分布(图2-1),大多在温暖气候带的海水或湖泊环境中生成。另外见多层紫红色馒头页岩,硬度较小,风化严重。
12图2-11-竹叶状白云质灰岩;2-鲕(鱼籽)状白云质灰岩
(2)中统(∈2)
灰色、灰白色鲕状、豆状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发育,肉眼可见豆粒的同心层结构,常见泥质条带灰岩或泥质条带状白云岩,岩石中溶洞、淋滤沟等岩溶发育,呈定向性排列,出露地表呈明显的喀斯特地貌。(3)上统(∈3)
灰色、深灰色厚层状白云质灰岩、灰质白云岩、鲕状白云岩,局部含燧石团
块。白云岩表面刀砍状,用地质锤敲击有臭味。由于白云岩性脆,所以在野外露头上通常是破碎的(图2-3)。
产Dreanurapremesnili,Blackwelderiasinensis
12图2-31-白云岩,露头破碎严重;2-刀砍状白云岩
2、石炭系(C)(1)本溪组(C2b)
下至寒武系上统崮山组灰岩之顶,上至太原组一
1煤底板泥岩之底,平均厚
6.69m,顶部为灰黑色铝质泥岩,上部为深灰色铝质岩,具鲕状、豆状结构,下部为灰、灰绿色泥岩或铝质泥岩。偶夹薄煤一层(古占煤一0)。底部夹透镜状黄铁矿。此地的铝质岩在成因上属于古风化壳,它代表了晚石炭世初期海侵开始时的滨海沉积环境,受加里东构造影响,因此与下伏寒武系崮山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产Lepdodendronoculus-felis(Abb.)zeiller。(2)太原组(C2t)
下至一1煤底板泥岩之底,上至山西组二1煤底板砂岩之底,平均厚19.38m,由灰黑、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细中粒砂岩及石灰岩、硅质泥岩组成,含薄煤5~8层(一1~一8)。太原组顶部为硅质泥岩,黑色,坚硬,剪节理发育。太原组为一套典型的海路交互相含煤地层,与下伏本溪组地层呈整合接触。产ChonetesSp.,TriticitesSp.,Dictyoclostustaiyuanfuensis,Quasifusulinalongissima;SphenonhyllumSp.。3、二叠系(P)
(3)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h)
本组下自太原组顶界,上至砂锅窑砂岩(Ss)之底,厚62.38~97.07m,平均77.48m。与下伏太原组地层呈整合接触。根据岩性特征分为:二1煤层段、大占砂岩段、香炭砂岩段、小紫泥岩段。二1煤层段
下自太原组顶界,上至大占砂岩(Sd)之底,平均厚8.28m。由灰、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及煤层组成。含黄铁矿散晶及结核,产植物化石,其上为二1煤层。该煤层厚度较大,稳定,煤质良好,是华北地区具有经济价值的工业用煤。
产Planolites,P.anderssonii。大占砂岩段
下自大占砂岩(Sd)之底,上至香炭砂岩(Sx)之底,平均厚23.98m。下部为灰、深灰色中厚层状粉砂岩、细粒砂岩(Sd)。含黄铁矿结核,可见泥质包体及煤屑,层面富集白云母碎片,具波状及平行层理。该层砂岩厚6.97~8.25m,平均7.61m。上部为灰、深灰色砂质泥岩、粉砂岩及中粒砂岩。产EmplectopteristriangularisHalle,Emplectopteridiumalatum。香炭砂岩段
下自香炭砂岩(Sx)之底,上至砂锅窑砂岩(Ss)之底,平均厚35.34m。下部为灰白色厚层状细、中粒砂岩(Sx),含泥质包体,硅质胶结,具交错层理。该砂岩厚8.18~18.59m,平均13.39m。上部为浅灰、灰色砂质泥岩及粉砂岩,具紫斑及铝质。本段砂岩为石英砂岩,质地坚硬,节理发育且夹杂泥岩。产Maripterishallei,Alethopterisnorinii。小紫泥岩段
紫灰、浅紫色泥岩、砂质泥岩(俗称小紫泥岩),具紫斑及暗斑。含菱铁质结核及铝土质,局部夹砂岩及薄层细粒砂岩,偶含二5煤层;中部为灰、灰绿色泥岩、砂质泥岩,夹薄层细粒砂岩及粉砂岩。厚23m左右。产AnnulariaSp.,Lepidodendronof.oculus-felis。(4)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
下自砂锅窑砂岩(Ss)之底,上至田家沟砂岩(St)之底,厚236.59~257.09m,平均246.85m。与下伏山西组地层呈整合接触。根据成煤分布特征划分为三、四、
五、六计4个煤段。①三煤段
自砂锅窑砂岩(Ss)之底至四煤底板砂岩(S4)之底,平均厚75.11m。下部为砂锅窑砂岩,为浅灰、灰色厚层状细、中粒砂岩(Ss),成分以石英为主,含大量暗色岩屑,硅质胶结,具交错层理。上部由灰、灰绿色泥岩、粉砂岩及细、中粒砂岩组成,泥岩含紫斑,具滑面。砂岩含少量黄铁矿散晶及白云母碎片,具交错层理,硅质胶结,夹泥质条带。产ChordritesSp.。②四煤段
自四煤底板砂岩(S4)之底至五煤底板砂岩(S5)之底,平均厚53.49m。下部为浅灰、灰绿色粉砂岩、细粒砂岩(S4),含暗色岩屑,具平行层理,上部由灰、深灰色泥岩、粉砂岩及中粒砂岩组成,夹薄煤四层,即四1、四2、四四3上煤。
产Chiropterisreniformis,Lobatannulariaensifolia,Pecopteris下3
、anderssonii。③五煤段
自五煤底板砂岩(S5)之底至六煤底板砂岩(S6)之底,平均厚44.54m。下部为浅灰、灰绿色厚层状粉砂岩(S5),含白云母碎片及黄铁矿散晶。上部由灰、深灰色泥岩、粉砂岩、细粒砂岩组成,夹薄煤一层,即五3煤。
产Lobonnulariaensifolia,Neuropteridiumcoreanicum,Gigaotonocleahallii。④六煤段
自六煤段底板砂岩(S6)之底至田家沟砂岩(St)之底,平均厚73.71m。下部为灰、浅灰色厚层状细、中粒砂岩(S6),含泥质包体及石英细砾,具波状及交错层理。上部主要为灰、灰绿色粉砂岩、细粒砂岩,含白云母碎片,具平行、缓波状层理,泥硅质胶结,夹泥岩及砂质泥岩。(5)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
本组下自田家沟砂岩(St)之底,上至平顶山砂岩(Sp)之底,根据其含煤特征,分为七、八、九三个煤段,区内仅沉积有七、八煤段,厚145.50~182.29m,
平均163.90m。与下伏下石盒子组呈整合接触。①七煤段
自田家沟砂岩(St)之底至八煤底板砂岩(S8)之底,平均厚96.97m。下部田家沟砂岩(St)为浅灰、灰白色厚层状细、粗粒砂岩,含灰绿色、灰黄色泥质包体及石英细砾,硅质胶结,具交错层理(图2-4)。中部为灰、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夹细砾砂岩及薄煤三层(七1~七3煤),其中七2煤偶尔可采。上部灰、灰绿色粉砂岩、细粒砂岩及中粒砂岩,含白云母碎片,泥硅质胶结,具波状、交错层理,局部夹泥岩。
产Cladophlebispermica,Chiropterisreniformis,LinnulaSp.,lobutannulariaensifolia,Taenioptaristingia,SpecoiaSp.。
12图2-4田家沟砂岩(1-具灰绿色、灰黄色泥砾;2-除泥砾外,还有石英细砾)②八煤段
自八煤底板砂岩(S8)之底至平顶山砂岩(Sp)之底,平均厚66.93m。下部为灰白、绿灰色厚层状粉砂岩、细粒砂岩(S8),硅质胶结,具交错层理。上部主要为浅灰、灰色中厚层状砂质泥岩,含少量紫斑;局部夹粉砂岩及细粒砂岩。产Splernopterisjinpingensis,psygmophyllummultipartitum,GiantopterisSp.,Chiropterisreniforrnis。(6)二叠系上统孙家沟(石千峰)组(P2s)
下自平顶山砂岩(Sp)之底,上至三叠系下统刘家沟组金斗山砂岩(Sj)之底,厚246.55~275.38m,平均260.97m。根据其岩性组合特征分为平顶山段(P2sh1)和土门段(P2sh2)。与下伏上石盒子组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①平顶山段(P2sh1)
本段厚72.82~83.54m,平均78.18m。其岩性为浅灰、灰白色厚层状中~粗
粒长石石英砂岩,局部含砾石。硅质胶结,质地坚硬、节理发育。局部夹灰绿色粉砂岩。本段砂岩层位稳定,全区发育,是确定煤系地层的良好标志。②土门段(P2sh2)
本段厚173.73~191.84m,平均182.79m。岩性主要为下部灰绿色、灰色砂岩、泥岩互层,中上部紫红色、红色泥岩、砂岩互层。含白云母碎片,泥硅质胶结,具交错层理,局部夹泥岩及砂质泥岩。(三)中生界(Mz)1、三叠系(T)
主要分布在李沟向斜中部,三叠系上、中、下统都有出露。①下统(T1)刘家沟组(T1l)
本段主要为金斗山砂岩,其厚度约为40至50米,其岩性为紫红色、红褐色厚层状长石石英砂岩,中粗粒结构,泥质铁质胶结。和尚沟组(T1h)
本段厚度约为360.98米,其岩性为紫红色、土红色砂岩、泥岩粉砂岩、砂质泥岩等互层组成。底部泥岩中出现白色同生砾岩,砾岩成分为钙质,为风暴沉积的产物。②中统(T2)二马营组(T2e)
紫红、红褐色、灰黄色泥岩、砂质泥岩、钙质粉砂岩及细粒长石砂岩。剖面上红色约占2/3,灰黄色约占1/3。③上统(T3)
区域上厚度大于1040m,下部岩性主要是灰、深灰、灰绿色泥岩、砂质泥岩及中细粒砂岩,夹粉砂岩、粗粒砂岩及煤线。上部岩性主要为灰、浅灰色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长石砂岩,间夹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及薄煤线多层。(四)新生界第四系(Q)
厚0~54.30m,平均24.02m。上部为浅黄、黄褐色耕植土夹砾石,下部为黏土及砂质黏土,含钙质结核。与下伏各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2.2构造
2.2.1区域构造特征
实习区位于华北板块南部的近边缘地带,隶属华熊构造区的西北部。构造运动集中发育于燕山期,构造格架以北西和北东向两组断层为主,并发育了受北西向断层制约、轴向近北西的背、向斜。矿区划分以葛家崖断层为界,分为北部的宜洛矿区(宜洛区)和南部的高山矿区(高山区)。
宜洛矿区由于李沟向斜和沙坡背斜的发育,使近东西向的地层褶皱成反“S”型,总体南倾,倾角20~45°。
高山矿区地层总走向近东西,南倾,倾角22~35°。
2.2.2实习区构造特征
实习区构造形态基本为一不对称向斜构造(李沟向斜),地层总体走向81~179°,倾向171~89°,倾角25~45°。区内发育褶曲和断裂构造,总体构造复杂程度为中等。现将区内主要构造叙述如下。1、李沟向斜
属于实习区主体构造,轴向133°,轴面微向南西倾斜,整个向斜轴向北西方向翘起,向南东方向倾没,倾伏角6-14°。北西端及南西翼受断裂构造破坏,北东翼地层完整。翼部为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核部为三叠系地层。南西翼地层走向163~179°,倾向73~89°,倾角25~48°;北东翼地层走向81~110°,倾向171~200°,倾角25~45°。李沟向斜剖面图见2-5。
+200马33280.26马31277.7637605500李B27234.416.333760650037606000李29238.71NE20°PP.261sh2x+201*0+100P2xC0.05+100P±01sh二1煤±0P2xC-6∈g8-200CN15P1shH16.3=0-1000m一煤-100-200-300∈3g-300
图2-5李沟向斜构造剖面图
2、葛家崖正断层(F2)
位于实习区南部边界,属宜洛煤田宜洛矿区与高山矿区的分界断层,在区内
延展长度约16km,走向近EW,倾向NNW,倾角40-60°,落差1750~3000m。主要证据:郭庄东北山脊断层面南侧见灰白色鲕粒白云岩,形成断层面,产状355°∠46°;断层面北侧为二叠系碎屑岩系,风化严重。山脊东侧谷地发现上升泉,位于断层带边缘,流量0.5L/s。断层面向东间断出露,一直延伸至木兰沟。3、陈宅吕沟逆断层(F40)
位于实习区西南部边界,走向130~137°,倾向220~227°,倾角45~50°。上盘为熊耳群的火山岩,下盘为寒武系。4、兰家门逆断层(F3)
位于实习区中部,走向115~135°,倾向205~225°,倾角约50°。主要证据:①两盘地层沿走向错位。②逆冲断层面以下裸露有80m厚的构造破碎带。带中的基质主要是本溪组的铝质岩,少为太原组的铝质泥岩、山西组的泥岩和煤层,泥岩揉皱及片理化、劈理化强烈。局部的鸡窝状煤已被前人开采。破碎带中的岩块为太原组及山西组中的灰岩、砂岩、燧石层、铁质铝质矿层。还有不少寒武系灰岩、白云岩块。最大的岩块长达20~30m,且多呈棱角状。③破碎带中铝质岩基质的厚度大大超过本区本溪组正常地层中的铝质岩层厚度。表明有非原地的外来物。④逆冲断层下盘为上寒武统白云岩及中寒武统张夏组灰岩。近断层处有明显的构造牵引现象,指示上盘向北逆冲。⑤上盘的白云岩中发现有底辟穿剌现象。脉体为黏土岩和煤层,以致一些民采老窑沿“煤脉”开采,而下盘见不到底辟穿剌构造。⑥兰家门断层的南侧有一小分支断层,为向南西缓倾斜的逆掩断层。上寒武统灰岩呈低角度覆于山西组之上,灰岩底部破碎,且具底辟穿剌构造。下盘布有开采二1煤层的老窑。5、水河沟正断层(F4)
位于水河沟王家门之间,在水河沟水库坝基北侧见断层面,断层面倾面向NE34°,倾角66°,落差大于1500m。上盘为灰黄色、灰绿色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与砂质泥岩互层,属三叠系中统油坊庄组;下盘为北大尖组变质石英砂岩。6、区内可见规模较小的次要断层见表2-1。
表2-1次要断层一览表
编号位置产状(°)断长度落差层性控制依据(km)倾向倾角(m)质控制程度小雨伦~焦270-F1>3.60家洼280F2许家门~王1.03家洼28860-80二维地震L1、L2测线控12-1初步查制,地表地层错断迹象明10明显。12地表迹象明显大致查明85断78-82层72-85庙上~杏树F33.33坪F4白家门~小1.69石门1.00280二维地震L2测线控制,60-1初步查地表迹象明显,ZK401孔30明穿过。55二维地震L2测线控制,初步查地表迹象明显。明287F5灯盏窝77二维地震L2测线控制,20-5初步查区内覆盖,区外地表可0明见。平移断15层区内覆盖,区外地表迹大致查象明显。明F6冯家沟1.00602.3岩石
2.3.1岩浆岩
在实习区范围内,岩浆岩较少见,仅有元古界熊耳群中出现岩浆岩,即以
安山岩为主,间夹凝灰岩。其中安山岩为喷出岩,凝灰岩为火山碎屑岩。安山岩以灰绿、灰褐居多,凝灰岩呈杂色出现,风化差异明显。安山岩为亚碱性,是板块聚敛边缘的典型岩石类型。安山岩为斑状结构,斑晶为浅绿色的绿泥石,基质为长石、辉石、角闪石。其中可见大量气孔状、杏仁状构造,气孔大小不一,多在5mm左右,定向排列不明显。杏仁呈黑色、灰色和白色出现。凝灰岩主要由粒度小于2mm的火山灰组成,可含晶屑、玻屑与岩屑。
2.3.2沉积岩
(1)陆源碎屑沉积岩
馒头页岩
形成于寒武纪,紫红色,泥状结构,页理发育,含有少量白云母,硬度较小,易风化,主要成分为粘土矿物。大占砂岩
形成于晚二叠统,灰色、浅灰色,中厚层状,细粒或中粒结构。局部为粉砂,层面富含定向排列的白云母片,含菱铁矿结核,为二一煤层的直接顶板。具波状
及平行层理。香炭砂岩
形成于二叠纪,但晚于大占砂岩,灰白色,细中粒结构主要成分为石英,含量可达95%以上。质地坚硬,节理发育,含菱铁矿集合体及结核,局部夹杂薄层泥岩。小紫泥岩
形成于二叠纪,但晚于香炭砂岩。紫灰色或浅紫色,砂岩成分达25%至50%,并含有少量白云母片。泥状结构,块状结构,具紫斑及暗斑。与下伏香炭砂岩岩段呈整合接触。砂锅窑砂岩
形成于中二叠统。灰白色,厚层状,中粗粒结构,成分以石英为主,可达95%以上,含较多暗色岩屑,硅质胶结,质地坚硬,巨大型板状交错层理。底部常见泥质包体。田家沟砂岩
形成于上中二叠统。风化面为灰黄色,新鲜面为灰白色,中粗粒结构。主要成分为石英,其次为长石,硅质胶结,巨大型板状交错层理。底部含砾石,其成分主要为石英且颗粒粗大。局部含有灰黄色、灰绿色泥质包体。平顶山砂岩
形成于上二叠统。灰白色,厚层状,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成分为石英,其次为长石,硅质、钙质胶结。节理发育,质地坚硬。金斗山砂岩
形成于下二叠统。紫红色、红褐色,厚层状,中细粒结构,泥质、铁质胶结,局部含砾。主要成分为石英,其次为长石。(2)生物化学生物有机岩白云岩
形成于寒武纪。风化面为灰黑色,新鲜面为浅灰色。砂糖状,刀砍状构造,表面常发育淋滤沟。主要成分为白云石,含量可达50%以上,其次含有少量方解石。局部发育有泥质条带。性脆,野外露头多为破碎。灰岩
形成于寒武纪。风化面为灰白色,新鲜面为灰黑色。鲕状、豆状、竹叶状结构。块状构造,细晶致密,局部含有核形石及泥质条带。主要成分为方解石,可见岩溶现象。白云质灰岩
形成于寒武纪。浅灰、灰白色,鲕状、豆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成分为方解石,含量约为50%至75%。其次为白云石,含量约为25%至50%。煤
本区含煤地层由老至新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及上统的上石盒子组。灰黑色,条痕深黑色。主要粒级在1mm以下,呈粉末状及鳞片状产出。含黄铁矿结核及散晶,硬度极低。(3)化学沉积岩铝土质泥岩
在石炭系本溪组地层中可见,灰黑色,浅灰色,鲕状豆状结构,含黄铁矿结核。
(4)火山碎屑岩凝灰岩
杂色,夹杂于熊耳群安山岩中。凝灰结构,主要由粒度小于2mm的火山岩组成,可含晶屑、玻屑与岩屑。
3.地质发展史
一、少林旋回(106亿年)
这相当华北地台上的包括青白口纪与震旦纪的间断跨越了上元古代的一段时间,大致相当黄汲清等人的杨子旋回(或称晋宁运动)。此时,在本区沉积了洛峪口群,它是一套“泥岩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从地层岩性的剖面层位、岩性组合及年龄对比,该地层应属于青口群,大约在7.5亿年左右,由于地壳活动盆地缩小,在山岳之前形成一湖成水下冲积物抑或山岳冰川沉积物罗圈组,这就是少林旋回的产物。二、加里东旋回(64亿年)
寒武纪以来,本区随着整个华北地台进入了稳定的构造发展阶段。大规模的地壳下降运动形成了广袤无垠的碎屑泥席碳酸盐岩的海相沉积。可能受
南侧地槽活动带的影响。地层再次发生了小规模的褶皱、断层和区域上的岩浆侵入。褶皱和断层构造的方向均以北西西向为主。寒武纪后期本区地壳上升,使得本区缺失了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所以该旋回在本期有明显的表现。三、华力西印支旋回(42亿年)
本区自晚寒武世起,直至早石炭世,华北地台长期处于隆起剥蚀环境。中石炭世开始海白,经历了多次升降运动。形成了该区海陆交互含煤沉积建造。至晚二叠世又上升,海水退出,这就是华力西造陆运动的表现。
三叠纪以来,构造活动再度活跃,局部地区下陷成内陆盆地。由于早中三叠世为干燥炎热气候,盆地内以红层沉积为主。在北东南西向挤压应力作用下,使古生界寒武系、石炭系、二叠系和中生界三叠系地层一并发育了系列褶皱和断层。本区周苗村背斜、香椿沟背斜、走马岭向斜、李沟向斜等均属这期构造旋回的产物。
四、燕山喜山旋回(20.67亿年)
燕山期以来,华北地台构造活动进入了个新的以断层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并表现为褶皱山块和断陷盆地相结合的构造地貌阶段。全区处在中国大陆东部滨太平洋活动的强烈影响之下,北北东向及近东西向断陷盆地应运而生。尤其在第三纪末,本区的伊川、临汝一带的橄榄玄武岩岩浆喷溢,显示了新生代构造运动的强烈性。同时,地壳的垂直运动的周期性,形成了洛河河谷地貌的三级阶地及本区基岩山地的三级夷平面,也造就了本区半地堑、半地垒相结合的地貌景观。
4.工作情况
4.1工作方法
(1)室内准备
学习实习大纲,熟悉实习区地质概况,明确实习内容和要求,准备有关资料和参考书。尤其要学会读地图与使用地质罗盘。另一方面,要组队、划分小组,确定各组小组长及实习指导教师,制定实习纪律。还要准备和领取实习用品,如罗盘、地质锤、小刀、放大镜等。(2)野外工作
野外工作的主要目的是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通过野外现场的反复实践,巩固所学的基本知识。同时,掌握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提高野外工作
技能。本次实习,我们先进行了踏勘,其次,按照地层顺序分组进行测剖面的工作,测量各岩层的产状、厚度、方位等基本信息,为室内工作做准备。最后,沿岩层走向方向进行定点。①利用地形图在野外定点Ⅰ目估法(地物定点法)
就是根据观察点与特征的地形、地物的相对位置关系,确定观察点位置的方法。该方法简单、准确、便捷,是野外地质工作常用的定点法。目估法也称之为地物定点法。其方法是首先在观测点上利用罗盘使地形图定向,即将罗盘长边靠着地形图东边或西边图框,整体移动地形图和罗盘,使指北针对准刻度盘的0°,此时图框上方正北方向与观测点位置的正北方向相符,这时一些线性地物,如河流、公路的一些延伸方向亦与地形图上所标注的该河流或公路相平行。在地形图定向后,注意寻找和观察观测点周围具有特征的、在图上易于找到的地形和地物,并估计它们与观测点的相对位置(如方向、距离等)关系,然后根据这种相互关系在地形图上找出观测点的位置,并标在图上。Ⅱ交会法
首先要使地形图定向(与地物定点法相同),然后在观测点附近找三个不在一直线上,且地形图上已标示出来的已知点,如三角点、山顶、建筑物等,分别用罗盘测量观测点在它们的什么方向,此时罗盘的对物觇板对着观测者(因观测者所在位置为未知数),竖起两砧板小孔板,通过小孔和反光镜之中线,再瞄准所选之三角点或山头,当三点联成直线且水准泡居中时,通过反光镜读出指北针所指读数即为该测线的方位,即观测点位于已知点的什么方向,将三条测线方位记录下来。
在地形图上找到各已知点,按测线方位用量角器在地形图上分别绘出通过三个已知点的三条测线,三条测线的交点即为所求之测点位置。如三条测线不相交于一点(因测量误差造成)而交成三角形(称为误差三角形),测点位置应取误差三角形的中心点。ⅢGPS法
利用遥感卫星定位测定仪,直接定量测定某点的经度、纬度与高程。②野外地质填图方法
Ⅰ观察路线布置
填图工作应遵循从已知到未知的原则。首先将实测剖面及确定的填图单元界线、断层线、侵入体界线、矿层顶底板界线、产状等的位置,绘到手图上,再从实测地质剖面两侧逐渐展开。Ⅱ穿越法填图
以手图上实测剖面线为起点,按照填图精度要求的观察路线距离,垂直(或大致垂直)岩层走向布置观察路线。观察路线要根据填图精度和基岩出露情况考虑点距和线距,如下图所示:。
穿越法填图
Ⅲ追索法填图
选择标志层、含矿层或矿体、蚀变带、主要断层(或断裂带)等,采用沿走向追索填图。观察路线一般采用“之”字形迂回布置,以控制其顶底界线和了解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
追索法填图
③地形坡度角的测量
地形坡度角是指地形斜坡面与假想水平面的夹角,先将罗盘长边平行于斜坡面侧立起来,然后拨动罗盘背后的扳钮,使长水准器气泡居中,游标所指的度数为地形坡度角。⑶室内综合整理
整理并计算野外测得的数据,然后根据数据绘制实测地层剖面图、柱状图及地形地质图。
实测地层剖面图的绘图法,通常主要有展开法和投影法两种,此外尚有投影法和展开法二者并用的分段投影法(或真厚度法)。Ⅰ展开法
首先绘制地形剖面线。一般只要根据导线斜距和坡角两个参数,画出各段导线的地形线。但这样画出来的地形轮廓线呈折线,应根据野外草图所反映的地形细部,将其勾绘成圆滑的曲线。然后绘制地质要素,多数情况下,导线不完全垂直岩层走向。因此,在绘制地质界线投射时,需要进行视倾角的换算。Ⅱ投影法
①作导线平面图(即相当于路线地质图)。作图前,首先要确定好总导线方位即剖面起、终点之连线方位,也就是剖面投影基准线方位。可选用一张长条状的透明低(其长和宽视剖面线长度和导线摆动的幅度而定)蒙在方格纸上并固定好,以方格低的横坐标线作为预估的总导线方位(一般取剖面线经过的岩层之代表性倾向方位),根据各导线的方位和其平距在透明纸上一一做出各段导线即导线平面图。然后,转动透明纸,使剖面线的起、终点连线和方格纸横坐标重合,接着用大头针将各导线的端点轻轻地刺在下面的方格纸上,去掉透明纸,连接方格纸上的刺点,即成导线平面图。
另一办法是,在另纸上先做出导线平面图,然后量出(也可计算出)剖面线起、终点连线的方位。以此方位为投影基准方法,直接在方格纸上做出导线平面图。
②将岩层产状、分层界线和岩石标本及化石采集点,标绘制到导线上相应的位置即构成了路线地质图。
③作地形剖面图。将导线各转折点垂直投影到其下方的投影基准线上,以投
影基准线作为计算相对高程的“零点”,然后在方格纸的纵坐标上找出各段导线的累计高差点,用平滑的曲线勾绘这些点即成地形剖面图。
④在地形剖面图上绘制地质要素。将导线平面图上的分层界线,岩层产状和岩石标本和化石采集点垂直投影到地形剖面上来。
由于投影剖面线的方法基本上垂直于地层走向,所以除局部地层产状有变化的地段外,大多数都可直接根据真倾角绘出岩层倾斜线。如果投影剖面线方位与岩层倾向夹角大于10°,就应该换算成视倾角,再绘出岩层视倾斜线,但在其下方标绘产状时,仍标绘真倾角。应该指出,一定要用投影基准线(即剖面起、终点连线)方位与岩层走向之夹角来换算视倾角。
⑤填绘岩性花纹,绘制图例及责任表
4.2工作量和质量描述
本次实习工作可分为4部分:3天野外踏勘,3天在野外进行实测剖面,随
后8天进行野外定点及资料数据的整理,最后绘制实测剖面图、柱状图以及地形地质图。
本次填图范围为4km2,每个小组10个人,各组分工明确,采用轮流任务制,每人每天的工作任务不同。在我们小组成员的分工合作下,我们共完成了两幅地层实测剖面图(∈3gP2s,P2sT2e),一张面积为4km2的地形地质图及一张柱状图。另外,在野外共定点72个,确定了6条地质界线,采集标本30余个。
野外踏勘期间,在实习老师的带领下,根据预先设定的路线,对实习区的地层时代、层序、岩层、化石、矿产和地层接触关系进行了初步的了解。然后我们分组进行野外实测剖面的工作,虽然刚开始时分工有些混乱,但经过几个小时的磨合,各组员之间迅速建立了很好的契合度。在大家的分工合作下,我小组共拉测绳60余根,并详细记录了每根导线的导线长,导线方位、坡角,对各岩性分界点都做了详细的记录。另外,测量了各岩层的产状,并对其岩性进行了详细描述。
进行野外定点是工作量最大的一项工作。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团结合作,不顾艰难,是我们的足迹遍布了实习区的各座山峰、每个角落。鲁迅有句话说得好: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们就在实习区开拓了一条有一条新的道路。虽然有时在地图上找不到我们所在的点,但经大家的集思广益,不断
探索,终于成功完成了此次实习任务。
5.矿产
宜阳县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有煤、石灰岩、铝土矿、硅石、白云岩、铁矿、重晶石、金等矿产41种。其中煤炭探明储量1.3亿吨、石灰岩探明储量6.5亿吨、花岗岩探明储量2079.3m3、白云岩探明储量3088万吨、硅石探明储量1755万吨。铝土矿地质储量780.5万吨,远景储量201*万吨。铁矿远景储量3013.42万吨。重晶石地质储量为867.5万吨。宜阳县已开发利用的矿产20种,其中能源矿产1种,金属矿产4种,非金属矿产15种。
5.1煤炭资源
本区含煤地层由老至新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及上统的上石盒子组。含煤地层总厚511.23m,自下而上共划分为八个煤段(参见“地层综合柱状图”),共计含煤13层,煤层平均总厚度9.70m,含煤系数1.90%。山西组下部的二1煤层为全区可采煤层,五1煤层局部可采,其他煤层不可采或偶尔可采。可采煤层总厚6.58m,可采含煤系数为1.29%。各煤段含煤性及煤层发育情况见下表:
含煤地层含煤性一览表
煤段含煤地层名称八煤段上石盒子组七煤段六煤段五煤段下石盒子组四煤段74.805厚度(m)63.4278.9659.5966.46总层数0301煤层名称七2、七3、七4五1可采煤层编号厚度(m)五1四4四3二10-1.800.670-1.150.360-0.770.390.46-16.685.80四1、四2、四3、四4、四5二1一1、一7、一8三煤段山西组二煤段71.2370.5701太原组一煤段26.203合计511.2313(1)可采煤层1、二1煤层
二1煤层赋存于山西组下部,位于大占砂岩和二1煤底板砂岩之间,上距大占砂岩12.68m,上距砂锅窑砂岩59.32m;下距二1煤底板砂岩3.79m,下距C2t顶界面4.97m。煤层厚度0.46~16.68m,平均5.80m,自西向东煤层厚度渐薄,全区可采,属较稳定煤层。煤层埋深110~2160m,赋存标高+280~-1800m。二1煤层结构简单,局部夹1~3层夹矸,矸厚0.07~0.16m,岩性为炭质泥岩。2、五1煤层
赋存于下石盒子组五煤段下部,普查阶段有3个钻孔见到该煤层,厚度变化较大,厚0.55~1.80m,其中两个孔煤层可采,纯煤厚度分别为0.98m和0.97m,全区平均厚度0.67m,属不稳定煤层,埋深450~1150m。煤层结构简单,局部含1~2层夹矸,厚度0.28~0.32m。(2)煤质1、二1煤层
灰黑色,条痕深黑色,由于受后期构造作用的影响,煤的原生结构及构造特征已不复存在,煤的主要粒级在1mm以下,呈粉状及鳞片状产出,属以糜棱煤为主的构造煤。煤层可见后期构造作用所产生的挤压揉皱镜面,含黄铁矿结核及散晶,煤的强度极低,指压即碎。
煤的视密度平均1.38t/m3。真密度平均1.45t/m3。孔隙率4.83%左右。煤中元素主要由碳、氢、氮、氧和硫组成,经浮洗后,碳含量略有增加,氢、氮及氧加硫含量略有减少,二1煤层元素分析结果见下表:
二1煤层原、浮煤元素分析结果统计表
指原煤元素分析(%)浮煤元素分析(%)煤标碳氢氮氧+硫碳氢氮氧+硫范层CdafHdafNdaf(O+S)dafCdafHdafNdaf(O+S)daf围最小值87.454.001.286.2489.164.071.345.43最大值88.404.521.366.7589.164.071.345.43二1平均值87.934.261.326.4989.164.071.345.43(点数)(2)(2)(2)(2)(1)(1)(1)(1)二1煤层属中灰、中高硫、低磷、特低氯、高热值、较高软化温度的粉状贫瘦煤,可用于民用及动力用煤。
2、五2煤层
黑色,以粉末状为主,沥青光泽,参差状断口,煤的视密度为1.46t/m3。宏观煤岩组分以半亮煤为主,暗煤次之。宏观煤岩类型为半亮型。依据煤炭质量分级标准(CB/T15224.3-201*),原煤灰分含量21.84%,为中灰煤;原煤全硫含量为2.13%,属中硫煤;磷含量为0.02%,属低磷煤;原煤低位发热量26.62MJ/kg,属高热值煤。以现行《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GB5751-86)》为依据,五2煤属焦煤。五2煤为中灰、中硫、低磷、高热值焦煤,可作炼焦用煤、火力发电、动力用煤等。
5.2铝土矿
铝土矿主要发育于石炭系上统本溪组下部,地质储量780.5万吨,主要分布在锦屏镇的李沟、焦家凹、黄沟,城关镇的锦屏山,樊村乡的马道,赵保乡的长岭,估计远景储量201*万吨。目前拥有恒基铝业等工业企业。以往勘查对几个采样点本溪组铝土岩化验结果均达不到工业品位,属暂不可利用的有益矿产。
5.3水泥、石材等建筑材料
寒武系石灰岩、白云岩是当地主要水泥原料和建筑用石材。主要分布在锦屏镇灵山、八里堂、庙沟、黄沟、周村、庙村,白杨镇上石板沟,樊村乡金家疙瘩、鹿角岭、马道、老庄,城关镇锦屏山,丰李镇石门。石灰岩探明储量6.5亿吨,估计远景储量在28.4亿吨,年开采量100万吨左右,现有黄河同力水泥有限公司、洛阳第二水泥厂、高桥水泥有限公司、宜铁水泥厂等生产企业。区内规模较大的采石场为城关镇高桥村庙沟采石场,位于宜阳县化肥厂之南。
5.4铁矿
区内铁矿发育于本溪组底部,为沉积型铁矿,多为中品位。现已有数家铁选矿企业进行开发,估算远景储量3013.42万吨。
5.5其他矿产资源
本区石炭、二叠系地层中除赋存煤层外,还赋存有煤矸石及微量元素等,现分叙如下。
煤矸石:经对二1煤层顶、底板及夹矸进行采样化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煤层顶、底板灰分平均为87.87~89.32%,一般仅可用于土地复垦用料。煤层夹矸灰
分54.84%,可用于低热值燃料。
煤中微量元素:经对二1煤层微量元素测试分析,原煤铀(U)为1.1~1.8×10-6;锗(Ge)为1.0~1.4×10-6;镓(Ga)为10~20×10-6;钍(Th)为12~19×10-6;钒(V2O5)为0.001~0.008%,均达不到工业回收品位。
6.结束语
这次洛阳市宜洛煤田地质填图实习,使我受益匪浅。不但充分认识到了课
堂所学理论知识与野外实际的区别,更提高了实践能力。
首先在学习方面,通过老师带领我们从地质学的角度认识我们过去所熟悉的山、水、土、石,从而观察了解过去或现代的地质作用及其产物,我们课堂上所学的诸多理论知识瞬间都变得形象起来,每块岩石、每寸泥土都犹如一部古老的典籍,在等待着我们去发掘、去解读。同时,野外实地观察又让我们发现自己还有很多理论知识需要汲取,让我们在空余的时间里查阅资料、汲取知识以及解决问题。另外,通过此次实习,我掌握了很多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提高了野外工作的基本技能。
在野外实习期间,我们小组的成员分工合作,各司其职,以不怕苦,不怕累的大无畏精神出色的完成了本次的实习任务。山上无路,我们披荆斩棘开创新的道路,为了定一个点,我们可以不顾劳累,爬过一座有一座的山峰。这次实习同学们之间团结互助,吃苦耐劳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另外,对于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我们总是认证对待,实事求是,集思广益,积极探索问题的正确答案。“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李白笔下那美丽的山水风光我们无缘领略,但宜阳秀丽山水的宁静、悠然还是使我们恋恋不舍,置身于宁静的野外,目睹着矿井中地质工作者的辛劳与兢兢业业,即使再疲惫,也瞬时有了坚持走下去的力量。
在野外进行定点期间是最辛苦的,那期间我们的足迹几乎踏遍了实习地区的每座山峰,白天常常要到很晚才回来,晚上讨论第二天的行程,但当看到我们全组人员共同努力的成果时,就顿时充满了无限的满足感。这期间,我不仅增强了专业知识,更是对自己不惧艰难勇敢走下去的耐力的考验。
由于宜阳地区是今年新建立的实习基地,我们是这个基地的开拓者,所以在实习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实习路线不太科学,有些地层换分不太明
确另外,实习所用地形图有些古老,致使一些标志物标注有所偏差,但我相信,随着实习的开展,宜阳实习一定会越来越完善。
在野外实习期间,每位指导老师都尽职尽责地教导我们,是我们这次实习得以顺利且成功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我还要特别感谢这次实习中一直给我以帮助、引导的我的同伴们,如果没有他们,我也不可能获益如此之多。宜阳地质填图实习虽已经结束,但它所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我将永远记得谆谆教导我们的可爱、和蔼的老师们、热心帮助我们的队友们参考文献
Ⅰ《河南省洛阳宜洛煤田地质实习教学指导书》陈江峰201*.6河南理工大
学资环学院
Ⅱ《宜阳地质》1992西安地质学院地勘系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自然地理实习报告》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自然地理实习报告: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598767.html
- 上一篇: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 下一篇:地理国培学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