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中国国际汉语教师培训之学习对外汉语教学的心得体会

时间:2019-05-28 17:01:50 网站:公文素材库

中国国际汉语教师培训之学习对外汉语教学的心得体会

中国国际汉语教师培训之学习对外汉语教学的心得体会

在儒森汉语国际汉语教师培训学校学习对外汉语教学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在这段时间里的确是收获良多。

刚开始在学校学习对外汉语的时候的确是有点不适应,可能是从来没有接触过这方面知识的缘故。但是随着学习的潜移默化,我也逐渐理清了思路。在课堂上会学到很多新的东西,就汉语本身来讲我也弥补了自己汉语知识的很多空白。从教学方法和授课方法上我更是从一无所知到有所了解再到可以适当运用,不但学会了如何去分析不同的教材,也学会了应该如何去面对学生讲课。最重要的是试讲部分,我觉得自己还是有进步的,最初试讲的时候根本不知道如何转变自己的角色,从学生转变到老师是一个从汲取到给予的过程,我也深深体会到这个过渡是需要时间磨练的。

在上课前,新鲜事分享也很有助于扩展视野,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历和见闻,我们在这里可以分享自己特有的故事,这也是儒森给我们提供的一个良好的丰富见闻的平台。来到儒森学习,我的感觉就是收获很多,由衷的感谢儒森汉语国际汉语教师培训学校给我们提供的这些服务。

本文由上海儒森汉语对外汉语教师培训学校收集整理。上海儒森汉语对外汉语教师培训心得:

扩展阅读:对外汉语教学心得

对外汉语文摘搜集整理:儒森汉语本文摘大部分源自儒森汉语的学员及教师心得体会,包括学员培训及对外汉语教学中点点滴滴的感受…………..MandarinGarden儒森汉语

任何时候都要相信自己!给自己打气

当赵妈在试讲课堂上特意布下白色恐怖,以锻炼我们坚定立场和强大气场的同时,我确实被白色恐怖中的未知状况吓到了。一想到是个外国孩子,我就害怕,直打退堂鼓,转身推荐给同学去试讲,就没我啥事了,轻轻松松地逍遥了两天。不想,顾问不依不饶非让我出场试讲,只当走个过场。硬着头皮答应,一个晚上准备,并不报什么希望,但考虑到别给学校丢脸,草草想了个思路,就用化妆包收罗起家里所有稀奇古怪玲琅满目的小东西,包括一副扑克牌,连巧克力都带上了,就去了学校。

试讲教了两组句子:这是什么?这是...。

没想到所谓“0基础”的学生竟然学过这个,说得非常熟练,还小不耐烦的;于是,练小会儿,立马转入第二组句子(为了凑足20分钟,哈哈!):你要什么?我要这个!

反正一大包道具,和扑克牌游戏,情景游戏全用上了。学生玩得很开心,粘着我要继续往后上课。哈哈!于是,第二个学生就是这么意外落入手中。

感受就是:任何时候都要相信自己!给自己打气!勇往直前!学得好,基础扎实,就可以厚积薄发,相信自己也可以临场发挥得很好!

这个学生是一个英国女孩,12岁,男孩子气,有主见,喜欢新鲜和挑战,不喜欢按部就班,不喜欢小儿科游戏,不喜欢重复单一的方式。

虽然不建议给孩子教拼音或者汉字,但我在第一节课,还是征求了她的意见。她满眼放光地要求学拼音和汉字,让我很意外,但我欣然接受。

首先教汉字,每次课前,我会查阅《说文解字》《趣味汉字》(个人更喜欢前者,严谨,有依有据;后者编得太随意散漫,给前者做补充参考,倒也可以),在课堂上,用画画的方式,给她拆分讲解,她能听懂故事,觉得有意思,理解和记忆都很快。

后来,为了加强读写汉字的能力,强化她的成就感,我送她一盒彩纸片,专门用来记汉字。每学一个新汉字,就让她写在彩纸上,正面汉字,反面是拼音和意思。让她慢慢攒汉字纸片,攒得越多越开心,回家也能翻出来复习和自我测试。我还鼓励她回家后,和其他家庭成员分享汉字的学习,她很开心和努力。

她有拼音基础,但是发音磕磕碰碰地有不少问题,于是,决定给她复习拼音。按照赵妈的思路,我把拼音字母分成若干组,用卡片教学,一个一个练习过关。

她qi和ji总是记不住,发不好。我灵光一现,想起《七步诗》和《木兰辞》有相关韵尾。于是,尝试着教她部分诗句,告诉她故事背景和诗词大意,没想到她也很感兴趣,兴致勃勃地学习,每次课都要念一遍给我听。随着拼音字母的练习过关得越来越多,原先被她念得很纠结的诗词,终于越念越顺了,现在轮到我有成就感了。

复习拼音对她来说原本是个很枯燥的练习,但我告诉她是为了纠正发音,做到完美发音的必经过程,她就很起劲地配合练习了。

关于给孩子上课,到底是自选topic还是遵照课本?个人觉得,可以参考课本,以课本顺序和安排为主,拓展为辅。毕竟课本是现成的,有前辈专家精心编制,必有它的可取

之处,且老师用课本上课,也属“顺流教学”,轻松容易,将来学生复习和自学,也有章可循;而抛开课本,完全自己找topic会比较费事,若孩子不记笔记,或者没有收纳笔记的习惯,估计课程一结束,所有的内容都会渐渐淡忘。

按课本上课容易枯燥,所以老师只能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动脑筋了。

比方说,用画画的方式教汉字,用唱儿歌的方式记单词和句型,用诵读古诗和绕口令的方式纠音,当然我也用了打扑克的方式教数字;

碰到极其无聊和简单的课文,我就让学生当老师,站在白板前板书和讲解,我通过提问,引导启发她自己思考和寻找答案,并且自己给自己纠正错误。

孩子贪玩,回家不学习,学得快,忘得也快。于是,每节课前几分钟必须复习,用对话或者板书的方式。按照赵妈的思路,复习三轮左右,果然就能记个八九不离十了。所以,重复记忆是必要的!

另外,和孩子相处,要关注她的情感和兴趣所在,和她一起玩闹,和她一起大笑,课堂气氛一定要轻松活泼,她就会越来越接纳你,喜欢你,追随你,配合你。

再有就是,教孩子的话,教案基本用不上,现场发挥很重要。就地取材,随意练习,针对学生需求,有的放矢重点教授,更有成效。

总的来说,这个孩子教得还是相当轻松的!希望后面的孩子,能给我新的体验和收获。

嘿嘿,谢谢赵妈~~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史芸

从7月底报名,7月31日开始上第一堂IPA理论课到今天11月29日,整整4个月的时间,是一个不断学习和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认识和发掘自我的过程。

在IPA的课堂,看着培训师做模拟试讲,觉得这是一件特别神奇的事情,“原来对外汉语的课是这样上的”,看着她们行云流水的授课过程,我几乎来不及细想而把学习的主要内容定为对培训师的模仿,试着将脑海中的剧本和草稿按照流程上句接下句的说出来。

进入岗前,才发现IPA的培训仅仅是启蒙教育,岗前的学习内容变为自己寻找方法来向学生讲解,进行适当练习教会学生使用。没有模仿对象,一切都是自己摸索,培训的就是自己的反应,节奏,针对不同教学对象的内容准备,话术和方法。

而岗间培训,是比岗前更加精细的内容,讲究的就是教学过程中的细节。一句话的语序,一件合适的道具,多样的练习,有趣的游戏,都会在教学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而在大家一起讨论的过程中也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路,即使拿着同样的砖头和工具,依旧可以造出不一样的房子。

这4个月,从学习的角度来说,IPA的时候不知道路在哪里,要学什么,一切都是拿来主义;岗前的时候开始学习自主学习;而岗间的时候开始有目标的自主学习。从自我成长的角度来说,也是一个不断挖掘自己潜能的过程,4个月之前的我绝不会知道4个月后我可以是现在的样子。IPA考试,岗前考试仅仅也只是对我成长的一种认可。

幸运的,在10月底岗前培训期间我就开始给学生上课,而且是不同基础,一个初级一个中级。在这样的实际教学过程中,真正应验了“书到用时方很少”,所不同的是教学中所需要的并不是“书”而恰恰是充分的准备和积累。岗间的培训对于我这样的新老

师来说,真的像手中的拐杖一样有用。当然我也知道岗间培训时间是有限的,也不可能永远的依赖拐杖,必须要使自己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运用自己的头脑来解决问题。我也在逐步摸索适合学生的方法,比如用抽卡片说话的方式复习生词;每次写教学笔记,记录学生和自己在课堂上出现的状况在下次上课时进行改进等等。在课堂上学生总是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我们,希望我们说“对,很好”,而在说出这句话的同时,何尝不是对我们曾经付出的努力的认可?这个星期在教中级语法“不仅还/而且”的语法时,我的学生说:“你不仅开朗而且耐心”,听到这一句话时的感动竟不是言语所能表达的。

每一个来到儒森的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原因也各不相同,对于即将加入的新老师我想说:“既然开始就不要放弃”,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的理所当然水到渠成,有的只是步步为营。Youki,赵妈可以告诉你前进的路上哪里有坎,哪里有沟,但这每道坎和沟,要走过去,迈过去,跨过去的只能是你自己,你不放弃自己就没有人可以放弃你。我自认为自己的资质并不是很好,所以需要学习提高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以一句话与所有的儒森学员和老师共勉,“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这段魔鬼式地训练让我学到了很多

8月,正是酷暑难耐的时候,我们开始了一周五天从早到晚的ipa课程学习。由最初的不知道该听什么,该记什么,到逐渐的理清思路、把握住教学目标重难点,这其间走了一段路。Ipa的培训教会了我如何用一个话题为主线来串起一课的语法点,让我熟悉了各课的教学内容。

10月份的岗前培训,这段魔鬼式地训练让我学到了很多。刚开始写教案,总是挣不脱ipa老师的影响。无论是导入新课还是引出各语法点,都仅仅是局限于本课话题,为了导入而导入。培训了一段时间,才知道真正的教学授课,不能只是紧扣话题,而是应该围绕语法点,话题只不过是语法点的一个画面,一个小练习而已。思路豁然开朗,一个语法点,所想到的可以练习的内容也一下子多了太多太多,也逐渐的能够想象一个语法点往死里练,练个45分钟。和同学之间就一个个语法点如何讲解练习而进行的讨论也让他我受益匪浅,大获裨益。他们对语法点的理解,练习的方式,对相似语法点的比较,他们的授课体验,他们的经验教训也都成了我的食粮。站上讲台,心理总是很紧张,而我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到,最大的敌人永远是自己,是自己那个胆怯的心。岗前培训期间,我真的觉得好累,每天都忙于写教案,修改教案,上网找图片,讨论语法点,试讲,每天晚上都得忙到凌晨两三点,真的是一门心思的投入学习中去了,如果早有这份学习的心,现在可能也不会这样碌碌无为了。虽然很累,但却忙得充实,越发地体会到坚持的快乐,体会到工作着是快乐的,只是苦了孩子,累了公婆。岗前的培训,我学会了如何围绕语法点展开练习,了解了如何清楚明白的解释语法点。

岗间培训,每天仍然是从鸡叫忙到鬼叫,这期间我学到了很多:如何让自己在老外学生显得更加的专业,如何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如何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期间,我也发现了自己很多的不足,而最大的问题就是:语速太快,不活泼,总是紧张。其他人的优点更衬出了我的不足,本来还挺自信的,可现在却越来越觉得自己还;没有准备好,还有好长的路要走。总是不敢匆忙的接课,总是希望能把所有的可备一遍,心里有了十足的把握再去代课,才会更安心,才觉得对得起学生。希望能都快速的成长起来。

汉语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吴京凡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句话:“上辈子杀过猪,这辈子教书;上辈子杀过人,这辈子教语文。”语文老师难当,对外汉语教师更难当。汉语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短期努力看不到明显的效果,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汉语教学尤为重要。这里我主要谈一些自己的主要做法:一、精心准备第一堂课

第一节课不论是试讲还是正式上课,要先从朋友的角度鼓励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建立学习的信心,通过这样的做法,营造汉语学习的氛围。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是快乐的,学习汉语也是快乐的!

二、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我们都用汉语思维:学好汉语,你将因此而更加聪明!三、汉语学习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四、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汉语即生活,用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你将因此而收获意想不到的成功!betterChinesebetterlife!

五、积跬步至千里,量变才能质变:多读、多念、积少成多,注意知识的积累。六、思维具有整体性,学习应顺应思维的规律:做好笔记,注意对比总结。七、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养成多练习说汉语的好习惯。八、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要想学好汉语,切忌想一想感动,听一听激动,第二天早上一动不动。

九、态度决定一切,努力就能成功:十、九九归一:愿大家的汉语越来越好!

对外汉语教师个人艺术修养和多种爱好是非常重要的

邹嫱

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在没有真正接触到外国学生的班课时,曾一遍遍构思教学情景,一遍遍设想教学方案、教学对象和课堂,当真正与他们接触时,我所有的美好计划几乎破产。本以为上班课更容易互动,学生会更积极。可实际情况却不是那么容易,我的学生年龄最小的只有13岁,最大的有30多岁。在整个授课过程中,我几乎扮演了初中老师、高中、大学老师等不同角色,通过了一周的时间,才渐渐熟悉我的学生们,接着我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制定了我的教学大纲。

在课堂表现方面,美国的学生和东南亚的学生差别很大,如果你对课堂纪律不能很好地控制,就很难进行汉语教学。学生有汉语教材,年纪小的学生会不愿意抄老师黑板上的笔记。他们在课堂上不是捣蛋,就是不停地说话,为了让他们好好听课、记笔记,我想出了很多好玩又能练习语法知识的游戏吸引他们的注意,并告诉他们,不好好听课、记笔记就没有办法玩这些游戏。用这样的办法,年纪小的学生就会好好的听课了。

为了不让学生觉得上课无聊,每周要有新的教法。对于不同的教学对象,使用不同的教学工具,例如不定期让学生欣赏中国传统文化,如毛笔字、剪纸、京剧或者讲解一些中国传统习俗。同时,一个对外汉语老师要注意自己的衣着举止。因为,对于这个行业的老师来说,一个人的形象就代表一个国家的形象。所以每天给不同的班级上课时,在个人举止和衣着方面,我都会让学生感觉到我的着装是大方整洁的。另外,要不定期地展示中华才艺。我在歌曲、毛笔字、剪纸、茶艺等方面,虽然只是“三脚猫”的水平,但是也能吸引不少学生的目光。我由此深切感到,作为一名传播汉语和文化的使者,个人艺术修养和多种爱好是非常重要的,老师们不但要对专业知识熟悉,同时也要熟悉中国文化、习俗、甚至是现在中国正流行的事物。

希望有一天"seeyouguys"

申菊

在不知不觉中,201*年已经过了大半了.这个夏天是我这几年过的最充实的一次.虽然天气很炎热,课程很紧凑.但是心情却是很享受.很忙也累,但却乐在其中.我没有想到

自己竟然是如此喜欢这个职业,所有的负面感受却一点不影响到我对它的热情.上个星期,密集班的学生们已经走的所剩无几了,星期五,又有三个可爱的学生结束了他们在中国上海的汉语学习,看着他们一个个可爱的脸,突然发现自己竟然是如此不舍,回想和他们的一段短暂却又美好的时光,虽然画面里尽是他们的调皮和捣蛋,还有我无可奈何的摇头叹气.可是如今再次回味,竟是那么甜蜜.而回忆过后,淡淡的忧伤不自觉的涌上心头.才发现自己竟是那么不舍他们的离开.想起了周星驰那搞笑的台词"如果再给我一次,我希望是一万年!"与此时的感受如此贴切.

希望他们能一切顺利,不要放弃学习汉语,希望有一天"seeyouguys"

老师的教授和引导真是很重要

燕颖莹

最近泡在网上找资料时,看到这样一篇文章,是说关于日本人学汉语的动机以及汉字对日本人学习汉语的影响。看了以后我觉得很是有道理,尤其是文章最后说到的“[拼音→意义],自然地语言反应度就很快。如果是[拼音→汉字→意义]的话,反应度就会慢得多。”这一点,我也因此开始考虑以后再教学生时要如何注意这一点。在此和大家共享一下这篇文章:

■日本姬路独协大学奥田宽

日本的大学每年4月新学期开始,此时正是樱花盛开。在校园里,新生们都胸怀新的希望走进教室上新课。众所周知,日本和东亚几个国家一样属于“汉字文化圈”,换言之,是汉字通用的国家。日本的年轻人,特别是大学生,他们学习汉语的目的究竟在哪里?我在第一堂汉语课上对他们进行了意识调查。在此,我想向世界各国的汉语老师们介绍一下从调查结果里归纳出的他们学习汉语的目的,以给汉语教学提供一个方向。然后,我们拿一个具体的回答为例讨论一下“汉字对学习汉语的日本人是否起着好作用”的问题。

一个人在做一种行动时的力量是跟进行该行动的目的有着密切的关系的。没有目的,就行动不起来。日本的年轻大学生学习汉语的具体目的是什么呢?请大家看下面几个调查结果。

消极动机:(1)虽然在以前一直学了六年的英语,但也学不好,所以选择了汉语。(2)汉语和日语的文字都用汉字,所以学习汉语很容易。

积极动机:(1)中国经济的影响力在世界上日益提升。在大学毕业后,想在工作中把汉语作为一种工具使用。(2)居住在日本的中国人越来越多,想跟他们打交道,增进互相了解。(3)高中老师给我讲了很多中国的事情,当时的印象很强烈。(4)中国文化曾经影响到日本文化,所以对中国文化(历史、文学、饮食等)很感兴趣。(5)除了学习英语以外,还须学习汉语。(6)预想到将来日中两国之间的关系会更密切,汉语的地位当然也会越来越重要,不能不学习。

日本和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友好往来,虽然在一段时期有过不幸的事件,但是,日本在和中国的交流中,在文化上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是无可置疑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汉字。日本人一直到现在还使用着汉字。“消极动机”里的(2)“汉语和日语的文字

都用汉字,所以学习汉语很容易”显示了对日本人来说,汉字是学习汉语的动机因素之一,也可以算是在学习汉语时会有很大的帮助;反过来说,欧美人在入门、初级阶段学习汉字非常费劲。但汉字是否真的对日本人都起着很好的作用呢?尤其是在入门及初级阶段。一般来说,在没有学习汉语之前,日本人大部分都在心理上抱有一种“一看汉字就能看懂汉语”的误解。日本的汉语老师很担心学习汉语的学生仍然抱有这种接近妄想的态度来学习汉语,从而造成他们以不认真的态度来学习汉语,这样随着汉语课程的进展,有的学生就会因为跟不上而最终放弃。

日本著名的汉学家仓石武四郎教授曾经编纂出版了一本汉语课本叫《罗马字中国语初级》。该书中的汉语都是用汉语拼音,而不是用汉字编写的。除了日语的平假名和片假名以外,都是拼音文字。仓石武四郎教授曾在《中国语五十年》里回想到当时的情况,该书出版后,有人写信告诉他,“我买的是汉语课本,但是打开书一看就发现里边一个汉字也没有,这岂不是跟英语课本一样吗?”我是在大学中文系二年级的时候学的这本书。当时,我在用这本书时尽可能地、有意识地让自己习惯于“一看拼音字母的汉语就马上联想到它的意思。”这样[拼音→意义],自然地语言反应度就很快。如果是[拼音→汉字→意义]的话,反应度就会慢得多。这跟我们一听母语就会马上毫不费劲地听懂它的意思是同样的道理。“音声”是先有的,“汉字”是后出现的标记法。我们还是应该首先要求学生一听到汉语的音声就能听懂它的意思。美国学生学习汉语的时候,先用拼音学习汉语,然后学习汉字,对美国学生来说学习拼音是得心应手的。总的来说,欧美学生听和说的能力上要比日本学生好。美国冯禹教授201*年10月在北京举行的“汉语拼音教学国际研讨会”上说过“先教拼音后教汉字,汉语进步快。”我打算从明年4月起开两个初级班,一个班用汉字版的初级汉语课本教汉语,另一个班用拼音汉语课本教汉语。

以后,对这两个班的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四个交际能力上进行比较。现在日本出版的汉语课本除了《罗马字中国语初级》以外,都是用汉字和拼音字母两种方法编写的。我们需要先着手编写第二本《罗马字中国语初级》。

怎么样,以日语为媒介语的老师们,这一点是不是很容易被忽略掉呢?如果说日本人学生反应不如欧美学生快的话,问题会不会就出在这里呢?老师的教授和引导真是很重要啊!

道歉是非常重要的言语交际行为

邹嫱

道歉是非常重要的言语交际行为,是学生在学习汉语中首先要掌握的交际用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学生最常用的表示道歉的用语是“抱歉”“对不起”、“不好意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经常有学生用“不好意思”代替“对不起”和“抱歉”,回避使用“抱歉”,或者只用“对不起”表示所有的道歉方式。这三个词其实是有差别的。“抱歉”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心中不安,觉得对不住别人。”所举的例子是“因事赴约,深感抱歉。”

“对不起”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对人有愧,常用为表示抱歉的套语,”。例句为“对不起,让您久等了。”也说对不住。

“不好意思”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表示道歉的解释是“碍于情面而不便或不肯。”这三个词都有对别人产生了不好的影响,心中不安,从而表示歉意的意思。“歉”

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对不住别人的心情。”“道”是“说出”的意思,“道歉”就是“说出自己对不住人的心情”。“抱歉”、“对不起”、“不好意思”都可以用来说出对不住别人的心情。

“抱歉”是“怀有对不住别人的心情”,强调心中不安。感到“抱歉”的事情客观上或主观上认为对别人的影响不是很大,如迟到。“对不起”是口语中常用的一句话,常用来做表示道歉的套语,表示对自己言行过失的遗憾、后悔并向受损害一方道歉,感到对不起的事情可以是日常生活得小事,如“对不起,我迟到了”,也可以是大事,如“你这样做对不起国家,对不起人民”。“不好意思”通常暗示羞于启齿的某一话题、要求,或者对自己的能力不足、行为不妥等略表羞愧,后来逐渐获得道歉用语的身份,后来拒绝某人的要求时常用。在语义轻重层面,“不好意思”要比“抱歉”和“对不起”要轻微。

对外汉语教师教学成长记录

李春苗

时间过得真快,到今天已经给这三个老外上了两个礼拜的课了。虽然是很短的时间,我已经觉得自己收获很多。

第一次教老外,很紧张,也很小心,总觉得自己没有经验,害怕教不好,害怕学生投向自己的那种怀疑的困惑的目光,所以很在乎学生的反馈。有时候看到他们不懂得表情,而我又无法用媒介语解释清楚,我比他们更沮丧。也有时候看到他们理解了一个问题高兴的手舞足蹈,我更开心。听到他们对我说我会用中文和出租车司机交流的时候,真的很自豪。

这种感觉从来没有过,原来当老师,在精神上会有如此大的满足感。我喜欢这些学生,虽然目前只有3个人,却各有各的特点。玛丽莎是一个奥地利女孩,有些中文基础,都是她自己通过在上海的工作

生活学来的,只有短短几个月时间,可见她的学习能力很强。也许前几次的班课对她有些忽视,让她有disappointed的感觉,今天在课上我特别关注了她,给她更多的鼓励和赞美,果然看到她上升的积极性,这让我很欣慰。

调皮的德国男孩朱利安,他绝对颠覆我对德国人的认知。德国人的那种自律、严谨、守时在他身上统统不见。他会在课上打哈欠、走神、接电话,还有对我的道具感兴趣。但是不得不承认他很帅,有一张天使一样的可爱的脸庞,笑起来很灿烂,让人不忍心责备他。他很聪明,总是学得很快,但是忘得也快。

最后是Trevor,他今天很开心的告诉我他有中文名字了,叫“罗泰瑞”,急着要我解释意思,听完我的解释,他好像更满意他的新中文名了。泰瑞比较稳重,虽然他的英国口音很重,平翘舌和四声简直要他命,但是他很努力,会回去复习巩固。每次的复习他都回答的很好,他这种好学的精神我很佩服。

他们都很聪明,理解力都很强,不愧都是电脑工程师。刚开始因为我自己的媒介语不好,导致和他们在沟通上有障碍,对双方都是很郁闷的事情。我想如果我媒介语再好一点,他们会学的更好。不过,随着课程推进,我能感觉我们之间在慢慢形成一种默契。

我家先生给我上了一节生动的课

--人格和国格

今天是201*年8月20日星期五,这一天又是令我难忘的一天。上午给美国人Yoram上完课回来正巧碰见我家先生,我就随口讲了一句话“周四美国人Yoram身体有点不适,早上短信告之,取消课程,周五我去上好课,他主动把周四的课也一起签了名。”我家先生一听就把脸拉下来说:“这怎么可以呢?你周四的课没有上,怎么好签名呢?你以前是中学的老师,面对的是中国的学生,做事要有师德,那是人格;你现在是代表儒森的对外汉语老师,面对的是世界各国的学生,做事要讲究细节,不仅服饰,时间,为人,而

且更重要的是那是代表中国人的形象,那是国格。千万别有贪念。这有损国格。你好好去看看摩西十诫。”

我立刻去翻看《圣经故事》里的摩西十诫,看后告知:“我犯了第十条。我明白了:Nopains,nogains.”我家先生点头说:“你的点滴行为代表的是国格,宁愿少拿一次工资,但要让外国人看到中国人的诚实守信。

在最后一次课后,我送给那美国人几样具有中国特色的小礼物,他很喜欢。然后他拿出300元要送给我。说我教得很好,学的东西出乎他意外,钱是对我的奖励。但我拒绝了。我告述他,在中国是不能拿小费的。我的原则是:做好自己的工作,然后拿相应的报酬。

回来告述我家先生,他称赞我做得对。

从此事我明白:要心无贪念,老老实实,清清白白做人,脚踏实地做事。Nopains,nogains.

对内讲人格,对外国格。

刘畅

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

吴亚婕

外国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对于拼音无疑是一个薄弱环节。因为拼音有很多组合并配有四个声调。在各个组合中,拼音的写法有一定的规则,但是有时又会出现一些特殊的情况,如声调标识的位置,虽然按韵母的先后顺序来标,但有时也会标在重点发音的韵母

上,如hui等。

其次,拼音的各种发音也让学生感到很难记住,因此我有时会想出一些与这个拼音发音相似或相同的学生母语中的单词,来帮助他们记忆。

汉语中的汉字对于不同国家的学生来,其难度也是不同的。对于日韩等亚洲国家的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语言本来就是借鉴中文的各种特点而创造的,所以在他们的母语中也会用到汉字。所以这些国家的学生对于汉字的理解和学习,是有相当的基础的。我的日本学生虽然是一个汉语的初学者,但是他要求边学汉语边学汉字。而对于欧美学生来说,他们的母语中用不到汉字,所以虽然他们对汉字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是他们却觉得写汉字仿佛象画一幅画,很难。因此,尽管我的美国学生已会说一定水平的中文,但还没有开始对汉字的学习。

我觉得应该根据学生母语的不同特点,来归纳出他们在学习中文时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来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要做到有针对性,而不能千篇一律。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针对学生的不同基础和学习能力,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

老外感兴趣的事

邹嫱

课间的时候经常会和我的外国学生聊天儿,他们对一些中国特有的东西很感兴趣,比如说开裆裤,我无从考证这是谁的发明和具体的出现时间,但我有印象从小是穿着开裆裤长大的,和很多小孩子一样。而在一些外国人看来,这是很不解的事情,因为美国是一个很尊重隐私的国家,这种观念已经普及到了刚出生的小宝宝。而且在他们看来,如

果冬天还穿着开裆裤的话,很容易感冒。我想这其中应该是有一定的社会原因的,中国的家长们大多都忙于工作,而很少有时间来看孩子,所以为了方便,索性就给孩子穿开裆裤了。

另一件事情就是在老外看来,中国人都很有钱。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印象呢?我们都知道大部份的中国人并不富裕,而一小部分富裕的中国人,往往在国外很挥霍。所以给他们造成了这种印象。另一方面就是,中国人常常在和老外对话中表达“Iwillbuyahousenextmonth.”实际上我们买的只是flat,而house通常在国外是表示别墅的意思。他们认为大部分的中国人都买的起别墅,那肯定是非常的富有了。

教学心得连载

李春苗

很长时间没有像今天上午那样郁闷了,当这个精明的意大利男人说出Iprefertostophere.心里真的很沮丧。如何表达我当时的心情呢?就像一团跳跃的火焰,顿时被泼了一盆冷水,剩下几缕火苗在丝丝青烟中一闪一闪

这是一个值得我认真反思的事件。

我不喜欢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什么他不喜欢我。有几点我必须承认自己没有做好:

以学生为中心虽然是一句简单的理论,想要实践的好,需要很强的功力。这是一个典型的商务人士,他需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最有效率的成果,他对中国文化不感兴趣,不喜欢和中国人用中文交流,认

为《我的汉语教室》这本书很烂,很多内容对他而言没用,他只对如何同他的中国生意伙伴套好近乎感兴趣,他只是来中国赚钱,一个傲慢的学习目的功利化自主性很强的学生。他让我明白自己现在的知识储备非常匮乏,我只是拿着汉语教室的课本,抱着那些我认为有趣的中国传统文化上课。一旦遇到对这两样都不在乎的学生,我就慌了,心里没底了。真的,做一名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要有强大的知识背景,才能应付不同需求的学生。这种强大不是一朝一夕练就的,我临时抱佛脚准备的东西,无法招架他盛气凌人的态度。

能根据学生的需求灵活变换教学方法才是成熟的教学技巧,正如尉茜老师所说,这也是我目前急缺的教师素质。我还是习惯用自己的方法上课,我自以为之前的学生都能接受我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好的了,殊不知教学真要因材施教。我忽视了去认真分析每个学生的不同背景、不同学习目的、不同学习能力等等,就像孙子兵法,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经历这件事,算是大的教训,我应该准备一个笔记本,详细记录每个学生的情况,为每个学生制定适合他们的学习计划。这样分析下来,自己确实做得太差,只是课前模式化的备课写教案,在相应的课时内上完该上的课,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所以效率不高。这真是值得我好好反省的地方,一直说自己热爱这份工作,却没有注入自己的心血,还在套用其他老师们的方法,实在汗颜!

现在明白以前老师说过,老师和学生需要有一致的气场,才能建立良好的关系。我其实不想用这样的借口来逃避自己教学上的失误,但是我首先想表达的确实是我不是很喜欢他,如同他不喜欢我一样,我只是陈述真实的心理感觉。

课堂控制力还很薄弱。我和我的其他学生交流和相处的很愉快,我们可以在一种轻松的氛围里学习。在那种状态里,因为学生的配合,我觉得教学进程很顺利,我可以比较好的控制课堂。我知道这种力量还很弱小,只能控制totalbeginner,遇到marcello这样老练世故的学生我就慌了,我总觉得被他的气势压抑着,是的,给他上课,我的局面一直很被动,我完全不能控制整个教学过程。因为对自己不自信,我无法克服这种心理障碍。这是教学心理上的不成熟表现,当遇到一个不容易配合的学生,我不知道怎样

处理,顺从意味着被动,坚持己见又可能会引起学生不满,很困惑,答案也许要自己在经验中慢慢摸索。

我记得尉茜老师和我谈过话,以上三点即是她当时给我指出的不足之处,没想到很快被事实验证,心情很复杂、很沉重、很感慨。我需要旺盛的、充沛的、无限的精力来将这种压力转换成动力。唯一能说的:好好干,继续加油吧!

让学生识字不在成为负担

吴京凡

教学是以动态形式呈现出来,而结果则以静态形式存在于学生的主观世界之中,为了能让学生们都想学,都会学。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与规律。汉字是属于表意文字,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形声字。因此,正确掌握形声字是完成对外汉语识字任务的关键之一。在形声字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分析形声字形旁的表意功能。如在“江、河、海”,“跑、跳、跃”两组形声字的教学中,我先后分析并要求学生区分“三点水”旁和“足”字旁的表意功能。告诉孩子们“三点水”旁表示与水有关的意义,“足”字旁表示与“足”或“脚”有关的意义。学生正确区分了这些部首,就能很好地掌握带有“三点水”旁和“足”字旁的汉字了。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如能以满腔的热情为学生铺路搭桥,帮助学生寻找出隐含在汉字中的奥妙,那么识字将不再是他们的负担,而会成为一种乐趣。

不能将其喜悦之神情充当赞美之辞

周凌科

教学感悟暂时到此,说一件令我颇为自得的事,我帮gabriel取了个中文名。取名在中国可是件大事,我除了给自己取了一大堆笔名、英文名、日文名外,还从来没给别

人取过名字。所以当gabriel希望我给他一个中文名时。我还慎重其事地思酌了一番,结果如下葛伯瑞,给老外取名的基本原则自然是音译法,在此基础上选取汉字时,还要有所讲究,不能把三个毫不相干的汉字凑一块儿往那一摆说,给这就是你的名儿。如果被问,意义为何,解释结果不要贻笑大方才好。好了,原归正传,葛伯瑞三个字,葛是姓,不必说,“伯”取中国古代兄弟排名“伯仲叔”中的“伯”,意为长兄,gabriel正是长兄;瑞瑞雪,有吉祥之意。本想取“睿”字,意为智慧,可奈何笔画太多,怕老外画不过来。葛伯瑞三个字递上,解释一通,学生非常满意,立马兴奋地在下面画了起来,老师自然是沾沾自喜,可学生一无所知,不能将其喜悦之神情充当赞美之辞,不知看官意下如何?

外国人学习中文实用性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钟琛

本周的体会谈两点,第一是对上课时间的体会。这周一三五,每天连着上4个小时的课,对体力真是挑战。回想三个月前第一次给学生上课,当时只是上一个半小时的课,自己都非常紧张,担心撑不下来,说不了那么长时间。呵呵。今天再看看自己,的确是成长了。自我鼓励一下。

另外,我想谈谈教学中的实用性问题。从参加教师培训到真正授课,从理论到实践,我慢慢在总结哪些知识是实用的。举个例子,在教租房子这课时,我按照教师培训时给我们的方法,画图并说明房间的方位,比如,厨房在客厅的南面,卧室在客厅的西南面等等。结果是学生觉得很好笑,他说,“如果你问我卫生间在哪儿,我不会告诉你卫生间

在西南方,我只会告诉你向右转或者厨房的旁边。”所以,这个方法不实用。关于方位这个知识点,我觉得“东南西北”这几个方向,知道即可,实际使用的机会不多。比如打车,问路等等,我们大多数使用的是“前后左右”。

同时,针对不同的学生,也要调整授课内容,增强实用性。比如,这周教了一个高中女生,在教到办公室用语那篇文章时,征求了她的意见。只教了一个“请帮我”的句型。因为确实她用不到。

外国人学习中文,最大的愿望就是尽快能在日程生活中与别人沟通。所以我觉得实用性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应该在备课过程中针对这个问题,不断完善自己的教案。

日本人为什么说不好地道中国话(一)燕颖莹

看到一篇分析日本人为什么讲不好中国话的帖子,这使我想起来日本人一直饱受非议的“英语”。这么看来好像日本人除了自己国家的语言以外,学习其他语言的能力都是大大地不行滴了。可是真的是这样吗?接触过多一点日本人,你就会发现,他们学上海话学得很快,他们当中有些人的英语或汉语也很标准。那么这到底要怎么理解呢?曾经和一位老师讨论过这个话题,她说的观点我很是赞同。日本人,他们的抱团意识是很强的,喜欢和他人保持一致,不喜欢自己表现的特别突出。而且日语里面有像英文字母一样的罗马字,所以当日本人一起学英语,会把英语按照他们的罗马字的拼读方式来读,就像我们有时候会把外语的发音用相似发音的汉字代替一样,因为这样好学好记,虽然这是很误人子弟的学习方式。就这么着,一开始的方法就不对,发音就不标准,日本人又喜欢和他人保持一致,所以就将错就错,反正在日本大家都这么说,都听得懂。我这么解释能明白吧?言归正传,我们来看一下这篇从各方面详细分析日本人说不好地道汉语的帖子吧!当你遇到日本的学生,可以多加注意一些。

日本人说不好地道的中国话,绝不是他们不好学,不重视语言规范。恰恰相反,日本人普遍谦恭好学、重视语言规范。日本人在学习方面非常勤学好问,对语音规范尤其注意,尤其是对于他们没有语音经验的语言项目更为注意。他们非常注重具体发音要领,如发汉语特有的语音要素的时候,舌尖的正确位置,口腔的具体形状。他们希望弄懂每一个关键点,认为通过掌握这些关键点就能发出准确的语音。我们认为,对于语言学习

来说,好学且重视规范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目的为搞研究的学习者很有帮助。但是,过于重视规范的话,对于发音中受上下文影响而产生的音变这种超常规的用法,他们就很难接受,当语音进入语流发生一定的语流音变时,就会给他们造成困难。

日本人说不好地道的中国话,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非常依赖集体、爱面子有关。日本留学生在课堂上喜欢组成小组来完成学习任务,喜欢一起朗读,喜欢讨论,自己有想法也要先得到别人的认同之后才愿意在公开场合表达出来。日本人对集体的过度依赖可能来源于东方国家较强的家族意识,习惯依靠集体来降低自己面对的风险。对于语言学习来说,依赖集体有一定益处,因为语言必须在互动中进行,语言的训练需要相互配合。但过于依赖集体也会导致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无法得到更好地发挥。如小组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可以降低小组成员的焦虑感,但却让教师无法得到关于小组成员具体的信息,因而无法进行针对性教学。爱面子的日本留学生都怕说错被别人嘲笑,一定要有十分的把握才愿意公开表达,越是公开场合越重视别人的看法。但不敢主动开口讲话,不愿在公开场合讲话,就无法得到周围人的反馈,很难纠正语音上的错误。出于爱面子而避谈学习困难也使汉语教师无法了解其真正的困难和需求,往往浪费很多时间讲解一些早已掌握的内容。

日本人为什么说不好地道中国话(二)

日本人说不好地道的中国话,与日本人大多暧昧、安静、内向有关。日本人在人际交往中唯恐有失,总是聆听多于表达,即使非说不可也会不置可否,留有余地。日本留学生一般不会在公开场合与人意见相左,哪怕是意见不统一,也很少会把这种分歧直接表达出来,而是以一种比较委婉的方式暗示出来。如果对方不能领会,往往也会先赞同

对方,以免发生争执。因此,日本留学生很少会质疑老师,当被指定回答问题时多会用试探的语气,边说边观察教师的反应,并适时调整自己的回答。日本留学生安静而内向,总是沉默寡言的时候多,很少夸夸其谈,表情和语言都非常暧昧,让人猜不透他们心里到底在想什么。这种性格特征可能来源于日本传统文化,在日本文化中沉默寡言的人往往被认为是个人修为较高的人。对于语言学习而言,暧昧和内向却是非常不利的因素,因为语言是“说”出来的,发音必须通过多说多练才能有所提高。

日本人说不好地道的中国话,与日本人学习汉语的学习方式有关。日本人在汉语学习方面喜欢通过电邮或书信方式来探讨学习内容,不喜欢采用直接交流的方式,他们会用笔来说出自己的学习困难,但是不愿意口头描述。面对书面资料,大多数日本留学生都比较关注那些细致的语法点,有时候甚至把语言学习当作一种科学研究来做。这种严谨的态度可能与日本民族注重等级制度有很大关系。日本是一个等级社会,在社会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定的身份,不能随便逾越规矩,任何一件事都必须依照程序来做,不能随意打乱程序。对于语言学习来说,重视语法在理解文段、写作方面很少犯错,因此日本人的读写能力往往比较强;但过于重视规范的话,口语中大量的减省和不规范甚至是超常规的用法就很难接受,如“被自杀”的用法,所以日本人听说能力往往相对较弱。

在中国留学的日本人,往往很难交到真正的好朋友,尤其是非日本国家的朋友。性格是影响日本留学生交朋友的一个重要原因。西方国家的学生对日本人的感觉是:非常有礼貌,但是总有一种距离感,在一起无法谈心里话,因为他们给人的感觉是很难接近。另外,日本人的刻苦好学、严格自律以及对学习一板一眼的态度使其他国家的很多留学生觉得他们是完美主义者,跟他们交朋友会很辛苦。交不到外国朋友,日本留学生

往往花更多的时间跟自己的同胞来往,因此,在中国的日本人更容易抱成团,很多事情都共同进退。如果一个人受到老师或者同学的错误对待,就很容易引起所有日本留学生的情绪反弹。

总结教授summercamp的经验

申菊

这个暑假,由于学校的安排,我带了整整快两个月的Summercamp.时间虽然不长,但在这段时间里我还是得到了一些经验,认识到自己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要改正,并且对两个个多月以来的教学工作有了一些体会,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虽然班里有的学生汉语基础较差,或者有的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大,但是因与他们的关系良好,上课时,他们都很认真的听课,对问题都会积极参与,使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很少有学生睡觉,因为我尊重他们,帮助他们,所以才会赢得他们对我的尊重。积极的参与使他们的学习兴趣重新燃烧起来。

2、教学内容难度适中

在教学中就要把握好题目的难度,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难度不能太高,太难了他们听不懂的话,上课就会失去激情,不认真听课,会让他们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让他们

以为自己不行,比不上人家,没办法学好,所以教学时一定要选一些难度适中的题目。

3、积极提问,贯穿课堂始终

要想学生180分钟内都会专心听你的课那是不可能的,他们或多或少会开小差,他

们甚至连书本都不拿出来或不翻开,可能还会睡觉。这时采用提问的方式的话,就会使学生的精神一下子紧张起来,并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问题,但是提问时,不能只提问一些选择性的问题,因为这样他们思考的空间就会很小,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提问要有均匀性,不能反复提问某个学生,这样会使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消退的。

4、多举实例

教材中,很大程度上强调数学的应用,每个章节中都有相关联系生活的例子,多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他们知道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会激起他们对汉语的学习兴趣,因为要使学生学会,先是让学生喜欢。

教材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实践和创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的工作重心也发生了转变,教师讲的少了,开放性的题型多了。以上是我的一些教学工作中得到的心得体会,有不好的地方,请多多指教!!

少儿暑期汉语密集班教学感想

这两个月正值暑假,因此我有机会在儒森接触到很多年纪小的外国学生。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少年儿童无疑是一个特殊而重要的群体。充分考虑少儿心理的特点,我们需要在原有的针对成人的对外汉语教学基础上加以变化,,寻找一套新的行之有效的、充满趣味的教学方法,

语言学习本就是枯燥乏味的,加之大多数的孩子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只是在父母

的督促下机械性地完成任务,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另外,少儿在注意力的集中时间上较成年人也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对于我们老师来说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初级阶段的学生,如果我们没有帮助他们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以后的继续教育将会变得十分困难,轻则影响孩子对汉语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重则使孩子们产生学习汉语的逆反、抵触心理。

1.注意课堂用语,营造汉语氛围

要称呼学生的中文名,学生称呼老师也要用“某老师”而不是MS某。暗示学生这是中文课。

2.善于使用体态语言

有时候,少儿的肢体语言领悟能力会超乎我们的想象,甚至比言语解释达到的效果更理想。比如,学习“踢”“打”等动词时,无需过多的语言,教师只要做出这些词语相对应的动作,学生自然会明白含义,也会在实际操作中运用。

3.用游戏鼓励学生用汉语交流

少儿在进行言语交际时与成年人一样存在表达困难的问题,我们可以采用灵活而有趣的游戏形式,让他们从“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许动,不许笑….”开始,在游戏中学会使用汉语。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这是我第一次作为儒森的老师给学生上课。虽然不是第一次接触外国学生,可时当weichine通知我上课的消息以后,心里还是有些忐忑不安。Totalbeginner,从拼音开始教。于是,在紧张和期盼的复杂心情下,开始写教案、备课,很快到了与学生见面的时刻。Hello.IamLynn,nicetomeetyou.握手,回复我的是真诚的笑脸,一张年轻的面孔。一种与老外初次接触时的熟悉感觉开始靠近,紧张感荡然无存。接着来到教室,作了简短的交谈,融洽,可以感觉得到是个容易相处的年轻人,就这样开始了我们的中文课程。

我的学生gabriel,巴西人,也许是在澳洲、美国度过学生时代的缘故,性格比较随和。说实话,我对巴西了解并不多,亦无兴趣。只知道曾经是葡萄牙的殖民地,以及“足球王国”。可是眼前的这位在中国初来乍到,对一切都充满好奇的年轻人,一打开话匣,就开始滔滔不绝,天南地北地聊,让我完全忘记了我们在几分钟前还是陌生人。他信奉伊斯兰教,不吃猪肉,可中国到处都是猪肉令他很困惑。嗯,宗教,之前被告知是禁忌话题,可他竟然主动提起。出于好奇问了句,那你现在吃什么?这一问不好,他又开始了长篇大论,讲起了伊斯兰教徒的饮食、作息,等等。回过神来,我似乎犯了教学的大忌,被学生带着跑。他似乎也忘记了他来这儿的目的是学中文,而不是作自我介绍。好不容易等到他的发言告一段落,ok,let’scomeback.他一回神,似乎也意识到自己讲太多了,有些不好意思。总算回到我预定的轨道上来,开始教拼音。我自带了有图画的拼音卡片,有图片果然灵,能增加趣味性,帮助记忆,这一招真是老少中西皆宜。Gabriel发音的时候一脸严肃,与之前聊天时完全不同,且异常执着,一定要练到我说很好为止,ok可是行不通的。有这样勤奋的学生,我也乐得帮他矫正。遇到英文中有相同发音的声母、韵母时,我就给标上英文音标。可这位仁兄竟然不会读音标。这令我很好奇他是怎么学英文的。他说,还是不要和英语混在一起比较好,容易搞混。原来是这样,这就是所谓教

学的灵活性吧。之后这样的情况屡屡发生。这也是差不多一个月时间的教学给我最大的体会,实际的教学与之前培训时的试讲完全不同,不能说哪个容易或哪个更难,只能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之前系统地学习和思路整理,就不可能有教学的自由发挥。说通俗点就是,您不能以为你是个中国人,说了这么多年中国话,就没个凭借随便乱教啊!

对日本汉语学习者的语序教学(一)

燕颖莹

众所周知,举个例子来说汉语的顺序是“我吃饭”,而日语的语序对应翻译为汉语是“我饭吃”。关于日本学生学习汉语语序的教学这一点,我又看到一篇好贴,在这里和大家共享一下。由于原文稍长,这里只做简短摘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们教日本人汉语,他们差不多有共同的语言背景,即母语是日语,第一外语是英语,这种语言背景有时在有利方面起作用,有时又在不利方面起作用。一般我们在教学中碰到后者时往往会强调语序的不同,让学习者把它们直接背下来。当然“背”这个手段是有效的,无需否认。不过,我们在这儿要强调的是,这时如果能更有效地利用学习者的语言背景,就会大大提高学习效果。这里我们通过存在句教学来思考这个问题。

(1)墙上画着米老鼠。→*墙上米老鼠画着。/*米老鼠画着墙上。≈41%(2)教室里坐着几个小学生。→*几个学生坐着教室里。/*教室里几个学生坐着。≈47%

笔者有一次叫拓殖大学中文系三十几名学生造出箭头左边的句子,结果发现箭头右边百分比所示的学生都犯了这方面的错误。理由很明确,大部分日本人从初中时代开始学习英语,对作为外语的VO语序有一定的把握,但对其语义关系,即“动词+施事”一般在英语中看不到,难以适应。跟存在句VO语序相对应的日语一般翻成“OがVする”,上面(1)(2)为“ミッキマウスがけてある”“何人かの学生が座っている”。凭日本

人的外语语感,“…がVする”我们一般翻成SV语序。

对日本汉语学习者的语序教学(二)

对这种现象,有的教科书强调存在句是以“有”字句为基础的,如“路上有很多人”、“路上围着很多人”。这两个例子中存在句的意义基本上跟“有”字句一样,“V着”只表示存在方式。我们认为这种解释有可取之处。其实对下面两个“有”字句,回答(1)(2)两句的学生都答对了:教室里有三个学生/书架上有多少本书?虽然它们翻成日语时也是“OがVする”的语义关系,即“Oがある/いる”,这两例VO的语义分别为“三人の学生がいる”和“何の本があるか”。从这一点可以推测,我们学英语的过程中接触过“thereis”结构,对“动词+存在物”语序的了解已经巩固下来了。

尽管强调这一点,但我们还是常常看到(1)(2)之类的病句。这时如果我们更好地利用“OがVする”“VO”语序的理解背景,那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具体来说,利用以下五个阶段的翻译练习,学习者会踏踏实实地掌握其语序:①相对应的日本句子““地点/时间”“に…がVしている”。②把“Vしている”换成“ある/いる”。③把日语句译成“有”字句。④把“有”换成“V着”。⑤完成存在句。

举例来看,(1)(2)句的变换如下:

(1)墙上画着米老鼠。→①日语句“壁にミッキ-マウスがけてある。”②把它换成“壁にミッキ-マウスがある”。③翻成“墙上有米老鼠。”④把“有”换成“画着”。⑤例句(1)完成。

(2)教室里坐着几个小学生。→①日语句“教室の中に何人かの学生が座っている。”②把它换成“教室の中に何人かの学生がいる”。③翻成“教室里有几个学生。”④把“有”换成“坐着”。⑤例句(2)完成。

个人看了这篇还是很受启发的,日本学生的语序是个常见的易出错的地方,今后我还会继续关注这方面的技巧。

中国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体现

邹嫱

1.语音

从语音上看,喜欢讲究两音间的对称、和谐、节奏、连贯和响亮明快的乐感,如“桃之夭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等;成语、诗词、对联等的对称和押韵,“此起彼伏”,“三心二意”,“春眠不觉晓,处处闻蹄鸟”,“红日当头,春风扑面;福星照户,喜气盈门”。2.汉字构字

从汉字构字和意义上看,的方块汉字是对称的,让人有一种四平八稳、平衡和协调的感觉但不失呆板,平中见动。楷书、篆书和隶书的写法是这样,就连线条优美,风格飘逸洒脱行书和草书也一样遵循了对称平稳,强调重心的原则;中国书画作品在篇章布局上亦然。中国是表意汉字,它们见证了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历史和制度变迁。如农业和畜牧业在中国发展中有着重要地位,如“牛”字旁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有45个,“马”字旁有94个;古时“钱”是用金属做的,所以有金字旁,如果留学生学习繁体字那就更清楚了。3.词汇

从词汇上看,有反映过去男尊女卑观念的,比如“妻子”的别称“内人”、“贱内”、“女客”等;很多外来词汇反映中国人文化包容性强的特点,“沙发”、“马杀鸡”

(massage)等。审美标准

中国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体现二

从中国的房屋设计、园林公园的建筑格局都是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标准,喜好和谐、天人合一大融合的集中表现,同时反映出中国人的友善热情处事态度和内敛的秉性。这些是留学生在明白特有的文化背景下才可能掌握有规律性的语言知识。

从背景文化上看,背景文化是受说话人或作者所处的时代、教育、年龄和成长环境等因素影响的体现,还涉及天文地理、风土人情、科技、哲学等,如中国名著里的语料的成语、谚语都是特定历史背景、人物性格和社会地位等文化背景的体现,“它们是独立完整、系统的构成对外汉语教学体系中的一个庞大群落。(周思源)”对外汉语的教学只教授语言知识,留学生死记硬背,知其一不知其二,他们在学习和使用那些成语、谚语时不但不能理解其深层涵义甚至会引起误会。如电影《刮痧》里美国人心目中“孙悟空”的形象就好斗,好管闲事,以至于歪曲到暴力和邪恶的人物代表。生活里中国人常使用谚语,如“黄鼠狼给鸡拜年不安好心”,“香葱拌豆腐一清二白”,在中国人与中国人只需要说上半句就明白了,外国人则是云里雾里的。教师只有把成语、俗语或谚语出处来历或典故简单描述一遍,再把中国文化与留学生的母语文化的差异区别开来,他们才可能恍然大悟。

投其所好,"教"其所要

Alexandra是位芬兰太太,很浪漫的一个人,每次去上课,她都会点上几盏蜡烛,气氛十分温馨。她之前在瑞典的索尼爱立信公司做了15年的CustomerService,几年前跟着丈夫来到中国。她有一对特别可爱的儿女。平时跟朋友聚聚会,参加参加社区活动。我给Alexandra备的课,基本都是跟她的生活相关的。比如开Party,跟阿姨交待家务,去北京旅游,购物等等。拿跟阿姨交待家务来说吧,复习这个话题之前,我准备了一大堆家务的相关词语,像擦地板、洗衣服之类的。但是Alexandra并不喜欢学这些,因为她的阿姨很有经验,每次不用她交待就把这些都干得好好的。Alexandra想学的是"cleanthesurroundingoftheswimmingpool"。她告诉我,她每次把阿姨领到游泳池旁边比划的时候,阿姨都不是扫游泳池四周,而是拿着网兜捞池面的落叶。我教会了她"打扫游泳池四周"的时候,Alexandra显得很高兴。

Alexandra也是个很孝顺的儿媳妇。6月中旬,她的公公还有其他几个亲戚要来中国旅游,一家人决定去北京玩。正好我在北京呆我一年半,我就通过"爬长城、吃烤鸭、景泰蓝带回家"这三个短语分别引出了北京的景点介绍、美食介绍和工艺品介绍。并且通过大量的影音材料向她展示了北京的魅力。Alexandra对这些非常感兴趣,看到《北京欢迎你》的VCR时,她特别感动。她说这次去北京帮她公公庆祝六十大寿,她要把这段VCR放给他公公看,作为庆祝活动的一部分。

所以我认为,汉语的学习和其他知识的学习一样,是为了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里灵活运用。不然,就成了屠龙之术,最终也会荒废。"学以致用"才是我们教学应该达到的目标。

要尊重和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Cameron是我在儒森任教以来的第一个学生,今年17岁,上高二。跟着哥哥Jimy来报名的那天,Cameron在作业本上给我写了好些个他认识的汉字:中国、英国、星期、田、三、四、五、六、七、九、田、我、他、学。那种英伦男孩特有的害羞加上一点点self-show的感觉让这个高个子、红头发的男孩显得特别可爱。

Cameron在离伦敦不远的一个高中念书,总共3个星期的假,两个星期在香港,在上海这仅有的一个星期都用来补习中文,来迎接学校即将举行的中文考试。在上海,Cameron在哥哥的公寓借宿,每天睡沙发,所以睡眠时间很少,睡眠质量也不高。所以每天上课之前,我都会给他泡杯茶让他提提神,并且尽量活跃课堂气氛让3个小时45分钟的课堂变得多一些乐趣。

Cameron希望这为期一周的辅导能对他的考试有帮助,所以我们的课堂主题都是围绕他选择应试的topic"交通与旅游"有关。讲到交通的话题时,我先教他怎么说左转、右转、调头,然后在黑板上画了简单的地图,教他怎么用中文告诉司机怎么从他住的番禺路222号来儒森汉语上中文课。可是他并不按照我设计的练习思路走,非要学习怎么打车去新天地,这个连我也不熟悉的地方。他嘿嘿地坏笑,然后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复杂无比的地图,标上了A、B、C三个目的地。我用白板笔的痕迹模仿路线,不断地"走过了",让他练习他最不愿意说的"掉头",这样迷宫一般地绕了几圈,才把三个目的地都走遍了。到下车的时候,该练习"付钱"的对话了,Cameron两手一摊,说"司机,我没有钱,所以

我不付钱,我跑!"

然后又是嘿嘿一笑。课后,Cameron说,这样的课"veryinteresting,verygood"。这是我第一次领教外国学生的"非常规"思维。我觉得这种发散性的思维不仅不是捣乱,反而跟课堂平添了很多乐趣。在乐趣当中练习,原本枯燥的知识点也会变得很生动好记。

讲旅游出行方式的时候,我说我最喜欢的出行方式是坐火车;Cameron说他最喜欢的出行方式则是坐飞机。我们就火车和飞机哪个更好的问题从速度、安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激烈的辩论。最后,谁也没有说服谁。其实,我的目的并不是辩论,而是通过辩论,让Cameron学会用中文进行论证。而Cameron则是格外陶醉于这样的辩论。他想要的不是简单的语言教学,而是用语言做为思想交流的工具。"It"scool!"Cameron用这样的话表达他对这种教学方式的喜爱。碰巧的是,在他企图说服我飞机有多么多么好之后的第二天,就传来了波兰总统坠机的消息9

我们常说"教学相长",要尊重和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这一点,正是跟Cameron相处的20个L里给我的重要启示,学会这一点,不仅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也真正地做到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快乐地氛围中加深对知识的记忆。

要了解自己的学生

法国学生皮耶跟我学习汉语已经三个月了,在这三个月里,我光荣的成为了他口中的“坏人”“坏老师”“丑老师”“老女人”。他总是以打击我为乐趣,当然作为他的老师,怎么可能那么容易就让他占上风。我们比赛组词,造句,讲故事,说得好拍手给予鼓励,

不过要是说得不好肯定是免不了我的一阵“打击”啦,比如说“唉,真没创意”“唉,你把头脑放在里了”“唉,头脑简单啊”,每次都逗得他哈哈大笑。因为在口头上他占不了我的便宜,于是在文字上他就开始下功夫了,一篇50个字的短文,他会花上一个小时呆在教室又是翻书又是查电子词典的,把他想说的话全用汉字写了出来。看他这么认真的样子真的很惊讶!。唉,看到内容才叫人吐血啊。纯属虚构、无稽之谈,什么“Grace的饭做得很难吃,她做的菜跟猪食差不多。Grace的头脑过期了,她说她头脑太简单了”。经常把我打击得哭笑不得啊!

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了解自己的学生,他们为什么学习汉语,有什么个人兴趣,以及他们的学习方法等等,有了对学生们的了解,才能对他们的具体特点和需要,结合教科书和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总结来帮助学生学习汉语士非常重要的。初学汉语的学生,大多对中国文化了解的很少,这时教师在上课以前可以问学生一些简单的问题以便了解学生的基本信息,比如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情况,看看学生都有什么个人的特点和想法,同时又有什么共同点。一般说来,只要选择了学习汉语的学生,就说明了他们首先在不同的程度上都对汉语有自己的兴趣,一个人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就比较有动力、会努力去做、比较容易做好。至于学生们学习汉语的目的就不同了。很多学生喜欢中国文化,由他们在生活中所接触过的各种渠道对中国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而引发了学习汉语的兴趣。比方说,吃过而且喜欢中国菜、看过中国电影。另外有些学生看到中国今天在世界上的地位不断增强、经济迅速发展以及考虑他们毕业后的发展方向等具体问题,他们已经认识到了学习汉语的重要性和掌握一定汉语对于个人今后发展的优势。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引导他们学好汉语就有了具体的针对性和办法,对于学生们希望

了解中国文化的共同兴趣,可以根据教材提供相应的材料。例如在学到中国的送礼文化时可以给学生看看中国人常送的的礼有哪些,一年中有哪些特殊的日子要送礼,红包的种类等等。

教案知识分享谈“东西”

昨天看邮件,收到一个好消息。我通过了IPA考试,获得了国际注册汉语教师高级证书。想想两个月前在网上巧遇儒森,毫不犹豫地报名,认真参加培训和考试,整个过程都历历在目。现在有了自己的学生,哈哈,终于可以持证上岗啦。

要想学好汉语,需要了解一些中国文化。语言和文化是相融合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要注重文化的教学。所以我打算多积累一些简单易懂的文化常识,根据每节课的内容,适当加入中国文化的教学。昨天给学生上课,说到方向“东南西北”。学生问及为什么要说买“东西”,跟方向有关吗。经过查找,在此我来做个总结,和大家分享。

关于“东西”大体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宋朝的理学家朱熹好学多问,有一

次他在巷子里碰到精通五行的好友盛温和,问道:“你提着篮子去干什么啊?”盛温和幽默的回答:“去街门买东西”。当时还没有“东西”这一说法。朱熹不解地问:“买‘东西’?这是什么意思?为何不买‘南北’?”盛温和并没有直接解答,他笑着回敬说:“真不明白?你这位大学问家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你把五行和五方对照一下就会豁然开朗了。”朱熹独自思付,“东”即“木”,“西”为“金”,“南”属“火”,“北”乃“水”突然他如梦初醒,原来盛温和是用了诙谐的语言说,“上街去买金木之类,可装入篮子的物品”!若说“南北”当然不对了,篮子里怎么可以装水和火呢?从此,“东西”就成为了物品的代名词直至今天。

我国古代把木、火、金、水、土称为“五行”,分别代表东、南、西、北、中。这样,我们可以看出,东方属木,可以代表一切植物,如花草树木、蔬菜、庄稼等等;西方属金,可以代表一切金属矿物,如金、银、铜、铁、锡等等;南方属火,火是一种化学现象;北方属水,严格说来,水也是一种化学现象。然而,在古代,人们不可能把火、水当作物质;至于中方的土,由于遍地皆是,以至被古人忽视。由此看来,只有木(植物)和金(金属矿物)最受人们的重视,可以代表一切有用的物质。于是人们就把代表“木”和“金”的两个方面连在一起,逐渐地构成“东西”,这个词用它代表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物品。

当然这只是古人的迷信之说,仅供参考。

相比之下。另一种说法更有说服力,在东汉时朝,洛阳和长安是两座商业繁华的城市,洛阳被称为“东京”,长安被称为“西京”民间有人到东京、西京购货,及称“买东”“买西”。久而久之,“东西”便成了货物的代名词,于是买“东西”一词就流传开来了!

以后每每遇到这类有意思的文化小常识,我都会把它们记下来,适当地增加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另一方面,增加自己的知识量,也是对自身素质的提高。

教案知识分享PK&VS

上次的周记我查了关于PK的两种含义,与此同时,PK还让我联想到英语中另外一个很常用并且很实用的缩写词“VS”,它与“PK”有着微妙的相同,但是又不能相替。

VS是versus的简写,versus是拉丁文,表示“相对照、相对立”的意思,它的同义词是Against(对抗)。VS这个词及其简写,后来被英文采用,又辗转流人了汉语之中。在英语中,VS是个介词,它有以下三种典型的用法。

1、体育报道中,表示谁跟谁进行比赛。例如:罗马VS国际米兰。2、一般报道中,表示两个对立的事物。例如:国家安全VS个人自由。3、法律文书中,表示谁跟谁发生了诉讼。例如:“布朗VS教育会议”案。

一般情况下,VS都可以翻译成“对”,比如可以说:“今晚的球赛是罗马对国际米兰。”但表示两种事物对立的时候,“对”往往无法传达“VS”所包含的“对抗,对立”的意思。有一部关于美国性书大亨的电影,名叫《人民VS拉里弗林特》,我们翻译成《人民反对拉里弗林特》,其实不尽准确。因为VS只表示两者对立,并没有说明谁反对谁。当然,要是翻译成《人民对拉里弗林特》,那就不知所云了。正因为“VS”没有一个确切的汉字与之对应,所以才原装进口过来。另外,即使在“VS”可以翻译成“对”的场合,人们也更喜欢用这两个字母。因为VS放在汉字中非常醒目,起到了分词的效果,从而给人们的阅读带来了方便。

“VS”进入汉语之后,只继承了英语中的前两种用法。除了“对”这个用法,另一种是在

法律文件中,人们一般都把“VS”翻译成“与”。汉语为什么要借用这个外来的字母组合?有两个原因:第一,汉语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词翻译它;第二,它有比汉字更直观的作用。

“VS”从球场到公堂,“对抗”的含义就成了“诉讼”,但在老外的眼里意思依旧,反正球场如公堂,公堂如球场,胜负难说,生死未卜,对抗(抗辩)双方总要你死我活一争雄雌,只不过球场上那你争我夺的肢体语言变成了公堂的舌枪唇剑。“诉讼”一词中国老百姓更喜欢说“打官司”,所以在特定的司法场合,VS就是“打官司”,“打官司”就是VS,在海外的华文报刊上,有时出现《张三VS约翰》的大标题,华洋杂处的中文读者就知道是张三和约翰打官司了。现在国内有些时尚报刊把VS作为“遇上”以及“与”的意思,略显牵强,比如“成龙VS梅丽尔”,一看标题,还以为是成龙“叫板”梅里尔,其实是两人在一起演戏罢了。有些编辑可能对VS的来龙去脉不是特别的清楚,进而“模糊使用”。但万一成龙先生认真起来,要与你VS打官司的话,那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PK与VS在用法中的微妙区别,大家可以在日常使用中慢慢体会。

以实践讲课和教案为中心

李冰清

从IPA到岗前,再到实战前的岗间;从不了解对外汉语这个行业到初步认识,再到已有较为全面的了解;教学理念和思路的雏形在一次次的蜕变过程中形成。对于这段时间的培训心得有:

1.参加IPA培训前:

对于汉语教学的概念是只要中国人、会说中文的都能教。会点中文、会点英语,翻译一下就可以了,不难。2.IPA培训期间:

知道了以前从没有想过的问题:会说中文,不会教、概括和整理,正所谓之所以然不知其所以然。思绪混乱,纠结于语法点和一些近义词、同义词的解释和使用。顿时觉得自己好像不会说中文了,知识量太少,对中国传统文化、历史等储备远远不足。3.岗前培训:

大浪淘沙的十天,标志着第一次的“蜕皮”。只留下之前IPA培训时对语法最基本的解释,理清整体思路,有了基本的语法骨架,纠正错误的语法解释,串联语法线索,帮助记忆。4.岗间培训:

艰难孵化的一个多月,标志着第二次的“蜕皮”。长新肉是难熬的,痛痒交加。岗间培训的期间,对于整套的教学,有了较为清楚的主线索,但对于细节和具体实施还是会有纠结的地方,教学技巧不熟练,实践教学和教案还存在漏洞,还需要继续在一次次的讨论和实践演练中摸索。认识到自己不足和欠缺的地方,也意识到自己的优势。正所谓痛并快乐着。

以实践讲课和教案为中心,另需补充汉字、历史、传统文化等的知识储备。

努力成为一个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对外汉语老师

姚隽

转眼已经进入了岗间培训。还依稀记得201*年的11月中旬我才报名参加IPA的培训,经过了1个多月的洗礼,我已经对对外汉语老师有一些概念,但是在授课方面还是远远不够熟练的。一开始上课被王婕老师叫上去试讲那叫一个紧张啊,手抖声音抖,导致语速过快,语无伦次,在台上试讲倒是把自己给绕进去了最后虽然王婕老师说我说的还可以,但是看她脸部的表情我在IPA培训的第一次来看的话,那是大大的进步的。脸皮厚了,胆子大了,不像之前上台看到那么多得人就紧张的瑟瑟发抖的小样儿练胆完了了之后那就是整理自己的思路。如果一个老师上课的思路都没有头绪的话,那又怎么能教好学生呢?所以每次上台试讲之前,我们都会小组讨论解析来这个语法的思路应该怎么说。如何导入,如何引出语法,又如何以的方式解释语法,之后就是对学生应该如何有效的练习。IPA的培训在12月以考试告终。

接下来就是1月初的岗前培训了。这次给我们培训的是传说中的曾经好几次把人骂哭的赵老师。不过赵老师的名号也在之前几位IPA培训老师口中有所耳闻,有种无媒介语教学的开山鼻祖,对外汉语界的奇葩的感觉为其10天的岗前培训主要是在之前的IPA培训上又拔高了一个层次。之前IPA的培训主要是一课一课按照书来教学。但是岗前培训教你的是如何使用TOPIC教学。因为有些外国人是不喜欢按照书来上课的,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要使用岗前所学到的授课方式来进行灵活的教学。岗前培训非常重要的就是教案!虽然IPA的考试也涉及到教案,但是岗前培训中要求写的教案是更为详细的。按照赵老师的话说就是:教案就是在你的一份小抄。上面代表了你的教学流程和思路,以及要附上大量的给三种人士的不同练习。有的人喜欢连词成句,有的人喜欢连线练习,有的人则喜欢造句。不同的人喜欢不同的练习方式,如果你不准备的话或者准备题目过

于单一,那在授课过程中如果学生不接受你的单一训练方式,当下你是想不出那么多得其他题目的。你的紧张你的无措,你的准备不充分学生是看在眼里的。所以在教案中一定要详细的写出大量的练习方式。

岗前培训完之后会有笔试考试和试讲考试。之后就进入到了岗间培训中。我本以为在之前2次的洗礼已经足够,想不到为其7周的岗间培训更显得这条路漫漫在岗间培训中老师每天会说2课,包括了从初级汉语的3册到中级的3册内容。每天都会有有形和无形的作业。有形的作业就是一份详细的教案,无形的作业就是训练你的试讲。虽然大家都会觉得有些疲惫,但是赵老师的严格要求也使得我们的能力大大的提高。虽然我还在岗间培训中,但是我觉得比起之前刚进去IPA培训时期,现在的我是成长了许多。不仅在于试讲的质量上,并且在气场上也不同了。在这里我期许自己能有更多的进步,努力成为一个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对外汉语老师!

我已经看到了前方的点点曙光

俞爱松

不知不觉我参加儒森的培训已经有3个多月的时间了,说实话之前因为了解得不是太多,想象得很简单,但是从第一天上课开始,我就不觉得那么简单了。不得不承认,这里的培训确实是一个非常专业的培训。从IPA到岗前培训,从岗前培训又到岗间培训。在短短的3个月里,使我的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也使我对授课技巧知识方面有了更多的了解。还记得我的第一节课,因为自己拿错了课程表,没有进入新开的班级,而是进入了即将结束的理论课的班级里,庆幸的是赵老师的普通话课。因为是第一题上课怀着

一颗激动的心走进了教师,期待着第一堂课。只见赵老师走了进来,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严厉,就像以前上学时的那种老师亲切的感觉。幽默风趣的言语深深的吸引着我。还记得老师给我们讲用丹田讲话时,教我们上去边做高抬腿边背诵古诗,然后说自我介绍。感觉非常经典,印象非常深刻。第一次上课,给我留下了美好而又难忘的印象。之后的每一天,我也是一如既往地过来上课,感觉到了这里老师的专业度和敬业的精神。上课的教学方式我很喜欢,思路清晰,容易记住。感觉收获了许多新的知识很有成就感。第一次上台讲课,战战兢兢心里直发抖,面对着台下的同学们,我硬装出了淡定,但还是掩盖不住内心的紧张。IPA的每一天都有新的收获,直至最后的考试,面对着摄像头没有丝毫的紧张,而且都顺利地讲完了。我想这就是进步吧!

1月份收到学校的邮件,自己顺利的进入了岗前培训,看到老师发来的邮件,感觉很兴奋,因为又可以上赵老师的课了。之前就听说岗前培训很恐怖,类似魔鬼训练营。但是我还是很好奇,想自己也体会一下。培训的那几天老师身体和嗓子都不舒服,但也坚持到了最后一节课,从这一点我真的从心里萌生一种无法描述的尊敬感。老师耐心地为我们讲解之前IPA课程里的内容,但是是升级版的内容。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思路更加清晰,方法更加有效率。这就是岗前培训。是IPA的升级版。我们不会的时候老师很着急,对我们大喊。我知道那都是为了我们好,希望我们能快快成材。说实话,只有小时候在家,自己做错的时候父母才会教育我们,对我们大声喊。我知道那是对我们的负责!又经过了2个星期的时间,通过笔试和试讲,我顺利地通过了岗前考试。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喜悦感。

一晃就到了现在的岗间培训,说实话心里还是很开心的。觉得之前的努力没有白费。刚刚培训了一周左右的时间,就觉得路是越走越难,我估计等到了一定的境界应该会变得简单点儿吧。每天连续上课,晚上回来做作业做到很晚,感觉像以前高三的生活,身体还真有些疲惫。但是比之前学到了,更多更精练的知识,体现在试讲和教案上面。现在写得教案和之前的比,感觉提高了许多,尤其是格式还有练习方面。可以淡定,大方地站在讲台前面对同学,心里不感觉到那么紧张了。但是还有很多不足的方面,缺少练习和练习的方法,在以后的时间里多家练习练习。前方的路途遥远,风雨再大也不怕,因为我已经看到了前方的点点曙光!对自己说加油!对老师说辛苦您了!

成为一名优秀的对外汉语老师,这是我今年必须做到的

事情

陈宇

今天是201*年2月20日,星期一。今天,我们被称为“最差”的第四组成功地交上了第一册的教案,游戏脚本,和道具。今天,我们的其中一位组员刘润兰同学决定了要去宁波儒森汉语分校。今天只是平凡普通的一天,但今天也让我感受到了不同。

首先,感谢赵妈这段时间对我们呕心沥血的雕琢,今天晚上我们的努力终于得到了一些肯定,很开心我们有进步了,但同时,虽然教案成功地递交了,我们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很多细节需要完善,总而言之,继续加油。

其次,我们八个人因为岗间培训走在了一起,有缘同坐一间教室,同在一个小组,大家从陌生到熟悉,一起讨论,一起琢磨,一起熬夜,一起辛苦,在战斗中也不知不觉地成了朋友,陈轶琦认真负责,娜娜和雪很努力,戴楹洁聪明有想法,已经是妈妈的晓黎很辛苦,一边照顾上幼儿园的女儿一边努力,武玉会也是,一边工作一边奋斗,而小小的润兰乐观开朗,性格豪迈,即便是这样的她,今天突然决定要去宁波了之后,在下课回家的短短一段路上,异常地挽着我的胳膊念叨,“很突然,有点舍不得这里”,还问我“要不要去她家里坐坐”;晓黎比我大,但是却拉着我的胳膊说我“很有安全感”;今天她们下课为了大家一起走上5分钟左右的路,待在教室里一直等我把晚饭吃完。

而我,感念何其幸运的我啊,开始“接客”了!上周末刚刚开始上了日本人山根先生的课,准备了这么久,终于要“出山”了。在兴奋中上了两天课,回来和大家分享上课感受,并根据实际上课的情况又重新修改了教案。

而我走到今天这一步,算下来是等了多少年的期盼啊。

坎坷地追溯上去,201*年我17岁,高考志愿报了对外汉语专业,那个志愿没录取上,我去读了英语专业。201*年我21岁,教我们学校里唯一的一位日语外教中文,每次上完课都是哼着歌走在大马路上,哼着哼着我决定考对外汉语专业的研究生。201*年我22岁,以政治单科没过线的分数研究生落榜。同年在厦门找对外汉语教师的工作,未果。辗转到201*年,我23岁,终于做上了英文老师,我想至少是老师!!201*年,我25岁,对外汉语的火苗在心里又燃起来,于是3月11日,我开始上IPA对外汉语教师培训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中国国际汉语教师培训之学习对外汉语教学的心得体会》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中国国际汉语教师培训之学习对外汉语教学的心得体会: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中国国际汉语教师培训之学习对外汉语教学的心得体会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598916.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