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现状与改善途径研究

时间:2019-05-28 17:04:03 网站:公文素材库

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现状与改善途径研究

《中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现状与改善途径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负责人:李蓝

主要研究人员:许耀山吴源陈义忠杨泽武胡镇茂一、课题的提出

现代中学生这一群体的道德素质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和未来社会的发展模式,制约国家意识领域的发展,影响社会经济的进步。改革开放环境对中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这种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和党政干部中的腐败现象,对正在成长中的中学生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的形成,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对这种情况,如果我们不甚了解而疏于教育,或教育策略不当,都将会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无法估量的损失。当代青少年,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情况到底怎么样,存在什么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什么,应该怎样去加强和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我们关心和探讨的问题。

二、课题所达目标和主要内容

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思想道德建设取得可喜的成绩,国民精神面貌大为改观,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仍有部分中学生忽略了交往中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与真情,淡化了人所以为人应有的健全品格;在学校,相当部分中学生把纪律当作耳边风,老师吹过就算了,不当回事,养成了一种道德行为散漫无束的不良习惯;随着网络全球化的发展,网络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突出,严重威胁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并由此导致诸多青少年的网络违法、犯罪行为发生

我国中学生道德现状令人担扰,但只要我们做到加强道德教育,建立德育体系,把社会、学校、家庭三方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协调统一形成教育合力。充分利用学校团支部和班集体在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导作用。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加强对学生家庭教育的指导和沟通。提高家长素质和家庭教育水平,净化学生的成长环境。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人本主义的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使社会各界人人尽一份责、出一份力,积极为加强学校德育工作贡献力量,中学生的的意识和道德风范必将有极大改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必将得到加强。

据我们不完全了解,国内一些报刊等媒体对当代大学生、中学生(实际上主要是高中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一些分析报告或研究论文,甚至还有对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分析文章,却难见专门对初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分析报告或论文。然而,初中阶段正是从“小孩”(小学生)到“准成人”(高中生)成长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而又很有特点的过渡阶段。认识这一年龄段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特点,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和方法,这对提高初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将会有较大的帮助和重要的实践意义。三、课题实施步骤:

(一)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1*年1月201*年5月)

1、撰写课题开题报告,成立课题实验小组,培训实验教师,明确研究方向和任务。2、初步拟定将课题组成员分为三个实验小组,各小组分别拟定本小组实验方案。3、资料信息的收集,完成调查问卷的设计工作。

(二)第二阶段课题研究阶段(201*年5月201*年10月)

1、总结第一阶段成果,撰写阶段研究报告,并将研究成果进行交流研讨。

2、采用问卷、座谈会、个别了解等形式实施问卷调查,完成对材料的统计整理,对所有资料进行归类,并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初步拟定调查报告框架的初稿。

3、定期派有关课题研究人员到先进学校参观学习。

4、深化对课题的研究,完善修订课例,探求更优秀的个案,各小组阐述自己的论点,形成各自的实验报告途径与方法。

(三)第三阶段实验总结阶段(201*年10月201*年12月)

1、进一步深化对课题的研究,完善、调整部分项目,根据需要对实验成果整理、总结,形成结论。

2、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3、召开课题成果发表会,全面展示研究成果。四、课题研究的策略和方法

1、创新教育方式,以适应当代初中学生成长的需要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初中生,内心矛盾多,对变化敏感,寻求独立,但辨别力不强。调查中我们感到现在不少学生固执,逆反心理重,不太愿意接受老师的教导,这说明传统教育方式已不适合他们成长的需要。我们认为,学校应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感悟,在体验中认知。调查反映,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最感兴趣。学校应结合学生实际,加强社会实践,开展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科学探究等活动,加强学校探究型课程管理,给学生提供各种活动舞台,将教育过程建立在直接性、动态性、体验性基础上,让他们多看多做多想多说,让他们在体验中学习和领悟。

2、思想道德教育要注重科学性、持续性和针对性

首先,学校要有一个科学规范的教育规划。其内容要体现现代社会对公民培养的要求,体现学生的认知特点,符合课改精神。尔后将规划坚持贯彻下去。工作重点应放在基础性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上,适当兼顾发展性。

其次,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其自身道德价值选择和整合的自主力量。市场经济虽然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不可避免,但学校还是要十分明确地对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的正面导向,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加强“三义”教育。同时,初中生年龄偏小,生活经历不足,价值取向缺乏稳定性,因此还必须积极引导学生建立“主导价值”,以社会主导价值观念不断强化对学生的教育渗透。教育方式应是“润物细无声”。

再次,教育要体现年龄特点,要有层次,有针对性。调查中我们注意到,初二初三学生,与预初和初一学生比较,在某些内容的选择上存在较明显的差异。我们针对初二初三学生自主独立意识和“利己”意识逐渐上升特点,展开了以“认识自我、认识社会”为中心的人生价值观教育;针对预初初一学生年龄小情感丰富特点,开展了以“爱家庭、爱学校、爱社区”为中心的社会公德教育,以强化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3、继续强化英模示范导向作用

把握学生对英模人物的接受方式,真正让这个群体发挥导向作用,是加强学生教育培养良好行为的有效途径。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多数学生,一是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追星”是当前时尚潮流,符合青少年情感需要;二是存在理想上的“盲区”,调查发现,许多学生崇拜无目标,所崇拜的对象转换快,似有非有;三是存在行动上的“边区”,有些学校强调教学任务重升学压力大,或受活动条件限制,不落实对学生的道德行为训练。调查显示,多数学生并不排斥那些为国为民做过贡献的杰出人物,相反对他们还怀有崇敬。因此,我们觉得主要问题不在于学生,而在于学校没有把握好当代初中生对英模人物的接受方式以及教育的节奏频率,忽视了与家庭教育的联动作用。我们准备开展诸如“认识革命前辈的少年生活”、“我来帮助你”、“走近×××”等一系列贴近学生心理和情感的活动,使学生体验到与社会、集体一起搏动的快乐。

4、热情关心和帮助学生中的弱势群体

调查中我们发现,有部分学生由于家庭困难父母离异等因素,使他们处于生活的底层,

缺少关爱和家教,生活的压力和所处不利环境已影响到他们对社会的关心和热情程度,以及对人生目的的正确追求。这就要求我们多为这部分学生着想。学校要采取切实可行办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心理中所遇到的实际困难,为他们的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学校应对那些品行良好,学习和生活有较大困难的学生实行“一对一”全程服务帮助,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和社会的温暖。这样做,能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接受教育,在思想和行为上发生正向转变,逐步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五、课题保障条件:

1、人力保障:本课题负责人及课题组成员有长期从事一线班主任工作研究的丰富经验,课题组负责人及成员有一定的教育理论积淀并注意吸收最新教育研究信息,。我们长期工作在基础教育第一线,对目前初中德育中存在的问题有深切的感受,能够捕捉到目前我国初中德育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有足够的能力完成本课题的研究。

2、组织保障:课题组将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将政教处、教研室、教研组和各年段组织起来,建立相互合作的研究组织,以调动全校教职员工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群体研究的氛围,从而保证课题研究的落实与实施。

3、物力保障:学校将为课题的开展提供必要的设施、设备、教育环境、资料信息、实验研究对象等。

六、实验的成果预测预期课题中期成果

1、调查报告、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现状

2、个案分析、教育智慧个案收集;教书中育人课例;3、阶段评估,评估实验效果,进行经验交流。

4、实践与反思:对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改善途径研究的实践与反思。最终研究成果

1、结题报告:按照结题报告内容,撰写并完善结题报告,。2、出论文集:各小组研究报告和论文、个案;3、经验总结,实施推广。

根据研究成果,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校各项德育制度,推动学校德育工作再上新台阶,并将成果进行推广。

扩展阅读:思想品德教育论文:新时期中学思想品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思想品德教育论文:新时期中学思想品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要:当前我国社会发生急剧的变化,尤其是在道德领域出现了一些混乱无序的局面。这必然对中学生思想品质造成一定冲击和影响。我们通过调查和访谈对新时期中学生思想品质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针对问题的症结,提出改进中学思想品质现状的对策。

关键词:新时期;中学思想品质;现状;对策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各领域都在发生急剧的变化,尤其是存在某些道德失范和违法乱纪的行为没有及时得到有效遏制和制裁的现象,这必然对中学生思想品质造成一定冲击和影响。201*年9月至12月我们课题组在河北省部分中学通过发放问卷、师生座谈等形式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我们既看到新时期中学生思想道德方面可喜的情况,也发现因为受到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和中学生自身心理生理发展具有不成熟、可塑性强的特点局限,部分中学生道德品质不尽如人意。我们希望能管中窥豹,为推进我省中学思想品质建设而努力。

1新时期中学生思想品质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1)社会主义思想政治观念基本形成并积累了深厚的情感,但在多种因素影响和冲击下有下滑的趋势。一方面大多数中学生对国家、民族、政党、社会主义、民族文化等有了明确认知,培养了较深的感情,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充满信心。作为国家意识的体现,国旗国歌是国家的象征,也是培养爱国情感的重要内容。如当看到中国国旗升起,听到中国国歌奏响时,有72.6%的人感到骄傲自豪;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信心,要为此努力学习的占40.5%。另一方面,在西方强势文化思潮影响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受到巨大冲击,理想信仰迷失。少数同学表现出对国家感情淡漠、对传统文化不甚了解,对社会主义未来产生迷茫,甚至漠不关心。如在升国旗唱国歌活动中,有16.7%的同学从来不唱国歌,认为升旗活动和平时一样或没感觉的占27.4%;有3.2%的学生从来不关注时事;而问到入团的动机时,对“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个选项竟无一人选择。

(2)价值主体由社会本位已然向个人本位转化,价值观趋于多元化。一方面,他们求知欲强,有较强的集体观念。如为了本班在会操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同学们约定周六到学校训

练,选择提前到校,做好充分准备和准时达到,参加训练的有95.2%。另一方面,部分中学生受课业压力和社会上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也表现出社会责任感差、集体观念淡薄,注重追求个性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如23.3%的学生为了将来更有利于考大学、找工作才入团。如有73.3%的同学选择读书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做准备,而要成为国家栋梁之才,为社会做贡献而读书的仅为16.7%。年级越高,这种思想倾向性越明显。

(3)(3)道德观念已基本形成,能运用道德准则对事物进行正确的评价,但知行并不统一,行为具有不稳定性,自我控制能力差。一方面,从调查中我们看到学校对学生的道德认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且在自己实际生活中奉行,其中学校领导、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影响最大。如学生认为他们思想道德原则的主要来源是学校领导和老师的日常教育的占46.7%,是思想政治课的占30%;有44.45%的学生认为在学校里对自己影响最大的是班主任,认为是某科教师的占37.8%。调查数据也显示出21世纪中学生身上具备的一些良好的素质:明礼诚信,团结友善,乐于助人,遵守公共秩序,有较强的环境意识等。另一方面,少数中学生存在追求时髦,贪图享乐,相互攀比,缺乏诚信的现象有所抬头。如选择玩和吃好、穿好为自己最大

的愿望的占9.4%。在零花钱的使用上有64.45%的学生选择购买零食,饮料。初中生有59.4%的人表示考试从不作弊,发现他人作弊会制止的占31.2%,而高中生表示从不作弊的则下降为16.7%,偶尔作弊的为73.3%,发现他人作弊会制止的是零!在对教师访谈和实地校园环境考察后发现,与调查中学生高调的环境意识不符,实质是老师在和不在不一样,学生值日和不值日时表现不一样,知行脱节,缺乏自觉性。教师们还谈到:现在的中学生攀比的心理很普遍,尤其在业余生活方面表现更为明显。

(4)(4)注重人际交往并积极发展友好、和谐的人际关系,但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首先两代人之间呈现出相互理解,有良好沟通的局面。如当问到在与父母意见不一致时你一般怎样做时,80.55%的学生选择父母意见正确就按父母意见去做;自己的意见正确就应向父母解释,取得父母理解。父母也成为孩子最大的道德教育者和物质精神支持者,如83.3%的中学生表示自己思想道德原则来源于父母或者家人。当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有35.4%的人会找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解决。但也可以看出子女对父母精神和心理上的依赖感较强。其次同龄人间交往比较突出,对中学生道德品格的形成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如有16.7%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为人处

世依据的思想道德原则来源于同学或朋友;有39.05%的学生当生活中遇到困难时,通常会找要好的同学或朋友帮忙。最后在看待同学谈恋爱问题上,高中生相对理解和宽容,认为这是他们的自由,别人无权干涉的占36.7%,初中生则为25%;高中生认为不影响学习的话,可以谈的占53.3%,而65.6%的初中生则认为主要任务是学习,不应该谈。

(5)(5)对法律知识求知欲较强,有正义感,但由于知识和年龄的限制,他们的法制观念往往停留在较浅的层次上,自控能力弱。一方面在座谈时师生都提到要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严格要求学生。对一些中学生违法犯罪行为持明确的否定态度,表现出正确的是非观念。另一方面,遵纪守法的自控能力弱,法制观念亟待加强。调查显示对《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知道一些的占53.1%,不知道的占40.6%。座谈的教师们反映学生经常有自习课说话、逗着玩、课间有吸烟、节假日有上网等违纪行为。对老师的批评,一般是表面上能接受,但起不到实质性作用。少数学生只有在学校和家长的共同紧密盯防之下反复违纪的行为才会得到遏制。

2针对新时期中学生思想品质的现状而提出的对策

2.1树立大思想品质的观点,社会、家庭、学校联手共建育人环境家庭、社会是思想品质重要的组成部分,要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达到优势互补。首先,抓好社会大环境的治理,实现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有很多教师在访谈中表示,社会大环境和社会不良风气给青少年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品格等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消极影响,使他们过早的“成熟”。相比之下,现行学校思想品质就显得空洞无力。其次,家庭教育的力量不容忽视,开办“家长学校”成为众望所归。父母的言传身教随时随地影响和教育着自己的孩子。这一点在调查访谈中得到明确反映。家庭教育不当如百般溺爱、放任、粗暴已经成为中学生出现不良行为的源泉,给青少年埋藏下道德越轨甚至违法犯罪的祸根。有的教师就谈道:“有的家长认为一个孩子花点钱怕什么。”因此,只有让家长先受教育,才能使家长有意识地规范自己的言行,为孩子做出表率,使家长错误的教育观点和方法得到及时纠正。

2.2改进教育管理方式,优化学校育人环境中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在校时间会越来越长,而且有一大部分学生在校住宿。因此我们依然要发挥学校思想品质优势,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首先要坚守学校思想品质的主阵地,彻底转变重智轻德的旧观念,使思想品质内容贴近实际、贴近学生、

贴近生活。调查显示,学校领导与班主任日常的品德教育和各位教师的授课是学生获得道德原则的主要渠道。所以,我们在实践中应着力做到:一要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强化身教重于言教的观念;二要注重内容层次性,与学生日常品德行为教育紧密结合。既要进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也要进行基本的社会公民教育;既要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也要进行如何做人的教育,让学生感到思想品质就在我身边;三要注重思想品质向各学科教学渗透,发挥“润物细无声”的优势。思想品质的生命在于真实,而真实来源于生活,对中学生更是如此。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讲到的:教师必须对学生讲真话,这是有效教育的重要条件。不允许把儿童、少年放在一种思想无菌室里进行教育,使他们闭眼不看周围的生活。最好的教育就是用真实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

其次要注重思想品质形式不断创新,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感知,在挫折中警醒,在体悟中成熟。在调查中我们认识到学生对现行的思想政治课认为没有兴趣的占12.5%,兴趣一般的占53.1%。这表明革新思想品质形式势在必行。一要树立学生是思想品质主体地位。我们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注重的是“灌输式”、“严防死守”,忽视学生内心和情感需求,容易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形成师生间的对立。因此我们只有树立起

“育人为本,以德为首”的教育理念,努力为学生提供思想品质实践的机会和场所,通过外在教育引导与学生自我教育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培养中学生诚实正直、积极进取、坚毅勇敢、遵纪守法、爱劳动等优秀道德品质。二要因地制宜,发挥各地丰富的思想品质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断拓展思想品质教育的领域和形式。如积极发挥共青团作用,定期组织参观各类教育基地、历史博物馆、祭扫烈士陵园;组织志愿者不定期地进行打扫环境卫生,到敬老院、孤儿院进行志愿服务;举办各类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特长训练等活动,真正实现寓教于乐。

参考文献:

[1]李海萍.教育变革语境中未成年人道德观念的错位与德育革新[J].伦理学研究,201*(2):73-77.

[2]陆道平.转型时期青少年道德品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3]熊孝梅.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措施[J].学术论坛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现状与改善途径研究》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现状与改善途径研究: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现状与改善途径研究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599117.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