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省文化厅调研文化工作汇报

时间:2019-05-28 17:39:46 网站:公文素材库

省文化厅调研文化工作汇报

花海镇文化工作汇报材料

201*年6月4日

花海镇地处玉门市东部,是一个地形、气候相对独特的沙漠绿洲盆地,区域面积4011平方公里。现辖5个行政村,35个村民小组,农户3350户,12803人,耕地12万亩。区域内驻有四个农场、一个移民乡、一个民族乡、一个移民基地,总人口4.2万人,耕地20万亩。201*年撤乡建镇,201*年被确定为省级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并被省建设厅授予“全省村镇建设先进镇”称号,201*年被省发改委确定为全省首批发展改革试点镇。

一、文化设施基本情况

花海镇文化中心位于集镇中心什字北侧,中心占地面积600平方米,下设办公室、青年中心两个部门,并已建成电子信息馆、文体活动室、影像厅、图书阅览室、卡拉OK厅、溜冰场、舞厅等服务场所。中心成立以来已卓有成效的开展了各项工作,为广大农户提供权益维护、职业技能培训、劳务输转、科技信息咨询、文体活动组织、图书借阅、休闲娱乐等20余项服务。近年来,在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针的指引下,镇党委、政府关心、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积极支持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我镇的一批文娱爱好者组成自乐班,到文化中心编排节目、排练秦腔,内容涉及文明乡风、美化村容村貌、美德在农家、计划生育政策等,并每天义务为广大群众开放,表演他们自编的节目。去年4月初,为方便广大群众多层次的文化需求,镇党委、政府又多方筹资40万元,新建一座欧式风格,建筑面积430平方米的集舞台、休息室、化妆间、地下室等为一体的多功能集镇文化活动

中心,极大满足了全镇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二、开展的主要文化工作

每年春节前夕,镇机关、驻镇各单位、各行政村都会组织乒乓球、象棋、拔河、扑克、跳棋等娱乐活动,尽可能丰富广大干部职工及群众的文化生活;由秦剧爱好者组织的“大家乐”秦腔自乐班,定时在集镇十字组织演出秦腔折子戏,极大的丰富了全镇群众的文化生活。每年春节期间,全镇5个行政村、学区、社区都要组织社火表演队,到集镇、各村及玉门市新老市区中心地段巡回演出,表演的内容包括舞龙、舞狮、太平鼓、腰鼓、秧歌等,不仅营造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而且为广大群众献上了文化大餐。每年5-6月,我们都会邀请金昌市艺术团、张掖市剧团、高台县秦剧团或肃州区秦剧团等省内专业艺术剧团到花海演出秦腔戏剧,同时,召开农民文化物资交流会。每两年召开一次全镇农民体育运动会,运动会的项目设篮球、乒乓球、象棋、跳棋、拔河等,参加运动会的人员包括各村、驻镇各企事业单位,共10个代表队。至今年,全镇已召开了29届农民运动会。每年5-6月,学区都组织中小学生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在广大师生中开展书法、绘画、体育项目比赛、并排练演出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活跃校园文化活动,也使农民群众享受了一个又一个文化节日;特别是群众自发组织的两个秦腔自乐班不间断演出,社火表演队红红火火,陶冶着人们的情操,使农民群众在自娱自乐中实现了精神文化生活的自我满足。我镇金湾村农民还自办了农民书画社,农民奇石屋等,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浓郁的文化气息。每年七一,都精心组织各支部、各单位开展文艺节目演出、知识竞赛等活动,并组团参加全市庆祝建党歌咏大会等大型文艺活动。新建成的计生文化大院也精心编排与计划生育相关

的小品、快板、舞蹈、诗朗诵、歌曲等到各村组巡回演出文艺节目,旗帜鲜明地唱响了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的时代主旋律。

三、存在的问题

花海镇文化中心由于建站时间早,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全,有效地吸引了广大民众的积极参与。特别是现有的文化活动设施已维系了20多年,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用房老化,现有活动用房中危房面积占到110平方米,但为了保证活动的正常开展,还在继续使用之中,有明显的隐患存在。

二是文化中心设施受近年集镇建设占地的挤拼,造成了进出通道不畅,上下水、暖气不通的现象时有发生,新的娱乐项目无法开展。

三是基础设施落后,新的娱乐项目无法开展。

四是资金缺口大,在此次乡镇机构改革中,乡镇文化中心被定为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无法保证,更谈不上拿钱干工作。

四、建议

建议解决乡镇文化专干的工资待遇,拨付专项资金开展文化体育活动,并多组织文化专干的培训活动。

扩展阅读:林树森省长在省文化厅调研时的讲话要点档

林树森省长在省文化厅调研时的讲话要点

(201*年1月9日)

文化的定义有很多种,我更倾向于这样一种定义:文化是人们对美好的追求和研究。我们现在强调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坚持以人为本,发展模式是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不仅要在物质上得到满足,而且要在精神上得到满足、得到享受。实际上,不管是温饱解决了也好、还没有解决也好,人们在精神上始终都是有所追求的。我们现在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这“四个建设”里头,文化建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文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文化。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特别是全省文化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对自己从事的事业要有自豪感。在当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财力相对薄弱,条件相对艰苦的情况下,要想方设法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一些,努力满足全省各族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

长期以来特别是“十五”以来,我省文化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为推进全省文化事业发展作出了不懈努力,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提出了“群众文化群众办,社会文化社会办”的方针。这个方针说明文化事业需要各方面的参与才能办得好,这是符合贵州实际的。按照这一方针,我省文化系统的干部职工为全省人民做了许多好事和实事,比如,农民群众年人均看电影从201*年的1场提高到201*年的2.5场,32%的村实现了农村电影“2131工程”目标,这些都非常值得肯定。二是体现了贵州文化工作的特色。比如,我们在全国率先出台了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地方性法规,全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实施得到了中央的充分肯定。在条件相对艰苦的情况下,我们能做出这样一些有自己特色的工作是很不容易的。三是推出了一批有贵州特色的优秀文艺作品。我到贵州工作以后,观看了《多彩贵州风》演出,我觉得这台演出质量高,特色鲜明,集中体现了贵州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另外,我们推出的《依依山水情》、《好花红》等富有贵州特色的文艺演出也在全国获得了大奖,引起了较好的反响。四是建成了一批文化基础设施。除了建成省图书馆、贵阳大剧院等这样一批重点文化设施而外,还建成了一大批县级图书馆、群众艺术馆、文化馆和乡镇文化站。五是启动了文化体制改革。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召开以后,文化系统的同志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的有关精神,积极做好我省文化体制改革的基础性工作,有些方面已经见到了初步成效。六是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面貌。为了更好地推进我省文化事业发展,文化系统的同志们在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体现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做好文化工作的信心、决心。以上这些成绩的取得,为进一步加快我省文化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这里,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在座的各位,并通过你们向全省文化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借今天这个机会,我就做好下一步我省文化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谈几点想法。

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障碍和弊端。对此,李长春同志有四句话,讲得既深刻又生动。他说,传统体制下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政府是投资主体、领导是基本观众、评奖是主要目的、仓库是最终归宿”。这种状况使得文化艺术越来越脱离市场,越来越脱离群众。

演员是要靠演出才能成名成家的。我们现在搞文化艺术创作,很多主要是为了去拿奖,面向社会演得不多。在广州工作时,我曾经作过调查,排一个戏需要几百万,但排出来以后,最多的只能演55场,这样的文化艺术怎么能够传下去?戏演得少,演员跟观众接触的机会就少,成名成家的机会就少,报酬也提不高,这是造成我省演员流失严重的根本原因。要把这些人才留下来,为他们提供基本的生活条件是应该的,但留住人才不能靠高工资,不能靠物质刺激。我们财力有限,你现在每月给他一万元,别人用一万二就把他挖走了;你给他200平方米的房子,别人可以给他250个平方。留住演员,关键要靠演出、靠事业。我这个团队演出的机会多,谁进了这个团队,谁就可以通过演出来提高自己的声誉,可以成名成家,这样的团队才留得住人。另外,过去的戏剧,包括文革时候排的八个样板戏,天天都在演,深入人心,大家既听得懂,也会唱。现在排的戏,如果只是为了给领导看,或者拿了个奖就算了,演出的机会很少,那么老百姓既听不懂也不会唱,这样的文化艺术就脱离了群众、脱离了市场,就没有生命力。现在我们搞文化体制改革,就是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就是为了用改革的办法推动文化艺术创作面向市场、面向群众,依靠市场求得生存,依靠群众加快发展。

如何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去年召开的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已经作出了全面部署,这里我主要强调四个问题。第一,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好的机制,不是为了卸包袱。因此,在改革的过程中,要兼顾各方面的利益,现有的剧团、现有的企业要尽可能保留下来,帮助他们通过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逐步实现健康发展。不要盲目合并,也不要盲目关闭。第二,要坚持“老人老政策,新人新政策”的原则。老的演员包括退休同志在改革以前享受什么样的待遇,尽量不要去改变他;新进的人就要按照建立新机制的要求来对待。老人和新人在政策上应该有一个分水岭。新政策和老政策会并存一段时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全部过渡到新政策。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良性发展。第三,要突出重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不能国家出台政策以后,我们搞个贯彻意见就算了。要找一些能突破的单位、容易突破的单位率先突破,从而带动全面的改革,真正把各项改革措施落到实处。第四,要形成能够让文艺演出团体经常演出的机制。一是文艺创作要有针对性。一方面要面向群众、贴近群众,为大家提供喜闻乐见的、能引起共鸣的文艺作品。另一方面要面向外来游客,突出贵州的文化特色,使大家觉得新鲜、感兴趣,有吸引力。国外的一些演出团体,很多针对游客的戏一演就是十几年,但游客为了了解这个地方的文化,看得懂也好、看不懂也好,还是愿意去看。我们的《多彩贵州风》突出了贵州文化的特色,实现了旅游与文化的有机结合,这就是他成功的原因。二是要提供相对固定的演出场所。有了一个相对固定的演出场所,有规律地安排演出时间,演出才会有人来看。演出场所的建设要和城市规划结合起来,统筹考虑,有序推进。三是要把演出成本和票价降下来,使更多的观众能够承受得起。演出的时间可以短一些,人也不要那么多,场租也不能那么高,这样成本就可以低一点。

文化体制改革还应当有一个标准,这样才能评判改革成果的好与坏。这个标准是什么?我想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一是群众的文化需求是不是得到了满足,群众是不是满意了。二是文化事业是不是繁荣发展。三是文化产业中的一些经济指标是不是上升了,其中包括音像制品的发行量、图书的发行量、演出的场数、票房的收入等等。四是通过改革是不是培养出了一些优秀的团队和一批出名的演员。五是老的团体、老的同志是不是都能各得其所,多数人满意。六是外面愿意到贵州来的演出团体和演员多,还是贵州愿意跳槽出去的人多。跳槽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关键是进来的多还是出去的多。以上这六个方面的问题如果都得到了改善,那么就说明我们的改革是成功的。

二、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这里,主要讲一下经费问题。是不是有钱才能够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我认为不一定是这样。从五十年代过来的人都会感觉得到,那个时候物质方面的条件没有现在好,但文化生活仍然是有声有色的。另外,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我省的财政支出是608亿元,相当于十年前广东省的水平,但十年前广东的人口接近7000万,我们现在才有4000万。当然,基层基础不一样,但不能说我们现在除了吃饭就没钱搞文化,还是要统筹,要想办法增加投入,我想十年前,在贵州生活的同志是不是觉得当时广东的文化比较繁荣?

我们的财力比较薄弱,要想加快发展,就必须更加注意把这些有限的资源利用好。如何用好这些资源?我一直强调重点要抓好两头,一头要帮助最困难的群众解决好基本生活问题,另一头要抓好一批事关全局的重大项目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锦涛总书记提出的“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今年的财政支出在这两个方面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对于包括文化在内的其他工作,我们也没有减小投入的力度,从今年财政预算的安排来看,各方面的投入都是增长的。

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一方面要靠政府加大投入,省政府会尽量帮助文化部门解决一些问题;另一方面,文化部门要统筹考虑,把有限的资源用得更合理一些。要统筹组织好省、地、县现有的文化资源,使之更好地发挥效益。同时,要优先安排一些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建设项目,包括县图书馆、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等等,首先满足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

三、实施文化精品工程,繁荣文学艺术,加快推出一批反映我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果,具有地方特色、时代风采和民族风格的优秀作品。在这方面,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这里,我想强调一下发动群众参与文化艺术创作的问题。中国人常说,棋才酒量是天生的,就是说能不能下棋和喝酒都是天生的。文化艺术创作也一样,一方面要有一定的专业修养,但天分也很重要。我们一些业余创作者创作出来的作品,水平并不低。比如,这一次评选出的“多彩贵州”形象大使,我觉得都很不错,其中有些并不是专业团体出来的。因此,搞文化艺术创作,要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文化厅作为政府的文化管理行政部门,不能仅仅考虑管理好专业团队,要从全社会着眼去考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四、加强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和利用。这方面工作我们做得很有特色。下一步要结合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进一步挖掘潜力。一是要继续做好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二是要加强贵州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研究。贵州本土文化资源很丰富,但是现有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加深,包括贵州的山地文化、通道文化、夜郎文化等等,可以组织省内一些考古、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专业团队加强研究。三是要进一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贵州民族歌舞、服饰等方面的非物质文化绚烂多彩,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于这些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也需要进一步加强,该向国家申报的要抓紧申报。五、关于省博物馆新馆建设问题。建设新的省博物馆,是我省文化事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不管对一个省来讲,还是对一个城市来讲,博物馆都是一个标志性的文化工程。欧洲的一些博物馆有几百年的历史,有的甚至有一、两千年的历史。因此,新的省博物馆不仅要建起来,而且要把他建好,不能说开工就算完成任务了。要把眼光放远一点,即便不说“千秋万代”,起码不能几年搞一个,几年换一次。我历来主张这样的大型公共文化设施,要么不搞,要搞就要搞成一流的。

新省博物馆的建设,首先要与城市规划搞好衔接。也就是说,有了一个好的城市规划,才能更好地考虑新馆的选址问题。在贵阳市,不论是老城区还是金阳新区,不能随便找一个地方就建博物馆,必须从城市区域功能的划分来考虑,把博物馆放在文化区域,与周围的整个环境相协调。这跟建设其他方面的大型公共设施道理是一样的。大家可能都知道,省委、省政府正在谋划建设从贵阳到广州的快速铁路。这条铁路修通以后,从贵阳到广州只要四个小时,那时贵阳火车站的人流量肯定会大量增加,现有的火车站将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必须扩建或者改建。但是,目前贵阳火车站周边已经没有地方可以用来扩建或改建了。所以,我们正在结合完善贵阳市城市规划,考虑贵阳火车站的选址问题。同样,博物馆不是随便找一个地方就可以盖的。现在的关键是要抓紧完善贵阳市城市规划,把各个城市区域的不同功能划分清楚,比如,大学就不能跟商务中心放在一起。因此,建议你们抓紧给贵阳市正式去函,把你们准备在金阳新区建设新博物馆的想法提出来,请贵阳市按照城市规划,提供几个可以选择的地方。

新省博物馆的建设,要坚持高标准、高起点。建设之前,最好组织包括贵阳市有关方面的同志在内的一批人一起到其他城市参观一下,学习借鉴他们在规划、设计和建设方面的好的理念和经验。比如,广州市在珠江新城建设了博物馆、歌剧院、图书馆和少年宫四大文化设施,现在看来还是不错的。在现在的广东省博物馆那个地方,原来准备盖的是广州市博物馆,后来因为省里提出来要建省博物馆,广州市就把这块地让了出来。为什么要这样?因为博物馆是谁建的并不重要,建起来以后老百姓不会在乎你是省博物馆还是市博物馆。当然,建设广东省博物馆花了十几个亿,我们目前的财力状况是无法与之相比的,但是,我们可以学习他们在规划、设计和招投标等方面的理念和经验,好的现成的东西可以直接拿过来照着做,这样的话,既可以提高我们的前期工作质量,也可以使申报立项等方面的工作更顺利一些。比如招投标,不仅要面向国内,而且要面向国外,不能只在少数几个单位的范围内来做这件事。

大型公共设施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在充分谋划的基础上才能启动。不能前期工作急急忙忙几个月就搞完了,施工却花很长时间。你们到广州去就会了解到,广州会展中心的前期工作做了两年多,但施工只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所以,新省博物馆的建设,不要在乎今年开工还是明年开工,宁可在前期工作上多花点时间,把什么问题都考虑得清清楚楚的,然后一口气把建设任务完成,这样既能实现高标准、高起点的要求,又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省文化厅调研文化工作汇报》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省文化厅调研文化工作汇报: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省文化厅调研文化工作汇报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02425.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