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教结合下特殊教育课程建设前言
一、课程建设的背景及意义:背景
1.社会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言语听觉康复对象的范围不断扩大,提高康复质量与言语听觉治疗人才缺口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目前我国听力学专业人员总计7,775人,言语康复师专业人员总计不足5,221人,且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仅占从业人员总数的2.6%。残疾人口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有超过3,542万人伴有言语障碍,按美国201*年的康复服务需求比推算,在中国要实现201*年“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言语康复师尚缺约48万人,听觉康复师尚缺约17万人,学前康复教师尚缺约2.1万人。据美国201*年ASHA调查结果显示:美国有言语康复师13.1万人,其康复服务比为1:104;听觉康复师1.2万人,其听觉康复服务比为1:450;另外,在美国,言语及听觉康复师绝大多数具有硕士学位,并持有CCC-SLP、CCC-A执照。巴西、印度、韩国等国家的言语听觉康复科学发展情况也和美国较为接近。由于这些国家有先进的理念和专业的康复设备以及完善的康复体系,康复率都在80%以上。与其相比,我国在言语听觉科学的发展上显得非常落后,受康复理念和人才因素的制约,我国官方公布的聋儿康复率也仅为24.9%。由此可见,目前我国与国外平均水平有着巨大的差距,这也远远跟不上我国残疾人康复与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市(地)和30万人口以上、残疾儿童少年较多的县(市)都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要“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因此,发展专业、加强学科建设、培养高层次的言语听觉康复人才是提高残疾人康复质量,服务特殊人群,实现201*年“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关键所在。2.医教结合发展趋势
特殊教育离不开医学,医学与特殊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医学为特殊教育奠定了基础,而特殊教育又会促使医学的跟进,两者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在残障学生康复教育中贯彻“医教结合”理念,可以充分发挥教育、医学等多学科合作的优势,根据残疾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实际需求,对残疾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康复和教育,开发其潜能,使每一个残疾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实施医教结合体现了特殊教育的本质,是特殊教育现代化、国际化的必由之路,也是特殊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命题。
医教结合自提出以来得到迅速的发展。医教结合涵盖康复与教育的双重任务,医疗康复的定位、实施,以及如何与学科教学融合也就成为贯彻“医教结合”思想的关键。在特殊教育领域中汲取多学科的专业优势,借助现代医学、计算机、教育学和心理学等专业领域发展的成果,结合特殊人群不同特点,采用多元化的教育康复策略,进行多种模式的康复教育是医教结合不断发展完善的趋势。教育方式多样性和具体化、康复手段针对性和专业化以及系统完善的学科保障体系和师资力量是医教结合对康复教育的发展要求。医教结合模式的发展逐步呈现多元化,比如医教结合试验、探索驻校顾问医生制度、建立入学儿童医学评估制度、基于学校的康复体系、特殊教育医教结合专家委员会制度,这使医学与教育深度融合,密切合作,提高了特殊教育效能。医教结合思想下因地制宜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结合,专业的康复手段和系统的教育策略相结合以及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和发展,使医教结合与各学科发展进步不断融合。
3.专业发展现状
通过“医教结合”的方法使得过去医疗康复和教育分别进行的工作进行有效地整合,达到相互补充、各施所长,能够使残疾障碍发现的时间前移,并主动与多学科专业团队紧密配合,形成教育和干预的合力。而言语听觉康复科学学科建设的完成为开展言语康复师工作提供了专业的保障。言语听觉科学专业人才不仅要求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且能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能及时有效的发现和解决特殊儿童存在的问题。在多数的发达国家中,从事言语听觉康复工作的人员学历层次相对较高。美国和欧洲等特殊教育发展位于前列的国家无不形成了系统化的医教结合背景下残疾儿童教育康复体系。例如在美国310所大学中的语言病理专业均是本科教育,其中232所大学设有言语病理硕士研究生教育。日本也由80年代的大专教育过度到研究生水平教育,到201*年9月,日本已经有47所学校进行培养教育。韩国除了言语病理专业本科教育之外,也有5所大学开设有此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教育。同时美国、加拿大与日本等国的博士学位教育也在不断增加。
我国言语听觉专业人才的培养无论是办学层次、学历层次以及培养的力度上与发达国家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这将限制我国残疾人康复事业的发展。我国言语听觉康复事业起步比晚,开设相关专业的院校数量很少。正规的学位教育屈指可数,其办学规模小,专科教育和继续教育还占很大比重。仅201*年华东师范学校创办了我国大陆首个言语听觉康复科学系,将言语听觉康复人才纳入高等学校招生规划,进行正规教育。南京特教学院康复系、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等少数院校开办有听力语言康复专业专科教育。在言语治疗人才奇缺的时代,进行短期的培训成人教育、函授及专科教育,确实为我国培养了一批紧缺的言语治疗人才。随着言语治疗在我国的发展,低层次的办学,低学历的教育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的现实状况。因此,将言语听觉康复人才的培养纳入全国统一招生规划之中,进行正规的教育,提高办学的层次,同时加大对硕博士的培养教育,提升专业人才的学历层次,逐步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
在言语听觉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教学内容的选择,课程的设置非常重要,关系着人才的素质与专业水平。课程设置应该科学合理,制定详尽的人才培养方案,合理参考先进发达国家的课程设置,同时兼顾我国的现实情况,科学规范地设置课程。同时加强教材建设,重视临床实习的重要性,加强对实习场所与设施的建设,保障我国言语听觉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的素质与水平。
扩展阅读:特殊教育论文
“医教结合”背景下听障儿童康复教育的
思考与实践
临沂市康复中心蒋春阳
摘要:听障儿童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不同程度的听力丧失,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及言语声和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言语障碍,不能进行正常的言语交往活动的特殊儿童。国家对3-6岁的听障儿童实行抢救性康复措施,在此背景下,作为全新康复教育理念的医教结合应运而生。所谓医教结合即是将医疗康复手段与教育方法进行有机结合,在尊重个体差异、个体需求基础上开展的一种全新的康复教育模式,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运用到我们的康复教育工作中去,对于促进听障儿童健康发展,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听障儿童医教结合康复教育模式
残疾人康复事业关系到残疾人的切身利益,是残疾人就学、就业、脱贫、全面参与社会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是残疾人最迫切、最直接、最现实、最关心的利益问题。残疾人康复工作是帮助残疾人恢复或补偿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增强社会参与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残疾人工作的核心和基础。要提高康复水平,关键是残障儿童的康复。作为特殊教育和残疾人事业基础的残障儿童康复工作更是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
医疗和教育原本属于两个不同的领域,为什么要将二者结合起来运用到我们的康复教育工作中去呢?在网络信息时代,各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比比皆是,医教结合也顺应当前听障儿童康复教育改革的趋势诞生了,将教育与康复相结合,引入先进的医学知识和康复手段,融入多种新的相关技术,打破传统的封闭单一式康复教学,多措并举促进听障儿童健康全面发展。“满足一切听障孩子的特殊需要”体现了一种全新教育的理念。关爱尊重每个残障孩子,不能只停留在能上学,而是能上好学。为每个残障孩子提供适合他们的教育,满足他们的康复发展需求,使之融入主流社会,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意味着每一个特殊教育工作者,不仅仅具有一片爱心,不仅仅是从事“慈善事业”,而且必须具备完整的、科学的、系统的、实用的特殊教育专业教学手段和专业康复训练技能,将特殊教育作为“科学事业”为之奋斗。如何对听障儿童进行抢救性康复干预,更好地开展医教结合,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地探索。一、开展医教结合康复教学关键是培养专业化的特教老师。
1、更新教育理念,树立医教结合的全新康复教育理念。每位特教老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在教育过程中要始终关注学生的康复,有机地把各种康复手段运用到教学中去,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工作。
2、丰富专业知识,学习相关的医学知识与专业技能。
老师们不仅要在我们组织的教学中,比较系统的了解每位听障学生的生理、心理病因和表现症状,还要学习相关的康复教育对策,不断充实了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为听障儿童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3、改进教育方式,改变传统的以学科知识传授为主导的教育模式。
老师们要积极探索在教学中采取各种辅助手段,比如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结合着图文并茂的声光电等信息,既可以让学生在感官上获得信息量又可以弥补听障儿童在认知经验上的不足,使他们既得到了康复训练,又促进了康复发展,效果比较显著。
4、提高教科研能力,运用科学方法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遇到问题时老师们坐在一起,相互讨论,共同研究,提高了科研能力,解决了一些难题。二、完整的康复教育模式应包括集体康复教育、个别化康复教育和家庭康复教育三部分。
1.巧妙设计,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集体康复是指在康复机构中,教师在课堂上或区角里,对听障儿童进行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康复教育过程。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聋残孩子也是如此。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注重以游戏活动为载体。将每日的集体教学活动融汇贯穿于游戏中来,使他们在愉悦的活动中获得知识、提高技
能、陶冶性情。
2.因材施教,打造个性化的单训课堂。
个别化康复是指在康复机构中,由治疗师利用现代化的训练设备或量表,对听障儿童进行系统评估,并结合其康复中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对其进行个别化的、有针对性的康复教育的过程。由于听障儿童个体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在教学单训课时,教学内容的选择应避免单一呆板,要接合孩子原有的认知结构,以他们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注重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对生活的热爱。
3.广泛动员,充分发挥家庭在聋儿康复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家庭康复是指在教师和治疗师的指导下,由听障儿童的家长具体实施的康复教育过程。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并且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最长,他们的动作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而孩子也无时不刻地模仿着成人的一些活动,儿童对成人的模仿是教育的基础。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在聋儿康复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广大家长参与聋儿教育的积极性,形成中心、家庭相互共同教育的合力,进一步巩固康复成果,提升教育水平,促进聋儿全面健康发展。
集体康复、个别化康复和家庭康复三者之间对于听障儿童的听觉、言语、语言、认知、沟通等全面康复发挥着不同
的作用,是不可分割的,必须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三、以游戏活动为基本载体,促进医教结合康复教学活动。
游戏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的社会活动,是想像和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结合,是人的社会活动的初级形式。游戏是儿童生命最本真的色彩,我们可以理解:首先,游戏是一种社会性的需要;其次,各种游戏的内容来自周围的现实生活;再次,游戏同社会生活条件有密切的联系。是一种具有多种心理成份组成的综合性活动,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游戏是儿童喜爱的一种活动形式,是儿童开始学会许多自然的、社会的、智力的基础和概念的途径。作为儿童成长的途径之一,游戏可以提供一个不可或缺的环境来支援儿童认知、身体、心理情绪及社会能力的发展。游戏活动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游戏活动对于康复也有很大的作用:
1、游戏具有很大的娱乐性,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之主动地参与训练活动。
2、游戏需要学生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来参与,有利于感觉功能的恢复。
3、游戏介于纯训练与真实生活之间,有利于学生把所学的技能转移到现实生活中,。
4、游戏是一种充满乐趣又具有高度的可重复性的活动,有利于儿童反复进行训练,使所学到的技能得到强化和巩
固。
5、游戏活动的最大功能是能开发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四、在探索医教结合的过程中,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第一,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每位特教老师要充分认识到医教结合对听障儿童全面康复的重要作用。毋庸疑,教育手段和医学手段都会对孩子的康复起作用,但若将二者结合,则会起到1+1大于2的效果。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第二,可以开展医教结合的课程建设。这种课程是独特的,它兼顾教育和医学模式的各自要求,针对不同听障儿童的身心特点,分门别类地开展个别化的教育及医疗手段,使听障儿童的康复教育达到最优化。
第三,医教结合的师资至为关键。“医教结合”成功与否取决于师资,现在推行的“医生进校园”,医生与在校教师如何衔接非常重要。不妨可以探索医生开展对学校保健老师的培训,让常设的保健老师逐渐成为“医教结合”的专才。
教育的本质在于对人的心灵的塑造。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人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教育发展的规律应该遵循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结合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研究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了解影响他们健康成
长的因素,这是开展康复教育的前提和基础。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看到医教结合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特教工作者所认同并在康复教育这一领域取得显著成效。实践证明:医教结合是深化教育改革,促进特教发展的一条十分有效可行的路径。参考文献:
[1]周红省、刘巧云、宋永宁、黄昭鸣,聋儿语言康复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2]黄昭鸣、周红省,聋儿康复教育的原理与方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3]梁巍,听力语言障碍儿童全面康复教育问答.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
[4]丁海东,学前游戏论.辽宁师大出版社.201*。[5]叶澜,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1*。
[6]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201*[7]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聋儿家庭康复教材.201*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医教结合下特殊教育课程建设前言》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医教结合下特殊教育课程建设前言: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医教结合下特殊教育课程建设前言》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02455.html
- 下一篇:参加学院党务工作者培训班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