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三结合教育工作总结
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教育工作总结
近年来,我校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和省教育厅若干意见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纲要,完善三结合教育网络建设,扎实开展了学校三结合教育工作,使青少年在活动中锻炼身体,增长知识,开拓视野,养成美德,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三结合教育以“爱国文明安全”为主题,以弘扬和培育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为总揽,以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重点,以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提高青少年基本素质为目标,以家庭化、社区化为发展方向,结合家庭教育实验、社区教育实验,形成了我校三结合教育工作特色。
一、走家庭化、社会化道路,创“三结合”教育工作特色
加强领导,整合资源,努力构建“三结合”教育网络。为加强对三结合工作的领导,我校在调整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的同时,成立了三结合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有关职能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办公室具体协调、安排我校“三结合”教育工作。在此基础上要求各班级三结合领导小组在广泛吸收其他学校经验的同时,继续吸纳部分优秀家长和社区单位负责同志加入领导小组。真正形成家庭、学校、社区“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体系。
结合我镇家庭教育实验,扩大家庭在三结合教育中的参与面,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区教育的衔接,探索三结合教育工作的家庭化发展方向。三结合活动需要家长的配合支持,我们在发展、壮大家长学校的同时,安排了大量以家庭为主体参与的活动。一方面让家长了解了活动的过程,为家长和孩子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有效实现教育活动向家庭的延伸;另一方面家长也通过活动受到教育,提高素质,促进社区整体的文明建设。二、以活动为载体,确保学校教育的连续性(一)精心安排三结合活动
(1)举办学校“三结合”教育培训班,我校青年教师大都参加了培训。集中培训安排了内容丰富的活动,切实有效,操作性强,为今后暑期乃至常年的“三结合”教育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开放图书馆,组织“我做合格小公民,全面准备建小康”读书教育系列活动,全校师生参加了读书教育活动。
(二)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1、我校三结合教育为契机,高度重视、积极配合,行动快、求实效,成为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与法制教育工作相结合。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尤其是《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让青少年通过亲身体验了解法律知识,认识犯罪行为,做知法、懂法、护法、守法的合格小公民;还举办了道路交通安全进社区知识讲座和宣传活动;平时通过正常的教学,让孩子和家长们了解法律法规常识,促进文明学校的建设,为广大未成年人营造安全、文明、健康的生活环境。
3、与“民族精神代代传”主题教育活动相结合。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旋律。开展“忆革命英烈,读英雄书籍”读书教育活动,了解革命英雄的丰功伟绩,增强了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的情感。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少年儿童了解以“三个了不起”为主要内容的伟大民族精神的内涵,开展国情市情县情教育,引导学生把体验收获落实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确立坚定的理想信念。4、与“养成道德好习惯”主题教育活动相结合。引导学生从小养成优良品德,奠定做人之本、立业之基,从而获得正确的认识世界、对待人生、选择生活的准则。同时要求少年儿童珍爱生命,坚持锻炼,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为完成学业和未来繁重的工作,做好身体和心理上的准备。
我校“三结合”教育工作,得到了社会、学校、家庭各方面的关注和支持,使工作计划得到落实,圆满完成预期目标。但是“三结合”教育工作将长期存在,也将是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教育工作发展的方向,我们要更进一步的提高对我校“三结合”教育工作事业的认识,紧密结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探索中学“三结合”教育工作向双休日、向全年延伸的新模式,为服务少年儿童成长成才,为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而努力奋斗。
哲觉二中201*年12月30日
扩展阅读:201*-13“三结合”教育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总结
创特色学校育“四有”新人
城南办通济小学“三结合”教育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汇报一年来,我校认真落实《新余市中小学素质教育特色学校创建实施方案》的要求,营造出一种较为浓厚的家庭、社会、学校一体化育人氛围。尤其是本学期以来,我校新一任领导班子本着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革故鼎新的创新精神,不断充实和完善“三结合”教育特色学校创建工作计划,努力创新“三结合”教育工作内容、形式和方法,内化学校自身的内涵和品味,使我校素质教育得到了快速、协调、特色化发展。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为了加强对创建特色学校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本学期,学校成立了由黄小龙校长任组长,邓素娟副校长任副组长,德育处主任及各班班主任为组员的创建特色学校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定期召开会议,就创建工作具体事宜进行讨论、谋划。创建工作经常列为一周一次的校行政会议的重要议事内容之一。二、加强培训学习,提高争创意识
争创工作启动以后,学校校行政对争创特色学学校工作有了明确的认识,提出“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把“培养一支具有较强的争创意识、具备较强的争创能力的队伍”作为学校争创工作的目标之一。
加强集中培训力度。利用政治学习、业务学习的时间,组织教师学习市教育局颁发的《新余市中小学素质教育特色学校创建实施方案》,加强教师对特色学校创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全校教师创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特色学校工作的自觉性。
组织部分教师外出学习、考察。本年度,我校先后有十几人次去萍乡、苏州、上海、广州等地学习、考察。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学到了许多特色学校创建工作的先进经验,丰富了我校创建工作的内涵,坚定了我校创建工作的信心。
三、以学校教育为主体,构建德育新体系1、努力完善德育的三条主线
以“校长教导处教研组学科教师”为主体的“课堂主渠道教育主线”,把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活动之中;以“校长德育处年级组班主任”为主体的“常规教育主线”,作为德育常规工作的主力军,保证日常规范教育的有序开展;以“党支部团队班委会”为主体的“学生自我教育主线”,发挥学生主体的自觉能动性,以畅通的德育主线,推动德育工作深入开展。
2、更新德育观念,改革德育方法
(1)树立人本主义教育观。人本主义教育观念强调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本,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强调学生在德育活动中具有能动性。学生主动性发展,最高水平的能动、自觉的规划自身的发展,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人,这是我们教育成功的重要标志。
(2)树立正确的、发展的学生观。学生个性千差万别,而且个体生理和心理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因而必须树立正确的、发展的学生观。坚持学生发展观,只要教育方法、措施得当,一定会使他们走上积极的、健康的发展道路。
3、加强学生养成教育,增强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
抓好学生管理队伍的建设。坚持抓好学生会检查制度,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召开了多次学生会检查工作会议,加强了对检查工作的指导,尽量减少了检查中出现的失误,使学生会的检查工作得到了班主任的积极配合和大力支持,为树立良好的校风确立了良好的保障机制。同时在学生的自我管理中,也培养了学生干部的主人翁精神,他们的工作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我校要求各班利用班会课时间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具体对照,落实行动,有力地促进了广大学生文明礼貌和良好卫生习惯的形成。在清卫工作方面,基本上做到了室内整洁有序,包干区干干净净,创造了一个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班内加强了值日干部的管理工作,自习课上听不到吵闹声,整个校园秩序井然。四、立足于学校教育,促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我校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内容,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进一步加强学校德育主课堂建设,深入开展学科德育教育。通过班会课、德育课、大队主题会等主课堂,多角度、多层面开展好德育活动,不断丰富学校思想道德建设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落实在学科教学中,内化于学生头脑中,逐步形成学生“健康、向上、快乐”的道德品格和人生境界。在”“十八大”召开期间,我校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今年的活动主题是“我爱我的祖国”,让孩子们读爱国书籍,抒爱国情怀。协调区关工委领导到学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在塑造学生道德品质的同时,我校还十分重视学生文体素质的培养。“阳光体育”落到实处,“体艺2+1项目”深入人心,文化、体育成果斐然。在新余市第八届中小学艺术展演活动中,荣获小学组二等奖;“体艺2+1项目”活动会展获得好评;在全区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中,获得团体总分第五名;在全区中小学元旦文艺汇演中,荣获一等奖以上成绩的取得,充分显示了我校素质教育的成果。
五、建立和完善学校和家庭教育网络,为家长提供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手段
学校与家庭必须加强联系,相互支持、相互协作、相互促进,积极互动,共识共享,形成整体的育人网络,发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育功能,促使教育形成合力,整合各种德育课程资源,才能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为此,我校十分重视家校联系工作。我们的做法是:
1、以举办家长培训班为重点,开办家长学校
开办家长学校,重要的是家长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要有针对性,这样学习才有益,才能有益于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我们以举办家长培训班为重点,开办家长学校,力求做到内容实在、形式多样、方法灵活。内容实在,就是内容要符合家长教育子女的实际情况,所举的例子是他们中间的实际事例,使教学亲切、充实,让家长乐于接受。形式多样,就是讲课的形式不拘一格,或讲解,或让家长相互讨论,或让主讲人和家长相互交流,积极互动。方法灵活,就是采用灵活有效的办学方法,或让家长听讲座,或让家长看视频,或鼓励家长写“家教一得谈”,或评选优秀家长学员。例如,今年9月,我校举办了一次一年级新生家长培训班。培训班分五个步骤:一是“校长寄语”;二是“知识讲座”;三是“现身说法”;四是“名师引领”;五是“家长论坛”。
2、分年级召开家长会
为了广泛地联系家长,与家长交流学生情况、研究与改进教育问题,我校经常分年级召开家长会。主要内容是:宣传教育教学改革,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报告一阶段以来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介绍通济教育的形势及学生在校的思想、学习情况;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等等。我校召开家长会,孩子所在的班级,由班主任、任课老师讲话,并与家长面对面地交谈,使家长会更有针对性。班主任在组织家长会期间,不仅注意在会上研讨一些共性问题,而且留有一定时间与家长个别谈话。每次开家长会,总有一些班主任到晚上10点还在和个别家长进行诚恳地谈话。
3、举办教育报告会
为了提高家长的综合素质,使广大家长学有所得,我校还邀请有关领导或专家作主讲,举办教育报告会。例如,在学校操场上,我校召开了“两法”教育报告会。区委宣传部邓副部长、关工委胡主任、城南办彭委员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了这次报告会。会上,“两法”教育报告团成员,结合典型案例,组织家长们学习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强调了“两法”中规定的家长必须履行的义务,指出了当前家庭教育中普通存在的问题,要求广大家长从自身做起,树立榜样,重视子女的思想教育;依据“两法”要求,采用恰当的方法,配合学校及时做好家庭教育工作,做到目标明确,宽严有度,要求统一。这次教育报告会提高了广大家长的法制观念,增强了贯彻“两法”的自觉性。
4、开展家访、校访活动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庭的居住条件、经济状况不同,父母的思想水平、文化教养、从事的职业不同,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家庭教育的理念及方法等也不同。因此,学校班主任到学生家中去家访,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显得十分必要。我校的李珍、胡艳红、彭莉等老师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去学生家家访,和家长一起探讨如何促使孩子全面发展。本学期,我校开展“走进每一个家庭,关爱每一个学生”为主题的“课外访万家”活动,家访率达到100%,实现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全面沟通。通过家校相互配合,商讨教育策略,明确教育目标,协调统一教育影响,提高了教育效果。尤其在假期,对留守儿童家庭、单亲家庭、贫困家庭的学生,力争做到放学不放松,放假不放管。
校访也是我校开展家校联系的一种途径和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学生家长主动校访。一些家长经常主动来校,听课、评课,询问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班主任及任课老师都能热情接待,并与家长促膝交谈。谈育人心得,觅教学良方;一种是个别学生作业未认真完成或是犯了错误,班主任约请家长来校谈话。家长来后,班主任能耐心细致地和他们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5、充分利用“翼校通”网络平台
由于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家访时间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是十分必要的。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020)》文件精神,在广大家长的要求下,本学期,我校开通了“翼校通”业务。通过此平台,学校与教师之间、学校和家长之间可以利用手机、互联网等手段,方便快捷地实现学校通知、家庭作业、在校表现、考试成绩、课堂评语等教学信息的传递与互动。事实证明,一个学期以来,利用“翼校通”网络平台,学校与家庭联系更加紧密,且效果明显,孩子在校方与家庭的严格要求、通力合作中得以健康成长。
7、评选优秀学生家长
为了提高家长素质,推广家教的成功经验,探索家教规律,我校决定,每学期在全校学生家长中广泛开展“评选优秀家长”活动。学校将这项活动制度化,制定了《通济小学优秀学生家长评选办法》。每学期,学校在家长会上,由校级领导宣布评出的优秀家长名单,并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以激励先进,弘扬关注孩子健康成长的风气。本学年,我校家长钟双华同志由于教子有方,在首届新余市“优秀家长”评选活动中,荣获“优秀家长”称号。
六、构建学校管理的社会参与体系,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近年来,我们深切地认识到,社会对学校教育具有十分强大的影响力,必须大力开发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社会中积极有利于学校教育的一面,积极吸纳与吸引社会各方参与学校的各项工作,增进社会对学校的了解,谋求社会对学校改革的支持,这是保证素质教育顺利推行的重要举措。因此,我校积极谋求社会各界参与德育工作。
1、让社会各界人士成为德育师资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德育课程资源无比丰富。国防教育、法制教育、环保教育、交通法规教育等正逐步进入课堂,这样的教育对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是大有裨益的,但学校要独立开展这些方面的教育往往有不少困难,而问题关键在于缺乏合适的教育、教学人员。因此,我校依靠社会资源,注意在学生家长和周边的企、事业单位中挖掘合适的师资资源,探索与社会各界实现人力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组建一支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以充实学校的德育力量。
我们深深地体会到,经常聘请社会各界人士到我校来为学生讲课,学校就能够在更广阔的空间展开德育师资队伍的优化组合,从而促进德育师资水平的整体提高。
2、完善管理措施,加强社会文化的管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突飞猛进地发展,社会文化充分发挥了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网点遍布城乡各个角落的优势,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文化服务。但是,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社会文化,既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良性社会文化,也有只供消遣的中性的社会性文化,更有对青少年有毒有害的社会文化,如恐怖、暴力、迷信、毒赌黄等,对成长中、发育中的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我校和有关政府机构、工商局、文化局、关工委等相互联系,紧密配合,努力形成社会文化管理网络,加强社会文化管理。例如,由城南办出面,对学校周边的电子游戏机室、网吧、台球室、出租书屋等容易诱发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商铺业主提出具体要求和整改措施,责令他们制止未成年人进入以消除隐患。同时,我校也努力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要求学生不得进入,力促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到学习上来。通过多方协调和加强教育,有效抵制了这些不良场所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创设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3、和派出所、交警队、检察院、管委会等单位建立协作关系近年来,我校和派出所、交警队、检察院等单位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使这些单位成为我校的友好单位,同时也成为我校的德育基地。
警校共建,扎实做好社会治安工作,为学校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聘请抱石派出所的胡同志担任我校的法制副校长,邀请他来我校作法制知识讲座,大大提高了师生们的法制意识。多年来,我校一直保持零犯罪率。派出所的其他干警关心学生的事例也举不胜举。
区交警支队十分关心师生的交通安全。经常派交警来校为师生作交通安全教育。本学期,还和我校一起举办了《铁路交通安全教育》专题展览。20多块展板,有图有文,详尽地解说了交通安全的重要性。按照区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学校还组织了“交通安全在我心中”征文比赛、演讲比赛。
4、建立管委会主任、关工委负责人为校外辅导员的社区学生校外管理网络
自社区学生校外管理网络建立以来,观下、桥下有关领导多次组织学生家长学习先进教子经验,使德育工作进村入户。每个管委会设点,让学生假期有开展丰富多彩活动的场所,并有管理人员参与管理。这项活动涌现出了许多先进人物,如,观下钟主任、桥下宋主任等,他们不惜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帮助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
5、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开展社区教育活动
平时,我校还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如区福利院、赛维公司、仰天岗革命旧址以及家乡的人文景观等,开辟为学校的德育基地,通过组织学生定期到德育基地参观、学习、调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奉献精神教育、热爱劳动教育。一年来,我校以创建文明城市为契机,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组织少先队志愿小分队,走进社区、公园、敬老院、福利院等地,做善事,献爱心,以实际行动践行现代文明,为我市文明城市创建出力添彩。
也正是由于学校教育工作得到社会、家庭的有力支持和积极配合,三位一体,形成同心,同步、同向、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大教育模式,才使我校的德育工作呈现“事事有人关心、处处有人留心、时时有人操心”的大好局面,使我校创建新余市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特色学校工作扎实、深入、持久地开展。
七、创建成果
在创建特色学校工作的推动下,我校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首,和谐发展”的策略,全面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校德育工作以其鲜明的特色受到了上级领导的赞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学风教育为中心,以道德规范的养成教育为重点”的一条主线,一个中心,一个重点的德育工作“三个一”工程。德育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创造了和谐的人际环境、浓厚的学术环境、高雅的文化环境和催人奋进的育人环境。
在创建特色学校工作的推动下,我校德育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卓有成效的德育工作促进了良好的校风的形成,创设了以“爱国读书、求实向上、勤勉诚朴、民主创新”为内涵的独特的校园文化。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学校声誉蒸蒸日上。学校先后荣获全省教育系统“提升质量年”活动先进单位(省教工委、教育厅201*年1月);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区关工委、教体局201*年3月);全市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市委、市政府201*年3月);全市实施素质教育示范校(市教育局201*年4月);201*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区教体局201*年2月);201*年度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区教体局201*年2月);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市关工委、精神文明办201*年5月)。
八、对创建特色学校的理性思考
1、创建办学特色是一种办学思想在办学过程中的物化。它既体现在管理目标、内容、规格、途径、方法上,也应渗透在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创建办学特色必须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作指导,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提炼,才能在时代飞速发展的步伐中保持并发展特色。我校创建新余市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特色学校,能坚持以课程改革中先进的教育观、学生观、课程观为先导,将课程改革与城郊小学的实际相联系。
2、学校的办学特色表现为一所学校的风气、校园文化、校园群体价值观念和精神风貌,要使它们“渐入佳境”,就有一个“特色的内在驱动”问题。如果说,社会发展对教育领域人才观、质量观的影响是外在动力,那么还得靠学校领导和教师的事业心、敬业精神、开拓精神的内在驱动。只有当领导、教师、学生形成共识,同甘共苦,才能凝集成引人注目的办学风貌。我校创建新余市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特色学校,能做到目标明、人心齐、方法实。
3、办学特色应具有学校自身的传统,它的形成是长期艰苦的教育实践的结果,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我们认为,发展是绝对的,稳定是相对的,一旦停止实践,这个传统就不复存在。因而必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造新形式、方法,丰富其内容,并体现它的独创性和多样性。因而,我校创建新余市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特色学校,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基。
创建特色学校的过程,是教育理想的实施过程,是对现代教育理论的实践过程,是对传统优势的发扬过程,是对学校的自我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我校以创建新余市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特色学校为动力,促使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形成合力,构建德育新体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构建了坚实的平台。我们深知,教育发展日新月异,改革潮流滚滚向前。“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创建特色学校,是历史的必然,是时代的选择,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不进是退,慢进也是退。任何观望、徘徊、犹豫、等待,都是毫无出路的。我校将根据我校的校情,牢记市、区教育局领导的谆谆嘱托,牢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承诺,着眼未来,依时顺势,扬长避短,敢于创新,同心同德,勇于超越,谋求学校发展的后劲,奠定学生最优发展平台,继续扎实创建特色学校,促使我校向内涵发展迈出坚实的步伐!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201*三结合教育工作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201*三结合教育工作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1*三结合教育工作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03412.html
- 上一篇:门诊收费处实习小结
- 下一篇:荆山街道暑期三结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