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血液透析室新护士的心理素质

时间:2019-05-28 17:53:19 网站:公文素材库

血液透析室新护士的心理素质

血液透析室新护士的身心健康的调查及调节方法

【摘要】通过对调查血液透析室新护士的身心健康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总结身心

健康的自我调节方法,从而减少实习护生被刺伤的几率。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医院血液透析室的56名护士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护士压力的来源、压力调节的情况、对自我调节的认知情况、自我调节方法。结果:被调查的56例护士中有61.55%的护士压力过大,能够正确自我调节压力的护士仅为46.63%,55.42%的护士有对自我调节的认知。结论:临床护士对身心健康的意识淡薄,缓解压力的重要性认识不深,同时自我调节方法欠缺。医院应该加强对护士心身健康的自我调节意识;科室可以组织护士多缓解压力,重视护士的心身健康的自我调节程度。

【关键词】血液透析室护士身心健康自我调节

血液透析室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特殊的科室,血液透析室护士也是一个特殊的团队,如何在紧张的工作中保持自身的身心健康,更好的适应工作,这是每一位透析室护士所必须注意的。为了解护士心身健康自我调节的情况,我们对201*-201*在我院临床护士的56名护士心身健康自我调节的情况及相关资料的问卷调查,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

采用便利取样法,选取我院血液透析室护士为对象,其中本科21名,大专33名、中专2名,男6名,女50名,年龄18~45岁,血液透析室新护士均参加全日制护理工作,并在血液透析室护士工作一个月以上。1.2调查内容

护士心身健康自我调节的情况,压力的来源、压力调节的情况、对自我调节的认知情况、自我调节方法等情况。1.3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专人讲解问卷目的和填写要求,以无计名方式现场做答。共发放问卷56份,回收有效问卷56份,有效回收率100.00%。1.4统计学分析

问卷调查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针刺伤发生情况

2.1.1从回收的116份调查问卷显示,116名护生中有83名护生发生过针刺伤,发生率为71.55%,其中21名被针扎2次,占25.30%,9名被针扎3次,占10.84%,6名被针扎3次以上,占7.23%。

2.1.2不同学历实习护生针刺伤的发生率42名中专护生中有31名发生过针刺伤,刺伤率为73.81%,48名大专护生中有34名发生过针刺伤,刺伤率为70.83%,26名本科护生中有18名发生过针刺伤,刺伤率为69.23%。

2.1.3发生针刺伤的班次、地点83名护生发生针刺伤中有31名(37.35%)发生在工作较忙的白班,集中在11:00-15:00这一段时间,24名(28.92%)发生在中班,集中在17:00-21:00这一段时间,19名(22.89%)发生在夜班,其中7名(8.43%)未回答。83名护生发生针刺伤的地点(见表1)

表183人次针刺伤发生的地点分布

地点人次构成比(%)病房5161.45手术室78.43急诊室1315.66门诊治疗室33.61监护室33.61供应消毒中心22.41社区11.20其他33.61合计83100.00

2.1.4实习护生发生针刺的具体操作环节及主要原因,详见表2,表283名针刺伤发生的具体操作环节

操作环节人数构成比(%)整理针头或输液器2428.92回套针帽1518.07分离针头或输液器89.64拔针910.84吸取药液配液体时67.23清洗器械33.61采血89.64往锐器盒取物33.61各种注射56.02其他22.41合计83100.00

表383名护生发生针刺伤的主要原因

原因人数构成比(%)2

表未严格执行操作规程1720.48粗心1416.87工作繁忙2327.71拥挤的操作空间910.84操作不熟练78.43未及时处理针头44.82带教老师不在场67.22其他33.61合计83100.00

2.2发生针刺伤后的处理及报告情况83名被针刺伤实习护生中有47名(占发生针刺伤人数的56.63%)护生在被刺伤当时,会在伤口处挤压出少量血液,用肥皂水或流动水进行冲洗,再用消毒液消毒后包扎伤口,11名(13.25%)护生用水冲洗并消毒,16名(19.28%)护生挤出血并消毒,9名(10.84%)护生发生针刺伤后未作任何处理,发生针刺伤后及时报告37人占发生针刺伤人数的44.58%,未及时报告11人占发生针刺伤人数的13.25%,未报告35人占发生针刺伤人数的42.17%。

2.3对针刺伤的认知情况对针刺伤最大危害的认知情况,认为针刺伤会感染HIV、HBV、HCV的44人占被调查者的37.93%,认为可能会感染HIV、HBV、HCV的31人占被调查者的26.72%,认为在自己身上不会发生HIV、HBV、HCV感染的33人占被调查者的26.19%,认为未考虑HIV、HBV、HCV感染的8人占被调查者的6.90%,对针刺伤防护知识基本了解为37名,占31.89%,部分了解为24名,占20.69%,不了解为55名,占47.41%。

2.4自我防护情况发生针刺伤时护生戴手套26名,占针刺伤人数的31.33%,不戴手套57名,占68.67%,其中认为没必要戴23人占不戴手套者的40.35%,认为不方便戴20人占不戴手套者的35.09%,认为未要求戴的14人占不戴手套者的24.56%,在116名护生中,实习前就已接种乙肝疫苗的有46人占被调查者的39.66%,实习中期接种20人占被调查者的17.24%,实习结束时接种8人占被调查者的6.89%,未接种42人占被调查者的36.21%。

3.讨论3.1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116名护生中有83名护生发生过针刺伤,发生率为71.55%,其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护生在步入临床实习之前,在学校未接受过系统的职业防护教育,基本操作不熟练,操作欠规范,缺乏防护意识,同时,由于护生初次接触临床,经验不足,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再加上部分带教老师由于工作忙,有好多事放手学生去做,未做到“放手不放眼”,没有做到很好的监督、

指导作用,学生缺乏慎独精神,不按规程操作,都是发生针刺伤的重要原因。3.2护生针刺伤的防护对策3.2.1加强职业防护教育,树立防护观念,有效的教育是防护的重点。临床护

生针刺伤发生率居高不下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护生未接受过系统的职业防护教育,缺乏防护意识,因此,应将职业防护教育列入护士教育课程,将针刺安全与预防列入岗前培训内容,提高护生自我防护意识。护生实习前应进行防护知识的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常见经血液传播疾病流行特点及传播途径,职业感染的危险性及职业感染的途径;普及标准预防的概念及措施(接种乙肝疫苗、洗手、防护用物的选用、污染锐器的处理、血液体液标本处理、医疗垃圾的处理等),减少护理工作中被针头刺伤的措施,皮肤黏膜以外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后的处理,针刺伤后的处理[2]等,培养护生自我防护意识。另外实习过程中还要不断接受继

续教育,不断强化安全防护意识,护理部和院感科应加大督查力度。3.2.2强化操作训练,规范操作规程加强护生在校期间的基本功训练,特别是实习前给予集中操作练习,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和熟练程度,对降低针刺伤发生率,减少职业性感染,保证护生实习的职业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在实习期间带教老师应注意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改变不安全行为。:禁止双手回套针帽;禁止直接传递锐器物;禁止用手分离用过的针头、针筒;禁止手持锐器物指向他人。3.2.3改善工作条件,创建安全的医疗环境,国外研究[3]表明安全的操作环境能有效减少医护人员锐器刺伤的次数,如采用安全针头注射器、提供便于丢弃尖锐物品的容器、负压标本试管采血等。医院在现有的条件下,应考虑医护人员本身的安全性,提供便于丢弃污染针头等锐利废物的容器等设施,减少医疗锐器刺伤的发生。3.2.4规范医疗废品的处理整理用物和处理使用过的针头过程中,使用过的针头尚未放入锐器盒,是发生污染针头刺伤的高危环节,为避免针刺伤的发生,护士应立即处理使用过的裸露针头,必要时将锐器盒携带至病人床旁,以便操作者在使用后及时处理针头。锐器收集器只装2/3满即停止使用,以减少刺伤的机会。3.2.5提高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率我国是乙肝高发区之一,而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措施,本次调查表明36.21%的护生未接种乙肝疫苗,早在1991年美国职业健康和安全部门实施了预防血液传播的标准,卫生保健人员必须注射乙肝疫苗,这项措施使美国医护人员乙肝感染和死亡数由每年的几千例下降到20例。所以,学校和实习医院应当重视护生乙肝疫苗接种率,建立护生健康档案,以便及时了解护生乙肝疫苗预防接种情况。3.2.6严格带教老师准入,加强带教老师培训能从事临床带教的老师必须是综合素质比较高、理论知识扎实、操作技能娴熟、临床经验丰富、责任心比较强的执业护士以上人员担任。护理部每年应该将各科室有资格担任带教老师的名单下发,严格落实带教老师的准入制度。对有资格的护士要进行有计划的培训与考核,让带教老师在实习带教中知道如何教,教什么,让护生学有所得。3.2.7建立医院职业暴露报告系统医院保健科应协调医院感染科建立职业暴露报告系统,以便医护人员在针刺伤意外发生后能向有关部门报告,并得到及时的咨询和处理。同时有关部门应定时分析和报告事件的发生率及预防措施,对医护人员进行再教育,提高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3.3针刺伤后的处理调查结果显示在83名护生中只有56.63%的护生在发生针刺伤后懂得如何正确处理,正确的处理程序主要为立即挤出伤口血液→反复

冲洗→消毒→伤口处理→抽血化验检查→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并通知医务处、院内感染科进行登记、上报、追访。

4.结论

通过此次调查发现,护生缺乏针刺伤防护知识,发生针刺伤率高,同时护生对针刺伤防护教育和危害因素的认识存在明显不足,但不同学历护生的自我防护意识差异不大。教育部门应将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列入医学院的教材及课程设置中,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和实习前能强化职业防护知识的教育,充分认识到锐器伤安全的重要性,在意识和行为上自觉接受,另外,实习医院应建立、完善职业防护管理体系,定期对实习护生进行职业安全教育,以减少针刺伤危害。

参考文献

[1]李月玲.锐器盒在预防护理人员针刺伤中的应用{J}.广西医学,201*,29(7):1113.[2]王红红.护生职业防护现状调查.护理研究,201*,16(6):333.

[3]陈长香,李建民,张艳,等.临床护士职业防护现状调查.护理学杂志,201*,19(17):15-16.

扩展阅读:血液透析院报

血液净化室提高护士素质出新法--

分层次培训新护士

血液净化室护士是专门为尿毒症患者每天提供专业化治疗的护理工作者,对于血液透析治疗顺利进行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促进护理专业化发展,重要的是护理人才,培养和使用专科护士是重要举措之一,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新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以帮助其尽快掌握血液透析专科技能,成为合格的血液透析专科护士。分层次发展护士专科技能的培养,有助于提高护理技术人员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专业素质和自我成就感,关系到我院血液透析护理队伍的建设和血液透析室的护理质量,更促进护理专业的发展。

4月20日下午,血液净化室护士长顾双双对本科室的低年资护士进行了培训。李芳护士长也来到现场进行指导,并提出了宝贵意见。

本次培训是以讲座的方式,为新护士讲解了《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护理》,从整体上介绍了中心静脉置管的种类,优缺点,进行血液透析时的操作方法等,并结合临床上遇到的实际病例进行重点讲解,不仅通俗易懂而且易于掌握。

培训结束后,一致认为,所获良多,不但有着浓郁的学术气氛,丰富的学术信息,更有可贵的护理经验和体会,纷纷表示,要将这次培训获得的知识应用到工作中去,理论联系实际,做好每一项护理操作。

血液净化室殷秀丽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血液透析室新护士的心理素质》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血液透析室新护士的心理素质: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血液透析室新护士的心理素质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03616.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