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寝室长总结
301寝室长的期末小结
一直以来,我们的301都非常和谐,这个学期更加是。一定要写个总结的话,那我就随便写几句吧。
首先,我们的寝室环境很温馨。虽然没有很华丽地去装饰它,但也保持得非常整洁卫生。每次回到寝室就像回到家一样的亲切。这个学期我们1-301已多次获得“优胜寝室”称号,不是说这是多么大的出息,可我们就是很开心,为这一份肯定,为一份鼓励。当然,我们也会更加努力。
其次,我们的寝室生活总体还算从容有序。凡事一般也有商有量着去解决。我们都很喜欢齐心协力做事的感觉。眼看四姐妹越来越团结,确实打从心底地高兴。会很习惯性地去关心彼此的生活、心理等状态。偶尔谁不顺心了,就一起说说话,做做彼此的心理医生什么的,便也一路朝着阳光向上的方向成长起来。
当然,我们比较喜欢低调,偶尔也会小拉风一把。本着“与人为善”的态度生活在集体中,不争不吵,也从不吝啬自己的笑容。和班级其他同学的相处得也算融洽。
快期末了,也就快大二了,我们要更加努力了。相信我们未来的学习、生活、工作会越来越顺利,人生道路也一定会越走越稳步的。
加油,我们的301!
301寝室长:徐梅蕉
二零一二年六月十五日
扩展阅读:301骨科总结
胸廓出口P39胸廓出口(或上口)的界限,外为第1肋骨,前为第1肋软骨及胸骨柄,后为第1肋骨及第1胸椎体,主要为肺尖所占据,由于胸廓出口向前下倾斜,其前侧为锁骨,因此胸膜顶向上突入颈部,其上仅为一层筋膜覆盖,胸膜顶最上缘在锁骨上3cm。其他结构从前到后为:锁骨下V、颈内V、膈N、迷走N、锁骨下A、颈总A、喉返N、C8和T1N、交感干及胸神经节。
胸廓出口综合征(thoracicoutletsyndrome)是指由两侧第1肋包围的胸廓出口周围,臂丛和锁骨下血管遭受压迫而引起的综合征.可在胸廓出口处引起压迫的骨性结构有颈肋、第1肋骨和锁骨;前斜角肌、中斜角肌、锁骨下肌、胸小肌等可构成肌性压迫.根据本综合征发生的原因,可分为以下5类:①颈肋综合征;②前斜角肌综合征;③肋锁综合征;④第1肋骨综合征;⑤过度外展综合征.颈肋与前斜角肌综合征最为常见,二者发病机理、临床症状和处理方法相似,所不同的是:前者有颈肋而后者没有.
斜角肌间隙P39为前中斜角肌与第1肋骨形成的间隙,有臂丛及锁骨下动脉通过,狭窄后可导致臂丛下干与锁骨下动脉卡压,引起胸廓出口综合征。
颈肋分类P23颈肋附着于颈7椎体和横突,可能仅为单纯外生骨疣,也可发展成一个较完整的肋骨,其末端游离或借一纤维带与第1胸肋相连。分为四类:1颈肋短小,刚超过横突;2超过横突较多,末端游离或与第1胸肋相连;3颈肋几乎完整,并以纤维带与第1胸肋的肋软骨相连;4颈肋完整,并以肋软骨与第一胸肋的肋软骨相连接。
根据病因,胸廓出口综合症可分为P39骨性畸形(如颈肋、C7横突过长、第1肋骨或锁骨畸形)或软组织因素(如斜角肌先天性束带、斜角肌挛缩、锁骨下肌或颈部迷走神经压迫、肋锁间隙或斜角肌间隙狭窄等)
5胸出口综合症在胸出口处可引起骨性压迫的结构有(颈肋)、(C7横突过长)、(第1肋骨或锁骨畸形);构成肌性压迫的结构有(斜角肌先天性束带)、(斜角肌挛缩)、(锁骨下肌或迷走神经压迫)、(肋锁间隙或斜角肌间隙狭窄),等
horner综合症颈部交感神经链损伤,颈下交感神经节受损的表现,临床上症状有四方面:眼裂变小、眼球凹陷充血、同侧面部出汗减少、瞳孔变小。前三种情况时间长后可以代偿,瞳孔变小会遗留下来。提示近椎孔臂丛神经损伤。诊断节前损伤的可靠率85%以上。
斜角肌间隙的境界前斜角肌的后缘,中斜角肌的前缘,第一肋骨的上缘构成斜角肌三角。胸锁乳突肌P32副神经支配C2-4,前缘自乳突尖至胸骨头起点内侧,后缘自乳头尖至锁骨头起点外侧,浅层为颈筋膜和颈阔肌覆盖。胸骨头呈腱性较窄,所骨头呈肌性较宽,止于乳突和上项线内侧。两侧胸锁乳突肌同时收缩,使颈后伸仰头,上端固定时能提起胸前壁,如一侧胸锁乳突肌收缩,则屈头至同侧,面部转向对侧。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可引起斜颈。二腹肌P44二腹肌有前后二腹和一中间腱,为颈部重要的肌性标志。后腹起于颞骨乳突部的乳突切迹,位于胸锁乳突肌的深面,向前下内行经颈内静脉、副神经、迷走神经、舌下神经、枕神经、上颌动脉及颌外动脉的浅面,最后终于中间腱,此腱被一由深筋膜发出之悬带系于舌骨大角上,由中间腱发出之纤维即为前腹,向上内在正中线止于下颌骨下缘之二腹肌窝内。前腹位于下颌舌骨肌之浅面,一部分为颌下腺所被覆。二腹肌后腹和茎突舌骨肌由面神经支配,前腹和下颌舌骨肌由三叉神经的下颌神经之下牙槽神经分出的下颌舌骨肌神经支配,赅舌骨肌由舌下神经支配。
特殊颈椎P51)寰椎由前弓、后弓和侧块组成,无椎体、棘突和关节突。前弓后面正中处有齿突凹,后弓上面有椎动脉沟。侧块上面有椭圆形关节面,下面有圆形关节面。2)枢椎椎体有向上伸出的齿突。3)第7颈椎又称隆椎棘突特别长,末端不分叉。颈椎的共同特点:1椎体侧方有钩突;2椎孔较大,呈三角形;3关节突方向近似水平位;4横突有孔,椎动脉通过;5棘突分叉。
颈椎生物力学Q544颈椎的生物力学功能是:载荷的传递,三维空间的胜利活动和保护颈脊髓。P82颈椎运动可分为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和旋转运动。寰枕间的椭圆关节&寰枢间的枢轴关节联合产生三轴运动,成为一个“球与凹”型的关节,并因有翼状韧带&十字韧带加强,显得特别坚固。旋转运动为寰椎连同头骨在齿突上的运动,屈伸运动多在寰枕关节,深鞠躬时颈椎、胸椎和腰椎都加入运动。颈椎关节突关节面方向接近水平,使颈椎可做较大幅度的屈伸、侧屈和旋转运动。
椎动脉P51起于锁骨下动脉的后上部,正对前斜角肌和颈长肌外缘之间的间隙,上行进入第6颈椎横突孔,出寰椎横突孔后呈锐角向后,围绕寰椎上关节面的后外侧向内,经寰椎侧块后方的椎动脉沟进入椎管。随后经枕骨大孔,穿蛛网膜,在桥脑下缘左右汇合形成基底动脉和颈内动脉形成的大脑动脉环供应脑后部及脊髓血运。椎动脉供应脑的血供占心输出量的1/6,占脑血流总量的11.5%。
锁骨下动脉根据与前斜角肌之间关系分为三段,(1)前斜角肌内侧,分出椎动脉、甲状颈干和胸廓内动脉。
齿突发育不良P19dysplasiaofodontoid齿突高度有不同程度减低,顶端顿圆,其后方的寰椎横韧带常不足以维持寰齿关节稳定,而引起自发性寰椎脱位。
寰枢关节P73寰枢之间有四个关节,包括两个中间的车轴关节及两个侧方的摩动关节,前者及寰椎前弓齿突凹与齿突前关节面之间的关节,以及寰椎横韧带前面与齿突后关节面之间的关节;后者即两侧寰枢椎关节突之间的关节突关节。
临床上寰齿间距(ADI)大于6mm或两侧块外移距离之和大于6.9mm,说明寰椎横韧带断裂。
luschka关节P77钩突关节由颈椎侧方的钩突与相邻上一椎体下面侧方的斜行凹面形成。有限制颈椎侧屈、防止上位椎体向后外脱位以及阻挡椎间盘髓核脱出均有明显栅兰作用。窦椎神经P325称脊神经脊膜支或Luschka神经。在脊神经分为前后支之前发出,有细支与最临近的椎旁神经节连接,或连于灰交通支。与主干反向走行。它有交感神经的分支加入,经椎间孔进入椎管。在椎管内,窦椎神经分成较大的升支和较小的降支,各相邻的升支与降支相互吻合,形成脊膜前丛和脊膜后丛,遍布于脊膜全长,并伸入颅内。窦椎神经分布于脊膜、椎管、椎骨的韧带、纤维环的边缘(不进入纤维环内部)及脊髓的血管,亦从椎管内分布于椎间关节的关节囊。
hangman骨折Q555枢椎椎弓骨折,较少见,最早发现于被施绞刑这,故又称hangman骨折。可同时伴有枢椎椎体脱位,又称为“创伤性枢椎滑脱”(traumaticspondylolisthesisoftheaxis)。指枢椎上、下关节突之间的部分在暴力作用下发生的骨折,常伴周围韧带和椎间盘损伤,继而出现枢椎椎体不稳或脱位.如果暴力很大,则可导致严重的枢椎脱位,上颈髓受压,甚至造成死亡.
jefferson骨折Q551寰椎骨折,是较少见的上颈椎损伤,发生率占2%~4%。常引起骨折块分离移位如爆裂状,故称寰椎爆裂性骨折。多为头顶直接遭到自上而下的暴力作用而造成。特点为寰椎四处骨折并形成四块骨折段,为两个侧块和前后两弓,骨折移位呈离心分布。7.颈椎间孔挤压(spurling征)P64患者头转向患侧并略屈曲,检查者左手置于头顶,右手轻叩之,肢体出现放射状麻木或疼痛为阳性。提示有神经根性损害,常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Fenz征前屈旋颈试验-颈椎小关节退变;Eaten(orLasequard)征颈脊神经根张力试验-颈椎病根性压迫,臂丛损伤,前斜角肌综合征;Addison征-血管受压-前斜角肌综合征
下位颈椎前路手术(左侧)层次Q214(一般采用右侧,可以避开下位颈椎邻近,位于左侧的乳糜导管)自胸锁乳突肌前缘至颈前中线,沿颈皮纹做横切口长为5~6cm,切口水平高体依病变部位而定。层次为:皮肤、皮下、覆盖深部结构的颈阔肌横行切断,在其深面潜行剥离上下各3cm,提起胸锁乳突肌内侧与颈内脏鞘(气管、食管、和甲状腺)之间的联合筋膜,剪开,向上下方向扩大剪开,显露胸骨舌骨肌和甲状胸骨肌在近中线侧显露出来。甲状腺下动脉位于C6椎体水平,远端开始分叉,喉返神经于次分叉处穿行。自肩胛舌骨肌内侧与胸骨舌骨肌和甲状舌骨及之间隙进入,或在该肌与颈内脏间隙进入,直达椎体前缘。脊柱前中后柱
3Denis"三柱学说Q544前纵韧带、椎体前半部及相应椎间盘、纤维环为前柱;椎体后半部及相应椎间盘、纤维环、后纵韧带及椎管属中柱;脊椎附件,包括椎板、黄韧带、棘间和棘上韧带、棘突为后柱。三柱学说把韧带结构作为脊柱稳定的重要结构。维持脊柱正常屈度的因素P191主要为不同躯干肌的作用。分为:(1)脊柱肌:浅纵行肌群主要作用后伸,较少作用侧屈;深斜行及横行肌群主要作用旋转,其次侧屈。(2)脊柱外肌:腹肌、腰方肌、腰大肌、肋间肌、菱形肌及背阔肌。腹肌和背肌以及髋关节的屈肌和伸肌平衡地将骨盆前倾角维持在30°。竖脊肌和腹直肌是两组重要的抗重力肌肉,屈髋则重心前移,竖脊肌本体感觉兴奋反射性收缩。伸髋中心后移,腹直肌收缩;四肢运动时,这两组肌肉均发生反射性收缩,维持骨盆正常的前倾角,使躯干稳定。另脊椎骨的形状、韧带的附着、大小及方向、椎间盘的固有坚固性对维持脊柱曲度也起一定作用。
脊柱生理曲度的意义:使脊柱如同一个大弹簧,增加缓冲震荡的能力,扩大躯干重心基地的面积,加强直立姿势的稳定性,腰椎生理前凸对负重及维持腰部稳定甚为重要。骨盆前倾角亦重要,如>30°,发生腰椎前凸或病理性凹背(swayback)。胸、骶段后凸增加胸腔和盆腔容积,使内脏有活动余地。
小关节面综合征(facetsyndrome)腰椎过度前凸重力后移关节突关节过度负重退变半脱位假关节形成失去稳定性腰痛
脊柱的骨性标志Q196自C7以下所有棘突均可摸到,位于正中线。直立两手下垂时,两侧肩胛岗连线通过T3棘突,T7棘突平两侧肩胛骨下角连线,L3平脐,L4平两侧髂嵴最高点,髂后上棘平S1、2骶后孔之间,相当于蛛网膜下腔终末处。髂后上棘内侧有一凹陷,相当于骶髂关节,骶尾部有一凹陷,两侧为髂后上棘,上端平L5棘突下方下端为两侧髂后上棘至骶尾关节连线,称为Michaelis菱形区或米氏凹。骶骨背侧正中线上,一列纵行隆起为各棘突愈合形成的骶正中嵴,有3~4个结节,第2、3最显著。两侧骶后孔外侧一拇指宽处另有两列隆起,为各横突愈合形成的骶外侧嵴,为经骶后孔作骶神经阻滞麻醉时的标志。尾骨底的后外侧触到两个隆起为骶尾角,是骶管裂孔的侧壁。特发性脊柱侧弯Q1756脊柱有侧凸及旋转畸形,而无任何先天性脊柱异常或合并有神经肌肉或骨骼疾病。是脊柱侧弯中最常见的一种,占70%,发病原因不明。
2.opllOPLL(ossificationofposteriorlongitudinalligament)P79颈椎间盘多次重复慢性损伤,使椎管前静脉丛出血,钙化后形成。Q1637后纵韧带骨化颈椎间盘变性后,椎间盘软弱,椎间隙狭窄,椎体间不稳,错动,牵拉纤维环及四周纵韧带,纤维环和纵韧带牵拉椎体边缘,可引起骨膜下出血,血肿机化即产生骨质增生,形成骨刺或骨嵴,血肿若多渗入后纵韧带下,即形成OPLL,X线侧位片上表现为紧贴颈椎后缘的、具有各种表现的骨化阴影。
3.脊髓栓系综合症(tetheredcordsyndrome,TCS)Q750系脊髓圆锥以下终丝或马尾固定于椎管,于脊柱生长期中牵拉脊柱圆锥不能向头侧移动而产生脊髓或圆锥牵拉损害症状之综合征。部分病人与脊髓纵裂同时存在。
结构性脊柱侧弯分为Q1756(1)特发性(0~3岁、4~9岁、10岁以上青年型);(2)先天性(a骨畸形,分形成缺陷、半椎体、楔形椎体、节段性缺陷以及混合型,b脊髓畸形,脊髓发育不全、脊柱侧凸,c骨与脊髓侧凸);(3)神经肌肉性(a下运动神经单位损害,脊髓灰白质炎,b上运动神经单位损害,脑性瘫痪,c神经肌肉疾病,肌肉营养不良):(4)神经纤维瘤病;(5)间叶组织疾病:结缔组织遗传性疾病;(6)外伤性;(7)感染性(化脓性、结核性);(8)肿瘤性;(9)代谢性骨病:佝偻病、成骨不全;(10)其他。5.床边(gaeslen)4Brown-Sequard综合症P311脊髓半横切,进入脊髓后浅感觉先交叉后上行,深感觉先上行后交叉。半横切后,切断平面以下同侧出现:(1)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由于椎体外系的抑制作用被阻断,肌张力增强,深反射亢进,出现病理反射;(2)皮肤血管运动麻痹;(3)由于切断后索,触觉和本体觉障碍,包括关节肌肉觉和振动觉丧失,两点分辨觉也消失;(4)由于损伤脊髓前角,切断节段相当的节段性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和感觉障碍;(5)皮肤感觉过敏。对侧痛温觉丧失、顿麻。
肌肉瘫痪平面以上,由于损伤节段后根受到损害,感觉纤维进入脊髓时即被累及,出现节段性感觉消失,一般显现一条狭窄的无感觉区,由于对上位神经节产生刺激,感觉小时区的上方有节段性感觉过敏。对侧1~2节段以下痛温觉消失(脊髓丘脑侧束)2脊柱结核有哪些临床表现?应与那些疾病鉴别?Q1266症状和体征:(1)疼痛,为轻微顿痛,劳累加重,休息减轻,咳嗽、打喷嚏或持重物时加重,夜间痛不明显。如压迫脊髓和神经根可出现沿神经根放射的剧烈疼痛。(2)姿势异常:颈椎结合,斜颈畸形,头前斜,颈短缩,双手托下颌。其他部位者站立或行走时尽量将头与躯干后仰,坐时喜用手扶椅,以减轻体重对受累椎体的压力。腰椎结核拾物尽量屈膝。屈髋,避免弯腰,起立时双手扶大腿前方,为拾物试验阳性。(3)脊柱常见角形后凸畸形,侧弯不常见。(4)脊柱活动受限。(5)棘突压痛不明显,叩痛阳性。(6)寒性脓肿,常为就诊的最早体征。(7)脊髓受压表现。X线可有生理弧度、椎体形状改变、椎间隙及椎体周围软组织改变。MRI用于早期诊断:受累椎体T1W1低信号,T2W2高信号。表现为椎体炎症、并脓肿、椎间盘炎症等。确诊依靠病理和细菌检查。鉴别诊断:脊柱的化脓性骨髓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布氏杆菌病、伤寒、梅毒、放线菌病等炎症;自发性寰枢椎关节脱位、间隙退化、骨髓炎、要椎间盘突出症、半椎体畸形、先天性椎体融合和脊柱肿瘤。与恶性肿瘤鉴别:传统上:肿瘤多单椎体破坏,椎间隙正常。对于单椎体结核,鉴别靠MRI,脓肿和死骨是结核的特异病变,有鉴别意义,T2W2高信号,强化后内部为低信号的软组织;肿瘤为T1W1、T2W2为中高信号,强化后呈高信号的软组织。脊柱结核发病率:L>T>C>S.Co
4一患者女性,28岁,有腰扭伤史,慢性腰部酸胀,不适2年,1月前发现右髂窝有一肿物,触之有液波感,X线显示T12C1椎体破坏,椎间隙狭窄,请给出一具最可能的初步诊断。5在脊柱结核中为什么椎体结核占大多数?约有10%的截瘫率,何谓骨变活动性截瘫和骨变静止型截瘫?两种截瘫预后有何差别?Q1264椎体结核占99%,于解剖生理有关:椎体负重大,容易损伤;以骨松质为主;很少有肌肉附着;滋养动脉多为终末动脉。Q1278骨病活动型指椎体或椎弓的结合性病变尚在活动期,是脊髓直接受结核性物质压迫的结果。骨病治愈型指椎体或椎弓的结核性病变已治愈,但有比较严重的后凸畸形,椎管内有大量纤维组织增生,硬膜增厚和脊髓磨损变性,出现截瘫现象,也呈“晚发型截瘫”。前者手术减压效果很好,后者手术效果较差。3腰椎峡部裂引起腰、腿痛的原因有(峡部不连椎弓的异常活动)、(压迫或刺激性神经根痛)和(椎间盘退变)。SpondylolysisQ1720
4患者有腰腿痛,MRI显示L3-L4,L4-L5,L5-S1间盘突出,如何确定应作哪个间隙的髓核摘除术?
L4-5突出压迫L5神经根,疼痛沿臀部、大腿后外侧放散至小腿前外侧、足背和趾;胫前肌、拇伸肌、第2趾伸↓严重者足下垂,膝、跟腱反射变化不大。
L5-S1突出压迫S1神经根,放射至小腿后外侧、足跟、足底和足外侧。3-5趾伸、足跖屈↓,踝反射↓
L3-4压迫L4,股神经痛,大腿前外侧。膝前部和小腿前内侧。股四头肌肌力、膝腱反射↓10.Allis征Q71又称Galeazzi征,患者仰卧,屈髋屈膝,两足平行置于床面,比较两膝高度。不等高为阳性,提示一侧股骨或胫骨短缩,或髋关节后脱位。
Schmorl结节Q1688椎间盘软骨板破裂或缺损后,髓核可突入椎体,在X线片上显示椎体有压迹,称Schmorl结节。
后纵韧带P79位于椎管前壁,起自枢椎,向上移行为覆膜。后纵韧带较强,分两层,浅层为覆膜的延续,深层呈齿状,坚固附着于椎体及椎间盘,可防止其内容物向后突出。钩椎关节的关节囊韧带即起自后纵韧带深层及椎体,斜向外下附着于钩突。
胸椎的血液供应P113直接接受相邻肋间动脉供应,上2胸椎还接受甲状腺下动脉、锁骨下动脉、肋颈干或椎动脉发出的降支,以来自甲状腺下动脉者居多。不同节段血管在相应椎体前、后面和椎弓内、外面分为升、降支,供应相邻椎骨,每侧相邻升、降支相连呈纵吻合,左右同名支相连成横吻合。每个胸椎的滋养动脉共分三群:二群分别由椎体左右前外侧面进入,一群由椎体后面中央进入。三群动脉在椎体内呈放射状排列,并在松质骨内互相吻合。腰椎峡部裂(spondylolysis)引起腰痛或下腰痛的原因Q1720(1)峡部不连椎弓异常活动峡部裂时,棘突椎板下关节突成为一个活动单位,受棘韧带及背伸肌的牵拉,使该峡部发生头尾端的异常活动,使峡部疲劳骨折难以愈合,骨折处新生纤维软骨,骨痂样组织中可带有神经末梢,受峡部异常活动刺激引起腰痛,在椎管外为脊神经后支的内侧支,椎管内为窦椎神经的分支,均可通过脊神经前支出现向臀部会哦股后部之反应痛。(2)压迫或刺激性神经根痛峡部纤维软骨样增生过大可对其前方走行的神经根构成压迫或刺激,发生神经根痛。(3)椎间盘退变,纤维环破裂,失稳,发生腰痛,并继发腰部韧带、关节囊及腰背肌劳损,产生腰痛。(4)峡部裂对其上位椎体的影响椎弓根钉固定后造成相邻椎间隙活动增大。每个具体患者腰痛的原因可以上上述一种或几种,部分病人可无腰痛,本病发生于儿童时期,多无症状,成人后出现症状。
腰椎峡部裂和脊柱滑脱的病因和病理改变Q1717峡部裂病因:a先天性,b家庭性或遗传性;c或天性、疲劳骨折;d创伤性骨折;脊柱滑脱病因:a向前向下滑脱峡部裂使椎体及上关节突于其棘突、椎板、下关节突分离,减弱了抵挡向前向下滑移的能力。椎间盘退变亦使椎间隙失稳,使上位椎体易于向前滑移;滑移后人体代偿性将身体中心后移,背伸肌紧张,使腰椎向后,结果增加骨盆前倾,增大滑移间隙的滑移张力。滑脱的发生主要在青春期。b旋转轴心向头端脊柱转移。c骶骨角发育异常椎体有畸形者滑脱与骶骨角密切相关。
脊柱滑脱引起腰痛原因:a腰骶部软组织及关节的劳损:前后纵韧带,椎间盘及关节突关节负担加重易于劳损;b骨结构改变:关节突关节负重增加,由不负重关节成为负重关节,棘突撞击挤压棘间韧带,创伤性关节炎;c下腰神经根,甚至马尾神经受压迫或受刺激而疼痛。假性脊椎滑脱Q1719指没有峡部裂的脊椎滑脱,系由椎间盘退变,关节突磨损,渐渐发生的滑脱,称退变性滑脱。多见于中年以后,L3-4多见,多在I度内,神经受压症状也较少。腰椎附件在x线斜位P186正常腰椎附件在X线斜位像上犹如狼犬,犬头为同侧横突,犬耳为上关节突,犬眼为椎弓根的纵切面,犬颈为峡部,犬体为椎板,犬的前、后腿为同侧及对侧下关节突,犬尾为对侧横突。椎弓崩解时,可见峡部出现一带状裂隙,犹如犬颈系一圈带。
腰椎间盘与神经根的关系Q1688L3、L4自相应椎体上1/3或中1/3水平出硬膜囊,紧贴椎弓根入椎间孔,在椎管内走行过程中不与同序数椎间盘相接触。L5自L4-5椎间盘水平或其上缘出硬膜囊,向外下走行越过L5椎体后上部绕椎弓根入L5-S1椎间孔。S1发自L5-S1椎间盘的上缘或L5椎体下1/3水平,向下外走行越过L5-S1椎间盘的外1/3,绕S1椎弓根入椎孔。
2.何谓椎间盘源性腰痛?认识程度?Q1737广义上所有由于椎间盘结构变化而引起的腰痛,均为椎间盘源性疼痛,目前按Zdeblick的概念主要涵盖三大部分:腰椎间盘内部结构紊乱(internaldiscderangment,IDD)、退行性椎间盘病变(DegenerativeDiscDisease,DDD)和节段性不稳。病变均集中在椎间盘,临床主要症状为腰痛,有时伴下肢反应性疼痛。病理变化包括纤维环和(或)髓核撕裂,退行性改变,以及由此引起椎间盘内部的炎性反应和局部稳定性降低。机械和化学因素共同刺激分布在后纵韧带和纤维环上的痛觉神经感受器,从而使退变的椎间盘那产生疼痛,即为椎间盘源性疼痛。有时可刺激临近的神经根,引发局部神经根炎,导致下肢反应性疼痛。IDD通过椎间盘造影确诊。脊柱融合术临床效果最肯定。脊柱运动单位Q1742亦称脊柱功能单位,系由相邻椎体及其间的软组织所构成,可以在三个平面上发生旋转、水平位移、角度位移的运动,其稳定性的维持有赖于椎间盘、关节突关节及周围的韧带结构。被动(骨、关节突关节)、主动(肌肉)、动态(韧带、纤维环)、流体力学稳定性(髓核。终板软骨板)。
10.adam弯腰试验Q1759双足并拢,两膝伸直,向前弯腰近90度双掌相合,检查者坐在儿童的正前方或正后方,双眼平视,呈切线位观察背部是否对成、等高。正常者背部两侧对成等高,如两侧不对称,则为阳性,需拍X线片加以证实。
Adam试验时胸廓旋转畸形加重,伴有肩胛骨不等高,为“剃刀背”畸形。
麻痹性脊柱侧弯的病因分类Q1772由多种原因所致两侧躯干不平衡萎缩或失去功能所导致,典型表现为一个长胸段弯曲,由T8-S部呈一大C形畸形。轻者仅胸腰段呈C形弯曲。小儿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椎间盘P219Q1687脊柱椎间盘共23个,腰部最厚,约9mm,总厚度占脊柱全长1/4-1/5,形状与脊柱的生理弯曲向适应,对脊柱有连接、稳定、增加活动度及缓冲震荡的弹性垫作用。由软骨板、纤维环、髓核构成。髓核水分出生时90%,18岁80%,70岁70%。腰椎管狭窄症累及L4>L3>L5>L2,常累及多个节段。
人体所有韧带中含弹性纤维最多的是黄韧带,达60%~70%。盘黄间隙椎间盘与黄韧带之间的间隙,此间隙在椎间管内口较小,在下位腰椎尤为显著,几乎将内口下部封闭。
寒性脓肿颈椎-咽后;胸椎-椎旁;下胸椎-绕过膈肌及腹膜后间隙-髂部-腹股沟韧带深面股血管周围-大腿;腰椎-骶前部-骶孔-骶后部;腰椎-腰三角-臀部;T11-L4(沿髂腰肌)-大腿前面-臀后-窝。
斜方肌P199三角形阔肌,起自上项线、枕外隆凸、项韧带、C7-T12棘突,上部向外下止于锁骨外侧端,中部横向外止于肩峰和肩胛冈上缘,下部斜向上外止于肩胛冈下缘的内侧部。受副神经及C3-4支配骶嵴肌
竖脊肌P201为一纵行肌群,位于脊柱棘突和肋角的沟内,起点由筋膜和肌性两部分组成。筋膜部分和胸腰筋膜后层融合,肌性部分起于骶髂韧带和骶嵴上部,纤维向上,至肋下缘稍上,延展成为三柱,其中最长肌上升止于头部。(1)髂肋肌,为外侧柱,腰髂肋肌由肌的总腱止于下数肋角,胸髂肋肌起自下数肋角止于上数肋角,颈髂肋肌起自上数肋角,止于下数颈椎横突后结节,纤维彼此重叠,其止点使肋角变得粗糙。(2)最长肌为中间柱,最宽厚,分胸最长肌、颈最长肌和头最长肌三部,胸最长肌止于腰椎的副突和横突、胸椎的横突尖及附近的肋骨部分,其内侧,颈最长肌由上6个胸椎止于第2-6颈椎横突后结节;头最长肌起自上数胸椎横突与下数颈椎关节突成一宽带,在头夹肌和胸锁乳突肌的深面,止于颞骨乳突后部和下部。最长肌恰巧将肋骨结节与胸椎横突间的关节遮盖,因此在做肋头切除时,必须将其牵开。(3)棘肌为内侧柱,最短,主要为筋膜,紧附于棘突的两侧,起于下数棘突,止于上数棘突,自上腰部延伸至下颈部。脊髓的动脉供应特点及来源Q542特点:呈节段性,互相吻合支少,侧支循环供血能力差,容易发生缺血。来源:(1)椎动脉的脊髓前、后动脉;(2)颈深动脉、肋间动脉、腰动脉和髂动脉的脊髓支,伴相应的脊神经进入椎间孔,称根动脉,分为前、后根动脉沿脊髓前后根进入脊髓。
T1-4、L1是危险区
P290脊髓血供分七级,一级为主动脉,末级为脊髓内毛细血管网。中间级包括节段动脉、根动脉及滋养动脉、脊髓前、后纵行动脉干、穿支和脊髓内小动脉及前毛细管。任何一级血供中断,都会引起脊髓缺血,严重者可导致脊髓坏死。脊髓动脉主要有脊髓后动脉,形成血管链。左右椎动脉各发出一条脊髓前动脉,在椎体交叉附近汇合,形成一干,经枕骨大孔入椎管,沿脊髓前正中裂纵行迂曲向下道道脊髓圆锥,多分为2支,向后与脊髓后动脉相吻合。脊髓后动脉有2条,起于小脑下后动脉的脊支或在见随侧面从椎动脉发出,沿脊髓后外侧沟,在脊神经后根之前、后下行直达脊髓末端。脊髓前后动脉起始均很小,随下行而逐渐加大,沿途有许多节间动脉发出的根动脉加入,在颈部来自椎动脉、颈深动脉、及颈升动脉,60%由颈外动脉的咽升动脉发出脊支供应脊髓;在胸部来自肋间动脉;在腰部来自腰动脉;在骶部来自骶外侧动脉、第5腰动脉、髂腰动脉及骶中动脉,其中骶后动脉参与脊髓前后动脉在脊髓圆锥处的十字吻合。脊髓的滋养动脉或根动脉的大小及数目变化甚大,有的仅供应神经根及脊髓被膜,胚胎期根动脉有60~62条,以后大部分退化,仅分布到脊神经节和脊神经根。在成人平均只有8(2-17)条前根动脉加入脊髓前动脉,其主要属支一般在第C3、C5or6、T4、下部胸椎或上部腰椎水平。平均12(6-25)条后根动脉加入脊髓后动脉,最大的根动脉位于腰部。每个椎孔是供应脊髓营养的通过部位。P294供应脊髓的血供来源有4个重要部位,即:(1)供应胸、腰段节段动脉的主动脉;(2)椎间孔,相当于阶段动脉发出之椎内、外的分支处;(3)椎管狭窄处,在T4-8、9平面之间;(4)脊髓内小动脉、前毛细血管,形成致密网,与环绕脊髓的各穿支相连。分水岭,根最大动脉(Arteriaradicularismagna或Adamkiewicz动脉)发自左侧T6椎平面一下一个肋间动脉或上3个腰动脉之一。动脉向上走形较长到达脊髓前面。、
T4脊髓(在T1)和腰髓节段(在T10平面)是脊髓血供的危险区,任何操作如果累及营养血管易发生截瘫。
脊髓震荡Q310是脊髓神经细胞遭受强烈刺激而发生超限抑制,脊髓功能暂时处于生理停滞状态。临床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运动、感觉及反射等完全丧失,但大体看不到明显器质性改变,镜下也看不到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的破坏,一般经数小时至2~3周,感觉及运动即开始逐渐恢复,不留任何神经系统后遗症。brown-sequard综合症
中央脊髓综合症Q317急性颈段脊髓中央综合征,指颈椎骨折和脱位或颈椎病患者,因颈椎过度后伸,椎体后部的骨折片、撕裂的椎间盘或骨质增生压迫脊髓前方,同时脊髓后方又被有皱褶的黄韧带压迫,造成脊髓前后受压。由于在皮质脊髓侧束内,支配上肢的纤维排列在内侧,支配下肢者在外侧,颈段脊髓中央损伤时,上肢运动障碍较下肢明显。膀胱功能也有障碍,尿潴留。损伤平面以下有不同程度的感觉丧失,如有广泛的脊髓内出血,可引起四肢瘫痪。随脊髓水肿的消退,功能可按一定顺序恢复。预后较好,下肢回复最快,其次膀胱,最后上肢运动,小指回复最慢。感觉恢复无规律。
脊髓休克P310脊髓被横断与高级中枢失去联系后,断面以下的脊髓暂时失去反射活动,处于无反应状态,成为脊髓休克。主要表现为:断面以下脊髓所支配的骨骼肌紧张性减退或消失,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括约肌功能障碍及发汗反射消失,表明断面以下躯体和内脏反射均消失。脊髓休克为暂时现象,损伤不久可以恢复,人需要数周或数月。先回复比较原始的简单反射,如屈肌反射、腱反射;以后为比较复杂的反射,如:对侧伸肌反射、搔爬反射。
脊髓的定位评分方法
Q602感觉28个皮区关键点:C3-锁骨上窝;C4-肩锁关节顶部;T1-肘前窝尺侧;T2-腋窝;T3以下为同序数肋间。检查轻触觉与针刺痛觉,缺失为0,障碍为1,正常为2。C5-上臂外侧;C6-拇指;C7-食中指;C8-小指
10对肌节中的关键肌:C4-三角肌;C5-屈肘肌(肱二头肌、肱肌);C6桡腕伸肌(包括肱桡肌),C7-肱三头肌;C8-中指屈指肌;T1-小指外展肌;L2-髂腰肌;L3-股四头肌;L4-胫前肌;L5-拇及趾长伸肌;S1-小腿三头肌。平面确定为上一关键肌力在4-5级。反射性膀胱
9Chance骨折Q594骨折线呈水平走行,由椎体前缘向后经椎弓根至棘突发生水平骨折或致棘间韧带断裂;常见于安全带损伤,骨折移位不大,脊髓损伤少见。
10腰椎侧隐窝狭窄症Q1712腰椎上关节突肥大增生时,在下腰椎(L4-5或L3-5)由上关节突背面与椎体后缘间组成的侧隐窝发生狭窄,压迫通过的神经根导致。临床表现为较典型的坐骨神经痛,类似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较持续及相对固定,无明显行走加重,休息缓解表现。
胸腰椎损伤的手术适应症
脊髓减压术适应症(1)爆裂骨折,后纵韧带断裂,骨折块突入椎管;(2)压缩骨折,椎体后上角突入椎管;(3)椎间盘突出;(4)椎板骨折下陷压迫脊髓;(5)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伴颈椎管狭窄者。
3颈静脉压迫试验(Naffziger征)Q1694用手压迫一侧或两侧颈静脉1~3mim使静脉回流受阻,腰椎管内脑脊液压力升高,出现腰痛和根性放射痛为阳性。
髋臼骨折的x线检查及各自特点Q665x线检查应拍骨盆正位和两斜位片,即前后位片、髂骨斜位和闭孔斜位片。前后位片观察5条线和U形线的改变。(1)髂耻线,为前柱的内缘线-前柱骨折;(2)髂坐线,为后柱的后外缘-后柱骨折;(3)后唇线,位于最外侧-后唇或后壁骨折;(4)前唇线-前唇或前壁骨折;(5)臼顶线和臼内壁线,为臼顶和臼底构成-终端表示臼中心骨折。(3)+(5)=后壁骨折;(4)+(5)=前壁骨折。(6)U形线,髋臼最下和最前面的部分边缘和髂骨四边形前面平坦部分相连而成,用于判断髂坐线是否移位。闭孔斜位(3/4内旋斜位)-显示前柱、臼的前内缘和前唇。髂骨斜位(3/4外旋斜位)-显示后柱髋臼骨折Letournel分类:A后壁;B后柱;C前柱;D前壁;E横折;F后柱+后壁;G横行+后壁;HT形;I前柱+后半横;J双柱。
髋臼骨折手术适应症Q672(1)骨折移位>3mm;(2)合并股骨头脱位或半脱位;(3)合并关节内游离体;(4)CT显示后壁骨折缺损>40%;(5)移位骨折累及臼顶;(6)无骨质疏松。治疗时机:21d内良好复位;21~120d可能复位;120d以上骨折线消失,复位困难。复位使错位骶棘韧带和骶结节韧带的附加纤维加入,几乎充满坐骨大孔,由此出盆移行为肌腱,紧贴髋关节囊的后上部,向外止于大转子上缘的后部。自尾骨尖至髂后上棘连线中点至大转子尖画一线,可大致代表梨状肌下缘的表面投影。
骶正中嵴P367位于骶骨背面正中线上的一排隆起,为骶椎棘突愈合的痕迹相连而成,有3-4个结节,以第2、3骶椎背面最显著。
两侧髋骨的()与()形成一圆周,在此圆周以上部分为()骨盆或称为()骨盆,其下部为()骨盆或称为()骨盆。P360两侧髋骨的弓状线与骶骨上缘形成一圆周,再次圆周以上部分为大骨盆,其内有消化器官。其出口即小骨盆或称真骨盆入口。
P364骨盆环可分为两个弓,后弓又骶骨上3节、骶髂关节及由骶髂关节至髋臼的髂骨部分构成;前弓由髂骨至耻骨的部分构成,两弓在相当于髋臼的平面相交,后弓是直立位或坐位负重部分,较坚固,不易骨折,前弓连接两侧后弓,较脆弱,易骨折。坐骶弓、股骶弓、联结弓
danis将骶骨骨折分为三区Q653I区为骶骨翼骨折,可损伤从前方通过的L5神经根;II区为骶管孔区,骶1-3孔区骨折,可损伤坐骨神经,但一般无膀胱功能障碍;III区为骶管区,如移位可损伤马尾神经,骶区肛门会阴麻木及括约肌功能障碍。
闭孔边界P710位于髋臼的下部,耻骨与坐骨支形成大孔,多三角形,少数卵圆形,上界为耻骨上支的下缘,下界为坐骨下支的上缘;内侧界为耻骨下支的外侧缘,外侧界为坐骨上支、坐骨体的前缘及髋臼切迹的边缘。闭孔边缘锐利,被闭孔膜所覆盖,在上部相当于闭孔切迹部分(耻骨上支闭孔沟)留下一个小缺口,闭孔血管及神经通过。
髋臼的解剖结构P709髋臼位于髂前上棘及坐骨结节连线中间,为半球形深窝,朝向前下外方。顶点占整个面积的2/5,由髂骨构成,厚而坚实,后壁和底由坐骨构成,占2/5,前壁有耻骨构成,占1/5。髋臼下部有宽而深的缺口,为髋臼切迹有髋臼横韧带横过将髋臼做成一个完整的圆周,周围有一圈髋臼唇加深髋臼的深度,髋臼面积超过球面的一半。髋臼切迹向上与粗糙的髋臼窝相连,无软骨覆盖,为股骨头韧带附着处。1请介绍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手术治疗方法及要点。
THA并发症Q2103全身并发症,常见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局部并发症:(1)伤口感染(髋关节既往手术史、类风湿、手术时间长);(2)人工髋关节松动;(3)人工髋关节脱位;(4)术中、后股骨骨折;(5)异位骨;(6)血管损伤;(7)神经损伤。
10髋臼骨折的常规影像学表现及lectournel-judet分型?Q667(1)后壁骨折:正位X线片示后唇线中断移位,闭孔斜位,显示骨折块;(2)后柱骨折,髂坐线中断,闭孔斜位示闭孔环和后唇线断离,髂骨斜位示后柱在坐骨大切迹处骨折;(3)前壁骨折,臼前唇线及髂耻线中断,闭孔环无骨折;(4)前柱骨折,髂耻线中断,髂耻线合并泪滴内移,闭孔斜位示前柱线在髂嵴或髂前上棘和耻骨支处断离;(5)横行骨折,双柱未分开,髂耻、髂坐、臼前后唇均在同意平面被横断;(6)T形骨折,后柱全游离,向内移位,股骨头中心脱位;(7)后柱加后壁骨折,
8.人工髋翻修的手术指征?(1)一部分或全套假体出现疼痛的无菌性松动;(2)进行性骨丢失;(3)假体的折断或机械性损坏;(4)反复发生的或无法复位的关节脱位;(5)作为一期或分期手术,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感染;(6)假体周围骨折。
8.人工髋术后脱位的主要原因及预防措施?(campell)⑴有髋关节手术史或进行全髋关节翻修术;⑵经后入路的髋关节置换术;⑶股骨或/和髋臼假体安装位置不当;⑷股骨与骨盆或骨赘的残余部分的撞击;⑸髋臼缘与股骨假体颈的撞击;⑹软组织张力不足;⑺外展肌群薄弱;⑻大转子撕脱或不愈合;⑼术后患者不合作或肢体摆放位置出现极度异常。
Q2108(1)手术技术上的错误,主要是人工关节放置位置失当。人工股骨头插入股骨干时,应保持10~15度的前倾角,髋臼应外倾40+-10度,前倾15+-10度。(2)手术途径与关节脱位的关系,前切口容易前脱位,后切口易引起后脱位,外切口其脱位率较低,但有发生晚发脱位的可能。(3)关节周围组织与脱位的关系。髋臼周围增生的骨质、残余的骨粘固剂、股骨颈切除适当以保持臀中肌肉适当的张力预防措施:(1)正确掌握角度,将人工关节放置在合适的位置,是预防术后脱位的关键。(2)无论何种手术途径,必须强调对软组织处理的重要性,术中软组织剥离要适当,少切除软组织,争取缝合关节周围的软组织。选用粘固合适的人工关节,保持有效头颈长度,使髋关节外展肌、内收肌处于平衡状态,以利于维持髋关节的稳定,对髋关节再次手术或关节周围软组织松弛者采用长颈型股股假体。(4)对髋关节周围增生的骨质和髋臼缘、股骨上段残余的骨粘固剂,术中尽可能清除,尤其是髋臼前面以及髋臼下缘、股骨小粗隆处。(5)术后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避免过早内收屈曲。
髋臼角P741亦称髋臼指数(acetabularindex),即髋臼顶的斜度。髋臼Y形软骨未愈合前,沿Y形软骨交点作水平线,再沿髋臼作切线,2线相交之角即髋臼角。如Y形软骨已愈合,水平线起点相当于髋臼水平及垂直成分的交点。1岁以下30°,1-3岁25°,三岁以上20°,超过25°不正常,超过30°髋臼发育不良。
股骨头、颈的血供来源:旋股内、外侧A,闭孔A、臀上、下A及股深A的第1穿A。4.髋bachelor手术cdh临床表现Q11191岁前:(1)一侧下肢活动少,蹬踩力弱,(2)双大腿内侧皮肤皱褶部对称,患侧较健侧深,(3)更换尿布或洗澡时髋关节处弹响,(4)伸直或屈髋位外展受限。(5)Ortolani试验及Barlow征阳性:屈髋屈膝90度,外展/内收髋关节;(6)Allis征,髋、膝屈曲60度,腿并拢,足跟对齐,患侧膝低于健侧。(7)X线A髋臼指数>30度;B股骨头外移及上移;CPerkin方格,股骨上端干骺端鸟嘴状突起应在内下象限内;Dshenton线终端,闭孔上缘弧线与股骨颈内缘弧线相连中断。行走后:(1)单侧-跛行,双侧-摇摆(鸭步);(2)臀部扁而宽,大粗隆突出,如双侧,会阴部增宽,臀部后耸,腰前突;(3)
髋后脱位的下肢外观畸形Q681屈曲、内收、内旋。后脱位分五型:微小、孤立大、粉碎、臼底、股骨头。
Ward三角:股骨头、颈骨小梁排列与负重向适应,额状切面,股骨头的压力曲线与髋骨下降的曲线相一致,终于股骨干内侧皮质,张力曲线呈拱形向外下,终于外侧皮质,中间有一骨质密度减低区,称Ward三角。老年人骨质疏松时,可仅有脂肪填充,更脆弱。
股骨颈骨折Garden分型:I:部分骨折,无移位,易愈合;II:完全骨折,无移位,头下型者有坏死可能,余愈合良好;III:完全骨折,部分移位,多远端上移或下角嵌插于近折端断面内,股骨头内旋,颈干角变小;IV:骨折完全移位,易缺血坏死。
臀大肌的形态、走行、起止点、神经支配和作用。其深面通过蜂窝组织与邻近区域的交通途径P750身体最大的扁肌,呈菱形,起于髂骨后线的髂骨臀面,并以短腱起自髂后上棘、骶骨下部与尾骨背面以及两骨之间的韧带、胸腰筋膜和骶结节韧带,肌纤维非常粗大,平行向外下,大部分移行于髂胫束的深面,下部分止于股骨的臀肌粗隆。(1)坐骨大孔-骨盆~;(2)坐骨小孔-坐骨肛门~;(3)向下-围绕坐骨神经的~;(4)臀区深部~向前,沿闭孔动脉的分支与内收肌区的深部~。
固定起端,能使已屈的髋伸直;大腿固定,使骨盆后倾,使前屈的躯干回复直立位,还能使大腿外旋。神经支配来自臀下神经,坐骨神经周围的蜂窝组织:(1)向上与臀大肌深面蜂窝组织相通,(2)向下与窝的深部蜂窝组织相通;(3)前方经大收肌中的开口,沿血管移形于股前区。
臀部主要血管、神经Q756梨状肌上缘有臀上A、N,下缘有臀下A、N,坐骨N,阴部内A,阴部N,股后侧皮N。切取肌皮瓣的血供要求是:(1)较大供区组织面积;(2)供皮区无明显后遗功能障碍;(3)主要营养血管和神经解剖位置比较恒定;(4)血管有一定长度,便于旋转;(5)血管有一定口径,便于移植;(6)手术能在受区同时进行。
坐骨神经,和梨状肌解剖关系出盆后走行及分支I以总干从下缘出(84.2%);II腓总神经穿梨状肌(11.7%);III腓总神经从上缘出(3.3%);IV以总干穿梨状肌出(0.8%)坐骨神经在股骨大转子和坐骨结节之间下行,在臀部位于臀大肌下,由上而下贴附与坐骨背面、上肌闭孔内肌腱、下肌及股方肌的后面,至股部贴附与大收肌的后面,位于臀大肌下缘及股二头肌长头外侧缘所形成的角内。髂后上棘至坐骨结节连线中上1/3交界至大转子尖连线代表梨状肌下缘,此线内中1/3交界处为坐骨N穿出处。
髋脱位或髋骨折的坐骨神经伤为什么表现为腓总神经伤腓总神经分支的纤维素少于胫神经,但腓总神经纤维素的直径大于由少结缔组织中分离出的条索,故创伤时腓总神经束吸收的创伤能量要多一些。我们分析其原因可能为:腓总神经在坐骨大切迹与腓骨颈处相对固定,而胫神经仅固定于坐骨大切迹处,故作用于腓总神经上外力的相对缓冲程度较胫神经小,所以腓总神经受损的机率大。髋臼骨折致坐骨神经损伤主要是神经轴索断裂。Nelaton"s线髂前上棘至坐骨结节的线
股骨头颈的血液供应P768闭孔A、旋股内外侧A及股骨滋养A,大部分自关节囊进入,小部分通过股骨头韧带。旋股外侧A与关节囊甚贴近,沿转子间线上行,穿支进入关节囊,沿股骨颈走行,供应股骨头与颈前部。旋股内侧A在转子间嵴沿颈部发出后上组,其分支进入头部,如损伤,引起AVN及继发损伤关节炎。
供应股骨头3组A:支持带A(旋股内外A发出,分后上、后下、前侧组,后上最重要)、股骨滋养A、股骨头韧带A(闭孔A后支发出,经髋臼横韧带下方进入)
股骨前倾角(扭转角)P716自股骨头中点沿股骨颈画一条轴线与股骨下端2髁间的投影连线,前者在后者之前。亦可在侧位片上于关节面前后缘作连线,其中点垂线与股骨干纵轴交角即为前倾角。10度左右
颈干角(内倾角)P715股骨颈与股骨干之间成125度(110-140),儿童160.
股三角境界:上界腹股沟韧带,外侧界为缝匠肌的内侧缘,内侧界为长收肌的内侧缘,顶为阔筋膜,底为(由内向外)长收肌,耻骨肌,髂腰肌及其筋膜。上接肌腔隙和血管腔隙,下通收肌管。内容:股动脉及分支(腹壁浅,旋髂浅,阴部外及股深动脉);股静脉及其分支,股神经及其分支。
股骨颈骨折按骨折线部位的分类Q688股骨头下骨折(血供完全损失,易坏死)、股骨颈头颈部骨折(股骨颈上缘头下至股骨颈中部,剪力大,不稳,骨折移位牵拉损伤股骨头血供,不易愈合)、股骨颈中部骨折、股骨颈基底部。
McMurray截骨术Q698股骨粗隆间内移截骨,适用于股骨颈骨折不愈合,股骨头未坏死,股骨远端上移不多,小粗隆尚在股骨头下方,全身情况尚好的中老年患者。截骨线位于大粗隆基底下方2cm向小粗隆上缘,截骨后使远折端内移托住近段截骨面的2/3,并位于股骨头颈的下方。(1)减少股骨颈骨折所受的剪力,利于骨折愈合,使髋的负重离线内移;(2)截骨处吸收一部分下肢剪力,减少下肢活动时对骨折愈合的不利影响;(3)增加股骨干20-30度外展,内收时,拉大粗隆下移,使因骨折远端上移松弛的臀中肌重新拉紧,同时增加髋稳定性,减少跛行。
股骨距P722calcarfemorale是股骨上段大、小转子间的一块纵行骨板,上起于股骨颈后内侧,向下止于小转子股骨内侧皮质,前附于股骨前内侧,向后外行于大转子,最后融合与大转子松质骨内。纵向上股骨距略呈弧形,突向髓腔,自上而下约呈16度扭转角。是股骨上段的重要承载结构,加强股骨颈基底部,与股骨上段的骨小梁一起构成坚强的承载系统。
髂股韧带Q764呈倒置V型,长而坚韧,位于髋关节之前,在股直肌的深面,并紧贴,起于髂前下棘及其后2cm的髋臼缘,向下分为2歧,外歧至转子间线的上部,内歧至转子间线的下部,此二歧之间韧带较薄弱,有时成一孔使髂肌腱下囊与关节腔相通。限制髋关节过度后伸,内歧限制大腿外展,外歧限制大腿外展和外旋。除屈曲外,髂股韧带均维持紧张,内旋时特别紧张。整复髋脱位及股骨颈骨折时即利用此韧带为支点。
SP切口(Smith-Petersen)前侧显露途径:显露广泛,患肢在手术中可任意活动,切口自髂嵴中部或前1/3开始,向前沿髂嵴至髂前上棘,在缝匠肌与阔筋膜张肌之间向下10~12cm,然后在弯向后,直达大腿中部为止。
股骨下端的解剖特点P843股骨下端粗大并旋转,向两端延长成为股骨髁,朝下朝前,在额状面及矢状面均突隆。外侧髁较内测髁宽大,前面较突出,内测可较狭长。股骨髁的前后径较横径为大,外侧髁的前后径较内测髁大。外侧髁位置及向前突出的特点是阻止髌骨向外脱位的最好屏障。股骨外侧髁的形状便于屈伸,内测髁便于旋转。股骨两髁关节面于前方联合,为髌骨滑车,后面在股骨粗线内外唇及髁线之间,形成一三角形平面为面股内角约100°,股骨机械轴落于膝关节中心,与解剖轴成6°。
三关节融合术指指跟距、跟骰、距舟3个关节的融合手术,术后踝关节仍保持有活动度。手术目的是稳定足部关节,矫正畸形,并恢复其功能。由于这3个关节面位于两个互相垂直的平面上,采用不同的楔形切除,可以矫正足的跖屈、仰趾、内翻、外翻、内收、外展或高弓畸形;两个平面的联合楔形切除,就可以对上述的各种联合畸形作三维矫正。9编织臂又称(坐骨结节滑囊炎)。编织骨是一种原始的不成熟的骨组织。编织骨也是由细胞与基质组成。细胞数量多,胞体大,代谢活跃,分布也不均匀。基质由矿化的胶原纤维组成。胶原纤维粗细不均匀,排列不规则,多呈交织状态。基质中蛋白多糖成分较多,矿化也不均匀。在骨的胚胎发生,生后的生长发育期中,膜内化骨、软骨内化骨过程中出现编织骨,但最终被板层骨取代。成年期除在牙床、颅缝及肌肉、韧带附着处有少量编织骨之外,其他部位骨结构中不存在编织骨。在骨折愈合过程中,遇感染、肿瘤的修复过程中,可出现编织骨。avfh病因
胫骨高位截骨术的优点C799(1)手术接近畸形部位,即膝关节;(2)在愈合迅速的松质骨处进行截骨;(3)用1或2枚骑缝钉就可牢固地固定骨折端;(4)可通过同一个切口探查膝关节。术后延迟愈合和不愈合的危险很小,不必术后长期石膏固定。3拇外翻在X线伤表现包括:拇跖趾关节(半脱位),第1跖骨头(外露),种子骨(外侧脱位)。第1,2跖骨夹角大于(8)或(9)度。拇外翻的病理改变为:(1)拇外翻,跖趾关节半脱位;(2)第一跖内翻、拇囊炎;(3)第2、3跖骨头处胼胝;(4)第2趾呈垂状趾;(5)第1跖趾关节骨关节炎。
临床上以拇外翻超过25°,挤压第2趾,第1跖骨头处有拇囊炎疼痛者才诊断为~。
小腿肌后肌群分为P955浅深二组,二组间有稀疏的网状组织经比目鱼肌孔与窝相通。浅组有腓肠肌、跖肌及比目鱼肌,均胫神经支配;深组肌肉(1)中间格:肌、趾长屈肌、拇长屈肌;(2)前格:胫骨后肌。踝管前到后:景(胫骨后肌)致(趾长屈肌)动(胫后动静脉)人(胫后神经)么(拇长屈肌腱)2鹅足滑囊位于缝匠肌、股薄肌、半腱肌深面与胫侧副韧带之间的滑囊,由于这三个肌腱组成联合腱形似鹅足而得名。
10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有4种不同的畸形因素,即(前足内收旋前)、(第一跖骨跖屈)、(高弓畸形)和(足跟内翻)。
2股骨干骨折按断端的形态可分为(横行)、(斜行)、(螺旋形)、(粉碎型)和(青枝骨折)五种类型。
股骨髓腔略呈圆形,上、中1/3内径大体一致,以上中1/3交界处最窄。下1/3骨折易损伤股A、V
上1/3骨折近端受髂腰肌、臀中、小肌及外旋肌作用,屈曲、外展、外旋,远端向后上、内移位;中1/3骨折,移位不定,如无重叠折端接触向外成角(内收肌作用);下1/3骨折,受膝后关节囊及腓肠肌的牵拉,远端向后倾斜,可损伤股A、V、腓总N,近端内收向前移位。
Brattrom将(髂前上棘与髌骨中心连线)和(髌骨中点与胫骨粗隆连)在髌骨(中心)交角称为Q角(股四头肌角,Q1849正常男8°~10°,女10°~20°)
男性正常的肘外翻角度为(10)度,女性(15)度,大于(20)度为肘外翻;膝外翻
窝P867位于膝后部,菱形窝,上外侧为股二头肌,上内侧为半腱肌、半膜肌,另缝匠肌、股薄肌及大收肌亦做成一部分,下外侧为腓肠肌外侧头,下内侧为腓肠肌内侧头。膝关节轴的旋转性
膝关节轴性旋转只在屈膝时进行,沿桌边坐小腿下垂时,足尖向内为内旋(0~30°),足尖向外为外旋(0~40°)。膝关节屈曲超过90°后旋转活动减少。原因(1)屈膝时胫骨平台与曲率半径较短的股骨髁后部相贴,膝周围韧带明显松弛;(2)屈膝时胫骨髁间结节恰好与股骨髁间窝相对,并活动于其中,而伸膝时,其活动被股骨髁所阻止。
股骨髁上骨折Q741MullarA,股骨远端骨折近累及远端股骨干伴有不同程度的粉碎性骨折。
MullarB髁部骨折,累及关节面;MullarC髁间T形或Y形骨折。
研磨试验McMurray试验:一手握住患侧足,另一手置于关节间线,如果要检查内侧半月板,则先极度屈曲膝关节,外旋患侧足并同时施以内翻应力,如果此时出现内侧关节间隙的疼痛及弹响,则说明内侧半月板后1/3的损伤,然后逐渐伸直膝关节,如果在屈膝90°时出现膝关节内侧的疼痛和弹响,则说明内侧半月板中1/3的损伤。如果要检查外侧半月板,则先极度屈曲膝关节,内旋患侧足并同时施以外翻应力,如果此时出现外侧关节间隙的疼痛及弹响,则说明外侧半月板后1/3的损伤,然后逐渐伸直膝关节,如果在屈膝90°时出现膝关节外侧的疼痛和弹响,则说明外侧半月板中1/3的损伤。
3.膝外翻畸形(胫骨上端截骨)矫形,内翻截骨畸形应在(股骨下端截骨矫形)
膝交叉韧带的构造与功能P889前交叉韧带起自胫骨上端非关节面的髁间前区的内侧及外侧半月板前角,向上后外呈扇形止于股骨外侧髁内侧面的后部。后交叉韧带附着于胫骨内外侧髁关节面之间的后方,延伸至胫骨上端的后面,约在胫骨平台下方0.5cm处,向前上内侧,在前交叉韧带的后内侧,止于股骨内侧髁外侧面的后部。后交叉韧带接受外侧半月板后角发出的一束纤维为板股韧带,位于前方称Humphry韧带,位于后方称Wrisberg韧带。
膝盘状软骨的类型P908Smillie分3型:原始型:呈完全盘状,中央游离缘最厚最短;幼儿型:仅中部宽度特别增大;中间型:5.全髁型人工膝操作应注意哪些原则?
胫骨中下段骨折Q780胫骨中下交界处细弱,略呈四方形,是骨折好发部位。胫骨营养血管由胫骨干上1/3后外侧穿入,在致密骨内行一段距离进入骨髓腔,胫骨中下1/3骨折易损伤营养血管,发生迟缓愈合或不愈合。胫骨上端有股四头肌及内侧的国绳肌附着,使进侧骨折有向前向内移位的倾向,小腿肌主要附着在胫骨的后外侧,中下1/3无肌肉附着,仅有肌腱通过,因此小腿中下1/3骨折时易向前内成角,穿破皮肤形成开放性骨折。胫前后A均贴胫骨下行,故胫骨上端骨折移位损伤血管,可引起缺血挛性缩。
小腿胫前间隙包含P968胫骨前肌、母长伸肌、趾长伸肌、第三腓骨肌、胫前A、V、腓深N;外侧间隙:腓骨长、短肌;胫后浅间隙:腓肠肌、比目鱼肌、跖肌、肌;胫后深间隙:胫骨后肌、母长屈肌、趾长屈肌、胫后A、V、胫N。胫股跟间马的运动
足部结节关节角P1013自跟骨的骰关节面前上缘中点,向后与跟骨后距关节面的前弧面作一切线,另自跟骨结节后上缘中点,向前与跟骨后距关节面的后弧线作一切线,两线相交的角称为~或Bǒhler角。正常30°(27~33°)。Q803正常30~45°,为跟距关系的重要标志,在跟骨骨折时减少、消失或成负角,影响足弓后臂,减弱腓肠肌肌力及足的弹簧作用。Pillon骨折Q800累及胫骨远端关节面的骨折称为~,不包括单纯内、外踝骨折。
踝关节的解剖特点,位什么跖屈韧带损伤,背伸骨折Q793主要动作为背伸及跖屈,距骨体前宽后窄,
手术时跟腱损伤的病理类型Q815横断型:割砍断,止点上3cm,回缩3-5cm;撕脱型:砸,止点上1.5cm,回缩>5cm;撕裂型:退变,止点上3-4cmThompson征俯卧位,捏患者小腿三头肌时,踝不动。
3.为什么说跟腱断裂后,足柘屈活动必然丧失是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Q815小腿三头肌是踝关节跖屈的主要肌肉,但不是唯一屈肌,胫后肌、腓骨肌、趾屈、母屈肌也有协同作用,故跟腱断裂后仍可做30°跖屈活动,所以跟腱断裂后不是跖屈活动消失而是跖屈力量减弱。故认为跟腱断裂后,足柘屈活动必然丧失是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也不能因有轻度跖屈减弱认为仅为跟腱部分损伤,手术探查闭合损伤时多可见完全性断裂。马蹄内翻足畸形:足内翻,踝跖屈,前足内收,胫骨内旋。外踝后方腱沟,内侧壁由(距腓后韧带)(跟腓韧带)构成
踝管的内容由前至后:胫后肌腱、趾长屈肌腱、胫后A、V、胫神经、母长屈肌腱1.跟骨骨折后残余疼痛的原因(距下关节痛)(腓骨长肌腱鞘炎)(骨刺)(跟骰关节炎)(神经卡压)(波及跟距关节的骨折)Q808
4.握拳试验(frink-stein)腕关节尺偏时,桡骨茎突部疼痛,见于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5Dugas征阳性Q407肩关节向前下脱位时,上臂弹性固定于外展内旋位,当肘关节的内侧贴近胸前壁时,伤肢手掌不能触摸健侧肩部,为~阳性。
8Yergason征肱二头肌抗阻力试验(Yergason征)阳性:肱二头肌长头炎时,抗阻力屈肘及前臂旋后时,在肱二头肌长头腱处出现剧烈疼痛。
4.肩峰下撞击征的病理过程及临床表现?Q1601又称肩峰下疼痛弧综合征,为肩关节外展活动时,肩峰下间隙内结构与喙肩穹之间反复摩擦、撞击而产生的一种慢性肩部疼痛综合征,是中年以上者常见病。包括肩峰下滑囊炎、冈上肌腱炎、冈上肌腱钙化、肩袖断裂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肱二头肌长头断裂。临床特征为肩关节主动外展时有一疼痛弧(60~120°),而被动活动疼痛明显减轻。
肩峰下有一宽1~1.5cm前宽后窄的间隙,有肩袖和肱二头肌长头腱通过,间隙底为肱骨头顶部为喙突、肩峰以及连接二者的喙肩韧带构成喙肩穹从后、上、前三面保护肩袖和肱骨头免遭直接损伤。但正由于这种解剖结构关系,使肩关节外展活动时使夹在喙肩穹与肱骨头之间的组织容易遭受磨损和撞击。正常情况下肩袖、肱二头肌长头与喙肩穹之间有一肩峰下滑囊,起润滑和缓冲撞击的作用。但在病理情况下,如过多的肩关节外展活动或长期积累性损伤,使间隙内组织遭受磨损,炎症反应,压力增高,加重撞击,最终导致肩部撞击症。由于肩峰下间隙前窄后宽,且多数上肢活动手位于肩关节的前方,而不是外侧,当上臂外展时冈上肌通过肩峰前部,不是外侧,撞击多发生于肩峰的前1/3、喙肩韧带及肩锁关节前下部而不在肩峰外侧。
锁骨骨折很少穿破皮肤P396由于锁骨覆以坚固而易于剥离的骨膜,同时在儿童时期该骨膜比较发达,故幼年锁骨骨折常不伴有骨折端移位,骨折端被坚韧的骨膜鞘所固定,作青枝状。颈阔肌的存在可使锁骨皮肤任意活动,具有相当程度的松弛性与弹性,锁骨骨折后,虽离皮肤甚近,但不易穿破皮肤。骨折常发生于薄弱的中外1/3交界处,内侧向后上移位,远侧向前下移位。
胸锁关节的构成Q394由锁骨内端与胸骨柄切迹构成,其间有一关节盘。由关节囊、前后胸锁韧带、锁骨间韧带和肋锁韧带等维持其稳定性。正常胸锁关节约有40°左右的活动度。肱骨头的血液供应
盂肱关节的构成与稳定因素中立位外展内收前屈后伸内旋外旋P482人肩关节的特点是即有广泛的运动范围及力量,又具有一定的稳定性。(1)盂肱关节与周围软组织的关系,肩袖肌肉收缩可使肱骨头紧贴关节盂;(2)肩关节与中轴骨的关系
肩胛盂后倾角P400腋位x线片上,自关节盂横径中点肩胛冈前面作肩胛骨轴线,此轴线的垂线与肩胛盂横径线的夹角即为关节盂倾斜角。正常人3/4后倾7.4°,1/4前倾2~10°肩胛骨上提、下抑、内外旋、外展内收的肌肉名称及作用P470以肩胛骨下角的方向作为标准:(1)上提,斜方肌的上部纤维、大小菱形肌、肩胛提肌;(2)下抑,胸大肌下部纤维和整个背阔肌附着于肱骨可使肩胛骨抑低,前锯肌下部纤维(附着于肩胛骨下角)、斜方肌下部纤维(附着于肩胛冈)也可使肩胛骨下抑,胸小肌、锁骨下肌也有辅助作用;(3)外旋:主要为前锯肌,牵引肩胛骨使内缘向前,还有斜方肌;(4)内旋,包括附着于肩胛骨内侧缘的上提肌及附着于肱骨的下抑肌(胸大小、背阔肌);(5)外展,前锯肌,使肩胛骨紧贴胸壁;(6)内收,斜方肌(特别是中部纤维)、大小菱形肌及背阔肌(特别是上部纤维)。肩部有内外两层肌肉,外层为三角肌,内层为
三角肌的起止点及支配,解剖P441肩外侧部主要由三角肌构成,底朝上,尖朝下。在肱骨干中点微上。三角肌束分为前中后三部,呈锥形覆盖盂肱关节,起自锁骨外1/3、肩峰外缘及肩胛冈后缘,向下止于三角肌粗隆,做V形,正好与肱肌的V形凹面相适应。血供来自旋肱后动脉,与腋神经伴行。腋腔前壁有三个角:(1)锁骨胸肌三角:上界锁骨和锁骨下肌,下界胸小肌上缘,基底朝向胸骨;(2)胸大肌三角:与整个胸小肌大小相当;(3)胸肌下三角:上界胸小肌下缘,下界胸大肌的游离缘,基底朝向三角肌。腋腔后壁肌肉之间构成2个孔:(1)三边孔(内侧孔)上界为肩胛下肌和小圆肌,下界为大圆肌,内侧为肱三头肌长头,外侧为肱骨外科颈,腋神经和旋肱后动、静脉由此经过。腋动脉P423为锁骨下动脉的延续,由第一肋骨外缘起,至大圆肌下缘,易名为肱动脉。肩袖P477或称旋转袖(rotatorcuff)。翻转三角肌及其滑膜囊,即可见到覆盖肱骨头的肩袖,其组成上为冈上肌腱止于大结节的上小面,与关节囊的上侧纤维相混,后为冈下肌腱止于大结节的中小面及小圆肌腱止于大结节的下小面,前为肩胛下肌腱止于肱骨小结节,与关节囊的外侧纤维相混。维持肩关节的稳定。
肩袖撕裂分四型:1小型直角并外旋时,自锁骨中点至肘窝中点连线的上1/3代表腋动脉的体表投影,下2/3为肱动脉的投影。分三段:(1)胸小肌近侧,发出胸上A,至第1-2肋间隙;(2)胸小肌之后,周围有臂丛各束,分出胸肩峰A、胸外侧A;(3)胸小肌远侧,与臂丛支相邻,外侧为肌皮N、正中N外侧头;后侧为桡N及腋N;内侧为尺N、前臂内侧皮N,分支有肩胛下A、旋肱前后A肱动脉
肱骨干骨折的移位情况肱骨中段骨折后的畸形特点以及合并挠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Q975在三角肌止点以上的骨折,近折端受胸大肌,背阔肌,大圆肌的牵拉而向内向前移位,远折端因三角肌,喙肱肌,肱,肱三头肌的牵拉而向外向近端移位。在三角肌止点以下,近折端由于三角肌的牵拉而向前,外移位;远折端因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牵拉而向近端移位。桡神经在肱骨外上髁处分为深浅两支,深支运动,浅支感觉,分支前发出肱桡肌及桡侧腕长伸肌支,肱骨中1/3以上发出肌支支配肱三头肌。损伤后感觉:手背桡侧、上臂下半桡背侧、前臂后部感觉减退或消失。运动:垂腕,垂指,腕关节及掌指关节伸无力,前臂不能旋后,旋前畸形、拇指内收畸形,腋部损伤还有肱骨三头肌瘫痪。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典型畸形:肘关节微屈,前臂旋前,腕屈曲,拇指内收,掌指关节过伸,指间关节屈曲。
肘管(cubitaltunnel)P524前壁为肘关节的尺侧副韧带,后壁为连接尺侧腕屈肌的两个头的三角韧带,内测壁是肱骨内上髁及尺侧腕屈肌的肱头,外侧壁是尺骨鹰嘴和尺侧腕屈肌的尺头。三角韧带成一底朝上,尖端朝下的横行纤维束。为一纤维骨性通道,有尺N、尺侧下副A、V通过,及少量脂肪组织。尺桡骨双骨折
monteggia骨折Q440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前脱位。后为桡骨头各方向脱位合并尺骨或尺桡骨骨折。
6.galeazzi骨折Q452桡骨中下1/3骨折半下尺桡关节脱位,儿童为尺骨下端骨骺分离
桡管P522在肘前部,由肱肌、肱桡肌、桡侧腕长短伸肌、旋后肌、肱骨小头、桡骨头及环状韧带和肘关节囊共同构成桡管,其上部开口位于肱桡关节平面的近端,下方止于旋后肌深、浅层的远端。桡N及其深支骨间后N由此通过,不仅可以遭受Frohse腱弓的压迫,桡侧腕短伸肌腱弓也是重要因素。桡骨下端骨折
腕管(carpaltunnel)P581腕部前侧,由屈肌支持带和腕骨共同构成,其前壁为屈肌支持带,后壁为1层覆盖桡腕关节及腕中关节光滑韧带的筋膜组织,向上与旋前方肌的筋膜相续,桡侧壁为舟骨结节及大多角骨结节,尺侧壁为豌豆骨,钩骨钩。腕管浅面为掌长肌腱及相续的掌腱膜
腕尺管(Guyon管)位于腕骨的尺掌侧,前壁为腕浅横韧带,后壁为屈肌支持带,内侧壁为豌豆骨及豆钩韧带,内走形尺神经及尺血管。
桡骨下端关节面尺倾20~25°,掌倾10~15°,桡骨茎突低于尺骨茎突1~1.5cm
4.肩胛上切迹内有(肩胛上N)通过,四边孔(旋肱后A和腋N)通过,腕管内有(拇长伸肌、指浅深屈肌腱及正中N)通过,斜角肌间隙有(臂丛N)和(锁骨下A)通过5.胸前神经支配(),损伤后畸形()胸长N支配前锯肌,损伤后翼状肩畸形上臂前面的肌肉起止点及其支配神经
前臂肌肉共20块,前群起自肱骨内上髁及髁上嵴,主要为屈腕、屈指及使前臂旋前的肌肉,共9快。后群多起自肱骨外上髁,主要为伸腕、伸指及使前臂旋后的肌肉,共11快。前侧肌肉位于前面及内侧,分4层,1、2为浅层,3、4为深层。(1)自外向内:肱桡肌(肱骨外上髁和肌间隔-桡骨茎突的基部:C5-7,桡N)、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尺侧腕屈肌(尺N);(2)指浅屈肌;(1、2层余受正中N分支支配)(3)指深屈肌(内侧4、5指尺N,尺骨前面及内侧面及骨间膜-2-5指远节指骨底的掌侧面)、拇长屈肌(桡骨前面上2/3及骨间膜-拇指远节指骨);(4)旋前方肌(尺骨下1/4前面-桡骨下1/4前面及前缘)。(3、4层余受正中N骨间前N支配)
前臂后群11块,分2层,浅层6块:桡侧腕长、短伸肌、指伸肌、小指伸肌、尺侧腕伸肌、肘肌;深层5块上外向内下:旋后肌(分浅深二部,浅层腱性,深层肌性,骨间后N穿行其间,形成旋后肌管,入口为Frohse腱弓)、拇长展肌、拇短伸肌、拇长伸肌、示指伸肌正中N阻滞:前臂中下1/3交界前面正中稍偏前处,亦为桡尺骨之间稍偏前处。hunter三角
股三角(scarpa三角)P817上为腹股沟韧带,外为缝匠肌的内侧缘,内为长收肌的内侧缘,三角的底斜行,外为髂腰肌与股内侧肌,内为耻骨肌与长收肌
Hunter氏管,位于缝匠肌的深面,为一纤维性三棱形管,与股前沟(髂耻沟的延续,介于内侧为长收肌,外侧为股内侧肌的起始部之间)相续,管的前壁为股收肌腱板,为紧张于大收肌与股内侧肌之间坚韧的腱板,其前覆以缝匠肌,外侧壁为股内侧肌,内侧壁为大收肌。内走行前隐N,中股A,后股V,股血管于下口收肌腱裂孔转入股后部肘髌骨7.矿工肘
7.肱骨髁上骨折并发症(前臂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肘内翻畸形)(肱A损伤)(正中、桡N损伤)
桡神经在前臂的走行及分支P563由上臂后方穿过外侧肌间隔进入桡管,其外侧为肱桡肌及桡侧腕长、短伸肌,内侧为肱二头肌及肱肌,前面为臂深筋膜、前臂外侧皮神经、肘外侧静脉及肘正中静脉,深面为肱骨下1/3前外侧面、肱骨小头、肱桡关节、桡骨小头及桡骨颈,桡神经及被束缚在肱桡关节囊处,约肱桡关节下3cm处分浅深二支,浅支位于肱桡肌深面,除部分支配桡侧腕短伸肌外为感觉支,于前臂中1/3浅出骨间掌背侧神经1.尺骨鹰嘴骨折
尺神经经腕横韧带的浅面入掌,分浅、深两支,深支支配
舟骨的血供P578来自桡动脉和尺动脉,经附着于舟骨结节和舟骨腰部的韧带进入舟骨,手舟骨近1/3因关节软骨覆盖,无血管进入。一组从背侧经舟骨嵴进入,一组自掌外侧靠近舟骨结节进入。舟骨结节骨折愈合良好,腰部骨折易损伤A,愈合不佳,近端骨折多缺血坏死。手肌腱
6.手屈肌腱可分为多少区?临床意义?Q506根据屈肌腱的解剖与生理,分为五区,前臂区(V区)从肌腱起始部到腕管近侧端,即前臂下1/3处,此区肌腱较多,有腱周组织及周围软组织保护,粘连机会较少,此区肌腱断裂可一期缝合,但注意吻合口勿在同一平面,必要时支缝合指深屈肌腱;腕管区(IV区),有9条肌腱及正中神经,空间较小,正中神经较浅,常与肌腱同时损伤,处理:切开腕横韧带,只缝合指深屈肌腱,且不可在同一平面,同时吻合正中N;手掌区(III区),腕横韧带远侧至肌腱进入腱鞘之前的区域,手掌内深肌腱鞘的桡侧有蚓状肌附丽,肌腱断裂后可限制其向近端回缩,可一期吻合,蚓状肌覆盖防止粘连;腱鞘区(II区),又称无人区,从腱鞘开始至中节指骨中份指浅屈肌的附丽处,此段伸肌腱被限制在狭窄的腱鞘内,伤后易发生粘连,处理效果较差,一般只吻合深肌腱,切除浅肌腱,不修复腱鞘;深肌腱抵制区(I区),从中节指骨近中份至深腱抵止点。只有指深肌腱,早期修复,直接缝合断端,Volkmann缺血挛缩畸形Q1621为前臂掌侧筋膜间室综合征时的典型表现,肘关节微屈,前臂肌肉萎缩,肌肉发硬,呈旋前位腕关节掌屈,拇指内收,各手指的掌指关节过伸,指间关节屈曲,这种畸形即使被动活动也不能纠正,只有当腕关节掌屈时,手指才能被动伸直。5P:疼痛(pain),苍白(pallor),感觉异常(paresthesia),肌肉瘫痪(paralysis),无脉(pulselessness)。手指屈肌腱腱鞘炎6Bennett骨折6.临指皮瓣7扳肌指
6肘关节后脱位的主要并发症有()、()、()。提携角男5-10,女10-157鹰嘴滑囊炎又称()。
8挠骨中下三分之一骨折合并下尺挠关节脱位,又称(盖Galeazzi)氏骨折。
10肱骨内上髁炎又称高尔夫球肘,为前臂屈肌止点反复牵拉积累性损伤,表现为肱骨内上髁处疼痛和压痛,前臂旋后腕关节背伸,使肘关节伸直可引起局部疼痛加重。
肱骨外上髁炎由称网球肘,反复抽杀动作,造成积累性损伤,损伤前臂伸肌腱起点,特别是桡侧伸腕短肌。
1试述Colles骨折早期和晚期各有那些合并症?Q459早期正中神经受压症状;手指血运障碍,常因石膏紧压迫所致。晚期:骨折畸形愈合;关节僵硬:肩关节僵硬常见,即所谓的肩手综合征;祖得克(Sudeck)骨萎缩,为反射性交感N营养障碍,肿、痛、皮肤萎缩、手部活动受限,可达数月;正中N受压:因腕管狭窄或骨折直接压迫所致;肌腱断裂,拇长伸肌腱断裂。
7成人挠骨下端骨折有以下几种,如(colles柯力)骨折、(smith史密斯)骨折、(Barton骨折)骨折,骨折等。8矿工肘肱骨鹰嘴滑囊炎英文体征
4桡尺骨双骨折可能出现的合并症有(前臂肌间隔综合征)、(骨折不愈合)、(骨折畸形愈合)、(尺桡骨交叉愈合)和(前臂旋转活动受限)。
4夏科(Charcot)关节Q1261是因脑、脊髓或周围神经疾患引起知觉障碍,使患者在无痛中关节屡次受外伤导致退行性及增生性改变。又称神经性关节病,上肢(肩、肘多继发于脊髓空洞症;下肢(髋、膝、足)多继发于脊髓结核或脑脊膜膨出症。受累关节明显肿胀,无疼痛,活动受限不明显,关节穿刺液为血性。
2骨间前(掌侧)神经是纯运动支,支配那些肌肉?当其受压后的临床表现是什么?P561正中N本干发出肌支到除尺侧腕屈肌外所有前臂浅屈肌,穿过旋前圆肌后发出骨间前N,沿骨间膜下行,到旋前方肌深面,支配除指深屈肌尺侧半外全部前臂深屈肌(指深屈、拇长屈、旋前方,损伤后拇示指肌力弱,感觉无变化,拇示互捏,拇指间关节、示远指间关节不能屈曲,失去正常弧度。
前臂中下1/3,桡尺骨之间偏前方阻滞正中N。
前臂后侧除肱桡肌、桡侧腕长伸肌及肘肌直接由桡神经支配外,其余均由骨间后N(混合神经)支配,仅损伤骨间后神经尚有一定伸腕能力。脊神经
臂从神经的组成和分支,分支支配的肌肉臂丛由第5~8颈神经前支和第1胸神经前支的大部分构成,偶尔也有第4颈神经&第2胸神经分支参加。经前、中斜角肌间的间隙穿出,在中斜角肌前会和成神经干,第5、6神经的前支合成上干,第7颈神经的前支独自形成中干,第8颈神经和第1胸神经的前支形成下干,每干分为前后2股,在锁骨后向下外走行,集合成致密的神经束。上中两干的前股构成外侧束,下干的前股形成内侧束,三干的后股组成后束。臂丛经斜角肌间隙穿出,自锁骨下窝向外下至腋窝。
臂丛根发出至颈长神经和斜角肌分支(所有)、肩胛背神经和胸长神经(5-7)。臂丛干发出神经均来自上干:肩胛上N,至锁骨下肌肉N
臂丛束:外侧束发出肌皮N、正中N外侧头、胸前外侧N;内侧束发出尺N、正中N内侧头、胸前内侧N、臂内侧皮N、前臂内侧皮N;后束发出腋N、桡N、上下肩胛下N、胸背N
Erb损伤(上臂丛损伤)C5-7,腋、肌皮、肩胛上及肩胛背神经麻痹,桡、正中神经部分麻痹,肩关节不能外展与上举,肘关节不能屈曲,腕关节屈伸肌力弱,前臂旋转有障碍,手指活动尚正常,上肢伸面感觉大部缺失。三角肌、岗上下肌、大小菱形肌、桡侧腕屈肌、旋前圆肌、肱桡肌、旋后肌等出现瘫痪或部分瘫痪。
前臂型瘫痪(klumpe瘫)Q953下臂丛(C8T1)损伤,尺N麻痹、臂内侧皮N、前臂内侧皮N受损,正中、桡N部分麻痹。手功能丧失或严重障碍,肩、肘、腕活动尚好,患侧Horner征阳性。手内肌全部萎缩,拇指不能掌侧外展、指深浅屈肌、大小鱼际肌群、全部蚓状肌与骨间肌出现瘫痪。而肱三头肌、前臂伸肌群部分瘫痪。全臂丛损伤,由于斜方肌受副神经支配,耸肩活动存在。干部损伤同根部损伤,
臂丛上部损伤较多见,为颈(5)颈(6)神经根在Zrb点处损伤所致,9.臂从损伤的临床表现?2.tinel征
3.臂从上部损伤
副神经第11对脑神经,伴颈内静脉经颈静脉孔出颅,行向外下方,经胸锁乳突肌深面分出一支支配该肌,终支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上、中1/3交界处继续向外下后斜行,于斜方肌前缘中、下1/3交点处进入其深面并支配斜方肌。副股神经
灼性神经痛机理和治疗为顽固性的神经伤后疼痛症状,表现为伤后持续数月或数年以上,疼痛范围超越神经支配的范围,的灼性疼痛。1.周围神经断裂修复方法进展
2周围神经损伤可分为(神经失用)、(轴突断裂)、()和()四种类型。6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方法有(神经移位术)、(单股神经游离移植术)、(电缆式神经游离移植术)、(神经束间游离移植术)、(神经带蒂移植术),带血管帝神经游离移植术等。
腹主动脉滋养孔
直接皮动脉系统bmp
哈佛系统8.骨折病
4.简述影响骨折愈合的全身、局部因素及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6.何谓骨诱导,你的理解?
7.筋膜间室综合症的常见原因?Q318(1)肢体的挤压伤,受压后组织缺血,压力解除后血液再灌注,使受伤组织肌肉组织出血、反应性肿胀,肌间隔内容物体积增加,随之压力增高而发病;(2)肢体血管伤,肢体主要血管受损后4h以上,恢复血流后,肌肉等组织反应性肿胀,如股动脉或过动脉损伤,如在4h后修复,小腿可发上筋膜间室综合征。肱骨髁上骨折,导致前臂Volkmann挛缩;(3)肢体骨折内出血,由于筋膜间隙的完整性,积血无法溢出而使内容物体积增大,压力增高,可见于胫骨骨折及前臂骨折等;(4)石膏或夹板固定不当,压力过大,使筋膜间隙容积压缩,加之损伤组织的肿胀,导致本病,见于前臂或小腿骨折;(5)髂腰肌出血,外伤或血友病出血,受肌鞘限制,出血肿胀,压力增加,呈屈髋畸形,可压迫股神经导致股四头肌麻痹;(6)其他,截石位手术,小腿三头肌受压超过5h,前臂及手输液渗出,也可导致本病。4个骨筋膜间室的内容物疲劳骨折
松质骨螺钉Q362半螺纹,能较牢固的抓住骨松质,长用于干骺端,钉尾需有一垫圈,否则易陷入骨内。
挤压综合征Q327见于肌肉丰富的部位,如大腿、上臂、臀部、小腿后部等遭受砸压伤后不易发生筋膜间隙综合征,易发生挤压综合征,由于损伤、出血及肿胀,肌组织仍可发生坏死,释放大量代谢产物,缺血、缺氧,酸中毒等使血钾迅速升高,低血容量使肾血流量和率过滤减低,肾小官缺血坏死,5-羟色胺、肾素等加重肾小管损害,坏死肌肉释放的大量肌红蛋白,在酸中毒、酸性尿情况下可沉积于肾小管,形成肌红蛋白管型,加重肾脏损害,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
sevitt将脂肪栓赛综合症分为三型,爆发型(短时清醒后昏迷瞻望痉挛,1-3d死亡)、完全型(典型征群,12-24h清醒后,提问突升,脉快,出现呼吸和脑症状,周身乏力,严重者呼吸骤停,皮肤出血斑)和不完全型(部分症状型,亚临床型,可分为纯肺型、纯脑型、兼有型)
休克指数=脉率/收缩压(mmHg),正常0.5左右,=1,丧失血容量20~30%,>1~2,丧失30~50%。
7.脂肪栓赛综合症的临床诊断标准?Q293Gurd归纳1主要标准:(1)皮下出血、(2)呼吸系统症状及肺部X线病变;(3)无颅脑外伤的神经症状。2次要标准:(1)动脉血氧分压38;(3)PLT突然下降;(4)尿中脂肪滴及少尿;(5)血沉快>70mm/H;(6)血清脂肪酶上升;(7)血中游离脂肪滴。主要标准2项,或主要标准1项,次要标准或参考标准4项以上者确诊;无主要标准,次要标准1项,参考标准4向以上,可诊为隐性脂肪栓塞。骨折愈合四期Q330肉芽组织修复期(2-3w);原始骨痂形成期(7-10d开始);成熟骨板期,将膜内化骨和软骨内化骨形成的骨痂为幼稚网质骨,硬度和强度不高,逐渐被破骨细胞清除,被板状骨地带,即由原始骨痂改建为有力的板状骨(需8-12w);塑性期,随应力塑性,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共同作用的结果。
编织骨Q14由不规则未机化的胶原类型和陷窝状结构的骨组织构成,其胶原纤维短粗,排列不规则。见于胚胎、幼儿、城建骨折后新形成的骨痂内肿瘤产生的新骨等。9.长骨的血运来自(骨端、骨骺和干骺端的血管)(进入骨干的营养动脉)(骨膜的血管)骨基质分型
9.肌肉骨骼外科分歧的意义
皮质旁骨肉瘤X线Q1434一个大的放射线密度高的卵圆形或球形肿块,具有光滑的分叶或不规则的边缘。肿瘤与骨干之间无蒂附着在外骨皮质上,病变处骨皮质可以增厚并常有一较细的透光线。
骨肉瘤多发生在10-20岁,男多于女,易侵犯生长迅速的干骺端,最常见股骨远端、胫骨肱骨近端。2.骨血管瘤多发生在(10-30)岁间,部位(脊柱)多见,又以(胸椎下段和腰椎上段)最常见
血管瘤通常有两型毛细血管型和海绵型骨巨细胞瘤起源于骨髓间叶组织成骨不全又称脆骨病骨囊肿
四肢血管损伤的病理类型paget病
8.骨关节炎分()()9.应力骨折
2.骨粘固剂使用的注意事项?副作用?
3.关节软骨粘弹性的理解?关节软骨为双相材料,一相为多孔、有通透性、且纤维增强的固体相,另一相为自由流动的固体相5.周围神经损伤后的手术修复方法?骨不连的病理表现及x线诊断1疲劳骨折
3试述骨质疏松的定义?临床诊断方法及药物治疗的分类?Q1198原发性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小梁变细、断裂、数量减少,皮质骨多孔、变薄为特征,以致骨的脆性增高及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骨病。按病因分为:原发性(分I型绝经后,常见椎骨压缩,桡骨远端骨折;II型老年性,>70y,髋部骨折居多,30%合并椎体骨折)、继发性、特发性。诊断标准:骨密度(BMD)低于健康年轻人峰值均数的2.5s,若伴有脆性骨折为严重骨质疏松症,低1~2.5s为骨量减少,低9骨折愈合的三个阶段大体上包括:()、()、()。Ollier病多发内生软骨瘤
Muaffucci综合征多发内生软骨瘤+软组织血管瘤。主要并发症为软骨的恶变。骨软骨瘤单发为外生骨疣
2UHMWPE超高分子高密度聚乙烯3何谓假性动脉瘤,如何处理?
理想的软骨组织工程支架应具备:(1)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体外培养无细胞毒性,体内植入不引起机体炎症和排斥反应;(2)具有三维立体结构;(3)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能促进细胞的粘附并为细胞在表面生长提供良好的微环境;(4)具有生物可降解性;(5)具有可塑性。目前常用的有高分子材料
轴移试验:完全伸直膝关节,如同检查膝关节内侧稳定性时用腋部夹持患侧足,双手扶小腿施以外翻应力,逐渐屈曲膝关节,在屈膝接近20°时可以感觉到外侧胫骨平台向前移位的弹响,继续屈曲膝关节,在接近40°时可以感觉到胫骨外侧平台复位的弹响,此为轴移试验阳性。
反向轴移试验:一手扶足部,另一手扶小腿,先屈曲膝关节至最大限度,同时外旋小腿,如果有后外侧角不稳,这时会有胫骨外侧平台向后外侧的脱位,此时施以外翻应力,并逐渐伸膝关节,在接近40°时,由于髂胫束自股骨外上髁后侧向前侧的滑动,带动胫骨外侧平台复位而产生弹响感,此为反向轴移试验阳性。
轴移试验和反向轴移试验实质上是胫骨的一种旋转活动,但是这种旋转活动不是围绕胫骨本身的轴心,而是围绕着另外一个异常的轴心,也就是说,胫骨本身的轴心在围绕着另一个异常轴心在移动,因而有“轴移”之称。轴移试验和反向轴移试验所检查的韧带结构并非对应。轴移试验检查的是前交叉韧带的受损情况或者松弛情况,反向轴移试验检查的则是后外侧角的完整性。
在做轴移试验时,在完全伸膝位,由于后外侧角的紧张,胫骨外侧平台处于复位状态;当屈膝接近20°时,后外侧角松弛,对胫骨外侧平台向后外侧的牵扯力减弱,由于髂胫束向前的提拉,若同时有前交叉韧带的断裂或者松弛,会出现胫骨外侧平台向前外侧的移位,此时加以外翻应力时就会出现弹响感;当屈膝接近40°时,髂胫束自股骨外上髁前方滑向后侧,牵扯胫骨外侧平台复位,此时施以外翻应力时同样会出现弹响感。轴移试验阳性可以分为四度:一度指施加小腿内旋应力时轴移试验阳性,而小腿旋转中立时轴移试验阴性;二度指小腿旋转中立时轴移试验阳性,施加外旋应力时轴移试验阴性;三度指施加小腿外旋应力时轴移试验阳性;四度指伴明显外侧复合结构不稳的轴移试验阳性。一度阳性仅表明前交叉韧带松弛,二度以上阳性表明前交叉韧带断裂。
反向轴移试验并非用来诊断后交叉韧带损伤,其阳性结果表明后外侧角损伤。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301、寝室长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301、寝室长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301、寝室长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06587.html
- 上一篇:寝室长年终总结
- 下一篇:联谊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