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王庙镇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年度工作总结

时间:2019-05-28 18:57:27 网站:公文素材库

王庙镇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年度工作总结

鱼台县王庙镇

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年度工作总结

(二00九年十二月十日)

在鱼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和领导下,在县农机局的大力支持下,我镇农机化示范区项目建设工作阶段性成果,具体如下:

一、全程农机化示范区项目建设完成情况

我镇农机化示范区项目建设需要3年完成,201*-201*年度我镇农机化示范区项目建设,共投入资金509.67万元,其中:国家补贴150万元,农民自筹309.67万元,建立了18个农机大户、2个农机服务组织,其中:购置大型拖拉机25台,直走式小麦收获机13台,农机具119台,小麦免耕播种机50台,玉米收割机22台,插秧机25台,半喂入水稻收获机4台。

二、采取措施,保障项目建设工作顺利开展1、加强领导组织落实

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农机化示范区建设总体要求,结合镇农机局《关于实施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的通知》精神,我们迅速召开了两次由乡镇主管农机工作领导和乡镇农机站站长参加的专门会议,贯彻落实农机化示范区建设项目的政策、精神和安排部署,成立了王庙镇农机化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镇长侯科才担任,成员由农机、财政、土地等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以确保示范区建设顺利实施。2、科学谋划明确目标

根据《王庙镇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结合全镇农机化发展和农业生产实际,认真研究,科学谋划,以全面提升我镇的

现代化农业装备水平,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农业区域化和专业化;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使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中分离出来,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和劳务经济发展;推进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指导思想。以示范区逐渐实现机耕、机种、机收等主要生产环节全程机械化生产,建设完成后示范区机耕、机种、机收等主要生产环节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0%,促进我镇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为目标。

3、积极协调合力共建

(1)在鱼台县农机局积极协调配合下,于201*年4月25日召开了由农机大户(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技术推广人员参加的“农机化化示范项目建设农机新技术及培训班”,由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洋马农机(中国)有限公司等生产商派出的技术人员和农机校老师为参会人员讲解了拖拉机、玉米收割机、水稻收割机及农机具使用与维修保养相关技术。同时,积极与生产厂家、供应商协调,在货源十分紧张,时间又短的情况下,各方共同努力,终于在春耕整地的最佳时间,力保项目区的机械投入作业,农户深受感动。

(2)0809年,先后在我镇召开了小麦秸秆还田现场会,水稻机械插秧育秧现场会,水稻机械插秧现场会,水稻机械插秧成果鉴定会,为我镇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及按时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科学调度强化监督

我们组织相关人员采取个别抽查和全面检查相结合的形式,对全镇农机化示范区建设情况包括机具购置使用、场库棚建设质量、进度、标

准进行监督管理,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高效益运行的原则,及时调度,做到全面掌握情况,以确保我镇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全镇共计调度10次,抽检和集中检查9次。

5、完善制度严格管理

(1)完善资金制度建设。示范区建设农机具购置资金自筹部分设有专户、专帐、专人管理、专人审批,阶段性结帐分别汇给供应商。由财政监管,项目办统一管理。(2)机具采购制度建设。为保障示范区建设农机具的产品质量、性能、功能、服务、管理等,机具采购采取目录选择、政府采购的形式,层层申报、层层把关、层层审批确保监管有力,阳光操作。(3)机具管理制度建设。示范区建设所有装备的机具,其产权为购机者所有,县农机局建立档案统一管理,喷涂统一标识和编号。所购机具2年内不得转卖。(4)标准化制度建设。加强示范区农机标准化建设,制定建设标准,作业质量、机务管理、机具报废、经营核算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保证示范区建设健康发展。

6、树立农机典型。

为使农机化示范区建设项目达到预期效果,我们充分发近典型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树立了有示范作用和影响较大的农机大户和合作组织的典型。以点带面,为我镇现代农业发展探索了模式和途径,使我农机经营体制形成了新格局。特别是古李村农机大户李兴申同志依托农机化示范区建设,积极发展水稻机械化插秧,勇于探索,靠农机立业,敢于投入,靠农机增收,靠农机发展。先后购置了水稻插秧机20台、小四轮拖拉机以及整地机、播种机等配套农具。201*年,李兴申实现机械插秧1200余亩,收入可达15万元。

存在问题

1、农用油料涨价,使得农民和农机大户难以承受的了。随着农用油料涨价,农机作业成本提高,机耕费上涨,农民用机的积极性下降。导至农机作业水平下降,农机户效益下降。

2、质量问题,在部分主机和农具存在着严重的质量问题,在时影响农田作业,给农户带来了很大的损失,特别是农机具需要进一步提高质量和信誉,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

扩展阅读:201*示范区工作总结(三年)

创新思路完善措施扎实推进新农村示范区建设

七星农场农业综合开发支持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七星农场201*年201*年农业综合开发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区项目,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农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项目区的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项目管理和建设为主线,以建设高标准农田为重点,坚持集中投入,连片治理,规模开发,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培育、扶持壮大区域主导产业,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较好的完成开发任务和工程建设,为提高全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现代化农业建设,改善人居生态环境,实现项目区经济较快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现将三年建设示范区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把握主旨,科学安排,统筹摆布,工作目标全面完成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长期以来农业综合开发在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以及推进产业化经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方面富有成效。为了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优势,探索农业综合开发引导支农资金统筹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新途径和新办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选择20个省级单位26个示范区,作为黑龙江垦区首批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引导支农资金统筹支持新农村建设试点项目示范区。七星农场积极抢抓这一难得的机遇,精心准备,认真实施,扎实推进,力争把示范区打造成为现代农业的核心示范区,优势特色产业的核心

示范区,公共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示范区,农业综合开发改革创新的试验区,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生态优美的和谐新农村示范区。三年来总投资5433.4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2401万元;企业自筹资金1252万元;职工群众自筹782.45万元;整合其它各类资金998万元。

(一)水利措施(1248.8374万元)

1、开挖疏竣渠道:开挖疏竣总长度300公里,土方量75.6万立方米,投资1855730元。

2、渠系建筑物:新建渠系建筑物102座,其中,元涵30座,方涵22座,钢制涵闸10座,涵闸40座。投资金额3241120元。3、机电井配套:新打井15眼,配套135眼。投资1126000元。4、晒水池:新开挖增温晒水池131处,117900立方米。投资813500元

5、农电线路:架设农电线路86公里,投资4285024元。6、变压器:新安装变压器60台套,投资1167000元。(二)、农业措施(2922.4126万元)

1、改良土壤:进行平整土地23000亩,投资2708000元。2、仓库:新建库房2797平方米,投资2449381元3、晒场:新建水泥晒场39131平方米,投资4678500元。4、农具场:新建占地1201*平方米农具场,建农机具库房1200平方米,排水沟470米,铺彩砖325平方米,水泥农具停放台417平方米,雕塑一尊。铁艺围栏200延长米,投资2524920元。

5、大棚基地:新购置大棚100栋,U型排水沟1018米,微喷100套,智能监控100套,监控房50平方米,排水沟2400米,桥涵8座,广场5000平方米,浸种设备一套。投资2109300元。6、机耕路:新建沙石机耕路35公里,投资4999525元。7、烘干设备:新建日处理(烘干)200吨烘干塔一座,投资1000000元。

(三)科技措施(175万元)

1、科技培训:进行人员培训900人次,投资180000元。2、示范推广:示范推广面积5201*亩,购置井水增温架20个,U型增温渠道4000米,生物有机肥11.8吨,秸秆还田5201*亩,测土施肥5201*亩,叶龄诊断5201*亩,购置优良品种35吨,投资1570000元。

(四)林业措施(15万元)

(1)造林:新造林500亩,投资150000元。(五)项目设计与管理(65.7万元)项目设计与管理总费用657000元。(六)工程管护(8.5万元)工程管护费85000元。(七)新农村建设(998万元)

1、秸秆气化站:400机组一台,500立方米储气柜一个,管网3295米,机房302平方米,围墙260米,户内设备195套,投资1600000元。

2、水泥道路:新建水泥道路3025米,19612平方米,投资3040000元。

3、房屋建设:新建和改善房屋4960平方米,其中,新建3160平方米,改善房屋面积1800平方米。投资3160000元。

4、排水沟渠:新修排水沟渠6050米,其中,U型槽排水沟4200米,投资1201*00元。

5、广场建设:新建广场5000平方米,购置健身器材35件。投资400000元。

6、卫生室活动室维修:卫生室维修100平方米,活动室维修200平方米,投资100000元。

(7)绿化:栽植绿化树3201*株,投资480000元。二、明晰思路,强化管理,全面推进,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到位

我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总体思路和管理理念是:科学化决策、程序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社会化监督。主要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充分调动农工的积极性,突出农工开发主体地位

农民是开发的主体,也是开发的直接受益者,在开发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始终把调动农工的积极性作为开发工作的重要一环来抓,为调动项目区农工科学种田积极性,先后组织项目区职工群众到农场研发中心、佳木斯科研所、绥化科研所、牡丹江科研所等地参观学习,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思想观念得到根本转变,由过去犹豫不决到踊跃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措施。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在农场的大力宣传下项目区的农工从只顾生产到抓环境建设,积极性空前高

涨,建新房、修道路、安上下水、到营区绿化,环境建设初具规模,生活环境有了质的飞跃。具不完全统计,三年来,职工群众累计投工投劳3200人次,职工群众自筹资金1600多万元。(二)以先进的理念指导规划,坚持走设施农业的路子

我们坚持以先进的理念指导规划,突出农业综合开发与发展设施农业相结合,在通过农业开发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基础上,着力培育主导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努力形成优势产业区、产业带。在项目布局上突出发展高效规模农业和设施农业;在项目规划上,从过去先搞好农业开发规划再考虑结构调整方案的做法,转变为以开发规划引导结构调整,按照结构调整的要求来安排项目建设内容,确保项目建设服从服务于农业结构调整;在项目建设内容上,从已往的“一揽子考虑”转移到为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提供更好的灌排设施,达到开发一片、调整一片、见效一片。在规划编制上,坚持一个“立足”,两个“突出”,三个“注重”即立足于“中国绿色米都”之府、打基础、促增收、讲科学。两个“突出”,即突出以产业发展带动新农村建设;突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个“注重”,即注重吸纳群众意见、注重各部门参与、注重技术专家评审,形成科学、规范、合理的实施方案,为项目的实施打下坚实基础。(三)严格工程管理质量,打造精品开发工程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我们坚持完善招投标制,择优选择施工队伍。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全部实行公开招标,委托有资质信誉好的中介机构进行招

标,保证了招标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向管理要进度、靠管理上质量是我们抓项目工程的一条基本经验。具体做到“三个到位”、坚持“两个统一”实施“五个方面监督”。“三个到位”一是坚持工程质量到位,通过对施工法人、项目经理、技术员、进行质量要求,从思想上树立质量第一的重要性;二是配备一名专人负责,施工单位法人每周到位一天,项目经理、技术人员吃住在工地,监理全天在一线。三是工程工序到位。“两个统一”一是统一原材料标准,原材料必须由厂家出具的合格证,二是统一规定配合比。“五个方面监督”一是项目区业主监督,二是监理监督,三是村民代表监督,四是开发办监督,五是不定期的进行检查监督。

三年来,紧紧围绕高效农业规模化建设,充分利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卓有成效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做出了精品、打造了亮点。投资562万元建设粮食处理中心一处,其中水泥台面39131平方米、日处理200吨水稻烘干设备一套、良种库房2797平方米、铁艺围栏475米;为强化农业机械技术服务和农机作业社会化服务,投资253万元建设了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机服务中心一处,其中:农具场占地1201*平方米,农机库房1200平方米、机械临时停放场11200平方米;为实现水稻育秧工业化生产、标准化操作、智能化监控、规范化管理、社会化服务,投资211万元建设100栋育秧大棚、高科技浸种、催芽操作棚2栋、监控房1栋的标准化育秧基地一处;为方便农业生产,投资500万元建设循环沙石路35公里,通过沙石循环路可以看

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80%工程。这几项工程已成为农场农业综合开发的精品工程和新农村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四)全力加强资金整合,全面提升整体效益

近年来,随着国家各项农村优惠政策的出台,相关部门在农村的投入也不断加大。尤其要把农业综合开发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建设好,集中资金办大事。在工作中,我们严格按照政策要求坚持以农业综合开发为平台,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召集林业、水利、畜牧、交通、农机、土地、新农村办等部门一起参与农业综合开发规划,并结合自身业务范围,围绕新农村建设齐唱一台戏,收到较好效果。三年整合林业、通乡公路、新农村建设等资金998万元,修水泥道路19612平方米。房屋建设及改善4960平方米,修排水沟6050米,建广场5000平方米,绿化植树3201*株,修缮卫生室和活动室300平方米,通过资金的整合,全面提升了农业综合开发整体效益。三、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综合开发效益显著

通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高效农业规模化得到快速发展,设施农业出具规模,科技成果转化率明显提高,农业效益逐步增长,农民收入稳步增加。

(一)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针对我场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差、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的实际情况,在实施农业开发过程中,我场农业开发紧紧围绕农场的“高效农业”“现代农业”建设“中国绿色米都之府”的主线,本着“有所为,有

所不为”的原则,集中70%的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和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对项目区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桥、涵、闸、路、渠全面配套,项目区水利工程达到灌得上、排得出、储得住田间路达到进得去、出得来、围着转,形成闭合圈;农电线路架设到田间地头;农田林网根据项目区不同情况不仅达到网格化,而且达到绿化美化的效果。从而有效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灌溉6.2万亩,项目区灌溉保证率达96%,项目区全面积达到了旱能灌、涝能排的高产田、稳产田建设标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项目区书记刘祥军激动的说到:“通过项目开发建设,使项目区昔日“大渡河”今朝变成“米粮川”,“过去汪洋一片,如今变成稻花飘香,沃土粮田”。(二)优势主导产业特色鲜明,高效农业规模长足发展

在大力改善农业基础条件的同时,我场农业开发把发展现代农业,实施高效农业规模化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着力培育优质、绿色水稻为优势主导产业,努力形成特色产业区、产业带,绿色水稻生产基地,实现项目区粮食大增产的目标。从201*年起农业综合开发支持新农村示范区的第九管理区的中心作业站、进行大规模的开发治理,先后投入资金44354500元,建设渠道土方量75.6万立方米,晒水池131处,渠道建筑102座,电机井配套135眼,输变线路86公里,改良土壤23000亩(土地平整),库房2797平方米,水泥晒场39131平方米,机耕路35公里,购置农业机械224台套,1201*平方米农机具场(1200平方米农具库)一处,100栋大棚基地一处,建日

处理水稻200吨烘干设备,项目区内全部实现了种植品种优良化、田间道路沙石化、水利设施标准化、节水灌溉增温化、农田作业机械化的现代农业新模式,项目区“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可灌,涝可排”,增收节支效果显著。机井改电井每亩可节约费用35元,201*年项目区水稻亩产1260斤,比建设前增加130公斤;人均收入1201*元,比开发前201*年人均增加4500元。201*年在遭受超低温冷害的情况仍获得平均亩产1230斤的好收成,亩效益450元。201*年示范区人均收入15000元。高于全场人均1500元。(三)、科技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普遍提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农产品科技含量的竞争,在开发中,我们逐年增加农业综合开发科技项目的投入比例,并主动加强与农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系,建立技术依托关系,还充分利用农场科技研发中心、生产技术部门的技术、广播电视台、网络等技术装备力量开展广泛的技术宣传、咨询和培训活动,提高项目区职工群众的综合素质,同时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并采取点面结合的方法,搞好农业综合开发科技项目的试点、示范工作,加大项目区科技推广的力度,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农产品科技含量,科技在农业生产和管理上的贡献率明显加大。我场科技推广应用U型槽灌水增温又节水增加土地利用率,推广叠水增温架提高水温,推广水稻叶龄诊断、防病促早熟技术、配方施肥等技术12项,使水稻产量增长14.85%,亩增产量84.7公斤。出米率提高三个百分点,提高价格每市斤0.1元,产品优势得到巩固。

(四)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了产业化的进程

在加快发展高效现代农业,培育壮大优势主导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标准化、集约化、科技型和外向型农业,高标准建设一批优质、绿色水稻生产园区和规模种植小区。目前,主导产业优势形成,特色产业初具规模,产业化经营得到快速发展,实现订单农业,促进了企业与农户紧密和半紧密型的产业化经营组织,现有产业化组织七星绿色水稻种植合作社一个,分社6个,带动农户1300多户,形成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已有年加工万吨米厂30多家,一个年加工30万吨米厂一个,70万亩绿色水稻基地,201*多户进入产业化经营良性循环的产业链,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产品转化增值。(五)农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新农村示范区雏型基本形成我场农业综合开发重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特别是抓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区建设,三年投入整合资金998万元,进行了新建房屋16栋、46户、3160平方米,改建8栋48户1800平方米,建设水泥道路3025米、排水沟6050米,其中U型槽排水沟4200米,维修活动室、卫生室300平方米,植树3201*株。建设秸秆气化站一处,实现统一供燃气,建休闲广场5000平方米,购置健身器材35件,人均居住面积由原来16平方米,提高现在的人均25平方米。改善了项目区居民生活环境,促进人居环境的绿化、美化、净化,打造出和谐优美的环境,实现了居民点道路硬化,上、下排水畅通,集中供气、供暖,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小区、和谐小区

雏型已呈现。

四、总结经验查找不足着眼发展努力做好下步工作(一)工作不足

一是“其它资金”参与农业综合开发有待进一步挖掘,二是农业科技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大,三是农业综合开发作为政府行为,在重视的程度上有待进一步加强。(二)主要经验

一是上级支持是根本,二是加强规划是关键,三是着眼民生是基础,四是强化管理是保证。(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要大力支持农业主导产业的发展。支持特色主导产业发展,是基层广大干部群众的热切期盼。特色主导产业是一个地方农业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保障。抓好了特色主导产业,就是抓牢了一个地方农业发展的关键。下步要在绿色水稻产业上大力支持。

二是要大力支持规模高效农业的发展。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支持规模高效农业发展,争取项目资金,加大投入力度,一方面注重项目区的内涵提升,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推进规模农业高效化;另一方面注重项目区的外延扩张,放大我场主导产业的特色优势,推进特色农业上规模、上水平。在拟报项目上大力支持规模高效农业。

三是要大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就是真正地扶持农民。我们要在扶持农民专业

合作组织上积极地探索实践,吃透上级文件精神,用足惠民政策,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的新型主体。努力实现两年内龙头与基地全部对接。

四是要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农业综合开发在产业化项目立项时要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重点对基础较好、发展潜力巨大和产业带动能力较强的龙头企业进行扶持,壮大企业规模,提升企业实力,增强辐射和带动功能。延伸产业链。

五是要大力支持高效农业园区的发展。我们将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投入高效农业园区建设,着力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建设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的“示范工程”、促进农民增收的“高效工程”,着力打造农业开发品牌,提升农业开发形象。

六是要积极整合资金、引进各类资本。加快农业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加大投入。农业综合开发不仅要千方百计地争取各级财政资金的支持,还要积极发挥聚合功能,联合或聚集其他各类支农资金,共同投入农业开发,打造农业“亮点”。

七是要扎实做好“十二五”农业综合开发规划编制工作。201*年是谋划“十二五”的起始之年,要及早着手开展“十二五”农业综合开发规划的编制工作。总结近几年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经验。对农业综合开发取得的成效、存在的不足进行科学总结,明确“十二五”农业综合开发的工作思路。加强调查研究,进一步摸清家底。扎实开展全场农业资源现状的调查研究,提出“十二五”时期农业综合开发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王庙镇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年度工作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王庙镇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年度工作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王庙镇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年度工作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09148.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