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才建设总结
城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才建设总结
本中心创建于201*年,当时只有15名医护人员,设备简陋,工作环境差。经过两年的努力,现已工作环境舒适,拥有彩超、全自动生化仪等先进设备,现有专业技术人员25人,其中副高一人,中级6人。在人才建设工作中我做了以下几点工作:一、加强领导,提升人才工作水平
人才工作是我们的建设之本,做好这项工作取决于我们的重视程度和组织工作的力度。我们充分的认识到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和新时期加强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此我们完善人才工作制度,设立人才培训专项资金,两年共送2名副师参加全科医师培训,2名管理人员参加社区服务管理培训,4名护师参加社区护理培训。并有5名专业技术人员获得了中级职称的任职资格。二、以人为本,注重人才建设举措
世界是五彩缤纷的,我们的卫生服务的人才也是如此,个性也是迥异不同的,我们在使用各层次医技人才时注重发现各人的特点、特长,因人而异,因势利导,让他们的自我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比如有的人属管理型的,我们有意让他在基层多个岗位进行锻炼,促其成才,又比如有些是业务性的,我们就让其在相关的专业里面充分展示他的才干。我们在重视人才的同时,更在育才上下功夫,尽量缩短人才成长周期,首先对毕业生进行上岗“轮转”制度,先在全中心各业务科室进行轮转,打好全科基础,熟悉全中心的情况,可以接触多层次的老师,可以积累各方面的知识,让青年医务工作者从中领悟到做一名合格医生的真谛,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扎实的基本功。其次进行学历提升,鼓励他们追求更高的学历。
三、优化环境,激发人才工作热情
我们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过程中,注重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激励、环境上优化,充分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保证优秀人才成长快、留得住、用得好。
(一)在思想上引导,提升医德修养,通过政治学习,谈心交流等多种形式,引导他们坚定政治信念,明确人生追求,找准价值取向,真正确立全心全意为居民健康服务的宗旨。利用512护士节评选优秀护士、年终评比先进工作者,树立典型,通过这些活动,使专业技术人员时刻把自己与时代连接,自觉对比先进人物,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增强工作上进心和责任感。
(二)用其所专,坚持量才而用、任人唯贤的原则,注重根据各类人才的特长和特点,把最合适的人才放到最适宜的岗位上,让他们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充分实现自身价值。对业务素质全面、群众基础好、又有管理能力的专业人员,我们有意让他在多个岗位上经受锻炼,适时提拔使用。对业务基础好、好学上进的专业人员,让他们在业务工作方面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
(三)在政治上关心他们,培养先进分子入党,现已有2名培养对象。在工作环境上进行改善,通过对业务用房的装修改进,现每个医师都可以独立使用一个诊室,每个专业组都有电脑网络设施。这两年来我们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做了一些工作,但离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比如学科带头人较少,人才层次不够高,人才建设的机制还不十分完善,人才的待遇有待进一步提高。因为,福利待遇是吸引人才的条件,工作环境是留住人才的基础。
扩展阅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人才队伍青黄不接因素分析
重庆市巴南区南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中医人才队伍青黄不接原因分析
中医药是我国的宝贵财富,中医药多年来在治病防病、保健康方面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古代许多著名的中医扁鹊、华佗等都被广大人民所尊崇。解放后,党和国家对中医药的继承和发展都十分关注,近年来特别是在抗非典斗争中,中医中药发挥了很大作用。
谈起中医,很多外国人都弄不懂、想不通,为何中医不开刀、不服药,针灸上没有任何药物,居然也能治好疾病!的确,中医有它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它的神奇功效有时是西医不可替代的。解放以前在农村,人如果患了病,就只能看中医。一个乡野郎中常常就地取材,利用一把草药,一根银针、一双手按摩便能治好村民疾病,造福一乡群众。民间多年来一直流传的许多土方、验方、偏方。这些小药方“简、便、廉、验、安全有效”,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提高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药防治能力才是正道。
不少地方老一辈中医老的老,走的走,年轻一代却没有很好地继承下来。已经出现了中医青黄不接的现象,且大多中医都以退休返聘的形式继续在岗位上工作,基层中医队伍青黄不接的现象较为严重。绝大多数乡村卫生室的医务人员都是以西医为主,根本不懂中医。而今,部分西医人员不但自己不学习传统中医药
第1页共10页
知识、对中医技术感觉非常陌生,而且常常讥笑指责中医药人员光凭摸一下手杆能看出啥子病?谴责中医人员与街头看相算命骗子有何异!可见这些西医人士的狂妄和无知。
我单位自1949年南泉公社卫生站成立,1970年1971年医院搬迁至九龙坡区党校(即现南泉孔园处),1971年9月新建于正街32号,于今租赁在白鹤村,经历了一个甲子的春秋。目前的中医药人员共11人,占本单位医药人员总数的10%。其中中医人员8人,中药人员3人;学历上本科1人,大专3人,中专3人,初中及小学4人。职称上初级9人,无职称人2人。真正从事中医工作的人员仅有3人并且3人均为退休返聘,已经出现了中医人员断档。
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人员情况表序号1234567891011姓名王祥远周成周永富陈敬斌黎娜赵萍熊凤梅王才容周安元刘焱国李绍华性别男男男男女女女女男男男年龄5439462625272359577874学历中专中专中专本科大专大专大专初中小学小学小学职称中医士中医师中医师无中药士中药士助理医师中药士中医士无中医士所学专业中医中医中医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中西医结合退休返聘退休返聘退休返聘退休返聘出现以上原因,就我个人分析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一、历史原因
1913年1月,北洋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教育新法令》,以中西医“致难兼采”为由,把“中医药”列在教育学科之外,只
第2页共10页
提倡专门的西医学校,引发了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系统漏列中医案”,第一次中医存废之争由此而起。
1929年,发生了著名的“废止旧医案”。当时的南京政府卫生部意欲实施废止中医的《规定旧医登记案原则》,由此引发了第二次大规模的中医存废之争。而37年后,在“破四旧”中,被称为“旧医”的中医也未能幸免。
解放后,中国尚有50万名中医,在当时“学苏联、改造旧医”的国家指示下,按照苏联医学教育模式,建立起我国的高等中医教育体系,直接将西医的培养模式引入到中医教育当中。但是,按照西医模式培养出来的20万名中医,缺乏临床经验,不会看病。中医走到今天急需抢救的地步,与上个世纪的那两次中医存废之争以及解放后“轻临床重理论”的医学院校培养方式不无关系。
二、政策原因
1.教育存在问题。部分中医院校为了多招生源,举办了许多看似走好实则无用的专业,现存怪现象就是中医学院不学中医,1/3时间学政治英语,1/3时间学西医。中西医课程比例不平衡、中医分流,不少中医院校,中医课程成了选修课,现在的医生名义上是中医学院毕业的,实际是中不中、西不西,教材也一样,编写于90年代初中期的全国中医学院第六版教材的中医门类受到广泛的指责,尤以经典为最,不伦不类,面目全非,老师难教,学生难学。
第3页共10页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导邓铁涛说:现在的中医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从中专、本科教育到临床教学医院,从学士到博士,从医士到主任医师,西医有什么我们也都有。实际上,中医人才队伍建设问题很多,最要命是一些中医院校教学脱离临床实际,中医的四大经典著作在有些中医院校里占的课时越来越少,有的甚至成了选修课。有人甚至放言:怎么能拿1700年前的《伤寒论》当教材?殊不知,四大经典是中医的精华所在,纵观历史,所有名医都是在熟读经典的基础上,结合当时的科技发展,才有所发明创造的。但现在大部分中医学院的教师和学生不看名著。
中医的理论基础是传统文化,需要有一定的古文知识,而且中医要是没有古文基础,是很难学好的。现在让理科生来学中医,理科生的文科基础相对较差,他们看不懂古代的医书。而且数理化培养出来的逻辑化、概念化的思维方式也与学习中医所需要的思维方式有很大的不同。
2.政府导向失误:随着社会经济浪潮的冲击,中医因为药价便宜,无法与西医的经济效益相比,在某段时间出现的“不论白猫黑猫能咬到老鼠的就是好猫”引导下,时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物欲横流的时代,西医的诊断与各种检查费是创收经济之法宝,你望闻问切的诊断能有什么收费价值?西医看一个感冒多少钱?你一帖方药几角钱、几元钱搞定,能有什么经济价值?说穿了,因为中医学术找不到钱,维持不了医院运转,所以必须改弦更张。某些中医师背叛了母校。这是为何?因为他仅靠母校
第4页共10页
教给他的知识技术,可能找不到饭吃。中医姓“西”,中医院西化,中医师“西化”、“背叛母校”等事例屡见不鲜。也有一些中医对自己没有信心的问题,还受周围西医院的影响等等。
在中医的医技收费项目中,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在4000余项收费项目中,西医收费项目占很大部分,中医只占75项,占1.9%。西医同一操作,却视各部位不同病情采取不同的收费标准。
一些专家认为,中医价格太低,也是制约中医发展的因素,特别是与西医某些项目的收入比较,中医显得太廉价了。
某电台节目曾播出一则令人啼笑皆非的新闻:记者在杭州用茶水冒充小便分别请省、市著名十家大医院去化验,化验的结果是:六家医院所化验的茶水中有炎症,六家医院的医师开出的处方消炎、抗生素等药费在1000元人民币左右!!我们西医的化验设备、仪器当真是科学得很啊!令我们这土生土长的中医技术人员硬是望尘莫及!!更莫说在惩治贿赂的同时,药商们为了达到他们赚钱的目的,不惜重金树立感情,中国抗生素滥用的背后又有多少无形的手在操控,我们不得而知,凭我们一己之力,只有望洋兴叹,有心无力啊。极个别医生的良心与正义感有时确实很难抉择,经济利益的驱使在作祟,医生一天天的在出卖良心的同时也逐步走向了地狱的深渊,仅去年沙坪坝区出现的现象就可见一斑。
3.医疗机构对中医的不够重视是中医衰败的另一个重要原
第5页共10页
因。医疗机构的领导层更多地倾向于西医,为了迎合上级的各种经济考核指标达到经济增长的目的而忽视了对传统中医的发展和继承,使中医的地位变得很尴尬。中医西医化在中医界早已见怪不怪,部分西医医生略知中医皮毛简单望舌而不知寒热虚实,寒证反而用寒性药物,太给中医丢脸了!实在不知有多少冒牌的假中医!还有不少中医自我标榜就是中西医结合,其实是中医、西医什么都没弄明白。
中医和西医,它既有个学术问题,又有个政策问题,两者相互交叉。如果我们不搞清楚政策与学术的关系,用政策来代替学术,其结果必然使学术受到限制,难以向前发展。由于在学术上存在着严重的偏见,对中医的科学性没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那种鄙视、歧视中医的错误态度,始终没有得到纠正。很多时候不可避免地把中医药学于西医学支配之下的从属地位,造成中医的不平等地位。用西医学的观点标准来衡量检验和要求中医药学的不正常状态。其结果是:1.现在的中医医院,除极少数坚持以中医药为主的方向外,大部分已名不符实从事西医治疗。中医中药人员的定职晋级,基本上也以西医的知识标准来考核。2.西医学习中医形式主义严重。有人片面地认为用点中医的成药,再用点西药就是中西医结合。3.中医学院学生应该主要学好中医,但是由于片面和过分地强调现代医学的作用,全国中医学院大部分教学的实际上西医多于中医。
4.假公济私的中医现代化研究。虽已有数十个大小不同的
第6页共10页
中医研究机构在进行,但真正下决心用现代科学手段来研究中医药学的很少,大多是以西医学的要求找指标,检验和证明中医药的疗效,符合指标的就承认是科学,否则,就不承认是科学。以前曾看到一篇文章说:中医现代化就是要将中医结合现代医药但事实上已经背离了中医药的理论体系。文章中举例说:西医好比一只酒杯,中医就如同盘子,两者本来高低形状就不同,制作标准也不一样,凭什么要拿酒杯的标准去衡量盘子?那肯定是盘子该被淘汰噻!凭什么要将中医与西医的标准弄成一个标准?鱼鳅和黄鳝都不是一样长嘛!为什么不把西医拿起来按照中医的标准进行考核嘛?如西医不会医古文的,统统考试不合格,西医不懂28脉象的,一律下课!
中医讲阴阳,把宇宙中万事万物都可以按阴阳来划分,凭什么只能有一个标准而不允许并列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准呢?中医讲究的就是自然、和谐、天人和一。就是要遵循自然规律。试想一下弄一个只准一类人生存在这个世上岂不是更有利于一个标准的执行和评判!按这个设想的话,世上就只能有一个男人或一个女人了!
三、中医自身因素
1.人才周期长。培养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体现终身教育的思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中医不同于西医,它需要从业人员多年的经验积累,因此培养中医人才往往比培养西医人才需要更长的周期,这就意味着消除断层现象得经
第7页共10页
过多年的努力才能实现。中医不是没人学,而是能坚持下来的人实在太少。每年那么多中医学院毕业的学生,最后真正做中医的并不多,因为中医不像西医那样,药都有说明书,有章可循。中医需要在上千种药中为病人找出适合的几味,这不是短短几年就能学好的,可以说花上二三十年能培养出一个好中医就已经不错了。
2.学习内容多。中国文字抽象丰富,中医博大精深,医书典籍1万多部,看都看不完,要掌握好,还要靠悟性加临床实践。中医讲究个体传授,而非西医那种规模化教育。从中医自身因素来讲,理论上以宏观为主,微观不足,注重天地阴阳,但辨证不辨病。中医所遵循的《皇帝内经》、《伤寒论》等都是201*年以前的理论,到今天仍然是继承老祖宗的多,创新的少。
3.医药不分家。中国医药从未分家,部分中药以木本植物为多,因而最大的特点就是生长周期长,收益见效就慢,无法产生经济效益,种植就没有热情,最终又影响收益,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加上中药繁琐的加工、炮制、贮藏、运输等,部分传统中药加工方法早已经失传,少数动植物药品已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天然药材、地道药材已经很难寻觅踪迹。中药味道苦涩难咽、煎煮过程繁琐、服用量大、不便携带保存,已经难以适应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许多人都承认中医治病确实有效,但却不愿服中药。这种认可中医却又拒绝中药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
4.传统“师带徒”。虽然大部分中医人员经过了院校学习,
第8页共10页
但碰到病人还是不会看,只有亲眼见如何诊治后,在一旁观摩感受,负责抄药方、比较病案,这种口传心授的方法,心里才算有了底,且师傅的医德医术就在点滴生活里,通过耳濡目染学习,才能使医术提高很快。“师带徒”是建立在长时间的临床实践和饱读经典医书的基础上。“师带徒”模式也曾被指责珍秘医术不外传而形成中医门派独立、不能互相沟通,中医在30岁以前基本上是打基础的阶段。成名难,加上毕业后成家立业,养家糊口,要到很晚才成才。很显然,刚毕业的见习医师,没有病人来看病,在市场经济的时代,这些医生的收入很低,他只好改行当西医,直到60岁到70岁这个年龄段,往往才是中医成熟期。
5.更新与现代化。西医善于借鉴物理、化学等其他学科的先进技术,比如利用X光进行透视等等,中医能借其他学科优势为中医所用否?基层老一辈中医在现代科技方面知识几乎为零。又如何谈得上将古老的中医运用到最现代化的科技事件上,如何采用其他学科的最新成果,实现与时俱进?中医出路何时在?为何外面对医道一窍不通的洗脚城按摩馆生意红火,其亦不过只略知中医的点滴皮毛而矣,并运用到生意经上去了,这很是值得中医界和政府的深思。
6.新形势的培训。当今把振兴中医列入议事日程。大力提倡继承和发展祖国中医药学,发扬中医药治病的优良传统,采取措施大力培养中医药人才。加强医务人员的中医药学知识的培训,分期分批地加强对各乡村医生的中医药学理论的学习和中医
第9页共10页
药医疗技术的培训、考试等大多只是形式主义,参加培训学习的人员真正受益有多少?政府考虑到究竟有多少效果了吗?达到预期目的了吗?
其它原因还有很多,如何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一是要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中医药工作的方针政策,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的规定,坚持中西医并重,保护、扶持、发展中医药事业政府主导,加大各方面的投入,进一步明确政府责任,逐步增加对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投入,实施中医药事业投入项目管理,把中医事业发展纳入财政预算。
充分挖掘中医药传统文化资源,全面整理现存的中医药文献资料,积极搜集整理民间中医药资料,做好中医药文化的宣传。中医药机构要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在环境、建筑、服务和管理等方面体现中医药文化特征,切实加强中医药科普及与文化传播,努力营造推动中医药发展的文化氛围。
当好现代中医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一是要有扎实的中医辨证论治的本领。二是必须积累一定数量的经验。三是必须掌握一定水平的科学知识。年轻人要学到中医精髓,必须真正钻进去熟读经典,又要能够跳出来,将其灵活运用到临床实践中,才可望成为名医。
南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二一年八月一日
第10页共10页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城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才建设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城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才建设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城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才建设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09230.html
- 下一篇:客户部201*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