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高一信息技术新课程总结

时间:2019-05-28 19:46:55 网站:公文素材库

高一信息技术新课程总结

高一信息技术新课程总结

201*年9月我省普通高中高一年级全面进入新课程,信息技术学科也不另外。新课程、新教材、新理念,我校信息技术教师积极投身于全新的课程改革之中。

基本情况:

我校(老校区)现有高一信息技术专任教师3人,高一共15个教学班。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在网络教室开展。高中用教学机房1室(78台),操作系统为WindowsXP,教师机一台(安装极域电子教室软件一套),全部连入因特网。

1、教师情况

早在上一学期,我们就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研读活动,在教研活动展开讨论和心得交流;暑期我们在省培和国培的基础上,对新教材仔细推敲,认真阅读教学参考用书与新课程先行省份的经验总结,制定了本学期的教学计划。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精心备课,把握三大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教研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讨论教学安排、进度、内容、方法,交流心得体会。

2、学生情况

我校高一新生面向全市招生,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本学期初我们针对学生做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每个班都有相当数量的学生一点信息技术基础也没有(小学、初中未开课或开了课没上),有一部分同学对已学信息技术知识的遗忘率甚高,连部分基本操作都操作不来了,更谈不上信息技能。于是,在课堂上我们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与新课程同行,让零起点学生逐步适应,非零起点学生巩固。这样,几乎所有学生都能慢慢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了。

3、课程实施情况

(1)第一节课让学生明确本学科的课程目标,课程安排,纪律要求。根据学生基础知识情况分小组,每3人一组,并让各组学生推选出小组长。为部分章节的探究学习和分组完成作品做准备。

(2)本学期配施的教材是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与以往的教材比较,本教材确实有很大的改进,它以信息活动为主线构建教材体系,注重经历信息活动的过程,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教材每章的章导言将技术、生活、文化有机地联系起来,创设一个较为真实的应用实例。该实例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对本章的知识做了概括和梳理,为教师教学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教材采用了“做中学”的编写风格,各环节中穿插了大量的活动,各节以任务体验为先导,配以一定的提示板,使学生在操作体验的基础上展开信息技术的学习,比较符合人们学习信息技术的特点。但是本教材要求学生的起点较高,对于我校的校情学情来说是难以实施的。例如文本信息、数据信息加工这些内容,教参上建议的只用两课时完成教学,而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却要花费近半个学期的时间。还有对于声音、视频等信息的采集和加工的教学更因为硬件条件有限而难以实施等等,所以在本学期教学中,我们只好立足校情学情,依据新课程标准,实现内容重组,提升学生基本的信息素养。

4、主要问题(1)课时量不够,完成本学期教学任务困难。本学科学业水平考试以网考的形式(从题库随机抽题)实施,学生不仅需要掌握操作技能,还得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课时不够直接关系学生的结业。

(2)需要对学校对学生进行统一诊断性评价。结束语:

新课程刚刚开始,存在的问题是必然的,关键在于我们教师如何去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信息技术课程的前景是美好的。

信息学教研组

201*年12月21日

扩展阅读: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培训总结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培训总结

8月2日至8月8日,我参加了高中教师暑期新课程培训高中(信息技术)培训班的课程。短短的几天学习虽已结束,但其中的点点滴滴让我收获良多。在信息技术教育教材新课程的培训过程中,我对新课程的各个模块有了更清晰的了解,而且对教学理念有了新的认识。在学习中有几点心得体会,和大家一起探讨学习:

一、对于新课程的认识。作为一个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老师,首先要明确新课改的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方面目标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提高信息素养的课程理念标志着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已经由单纯的技能训练上升为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体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已经由被动盲从转变到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和变化、主动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轨道上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

应对未来信息社会的挑战奠定基础。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利用各种条件创设多样化的信息环境。在构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过程中,必须充分调动家庭、学校、社区等各方力量,整合教育资源,为高中学生提供必备的软、硬件资源和积极健康的信息内容,营造良好的体验基本的技术思想与方法的环境,使得学生能够初步具备适应新技术的能力,为学生

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二、教学观念的转变。关注全体学生,新课程着眼于提高所有学生的信息素养,“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允许存在个别“差异”,提倡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延伸或拓展,挖掘学生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关注不同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在达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设计问题,让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创造条件,让学生将已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应用到生产、生活乃至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实践活动中去,从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

注重交流合作,拓展“课堂”主体,延伸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广泛的、多元化的交流与合作,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让全体学生共同发展。强调信息文化,新课程倡导学生在应用信息技术的实践中,把握具有普遍迁移意义的技术文化要素,通过信息技术本体与信息文化相结合的学习,形成信息社会所应该具有的伦理、道德、法律和法规,构建和谐的信息文化。

实践三维目标,《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将信息素养进一步分解和细化,体现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人文素养相融合的课程目标。学生的信息素养体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三、信息技术老师面临的实际问题

在学习的一周里,同行们也在不断的交流,结果发现在我省现阶段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都面临这这样几方面的问题:(1)学生起点高低不一,有些来自农村的学生几乎是零起点,对这批学生来说,去学习新教材有很大的难度,因为新教材要求学生通过以前的学习有一定的基础(2)学生思想上都不重视这门课程。现在毕竟是应该教育,一切都围绕高考指挥棒转,信息技术不参与高考,学生、学校感觉学不学信息技术无所谓,反正不影响高考成绩,而信息技术老师也并不是精力能全部的投入到教学中去,大部分的精力都在被教学以外的其它杂事所占,大多数信息技术老师都认为自己是打杂的(3)课时少、机器少。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信息技术课至少每周两课时,并且是连堂课,机器平均每人一台,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有充足的实践时间,达到教学的目的。但实际在教学工作中并不是这样,每周一课时,机器平均2.5人一台,这样的话,面对起点低,机器少,课时不够的情况,很难达到新课改的要求。以上几方面的情况是信息技术老师很难克服的困难。

但是,课堂开放以后,教师的作用不是削弱而是加强了。教师的目标意识要加强,要从整体考虑课堂教学的育人目标;创新意识要加强,一切从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出发;合作意识要加强,教师应该走下"讲坛",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探讨与交流;调控能力要加强,再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情况是无法预料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学习,不断研究课堂调控艺术。由于我对新课程改革学习还很不够,只能谈点粗浅的看法,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努力学习,才能不断提高。

随着社会的变化,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我们只有将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与改革教育思想理念同步进行,才能促使改革顺利进行。

学习是短暂的,教育是深远的。此次新课程培训,让我感觉获益匪浅,心灵上的感触更多,我将以这次培训作为我工作的新的起点,加强学习专业知识,认真研究课堂教学,提高为同事和学生的服务意识,增强责任意识,继续为我校的信息技术教学作出更大的贡献。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高一信息技术新课程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高一信息技术新课程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高一信息技术新课程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13387.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