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总结加测试

时间:2019-05-28 20:18:28 网站:公文素材库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总结加测试

单元整合

一、重要概念阐释1.鸦片战争

为了把中国变成资本主义发展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英国于1840年6月利用坚船利炮发动了鸦片战争。清政府失败,被迫与其签订《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此中国大门被打开了,中国开始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太平天国运动

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起义,后攻占永安,初步建立政权,后来势力迅猛发展,1853年攻占南京,改名天京,正式建立了与清朝对峙的政权。起义过程中曾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作为革命纲领,但由于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和时代的局限性,历时14年之久的太平天国政权于1864年失败。

3.《马关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1895年4月,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其内容有: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岸;日本可以在华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4.五四运动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示威,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五四运动爆发。在人民压力下,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卖国贼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这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

5.全面抗战路线

1937年,中国共产党在陕北洛川召开会议,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即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在此路线指导下,中共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

6.百团大战

为了振奋抗战的士气,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两千多千米的战线上,拔掉敌人据点近三千个。这次战役叫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打击了日军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7.中国远征军

1942年初,日军向泰国、缅甸进攻,又北上侵入我国云南境内。为确保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到缅甸,同日军作战。经过激战,克复缅甸仁安羌,救出被日军包围的英军。1945年初,在英美军队配合下,击败侵缅日军,配合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二、重点问题突破

1.不同时期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目的、方式(1)侵华目的的变化

①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是从鸦片战争开始的,两次鸦片战争以打开和扩大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为目的,反映了工业革命后列强要求扩大商品倾销的愿望。

②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在西方列强支持下企图征服朝鲜,入侵中国而挑起的侵略战争,目的是扩大资本输出,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

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则以镇压义和团和瓜分中国为主要目的,是列强进行资本输出和企图瓜分中国领土的必然反映。

(2)侵华的基本特征

①从战争的发动者来看,经历了由一国到多国的变化,也反映了近现代国际关系由欧洲为中心向它的两侧转移的变化趋势。

②从战争的影响来看,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危害一次比一次严重。(3)侵华方式的变化

①甲午中日战争前,以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②甲午中日战争后,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2.两次国共合作的不同

(1)社会背景不同。第一次是在“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的历史背景下实现的;第二次是在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妄图灭亡中国的历史背景下实现的。

(2)两党实现合作的政治背景和地位不同。第一次时,国共两党都处在发展的初期,都属革命的政党;第二次时,国民党已成为执政党,代表着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共产党已走向成熟,拥有一支相当力量的军队和巩固的革命根据地,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利益,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坚力量。

(3)两次合作所反对的对象不同。第一次合作时,革命的对象是北洋军阀;第二次合作时,革命的对象是日本帝国主义。

(4)两次合作的方式不同。第一次合作的形式是党内合作;第二次合作则采取了党外合作的形式。

(5)两次合作的结果和前途不同。第一次合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但由于国民党背叛革命,合作破裂;第二次,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对国民党的政策调整(1)政策: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国民大革(2)依据:帝国主义“以华治华”,支持北洋军阀专制统治。广大民众命时期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1)政策:由武装反蒋到逼蒋抗日土地革(2)依据: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成为中国革命的敌人,1931年命时期随着日本大举侵华,主要矛盾由阶级矛盾转向民族矛盾(1)政策:联蒋抗日抗日战(2)依据:法西斯与世界人民的矛盾成为国际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社争时期会各阶级各阶层都投入到抗日救国运动中,中日矛盾成为主要矛盾(1)政策:自卫反蒋解放战(2)依据:美国扶蒋反共,蒋介石坚持专制独裁,中共领导的广大人民争时期同美蒋反动派的矛盾为成主要矛盾单元检测四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美国历史学家写道:“想象一下,哥伦比亚麦德林可卡因垄断集团成功发动一起对美国的军事袭击,迫使其允许可卡因合法化,还须支付巨额战争赔款这幅场景当然荒谬绝伦,但类似的事件在19世纪的中国确曾发生过。”“类似的事件”是指()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甲午战争C.中法战争D.鸦片战争答案D

2.“问题的核心并不在于林(则徐)的方法是否过激,而在于其方法是否有效只要英国商人在鸦片贸易中遭受损失,英国政府就必然会作出强烈反应。”(《天朝的崩溃》)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林则徐在禁烟过程中行为过激,负有全部战争责任B.英国政府维护本国资产阶级利益C.英国侵华是偶然的

D.林则徐在鸦片战争中没有任何责任答案B

解析由“只要英国商人在鸦片贸易中遭受损失,英国政府就必然会作出强烈反应”可知,英国政府维护本国资产阶级的利益,选B项。虽然林则徐的有些措施过激并违反了国际惯例,但是不应负全部战争责任,因而A、D都是错误的。C项错误。

3.曾以清光绪帝名义发布的《罪己诏》称:“今兹议约,不侵吾主权,不割吾领土,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文中的“议约”是指()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答案D

解析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不割吾领土”,四个选项中只有《辛丑条约》中没有割地的内容,故选D项。

4.在某个条约的签字仪式上,一个自称“中国通”的帝国主义分子写了一幅上联:“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一位中方官员义正辞严地对了一幅下联:“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请问此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答案D

解析“琵琶琴瑟”四字上面共有八个“王”字,用来指代“八国联军”。“魑魅魍魉”是传说中能害人的四种妖怪,中方官员巧妙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像害人的“小鬼”一样,经常侵犯我国主权的罪行。

5.辛亥革命期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法规。其中能体现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是()

A.《大总统令禁烟文》B.《大总统令内务部晓示人民一律剪辫文》C.《慎重农事令》D.《大总统令内务部禁止买卖人口文》答案B

解析孙中山民族主义的内容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晓示人民一律剪辫”体现了反对满洲贵族统治的思想,也就是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体现。

6.“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这直接说明了辛亥革命()

A.彻底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C.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D.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答案D

解析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但封建统治的基础仍然存在,排除A;所给材料没有提到民主共和的观念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排除B、C;辛亥革命的最大功绩是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即材料中的“皇帝倒了”。

7.下列为四位同学对五四运动的总体评价,你认为最确切的是()A.甲:五四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B.乙:五四运动破坏了中国传统文化

C.丙:五四运动是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折点D.丁: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答案D

8.有誓词称:“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誓词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A.北伐战争B.辛亥革命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的“国民”“军阀”“帝国主义”“总理遗命”等信息,可以看出这一历史事件是北伐战争。

9.遵义会议以后是马克思主义实现中国化的阶段,其理由是遵义会议()A.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

B.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C.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D.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成熟答案B

解析遵义会议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10.红军长征时期曾流行过的一首歌谣写道:“打双草鞋送红军,表我干人一片心。亲人穿起翻山岭,长征北上打敌人。”这首歌谣反映出()

A.红军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B.国民党军队的腐败无能C.红军与百姓间的鱼水情深D.国民政府已经不得人心答案C

解析歌谣反映的是广大红军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

11.“因此,我坦白地提出,希望国民党立即结束一党统治的局面,由国民政府召集各党各派、各抗日部队、各地方政府、各人民团体的代表,开国是会议,组织各抗日党派联合政府,一新天下耳目,振奋全国人心,鼓舞前方士气”中共代表林伯渠的这段话可以用来研究()

A.中共“一大”B.国民大革命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新中国的成立答案C

解析材料中林伯渠的基本观点是要求国共两党合作,共同抗日,故选C项。12.1938年1月11日,中国共产党在武汉创办了《新华日报》。当日,人们从该报了解到的新闻可能有()

A.南京大屠杀B.中共七大召开

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D.淮海战役战况答案A

解析南京大屠杀发生在1937年底。中共七大是1945年召开的,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是在1936年,淮海战役发生在1948年。故本题选A项。

13.山西阳泉狮脑山上耸立着一座百团大战纪念碑。当年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主要是为了()

①振奋全国人民的抗日精神②克服投降危险③争取抗战形势的好转④打击日军的侵略气焰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

14.“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到1949年的奋斗历程。下列图文对应不确切的是()

A.星火燎原B.力挽狂澜

C.灯塔指引D.进京赶考

答案B

解析“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分别对应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遵义会议的召开、抗日战争的指挥中心延安、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故“力挽狂澜”对应重庆谈判是错误的。

15.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曲折,不断向前发展。下图能够反映这一结论的是()

答案B

二、非选择题(每题20分,共40分)

16.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读下列诗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①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丘逢甲《春愁》

②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秋)

③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毛泽东《七律长征》

④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诗①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45年台湾在被割占50年后回归祖国,主要原因又有哪些?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其众所周知的原因是什么?(6分)

(2)诗②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此前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道路是什么?这种转变说明了什么?(6分)

(3)导致诗③中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次“远征”的结果如何?(4分)(4)诗④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什么时期的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的是什么?(4分)

答案(1)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与澎湖列岛;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国共两党内战,国民党政权败退台湾。

(2)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井冈山道路)。夺取“中心城市”。道路选择要符合国情,要实事求是。

(3)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左”倾错误的领导。到达陕北,建立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4)解放战争时期的渡江战役;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大陆的统治结束。

17.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于1958年。当年,由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范文澜领导,研究浮雕图片所需的史料题材。经过精心选择,确定了八幅汉白玉大型浮雕,来表现近百年来中华儿女走向独立、走向解放的革命历程。请根据下列四幅浮雕图片回答问题:

(1)请分别指出上述图片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4分)(2)图一、二的共同点是什么?有何重要历史意义?(6分)

(3)根据图三、四提供的信息,说明中国革命斗争的对象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图四所反映的史实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10分)

答案(1)图一:虎门销烟(或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图二:五四运动;图三:抗日游击战(或抗日战争);图四:渡江战役。

(2)共同点:都反映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斗争对象:由抗日战争时期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到解放战争时期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原因: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坚持独裁统治,妄图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解放区和人民军队;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汇集为中国人民反对蒋介石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中国人民同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影响:渡江战役的胜利,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奠定了坚实基础。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扩展阅读: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各科知识归纳及同步测试

第一课件网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第1课时)

感悟与思考这3件珍贵而且饱含着中华民族百余年血泪的文物分别叫做牛首、虎首、猴首,出自于圆明园,201*年,它们在嘉士德和苏富比两家拍卖行在香港举行的拍卖会上公开露面,无数华夏子孙为此震惊、愤慨、抗议;国家文物局也严正申明,要求两家拍卖公司停止拍卖。但正义的呼声竟没有得到回应,为防止国宝再次流失,保利集团到现场参与竞拍,并以3317万港币竞拍成功。历经140年历史沧桑之后,这三件文物终于重归故里。

思考与判断:百年的中国屈辱史是从何时开始的?从这段历史中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教训?归纳与运用【知识归纳】

一.鸦片走私和虎门销烟

1.鸦片走私原因:清朝统治危机四伏;资本主义英国需要开拓海外市场;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英国为扭转贸易逆差2.虎门销烟: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二.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1.鸦片战争:

(1)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2)经过:

(3)结果: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

2.第一批不平等条约:(1)《南京条约》:1942年8月,南京下关,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破门、福州、宁波、上海为商埠;协定关税(2)《南京条约》附件《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3)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3.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1841年夏,广州北郊4.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社会性质发生变化:(2)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3)中国人民革命任务发生变化:三.鸦片再燃战火1.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19世纪五十年代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英法美“修约”遭到拒绝

(2)经过:1856年英军袭击广州,法国出兵→1857年英法联军攻占广州→1858年英法联军占领天津→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

(3)第二批不平等条约:俄英美法《天津条约》、中俄瑗珲条约、英法俄《北京条约》

(4)影响:中国丧失大片领土和主权、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共同镇压革命、外国侵略势力由沿海伸入内地

【知识运用】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者成为中国社会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矛盾;中国人民从此担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例1]我们以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依据是

A.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B.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C.中国的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D.中国革命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解析]本题属于以果找因的因果关系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造成的主要影响以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变化的分析能力。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巨大,导致中国社会发生剧变,而一个国家最大的变化首先应该

第一课件网第一课件网

是社会性质的变化,正是社会性质的改变,导致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国人民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而D项革命性质的变化是由革命任务的变化所决定的。[答案]B

2.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原因有哪些?

客观原因是资本主义的英国综合国力强大;主观原因是清王朝的腐朽落后;根本原因是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例2]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表明了

①腐朽的封建主义是无法与新兴的资本主义抗衡的②落后就要挨打③清王朝的统治处于崩溃边缘④工业革命是影响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时期中英双方国情的掌握。运用对比法比较战争爆发时中、英两国国情即可得出相关的结论:英国不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科技、军事等方面均占着明显的优势,从而推断出中国失败的客观原因;而中国政府的腐败是主观原因,综合分析客观、主观原因可得出根本原因。而③选项中清王朝统治处于“崩溃边缘”的说法不是很准确。[答案]B

3.如何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继续:①根本目的一脉相承,都是为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②战争性质一脉相承,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③战争影响一脉相承,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扩大:①侵略国家增多,由英国一国扩大为四国②侵略区域扩大,由东南沿海扩大到中国北部沿海各省以及内地③主权丧失更多,由领海主权丧失扩大到内河航运权的丧失④领土割占更多⑤影响加深,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例3]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A.两次战争都是由英法发动的B.两次战争都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C.两次战争中清政府都被迫签订了卖国条约D.两次战争的目的和性质相同

[解析]比较战争的共同点首先应该从战争发动的目的来把握。两次鸦片战争的本质相同点在于列强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为工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服务。[答案]D拓广与探究[例1]一名英国人1841年底来到中国,下列哪一项是他当时有可能做到的事情()A.在上海开办一家商行B.在香港岛上建造了一套别墅

C.跟随英国军舰到武汉采购货物D.与清政府协商从中国进口一批货物的关税

[解析]本题解题的关键在把握“1841年底”,在此之前英军已经占领了香港岛,但第一次鸦片战争还未结束,《南京条约》尚未签订,所以不可能出现答案A和D,同样,武汉开埠出现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所以也不符合题意。[答数]B

[例2]有人认为:“在近代,西方列强打开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促进封建经济迅速解体、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大大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但也有人认为:“在近代,伴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被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社会的深渊,并没有加快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对于上述两种观点,你怎么看,请结合史实分析评论。

[解析]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历来没有一个统一的观点,所以此题的回答两种选择均可,但一定要注意,在回答观点时应做到言之有理。[答案]同意第一种观点:虽然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观目的在于把中国变化其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但这场战争的客观后果,首先使中国由闭关锁国逐步走向开放、走向近代化;其次是加速中国社会内部变革: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思想上: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注目世界,探索强国御侮之道,西学东渐局面开始形成。

同意第二种观点:从1840年鸦片战争起,列强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促进了封建社会制度的解体,但同时也打断了自明朝中后期以来的中国社会独立缓慢发展资本主义的过程。中国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丧失了独立自主权,自然经济遭到破坏,成为列强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列强的入侵,并没有加快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加速近代化的过程,而是把中国推入了半殖民地社会的深渊。

第一课件网第一课件网

巩固与测评【基础练习】

1.英国对华进行鸦片走私的直接动机是()

A.扭转对华贸易逆差B.把中国变成其鸦片销售市场C.用鸦片来毒害中国民众D.制造发动侵略战争的借口2.右表是鸦片战争前中国白银兑换制钱数的统计表。造成表格内数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腐败,贪污成风B.清政府国库空虚,加重赋税

C.小农经济破产,物价波动

D.鸦片走私贸易使中国大量白银外流,银价上涨

3.近代史上,南京和天津这两个城市分别是在哪两个不平等条约中被开放为通商口岸的?()

A.《南京条约》、《天津条约》B.《南京条约》、《北京条约》C.《天津条约》、《北京条约》D.《天津条约》、《瑷珲条约》4.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动者是()①美国②英国③法国④俄国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5.下列条约中,均有割地、赔款、开埠通商条款的有()①《南京条约》②《天津条约》③《北京条约》④《瑷珲条约》A.①②B.②④C.①③D.②③

6.以下各项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本质意图的是()A.割占香港岛B.赔款2100万银元

C.中国开埠通商D.领事裁判权

7.领导了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国人民抗击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和决心的民族英雄是()A.戚继光B.郑成功C.林则徐D.邓世昌8.下列各项最能有利于列强操纵清政府内政外交的是()

A.外国公使驻京B.准许华工出国

C.外国舰船在沿海沿江各口岸通航D.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9.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准确的说法是()A.政治上的半殖民地和经济上的半封建并存B.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会C.外国势力深入,国家主权丧失

D.我国丧失部分国家主权并且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产生了资本主义经济成份10.两次鸦片战争在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

A.侵略者由东南沿海开始发动进攻B.其目的都在于打开中国市场

C.都推进到清朝统治的中心地区D.侵略者都以武力失败了清政府的抵抗

11.“这次战争的结果之一是通商口岸的开辟,由东南沿海到整个沿海,由整个沿海深入内地。”这次战争是指()A.第二次鸦片战争B.中法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2.英国与清政府签订的一个条约中规定:“英人华民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华民如何科罪,应治以中国之法……。”这个规定最主要的影响是()A.英国人在华犯罪可以逃避制裁B.按英国法律英人犯法难逃罪责C.这一规定践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D.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对双方都有利

13.马克思称英法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点的是()A.《天津条约》迫使清政府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B.洗劫并焚毁圆明园C.以战争为主要手段D.增开商埠,扩大商品输出

14.1854年,英国外交大臣致函英国驻华公使:“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已增加了的需要,新的贸易市场尚待进行”。1856年,法国外长指令法国驻华代办强调“商业关系的推广”,并说“这是一个关系到至高无尚权益的问题。”以上材料表明()

A.英法决定用战争来扩大侵略权益B.英法希望加强与中国贸易往来第一课件网

年份1823~18241828~18291833~18341838~1839一两白银兑换钱数1249文1337文1363文1638文第一课件网

C.英法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D.英国在策划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5.马克思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不需要花费一文钱,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里俄国得到的“好处”有()

①俄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②割占中国东北大片领土③俄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经商④取得清政府赔款200万两白银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16.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A.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B.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C.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D.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综合运用】17.“有人认为鸦片战争纯粹是林则徐偏激的禁烟运动激化了中外民族矛盾所致,如果没有虎门销烟,也就不会有这场战争的爆发。”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开放创新】1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当鸦片未盛行之时,吸食者不过害及其身迨流毒于天下,则危害甚巨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林则徐集》

材料二:凌青(原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联合国大使,林则徐的后人)1990年讲话:一百五十多年前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幕,也是世界禁毒史上的一件大事。当前,中国再次成为毒品的受害国;希望社会各方面都来关心、支持禁毒事业。

《全国禁毒展览漫画读本》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林则徐上书中,认为鸦片有哪些危害?

(2)结合健康课的有关知识回答鸦片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3)材料二中“光辉的一幕”指哪一历史事件?

(4)材料三的图表说明什么?面对这种状况我们青少年应当怎样做?

第一课件网第一课件网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第2课时)

感悟与思考“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以壮国威”,你知道这幅对联说的是谁吗?至今,这位中华民族的英雄依然威严地屹立在黄海海面上。你看:他头戴花翎,手举望远镜、海风猎猎,披风飘飘;他曾有过两次获救的的机会,可是,他却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我在阵地在”的豪迈篇章。今天,如果你来到刘公岛,你会看见他邓世昌,一位中华民族的英雄男儿!

思考与判断:为什么说日本发动这场甲午中日战争是蓄谋已久的?归纳与运用【知识归纳】

一、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1.时间:1894年71895年2月

2.背景: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对外侵略扩张野心不断膨胀,制定了“大陆政策”,利用朝鲜爆发起义,挑起战争

3.经过:主要战役及民族英雄(1)丰岛海面之战

(2)平壤战役左宝贵(3)黄海大战邓世昌(4)旅顺、大连战役

(5)威海卫战役

4、结果:中国惨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1)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两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岸;日本可以在华通商口岸投资设厂(2)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5.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二、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

1.八个国家: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2.《辛丑条约》内容及其影响

(1)内容: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不许中国人居住,允许名国驻兵保护;拆毁北京至大沽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2)影响:标志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3.义和团与清军爱国将士抵抗八国联军侵华的斗争

【知识运用】

1.为什么说《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签订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此题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分析:

(1)《南京条约》中被迫割让香港岛,中国的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马关条约》割让了台湾、辽东半岛、澎湖列岛以附属岛屿,并且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此后,帝国主义各国相继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2)《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银元,而《马关条约》则赔款2亿两白银。清政府为偿付巨额赔款,一方面加紧搜刮人民,另一方面大借外债,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3)《南京条约》开放东南沿海五口通商,《马关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进一步向内深入。(4)《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适应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要求,西方列强援引“利益均沾”条款获取同样利益。他们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榨取巨额利润,并且利用关税特权,严重排挤和摧残着中国的民族工业,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由以上四个方面比较可以看出,《马关条约》在每个方面对中国的侵略都比《南京条约》更加深化,它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例1]从《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的签订,反映出列强侵华的主要趋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A.从经济侵略到政治侵略B.从开埠通商到割占领土第一课件网第一课件网

C.从单独侵华到共同侵华D.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

[解析]不同时期条约的内容,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不同阶段的需求。《南京条约》签订于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的发展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列强的侵略方式主要是对外进行商品输出。而《马关条约》签订时的19世纪末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这一时期列强对外侵略的主要目的在于进行资本输出。[答案]D

2.列举19世纪列强发动的四次大规模侵华战争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最主要影响。(1)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成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例2]《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这主要是指A.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B.帝国主义直接控制了中国的内政外交

C.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D.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解析]所谓半殖民地半封建秩序完全确立,指的是清政府将所有的国家主权都丧失殆尽,但依然又保留了政府机构,完全成为列强侵略中国的工具。[答案]C

3.如何评价义和团提出的“扶清灭洋”口号?

(1)这个口号是在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形势下提出的。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化,即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最主要矛盾。表现了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仇恨,因而能吸引和动员广大群众反抗帝国主义侵略。(2)局限性:“灭洋”具有盲目排外,“扶清”在一定程度上麻痹了人们对清政府施展种种阴谋手段的警觉,最后上当受骗,被清政府所出卖,成为义和团的一个沉痛教训。[例3]下列结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具有朴素的爱国意识B.带有笼统排外性质

C.导致对清政府放松警惕D.反映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解析]本是考查学生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结合义和团运动兴起的背景进行分析、评价。此题可用排除法来解决。D项的迷惑性最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确实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但“扶清”却不能反映当时中国社会依然存在的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这一组主要矛盾。[答案]D拓广与探究[例1]1925年3月,闻一多先生写下《七子之歌台湾》一诗:“我们是东海捧出的明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我胸中还氲氤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读了这首饱含爱国情感的诗作,请你说一说:

(1)台湾是怎样被割占的?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割让台湾给日本。(2)诗中“郑氏”指谁?“酷炎的夏日”指什么?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3)台湾是祖国的宝岛,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近来少数“台独”分子气焰嚣张,“台独”活动愈演愈烈,你能用史实对他们的行为给予有力的反击吗?[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台湾知识、日本国情的掌握。台湾古称琉球,郑成功曾从荷兰侵略者手中收复台湾,日本的国旗是太阳旗。[答案](1)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割让台湾给日本。

(2)郑氏指郑成功“酷炎的夏日”指日本。表达了作者强烈要求收复台湾的愿望。

(3)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卫温率船队到达台湾,与台湾建立了友好联系,以后历代政府都加强对台湾的管辖。1662年,郑成功收复被荷兰人占据的台湾之后,清政府在台湾设立台湾府,加强对台湾的管辖。甲午中日战争后,台湾被割让给日本,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又回到了祖国怀抱。

[例2]《辛丑条约》中的划定使馆界,与今天的使馆区有何不同?

[解析]本题主要把握《辛丑条约》签订时的背景及国家性质和今天进行对比得出结论。

第一课件网第一课件网

[答案]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是中国历史上的又一不平等条约,它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其中划定的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是“国中之国”,成了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各国公使成为中国的太上皇;而今天的使馆区是在中国政府管辖下的、平等的、主权国家之间加强彼此合作的重要桥梁。巩固与测评【基础练习】

1.在《马关条约》中,是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

A.开辟新的内河航线B.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C.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D.给予日本巨额赔款2.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中日两军发生冲突B朝鲜政府为镇压东学党起义,请求中日双方出兵帮助.C.日本统治者借口朝鲜事变蓄意发动D.日本要实行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不同于两次鸦片战争的是()

A.威胁到清朝统治的中心京津地区B遭到中国军民的英勇抵抗

C.以镇压中国人民革命斗争为其直接目的D.试图以武力实现其侵略目标

4.1900年8月15日,八国联军攻占北京,他们对义和团乃至平民百姓进行了疯狂屠杀,大批官署、寺庙、民屋被付之一炬,紫禁城、三海颐园、坛庙陵寝、官署民屋等处大量珍宝财富、文物古玩遭到了空前的浩劫。这是中国近代以来北京第二次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洗劫,第一次是在()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5.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表明列强

①瓜分中国的计划破产②已放弃灭亡中国的企图③仍需扶持清政府以华治华④看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斗争

A.①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③④6.外国列强在中国取得下列特权,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是()

①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②外国人可以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③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驻军④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

A.④③①②B.①②③④C.④①②③D.③④①②7.下列各项最能说明清政府完全已变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是()

A.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B.总理衙门设立

C.外国公使进驻北京D.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8.19世纪末,有人题楹联于京师:“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楹联所指的战争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9.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不同于两次鸦片战争的是()

A.威胁到清朝统治的中心京津地区B.遭到中国军民的英勇抵抗C.以镇压中国人民革命斗争为其直接目的D.试图以武力实现其侵略目标10.清政府与外国签订的下列条约中,赔款最多的是()

A.《辛丑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南京条约》11.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表明:

A.美国已经取得在华势力的优势B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瓜分完毕

C.清政府已经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D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同盟已经形成12.《马关条约》不同于《南京条约》的突出特点是()

①签订于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②便利于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③反映了资本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侵略要求④通商口岸已深入中国内地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3.下列对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能够动员广大群众参加反帝斗争B带有笼统的排外性质

第一课件网第一课件网

C.导致对清政府放松警惕D全面地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综合运用】

14.请你猜猜谜语:“一路平安”,打我国一地名。在近代史上,这个地方并不平安,你知道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在这里犯下了什么滔天罪行吗?

15.“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人丘逢甲代表台湾岛上四百万同胞,写下这首以《春愁》为题的小诗,仅仅四句计二十八字,字字是血和泪写成的。你认为此诗写于何时?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16.材料一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其主要内容有: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收关税;各国在各自“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中国成为帝国主义国家共同宰割的对象。

材料二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阅读以上材料,请回答:

(1)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同现在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相比有何区别?

(2)从中国近代被迫开放到现代主动对外开放,这一重大政策的演变说明了什么?

【开放创新】

17.《马关条约》签订后,有人说日本之所以“明目张胆如此之横者,皆李鸿章与之狼狈为奸也,”又有人说:“李鸿章是个天生的卖国贼,他的一生是罪恶的一生,一无是处。”这两种说法是否正确?请谈谈你的认识。

第一课件网第一课件网

抗日战争

感悟与思考“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爱国的同胞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咱们中国军队勇敢前进,看准那敌人!把他们消灭,消灭,冲啊!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这是一首曾经让无数国人传唱的激昂的歌曲,在今天听来依然能让我们感到满腔的热血在沸腾,仿佛又让我们见到了无数中华儿女用血肉筑起的钢铁长城,这是一段怎样的可歌可泣的历史啊,八年时间,东方睡狮再次向世界发出了怒吼。

思考与判断:为什么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归纳与运用【知识归纳】一、全民族抗战

(1)日本“东方会议”后制造了一系列侵略中国事变

(2)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全国抗日战争开始(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4)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

正面战场:国民政府四次会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敌后战场:中共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百团大战国外战场: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二.日军的滔天罪行

(1)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30万中国军民惨遭杀害(2)潘家峪惨案:1941年中国河北(3)七三一部队:中国东北细菌战三.抗战的胜利

(1)时间:1945年8月15日(2)抗战胜利的伟大意义:

【知识运用】

1.结合中国抗日战争的史实,说明国民政府正面战场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主要区别和相互联系?主要区别:(1)抗战路线不同。前者推行片面抗战路线;后者实行动员和依靠全民族一切力量的全面抗战路线。(2)依靠的武装力量不同。前者是国民党正规军;后者是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3)战场范围不同。前者在国民政府统治区域内阻止敌人进攻;后者主要是在日本占领区创建抗日根据地,把敌人后方变为抗日前线。(4)作战规模和方式不同。前者多是大兵团会战,打阵地防御为主的正规战;后者多为小规模的伏击战,打游击战和有利条件下的阵地战。(5)战略地位不同。前者在抗战初期起主导作用;后者在抗战后期逐步占据主导作用。

相互关系:国民政府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缺一不可。没有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必将受到成倍以上的压力,正面战场的抗战为敌后战场的开辟、巩固和扩大提供了基本保证。如果没有敌后战场,日军将倾全力与国民党军队作战,正面战场也无法坚持。正是由于两上战场协同作战,才使抗战得以顺利进行。

[例1]关于抗日战争防御阶段敌后战场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打击了敌人的后方B.配合了正面战场C.抗击了日军的主力D.加速了相持阶段的到来[解析]防御阶段的敌后战场,主要任务是配合国民政府的正面战场,同时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答案]C

2、日本为何一直否认侵略?

(1)历史根源:在二战胜利后,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后,为把日本建成东亚地区的基地,对于一些日本战犯免于起诉,并保留了日本天皇,使日本法西斯势力没有受到彻底的惩罚。

(2)社会根源: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资源贫乏,使日本民族产生了一种危机感,形成狭隘的民族主义。(3)文化传统:日本文化的精神支柱是效忠天皇、武士道精神。

(4)政治因素:日本是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维护其资产阶级利益,其侵略、掠夺本性不会改变。第一课件网第一课件网

(5)日本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为军国主义的抬头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条件。

[例2]1937年,日本侵略军攻陷我国民政府所在地,在那里屠杀中国同胞达30万人以上,而现在这件事却被日本右翼势力称之为“20世纪最大的谎言”。请问这是A.济南惨案B.皇姑屯事件C.潘家峪惨案D.南京大屠杀

[解析]本题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也考查对时事的关注。日本右翼势力近年来的不断抬头,篡改教科书、否认南京大屠杀等应该作为关注的焦点。[答案]D

3、甲午中日战争与抗日战争为何会出现不同的结局?领导力量甲午中日战争腐朽无能的清政府,推行妥协投降的卖国政策对民众动员政府压制民众抗日热情战略战术国际环境

[例3]抗日战争与甲午中日战争交战双方均为中日两国,然而结局却完全不同,中国一胜一败的关键在于A.是否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B.是否自始至终坚持抗战

C.政府与军队是否起到了主要作用D.是否实现了全民族抗战

[解析]抗日战争的胜利应当归功于国共合作,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腐朽及军事上的妥协退让,未能有效地组织民众共同抗击日本侵略。[答案]D拓广与探究[例1]1945年8月,日本政府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八年抗战终于取得最后胜利。有人说:“中国抗日战争能取得最后胜利主要是因为美国空军先后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有人说:“是因为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摧毁了日本的精锐部队关东军。”也有人说:“中国抗日战争能取得最后胜利主要是因为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抗战,付出了沉重代价,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才取得的。”你赞同上述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答案可以多元化,赞同哪一种观点都可以,但一定要言之有理。

同意第一种观点。理由:1945年8月上旬美国连续向日本本土投入了两颗原子弹,给日本统治集团以极大的震慑,最终下定决心,宣布无条件投降。可见,日本的最终投降很大程度上屈服于美国原子弹的威力。

同意第二种观点。理由:1945年时日本驻扎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力量还相当强大,而正是随着苏联红军的参战,迅速出兵中国东北,摧毁了日本赖以继续抵抗的精锐力量,日本的无条件投降才得以实现。

同意第三种观点。理由:日本的无条件投降,是多方力量共同努力的结果。中国人民的全民族团结抗战,坚持了十几年,极大地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为最终击败日本奠定了坚定的基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也为中国最终赢得抗战胜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当然,从最终加速日本投降的直接因素来看,苏军的参加,美国的原子弹都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第三种观点更为全面。

[例2]201*上映的国产反法西斯影片《紫日》中,有一段情节描写日本军官为将日本青年训练成暴虐杀人者,强令他们将中国百姓活活刺死。这场深刻揭露了侵略者恶魔本性的戏,却在天津、上海、北京的几场学校包场放映中,引来银幕下孩子的哈哈大笑,这让《紫日》导演冯小宁始料不及,痛心疾首。201*年,红极一时的影星赵薇惹出了“军旗装事件”,却有很多人认为无所谓,这是个人喜好问题。请问:面对上述事实,你认为出现的原因有哪些?应该如何加强我们的历史教育?[解析]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出现这种现象应该反思我们的教育。

[答案]对历史和耻辱的漠然说明我们有些人已被经济的刺激和时尚的潮流淡化、湮没了应有的基本原则。。在历史教育中除了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外,还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感受历史,加强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巩固与测评【基础练习】

第一课件网

避战自保抗日战争国共两党合作领导,分别开辟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在中共领导下的全民族抗战持久战,两个战场互相配合西方列强纵容侵略,中国孤军奋战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得到国际支持和援助第一课件网

1.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能够实现合作抗日的最主要原因是()A.国际形势决定B.国内形势决定C.阶级利益趋于一致D.社会主要矛盾决定

2.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多次会战的主要原因是()A.英美支持其抗战B.全国人民要求抗日C.日本扩大侵略威胁其统治D.受共产党政策的感召3.抗战初期,国共双方在哪一方面是一致的…()A.采取了相同的抗战路线B.都进行了积极的抗战C.都积极动员民众抗战D.都建立了民主政权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B.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

C.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建立D.国民党公布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5.下面这些战役中有明显与其它三个不同,请找出()

A.百团大战B淞沪会战C台儿庄战役D太原会战6.抗日战争较以前反侵略战争最突出的特点是()

A.实行的是全民族抗战B.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并存C.中共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D.具有反侵略的民族解放的双重性

7.抗战初期,在国民政府组织的正面战场上,涌现出了不少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其中,发出“一息尚存,奋斗到底”的呼喊的是()A.谢晋元B.姚子青C.蔡廷楷D.张自忠

8.最能说明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表述是…()A.中国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B.中国战场对其他战场作了战略配合C.中国的反法西斯战争经历的时间最长D.中国进行的抗战最为艰苦9.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

①全民族共同抗战②国际上的援助③国共两党的合作④我大敌小、我强敌弱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0.下列关于抗日战争胜利意义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中国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B.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贡献C.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D.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历史

11.(201*春季高考上海)童谣也能证史。79岁的杨老先生少年时的习作“不要放鞭炮”写道:新年到,放鞭炮,蹦硼,蹦硼,虽热闹,金钱耗去太无聊!如今国仇还未报,不如省钱买枪炮。枪炮价格高,只要万众心一条,莫看轻,省下是丝毫,千门万户数目就不小!救国不靠空口号,实地工作最紧要!这首童谣写作的时期是()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第一次世界大战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

12.日本早在1931年就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件,而我们通常把1937年“七七”事变作为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的主要依据是

A.日本对中国发动了全面进攻B.事变加速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C.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D.中国开始了全民族抗战13.对抗日战争的特点概括地最为全面的是

A.由局部抗战发展到全国性全民族团结的民族解放战争B.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的国共两党联合抗日的战争C.在两条抗战路线指导下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的民族战争D.世界现代史上最早起来单独抗击侵略的反法西斯战争

【综合运用】

14.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战争爆发时中国战场太平洋战场东南亚35个师团10个师团1942年中国战场太平洋、东南亚战场37个师团45个师团15个师团材料二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

第一课件网第一课件网

队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熟梅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难道不会是这样吗?”

材料三反法西斯战争伤亡损失统计中国伤残死亡经济损失美国死亡英国死亡3500万人201*多万人5620亿美元40.5万人37.5万人摘自《世界近现代史参考资料》

(1)依据材料一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2)材料二中罗斯福设计了怎样的结局?这一结局未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请你结合材料简要评价中国的抗日战争。

15.(201*上海)阅读下列材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运用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给日本中学生写一封公开信:明辨事实真相。昭示产生“新教科书”逆流的原因。

材料一引自日本文部科学省201*年审定“合格”的初中历史教科书

◎满洲国以五族(指日、汉、满、蒙、朝)协和、建设王道乐土为口号,由于日本重工业的迁入,促进了经济发展,中国人大量涌入。

◎东京审判认定日军在1937年占领南京时,杀害了许多中国民众(南京事件)。关于该事件,资料上有许多疑点,见解也各种各样,目前有关争论也还在进行。

◎日本军队向南方的推进还成为加速亚洲各国独立的契机之一。材料二引自有关报道

1948年后,日本实行教科书审定制。50年代,有人发表《令人担忧的教科书问题》,认为教科书“贬低祖国日本,”欲掩盖二战罪行。80年代后,由文部省一再通过的与复活军国主义相呼应的教科书,篡改和美化二战中许多重大侵略行径。今年4月初,日本文部省又通过了“新教科书编撰会”主编的歪曲历史的教科书。“编纂会”几乎网罗了所有右翼学者,在三菱、马自达、日野、富士通等百余家企业和财团的捐助下,其每年的活动经费多达4.2亿日元。“新教科书”出笼和审定“合格”前后,包括日本在内的亚洲各国许多史学工作者和民间团体举行了各种抗议活动,指出:二战中的日本侵略者,不仅对亚洲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也将日本人民推进了火海。肆意篡改历史是一股反动逆流,虽然由来已久,有其深刻的国内、国际原因,得到了日本上层和大发战争财的某些人的支持,但是最终必将被追求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人民所唾弃。

【开放创新】

16.拼死厮杀的战场已经是沧海桑田,苦难的伤口也只在隐隐作痛。当我们用一个民族的诚意铸剑为犁的时候,一衣带水的邻国却在往伤口上撒盐:靖国神社、教科书上、钓鱼岛、潜在的核武器昨日的侵略与今日的扩张,我们不能遗忘,请你以“历史不容忘却”为题写一篇演讲稿。

第一课件网第一课件网

第二单元检测

一.综合知识梳理(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2)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二.综合探究案例[例]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的含义是

A.禁绝中国对外贸易B.严格限制对外交往C.一概排斥西方事物D.封闭边界固守疆域

[解析]选B。这是一道迷惑性很强的选择题,各选项中的“严格限制”与“禁绝”、“一概排斥”、“封闭边界”等迷惑性太强,所以要求学生进行认真深入比较,再联系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的史实,可以得出答案。

综合学力测评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鸦片战争爆发前夕,一英国殖民者说:“这是把我们将来和这个帝国的商务安放在稳固而广阔的基础之上的最有希望的机会。”此观点的本质,是通过战争使英国()

A.对华贸易合法化B.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C.打开与中国进行贸易的大门D.获得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原料供应地2.林则徐在广东查禁鸦片时,乡间流行着一句话:“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得而有余;今天卖米六斗,输一亩之得而不足。”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增加了赋税B.商人、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C.白银外流银价上涨D.粮食丰收,粮价下跌3.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中没有下列哪一项()A.清政府被迫大借外债

B.东南数省手工棉纺织业受到很大冲击C.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D.中国出现第一批新式船坞和工厂

4.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五处通商口岸,这些通商口岸都分布于()A.长江流域下游地区B.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

C.广东和福建沿海地区D.长江口以南沿海地区

5.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面对侵略,进行了坚决地抵抗,其中在定海战役中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是()

A.邓廷桢B.葛云飞C.关天培D.史荣椿6.我们之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不可避免的,最主要是因为()A.英国顽固推行殖民扩张政策B.中国政府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C.中国经济军事技术的落后

D.中国的禁烟运动激化了中英矛盾

7.中英《南京条约》中的“协定关税”的规定主要反映了列强的哪一要求()

A.鸦片贸易B.掠夺金银C.商品输出D.资本输出8.有一个不平等条约规定:“国民人准听持照前往内地各处游历通商,执照由领事官发给,由地方官盖印。地方如饬交出执照,应可随时呈验,无讹放行如其无照,其中或有讹误,以及不法事情,就近送领事官惩办,沿途只可拘禁,不可凌虐”。这个条约是()A.《南京条约》附件B.中英《天津条约》C.中英《北京条约》D.中俄《瑷珲条约》

9.近代历史时期中国和外国签订了一系列条约,我们通常称为不平等条约,这种不平等性主要表现在()A.签订方式B.条约内容第一课件网第一课件网

C.缔约双方地位D.造成的危害

10.最能说明甲午战争之后签订的《马关条约》标志着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是()A.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B.清政府已完全沦为帝国主义侵华的工具

C.意味着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同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

D.反映了帝国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和分割世界的要求

11.19世纪八九十年代签订的条约与19世纪四五十年代签订的相比,最根本的不同是()A.割占中国领土的面积较大B.索取的赔款数额不断增加C.规定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D.列强获得在华投资的特权

12.下列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重大战役,请你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起来()①平壤战役②黄海大战③旅顺、大连战役④威海卫战役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②③①④D.①③②④13《辛丑条约》内容中最能表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的是()A.清政府保证永远禁止中国人民加入或成立反帝性质的组织B.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居六部之首

C.拆毁大沽炮台,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驻兵D.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

14下列条约涉及香港问题的有()

①《南京条约》②《天津条约》③《北京条约》④《马关条约》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①②15.《马关条约》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阻碍最为严重的是()

A.开辟内河新航线B.增加四处通商口岸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D.赔款白银二亿两

16.《马关条约》不同于《南京条约》的突出特点是()

①签订于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②便利于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③反映了资本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侵略要求④通商口岸已深入中国内地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7.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曾向德皇报告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

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这表明列强()①瓜分中国的计划破产②已放弃灭亡中国的计划

③需要调整侵华政策④认识到中国人民具有不屈的斗志

A.①②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8.1900年8月15日,八国联军攻占北京,他们对义和团乃至平民百姓进行了疯狂屠杀,大批官署、寺庙、民屋被付之一炬,紫禁城、三海颐园、坛庙陵寝、官署民屋等处大量珍宝财富、文物古玩遭到了空前的浩劫。这是中国近代以来北京第二次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洗劫,第一次惨遭到浩劫是在下面哪次战争中()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①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②外国人可以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③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驻军④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A.④③①②B.①②③④C.④①②③D.③④①②19.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开始于()

A.1927年日本“东方会议”的召开B.1931年“九一八事变”C.1935年华北事变D.1937年“七七事变”

20.在淞沪会战中,坚守四行仓库,与敌奋战四昼夜的爱国将领是……………………………()A.姚子青B.蔡廷锴C.谢晋元D.张自忠21.百团大战最重要的战略意义是()A.消灭了华北的全部日军B.收复了华北的失地

C.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第一课件网第一课件网

D.使敌后战场成为抗战的主战场

22.抗日战争时期,属于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战役中没有()

A.淞沪会战B.百团大战C.武汉会战D.徐州会战

2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能说明这一个观点的表述是…()A.中国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B.中国战场对其他战场作了战略配合

C.中国的反法西斯战争经历的时间最长

D.中国进行的抗战最为艰苦

24.下列结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组织会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粉碎了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B.说明国民党初期抗战态度比较积极C.会战迫使日本停止了进攻

D.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日本的侵略气焰

25.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

①全民族共同抗战②国际上的援助③国共两党的合作④我大敌小、我强敌弱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第26题14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0分,第29题14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朕深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取非常之措施,以收拾时局,兹告尔等臣民,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盖谋求帝国臣民之康宁,同事万邦共荣之乐亦为朕所拳拳服膺者。前者,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国主权,侵犯其领土,固非朕之本志。然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真未可预料。如仍继续交战,则不令导致我民族之灭亡,亦将破坏人类之文明。如此,则朕将何以保全亿兆之赤子,陈谢于皇祖皇宗之神灵,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公告者也。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停战诏书》材料二:对于日本真正战败的原因,当事者和历史学家意见不一。负责进行(一般性)战略轰炸的人断言,即使没有原子弹,日本在1945年年底也就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出人意料地得到负责中国境内的空中作战的陈纳德将军的支持。他认为红军的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但是有两个不变的和压倒一切的因素早已注定了日本的命运:首先是日本经济的弱点它的经济潜力只有美国的15%,但是美国这个第二个决定的因素出色地动员和发挥了自己的力量。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请回答:

(1)日本天皇关于战争的目的和停战的理由是什么?结合史实对这种观点进行剖析。

(2)概括材料中关于日本战败原因的几种观点,你认为这些观点正确吗?

27.以下是《马关条约》签定之前伊藤博文和李鸿章在马关的一段对话:伊藤:“停战多日,期限甚足,和款应从速定夺,我已备有改订条款节略中堂(指李鸿章)见我此次节略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李鸿章:“难道不准分辩?”伊藤:“只管辩论,但不能减少。”

日本人绘制的《马关条约》签字图,图中有意贬低李鸿章。

第一课件网第一课件网

李鸿章:“既知我国为难情形,则所求者,必量我力所为。”

伊藤:“日限既促,故将我所能做到者,直言无隐,以免多方辩论。”

读了这段对话,请你想像一下谈判时双方的态度,再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28.清代民间歌谣云:“鸦片烟,真狡狯这是西洋要将中国害。远从印度运将来将一座好神州化作烟世界。一方好田地,尽把罂粟栽。一个好人家,尽将烟器摆。一条好花街,尽把烟馆排。女子变妖怪,男子变痴呆。未老身先死,已死身不埋。”鸦片曾经给近代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而当今毒品泛滥仍然非常严重,已成为人类的一大公害。每年的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应当怎样加强对毒品危害的了解,做到“远离毒品,珍惜生命”,并为禁毒运动作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29.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说:“抗战十个月以来,一切经验都证明下述两种观点的不对:一种是中国必亡论,一种是中国速胜论”请用“抗战十个月以来”的史实证明“亡国论”和“速胜论”是错误的,并分析抗日战争为什么是持久战?

第一课件网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总结加测试》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总结加测试: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总结加测试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16100.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