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高二历史选修1第七单元总结与练习

时间:2019-05-28 20:19:16 网站:公文素材库

高二历史选修1第七单元总结与练习

高二历史选修1第七单元总结与练习张宇欣201*-3-5总结部分

【背景目的与性质】

背景:(一)_____制度的危机:政治上----()矛盾尖锐,()反抗不断

经济上-----()()()缺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受

阻(速度、程度、地区)军事上----()战争失败,俄国际地位(),国内矛盾

(),国人士气(),沙皇()自杀思想上-----反()、()制度的新思想(___起义、__

争论)

(二)_______的上台、认识及改革的酝酿(两线讨论公开组织方案征集)

目的:直目---

根目----性质:

【方面措施与意义】

(一)关于废除____制度的法令,即“___法令”。(内容与评价)(1)人身解放------------------()的提供,利于()的发展

(2)份地与义务--------------()的取得,促进()乃至经济的发展;份地量__质__耕作__,改革具_____性

(3)赎地手续------------------------------------------()价格之高,改革具_____性

(4)村社管理----------------农民很大程度上还被束缚在()上,改革具_____性(二)其他方面的改革措施

(1)政治方面----政治体制方面,仿照()模式,建立()机构;司法制度方面,废除()制度,建立()制度,实行()

(2)军事方面:实行()制,建立()军管体系

(3)教育方面:鼓励()办学,扩大()自主权,允许引进()书籍

【意义实质与局限】

意义:(1)经济近代化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农业),俄走上()道路

(2)政治近代化---出现了一些()、()化气息

(3)军事近代化----促进了军队的()进程(4)教育近代化---

(5)思想近代化---促进了()思想的传播

实质:对农民的();俄国()的起点

局限:(改革的目的、方式、前提、实行者、根本目的、实质决定)(1)()残余势力大,社会矛盾尖锐:资产阶级政治上(),还需依附();

农民阶级---身受()和()双重剥削,耕地()现象严重,处境依然悲惨;知识分子形成()派,走上()道路,暗杀了()

沙皇专制统治--(),新()新()不断壮大,()在所难免(2)政治上---仍是()国家,()权力依旧至高无上

(3)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总体水平(),()对外依赖严重,经济发展()

练习部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1.下列关于俄国农奴制和农奴的表述,错误的是()

A.俄国农奴制于17世纪中期正式确立

B.世纪中后期,农奴制扩展到乌克兰、波兰等地

C.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受到村社的严格管理,还要为沙皇政府服兵役D.俄国的国有公民不向国家缴纳赋税

2.沙皇政府1649年通过的《法律大全》明确宣布地主有权以1626年编纂的土地财产登记簿或1646~1647年的人口调查表为依据,无限期地追捕逃亡者,所有逃亡农民不论逃亡时间多久,都要连同他们的家庭、财产一起返回并定居在原来的地主领地里。这一规定()①反映了农民被奴役的程度日益加深②说明了农奴是地主的私有财产③从法律上确立了农奴制的地位④标志着俄国农奴制度最后确立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3.农奴制度对俄国工业革命的影响不包括()A.农奴生活非常贫困不利于国内市场的发展B.农奴没有人身自由不利于自由劳动力的需求C.农奴制度维系着自然经济

D.农奴掌握的社会财富不利于工业投资

4.从工业化角度看,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反映了19世纪中期的俄国()

A.农奴从封建庄园逃到西伯利亚B.内河航运仍以人力为主

C.农奴生活极端贫困D.俄国的工业生产比较落

5.俄国激进派代表人物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的基本主张是()A.继续保留农奴制B.对农奴制进行平缓的改革

C.主张让农奴向地主赎买份地D.主张无条件地给予农奴自由和土地6.导致下表中俄国经济状况的根源是()国别项目俄国

英国

德国生铁(19世纪中叶)26万吨385万吨铁路总长(1861年)1500俄里15000俄里10000俄里A.农奴制盛行B.工业革命尚未开始C.俄国科技落后D.垄断组织尚未产生

7.19世纪中叶,俄国工业的发展,要求突破农奴制的束缚,在思想领域具体表现在()A.农民的骚动B.新思潮的涌动C.十二月党人起义D.克里米亚战争8.克里米亚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A.俄国迫切需要用对外战争摆脱困境B.俄国的对外扩张与英法的利益发生冲突C.英法需要土耳其扩大商品市场D.土耳其所处地理位置具有战略意义9..直接刺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改革的是()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极其困难B.农奴被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

C.克里米亚战败使经济更加恶化D.农民运动风起云涌、此起彼伏10.亚历山大二世改革酝酿的特点是()A.先秘密后公开B.借助舆论减轻压力

C.缓慢而谨慎D.由贵族地主提出改革方案11.下列不属于"二一九法令"局限性表现的是()

A.农民仍然受到村社的严格管理,很大程度上被束缚在土地上B.农民支付的份地赎金总额超过改革时地价的几倍

C.改革后的农民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D.农奴不再受个别地主的支配

12.俄国1861年改革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废除了农奴制度B.扩大了工业品的国内销售市场

C.完成了从手工工场向机器工厂的过渡D.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13.下列历史事件有利于俄国的思想近代化的是()A.西方思想和统治方式的传人B.废除农奴制C.强化村社制度D.实行保护关税政策

14.下列历史人物,主张通过改革解决俄国社会危机的是()

①②③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③15.1876年一位封建地主说:"街上到处都是热烈的气氛。成群的农民和绅士都站在宫殿前,大声呼喊着"万岁!万岁!"......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假设这位封建地主所说的是真实的,那么农民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农奴从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B可以高价赎买到一块份地C.摆脱农奴主控制,归村社严格管理D.彻底摆脱封建束缚17.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进步作用是()

A.造成了资本的集中B.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C.强化了中央集权D扩大了国际市场

18.1861年改革推动了俄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A.近代司法制度的完善B.地方自治制度的建立C.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D.立宪君主制度的建立

19.下列属于"二一九法令"局限性表现的是()①农民仍然受到村社的严格管理,很大程度上被束缚在土地上②农民支付的份地赎金总额超过改革时地价的几倍③改革后的农民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奴役④农奴不再受个别地主的支配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20.被称为"解放者"的亚历山大二世被暗杀表明()

①改革遇到很大阻力②亚历山大二世是农奴的"解放者"③只要适应历史发展的改革都是一帆风顺的④改革者往往要面临巨大的风险A.①③B.②③C.①②D.①④

二.非选择题(共两道大题,每道大题20分,共40分。)21.读下列材料:

1861年2月19日(俄历),沙皇颁布的解放农奴的宣言(节选):

根据上述新法令,农奴在适当的时候将获得自由农村居民的一切权利。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此外,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并使他们能向政府履行义务起见,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他附属地。

使用份地的农民必须因此向地主履行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状态下的农民称为暂时义务农。不仅如此,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居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赎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农民这样地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改革法令的主要内容。(8分)

(2)依据俄国社会发展情况评述上述材料对俄国经济的影响。(8分)(3)结合材料说明法令颁布前后农民的地位有何变化?(4分)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地主对于农民的穷凶极恶的压榨和奴役,引起农民不断地骚动。国内各阶级、阶层都行动起来参加或支持农民的骚动。据统计,1801年至1810年的10年间,农民骚动83次;1811年至1820年的10年间,农民骚动124次;1821年到1830年的10年间,农民骚动则达到了156次;1831年到1840年的10年间,农民骚动143次,这较上个10年虽有所减少,但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缓和,只不过是一种短暂的平静。1841年到1850年的10年间,农民骚动达到351次,而在接下来的10年间,农民骚动则超过591次。农民骚动的增加,意味着社会的动荡不安,严重威胁着农奴制度的政治、经济基础。

材料二俄国"首要的、必要的、刻不容缓的步骤"是"把农民从地主的压迫下解放出来!把纳税者从严刑毒打中解放出来!"

材料三自上而下的废除农奴制比坐等它被自下而上地废除要好得多

材料四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时间企业数工人数(人)产值(千卢布)1860年991160079541879年1874201*51937(出自《改革与革命──俄国现代化研究》)

材料五1861年改革后出现了两种土地所有制,即获得解放的农民以赎买的方式获得的小块土地和贵族地主继续保留大量的私有土地。农村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很大优势。1877~1878年欧俄部分的9150万俄亩的私有土地中,有7300万俄亩属于封建地主,占了80%。部分劳动力仍被束缚在封建经济活动中,依靠封建地租进行生产。农民在改革中得到的土地,按1861年的土地市价计算仅值5亿多卢布,但到1905年为止,农民共付出20亿卢布赎金。农民虽付出了高昂的赎金,但得到的土地比改革前少了,质量也更差了。改革前地主和农民公用的水塘、牧场及森林也都归地主所有。由于土地的减少,农民在经济上更加不能自立,他们不得不向地主租地。这样,获得"解放"的农民又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封建工役制盛行,佃农除了以一半收成作为地租交给地主外,还要用自己的(或借来的)马匹和农具无偿地为地主服劳役。与此同时,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俄国的迅速崛起,又使大批农民走向破产,沦为无产者。农村中,资本主义和农奴制残余紧密结合,广大农民遭受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和剥削。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的现象说明了什么?(5分)

(2)结合材料三,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5分)(3)结合材料四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有何进步性?(5分)(4)材料五反映了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什么特点?(5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农奴制的理解及农奴制下农民状况的认识。其中D项在俄国农奴制下的农民都要受到封建统治者的奴役.即使国有公民也不例外。

2.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俄国农奴制是在以劳役制为主要剥削形式的地主庄园经济基础上建立的经济、法律制度。农民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处于社会最低层,实际上是农奴。《法律大全》的颁布从法律上确立了农奴制的地位,标志着俄国农奴制度最后确立。3.D解析:农奴是国民财富的主要创造者,但他们生活非常贫困,社会财富主要集中在封建主手里。

4.B解析:仔细观察图画,联系工业化的概念和文学艺术是政治经济在思想文化领域里的反映进行思考。

5.D解析:本题考察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A项属于封建地主的主张;B项属于守旧派的主张;C项属于改革派的主张;D项属于激进派的主张

6.A解析:本题属于材料式选择题,考查学生分析图表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注意表格中的"19世纪中叶和1861年",由于农奴制的存在,阻碍了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7.B解析:19世纪中叶的俄国,农奴制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在农奴制度下,俄国工业发展不仅缺乏必需的自由劳专力,也缺少工业投资,更造成国内市场的极端狭窄。农奴制度的存在已经成为俄国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而新思潮的涌动是俄国工业发展在思想领域的反映。俄国工业的发展要求突破农奴制束缚,克里米亚战争是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外因。8.B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正是由于俄国的军事行动侵犯了英国和法国在奥斯曼帝国的利益,才引起英法参战克里米亚战争。

9.C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激化了社会矛盾,成为改革的直接诱因。

10.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归纳概括及知识迁移能力。A、B、D三项都是改革酝酿的具体办法.体理了缓慢而谨慎的特点。

11.D解析:本题考查对"二一九法令"局限性与进步的辨析C改革后农民不再受个别地主支配属于进步性。法又称"解放"法令,主要是指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地主不能再他们当作私有财产任意处置。

12.A解析: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为俄匡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13.A解析:抓住题干要求"思想近代化"主要是解放人们的思想,西方思想和统治方式的传入,打破了旧思想的束缚,BD两项主要有利于经济上近代化,C项不利于近代化发展,是改革不彻底的表现。

14.D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记忆能力和识图能力。①②两图是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主张更具有革命精神,③是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二一九法令",推行了农奴制改革。

15.A解析:本题属于材料式选择题。首先正确理解材料中揭示的农民的变化,再根据法令内容最能让农民满意的条文,选出正确答

17.B解析:农奴制改革在推动俄国社会进步方面,主要就是从法律上规定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18.B解析:本题考查学主的理解能力。1861年改革是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开始。A项近代代司法制度的完善表述错误,只能是对旧司法制度的完善,建立了近代的司法制度。C项表述错误,沙皇专制制度仍然存在.D项不属于186]年的范畴,因此正确答案为B项。19.D解析:本题考查对"二一九法令"局限性与进步性的辨析。改革后农民不再受个别地主的支配属于进步性,其他三项都属于该法令的局限性。

20.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辨别分析能力和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能力。被称为"解放者"的亚历山大二世其改革措施是基于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的,并不是真正的解放者。纵观历史发展进程,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二.非选择题

21.【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归纳、概括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第(1)题时,注意依据材料,答案直接来源于材料,可在正确处理材料的基础上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出答案;第(2)题一定要重视问题强调对"经济"的影响;第(3)题注意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答案:(1)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的人;土地仍归地主所有:农民可得到一块份地、赎买居住的房屋等;农民只有赎买了土地后.才能真正地成为自由人;过渡状态下农民必须向地主履行法令中规定的义务。

(2)改革在法律上使201*多万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大大地扩大了俄国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通过改革农民得到了自己的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了,促进了俄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3)由地主的私有财产到获得人身自由和土地。

22.【解析】本题考查俄国1861年改革的背景、目的、意义及局限性。第(1)题要从社会矛盾激化的反面考虑;第(2)题要从贵族地主的利益出发考虑;第(3)题要从工业的发展进而把握其资本主义的发展的特点;第(4)题要考虑其局限性。答案:

(1)俄国社会矛盾尖锐,自下而上的革命随时都有爆发的可能。(2)挽救统治危机,维护贵族地主利益。

(3)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其近代化发展历程。(4)改革具有欺骗性、不彻底性、掠夺性的特点。

扩展阅读:高二历史选修1第八单元总结与练习

高二历史选修1第八单元总结与练习张宇欣201*-3-6

总结部分:一、背景:

1、内忧外患,幕府统治出现危机---变革出现的必然性

政治上:幕藩体制与等级制度-----封建割据,阶矛尖锐

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冲击封建领主经济;重农抑商政策阻碍工商发展阶级关系:农民、工商业者-中下级武士不满现状,要求改革对外政策:闭关锁国政策----造成封闭落后

“黑船事件”与列强侵略:佩里叩关,列强蜂至,加剧日本社会危机2、尊攘倒幕,明知天皇政府成立----维新开展之政治前提

尊王攘夷---倒幕运动---戊辰战争的领导者、支持者、根据地、结果及原因二、内容:

政治上:集权---废除幕藩制,建立县制;废除等级制度,实行“四民平等”;颁布八九年宪法,

实行君主立宪

经济上:富国---改革币制、地制、税制,发展农工商业,增加财政收入;推行“殖产兴业”政策,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军事上:强兵---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常备军、军企、军校

思想文化上:西化---倡习资本主义文明(教育、习俗等),实行“文明开化”政策,以期“脱亚

入欧”

三、影响:

1、经济速发(工业体系建立,重工业发展),军力增强(现代化军队建立),“富国强兵”梦初现;

积极努力,废约成功,主权独立完整,渐成列强一员。(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2、军国主义传统及封建性残余浓厚,黩武穷兵,踏上对外扩张之路(控制琉球,侵犯台湾,占领朝

鲜,打败中国),亚洲和安受威胁。(走上对外侵略扩张之路)

练习部分: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0小题60分,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1.德川幕府统治时期推行的措施主要有

①实行封建等级制度②实行闭关锁国③鼓励派遣留学生④支持尊攘运动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2.下列是生活在德川幕府统治时期的一名武士,他可能从事的活动有①在京都杀死一名平民,但没受惩罚②他迫于生计,不得不经商③他参与了"尊王攘夷"活动④他被废除了佩刀的特权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3.19世纪上半叶的日本人曾经这样记述日本社会中封建统治级与商人的关系:"今世的诸侯,不论大小......都是对富商卑躬屈膝,以期能向他们借钱,并仰赖江户、京都等地的商人以维持生计。"下列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日本的封建统治者十分重视商业的发展B.日本商人的政治地位高于诸侯

C.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富商地位、实力有所上升D.商人成为日本封建幕府的阶级基础

4.日本国门被打开后,同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条约的内容主要包括①开放通商口岸②领事裁判权③议定关税制度④片面最惠国待遇⑤设置租界A.①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⑤5.西方资本主义入侵给日本社会各阶层带来的影响有①农民更加贫困,生活更加困苦

②某些生产和经营生丝、茶叶等的富裕农民、工场主和商人经济实力有了增长③某些大名开始进行自强改革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

6.下列关于倒幕运动和戊辰战争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①前者包括后者②后者是前者的继续

③二者斗争矛头都直指幕府统治④二者是孤立的两个事件,没有必然的联系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7.日本历史上的"维新三杰"不包括A.木户孝允B.西乡隆盛C.大久保利通D.伊藤博文

8.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经济领域就出现了新的因素。"新的因素"是指A.农业耕地增加B.手工业得到发展

C.商业城市日益繁荣D.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9.日本土地制度改革的影响不包括A.使土地所有权得到确认和保护B.提高了土地所有者经营农业的积极性C.推动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

D.使大资本家控制了日本大部分近代工业

10.有人说,日本明治维新是自身条件尚未成熟、在外部因素催化下发生的资产阶级改革。这里的"外部因素"主要是指

A.中下级武士破产B.西南大名的强大C.民族危机的加剧D.倒幕运动的胜利11.关于右图人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指挥新政府军在鸟羽、伏见战役中打败幕府军B.出任日本第一任内阁首相

C.负责起草近代亚洲第一部资产阶级的宪法D.曾与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12.明治维新政治改革的出发点在于A.建立天皇的专制统治B.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C.废除旧的封建体制

D.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旧文化13.日本明治政府废藩置县的根本目的是

①建立府、县、道地方行政区划②确立土地私有制度③消除封建割据势力④强化天皇专制制度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14.右图所示地契最早颁发于A.]868年B.1872年C.1873年D.1889年15.日本在明治政府时期对待世界文明的态度表现为①实行义务兵役制②翻译西方著作

③许多政府官员提出"脱亚人欧"④生活习俗的西化A.①②④B.②③①C.①②③④D.①③④

16.为倡导"文明开化",日本政府派出了大型使节团出访欧美,其成员不包括A.大久保利通B.高杉晋C.伊藤博文D.岩仓具视17.明治政府进行军事改革的措施包括①实行义务兵役制

②取消武士垄断军事的特权③改进军事装备

④设立军事院校,培养军事指挥人才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8.19世纪末日本成为亚洲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国家,表现在①资本主义工业体系开始确立

②以钢铁和机器制造业为代表的重工业迅速发展③完全废除了不平等条约

A.①②B.②③C.②D.①③

19.下列关于日本明治维新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①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②使日本迅速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③为日本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④为日本对外侵略扩张准备了条件⑤是日本近代发展史上重要的转折点①②③④⑤B.①②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

20.经过明治维新,日本发展成为亚洲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同时走上了帝国主义道路,对外大肆侵略扩张。这是因为

A.国家保护并优先发展军事工业B.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

C.建立了带有强烈封建性和军事性的政治体制

D.政府把大量国营企业优惠或无偿转让给享有特权的资本家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两道小题40分)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伊藤博文说:"一国之权力,以君主大权为枢轴,几百权利皆由来于此。"依此原则,1889年的"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之""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天皇总揽统治权"。天皇可以解散议会、批准立法、任免文武官员,军队只对天皇负责等。

材料二关于议会、内阁,该宪法规定:"凡是法律都要经过帝国议会的承认""天皇经帝国议会承认施行立法权""行政权统一于帝国内阁""凡大政必由内阁及各部施行,不出二门",伊藤博文说,内阁"一方面对君主负有政治责任,另一方面对议会也负有同样责任"。

材料三"对天皇的大权必须加以种种重要的限制,不然立宪政权无论何种形式,毕竟都无法建立。"关于宪法的统治大权,伊藤博文说:"统治大权大别有二,曰立法权,曰行政权,而司法权只是行政权的一个分支。三权各自依其机关之辅翼来施行,又皆渊源于元首,而元首的心思及作用若不依各个机关之辅翼,则无法用以表明国权。因为国家乃一公体而非私体,究法赋予国家各个机关以适当的职守,使整个机体循环有序,君主要在宪法的范围内行其大权。"材料四宪法只涉及有关帝国政治的大纲目,其条文应该简单明了,并且能够顺应将来国运的发展而伸缩自如。

--均引自清水伸《明治宪法制定史》请回答:

(1)据材料一,1889年日本宪法中天皇的地位如何?(2分)

(2)据材料二,1889年日本宪法中的帝国议会和内阁各有什么权力?这种权力与天皇有什么关系?(4分)(3)据材料三,1889年宪法是如何限制天皇权力的?(4分)

(4)据材料一、二、三,1889年宪法中的天皇职能具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这种特点?(6分)(5)据上述材料,评价1889年日本宪法。(4分)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54年,当他(美国海军准将马修佩里)再次来到日本时......日本人被迫让步,于3月31日签订了《神奈川条约》......并于1856年签订了《通商条约》......这一系列条约在西方世界并没有引起极大的关注。但对日本来说,它们却是其历史的巨大分界线。--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左右。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是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崇拜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三学术界一般认为,日本明治维新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但是,在最近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有些学者主张明治维新应理解为一次"明治革命";而另一些学者则提出"明治中兴"的解释。请回答:

(1)为什么说"这一系列条约""对日本来说......却是其历史的巨大分界线"?(4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日本向西方学习过程中体现出的特点。(6分)(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中一种观点的理解。(5分)(4)从明治维新成功中,你得到哪些重要启示?(5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1.A注意题干中的德川幕府统治时期是从17世纪初到1868年4月。③属于明治政府的改革措施,④与史实相反。

2.B本题以一名武士创设新情境,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注意题干中时间限制"德川幕府统治时期",④是明治政府时期的。

3.C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材料反映了19世纪上半叶日本商人地位的提高,但商人仍属被统治阶级。

4.B本题考查德川幕府统治时期,日本同列强签订一系列不等条约的内容。要准确把握教材内容,并注意同近代中国与西方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内容的比较。

5.C注意题干限制"社会各阶层"。西方资本主义入侵造成日本经济的混乱,使人民生活更加困苦。同时客观上也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引起了阶级关系的变化,根据教材叙述②③也正确。6.B分析倒幕武装迅速打败幕府军队的原因

7.DA、B、C三位是日本历史上的"维新三杰",符合题干"不包括"之意的是"伊藤博文"。8.D"新的因素"是指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9.D本题考查明治维新土地改革的影响。D项是"殖产兴业"政策带来的影响,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特点。10.C19世纪中期的幕府统治已出现危机,而西方的入侵,刺激了国内矛盾,加剧了危机。日本明治维新就是在西方殖民势力入侵,导致民族危机加剧而发生的。

11.A该题图中人物是伊藤博文,B、C、D三项是他所为,符合题干"不正确"之意的是A项。

12.B明治维新对封建国家进行改造,废除旧体制,确立新体制,出发点在于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3.C藩国的存在威胁着中央集权,不利于巩固天皇专制制度。

14.B明治政府于1872年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15.C考查日本"文明开化"的表现。①②③④都表明日本积极求"知识于世界",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倡导"文明开化"。

16.B高杉晋作于1867年病逝,使节团出访欧美是在1871年。

17.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考查明治维新军事改革的内容。根据教材叙述可得出答案。

18.A本题考查19世纪末日本崛起的表现。注意时间限制"19世纪末",③是20世纪初的事,故排除③。19.A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由封建落后的历史过渡到资本主义阶段,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惟一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是日本历史上的转折点,为其扩张提供了条件。

20.C日本走上军国主义和侵略扩张道路是多方面因素构成的,但最重要的是明治维新改革不彻底,近代天皇制是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产物,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性。二、非选择题

21.【解析】回答上述问题,一要读懂材料、熟悉材料;二要熟练《日本帝国宪法》的内容和特点;三要灵活地把材料的内涵与所学相关基础知识联系起来。答案:

(1)具有绝对权威,神圣不可侵犯。(2分)

(2)"帝国议会"拥有立法权,参与天皇立法。内阁拥有行政权,对天皇负责,也对议会负责。(4分)(3)天皇虽然有最高权力,但具体行使三权"整个机体"中某一权利时,必须经过其他机构"辅翼"。不如此"则无法表明国权。"这是用一种分割的办法来限制天皇权力。(4分)(4)天皇的职能具有双重特点:无限的权威和一定限度的权力。(2分)

原因:日本是在"还政天皇"的口号下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为稳定全国政局,巩固维新成果,立宪者需要天皇具有无限的权威;明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为适应这种变化,国家的政治体制必须近代化,要对天皇的权力有一定的限制。(4分)

(5)是一部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式宪法,含有三权分立的原则,但天皇具有绝对权威和很大的权力。对当时的日本来说,这部宪法只会使日本走上专制主义的道路。这部宪法不仅保证了日本式的资本主义国家性质,而且使日本挤进了世界强国之列。(4分)

2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题注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题注意材料二中日本学习的几种模式都是有选择地有侧重地学习。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是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第(3)题属于开放式题目,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第(4)题应从改革成败的角度来分析,注意改革成败的条件。答案:

(1)原因:打破了日本闭关锁国的局面。(4分)

(2)特点:有选择、有侧重地向西方国家学习;向西方学习的规模大、领域广、起步快;直接吸收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6分)(3)理解:(5分)

改革说:明治维新由天皇主持,自上而下完成。日本由此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革命说:明治维新是在武装倒幕的前提下进行的,它确立了以天皇为首的地主和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中兴说:维新前,日本遭受外来侵略,天皇被幕府架空。维新后,天皇重掌朝政,促进了经济发展,维护了民族独立。(三种观点任选一种,言之有理,自圆其说即可)

(4)启示:应坚决反对外来压迫;改革者要有魄力;改革应顺应世界潮流;既要重视经济、政治、军事改革,又要重视文化教育改革。(答对其中2点即得满分)(5分)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高二历史选修1第七单元总结与练习》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高二历史选修1第七单元总结与练习: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高二历史选修1第七单元总结与练习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16162.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