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高职“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时间:2019-05-28 20:23:02 网站:公文素材库

高职“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高职“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通过企业调研,比对原来我院高职“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改革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使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模式更符合高职的培养目标和我省、我院的总体要求。

关键词:高职;火电厂集控运行;教学改革;探索

随着我国、我省电力工业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各发电(含供热)等企业对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人员数量、质量需求的不断变化,通过企业调研,重新合理地规划和实施我院“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和我院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一、企业专家们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每年暑期,学院都会安排专业课专任教师为期15天的下厂锻炼或调研实习。几年来,我们动力教研室组织了多位教师赴多个电厂调研实习,提高了工程实践意识和实践技能,收集了具有现场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专家们为我们提出的许多意见和建议,如:1.电厂需要集控运行值班员的标准是:能吃苦、有责任心、能适应职业岗位群的具有火力发电厂热力和电力系统分析,机组集控运行,机组事故处理,热力设备及其机组节能,具有初步技术管理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对我们原有的课程体系,指出要特别重视以下几个问题:如dcs

控制系统、plc原理、仿真机的组态和参数的设置、电动机的拆装和绕线、汽轮机等转动设备的找中等方面的知识要加强,仿真实训的课时要得到保证,部分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的课时、内容等要适当增减或延伸,职业技术基础课和职业技术课老师的实践技能要强等等。

3.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实训)课题要有针对性,要紧密联系实际,与现场的工程实践高度融合,如选择发电(含供热)企业设备和机组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分析,故障的原因分析和处理方法,设备或系统的技术改造等。

4.安排学生到各发电(含供热)企业去运行、检修、安装等实习(实训),在时间、内容、业余活动等方面要与企业一起精心策划、严密组织,做到在安全、文明的前提下,学有所成。二、集控运行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1.教学中强化实践教学。针对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在培养毕业生从事发电(含供热)企业的运行岗位上,我们把《泵与风机》、《电厂锅炉》、《电厂汽轮机》、《单元机组运行》、《电气运行》等核心课程,充分利用我院的600mw超临界直流锅炉机组、135mw循环流化床锅炉机组的火电仿真系统、变电仿真系统教学,边讲边练、生生探讨、师生互动。同时为了学生获取集控值班员(中级工)资格证书的方便,一定要让每位学生都亲手操作。另外,在实践教学的时间安排上,专门安排几周(我院已从之前安排4周增加到现在的

周)进行火电厂仿真机实训和2周的电气运行实训。另外我们安排了3周到校外电厂的运行跟班实习,采取把学生分成4个小组,每组固定跟随某一值的3班倒的运行实习。切实做到工学结合、实现“教、学、做”一体化。针对部分学生,毕业后可能从事火电机组的检修、安装等工作,我们分别安排了校内热力设备、电气设备的检修实训环节。学生们亲历了设备如汽轮机、水泵、阀门、电机、变压器、电气开关等拆装的学习,对设备的构造有了较深刻、全面的认识。根据学生们的反映和毕业答辩、模拟面试的验证,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强化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为其毕业后能够尽快适应生产岗位的工作,增强就业竞争力奠定良好的基础。2.开发多种能源发电技术的教学资源。我院集控运行专业的生源来自全国各地,根据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的情况来看,他们分布在全国各类型的发电和供热等企业,为扩展毕业生的就业渠道,我们计划开发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水能多种能源发电技术的教学资源,使教学内容紧随社会和经济发展变化的要求,为扩大毕业生可能的就业范围创造条件。

3.教学内容的整合和教学进程的调整。如将《热工理论及应用》、《工程流体力学》和《电厂汽轮机》三门课程中关于“喷管”的知识整合起来,集中在《热工理论及应用》课程中教学,并合理利用“喷管实验”教学设备。为强化“电类”专业知识,尝试删去《火电厂金属材料》课程,增开《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补充《自

动控制原理及设备》课程中缺失的如汽温自动调节、锅炉给水自动调节和锅炉燃烧自动调节系统的内容。考虑到企业一般在第五学期就会到学院来招聘毕业生,为了让学生尽早了解技能鉴定的情况,即获取如集控值班员(中级工)的资格证书,我们把在仿真机上实践操作的这个教学环节提前到该学期初进行。

4.改革《电厂锅炉》、《电厂汽轮机》课程设计。针对集控专业高职教育的职业特点,同时考虑到高职毕业生到电厂去搞设计的可能性较小,我们把原安排2周的“电厂锅炉”校核计算,2周的“电厂汽轮机”设计计算的课程设计,改革成各设1周时间的电厂锅炉、电厂汽轮机专题的专业实训,内容为对电厂锅炉、电厂汽轮机或全厂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运行规程的分析、探讨等。5.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提高学生职业竞争能力。为让学生在真正的职业氛围中学习锻炼,毕业后尽快上岗工作,每个学生在学院学习期间必须进行实际岗位的职业技能训练。为此,我们建立了一批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如老关系户的永安电厂、漳平电厂、晋江热电厂等,同时计划开辟新建的、大型的、就近的实习基地,如石狮鸿山热电厂等。这样,学生到电厂实习实训时,就有机会得到具有丰富现场实践经验的工程师的指导和倾听专题技术讲座等。同时聘请他们,到学院进行指导专业建设、指导实习实训、开展专业讲座等。

6.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时刻牢记高职院校是为经济社会培

养出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掌握“必需、够用”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实际操作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紧密结合工程实际,突出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项目教学法、模型和实物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块教学法、internet网络教学法等多种相互结合的教学方法。同时教会学生注意学习方法,讲究学习技巧,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高效、有效的学习。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合理采用幻灯片、动画或cai教学课件,将图像、文字、声音、视频等多种信息融为一体,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直观教学效果。

7.改革学生学业成绩评定方法。改革一门课程、一份试卷、一个成绩的传统考核评价方式,采用综合评价,注重学习过程,强调实践在电厂实际中的应用,侧重对知识的应用能力的考核。此外,还应考虑学生的独特见解方面的成绩,且所占比例不应该小,可通过课外作业、课堂提问、课后辅导等途径加以收集,列成表格,建立《学生考核成绩登记表》,如下表。

三、“双师”素质的培养

为培养职业技术基础课、职业技术课教师的“双师”素质,充分利用假期或脱产到企业实习、挂职锻炼,提高专任教师的工程实践

意识和动手能力。同时利用带仿真实训、为企业培训的机会,以及合理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火电仿真的操作知识以提高动手技能,增强实践教学能力,使专任教师真正达到“双师”素质的要求。同时学院和系部大力支持教师与企业合作,开展业务培训、技术咨询服务等活动,实现校企互动、互惠互利,实现“产学研一体化”。通过教学内容的整合和教学进程的调整,采用合适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适时开展第二课堂,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培养“双师”素质的专任教师,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达到了高职“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的教学目标,使毕业生的就业率逐年提高。参考文献:

[1]胡逾.高职营销专业的有效教学方法[j].教育与职业,201*(8).[2]李建刚,孙为民,杨小琨.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7).

[3]陈明付.高职“泵与风机”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22).

扩展阅读:大电机运行论文

《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课程是指学业及其进程,包括教学科目,教学活动以及它们的安排、进程、时限等。通常它泛指一个学习阶段的全部教学内容。课程是学校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实施一切教育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连接宏观的教育思想、观念与微观的教育和教学实践的唯一途径。因此,课程始终是教学工作的核心。

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是在电力工业迅速发展和企业实际需求的形势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本专业是培养面向生产一线,有较高综合素质和专业工作能力,从事大机组炉、机、电集控运行和维护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我系围绕该专业的培养目标,遵循“按需施教、因材施教”的原则,经过多次深入生产单位的现场调研和广泛组织电力企业的工程专家论证,修订了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课程体系。在坚持突破、创新的构建过程中我们首先抓好两个关键问题:①把握职教特色,明确构建目标;②科学对待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因此,新型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突破了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基本上做到了突出职业定向性和针对性,强化职业能力训练和对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增加了课程的灵活性,形成模块化、弹性化,在整体上适应行业和社会对人才规格的需求和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

一、用整合的观念设计新型课程体系

在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过程中,结合电厂集控运行专业的培养目标,明确理论教学以“必须,够用”为度,实践教学以“标准,规范”为基础,以能力训练为轴心,淡化普通文化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界限,增强了职业定向性。通过整合在理论课方面打破原来的“三段式”课程结构和学科式课程体系,促进学科之间的知识联系与融会贯通,使课程体系贯穿能力培养这条主线。具体来讲,理论课程的整合将原来分属普通文化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某些课程进行适当合并,组成综合课程。如“机械制图”、“机构与零件”、“金属材料”、“工程力学”等合并为“机械基础”,淘汰陈旧的教学内容,引进新的教学内容,打破了原有课程界线。改变“相关内容分离”,“以细微差异独立设课”,“部分课程内容重复”等不合理现象。

在实践课程方面,确立实践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相对独立的地位,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使知识传授与能力训练同步。如“热工检测技术”由原计划的90学时调整为48学时,而增加了10学时的实验实训课。其原因是对集控运行专业来说,主要需掌握一次仪表的基本原理,了解运行中引起测量误差(或错误)的原因,至于二次仪表可少学或不学,通过实践性环节加强感性认识即可,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融于生产实际中。实践证明,这种调整体现了理论教学为实践服务,实践教学为上岗就业服务,能使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有限时间中,获得最新最有效的知识和技能,可缩短上岗后适应工作的时间。

二、新型课程体系突出了实践性教学环节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使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紧密联系,注重综合开发学生的职业技能,加大了实践课程比例和实习实训力度。如仿真机实训的时间由原计划的4周改为5周,并建设了专用的仿真培训教室,系统由原来的一套增加到六套,改变了过去少数学生做,多数学生只能看的情况,提高了仿真实习的培训效率,同时新的教学计划还增加了一项与仿真机实习密切相关的内容规程分析(一周),结合集控运行专业的培养目标,本着“必须,够用”的原则,对与实际操作无直接关系的理论知识,作了适当的压缩精简,如高等数学由最初的145多学时缩减到84学时,主要删减了“二元函数微积分”、“工程数学”中的部分内容,加强了“函数、极限、微积分”的应用知识。机械基础课程将原计划的260学时缩减到162学时;大学物理由普通文化课调整为限选课等。实践教学周数约占总周数1/2。突出了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落实了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育思想,实现了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

三、新型课程体系注意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的有机衔接和互补

新的教学大纲和教训计划注意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的有机衔接和互补,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建立讲授、实验、实习一体化的知识与能力的教学模式。如通过外语能力的培养、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和必需的专业课程后,在讲授该专业的主修课程“单元机组运行”时,尝试了从课堂上的理论讲授,到仿真机上做实验,到校外实习基地火电厂大机组上跟班运行学习,最后再进行仿真机操作实训等过程的一体化教学。形成“讲、练、做”整合的教学模式。这种课堂理论教学与现场技能训练的有机衔接和互补,突出了“直观”教学,“实干”教学,加速知识向技能的转化,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水平。完全改变了过去学生在电厂实习中只能宏观参观,或在师傅指导下象征性地监盘抄表的局面。

四、新型课程体系使教学内容模块化

模块化是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一大趋势。除文化基础课外,其它课程和技能训练打破了传统学科模式。以职业岗位应具备的综合能力作为配置课程和制定课程内容的依据,努力摆脱“学科本位”课程思想的束缚,按培养能力需要,精简课程内容,特别是删减边缘知识。使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与分段培养的目标相一致。如“热工检测技术”是目前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课程的一部分,它包括热工参数(温度、压力等)的测量及各种显示仪表的介绍。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电厂显示仪表和自动控制系统的发展速度加快,新产品不断出现。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既要考虑新建机组所采用的新型仪表和系统,又要兼顾老机组上使用的设备,致使该部分内容繁多,甚至会出现讲授内容与实际生产联系不够的问题。对此采取模块式教材结构,根据学生上岗电厂的不同,选用不同的仪表设备和系统模块内容进行教学,就可避免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不适应的现象,就能及时反映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实际的需要。

根据集控运行专业的培养面向大型电厂火电机组运行第一线的高层次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目标,像“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这种抽象、难学难懂的课程,在本专业后续课程中并没有直接用上,而且在实际运行岗位中也不需要学生掌握,因此对其内容作了删减。

五、新型课程体系促进了基础建设

加强基础建设,改革校内校外实习教学,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技术运用能力的工艺性、综合性实训,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动手能力,形成教学、科研、生产、培训相结合的多功能实践基地。为此,学校重点投资,建设了骨干实验室仿真机专用教室和仿真机培训中心,包括300MW亚临界自然循环、600MW超临界火电机组仿真机及动力系300MW亚临界自然循环仿真实训教室。仿真实训的主要内容有:(1)300MW、600MW机组冷态滑参数启动和停机;(2)事故分析和反事故演习;(3)机组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事故的原因及处理分析;(4)大机组热工自动化技术内容讲解。通过操作、演练、分析、判断、讲解、研讨等方式,提高了学生根据事故现象特征判断事故类型的能力,加强了他们在事故状态下的心理承受能力、适应能力、处理事故的能力,增进了专业间的协调配合能力,并有效预防或解决了现场中的许多问题。同时建立一批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包括汉川电厂、荆门热电厂、鄂州电厂、黄石电厂等。给学生创造了逼真的技术操作氛围,让学生在真正的职业环境中学习锻炼,不断增长才干,加快了高科技的设备转化为生产力的进程。

六、新型课程体系推动了教师自身的学习和培训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关键,高职教育旨在培养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要具有很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大力培养具有专业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师,是电力职业教育的中心环节。为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强化教师的运行操作技能,适应集控运行专业培养目标采取如下措施。

(1)采取“派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有计划地对现有老师进行职业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培训,加快了“一专多能”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步伐。动力系多次组织教师利用节假日到阳逻电厂、荆门热电厂、汉川电厂等进行实地参观学习及时了解并掌握大容量超临界直流机组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开拓了教师的专业知识面。同时还派出骨干教师到深圳妈湾电厂、大亚湾核电厂、南山垃圾发电厂、汕头电厂学习有关海水脱硫、清洁垃圾发电、核电、石灰石湿法烟气脱硫等新技术,注意学术动向,掌握新的专业理论。为教学、电厂的职工培训以及职工的职业资格鉴定工作奠定了基础,提高了教师的学术水平。

(2)定期请仿真技术专家为专业课教师普及和强化仿真机操作技术,利用节假日组织教师在仿真机上进行机组运行分析研究,研讨单元机组集控运行的技术问题,探索仿真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同时参加电厂全能值班员的教学和培训工作。让专业课教师都具备指导学生进行仿真实习的动手能力,为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奠定了扎实基础。

(3)通过不同途径积极承担在建电厂、运行电厂的职工培训,在培训职工的过程中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建立畅通的信息渠道,收集现场的第一手资料。边教边学,教学相长,把教师锻炼成具备一定专业技能、钻研精神、创新精神的新形式下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几年来我们先后承担了西塞山电厂、蒲圻电厂、襄樊电厂、汕头电厂、妈湾电厂等省内外多个电厂的培训和鉴定任务,例如201*年2月份对襄樊电厂进行职工培训,让我们及时掌握和了解600MW超临界直流机组的结构特点、运行调节方法等新技术。将收集到的各种与本专业有关的科技和社会发展方面的最新成果,在给学生讲课时作补充介绍,把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和趣味性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兴趣。

(4)组织教师参与编写教材、撰写学术论文。动力系有多名教师参与编写全国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其中主编9人,参编6人,通过编写教材广泛收集电力企业当前最新知识、技术、工艺、方法和设备等资料,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水平。随着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发电、核能发电、循环流化床锅炉等技术在国内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动力系专业教师分别承担了不同方向的新技术、新课程的学习和研究,并发表相关专业论文,以适应经济结构的调整、技术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

总之,根据电厂集控运行专业培养从事火电机组炉、机、电集控运行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我们在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设置上进行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调整、改革和探索。实践证明,该专业毕业的学生无论是理论素养与思维能力,还是实际操作技能都得到普遍提升,基本满足了社会越来越高的对就业者实际动手能力的要求.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高职“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教学改革探索》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高职“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教学改革探索: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高职“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16488.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