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整治及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浅谈
农村环境整治及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浅谈
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及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不仅是营造良好经济发展环境的现实要求,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宜居环境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迫切需求。如何开展行之有效的农村环境整治,及建立与我市实情相适应的长效管理机制,这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通过调研,做了一些初浅探索。
一、我市农村环境现状及存在成原因
近年来,我市通过组织开展农村“三清工程”、“百日整治”等系列活动,农村的环卫“硬件”设施已基本形成,大部分村建设了垃圾收集点、配置了清运车辆、清运保洁人员,特别是对存量垃圾也进行全面的清理,农村的环境面貌有了较大的改善,为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打下了基础。但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标准还有一定差距,与文明城市(镇村)的要求还有不少距离。一方面,农村居住区生活污染问题依然突出,塑料袋、秸秆等废弃杂物污染比较严重;另一方面,伴随现代农业迅猛发展,农药、化肥使用量的增加,农村面源污染呈加剧趋势,一些农村水源地也是从“70年代淘米洗菜,80年代可以灌溉”到“90年代鱼虾绝代”。由于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的长期性、复杂性和反复性,仅仅依靠突击整治、检查活动,是难以做到长治久洁的,一些实际
问题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主要原因:
1、部分干部积极性不高,流露消极厌战情绪。一是认识偏差。部分镇、村干部没有把环境卫生整治作为民生建设的大事来抓,工作缺乏热情和责任心。二是被动应付。政府推动就抓,上头不紧就不抓。部分镇村干部依赖思想严重,出现“等、靠、要”的现象,有的只在村口、公路沿线和公共场所进行卫生保洁,应付上级检查和考核验收。参与村庄卫生整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三是畏难情绪。“农村就是农村,怎能跟城市比”。农村垃圾地广面宽量大,涉及千家万户,组织统一收集、集中处理,一些镇、村干部认为困难大,不可能搞好,也不能持之以恒,与其劳而无果无终,不如干脆推掉不干。大家缺乏抓此项工作的自信心,致使工作难以落到实处。
2、村民卫生意识不强,主体作用发挥不够。一是卫生观念淡薄。对垃圾影响健康、污染环境,威胁人类生存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对卫生整治显得麻木,配合保洁工作不尽人意。二是卫生习惯没有形成。自古以来,农村垃圾都是自生自灭,随处扔垃圾的,现在要集中收集处理,在短期内难以养成习惯。三是环境整治没有发挥主体作用。认为环境卫生整治是上级政府或个别领导搞的政绩工程,是政府的事,与自己不搭界。以致出现“上面热、下面冷”,“领导干部操心、村民不太关心”,“干部扫地,群众旁观”,“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成为一些地方的形象写照。
3、农村集体经济薄弱,保洁资金难以保障。部分村没有集
体经济来源,筹集资金的途径较窄,向村民收取卫生保洁费依据不足,由于资金不足,不少村的垃圾收集点数量不足,设置不合理,保洁人员的配置数量少、待遇低,因而,造成垃圾收集不完全,保洁人员责任心不强,垃圾清扫、清运不及时,不能做到日产日清。
4、长效机制不够健全,管理监督不能到位。一是长效制度不完善。垃圾乱倾倒、柴草乱堆乱放等脏乱差现象偶有发生。有时靠组织一两次突击整治,也是前面清理后面糟蹋,形成了整治-回潮-再整治-再回潮的不良循环。二是监督管理欠有力。有的村庄虽然有卫生管理机制,但也只停留在墙上、纸上,流于形式,真正按制度管理村庄卫生的不多,对一些环境较差的镇村不具特殊的约束力。三是激励机制不健全。由于目前的村级环境保洁,大多数停留在村一级层面上,组保洁、镇转运链子脱节,卫生责任区包干不明确,而对村级却没有有效的激励机制,村组很少组织诸如“卫生文明示范户”等评比活动,有的虽然有制度,但也难监管、难评比,最后只能是要么无法兑现、要么大家平等对待,导致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村干部和群众卫生保洁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难于充分调动起来,影响了村级卫生长效保洁的实际效果。
二、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的措施与对策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是一项长久性与突击性相结合的工作,必要的环境整治长效管理机制,是确保农村环境卫生的关键。
结合我市实际,可以归纳为“六个一”:
1、一个好的班子。农村环境整治已经到了与发展农村经济同等重要的位置。抓好农村环境整治,离不开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镇、村干部要把重视程度,真正体现在环境整治的工作力度上,做到“在岗、在行、在状态”。不仅要把环境作为“脸面工程”,更要看作是民生工程,作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职责。一方面,要统筹安排,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形成合力;另一方面,要将工作成效作为考核镇、村班子的重要依据,从而有效调动和发挥镇、村干部对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2、一支保洁队伍。各镇(区)要建立环境卫生管理所,可设2-3人,明确所长职责;各村级建立环卫保洁站,保洁站负责人可由村民委员会成员兼任;每个自然村根据服务范围和人口数量800:1的比例配备专职保洁员,保洁员做到统一着装,并配备专用工具。
3、一笔专项经费。保洁员报酬是村级保洁员队伍稳定的基础。建议市镇财政列出专项经费,用于村级保洁员的报酬,按照农业人口每人每年10元的标准拨付。村级经费从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中按每人3-5元的标准提取。另要动员村域范围内企事业单位交纳保洁费,以弥补村级经费不足。
4、一张管理网络。按照农村垃圾处置属地管理的原则,建立“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体系(“两级政府”指市、镇,“三级管理”指市、镇、村,“四
级网络”指市、镇、村、组)。(1)市政府在城管局增挂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指导站牌子,配备4名专业管理人员编制,履行农村环境卫生管理职能,负责业务指导、检查考核奖惩、协调经费补贴核拨等行业管理和垃圾无害化处置体系建设。(2)在各镇(区)设立环境卫生管理所,负责本区域环境卫生作业质量检查考核、保洁员队伍日常管理、设施设备日常管护和垃圾转运。所需管理经费由镇级财政统筹解决。(3)村建立环境卫生保洁站,负责本村区域垃圾清扫、清运和卫生督查、考核等日常环境卫生作业与管理工作。
5、一批环卫设施。(1)垃圾房。自然村每25户建1座垃圾房,或根据村民“一事一议”的原则,设置垃圾房。(2)垃圾收集点。村建垃圾收集点或配备垃圾收运车辆,及时清运村庄垃圾房内的垃圾,做到日产日清,不产生二次污染。(3)垃圾转运站。我市新建的四安、川姜转运站承担着压缩中转区域性生活垃圾的任务,对设施和车辆,各镇要确定专人管理、专人操作、专项经费保障,确保正常运转,充分发挥设备投资效益。
6、一套考核机制。(1)保洁作业制度。坚持农村居民房前屋后自我保洁,公共部分村组保洁,建立农村垃圾处置保洁作业和清运制度。(2)考核奖惩制度。按人均垃圾量下达各镇、村任务指标,各转运站实行量化考核,对完成任务的镇,按吨位给予补贴。与此同时,坚持日常检查与年度考核相结合,不定期组织明查暗访,每季组织一次检查评比通报例会。镇(区)每月、建
制村每旬组织一次检查考核,考核情况作为评比奖惩的重要依据。(3)监督检查制度。市、镇、村要建立健全督查制度。市农村环境卫生指导站要选派专人,坚持不断地明查暗访,对督查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多种形式进行通报整改,并与经济补贴相挂钩。(4)分类处置制度。积极引导农村居民最大化地减少生活垃圾总量,凡是可以沤肥的农作物、秸杆等有机物一律不得进入生活垃圾处置体系。建立农村垃圾分类处置奖励制度,探索农村垃圾分类处置有效途径。(5)情况通报制度。市纪检检察部门加强对农村环境卫生的督促检查,针对明查暗访、检查评比、群众投诉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下达限期整改督办单;对整改不力、推诿扯皮的地方和单位进行通报;对垃圾污染严重或有损区域形象的区域行政领导,实行问责制。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及长效管理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工作,每一个公民都应负起相应的责任,在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的同时,掀起整治环境的热潮。特别是镇、村,应当更加深入持久地组织干部群众开展环境整治活动,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形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让环境更清洁,让市民更健康,使农村环境面貌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通州区城管局局长孙锦华)
扩展阅读:浅谈农村环境整治探索整治长效机制
浅谈农村环境整治探索整治长效机制
摘要:从农村环境的现状、原因,环境整治的内容、方法等方面阐述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思路和方式,探索农村环境整治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农村环境整治原因切入点举措长效机制建议
一、落后面貌使农村成我国环保短板
“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曾经有人这样形容农村环境状况,农村成我国环保短板。农村“脏、乱、差”的落后面貌,是城乡环境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前我国农村仍普遍存在生活垃圾乱堆乱放,生活污水肆意排放,厕所卫生状况极差,违规棚舍搭建严重,逐步受到工业污染威胁等现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而农村的重点又在环境这块“短板”。因此,重视农村环境的治理、修复和重建成为乡镇政府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二、六大原因剖析农村环境问题根源
农村环境差,污染源点多面广,治理难度大,产生农村环境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一是经济和制度制约农村环境整体提升速度。实施分税制后,中央与地方虽然划分了财权,但事权仍是模糊交叉的,形成了财权层层上收,而事权层层下放,乡级基层政府财权和事权越来越不对称的局面。尤其对一些经济实力薄弱的乡镇,本身财力不足,配套资金无法到位,环境治理就难上加难。二是落后的农村基础设施牵绊农村环境发展。农村环境规划和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造成了农村生态环境较差,对农民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同时也造成了农民生产生活诸多基本需求难以改
善。三是协调管理不够到位影响农村环境整治顺利开展。近年来上级批准下达了较多新农村建设项目,大大促进了农村环境的优化,但由于工作中涉及机构较多,机构之间职能交叉,扯皮推诿时有发生,影响了农村环境工程的顺利开展。四是环境项目质量不高无法实现良好效果。一些环境整治项目由于未能广泛听取意见建议,未经过反复论证、设计并建设一个比较切合实际的样板工程供参考,然后再进行全面推广,因此达不到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无法实现卫生、环保的良好效果。五是缺乏适应农村实际、可操作性强的环境监管体制机制。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环境污染问题开始由城区向广大基层农村扩散,农村环境保护的形势也越来越严峻,而农村环境监管基本处于盲区和半盲区状态。六是多数农村居民缺乏环保意识,环境整治难以长效。农村部分居民的不良生活习惯导致垃圾随意抛弃、堆积,生活污水随便排放的现象比较普遍,环境整治难以长效。
三、五个方面确保农村环境整治顺利破题
农村环境整治是一项涉及面广、任务重的系统工程,在整治中,应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找准切入点,全面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一要科学规划,加大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指导力度。要抓紧编制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立足本地实际,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与促进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紧密结合,与镇村布局和村庄建设规划紧密结合,统筹推进实施。要紧紧抓住规划这个“牛鼻子”,通过落实项目、资金,推进环境整治,解决农村突出环境问题。二要清洁水源,突出抓好饮用水水源保护。加强组织协调,集中各方力量,全面开展乡、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污染整治工作,切实提高农村饮用水水源的安全保障能力。因地制宜地探索
符合农村实际的低成本、高效率的污水处理方式,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逐步建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采用氧化塘、人工湿地、地埋式生活污水净化池、生物技术、土地利用、沼气工程等适宜处理技术。三要清洁村庄,强化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完善“村收集、乡转运、集中掩埋、无害化处理”的运行体系,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实现全覆盖。提高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率,并试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农村中小企业产生的工业废物、危险废物纳入当地危险废物集中收集处系统;农村医疗废物统一纳入城市医疗废物收集处系统。开展文明生态示范村、科学发展示范村创建活动,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村面貌。四要清洁生产,科学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按照农业技术生态化、农业生产清洁化的要求,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和安全农业。积极实施农业标准化,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引导农民科学使用化肥、农药、饲料、兽(渔)药等农业投入品,推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规模化生产。切实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在重点流域区域及饮用水水源地等生态敏感区划定畜禽禁养区,确保畜禽养殖场的选址、布局达到环境保护的要求。五要优化布局,着力提高乡镇工业污染防治水平。要推进乡镇企业集中布局、集约发展。乡镇企业要加快向各类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集中,实行污染集中控制、集中处理、集中监管,避免出现村村点火、到处冒烟现象。
四、六项举措确保农村环境整治持续长效
一要强化组织领导,提高整治工作的组织程度。乡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把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放在乡镇重要工作议程中,成立乡村两级工作组织机构,建立党政一把手亲
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办公室牵头抓、各村积极配合的工作机制,形成上下齐抓共管,共同协作,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二要强化宣传发动,营造整治工作的浓厚氛围。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可谓面广量大,抓宣传、抓发动、造氛围至关重要。通过发放倡议书、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现场推进等多种形式,多层次,多角度的宣传,切实把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目的和意义宣传到基层,争取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广泛参与,让群众作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主体,变群众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的良好工作局面,使整治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同时把教育与管理有机地结合了起来,通过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增加群众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三要强化示范带动,力促整治工作的重点突破。按照突出重点,梯次推进和典型引路的原则,根据不同的基础条件选树几个攻坚行动样板村。并通过集中整治,分别打造整治行动的样板。四要坚持以投入为根,使农村环境整治更具务实性。要不断增加对环境卫生管理的经费投入,对重大的环境卫生设施建设项目,纳入财政年度计划;要切实加强对农村环境卫生维护的管理,按年度安排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环境卫生管理和设施维护;要不断拓展环境卫生经费的来源渠道,按照“多方共建、资源共享、事业共管”的原则,鼓励支持农民主动参与到对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上来,激发他们维护管理的热诚,逐步形成乡、村以及个人共同投资的多元化共建机制。五要加强专项资金和项目的管理和监督。要进一步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从各项内部控制入手,加强农村环境整治专项资金和项目的管理,对专项资金项目的申报、批复、项目实施、竣工验收、工程决算以及项目后期管护和长效管理进行全过
程跟踪监督,确保实事工程、民心工程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六要强化机制建设,保障整治工作持续长效。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到落实制度与完善管理相结合、定期检查与规范管理相结合、突击整治与长效管理相结合,逐步将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引到规范、长效管理的轨道上来。积极探索适合农村特点的“村民自治、乡镇督查、县市监管”的农村环境保护体系,调动村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和引导村民开展环境保护自治,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建立基层农村环境保护协会、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等方式,组织村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
五、三点建议探讨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方法
第一、因地制宜,固化管理长效机制。目前农村环境处于由整治与建设向管理转变的节点,乡政府要积极引导各村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建立体现实效的环境建设管理机制,在实践中逐步固化下来,推动环境管理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第二、灵活掌握,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土地指标紧缺已成为制约村庄环境整治的一个瓶颈问题,没有土地指标,村庄的各项建设很难开展、各种配套设施无法落实。农村环境整治不是搞大拆大建,也不是专靠外延的扩张来解决问题,不能以土地紧缺为由加以推托,而应积极立足本地实际,努力盘活土地资源。要充分利用村内空闲地、闲宅基地等存量建设用地和丘缓坡及“四荒地”等,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有条件的地方,要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在依法依规的基础上,以宅基地换的方式,引导农民集中建房,以集中促进节约集约,提高农村建设用地的利用率。第三、加强农村环境科研工作。在政策上,要将农村环境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优先列为国家、地方和部门的中
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在经济上,努力开辟多种渠道,对农村环境科研给予财政上的支持,尤其是要确保超前性科研经费的投入,发挥科技先导作用,使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治理能力;在奖励政策上,对在农村科技进步中做出重要贡献的集体和个人,进行奖励兑现。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农村环境整治及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浅谈》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农村环境整治及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浅谈: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农村环境整治及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浅谈》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17431.html
- 下一篇:政协机关201*年党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