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国培教育技术培训公告一

时间:2019-05-28 20:48:34 网站:公文素材库

国培教育技术培训公告一

公告(一)各位学员:

欢迎大家进入国培教育技术培训平台研修!1.课程列表

模块1:培训前准备

活动1:了解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

活动2:结成学习团队,讨论学习策略活动3:观摩案例,构思您的主题

活动4:模块小结及反思本模块学习自查表模块2:教学设计方案活动1:教学设计活动2: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活动3:编写教学设计方案活动4:设计教案评价量规

活动5:培训反思模块3:教学媒体选择活动1:教学资源和教学媒体活动2: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运用

活动3:为自己的教学设计选择适当的教学媒体

活动4:培训反思

模块4: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获取与加工

活动1:教学资源

活动2: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获取与管理活动3: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简单处理方法

活动4:培训反思模块5: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活动1:观摩案例,分析资源,讨论课件

活动2:准备教学资源活动3: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活动4:评价教学演示文稿

活动5:学习检测活动6:培训反思模块学习自查表模块6: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

活动1:了解信息技术活动2:感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活动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问题和策略

活动4:改进教学设计方案,优化教学设计方案评价量规

活动5:培训反思

模块7:单元教学设计(8学时)活动1:体验单元教学设计活动2:体验主题式教学设计

活动3:编写单元教学设计或主题式教学设计

活动4:展示和修改设计成果

活动5:反思我的学习模块学习自查表

模块8:教学设计的实施与评价反思

活动1:分析教学实施案例活动2:设计教学实施计划活动3:设计教学实施计划评价量表活动4:电子作业批改和统计数据分析

活动5:说课活动活动6:培训反思模块9:教学评价活动1:了解教学评价的方法

活动2:了解学生学习评价的方法和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评价

活动3:整理和提交教学设计成果

活动4:培训反思模块10:培训总结与提高活动1:建立信息时代的伦理道德观

活动2:检查学习成果活动3:制定后续学习和应用计划

活动4:反思整个培训

2.城关、临泾、南川、曙光、上肖初中,武沟、开边、郭原、平泉、中原学区,东街、南区小学的国培学员请加入国培教育技术培训群

182516381

3.你如果在培训中遇到了问题请电话咨询:15095590802qq670453425辅导教师吴福平

扩展阅读:国培 教育技术培训主题二

2.1.1

1.用于探究。我在教学中经常用“苏格拉底法”,也称“产婆术”。苏格拉底在与别人的对话中,总是佯装无知,与别人提出不同的观点,通过追问、诘问使对方的回答前后矛盾。在这个过程中将问题抽丝剥茧,层层推进,最后得出正确的答案。

2.用于练习。我在高三语文教学中常使用一种叫“题型化教学”,就是把每篇课文当作阅读材料,给出问题让学生作答、描述,用这些问题来进行操练。通过这些问题开展教学,我觉得重点会变清楚,有利于提高学生应试能力。

3.用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在教学中以问题来创设教学情景,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能使学生深度思考,让学生自己回答问题,学生上课积极性更高了,气氛特别好。

2.1.2

我们知道的历史上还有那些不在历史课本上的人物?

2.1.2

问题不深,学生很容易能答上,学生不知需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和应该怎样来解决这些问题。2.2.1

真高兴能参加这个问题化教学设计学习,书到用时方恨少啊。我每节课都很认真地备课了,补差的工作也抓了,多媒体也用了,但为什么学生的成绩总上不去呢?真希望这个学习能有些现成的做法让我学学,能够很方便地运用到我的课堂教学中去,并且能够提高我的教学成绩,嘻嘻!2.2.2

没有,虽然每节课都用,但没有特意做过问题化教学设计。2.3.1

1.单元主题名称:

物质的变化2.主题可能涉及的学生能力:

能以自己的方式对搜集的材料进行合理的整理,与同学分享;能根据自己搜集的关于太阳的资料,提出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主题;能与同学愉快合作开展“铁生锈了”的主题活动,通过讲“我们身边的物质”,意识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

同之处,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3.主题涉及的学科和内容:

能以自己的方式对搜集的材料进行合理的整理,与同学分享;能根据自己搜集的关于物质变化的资料,提出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主题;能与同学愉快合作开展“铁生锈了”的主题活动,通过讲“我们身边的物质”,意识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2.3.2

本单元是让学生知道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让学生明白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在平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2.4.4

了解亚洲区域文明发展的重要史实与基本线索;理解亚洲区域内政治文明、精神文明进步的主要脉络与发展趋势;初步掌握接受与研究、自主与合作等基本学习方式;树立人类多元文明共同发展的现代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2.4.4列举教师的责任

说明教师责任的表现

分类调查教师责任的表现光合作用在生物生长中的作用

测试教师的责任心

评价教

勾画一个你心中理想的教师

师责任心的标准。光合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

光合作用对人类环境的影响

了解光合

光合作用

作用的基本条件、过程

教育创新

教育创新的案例列举领

领导

不同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

不同时间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区别以及原因

学习成在自己功案例

的课堂中应用

找出不足之处

综合应用

教育创新对教学的影响

导的责任职权的

职权

职权和领导行为

领导者、被领导客观环者、作用对象

领导者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运用权利向其下属施加影响力的一种行为或行为过程

2.4.4

已经很好了,没有补充的。2.4.4

(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马铃薯的新品种,理解“脱毒”、“原原种”的概念和育种技术。2、掌握马铃薯种植的科学方法。3、能分析、整理信息资料。(二)过程与方法:1、会切薯种,会测量。2、能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3、能倾听别人的意见。4、能主动争求别人的见解。(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坚持到底。2、始终关注学习任务。3、体会农民的艰辛。活动专题教学目标

4、感受劳动的快乐。知识与技能:1.熟练、准确的表述“基因的表达”的过程和“基因传递的方式”,了解人类改造生物的过程和方法及它们的特点。2.理解科学家的设计技巧,掌握不同设计方法的特点、区别和联系。3.自己设计培育理想的新物种的方案,和可行性的操作过程;4.理解“生物的改造”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形成统一的知识结构。过程与方法:1.在多渠道获取资料中,提升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2.在班级的汇报展示、成果交流中,锻炼语言表达能力。3.尝试不同角色,学会合作探究的方法。4.逐层深入地在解决问题同时进入新问题研究,促进了高级思维的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1.合作学习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合作意识与责任意识。2.体会生物科研的乐趣,认识到“科学源于生活,科学就在身边。”3.培养主动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4.设计中领略未来生物的改造方向,增强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2.5.1

讨论主题:问题化教学设计讨论时间:201*.11.15主要形式:小组讨论地点:水车湾小学出席成员:********************目标:1.通过讨论,对比问题化教学概念,能够简单表述问题化教学的特征和设计流程;2.阐述自己选题、内容规划、单元概述、教学目标的合理性。议题:1.什么是问题?2.你所认为的问题化教学是什么?3.你的选题、内容规划和教学目标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设计?讨论实录:(自己参与的讨论和主要意见)“问题化教学(PEI:ProblemEnrichedInstruction)是指以一系列精心设计的类型丰富、质量优良的有效教学问题(教学问题集)来贯穿教学过程,培养学习者解决问题的[1]认知能力与高级思维技能的发展,实现其对课程内容持久深入理解的一种教学模式。”几乎所有的教学活动都与各种形式的问题有关,可见问题化教学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所占的重要地位,而课堂设问的质量则直接决定了问题化教学的实际效果。我所任教的《历史与社会》属于社会学科,它从学生的经验和发展需要出发,对多门学科进行综合,注重知识的关联性、整体性和开放性,课程因而具有实践性、综合性、人文性的特点。从课程特点的表述中可以看到问题化教学可以很好地将这些课程理念或特点贯穿于教学和学习之中。为此我以“辛亥革命”为主题进行了一次问题化教学的尝试。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材中关于辛亥革命的内容只有两页的篇幅,因此我在进行教学设计前先广泛地收集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资源整合并合理创设情境以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一、原教学问题设置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问题设置(1)这些新闻都和哪个事件有关?导入,点题:辛亥主题革命(2)我们为什么要如此隆重地纪念它?(1)孙中山和林肯的主张有何相似之处?(2)“民族、民权、民生”的含义是什么?课本,辛亥革命探究,爆发的背情境,景分析讨论(3)三民主义对之后的辛亥革命有何影响?(4)革命党人除了确立了革命的指导思想和纲领外,还做了哪些方面的准备工作呢?(5)是哪些人让“革命”这个词在我们国家风行起来的?能举个例子吗?(1)辛亥革命爆发的时间是哪一年?革命爆发视频,的时间、地基础点及标志性事件(2)辛亥革命最先在哪里爆发?爆发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1)林觉民牺牲的时候他多大年龄?感悟革命领悟,党人大无升华畏的精神(2)是什么力量让他放弃年轻的生命?(3)从他的年龄和他留下的绝笔信中你感悟到了什么?一首荡气回肠的《与妻将学生带入百年前革命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国热情,并为探究辛亥的结果埋下铺垫通过观看《武昌起义》频,让学生加深对辛亥的感性认识,落实本课识性目标利用教材资料引导学生探究,培养学生阅读和信息的能力由一枚印有孙中山和林像的邮票引出关键人物思想,引导学生进行独考与小组讨论相结合联系社会时事热点,创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活动目标

(4)你所知道的辛亥革命志士还有哪些?(1)革命党人的孜孜追求能否换得革命的成功,能否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希望呢?辛亥革命合作交流,的结果及解决问题其影响用孙中山先生的话引发学生(2)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的变化?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全面分析问题(3)为何孙中山先生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未成功”具体指什么?辛亥革命以史为鉴,于今日的立足现实现实意义二、使用“四何”问题分类法定位所设计的教学问题在BerniceMcCarthy提出的4MAT模式中曾采用四何问题分类法:“是何、为何、如何、若何”。是何:通常指以What,Who,When,Where为引导,指向一些表示事实性内容的问题。为何:通常指以Why为引导,指向一些表示目的、理由、原理、法则、定律和逻辑推理的问题。如何:通常指以How为引导,指向一些表示方法、途径与状态的问题。若何:通常是以whatif为引导的,指向一些表示条件发生变化,可能产生新结果的问题[2]。根据四何问题分类法原则,我将我所设计的教学问题进行分类,如下表:教学问题(1)辛亥革命爆发的时间是哪一年?(2)辛亥革命最先在哪里爆发?爆发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3)为什么会首先发生在武昌?(4)我们为什么要如此隆重地纪念它?(5)孙中山和林肯的主张有何相似之处?是何为何√√√√√如何若何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为什么要隆重纪念辛亥革命?关于辛亥革命我们到底该纪念些什么,该记住些什么?引导学生从各种热闹而隆重的纪念活动中剥丝抽茧,从历史中吸取养分。

(6)“民族、民权、民生”的含义是什么?(7)三民主义对之后的辛亥革命有何影响?(8)革命党人除了确立了革命的指导思想和纲领外,还做了哪些方面的准备工作呢?(9)是哪些人让“革命”这个词在我们国家风行起来的?能举个例子吗?(10)林觉民牺牲的时候他多大年龄?(11)是什么力量让他放弃年轻的生命?√√√√√√√√√√(12)从他的年龄和他留下的绝笔信中你感悟到了什么?(13)你所知道的辛亥革命志士还有哪些?(14)革命党人的孜孜追求能否换得革命的成功,能否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希望呢?(15)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的变化?(16)为何孙中山先生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未成功”具体指什么?(17)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为什么要纪念辛亥革命?我们又该纪念些什么,该记住些什么?三、教学问题有效性分析通过将上述教学问题进行定位分析,可以看出:√√√√1.低水平思维层次问题(如辛亥革命的时间、地点等)和高水平思维问题(如感悟革命党人的爱国情怀等)各占一定比例,问题的设置紧紧围绕“辛亥革命”这一主题,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展开。这符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能较好地达成教学的三维目标。2.是何类问题12个,为何类问题5个,如何类问题2个,若何类问题0个。教学问题设计集中于“是何”类问题,即在课堂教学中偏重事实性知识的获取。“为何”、“如何”均有涉及,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及学生策略性知识的获得有一定的帮助。四、我的改进措施及反思

在四何问题中,“若何”类问题是创新型知识的重要源泉,而我在原有的教学设问中“若何”类问题为0个,这说明了原有的教学构思在培养学生反思和创新能力方面的欠缺。为此我在原有的教学问题上加以完善和改进,设计了两道此类问题:1.如果你回到百年前的孙中山先生的位置,你会如何来构建你所理解的“中华民国”?2.如果革命果实没有被袁世凯窃取,孙中山能不能实现其“民主共和”的梦想呢?为什么?学生如果想要回答这两个问题,就必须对“辛亥革命”中提出的民主共和进行更深入和全面的探究,这类问题的设置能激发学生更主动地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更能凸显《历史与社会》学科的学科特点和优势。陶行知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那么什么样的教学问题才是对学生有利的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1.紧紧围绕教学主题,目标明确、主旨清晰、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2.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置问题,让学生能够积极思考,逐步得出正确结论并理解掌握结论;3.在教学问题的设计上,“求解”并非其唯一目的,更重要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因此教学问题应能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探究,有启发性。教学问题的设置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它没有固定方法,更没有定式,它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思考与创新,用自己的智慧巧妙设置问题,将学生带入思考和探索的天堂这才是教学设问的最高境界。为了向这个目标迈进,我们正在努力。自我评价:1.我对本次讨论活动的态度(10分)2.我对本次讨论目标的达成度(10分)3.我对本次讨论活动的参与度(10分)4.我对本小组在讨论活动中的表现(10分)5.我对本次讨论的任务完成情况(10分)综合得分:48分

2.5.2

培训地点:水车湾小学培训的学习成果:知道了什么是问题?“问题是困惑;问题是一种障碍;问题是一个挑战的任务;问题是矛盾”。如果你想做什么,但不知道如何去做,那就碰到了问题。培训时间:201*.11.15参与了哪些活动(如讨论、发贴等):讨论、发贴、QQ交流培训中遇到了哪些主要问题(技术、资源等):在课堂中问题一般通过设问、疑问句形式出现,最常见的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假如”等形式;也可以呈现为有待完成的“问题任务”。问题可以是在创设情景中,或在真实的状态下,学生所面临的困难、挑战、机遇、目标等。问题也可以是练习中的习题、课堂中讨论的议题或是值得探究的课题。问题表现的形式很多。准备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或解决方法):

A.用于探究。我在教学中经常用“苏格拉底法”,也称“产婆术”。苏格拉底在与别人的对话中,总是佯装无知,与别人提出不同的观点,通过追问、诘问使对方的回答前后矛盾。在这个过程中将问题抽丝剥茧,层层推进,最后得出正确的答案。B.用于练习。把每篇课文当作阅读材料,给出问题让学生作答、描述,用这些问题来进行操练。通过这些问题开展教学,我觉得重点会变清楚,有利于提高学生应试能力。C.用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在教学中以问题来创设教学情景,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能使学生深度思考,让学生自己回答问题,学生上课积极性更高了,气氛特别好。D.用于推进教学。在数学课堂上,我总是通过问题来层层推进的,因此,问题被用来作为推进教学的“工具”,让学生不断加深理解,推动教学走向深入。对培训的建议(包括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培训地点环境等):培训小组的人选,最好是一个学校的老师,五个人也好,六个人也好,好讨论。组织讨论比较浪费人力。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国培教育技术培训公告一》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国培教育技术培训公告一: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国培教育技术培训公告一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18674.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