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变形:t=S/vS=vt上学期物理必备基本知识点4、速度单位:
1m/s=Km/h机械运动四、匀速直线运动
第1节时间和长度的测量1、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一、长度的测量2、、变速运动1、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A、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2、国际单位中,长度的主单位是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B、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时间)
微米(um),纳米(nm)常识:人步行速度1.1m/s,自行车速度5m/s,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1Km=m,1m=dm,1dm=cm,客运火车速度140Km/h,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光速和无线电波3x108m/s1cm=mm,1m=um,1m=nm五、测量平均速度
3、常识: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1cm、1、实验原理:铅笔芯的直径1mm、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手掌宽度1dm、墨水瓶高度6cm2、注意事项:将斜面放的平一些,使小车运动速度不要太快,以方便测量时间
4、特殊的测量方法第二章声现象A、累积法:适用测细铜线的直径、纸的厚度第1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B、化曲为直法:适用于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圆柱的周长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C、滚轮法:适用测操场跑道的长度固体、液体、气体振动均可发声D、辅助法:测硬币、球、圆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2、声音的传播需要,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波的形式来传播;5、刻度尺的使用规则在生活中人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A、“选”: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真常识: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B、“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刻度线要紧贴物体并且不歪斜。“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C、“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3、声音的速度与和有关;V固>V液>V气D、“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E、“记”:测量结果由和组成常识:①有一段钢管里有水,长为L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最多听到3次声音。二、时间的测量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1、单位:上,人耳就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2、测量工具:钟表;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
古代:日晷、沙漏、滴漏、脉搏等现代:石英钟、机械钟、电子表等一起使原声加强。3、机械停表的小表盘表示分钟,大表盘表示秒钟;5、声音的利用:超声波测距,计算公式距离S=vt/2.三、误差6、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定义:叫误差1)、声音---鼓膜----听小骨----听觉神经----大脑;(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认为因素2)、骨传声:声音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3)减小误差的方法:,,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3)、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
避免的强度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第2节运动的描述第2节声音的特性
一、机械运动7、音调:声音的。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叫做机械运动8、音调跟发声体的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9、物体在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频率单位:赫兹,Hz3、宇宙中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10.蜂飞行能平听觉发现,为什么蝴蝶飞行听不见?蜜蜂翅膀振动发声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蝴蝶振二、参照物动频率不在听觉范围内。1、定义:为研究物体运动状态时叫做参照物11、响度:声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喇叭筒的2、除描述对象外,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作用是:减小声音的发散。物体的运动,常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12、音色:声音的特点;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所以人们根据音色能辨别乐器或区分人。4、不能选择作为参照物;13、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根据不同人的来判断;高声大叫-----指;高音歌唱家
第3节运动的快慢------指
三、速度第3节声的利用1、意义:描述物体的程度,14、声音可以传播信息2、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例如:地震、火山喷发、核爆炸产生次声波;蝙蝠、雷达、B超是超声波3、计算公式:15、声音可以传递能量:超声波清洗物体、超声波碎石治疗结石
1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6、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17、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的声音;环境保护角度的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
18、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
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19、减弱噪声的方法:、、。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1节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2、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废水的温度呗100℃,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
每一等份叫1℃,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3、测量工具-----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的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物体的原理。
③分类及比较: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用途侧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量程-20℃~110℃-30℃~50℃-35℃~42℃分度值1℃1℃0.1℃所用液体水银或煤油(红)酒精(红)水银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乱甩,测量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使用前必须甩到35度数以下,可离开人体读数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看: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合适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放: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等一会儿,带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读: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住的上表面相平。
特别提示: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住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
第2节物态变化
1、熔化和凝固①熔化:
定义:物体从变成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
种金属。
晶体熔化图像:非晶体熔化图像:
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
上升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②凝固:
定义:物质从变成叫凝固。
晶体凝固图像:非晶体凝固图像:
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变成固体、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温度不断降低。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凝固的条件:(1)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
第3节汽化和液化
1、汽化和液化
①汽化:物体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定义:物质从液体变为气态叫汽化
蒸定义:液体在温度下都能发生,并且只在液体发生的汽化现象发影响因素:(1);(2);(3)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腾沸腾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②液化:
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方法:(1);(2)。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作用:液化放热
第4节升华和凝华
1、升华和凝华:①升华:
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2、凝华:
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常识:1、要使洗过的衣服尽快干,请写出四种有效的方法
(1)将衣服展开,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2)将衣服挂在通风处。(3)将衣服挂在阳光下或温度较高处。(4)将衣服脱水(拧干、甩干)。
2、解释“霜前冷雪后寒”?
霜前冷:只有外界气温足够低,空气中水蒸气才能放热凝华成霜所以“霜前冷”。
雪后寒:化雪是熔化过程,吸热所以“雪后寒”。化雪是熔化过程,吸热所以“雪后寒”。3、常见升华:萘球变小、灯丝变细、人工降雨、人工降雨、人工烟雾、冰冻衣服变大、雪堆变小、樟脑球变小。
常见凝华:灯泡变黑、冰花、霜、霜、“雾凇”、雪、冰雹。
第四章光现象
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本身不会发
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常识: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4、应用及现象:
①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③日食月食: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地球在月球的后面在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
食,在2的位置可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可看到日环食。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5、光速
光在真空中速度C=;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第2节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
光线和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角等于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的。
3、分类:
(1)镜面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条件:反射面光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2)漫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练习:1、请各举一例说明光的反射作用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利与弊。
①有利:生活中用平面镜观察面容;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数物体是由于物体反射光进入我们眼
睛。
②有弊:黑板反光;城市高大的楼房的玻璃墙、釉面砖墙反光造成光污染。
2、把桌子放在教室中间,我们从各个方向能看到的原因:光在桌子上发生了漫反射。
第3节平面镜成像
一、平面镜:
成像特点:、、、
a)像和物大小相等
b)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c)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d)所成的像是虚像且左右倒置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律
作用:成像、改变光路
实像、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二、球面镜:
定义:用球面的内表面做反射面
凹面镜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会聚在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应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定义:用球面的外表面做反射面
凸面镜性质: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凸镜所成的像是缩小的虚像应用:汽车后视镜
三、平面镜成像实验:1、器材:平板玻璃、直尺、蜡烛;
2、其中选用两根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便于确定成像的位置和比较像和物的大小3、用平板玻璃的目的是便于找到像的位置4、用直尺的作用:测量像距和物距
5、玻璃板必须和纸面垂直,目的是便于找到像的位置和测量像距6、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不点燃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7、在纸面移动蜡烛无法和像重合,原因是玻璃板没有和纸面垂直;8、玻璃板要薄一些,是为了避免成两个像导致像距测量的误差较大;
第4节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改变;这种现
象叫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入射角大,光路可逆(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内。(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
(3)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入射角。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
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θ
3、应用:从空气看谁中的物体,或者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
位置高
常识:1、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中是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2、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这里我们看到水中的白云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看到鱼儿是由光的折射儿形成的虚像。
第5节光的色散
1、白光的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2、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紫外线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1节透镜
1、凸透镜和凹透镜
凸透镜对光有作用,凹透镜对光有作用名词:
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凸透镜能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焦距: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第2节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像距v大小倒正虚实应用u>2fU=2ff3)表达式ρ=m/abcB、不规则固体沉于水的1)用天平测出质量m;
2)给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V1;
3)用细线将物体放入量筒中浸没,记下读数V2;4)表达式ρ=m/(V2-V1)C、不规则且浮于水(坠入法)1)用天平测出质量m;
2)给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用细线将小石块浸没其中,记下体积V1;3)用细线将物体和小石块一起放入量筒中浸没,记下读数V2;4)表达式ρ=m/(V2-V1)
D、不规则固体且浮于水的(针压法)1)用天平测出质量m;
2)给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V1;
3)将物体放入量筒中,用细铁丝将它压致浸没,记下读数V2;4)表达式ρ=m/(V2-V1)E、液体的
1)用天平测液体和烧坏的总质量m1
2)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3)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4)得出液体的密度ρ=(m1-m2)/V
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
1、密度与温度
常见物体一般都是热胀冷缩,水在4℃时密度最大,4℃以下水是反常膨胀;2、密度与物质鉴别
(1)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特征性之一,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可用密度鉴别物质
(2)求质量: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体积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质量用公式m=ρv算出它的质量(3)求体积: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质量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体积用公式V=m/ρ算出它的体积(4)判断空心实心
5扩展阅读:201*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
第七章力
7.1力(F)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2、判断力的存在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的快慢和运动方向发生改变)。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3、力的单位:牛顿(N)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这种图示法叫力的示意图。
7.2、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2)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如压力,支持力,拉力)(3)产生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二、弹簧测力计
(4)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弹簧秤)的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即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5)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
A、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能超过它的测量范围。(否则会损坏测力计)
B、使用前指针要校零;如果不能调节归零,应该在读数后减去起始末测量力时的示数,才得到被测力的大小。
C、测量前,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放手后观察指针是否能回到原来指针的位置,以检查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是否有过大的摩擦;
D、被测力的方向要与弹簧的轴线的方向一致,以免挂钩杆与外壳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E、指针稳定后再读数,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
7.3重力(G)
1产生原因:由于地球与物体间存在吸引力。
2定义: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用字母G表示。3重力的大小:
①又叫重量(物重)②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1③计算公式:G=mg其中g=9.8N/kg,
物理意义: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顿。
④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地理位置有关,即质量越大,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大;在地球上,越靠近赤道,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小,越靠近两极,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大。4施力物体:地球5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应用:重垂线
①原理:是利用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性质制成的。②作用:检查墙壁是否竖直,桌面是否水平。
6作用点:重心(质地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7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在受力物体上画力的示意图时,常常把力的作用点画在重心上。同一物体同时受到几个力时,作用点也都画在重心上。
第八章运动和力
8.1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滑下(控制变量法),是为了使小车滑到斜面底端时有相同的速度;阻力的大小用小车在木板上滑动的距离的长短来体现(转化法)。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3、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实验事实和科学推理得出的,它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验证。4、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惯性
⑵性质: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
⑶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惯性力的作用,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形状、速度、物体是否受力等因素无关。
⑷防止惯性的现象:汽车安装安全气囊,汽车安装安全带。⑸利用惯性的现象:跳远助跑可提高成绩,拍打衣服可除尘。⑹解释现象:
例: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为何向汽车行驶的方向倾倒?
答:汽车刹车前,乘客与汽车一起处于运动状态,当刹车时,乘客的脚由于受摩擦力作用,随汽车突然停止,而乘客的上身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汽车行驶的方向运动,所以…….
8.2二力平衡
1、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称为平衡状态。2、平衡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力叫平衡力。
3、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同物、等大、反向、同线)4、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⑴根据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①当物体不受任何力作用时,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状态)。②当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状态)。③当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⑵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
②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
注意:在判断物体受平衡力时,要注意先判断物体在什么方向(水平方向还是竖直方向)处于平
2衡状态,然后才能判断物体在什么方向受到平衡力。
②当物体处于非平衡状态(加速或减速运动、方向改变)时,物体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5、物体保持平衡状态的条件:不受力或受平衡力
6、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8.3摩擦力
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2产生条件:A、物体相互接触并且相互挤压;B、发生相对运动或将要发生相对运动。3种类:A、滑动摩擦B静摩擦、C滚动摩擦
4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大小的因素: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5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6测量摩擦力方法:
用弹簧测力计拉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相等。原理: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在水平方向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二力平衡)7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A、增大压力B、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8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A、减少压力B.减少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C、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D、使两接触面分离(加润滑油、气垫船)。
第九章压强
9.1、压强:
㈠压力
1、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2、方向:垂直于受力面3、作用点:作用在受力面上4、大小:只有当物体在水平面时自然静止时,物体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力才与物体受至的重力在数值上相等,有:F=G=mg但压力并不是重力㈡压强
1、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2、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3、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4、公式:
P=F/S
5、单位:帕斯卡(pa)1pa=1N/m2
意义:表示物体(地面、桌面等)在每平方米的受力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顿。6、增大压强的方法:1)增大压力举例:用力切菜易切断
2)减小受力面积举例:磨刀不误砍柴功
7、减小压强的方法:1)减小压力举例:车辆行驶要限载2)增大受力面积举例:铁轨铺在路枕上9.2、液体压强
1、产生原因:液体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持它的容器底部有压强;
液体具有流动性,对容器侧壁有压强。
2、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2)各个方向的压强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大;3)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是相等的;
4)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3、液体压强的公式:P=ρgh
注意:液体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质量无关。与浸入液体中物体的密度无关(深度不是高度)
当固体的形状是柱体时,压强也可以用此公式进行推算
计算液体对容器的压力时,必须先由公式P=ρgh算出压强,再由公式P=F/S,得到压力F=PS。4、连通器: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
特点: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即各容器的液体深度总是相等。应用举例:船闸、茶壶、锅炉的水位计。
9.3、大气压强
1、大气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2、产生原因:气体受到重力,且有流动性,故能向各个方向对浸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3、著名的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其它证明大气压存在的现象:吸盘挂衣钩能紧贴在墙上、利用吸管吸饮料。4、首次准确测出大气压值的实验:托里拆利实验。
一标准大气压等于76c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即P0=1.013×105Pa,在粗略计算时,标准大气压可以取105帕斯卡,约支持10m高的水柱。
5、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在海拔3000米内,每升高10m,大气压就减小100Pa;大气压还受气候的影响。
6、气压计和种类: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无液气压计)7、大气压的应用实例:抽水机抽水、用吸管吸饮料、注射器吸药液。8、液体的沸点随液体表面的气压增大而增大。(应用:高压锅)
9.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物理学中把具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2、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3、应用:
1)乘客候车要站在安全线外;
2)飞机机翼做成流线型,上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比下表面快,因而上表面压强小,下表面压强大,在机翼上下表面就存在着压强差,从而获得向上的升力;
第十章浮力
10.1浮力(F浮)
1、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会受到向上托的力,叫浮力。2、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3、产生原因:由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4、,通过实验探究发现(控制变量法):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10.2阿基米德原理
1.实验: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的关系: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1,小桶所受的重力G2;
4②把物体浸入液体,读出这时测力计的示数为F1,(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G1-F1)
并且收集物体所排开的液体;
③测出小桶和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总重力G3,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G排=G3-G2。2.内容:
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3.公式:F
浮=G排=ρ液gV排
4.从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的大小只决定于液体的密度、物体排液的体积(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与物体的形状、密度、质量、体积、及在液体的深度、运动状态无关。
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1、物体的浮沉条件:状态上浮下沉悬浮漂浮F浮与G物F浮>G物F浮<G物F浮=G物F浮=G物V排与V物对实心物体ρ物与ρ液ρ物ρ液ρ物=ρ液V排个专门的名称叫焦耳,焦耳的符号是J,1J=1Nm。
5、在竖直提升物体克服重力做功或重力做功时,计算公式可以写成W=Gh;在克服摩擦做功时,计算公式可以写成W=fs。
6、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6、当不考虑摩擦、机械自身重等因素时,人们利用机械所做的功(Fs)等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Gh),这是一种理想情况,也是最简单的情况。
第2节功率
1、功率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2、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W3、计算公式:P==Fv
t其中W代表功,单位是焦(J);t代表时间,单位是秒(s);F代表拉力,单位是牛(s);v代表速度,单位是m/s;P代表功率,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4、功率的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W)、千瓦(kW)1W=1J/s、1kW=103W。
第3节动能和势能
一、能的概念
如果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能量和功的单位都是焦耳。具有能量的物体不一定正在做功,做功的物体一定具有能量。二、动能
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2、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运动的速度.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越大。
3、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静止的物体动能为零,匀速运动且质量一定的物体(不论匀速上升、匀速下降,匀速前进、匀速后退,只要是匀速)动能不变。物体是否具有动能的标志是:是否在运动。二、势能
1、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2、重力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高度所决定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2)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被举的高度.质量相同的物体,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越大;被举得高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3)一般认为,水平地面上的物体重力势能为零。位置升高且质量一定的物体(不论匀速升高,还是加速升高,或减速升高,只要是升高)重力势能在增大,位置降低且质量一定的物体(不论匀速降低,还是加速降低,或减速降低,只要是降低)重力势能在减小,高度不变且质量一定的物体重力势能不变。3、弹性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2)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是:弹性形变的大小(对同一个弹性物体而言)。
(3)对同一弹簧或同一橡皮筋来讲(在一定弹性范围内)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大。物体是否具有弹性势能的标志:是否发生弹性形变。
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
1、机械能:动能与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动能是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势能是存储着的能量。动能和势能可以互相转化。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不变,也就是说机械能是守恒的。2、动能和重力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①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加速下降,则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②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减速上升,则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3、动能与弹性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6①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减小,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增大,则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②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增大,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减小,则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4、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利用的机械能源有水能和风能.大型水电站通过修筑拦河坝来提高水位,从而增大水的重力势能,以便在发电时把更多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第1节杠杆
1、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杠杆。
2、五要素:一点、二力、两力臂。(①“一点”即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O”表示。②“二力”即动力和阻力,它们的作用点都在杠杆上。动力是使杠杆转动的力,一般用“F1”表示,阻力是阻碍杠杆转动的力,一般用“F2”表示。③“两力臂”即动力臂和阻力臂,动力臂即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一般用“L1”表示,阻力臂即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一般用“L2”表示。)
3、杠杆的平衡(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止不转或匀速转动叫杠杆平衡)条件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公式:F1L1=F2L2。
4、杠杆的应用
(1)省力杠杆:L1>L2,F1<F2(省力费距离,如:撬棒、铡刀、动滑轮、轮轴、羊角锤、钢丝钳、手推车、花枝剪刀。)
(2)费力杠杆:L1vF)=n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④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n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
第3节机械效率
1、有用功: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
公式:W有用=Gh(提升重物)=W总-W额=ηW总斜面:W有用=Gh
2、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公式:W额=W总-W有用=G动h(忽略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斜面:W额=fL
3、总功: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
公式:W
总(G物G动)F求出绳子的股数。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结
=W有用+W额=FS=
W有用
斜面:W总=fL+Gh=FL
4、机械效率: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公式:=斜面:=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W有用W总GhFLGhFSGhFSGhFS
GhFhGhF2hGhFnhGF
G2FG
nF5、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通常用百分数表示。某滑轮机械效率为60%表示有用功占总功的60%。
6、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7、机械效率的测量:(1)原理:=W有用W总GhFS
(2)应测物理量:钩码重力G、钩码提升的高度h、拉力F、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3)器材: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外还需刻度尺、弹簧测力计。
(4)步骤:必须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目的:保证测力计示数大小不变。(5)结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①动滑轮越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多。②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对就多。③摩擦,若各种摩擦越大做的额外功就多。8、绕线方法和重物提升高度不影响滑轮机械效率。
8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201*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201*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1*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19360.html
- 下一篇:物理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