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九年级物理概念

时间:2019-05-28 20:57:22 网站:公文素材库

九年级物理概念

九年级物理概念

第十章:能及其转化

1.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能做的功越多,能量就越大。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动能与速度和质量有关。3.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势能。

(1)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重力势能与高度质量有关。

(2)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弹性势能与物体在一定范围内的形变量有关4.机械能:

(1)动能和势能的统称。(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J(2)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2)机械能守恒: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住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保持不变。5.分子运动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4)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

动。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6.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物体的内能与温度和质量有关:物体的温

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7.(1)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

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2)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①热传递: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低温的物体温度升高,

高温的物体温度降低,这个过程叫热传递。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内能增加。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内能的多少叫热量。单位:J。②做功:(1)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本身的内能会减少。

8.比热容(c):

(1)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是

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种类和状态相同,比热就相同。比热容的单位是:J/(kg℃),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2)水的比热容是:C=4.2×103J/(kg℃),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

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耳。热量的计算:

①Q吸=cm(t-t0)=cm△t升(②Q放=cm(t0-t)=cm△t降9.热机

(1)热机原理:燃料燃烧把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做功又转化成机械能。(2)内燃机:燃料在气缸内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燃气推动活塞做功。

常见内燃机:汽油机和柴油机。(3)内燃机的四个冲程:

①吸气冲程②压缩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③做功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④排气冲程。(4)热值(q):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燃烧的热值。单位是J/kg或J/m3。

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放=qm;

10.汽油机和柴油机的比较:

(1)汽油机:顶部有一个火花塞。吸入汽油与空气的混合气体。点燃式(2)柴油机:顶部有一个喷油嘴。吸入空气。压燃式

(3)一个工作循环活塞往复运动2次,曲轴和飞轮转动2周,经历四个冲程,做功1次。

第十一章:简单电路

1.电荷

(1)电流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注: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到负极。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2.电流的三种效应

(1)、电流的热效应。(2)、电流的磁效应。(3)、电流的化学效应,如电解、电镀等。单位:(1)、国际单位:A(2)、常用单位:mA、μA1A=1000mA1mA=1000μA3.测量:

(1)仪器:电流表,符号:(2)方法: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

(3)实验室用电流表有两个量程,00.6A和03A.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4.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2)、绝缘体: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不易导电的原因: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5.电路

(1)识别电路串、并联的常用方法:(选择合适的方法熟练掌握)

①电流分析法:在识别电路时,电流:电源正极→各用电器→电源负极,若途中不分流用电器串联;若电流在某一处分流,每条支路只有一个用电器,这些用电器并联;若每条支路不只一个用电器,这时电路有串有并,叫混联电路

②断开法:去掉任意一个用电器,若另一个用电器也不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串联;若另一个用电器不受影响仍然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为并联。

③节点法:在识别电路时,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其间没有用电器或电源,则导线的两端点都可看成同一点,从而找出各用电器的共同点

④观察结构法:将用电器接线柱编号,电流流入端为“首”电流流出端为“尾”,观察各用电器,若“首→尾→首→尾”连接为串联;若“首、首”,“尾、尾”相连,为并联。

第十二章: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的内容:

(1)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2)数学表达式I=U/R

(3)说明:①适用条件:纯电阻电路(即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的电能完全转化为内能)

②同一导体(即R不变),则I与U成正比同一电源(即U不变),则I与R成反比。

(4)电阻由导体本身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温度等因素决定。2.伏安法测电阻

(1)定义: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算出这个

导体的电阻,这种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2)原理:I=U/R3.串联电路的特点:

(1)电流:文字: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都相等。字母:I=I1=I2=I3=In(2)电压:文字: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字母:U=U1+U2+U3+Un(3)电阻:文字: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字母:R=R1+R2+R3+Rn(4)分压定律:文字: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与其电阻成正比。

字母:U1/U2=R1/R2U1:U2:U3:=R1:R2:R3:

(5)电阻:文字: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倒数之和。字母:1/R=1/R1+1/R2+1/R3+1/Rn理解:把n段导体并联起来,总电阻比任何一段导体的电阻都小,这相当于导体的横截面积增大。九、电功和电功率

电功(W):电流做的功叫电功,

电功的单位:国际单位:单位:J。。常用单位有:千瓦时1度=1千瓦时=3.6×106焦耳。测量电功的工具:

电功计算公式:W=UIt利用W=UIt计算电功时注意: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

计算电功还可用以下公式:W=I2Rt;W=Pt;W=UQ(Q是电量);W=U2/Rt电功率(P):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单位有:瓦特(国际);常用单位有:千瓦

计算电功率公式:P=W/t=U2/R(式中单位P→瓦(w);W→;t→;U→(V);I→(A)利用P=W/t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①如果W用、t用,则P的单位是;②如果W用千瓦时、t用,则P的单位是。10.计算电功率还可用右公式:P=I2R和P=U2/R11.额定电压(U0):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12.额定功率(P0):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13.实际电压(U):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14.实际功率(P):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当U>U0时,则P>P0;灯很亮,易烧坏。当U

15.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成正比,跟导体的成正比,跟成正比。16.焦耳定律公式:Q=I2Rt,(式中单位Q→;I→;R→;t→。)

17.当电流通过导体做的功(电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电热),则有W=Q,可用电功公式来计算Q。(如电热器,电阻就是这样的。)第十章生活用电

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盒→用电器。两根进户线是线和线,它们之间的电压是伏,可用测电笔来判别。如果测电笔中氖管发光,则所测的是线,不发光的是线。

所有家用电器和插座都是的。而开关则要与它所控制的用电器___。

保险丝:是用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它的作用是当电路中有过大的电流时,保险产生较多的热量,使它的温度达到熔点,从而熔断,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险的作用。

引起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电路发生;二是___过大。安全用电的原则是:①不______②不。

在安装电路时,要把电能表接在干路上,保险丝应接在火线上(一根已足够);控制开关也要装在火线上,螺丝口灯座的螺旋套也要接在火线。第十一章电和磁(一)

磁性:物体吸引等物质的性质。

磁体:叫磁体。它有指向性:指南北。磁极:磁体上部分叫磁极。

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一个是北极(N极);另一个是南极(S极)磁极间的作用:磁极互相排斥,磁极互相吸引。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带上磁性的过程。

磁体周围存在着,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发生的。磁场的基本性质:对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的作用。

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强弱和方向而假想的曲线。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是从它出来,回到。(磁感线是不存在的,用虚线表示,且不相交)

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的方向相同。

10.地磁的北极在地理位置的附近;而地磁的南极则在地理位置的_____附近。(地磁的南北极与地理的南北极并不重合,它们的交角称磁偏

角,这是我国学者:最早记述这一现象。)

11.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

12.安培定则:用握螺线管,让弯向螺线管中,则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N极)。13.安培定则的易记易用:入线见,手正握;入线不见,手反握。大拇指指的一端是北极(N极)。(入的电流方向应由下至上放置)

14.通电螺线管的性质:①通过越大,磁性越强;②线圈越多,磁性越强;③插入软铁芯,磁性大大增强;④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可用电流方向来改变。

15.电磁铁:内部带有的螺线管就构成电磁铁。

16.电磁铁的特点:①磁性的有无可由来控制;②磁性的强弱可由改变和来调节;③磁极可由方向来改变。

第十二章电和磁(二)

1.磁感应:闭合电路的__________在磁场中做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2.

生感生电流的条件:①电路必须;②只是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③这部分导体做___________运动。

3.生电流的方向:跟导体方向和方向有关。(右手定则)4.磁感应现象中是转化为能。5.电机的原理是根据现象制成的。

6.高压输电的原理:保持输出功率不变,提高输电,同时减小,从而减小电能的损失。

7.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要受到的作用。是由转化为。应用是制成8.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跟方向和方向有关。

9.流电动机原理: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

扩展阅读:九年级物理概念

九年级物理上学期基本概念

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

1、云:

(1)云中有物质哪些?(小水珠和小冰晶)

(2)云中的物质状态有哪些?(固态和液态)(3)云形成的物态变化有哪些?(凝华和液化)

(4)云是怎样形成的?太阳照射使地面水温升高,水汽化,含有水蒸气的热空气快速上升,在上升的过程中,水蒸气逐渐冷却,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和凝华成小冰晶。2、雪:

(1)雪的物态是什么?(固态)

(2)雪是怎样形成的?(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3)雪形成的物态变化是什么?(凝华)3、雨:

(1)雨的物态是什么?(液态)

(2)人造“雨”实验:将冰放入水壶中加热得到水(熔化),水加热沸腾得到水蒸气(汽化),水蒸气遇到冷的勺子,水蒸气遇冷变成水滴(液化)。

(3)自然界的“雨”:当云中的小水滴变成大水滴和云中的冰晶变大下落熔化形成了雨。(4)人工降雨:当干冰进入冷空气很快升华,在升华过程中将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冷空气层的气温急剧下降,这时高空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后下落,在下落中遇到暖气流就会熔化而成雨。人工降雨的物态变化:升华、凝华、熔化。

4、有关水的物质及状态:云、雨、雪、雾、露、霜、水蒸气、雾凇、冰花、冰挂、冰雹、白气、冰等

水的物质状态:气态:水蒸气

固态:雪、霜、雾凇、冰花、冰挂、冰雹、冰液态:雨、雾、露、白气、

云:既有固态小冰晶和液态小水滴。

5、人造雨实验:将冰放入水壶中加热得到水(熔化),水加热沸腾得到水蒸气(汽化),水蒸气遇到冷的勺子,水蒸气遇冷变成水滴(液化)。

(1)人造雨实验的物态变化有哪些?(熔化、汽化、液化)

(2)要获得更多水滴的方法有哪些?(加热时水蒸气要多;勺子的温度要低等)(3)水烧开冒白气的物态变化有:先汽化,后液化。

6、水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水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处于什么状态与物质的温度有关。

7、自然界中的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1)常见的晶体:冰、石英、水晶石、明矾、萘、钻石、海波、(2)常见的非昌体:玻璃、橡胶、塑料、油、松香、石蜡、沥青等

(3)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①晶体有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②晶体内部的原子按一定规律排列,非昌体内部原子排列无规律。

8、晶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称为熔点。1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00C;晶体熔化的条件:①温度达到熔点,②继续吸收热量。晶体熔化时继续吸热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升高。

9、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1)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2)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0C.10、蒸发:在任何温度下,在液体的表面进行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汽化可以在一定温度下进行,也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11、蒸发和沸腾的区别和相同点:名称温度发生位置剧烈程有无气相同点度蒸发沸腾在任何温度下在一定温度下液体的表面缓慢泡无有1、都要吸热。2、都是汽化现象液体表面和内剧烈部同时发生12、水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要继续吸收热量。

13、水沸腾的温度达不到1000C的原因是:水中有杂质;当地的大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14、水沸腾实验时,要节约时间的方法:在容器上加盖;水要适量;提高水的初温。15、水沸腾的现象:水沸腾时,产生大量的气泡,上升,体积由小变大,到液面破裂,沸腾时,继续加热,温度不变。

16、冰熔化应用水浴法的好处是:受热均匀。

17、温度计的使用: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接触容器的底和壁;(2)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才能读数,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读数(体温计除外);

(3)看温度计时,视线应与温度计内的液面相平。

18、晶体的熔点也会由于杂质的存在或外界压强的变化而变化,

(1)201*年初我国大部分地区持续降雪,形成灾害性天气,人们往冰冻的路面上撒盐,这样做的目的是加入杂质,雪的熔点降低。

(2)芭蕾运动员穿的鞋带有冰刀的原因:冰上芭蕾的冰刀与冰面接触处压强很大,该处的熔点降低使刀口下的冰熔化成水,这熔化的水对冰刀的运动起着润滑作用,可以减少阻力。

(3)高压锅的原理:增大气压,提高液体的沸点。

(4)在生活中常用碗来蒸熟食物,碗放在锅里且不与锅底接触,当锅中的水沸腾后,碗里的水温度会达到水的沸点,但不会沸腾。

(5)用纸盒烧水,水烧开了,而纸不会燃烧的原因: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6)要测量我国各地的气温,(我国的最低温度记录是-52.30C)要用酒精温度计不用水银温度的原因:酒精的熔点小于水银的熔点,酒精的熔点小于-52.30C。

19、物质的温度小于该物质的熔点,物质处于固态;物质的温度大于该物质的沸点,物质处于汽态;物质的温度位于熔点和沸点之间,物质处于液态;

20、物质的温度等于该物质的沸点,物质处于三种状态可能:可能液态,可能气态,可能液、气态共存;物质的温度等于该物质的熔点,物质处于三种状态可能:可能固态、可能液态、可能固、液共存;

21、吸热的物态变化:熔化、汽化、升华。

放热的物态变化:凝固、凝华、液化。

22、晶体熔化过程中,外界所加的热,都用来减小分子间的束缚,并不能使温度升高。水在沸腾过程中,外界所加的热,为分子挣脱引力而提供能量,并不能使液体温度升。23、让人感觉温度舒适的温度大约为230C;健康成年人的温度是370C.

24、给水加热,水沸腾前,气泡由大变小,上升。水沸腾时,气泡由小变大,上升。25、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升华。常见的升华现象有: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樟脑球放一段时间后会自动消失;冬季晾在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

26、舞台上用干冰产生烟雾: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小水珠。

27、用久的电灯泡变黑的原因:先电灯发光时,温度高,钨升华为钨蒸气,当电灯不发光时,温度降低,钨蒸气凝华为固体附在玻璃壁上。

28、影响蒸发的因素是: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液体表面上空气流动。29、火箭头上有一种特殊物质,火箭飞行时,这种特殊物质熔化吸热,汽化吸热,就不会把火箭头烧坏了。

30、晒粮食时要放在通风、向阳处、并要把粮食摊开的原因:这是水的蒸发现象,把粮食放在向阳处的目的是提高水份的温度;把粮食放在通风处的目的是加快粮食表面空气的流速;把粮食摊开的目的是增大液体的表面积,这些都可以加快水分的蒸发,使粮食干得快。

31、常见的凝固现象:水结成冰;冬天电线上形成“冰挂”;冬天屋檐上形成“冰梭”;冰雹的形成;用蜡烛倒成玩具等。

32、液体的蒸发还跟物质种类有关。(跟物质种类有关的物理量:密度、热值、比热容)33、碘盐一般在菜要起锅时加入,尽量减少碘在高温下:升华。34、物态变化现象:

(1)热风干手器的原理:提高水份的温度;加快空气的流动,使水蒸发加快。(2)夏天,,在河水中游泳后刚上岸的人感到冷,其原因是:上岸后,人身上的水蒸发时从身体表面吸收了热,致使皮肤温度降低。

(3)小明在加油站看见两条标“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这样要求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汽化

(4)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词中所描述的自然景象包含的物态变化有:凝固和凝华

(5)口腔医生在检查病人口腔时要把小镜子在火上烤一烤,其目的是防止口腔内的水蒸气液化。

(6)外科医生做小手术时或紧急治疗运动员肌肉伤时,常用液态氯乙烷做麻醉剂,原因是氯乙烷汽化吸热。

(7)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冰化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冰,后冰熔化成水形成的。

(8)将少量粉末状的樟脑装入烧杯内,用酒精灯加热,封闭有烧杯内的树枝上出现了人造雪景,过一会儿又消失了,人造雪景消失的物态变化是:升华。35、用00C的冰和00C水冷却食物,用00C冰好,是因为冰熔化要吸收热量。用00C冰和干冰冷却食物,用干冰好,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后,不留下任何液体。36、烧开水冒白气,先汽化,后液化;

37、用久的电灯变黑,先升华,后凝华;

从冰箱中拿出的苹果,先湿后干的物态变化:先液化,后汽化。

38、从冰箱里拿出冰棒,发现冰棒外有白白的“粉”,剥去包装纸,看见冒白气,把冰棒放入空杯内发现杯外有一些水珠:“粉”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冰棒上遇冷凝华形成的;“白气”是冰棒周围空气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杯外的水珠是周围空气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39、坐汽车时,经常发现汽车前档风玻璃上出现“哈气”。影响司机的视线,要想尽快消除这些“哈气”方法:冬天,打开暖气;夏天,打开冷风。40、扬汤止沸是暂时的止沸,釜底抽薪是彻底的止沸。41、灯丝用钨来制是因为钨的熔点高。

42、烧开水时,冒白气,但白气与壶嘴有一小段距离的原因:壶嘴处温度高,水蒸气没有液化。

43、冒“白气”:冰棒冒白气;人呼出白气;烧开水冒“白气”等。44、管道代替沟渠输水的好处:减少水的渗透和蒸发。45、液化的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46、我国成功地发射并回收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1)火箭发射时,高温的火焰向下喷射,大量的“白气”从发射台底部的大水池中涌出,

这些“白气”是怎么样产生的?

(2)返回舱穿越大气层时与空气摩擦生热,舱的表面非常高温,但由于返回舱表面涂有一

层非常厚的特殊涂料发生了一些物态变化,使舱内温度保持正常。请说明挥发涂料是怎样起作用的?

47、霜前冷:只有外界气温足够低,空气中水蒸气才能放热凝华成霜所以“霜前冷”。雪后寒:化雪是熔化过程,吸热所以“雪后寒”。

48、某工厂要制造一种特殊用途的钢铝罐,钢罐内表面要压接一层0.25毫米厚的铝膜,一时难住了焊接和锻压专家。后经技术人员的联合攻关解决了这一难题:他们先把铝膜紧贴到钢罐内表面,再往钢罐内灌满水,插入冷冻管使水结冰,然后铝膜与钢罐就压接在一起了。其原因是水结冰时膨胀产生的巨大压力把它们压牢了。

49、“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这是一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对这首诗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A.“缥缈的雾”是汽化现象B.“晶莹的露”是液化现象C.“凝重的霜”是凝华现象D.“轻柔的雪”是熔化现象

50、酒精温度计和煤油温度计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是不同的,这主要是由于酒精和煤油的沸点不同。

第十二章内能和热机

1、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0C,分度值是0.10C。

3、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煤油的温度高一些。4、北方的冬天贮菜时人们在地窑里放几桶水的目的是:水凝固时要放出热量。

5、电冰箱工作原理的物态变化是:制冷剂在蒸发器内汽化吸热,制冷剂在冷凝器内液化放热。6、影响物体内能的因素是温度和物体的体积。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7、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是做功和热传递。

8、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应用:用冷水冷却汽车发动机;用热水取暖;内陆地区与沿海地区温差较大。

9、压缩冲程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10、燃料的热值是1千克的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11、燃料的热值的大小取决于物质的种类。

12、体温计用水银作工作物质,是因为水银的比热容小,当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少,当吸收相同热量时比其它工作物质的温度变化量大,示数变化明显,容易观察。

13、水的比热容为4.2X103J/(kg.0C),读作:4.2X103焦耳每千克摄氏度;物理意义:1千克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0C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X103J

14、酒精的热值为3.0X107J/kg,读作:3.0X107焦耳每千克;物理意义是1千克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3.0X107J。

15、燃料燃烧放出热量的公式:Q=mq(Q=mV)

计算公式:

(1)物体的温度由t0C升高到tC时吸收的热量:Q吸cm(tt0)(2)物体的温度由t0C降低到tC时放出的热量:Q放cm(t0t)物质温度变化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公式:Q=cmΔt

16、人对手“哈气”,手会变暖和中,其原因是人对哈出的气体的温度比手的温度高,发生了热传递;人用两手相互摩擦,手会暖和,其原因是两手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人对

手吹气,手感到冷,其原因是加快手面上空气的流动,手上的水分蒸发吸收热量。17、物体的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以及分子之间势能的总和。18、常用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19、温度和内能的关系: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注意:(1)物体的内能增大,但温度不一定越高。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越大。(2)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物体温度升高了,不一定是吸收热量。(3)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或不变;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或不变。20、钻木取火、摩擦生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21、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22、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能量的转化;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能量的转移。23、热传递的条件:物体温度不同;热传递的方向:能量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24、四冲程内燃机,主要冲程是做功冲程;辅助冲程有吸气冲程、压缩冲程、排气冲程,这三个冲程是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

25、在我国实施的“西气东输”工程中天燃气的优点:从物理角度分析:天燃气的热值大,从环保角度分析:天燃气的污染小。

26..摩托车上的热机工作时提供动力的冲程是:做功冲程

第十三章了解电路

第一节、电是什么

1.物体带电:物体有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就说物体带了电。

2.带电体具有的性质有:①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②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4.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自然界存在正、负两种电荷.人们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把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叫做负电荷.

5.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摩擦起电的条件: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摩擦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实际上不是产生了电,电子在物体间发生了转移。

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一个物体的电子可能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得到电子的物体显示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显示带等量的正电。

6.得到电子的物体因多余电子而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等量的正电。7.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有:①摩擦起电;②接触带电;③静电感应。

8.验电器: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它是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原理制成的。9.正负电荷的中和:等量的异种电荷放在一起互相抵消的现象叫做中和。(中和后物体不带电)。

10.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法一、是看它能否吸引轻小物体,如能则带电;法二、是利用验电器,用物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如果金属箔张开则带电。

11.判断物体带电性质(带什么电)的方法:把物体靠近(不要接触)已知带正电的轻质小球或验电器金属球,如果排斥(张开)则带正电,如果吸引(张角减小)则带负电。(如果靠近带负电物体时,情况恰好相反)

12.物体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又由中子和质子组成。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通常情况下质子和电子带有等量的异种电荷,则原子对外不显电性(中性)。

13.三个物体“两两吸引”:这个三个物体中,有两个物体带异种电荷,有一个物体不带电。

二个物体相互吸引:这两个物体中带异种电荷或有一个物体带电。

二个物体相互排斥:这两个物体中带同种电荷。

14.静电感应:一个带电的物体与不带电的物体相互靠近时,由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会使导体内部的电荷重新分布;异种电荷被吸引到带电体附近而同种电荷被排斥到远离带电体另一端,这种现象叫静电感应。

第二节让电灯发光

1.用导线把电源、开关、用电器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通路叫电路。电路的基本组成是:导线、电源、开关、用电器。

2.电流的方向: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是由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的。金属导电靠的是自由电子,它移动的方向与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方向相反。

3.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电池有正、负极之分,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源接入电路时,电流总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出,经过导线、用电器等流入电源的负极。

4.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5.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2)开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

电路的组成

通路:就是一个完整的电路中(必然包括电源、用电器、开关及导线组成)有电流通过。开路:就是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过,造成开路可能是开关没有闭合或接线处松动,或导线断了,也可能是用电器“损坏”。开路也叫断路。

短路:从狭义讲就是电源“+”“-”极之间没有用电器,而用导线直接把“+”极和“-”极连接起来,短路由于电阻很小,电流会很大,烧坏电源,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6.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7.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8.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9.导体和绝缘体的主要区别是:导体内有大量自由移动的电荷,而绝缘体内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但导体和绝缘体是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第三节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一、串联电路:

1.代表电路图及实物图:

2.定义:串联: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3.串联电路的特点:

(1)只有一条电流路径,电流不分支;

(2)各用电器相互影响。(电路中任意一处断开,电路中都没有电流通过),如其中一个用电器不工作,另一个用电器也不工作;

(3)开关在任何位置都能控制整个电路;

(4)用电器同时工作,同时不工作,但这点不能是串联电路的唯一特点。(5)判断电路是否是串联电路的方法:(主要是看用电器之间是否相互影响)

方法一:当电路中的开关闭合时,用电器都工作,任取下一个用电器,如另一个用电器工作,则是并联,如另一个用电器不工作,则是串联。

方法二:当电路中的开关闭合时,用电器都工作,任取下一个用电器的一根导线,如另一个用电器工作,则是并联,如另一个用电器不工作,则是串联。4.生活中常见的串联电路:

(1)小彩灯是串联,因为只要其中任一个小彩灯坏了(或接触不好),其它小彩灯不工作。

但注意:如果其中一个小彩灯不亮,其它小彩灯亮,其原因是:不亮的小彩灯发生了短路。

(2)开关与它所控制用电器的串联。(3)轿车的门的四个开关之间是串联:

(4)声控电灯的声控开关和光控开关是串联:5.注意:

(1)街道上的路灯同亮同熄,它们不是串联,是并联。(2)装饰北京城楼的电灯是串联。

(3)电冰箱内的压缩机和门的电灯是并联。

(4)教室内的电灯同亮同熄,它们不是串联,是并联。(5)家里的用电器之间不是串联,是并联。二、并联:

1.代表电路图及实物图:

S2L2AL1L1L2

S1S2

S1

2.定义:把电路元件并列连接起来的电路。3.并联电路的特点:

(1)并联电路有支路和干路,电流要分支;

(2)各支路互相不影响。(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3)干路中的开关能控制整个电路,支路中的开关只能控制所在的支路;4.注意:用电器之间同时工作,同时不工作,有可能是串联,也有可能是并联。5.串、并连电路的判断方法:电流流向法、节点法、拆除法。6.交通批示灯的“红、黄、绿灯”的连接方式是并联;北京天安门的彩灯是并联;装饰用的小彩灯是串联;电冰箱的批示灯和压缩机之间是并联。

7.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当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才闭合开关。8.某银行保险库大门控制电路的两把钥匙分别由两名工作人员保管,单把钥匙无法打开,电路图是

第四节、科学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

一、电流(I):

1.用水流来比拟电流其方法是:类比法。

2.物理学中用每秒通过导体任一横截面积的电荷量来表示电流强弱叫做电流。

3.电流的单位:

①常用单位:安培(A),毫安(mV),微安(μA)②电压的国际制单位:伏特(V)③单位换算:1A=1000mA,1mA=1000uA4.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用符号(Q)表示。

在国际制单位中电荷量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C5、公式:I=Q/t二、电流表:

1.电流表作用测量电流大小的仪器。

2.电流表的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

(1)若用“+”(“-”)“0.6”两个接线柱,量程为0.6A,分度值0.02A。(2)若用“+”(“-”)“3”两个接线柱,量程为3A,分度值0.1A。(3)注意:先看量程(找接线柱)后确定分度值。(4)指针位置相同:大量程的值等于小量程值的5倍。3、电流表的使用

①使用电流表前首先要校零,即使指针对准表头刻度盘的零刻度线,同时弄清电流表的量程和分度值。

②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③被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就直接把电流表接到电源的两极上4.串联电路电流特点: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5.并联电路电流特点: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

6.实验研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电流的关系”的实验时,做三次实验的目的是:寻找规律,得出结论。

7.实验研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电流的关系”的实验时,要用规格不同的小灯泡做实验。

第五节、测量电压

一、电压(U)

1.用水压来比拟电压其方法是:类比法。

2.电压使电荷发生定向移动,电压是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3.电压的单位:

①常用单位:伏特(V),千伏(KV),毫伏(mV)②电压的国际制单位:伏特(V)③单位换算:1KV=1000V,1V=1000mV。

4.常用电压值: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④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伏;⑤工业电压380伏.二、电压表:

1.电压表作用测量电压的仪器。2.电压表的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

(1)若用“+”(“-”)“3”两个接线柱,量程为3V,分度值0.1V。

(2)若用“+”(“-”)“15”两个接线柱,量程为15V,分度值0.5V。(3)注意:先看量程(找接线柱)后确定分度值。(4)指针位置相同:大量程的值等于小量程值的5倍。3.电压表的使用规则

(1)电压表要并联在被测电路的两端。

(2)电流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进,从“-”接线柱流出。(3)不要超过量程。

(4)电压表可以直接接到电源的正负极上测出电源电压。3。电压表与电流表比较仪表比较用途符号连接方法与电源相接电压表测量电路两端的电压并联在被测电路的两端能够直接并联在电源两极上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串联在被测电路中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直接连到电源两极上使用前要调指针零刻度,弄清分度值、量程,使用时要使电流从正接线柱相同点流进,负接线柱流出,都要选择合适量程,都要等指针稳定时再读数值,不能估计出电流值、电压值时可用试触法判断是否超过量程。

4、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电压的关系

(1)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2)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

5.实验研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电压的关系”的实验时,做三次实验的目的是:寻找规律,得出结论。

6.实验研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电压的关系”的实验时,要用规格不同的小灯泡做实验。7.小明在做“组成串联电路”的实验时,电路连好后,闭合开关,两灯均不亮.经检查,电路连接无误,老师告诉他是一个小灯泡坏了.请你帮助小明,在下图所示的实验器材中任选一种,连入电路,检测出哪只灯泡坏了,请按下面表格的要求填入检测实验的内容.

选用器材检测电路图现象及结论

导线

电流表

电压表(图10)

点评:本题是一道故障判断与排除题,同时也是开放性实验题。题目已明确是电路断路的问题(一个小灯泡坏了),由于电路是串联的,使用所提供的实验器材均可达到目的。解决此类问题要注意几个约定:电源电压恒定,电流表接在电路中相当于导线,电压表接在电路中相当于开路。故障判断与排除题是一类重要的联系实际的问题,熟悉各种故障和原因,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有些同学没有审清题目,应在“组成串联电路”的基础上进行设计,而把两个灯泡并联起来,分别用电流表测各支路中的电流了,违背了题意。(注意:分析电路时,把电流表看成直导线,电压表看成断路)

选用器材检测电路图现象及结论L2发光,L1断导线L2不发光,L2断电流表有示数(或L2发光),L1断电流表电流表无示数(或L2不发光),L2断电压表有示数,L1断电压表电压表无示数,L2断小灯泡

小灯泡发光,L1断小灯泡

14小灯泡不发光,L2断

第十四章探究电路

第一节电阻和变阻器

1.电阻

(1)定义: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用字母R表示。(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大,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2)电阻的单位:

①电阻的常用单位千欧(k)、兆欧(M)、欧()。②电阻的国际制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③电阻的单位换算:1MΩ1000kΩ,1kΩ1000Ω。

④1的规定:如果导体两端的电压是1V,通过的电流是1A,这段导体的电阻就是1。

(3)电阻器(定值电阻)的符号:

滑动变阻器的符号:可变电阻的符号:

(4)家用电器中(额定电压相同),电功率越大的电器,其电阻越小。(5)影响电阻的因素有: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

研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的实验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这个实验还要必须注意:电阻线两端电压要相同。

①电阻与导体材料的关系:当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相同时,导体的电阻与材料有关。当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相同时,电阻最小的是银,其次是铜、铝;一般情况,单独金属的电阻比合金的电阻小得多。

导线不用银的原因:银比较昂贵。不用铁的原因:当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相同时,铁的电阻比较大。

做电阻率实验时,材料应选:镍铬合金,其原因是:当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相同时,铁的电阻比较大。选取做导线应选铝和铜的原因:当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相同时,铝和铜的电阻比较小。

②电阻与导体长度的关系:当材料、横截面积和温度相同时,导体长度越大,电阻越大。

15

③电阻与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当材料、长度和温度相同时,导体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在农网改造中,把电线加粗的目的是:当材料、长度和温度相同时,导体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④电阻与导体温度的关系:大多数导体,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多数导体,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小;重点注意: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此外,导体的电阻还跟温度有关。(电阻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2.变阻器

(1)实验室常用的变阻器有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2)变阻箱:能够表示出电阻值的变阻器

优点:能够表示出连入电路的电阻值;缺点:不能连续改变电路中的电阻。变阻箱测量范围:0---9999Ω

(3)滑动变阻器:用电阻率较大的合金线(电阻线)制成。

滑动变阻器的原理是靠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滑动变阻器的表示符号是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示意图是

,。

滑动变阻器的结构中的:金属杆、接线柱、电阻线、滑片P;

滑动变阻器的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2A”表示的意义是:最大阻值是

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

滑动变阻器正确连接的方法:①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②接线要“一上一下”;③通电前应把阻值调至最大电阻的地方。(4)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变化分析:

①滑动变阻器的电路图符号分析:电阻变大,

②结构示意图是

滑片向左移动,电阻变小,滑片向右移动,

分析:

注意:四个接线柱,有六种接法。两种错误接法:

接:A、B(或说成:电阻线两端)时,移动滑片,不能改变电阻,电路中电阻最大,电流较小,如有电灯,电灯比较暗。

接:C、D(或说成:金属杆两端)时,移动滑片,不能改变电阻,电路中电阻最小,电流较大,如有电灯,电灯比较亮。

四种正确接法:(关键是下面接线柱:靠近下面接线柱移动,电阻变小,离开下面接线柱移动,电阻变大)

接:A、C和A、D其作用一样:滑片向左移动,电阻变小,向右移动,电阻变大。接:B、C和B、D其作用一样:滑片向左移动,电阻变大,向右移动,电阻变小。

第二节科学探究:欧姆定律

一、研究电流与电阻和电压的关系:

1.电流的三大效应:电流的热效应、电流的化学效应、电流的磁效应2.影响电流大小的因素有:电阻和电压;

3.研究电流大小与电阻和电压的关系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4.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电路图:

这个电路的用处:可做的实验:①科学探究:欧姆定律(研究电流与电阻和电压的关系);②伏安法测电阻;③伏安法测量电功率;

电路图组成:两表两阻三个一(电流表和电压表、定值电阻和滑动变阻器、电源、导线和开关);(七样器材、七根导线)

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

(1)控制变量是:电阻一定时;(2)实验表格:

实验次数123电阻(Ω)R=10Ω电流(A)0.20.40.6电压(V)246(3)实验结论:当电阻一定时,电流跟电压成正比。(4)实验数据的坐标图:

5.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电路图:

研究电流电阻的关系实验:(1)控制变量是:电压一定时;

(2)研究电流电阻的关系实验时,如当接入的电阻为5Ω时,得到电压为6V,当取下5Ω,换成10Ω时,电压表示数要大于6V,滑片P应向电阻大边移动。

(简称为:三变大:当把电阻换大时,两端电压变大,移动滑动变阻向大的方向移动)操作:研究电流电阻的关系实验时,如当接入的电阻为5Ω时,得到电压为6V,当取下5Ω,换成10Ω时,滑片P应向电阻大边移动,使电压表示数为6V。

(3)实验表格:

实验次数123U=6V电压(V)电流(A)电阻(Ω)1.20.60.351020(4)实验结论:当电压一定时,电流跟电阻成反比。(5)实验数据的坐标图:

二、欧姆定律:

R/Ω

1.欧姆定律:一段导体中的电流,跟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UUR2.欧姆定律:I(推导式:U=IR)

IR3.欧姆定律反映了一段导体中的电流跟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的关系。4.欧姆定律中的I、U、R是指同一段导体中的电流、电压、电阻,5.RU:注意;电阻R与电压U和电流I无关;电阻R等于电压U和电流I的比值;I但电阻一定时,电压与电流成正比。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此外,导体的电阻还跟温度有关。(电阻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

第三节伏安法测量电阻

遵义市近五年的中考试题:

1.(201*年遵义市)35、请你利用如图所示器材测量小灯泡灯丝的电阻。

(1)把实物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完整(要求导线不交叉)(2)请根据实物电路在实线框内画出电路图。

(3)在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连人电路的电阻值应最。

答案:35、(1)连接实物如图(2分)(2)电路如图(3分)(3)大(2分)

2.(201*年遵义市)34.某课外实验活动小组到实验室做“测定小灯泡L电阻”的实验。被测小灯泡L的额定电压为3.8V,电阻约为10Ω,实验室有如下器材:A量程(“0~0.6A”,“0~3A”)、电源(电压为6V)、电流表○

V量程(“0~3V”、“0~15V”)、开关各一只,电压表○

导线若干,滑动变阻器三只:R1(50Ω,0.5A),

R2(20Ω,0.5A),R3(500Ω,0.1A),同学们设计的电路如图所示:

20

34题图(1)此实验的测量原理;

(2)电压表应选用档,滑动变阻器应选(选填“R1”、“R2”或“R3”);A表有示数,○V表无示(3)电表完好,按电路图连好实验电路闭合开关S后,发现灯L不亮,○

A表示数发生变化,但灯L仍不亮,○V表仍无示数,其数。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故障是。答案:34.(本题每空2分)

UUI或R(或文字说明:欧姆定律)RI(1)(2)O~15VR2(3)电灯L(或

V表)短路○

“伏安法测量电阻”知识点1.什么叫做伏安法?

答:用电流表和电压表进行间接测量物理量的方法。2.电学实验报告的格式:

答: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电路图及实物连接图;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表格

U及实验数据;实验结论等。

RI

3.实验原理:4.实验电路图:

5.实物连接图

6.实验器材:两表(电流表和电压表)、两阻(未知定值电阻和滑动变阻器)、三个(电源、导线、开头);(七样器材、七根导线)

电流表、电压表、未知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电源、导线若干、开头

7.实验步骤:

(1)画出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且开关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最大位置处;(2)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读出电流表示数I1,电压表示数U1,填入实验表格中。(3)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读出电流表示数I2,电压表示数U2,填入实验表格中。(4)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读出电流表示数I3,电压表示数U3,填入实验表格中。

RR2R3(5)计算出电阻。R138.实验表格及实验数据;实验次数123电流(A)电压(V)电阻(Ω)I1I2I3RU1U2U3R1R2R33R1R2R3电阻的平均值9.实验结论:未知定值电阻的阻是10.实验注意:

(1).每次测量小灯泡的电阻都不同,并且相差较大的原因: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滑动变阻器的作用:(1)保护电路,(2)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以便多次测量。

(3).伏安法测量电阻进行三次实验的目的: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4).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滑动变阻器应移到最大阻值上。11.电路故障分析:

(1)如图实验时如果将电流表和电压表交换位置了,RX为电灯。电路故障是: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电灯不亮。

22

SVRXR021A(2)如图实验时,如图,当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电灯不亮,故障可能为电灯开路。

(3)如图实验时,如图,当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电灯亮,故障可能为电流表短路。

(4)如图实验时,如图,当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无示数,电灯不亮,故障可能为滑动变阻器断路。

(5)如图实验时,当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时,电压表和电流表有示数不变,电灯较亮,故障可能为滑动变阻器的两根导线接在电阻线两端(或都搂在下面的两个接线柱)。

(6)如图实验时,当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时,电压表和电流表有示数不变,电灯较暗,故障可能为滑动变阻器的两根导线接在金属杆两端(或都搂在上面的两个接线柱)。

(7)如图实验时,当闭合开关时,发现电灯不亮,电流表的示数特别小,电路连接正确,其原因是:因为开关闭合前,滑动变阻器在最大阻值上的,要移动滑片,电灯才亮。

第四节电阻的串联和电阻的并联

一、电阻的串联1.电阻串联电流的特点: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I=I1=I22.电阻串联电压的特点: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两端电压之和。U=U1+U23.电阻串联电阻的特点: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之和。R=R1+R2R1U1UI1R2U2I2I=I1=I2总电流等于各导体上的电流U=U1+U2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R=R1+R2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U1R1U2R2电压的分配与电阻成正比UUR4.欧姆定律:I(U=IR)IR5.电阻串联具有分压作用:

U1R2U2R16.电阻串联,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大,其原因是:电阻串联相当于增大导体的长度。7.实验研究总电阻与分电阻的关系时,研究方法是:等效代替法。8.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有R总=nR

9.分压作用:U1:U2=R1:R2;③比例关系:电流:I1∶I2=1:1二、电阻的并联

1。电阻并联电流的特点: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I=I1+I22.电阻并联电压的特点:并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并联两端的电压。U=U1=U23.电阻并联电阻的特点: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个电阻的倒数之和。U1I1II2R1R2U2111RR1R2

I=I1+I2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U=U1=U2总电压等于各支路两端电压111总电阻RR1R2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倒数之和I1R2I2R1各支路上电流的分配与电阻成反比4.欧姆定律:IUU(RU=IR)IRI1R2I2R15.电阻并联具有分流作用: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则有R总=R/n;分流作用:I1∶I2=R2:R1;比例关系:电压:U1∶U2=1:1

6.电阻并联,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小,其原因是:电阻并联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横截面积。

7.家庭电路中,每多开一盏,电路的总电阻将减小,总电流将增大,总电压将不变。8.电路中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变化分析:

串联电路中,如果可变电阻变大,电路的总电阻变大,总电流变小,定值电阻的电压变小;可变电阻的电压变大。反之变小。

并联电路中,支路增多,总电阻变小,干路中的电流变大,两端电压不变;

并联电路中,某一支路的电阻变大,总电阻变大,干路中的电流变小,两端电压不变;

第五节家庭用电

一、家庭安全用电

1.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电能表→闸刀开关→保险丝→用电器组成

2.两根进户线是火线和零线,它们之间的电压是220V,可用测电笔来判别。如果测电笔中氖管发光,则所测的是火线,不发光的是零线。测电笔使用时,手一定要接触笔尾金属体,手一定不能接触笔尖。

3.所有家用电器和插座都是并联的。而开关则要与它所控制的用电器串联。4.保险丝:是用电阻率大,熔点高的铅锑合金制成。它的作用是当电路中有过大的电流时,保险产生较多的热量,使它的温度达到熔点,从而熔断,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险的作用。由于铁和铜的熔点较高,所以不能用铁丝和铜丝来代替保险丝。5.现在有一种新型保险装置叫自动空气开关,这种装置被附加在总开关上。

6.一只电能表标有“220V,5A”表示:额定电压是220V,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5A。可以用在最大功率为1100W的家庭电路中。

7.三孔插座中比两空插座中多的一孔是与地相连的,当用电器的三脚插头插在三孔插座里时,除了将用电部分连在电路中外,还把用电器的金属外壳和大地连接起来。8.带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要用三孔插座。9.家用电器的金属外壳为什么一定要接地?

当家用电器漏电或因火线破损与外壳接通时,会使外壳带电,这时人体接触外壳会发生触电,外壳接地后,即使外壳带电,外壳所带的电会也经接地导线流走,人接触外壳不会触电.二、电灯

1.家用白炽电灯的原理:电流的热效应。

2.家庭电路的主角是电灯。(注意:从明年起,我国开始不用白炽电灯,改用LED灯,目的是节能,LED灯的材料是发光二极管,是半导体材料)。

3.白炽电灯为什么会发光?是因为灯泡内的细钨丝通电会发热,灯丝温度高达201*0C左右,达到白炽状态,于是灯丝发出明亮的白光。

4.白炽电灯的灯丝为什么要用钨来制?是因为钨的熔点高。5.安装电灯的原则;火线先进开关后,再进灯头,零线直接进灯头。6.单刀双掷开关的接入:

7.单刀开关的接入:

8.螺丝口灯座的螺旋套也要接在零线上。三、安全用电:

1.安全电压:不高于36V的电压。

2..家庭电路的触电事故,都是人体直接或间接和火线接触,引起一定强度的电流通过人体所造成的。(1)单线触电:人站在地上单手触到火线。(2)双线触电:人站在绝缘体上双手同时接触到火线和零线。

3.安全用电的原则是:①不要接触低压带电体;②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4.引起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电路发生短路;二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5.家庭电路中发生触电事故时,应当赶快切断电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棍、竹竿将电线挑开。6.安装插座的原则:左零右火(即左边的孔接零线,右边的孔接火线)

7.家庭电路中电灯突然熄灭,用测电笔分别火线和零线,氖管都发光,电路故障是:进户线的零线断了。

第十五章从测算家庭电费说起

第一节科学探究: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

1.电流做功实质:是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的过程.

电动机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电灯发光是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电炉是电能转化为内能等.2.电能表:

(1)电能表的作用:测量电能(或电功的仪器);测量用户在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2)上面的标志:

kwh

(3)"3000r/KWh"的含义:一度电,电能表的转盘转3000转;

(4)"220V5A5A(10A)"的含义:额定电压为220V;平时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5A,短时间内通过的电流为10A.

平时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5A的电能表,能承担功率为1100W的用电器.(5)电能表的红色框内的数字为小数位,

(6)电能表的电能计算:两次的差值为消耗的电能.3.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

4.电功的单位:国际单位:J。常用单位有:度(千瓦时),1度=1千瓦时=3.6×106焦耳。

5.电流做功的多少与电压、电流和通电时间有关。6.对于“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刘星同学作了如下猜想:

猜想A:电流做功可能与电压有关;猜想B:电流做功可能与电流有关;

猜想C:电流做功可能与通电时间有关。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他选择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除电阻丝阻值不同外,其余条件均相同)及电源、开关、电压表、导线若干。他将两电阻丝串联后接入电路,如图15乙所示。

(1)将两电阻丝串联接入电路的目的是为了控制通过电阻丝的和通电时间相同,他采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

(2)接通电路前他想:通电一段时间后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若两只温度计示数变化不同,则说明电流做功与电阻丝两端的有关;这就验证了猜想。

乙甲

7.电功计算公式:W=UIt。

利用W=UIt计算电功时注意: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

U2t,电功的导出公式:W=IRtWR2

W=Pt;W=Q=cmΔt(不计热量损失,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

8.电阻串联:(I1=I2):

R1U1W1PQ11R2U2W2P2Q2

R1I2W2P2Q2电阻并联(U1=U2):

R2I1W1PQ11

27

第二节电流做功的快慢

一、电功率1.电功率(P)定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2.电功率的物理意义: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3.电功率的单位:

(1)常用单位:瓦(w)、千瓦(kw)

(2)国际制主单位:瓦特(w瓦)(3)单位换算:1kw=1000w4、计算电功率公式:P=P→A

W=UI(式中单位P→W;W→J;t→S;U→V);ItW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①如果W用焦、t用秒,则P的单位是瓦;②如果W用t千瓦时、t用小时,则P的单位是千瓦。

利用P10.计算电功率还可用右公式(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P=I2R和P=U2/R影响电功率的因素的实验:

影响电流做功快慢的因素有电流和电压。

二、额定功率

1、额定电压:额定电压(U额):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2、额定功率(P额):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3、额定电流: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流。4、实际电压(U实):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5、实际功率(P实):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6、实际电流:用电器工作时的电流。

以灯为例子:当U实>U额时,则P实>P额;灯很亮,易烧坏。当U实

如:当实际电压是额定电压的一半时,则实际功率就是额定功率的1/4。例一盏灯标有“220V100W”是,,如果接在110伏的电路中,则实际功率是25W。)

7、“220V100W”的电灯,(1)表示额定电压是220伏。(2)表示额定功率是100瓦。

U2(3)电灯的电阻为:R

P(4)正常工作的电流或额定电流:IPUP实U2实(5)不同电压下的实际功率:2

U额\\P额(6)在不同电压下,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都不变,

第三节测小灯泡的电功率

1、方法一:用电能表测量用电器的电功率的方法:

Wt实验器材:电能表(3000r/KWh)、钟表、待测用电器实验原理:P实验步骤:(1)只让待测用电器工作,

(2)计算出用电器工作ts内,电能表的转盘转n转.(3)计算电功率:3.6×106J:3000=w:nP

方法二: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功率1.实验原理:P=UI

2。实验器材:电灯、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导线、开关、电源3.电路图及实物连接图:

29

Wt

4。实验步骤:

(1)根据设计的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开关要断开,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电阻值最大处。(2)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灯泡两端电压略低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看小灯泡的亮度,读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值,填入表格内,计算出小灯泡的电功率(这时为小灯泡的实际功率),

(3)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灯泡两端电压等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看小灯泡的亮度,读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值,填入表格内,计算出小灯泡的电功率(这时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4)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灯泡两端电压略高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看小灯泡的亮度,读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值,计算出小灯泡的电功率(这时为小灯泡的实际功率),

5、实验表格:实验次数电灯的额定功率电压表示数电流表示数电灯亮度电功率5。实验结论:

6。实验注意:

(1)本次实验测量三次的目的是:寻找规律,探究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电功率。(2)本次实验需要计算出三次电功率,不能计算电功率的平均值。

(3)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①改变电阻的两端电压。②保护电路。

(4)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开关闭合之前应把滑动变阻器调至阻值最大(5)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电功率为额定功率;用电器不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电功率不为额定功率,是实际功率;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九年级物理概念》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九年级物理概念: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九年级物理概念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19426.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