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作文结尾法

时间:2019-05-28 21:03:44 网站:公文素材库

作文结尾法

作文结尾法

一、作文结尾法

活动目标

1、从阅卷老师的角度看结尾2、结尾的一般要求3、实用的结尾技法

活动内容

1、写在前面的话

结尾和开头都是文章整体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结尾是人物思想性格的完成,是故事矛盾冲突的解决,是文章主题思想的升华,是作者感情的凝聚。古今中外的文学艺术大师,无不是处理文章结尾的出色能手,他们为了使文章的结尾成为压轴的“好戏”,总是呕心沥血地去精心设计,以期收到惊人耳目,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阅卷老师的角度看结尾

有经验的阅卷老师常常先细读文章的开头与结尾,然后再浏览正文。他需要根据文章首尾确定你行文是否切合题意(偏题与否)、主旨质量高下(正确、集中、新颖、深刻与否)、语言基本功如何(准确、简明、优美与否)。考场评阅作文与平常欣赏文学作品不同,时间与任务的紧迫,天气的炎热与工作的单调,更需要你精心结尾,付出百分百的关怀。

2、结尾的一般要求

结尾要照应结尾要点化结尾要新颖结尾要留空白

(一)结尾要照应结尾是文章整体结构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要首尾相顾,前后呼应,有因有果,浑然一体,给人以统一、和谐的完整感。文章结尾与开头的前后呼应,不仅要在内容上紧密相联,而且还要注意在格调、风格上的和谐一致,才能给人以统一、完整的感受。

(二)结尾要点化结尾当然应当担负起结尾的使命:完成和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交代矛盾冲突的解决,点明或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凝聚与爆发作者的思想情感。这种点化应当是自然贴切的。是开头与正文的顺理成章、水到渠成,而不是画蛇添足、生拉硬扯。

(三)结尾要新颖艺术贵在不落俗套,勇于创新。富有特色和新意的结尾,才更具有艺术的魅力。宋代词人姜夔说过:“人所易言,不寡言之;人所难言,我易言之。”

(四)结尾要留空白

第1页共4页好的结尾总是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它不是意味着欣赏者审美活动的终结,而是继续和扩大。文尽而思不断,曲终而意无穷。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说过:“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魄,使之执卷流连,若难遽别,此一法也。”

关于结尾要求的总结

总之,好的结尾必然使文章的整体艺术结构,更加严谨、自然、完整和统一;必然使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更加深刻、鲜明;必然使人或震惊、或深思、或遐想、或醒悟、或启迪、或激奋。如果说一篇文章犹如一首乐曲,结尾就是曲终而留下的袅袅不尽的余音。至于字数,你就看着开头与正文好了。一要匀称,符合字格;二要精明,以少少许胜多多许。

3、实用的结尾技法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名家名作结尾的技法是非常丰富的,但考场作文字数少、时间紧,加上阅卷老师的习惯与状态,我们的结尾也必须量体裁衣。本章实用技法主要根据考场满分作文的成功经验,结合名家技法总结而来。

第一式照应收结,议论抒情

其基本任务是:告诉阅卷老师,文章不偏题,正得很;文章主旨在这,瞧,正确、深刻又新颖;再看我文章的文采,多好啊!要显示不偏题,就是要照应“话题”,照应题目,再照应开头;要显示题旨,莫过于用简洁或浓丽的色彩承载准确深刻的文字让它隆重登场;要显示文采,最好用点儿修辞方法,讲究点句式的整散,讲点儿抒情质量。

第一招照应题目第二招点明哲理第三招爆发激情第四招润色辞色

例1:岁月流逝,我渐渐明白,在这变化的枕头里有个不变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一种情感每时每刻在延续。也许,关于这个世界的故事并不精彩,可它会伴我一生一世。(《我发现枕头里有个世界》)

例2:初中生活即将结束,我真想对那蓝天、对那白云,用发自肺腑的声音呼喊:“我真快乐”因为,我生活在这样一个时时充满着快乐的集体里。(《快乐在我们的集体里》)

例3:生活像甜蜜蜜的果汁,沁人心脾;生活像酸溜溜的话梅,令人生津;生活又像淡淡的绿茶,让人回味。生活的味道多种多样,只要你细细的品,一定会有更多的感受。(《多味生活》)

有人说,太阳无语,却带来温暖;大地无语,却显示广博;海洋无语,却孕育生命。我要说,爱心无语,却造福人间。让我们大家行动起来吧,把爱心带给他人,带给那些失学儿童,带给那些

第2页共4页孤寡老人带给身边每一个人。(《把爱心带给他人》)例:把微笑带给生活,用微笑去点缀生命。不用再苦苦寻觅快乐,祈求光阴的怜悯;而是含着微笑走过四季,再将它们贮藏成幸福的美酒,享受一生。《把微笑带给生活》

例:在与老师的那么多次合作中,我总觉得这次合作最难忘,最成功,最真挚它冲破了师生之间的隔膜,逾越了师生之间的代沟,达到了师生间相信相依,亲密无间的境界。《合作》

第二式自然终结,记叙描写

当题目或开头已明示主旨,结尾则可以用这一式。它的最大好处在于生动形象、含蓄新颖、留有空白,令人回味,收到“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的效果;这一式可以分为情节交代,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这种结尾实质也是全篇的一种点化方式,不过较第一式显得含蓄些罢了。

例1:第二天早上,警察局法庭上的推事宣判道:“布莱克威尔岛,三个月。”(欧亨利《警察和赞美诗》)评:这个陡转式结尾交待结局,不加渲染也不加评判,含而不露,但小说的讽刺批判色彩尽在其中。例:“唉,我可怜的玛蒂尔德!可是那一挂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莫泊桑《项链》)评:玛蒂尔德含辛茹苦十年还债,结果遗失的那串项链是假的。这个结尾奇峰突起,又似平地惊雷,引人深思。结局奇峰

例2:亮晶晶的眼睛黯淡了,朦胧了,滴下了一颗很大很大的泪珠。(王安忆《朋友》)评:通过局部描写来透视人物的神情、心态,就如同电影中的特定一样,起着见微知著的作用。例:雨住一会儿,又下一阵儿,比以前小了许多,祥子一口气跑回了家。抱着火,烤了一阵,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老舍《在烈日和暴雨下》)

评:结尾交代事情的结局,暗示着祥子的生活悲惨命运,可令人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声形寓情例3:店外,刚才还在纷纷扬扬飘着的雪,此刻也停了。皑皑白雪映着明净的窗子,那写着“北海亭”的布帘子,在正月的清风中,摇曳着,飘着(栗良平《一碗阳春面》)评:正文写了母子三人通过顽强努力改变命运和北海亭面馆主人富有人情的照顾的故事,结尾则通过这幅明净的画面来赞美这种精神。例:渔歌远了,小船远了。听不见,也看不见。只留下一片碧蓝碧蓝的大海。大海上滚动着一层层美丽洁白的浪花。(《卖蟹》)评:这幅写景的画面通过美丽洁白的浪花来象征小姑娘美好的心灵,读来让人悠然回味。借景抒情

例4:透过荔枝树林,我望着远远的田野,那儿正有农民立在水田里,辛勤地分身秧插秧。他们正用劳动建设自己的生活,实际也是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生活的蜜。这天夜里,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杨朔《荔枝蜜》)结尾作者推出田野中社员插秧的画面,使蜜蜂与农民两者挂靠起来,又以自己的一“梦”写志,显得含蓄隽永,托梦言志。

例5:每每抚摸这拐杖,我就想,老人步履蹒跚需要拐杖的扶持。在人生路上刚起步的孩子,又何尝不需要拐杖的扶持呢?爷爷,您不就是我人生的拐杖吗?(《拐杖》)

第3页共4页例6:旁边,满头银发的奶奶,静静地站在那儿,看着孩子们的一举一动。满脸的皱纹,在夕阳的渲染下,像一朵盛开的山菊花。看,她眼睛里流露出的是什么?是慈祥,哦,更是幸福!(时莎莎《眼睛里的笑》)

例7:这时,彼得哭了,但没什么,因为爷爷、爸爸都哭了,哭成了一团。(弗达尔《离别的礼物》)

例8: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都德《最后一课》)

例9:一阵工夫,风停了,雨住了,云彩跑到草原的天边去了。太阳重现在明净的天空,草原越发翠绿,湖水更加清澈了。这时候,草原的东方升起一条美丽的长虹,草原的景色格外迷人了。(郭大森《草原上的湖》)

例10:第二天又有一批敞口船来到这里停泊。镇上便表演着同样的故事。这种故事也正在各处市镇上表演着,真是平常而又平常的。(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

二、课后练兵

阅读并摘录优秀作文的结尾,试作分类并点评。

第4页共4页

扩展阅读:作文结尾常见方法

作文结尾常见方法

教学目的:

1、明白考试大纲要求。

2、培养学生掌握作文结尾方法。3、培养学生掌握结尾技巧。教学重点:

1、明白考试大纲要求,让学生掌握解题思路、方法、步骤。

2、培养学生掌握答题技巧。教学方法:

讲和练结合。课时安排:

8课时(1、2课时为理论和方法,6课时为训练巩固和小结。)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们常用“凤头、猪肚、豹尾”来比喻对文章的三个部分的写作要求:所谓“凤头”即开头要亮丽,高雅、先声夺人;所谓“豹尾”即结尾要简洁、明快、干净利落,犹如豹尾劲扫,响亮有力,并余味无穷给读者以咀嚼回味的余地。好的开头有先声夺人之势,一见倾心之妙;好的结尾有画龙点睛之效,不能忘怀之功。

作文结尾基本要求一、点明中心。二、首尾呼应。三、富有意蕴。结尾常见错误

1、画蛇添足,添上无关紧要可有可无的内容。2、公式化,空喊口号,没有真情实感。3、收束过早,点题不透

李渔也曾说:“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笔留连,若难遽别”。所谓“媚语”,即富有文采、意蕴深刻的语言。可见,我们必须在结尾处多下些功夫。分析历年高考满分范文,我们不难总结出议论文结尾大体有以下几种方式:

二、作文结尾技法:

一、首尾呼应式:[例1]

[开头]自嘲,大致意思是自己开自己的玩笑。不过要真探讨起来,这样解释就不能说明它的内涵了。自嘲是一种生活哲学。[结尾]究竟是自嘲让苏格拉底成了哲学家,还是哲学家让他学会了自嘲,弄不清楚。但自嘲确实是一种生活哲学。201*年重庆考生作文《自嘲》

首尾呼应是作文构思的惯用手法,开头提出观点,经过论证,结尾再次照应观点,强化主题,使文章首尾圆合,严整完美。[例2]

[开头]当漫天的黄沙这遮盖了远行的身影,当滚滚的浓烟升腾成不落的信念,当咫尺的天涯跨越了时空的阻隔,我看到,大片大片的红色,笑对风霜,在历史的每一个年轮上傲然绽放。

[结尾]当风沙覆盖了唐玄奘的脚印,当历史湮没了林则徐的音容,当人们送走了连战的身影,我站在历史的天空下,看到一片片花红从每一个历史的年轮上蔓延开来。。。《今年花胜去年红》

文章开头就以一组韵味深长的排比造成先声夺人之势,并以一句“我看到,大片大片的红色,笑对风霜,在历史的每一个年轮上傲然绽放。”引出下文对历史的思考。结尾又以一组韵味绵长的排比和一句“我站在历史的天空下,看到一片片花红从每一个历史的年轮上蔓延开来┅┅”照应开头,如幽谷回响,余音袅袅,令人回味无穷。[例3]

[开头]人生是在一匹素锦上描绘自我,身上的每一个色点都要细细斟酌,手拿调色板的那一刻,你开始选择,暖色还是冷色?人生是在一个舞台上展示自我,动作的每一个细节都要认真推敲。举手投足之间,你在选择,欢悦还是悲伤?[结尾]漫漫人生路,有太多的选择,聆听心的呓语,作出正确的选择,人生的画卷才会美丽,人生的舞剧才会精彩。《站在街口,聆听心的呓语》[例4]

开头:轻揭面纱,月姑娘把银白的清辉洒满大地。微风轻轻拂,阵阵清凉抚摸着大地,然而吹进我心中却是丝丝冰冷:“灵灵,真的吗?医疗事故?”“是的”,灵灵是我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她轻锁愁眉:“但真的是意外,我是医生,不会------”她摸着脸颊上的疤痕,泪光闪闪。“我相信你。”我毫不犹豫回答,“这个官司,让我来吧!”

结尾:月光姑娘洒下清辉,映照着我们相知相契的笑脸,映照着------我们相知相契的心灵!(201*年高考河北一考生《我相信你》)二、结尾点题式:[例1]

悲观的人,先被自己打败,然后才被生活打败;乐观的人,先战胜自己,然后才战胜生活。悲观的人,所受的痛苦有限,前途也有限;乐观的人,所受的磨难无量,前途也无量。在悲观的人眼里,原来可能的事也能变成不可能;在乐观的人眼里,原来不可能的事也能变成可能。悲观只能产生平庸,乐观才能造就卓绝。从卓绝的人那里,我们不难发现乐观的精神;从平庸的人那里,我们很容易找到阴郁的影子。《悲观与乐观》[例2]

[开头]古人有言: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结尾]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世事变化多端,观念繁杂无比。我们不一定都要像陶渊明一样“出”,也不一定都要像李白一样“入”而是要万物归于一心。俗话说得好,“心静自然凉”只要内心真诚、纯净,又何会理会污浊的俗事呢?我们不妨静下心来:大隐隐于市。《大隐隐于市》

分析:这是一篇见解独到考场佳作,标题“大隐隐于市”“隐”即“出世”,寄情山水远离尘世;“市”即人间烟火世俗人生,是对社会的积极参与。“大隐隐于市”调和了中国文人一味出世或一味入世的人生选择,充满了辩证的智慧。文章开头引古语“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并作了一番考究后引陶渊明厌倦仕途归隐田园,终归是小隐;而李白有乘风破浪的豪情,报效祖国挥洒人生的壮志,然而入朝后遭受挫折,于是反思,认识到权贵的虚伪人世的污秽。于是重新回归自然,但并没有泯灭诗情的冲动,不断重拾希望,心系国计民生。这就是所谓“大隐”。文章结尾引用苏东波的名句和俗语,最后说“只要内心真诚、纯净,又何必理会污浊的俗事呢?我们不妨静下心来:大隐隐于市。”照应题目和开头,强化了中心。

三、思想升华式:

即用形象或哲理性的的语言阐述自己的见解,发表评议,儆戒世人。不仅文采斐然,而且给人启迪,引人深思。[例1]、《故乡》

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这段话含蓄、深刻,一语双关。启发人们为创造新生活勇敢地开辟道路,使全文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体现了鲁迅“韧”的战斗精神。[例2]话题:“规则”《规则与道德》

一个人被外在的规则和内在的道德约束着,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社会的规则与道德相辅相成,这个社会才能充满希望。道德是通向美好未来的路,而规则就是路旁的灯,照亮我们纯洁的灵魂,也照亮那条充满理想的大道。我们将道德埋在心底,将规则挽在手上,勇敢地面对未来。

以“路”“灯”为喻,阐明道德和规则二者的关系;并用“埋在心底”和“挽在手上”这种形象化的语言再次强调二者并重的观点。文采斐然,思想深刻四、发人深思式:

[例1]看着那规范、稳定、面积大、周长短的圆,我又想起了红柯所说的“一个软弱的民族,一个血气不足的民族,你不能光指望他长个子。”什么时候,我们能让信仰回归?能让灵魂到场?能让民族滋补血气?我依旧困惑。05年福建考生《惑》

本文作者先把圆形比作“信仰”把星形比作“物质”。围绕这一组命题,针对现实社会情况提出了三个困惑:一是人们“刚从对神话的顶礼膜拜中倏然醒悟”“就立即坠入黑与白的另一个极端”;二是“若伟人尚且不能崇拜,是否信仰之蛩音已渐行渐远”;三是结尾的“什么时候我们能让信仰回归”。文章以“惑”冠题,文末说“依旧困惑”但事实作者决不是“惑”,恰恰相反,正是作者清醒而深刻的认识。结尾提出一连串的问题,撞击读者的心灵,发人深思,使人警醒。

五、引申式结尾结尾或展开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深化主题;或总结提高,使主题得到升华。如《高大的皂荚树》的结尾:“想着,想着,我的心里,好像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这种结尾法一般适用于记事、写景状物的文章。

六、自然式结尾即用事情的结果作为文章的结尾,事物叙述完了,文章随之结尾。结尾的方法例如:《麻雀》的结尾:“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带着它走开了。”又如《月光曲》的结尾:“兄妹俩被美妙的陶醉了。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下来”。这种结尾法,适合写人、记事的文章。

七、点题式结尾这是一种常见的结尾方法。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作者按总述分述总述的结构,在总分述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变化和土特产及名贵药材后,用“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作结尾,总结了全文,点明了文章的中心。如《大理石街》、《一个苹果》、《大森林的主人》等文章都采用了这种方法。这种结尾法,适合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文章,是我们常用的结尾法。八、发问式结尾即结尾时以发问的形式(反问或设问)提出问题。如:《一夜的工作》一课“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结尾具有启发、感染、强调和肯定的作用。这种结尾法适合于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九、抒情式结尾结尾直接抒发作者的感情,以引起读者的共鸣,从中受到感染,受到教育。如《再见了,亲人》的结尾:“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又如《海上日出》、《珍贵的教科书》、《桂林山水》、《桥》等课文均采用了这种方法。这种结尾法适合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文章。十、启发式结尾即结尾给人以某种教育或启发,作者用恰当的词语能使读者思考回味,给人一种“言已尽,意无穷”的感觉。例如:《小马过河》结尾:“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么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这就引起了我们的深深思考:不论做什么事,不能光听人家怎么说,而应该自己去试一试。另外,如《草地夜行》、《在艰苦的岁月里》等课文的结尾均采用这种方法。这种结尾法适合于童话、寓言故事。

十一、描写式结尾例如:《草地夜行》一课结尾:“风,呼呼地刮着,雨,哗哗地下着。黑暗笼罩着大地,‘要记住革命!我抬起头来,透过无边的风雨,透过无边的黑暗,仿佛看见一条光明大路,这条大路一直通向遥远的陕北。我鼓起勇气,迈开大步,向着部队前进的方向走去。”作者先描写恶劣的自然环境,接着描写“我”的心情,最后描写“我”鼓起勇气向前走的形象。这种结尾法一般适用于写人、记事、写景的文章。

十二、评价式结尾对人物或事物进行总结、评价,表达作者的看法,突出文章的中心。如《狼牙山五壮士》的结尾:“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这种结尾法一般适用于写人、记事的文章。十三、展望未来结尾法即在叙述现状之后结尾展望未来,鼓舞人心,激励斗志。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结尾“岛上的英雄儿女日夜守卫祖国的南大门。随着社会主交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富饶。”这样结尾紧扣题目,照应文章的开头,衔接文章的重点和主体,不仅能引起读者对文章全文的回味,加深对文章中心思想的印象,而且会使读者受到启示和鼓舞。

三、小结:

总之,不管什么方法结尾,都应该简洁明了,如果长篇大论,就会冲淡正文,喧宾夺主,给读者以“画蛇添足”之感,文章的感染力就大大削弱了。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作文结尾法》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作文结尾法: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作文结尾法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19959.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