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学雷锋”主题班会新闻稿

时间:2019-05-28 21:08:32 网站:公文素材库

“学雷锋”主题班会新闻稿

“离开雷锋的日子正确的发扬雷锋精神”

为纪念雷锋同志逝世50周年,引导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我班在班团委的带领下,于本周二(3月27日)下午在310404课室开展了“离开雷锋的日子正确的发扬雷锋精神”的主题班会,由班长主持。此次班会主要是以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引出“如何正确发扬雷锋精神”的讨论。

班会开始时播放影片《离开雷锋的日子》,讲述的是作为雷锋最最亲密的好战友乔安山,由于一次任务意外成为雷锋牺牲的直接“肇事者”,虽带着终生挥之不去的遗憾和沉重的包袱,却依然选择沿着雷锋足迹去完成雷锋未尽的事业。电影中,当乔安山救人反被人冤枉时,曾痛苦的问:“人可以为了钱连雷锋精神都不要了?”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社会现实,就当今社会的一些“助人为乐”却反被诬陷的事件引入一些深度的思考:如何正确发扬雷锋精神。

班会第二阶段就“如何正确发扬雷锋精神”问题,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并发表了各自的意见。毛同学认为,当今社会对雷锋精神的弘扬方式不完全正确。过度的宣传,溢美之词已使“故意提起来造神”,质疑雷锋精神的言论越来越多,导致8090后对“雷锋精神”的遥远认知,00后对其的陌生,这对于社会道德和公民义务无疑是个考验,或许我们该换种宣传方式。叶同学认为,即使时代社会背景不同,现在的我们还需要“雷锋精神”,而发扬精神贵在实践。我们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即对“好人”的保障,多起由于“救人”而被称为炒作,或逃避责任的社会事件慢慢浇灭了人们“助人为乐”的热情,导致有人摔倒在地却无人敢上前帮助的现象频繁出现,所以重要的是国家应该给予好人具体的保障。

班会最后,同学们关于“雷锋精神”的行动农民工子弟学校志愿活动给予一些意见。“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确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我们深知。学雷锋的活动可以结束,但雷锋精神的发扬不能停止,雷锋精神不能丢。我们班会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处处以雷锋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让人人争作雷锋精神的传播者的思想深入每个学生的心灵。我们会尽力办好将志愿活动,将雷锋精神确实得落实于实践中。

扩展阅读:学习雷锋主题班会新闻稿

学习雷锋主题班会

201*年3月24日18:00,在众班委的精心组织下,我班在西14403教室举办了以“学雷锋”为主题的主题班会,通过这次班会旨在将雷锋精神继续发扬广大,使全班同学深刻领会雷锋精神的真实内涵,时刻用雷锋精神指引着我们学习和工作的前进方向此次活动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一.雷锋事迹介绍:

主要通过视频和ppt介绍了雷锋同志的生平和他在日做常生活中的一些看似微不足道,实际上却深入人心,感人至深的事情。。“人民的勤务员”,“孩子们的知心人”’“模范班长”一个个亲切的称呼道出了广大人民对雷锋同志的感激和热爱。面对国家和人民授予他的容耀,他总是抱着谦虚谨慎的态度。结合我们要外出就业的现实,提倡大家学习雷锋同志伟大的人格魅力,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于人方便就是于己方便,帮别人就是帮自己。二、雷锋在我们身边:

通过当场播放相关好人好事的视频,让同学们从珍视的故事中获得启发,并以此来激发自己的上进心的潜能。另外借此机会标样班里先进个人及先进集体。比如上周在富乐山的清理垃圾的活动,及做志愿者和环协一起带领小朋友植树的活动等。这写活动都涌现出了许多雷锋。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来倡导雷锋精神。三、同学发言:

在同学们听了,看了,感悟了雷锋事迹及雷锋人物之后,把机会留给大家,让同学们畅所欲言,分享自己的感想感悟。四、总结

次活动旨在贯彻落实雷锋精神:

大力弘扬雷锋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大力弘扬雷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大力弘扬雷锋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大力弘扬雷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

雷锋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之一,也是中华儿女最崇高思想品质的结晶。通过这次班会使同学们更加深刻领会到了新时期学习雷锋精神的重要性,更加明白了自己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应该努力的方向,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时时刻刻在自己心中竖起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理念,时时刻刻用雷锋精神激励着我们前进,期间的知识竞答环节同学们思想比较活跃,各组争先回答问题,充分领略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学雷锋”主题班会新闻稿》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学雷锋”主题班会新闻稿: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学雷锋”主题班会新闻稿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20343.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