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分层管理模式在急诊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及体会

时间:2019-05-28 21:09:45 网站:公文素材库

分层管理模式在急诊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及体会

分层管理模式在急诊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及体会

时间:201*年01月19日10:06来源:当代医学

杨胜琴张兰李菁薛云星

[摘要]目的探讨我院急诊科采用分层管理模式对急诊专业护士培训的应用及体会。方法通过对急诊科护理人员进行调整,制订周密计划并组织实施,进行考核。结果经过一年的培训,进行考核测试,有2人第1次考核未达标,组长培训后,再次考核均达标。结论通过培训,强化了急诊科护士的理论知识,单项操作、整体合作综合急救技能较前明显提升,大大提高病人和医生得满意度。

[关键词]分层管理;专业护士;培训

随着急诊医疗体系的建立,急诊护理专科的快速发展,对急诊专科护士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要求急诊科护士具备全面护理的理论知识和急救技能,具有良好的独立工作能力、健康教育能力、沟通能力及组织协调能力,这样才能确保急诊科护理质量与护理安全,提高病人抢救成功率。我科于201*年6月1日~201*年6月1日,对全科28名护士进行培训,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

1.1一般资料我院急诊科有护理人员28人,年龄20~50岁,平均30.94岁,急诊科护龄10年以上12人,5~9年5人,3~4年5人,1~2年6人;文化程度:本科6人,大专16人,中专6人;技术职称:主管护师6人,护师8人,护士14人;编制:正式在职13人,招聘13人,临时招聘2人,非正式在职占全科护理人员总数的53.57%。

1.2科室结构分4个护理组:院前急救、输液组、重症监护和护送组。

1.3功能承担全市出诊任务、院前急救、急诊分诊、急诊清创手术、危重症患者监护、全院门急诊输液、急诊患者检查、入院护送等。2培训

2.1培训目标熟练掌握急救相关护理理论知识及急救技能,建立一支综合素质高、应急能力强、急救技术过硬的护理队伍。

2.2培训内容急诊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急救技术和急救操作技能培训,参与综合模拟急救演练。

2.3培训模式

2.3.1制定计划采用分层管理模式:实行组长负责制,将科室护理人员分为3组,根据护理人员的职称、急救护龄、基础知识与技能、专科知识与技能、临床思维能力、管理组织能力和应急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将护士分为3级,即高、中、低级,高级为小组组长,培训工作由护士长全面统筹,小组组长具体负责的分层管理培训模式。

2.3.2组织实施

2.3.2.1理论知识培训培训期间每周组织1次理论授课,授课人为科室护士长和高年资护士。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可缩短学时,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且教学生动、活泼、直观,提高了护士学习的积极性。

2.3.2.2技能培训由护士长和高年资护士对组长进行培训、考核,达标后,再由组长带领组员进行训练,每周培训1~2项操作技能,周五进行考核,要求人人达标。

2.3.2.3情景模拟培训模拟建立一些与实际工作相似的抢救环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来培训护士的抢救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1]。模拟培训以小组为单位,组长负责制组织进行急救,提高整体综合急救能力。如突发车祸大量人员受伤进行分诊、急救等。

2.3.3考核由科室护士长和护理组长组成考核小组,共4人,对护士进行理论知识、单项操作、整体合作综合急救能力3个部分进行考核,每月考核1次,采用百分制进行考核,考核分低于85分,为未达标,分析原因,组长负责再次培训,2周内进行再次考核。

3结果

经过1年的培训,进行考核测试,有2人第1次考核未达标,组长培训后,再次考核均达标。通过培训强化了急诊科护士理论知识,单项操作、整体合作综合急救技能较前明显提升,大大提高病人、医生满意度。

4体会

急诊科是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场所,具有突发性、多变性和复杂性等特点[2]。急诊护士工作能力的培训是保证急诊工作正常进行的关键,是急诊护理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3]。我科通过1年急诊专科护士培训,采用分层管理模式,收到很好效果。

4.1护士的分层管理,有利于激励机制的形成,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创造力[4]。我科对急诊专科护士进行培训采用的分层管理模式,是根据护士的职称、急诊护龄、基础知识与技能、专科知识与技能、临床思维判断能力、管理组织能力和应急能力等方面对护士进行综合评价。是将培训考核组合对象与临床护理排班组合对象一致,操作训练考核与临床实际工作紧密结合,通过分层分组进行技能培训,再进行急救模拟演练,大大提高了护士应急能力和整体实战能力。

4.2护士协调、管理能力得到提升经过理论授课和临床实践的训练,护士的协调、应变和管理能力有较大的提高,锻炼了稳定的心理素质,能冷静、果断应对各类重大抢救、突发事件、特殊事件,确保绿色通道畅通。

4.3病人及医生满意度明显上升通过培训,急救护士的综合能力不断提升,医护配合协调,医生及病人对急救护士满意率明显上升,201*年5月满意率为98%。

4.4抢救成功率高通过培训,提高了护士的综合抢救能力,使急诊护士能够胜任由简单的救治扩展到多专科的综合急救[5]。

通过对急诊专业护士规范培训,采用分层管理模式,充分调动了各级护士工作积极性,强化了急诊及相关理论知识,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明显增强了护理人员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大大降低了事故发生率。

扩展阅读:201*年护理人员分层培训方案

201*年护理人员分层培训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三好一满意”精神,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理论水平和技术操作水平,提高全院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使护理工作与医疗技术快速发展相协调,结合我院护理人员的特点,对护理人员采取不同层次不同要求,对其进行培养再教育,使她们更好的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使全院护理水平上一个新台阶,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领导

由分管院长统一领导,护理部组织和实施,各临床科室贯彻落实。二、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有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服务规范、法律法规、护士礼仪、护患沟通、应急预案的演练、核心制度、急救技能、《护理基础》知识问答、急救技能、临床护理技能。三、护理继续教育培训工作达标要求1.每二年注册护士的“三基”培训累计>30学时。

2.N级、N1级、N2级护士,每年要取得Ⅱ类学分20分(不满1年者,每个月修二类学分2分);N3级、N4级护士,每年要取得25个学分(其中Ⅰ类学分5-10分,Ⅱ类学分15-20分)。

3.全院护士“三基”理论考试合格率100%(合格标准80分)。4.全院护士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100%(合格标准90分)。5.全院护士徒手心肺复苏技术合格率100%(合格标准90分)。四、培训方式

采用分层级培训方式,分为N级、N1级、N2级、N3级、N4级,

N级分为二个阶段进行培训。五、各层级护士任职条件

1、N级第一阶段(3个月试用期):完成教科规定的培训项目进行规范化培训,通过综合评定合格者达标方可进入N级第二阶段培训。2、N级第二阶段(工作第4个月~12个月):了解患者入院流程;了解一般疾病的护理,护患沟通、人文关怀;熟悉基础技能;了解急救技能;综合评定合格者方可进入N1级培训。

3、N1级(2-3年):掌握患者出入院处理流程;掌握护理核心制度、各班岗位职责;熟悉本科室常用仪器的使用;熟悉常见病的临床表现及护理;熟悉危重患者基础护理流程;熟悉患者心理护理、康复护理、安全护理;熟悉对患者如何进行健康宣教。熟悉常见抢救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配伍禁忌。通过综合评定合格者达标方可进入N2级培训。

4、N2级(4-5年):掌握本科室常用仪器的使用;掌握常见病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掌握危重患者的基础护理;掌握患者心理护理、康复护理、安全护理、健康宣教。掌握常见药物及专科特殊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配伍禁忌;掌握实验室危机值的相关知识;承担护理教学;熟悉疼痛评估方法及观察护理;熟悉护理管理知识。通过综合评定合格者达标方可进入N3级培训。

5、N3级(6-8年):掌握本科室常用仪器的使用;掌握常见病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掌握危重患者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掌握患者心理护理、康复护理、安全护理、健康宣教。掌握常见药物及专科特殊药物的名

称、剂量、用法、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配伍禁忌;掌握实验室检查结果的相关知识;掌握疼痛评估方法及观察护理;熟悉护理管理知识;承担护理教学及护理人员培训;承担护理质量控制;参与开展新技术、护理科研;撰写护理论文。通过综合评定合格者达标方可进入N4级培训。

6、N4级(9-10年及以上):掌握本科室常用仪器的使用;掌握常见病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掌握危重患者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掌握患者心理护理、康复护理、安全护理、健康宣教。掌握常见药物及专科特殊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配伍禁忌;掌握实验室检查结果的相关知识;掌握疼痛评估方法及观察护理;掌握护理管理知识;承担护理教学及护理人员培训;承担护理质量控制;解决护理疑难问题;参加护理会诊;参与制定本科室护理工作计划、质控计划、护士绩效考核;带领本科室护士开展新技术、护理科研;撰写护理论文并发表在正式刊物上。六、培训方法

1、采取院内、院外培训的方法进行培训,并以科内培训为主,通过小讲课、护理查房、个案讨论、专科护理技术操作演示与考核、应急预案培训与演练。

2、鼓励参加高一级学历教育,进一步提高护理理论知识。3、参加远程教育,进入“华医网”、“百姓大讲堂”学习相关知识。

三、急救知识及技能的培训

1、各科室进行急救知识和抢救仪器的应用技术培训与考核,如:抢救生命技术的流程、护理应急预案及程序、心肺复苏术、心电监护、呼吸机应用、电动机洗胃法、密闭式输液法、氧气吸入法、吸痰法、噎食的急救等。组织学习常用急救药物的药理作用,并能正确及时应用。2、门急诊科的护士重点培训各抢救仪器和“五机”、“八包”的应用。3、全员CPR培训与考核合格率达100%。四、专科护士培训

选送人员外出短期培训。全年计划安排护理人员4-8名到上级医院短期培训。

五、护理管理人才培训

1、选派4-8名护士长、护理骨干外出参加培训学习,不断增进新知识、新理论,以带动护理质量的提高。

2、拟举办1期院内护士长管理学习班,主要是更新管理理念、管理技术及护理服务中人文关怀,当今社会人群对护理服务的要求,护理工作展望等。

分层级管理模式在门急诊护理工作中的运用

【摘要】目的探讨分层级管理模式在门急诊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急诊科护理人员设为护士长一责任组长一责任护士一助理护士4个层次的行政管理架构,制订并落实分层级培训计划,合理安排人力,辅以不同层级奖金激励机制。结论分层级管理模式得到领导的认可,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保证了护理质量。【关键词】分层级管理;门急诊;护理

门急诊科是抢救危、重、急症患者的重要场所,其突发性强,风险高,纠纷多,需要一支精练能干的护理队伍才能保障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了保证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于201*年6月份试行了分层级管理模式,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门急诊科护理工作除负责急诊急救工作外,还要负责门诊注射、换药等治疗工作。共配备护理人员23名,其中女性22名,男性1名。排除休假3名,实际在班20名。年龄2035岁。职称:主管护师1名,占5%;护师3名,占11%;护士17名,占78.0O%;助理护士2名,占5.71%。工龄:>8年5名,占25%;5~8年12名,占49.5%;24年5名,占25%;

5个层级。N11: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2结果领导、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护士对自身工作的认可度均提高。3讨论

3.1分层级管理模式的实施提高了患者和领导的满意度分层级管理模式改变了原来由护士长“一手抓”的局面,采取逐层培训的方式,解决了集中培训的弊端,使培训计划真正落实。同时贯彻落实临床小讲课及护理三级查房制度,使理论更好地贯穿于临床实践中,扩大了护理人员的知识面,使其辩证能力、技术水平、沟通协调等综合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形成一支梯次合理、素质优良、新老衔接的急诊护理队伍。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有效的沟通,使患者、领导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同时,在各班组长的带领及协调下,充分发挥了小组的团体作用,调动了各级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改变了服务意识,为患者提供了优质的服务。责任组长能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将其化解在萌芽阶段,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领导、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3.2分层级管理模式的实施提高了护士对自身工作的认可度分层级管理模式实施后,各级护士的需求得到了满足,提高了护士对自身工作的认可度。低年资护士因临床实践经验不足,常担心遇到问题自己难以解决,责任组长的设置为她们提供了技术保障和努力方向。分层级管理模式为年资高、能力强的护士提供了用武之地,使其自身价值得到了充分发挥和体现,并得到相应的报酬,在物质上得到了进一步的满足,从而提高护士对自身工作的认可度。

3.3分层级管理模式的实施提高了护理质量

分层级管理模式的实施,满足了临床需要,保证了护理安全和护理质量。分层级培训使护士业务知识、各种操作技能及其他能力不断提高。层次和职责分明,护理质量控制由原来终末控制变成流程控制,落实了科室三级质量控制体系:即护士长一责任组长一责任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将质量控制部分权责下放到责任组长,由责任组长负责当班护理质量控制,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责任护士也能得到及时反馈,知道自己存在的不足,有利于其能力的提高,真正做到了流程质量控制,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高。

分层级管理模式在我科应用后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仍有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和完善,例如:如何完善各层级相关操作难点,需要在今后工作中不断摸索和总结,继续优化和完善。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分层管理模式在急诊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及体会》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分层管理模式在急诊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及体会: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分层管理模式在急诊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及体会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20448.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