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孩子寒假,中考家长必须未雨绸缪的5件大事
初三孩子寒假,中考家长必须未雨绸缪的5件大事
孩子一放假,家长就紧张,尤其是面临中考的初三家长。因为不知道该让孩子做什么,更不知自己该为孩子做什么。这是中考父母最紧张,也是聊的最多的一个话题。其实,你只要做好这5件大事:确定中考目标、客观分析孩子、平稳心态、克服唠叨、学习考试说明,对孩子的中考足可以未雨绸缪、轻松掌控了。第一件事:确定中考目标
到第一学期末,孩子中考目标的问题已经是必须考虑清楚的了。和女儿一起确定中考目标时,我不是说“最好的”,而是“理想的”。那么,何为“理想的”?首要的、最基本的原则是:适合孩子自己的。
在选择中考目标时,父母切不可硬性地对孩子提出过高的期望和要求,强迫孩子按照大人设计的轨道成长,而是需要理智、克制,设身处地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孩子的性格、能力、兴趣爱好,尊重孩子的想法,并充分了解可报考学校的综合情况后,全面衡量各方面条件,再做出决定。第二件事:客观分析孩子
在选择中考目标时,对父母认为基本适合的学校,有时孩子嘴上不说、神情上却会表露疑惑:“这个高中校,我真的行吗?”
俗话说,“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最了解孩子的人,应该莫过于爸爸妈妈,关键看你是否真的用心了。在分析中考目标时,我们以客观、公正的态度,考虑到孩子的性格、能力、学习态度和方法,得出结论。
比如,性格积极乐观型的孩子,抗压能力、经受挫折的能力都比较强,甚至越是有压力、有难度、有挑战的时候,越能激发她的斗志和不服输的精神。因此,目标不妨订得高一些、挑战性强些,不妨试试激将法,更能充分调动孩子的潜能。
家长需要从“跳出来”的角度,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孩子孩子所在的区(学区)在当地处于什么水平?孩子所在的学校在区(学区)的排名怎样?孩子的成绩在学校、班级位于什么位置?而这样的结果,是孩子以什么样的状态取得的?他花费了多少时间和精力,这个“投入产出比”是不是最合理的?根据孩子的性格、能力,学习态度和方法,孩子还能有多大的上升空间?为了实现这个上升,需要做什么?需要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引导和帮助孩子而只有做到这个客观,才能和孩子一起确定一个最合适他们的目标。第三件事:心态要淡定、平和
良好的心理来自于平和的心态,良好的考试状态来自于对情绪的控制。从第一学期末考试开始,父母就应未雨绸缪,帮助孩子控制情绪,培养淡定、平和的心态,早日为中考做好良好的心理素质准备。对于孩子培养稳定、平和的心态,父母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方面,孩子妈妈更要承担更多责任,比如:
●尽可能保持轻松、愉悦的家庭气氛,在吃饭、休息时,多放一些轻音乐,组织家人一起看电影、外出游玩等;
●以一份平常心看待孩子的成绩,平静接纳考试的结果,多鼓励、少指责,做到“与孩子自己比进步,不与他人比差距”;
●在孩子学习遇到困难、情绪出现波动时,适时适度地给予关注和指导,尤其是肢体动作上的语言表达,如抱抱孩子、做个鬼脸、拍拍肩膀,或者相互偎依一会儿等。
在通过身体语言对孩子表示情感关怀方面,做的最差的应该算是中国人,尤其是父亲角色。由于中国文化传统的保守性与含蓄性,除幼儿期外,许多做爸爸的从来没有主动拥抱过孩子,甚至连“孩子我爱你”这样的话都羞于表达。我曾询问过许多受过高等教育的父亲:孩子上初中后,和孩子再有相互拥抱、搂肩、扮鬼脸、玩游戏等亲昵行为吗?85%的人回答是没有。
其实,对孩子表达爱与关怀的正常情感,父母完全可以主动、开放、外露一些。第四件事:克服唠叨
做父母的,尤其是中国父母,尤其是妈妈,最不愿听孩子说的就是:“你真唠叨!”但不客气地说,做妈妈的,尤其是初三孩子的妈妈,最容易犯的、最可怕毛病就是:唠叨怀着一颗事无巨细、无微不至地“关怀”孩子的心,靠着不怕孩子烦、不嫌重复次数多的坚韧与毅力,每天总把那几句叮咛嘱咐时时刻刻挂在嘴边:你得好好学习!
上课注意认真听讲!
考试你可一定要考好呀!你得争取考上个重点!我们都是为你好
......
父母唠叨来唠叨去的,都是这些过于笼统、含糊的要求,没有实际意义、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孩子不得要领、无所适从,甚至根本不服气有本事你自己做做看呀。
父母关注、了解孩子,希望和孩子多交流、多沟通,努力为孩子出主意想办法,都是对的;遇到孩子出问题、有错误、方法不得当时,也可以说、可以讲,但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不要“点火就着”。
(2)就事论事,说完就完。(3)语言简洁、观点明确。
(4)当说必说,当管必管。
有的父母,因为总是唠叨造成孩子逆反后,也担心孩子就此放弃学习,或是做出什么出格的、过激的事情,于是矫枉过正,就算明明看到孩子有问题、犯错误也不敢说了。这是不对的。父母不唠叨绝不等于就什么都不敢说,相反,该说的一定要说、该管的一定要管。第五件事:认真学习《考试说明》
说到中考,有两个“纲领性文件”不得不提。这第一个,就是初三第一学期末会下发的《考试说明》。
《考试说明》是命题人员编制的。如果我们把中考比作一场游戏的话,《考试说明》就是对游戏规则的详解,命题人员要依据它出题,老师要依据它指导学生复习,学生要会利用它复习。同时,每年的《考试说明》中都会根据教学改革、新课程体系的变化,做出详细的说明。
但有不少孩子,往往是拿到《考试说明》一看,就会觉得“太简单了”,立刻扔到一边,转而把精力用在那些中考题王、中考题霸、中考宝典上了;很多家长,也会拼命给孩子买题、卷子、辅导书,生怕把某些知识点、某种题目落下,觉得只有这样才能得高分、出成绩。父母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考试说明》的重要性,并利用寒假的时间督促孩子从头到尾认真研读,搞清楚全部的知识点,以及后面的题型示例,了解中考会考哪类题;按照老师的要求,不断地熟悉和完成《考试说明》中的内容和各类题型练习,分析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以上观点来自《陪孩子轻松走过初三》,北京联合出版社,201*版。
扩展阅读:中考前家长应做些什么
中考前家长应做些什么新青二中1位粉丝1楼
中考,是中学生成长道路上的一次重大选择,轮到谁家的孩子面临中考,家长都会精神紧张起来。但平心而论,家长的作用是很有限的,帮不上多少忙;可家长的态度和情绪,却往往对考生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孩子要中考虽然是一件大事,家长还是应该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和乐观平稳的情绪,这是比什么都重要的。下面的建议,希望对考生家长有一些启发。
一、教孩子做一只“最好的轮胎”
人们都说,对待中考要有一种平常心,但说来容易,做起来却相对困难些。面对学习压力,每个学生感受不同,调节自己的方式也不同。在心理咨询中,有些初三学生倾诉了自己的不良现状,不堪学习重负、难以摆脱自卑、厌学等消极情绪是共同点,请听他们的苦衷:
——我们是最苦最累的人,作业和考试像山一样压下来。我就像被压在五台山下的孙悟空,永世不得翻身。孙悟空逃不出如来佛的手心,我逃不出老师和家长的手心,考试成绩不好就倒霉,就被念“紧箍咒”。孙悟空还有唐僧师傅来救他,我们可没人来救
——我觉得不能做到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就是十恶不赦。家长天天警告我,学习成绩不好的可怕前景:大学没你的份,今后你就永远是低收入的打工仔,高学历、就业、住房、婚姻、医疗等都没有保证,看你以后怎么生活?这么悲惨的未来,我还有什么脸活在世上?
在现代社会,一个人的成功15%靠智力,85%靠的是非智力因素。一个人的勤奋、毅力、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中考也是一样的:一靠平时学习的积累,二靠在考场上正常发挥。所以,在中考之前,最好以“积极心理暗示”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家长则应该遵循“低调要求”原则,少给孩子施加压力,而应以新鲜的、幽默的方式帮助孩子放松。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没有想象力的灵魂,就像没有望远镜的天文台。”面对学习压力的自我调节,非常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家长可引导考生把自己想象成一只“最好的轮胎”:
1、压力适度,保持自信和永久的韧性,泰然自若,心静如水,做个万能“备用胎”。
2、承受力强,不因别人的负面评价气馁,分数波动也要当作正常事,做个“载重”高手。
3、适应良好,能够抗拒外界的变化和不良刺激,酸甜苦辣“自助餐”。做个“不倒翁”。
4、轻松前进,不妨做个赛车冠军舒马赫的“跑车”轮胎,敢于竞争,就是成功的一半。
做一只最好的轮胎,对中考有一种平常心:让自己滚动起来,奔跑着,快乐地奔跑着!二、培养一名心理稳定的“飞行员”
大多数人的压力是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并不是无准备的意外情况所造成的,所以,没有必要过分紧张。如果是地震、火灾、洪水等意外情况带来的压力,在心理学中称为“应激状态”,需要个体动员全部的体力和智力来应对,这是两种不同的紧张。比如中考是学习的必要过程,学生是有充分准备的,如果以“应激状态”来应对中考的问题,就类似于“杀鸡用牛刀”。举轻若重,就是将预料中的、日常生活事件中可能出现的挫折、失利、不快,都当作“火山、地震、洪水”,这样会弄得自己出现极度的紧张焦虑,驱使自己企图马上去扭转“局势”而手忙脚乱,结果往往是欲速则不达。应该把高考的压力当作“大气压”,因为人们习惯了,所以不感到是一个压力;不要把中考当作“高压氧仓”,那是治疗用的,不适合健康人。
举重若轻则相反,就是以适度的紧张面对压力,镇定自若。就像飞行员开飞机,虽然飞上天空有一定的危险性,但它更需要人轻松自如,因此,飞行员需要很好的心理素质。即将参加中考的考生,就是要做一名心理稳定的“飞行员”,渴望那种天上蓝天的刺激和兴奋,而不要自己吓唬自己。健康的身心状态是中考成功的保证,良好的竞技状态是由一架“心理天平”来调试的。如果考生的情绪乐观、精神放松,有韧性,就能够在中考期间保持充沛的精力和体力,在考场上能够有较好的、甚至是超水平的创造性的发挥。因此,考生应了解调试心理天平的决窍,这种调试可略归纳为以下四点:一是规律而有序的生活节奏;二是富有激情而镇定的情绪状态;三是对自己准确而客观的评价;四是独立应对局面的自信心。在临考或考试过程中,充满自信。如身体状况、天气变化、交通、考场环境、监考人的态度、题目难易程度等等,都可能使人情绪波动,所以考生应随时注意调整自己的心理天平,学会把握自己,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三、给孩子舒适轻松的避风港
家长有责任帮助孩子克服考试焦虑。但有的家长比考生更紧张,这样对考生就会形成消极暗示。在有的家庭中,只要考生在家里,父母就压低声音说话,生怕影响考生学习,为此孩子往往会向家长发脾气:你们怎么了,个个低声下气,我闷死了!不会开开玩笑、来点幽默,聊聊天?有的家长每天要问考生复习或测验的情况,尤其是问模拟考试的分数、名次。这对初三学生不合适,考生常会与家长发生冲突:考试是我自己的事,你们别问了,烦死了!
家长们主要应该明确,家庭不是学校,更不是考场,在家里最好不要过多地说考试的事情。当孩子为准备中考呕心沥血时,家庭应该是孩子舒适轻松的避风港,是休息和放松的驿站。若孩子因用功而感到疲劳,家长还应提醒他在考前适当减少一些学习时间。要让孩子吃好、睡好,养精蓄锐。但也不必对孩子有更多的特殊照顾,即使给孩子增加营养,也最好是“不显山、不露水”,对孩子的关注应是“润物细无声”的。中考前和考试期,家里特别需要宁静平和,只要一切正常,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支持。
家长可做的主要是:
1、提醒考生安排好作息时间,适当运动,保持良好健康状态,家长当好“后勤部长”。
2、多与考生进行心理沟通,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当好孩子的“心理保健员”。
3、创造一个温馨平和的家庭环境,淡化紧张气氛,与孩子谈笑风生或共同运动。
4、给孩子以自信心和勇气,给其信任和鼓励,做孩子的精神支柱。
家长要做孩子情绪的镇静剂、安慰剂,这样就容易使孩子心情舒畅。在孩子中考前后,家长只需扮演一个受考生欢迎的朋友角色,您可做的事情并不多。需要家长做什么,孩子自己是会提出来的,家长尽力而为就可以了,孩子反感的事情千万不要去做;要理解和爱护孩子,帮助他们顺利度过这一关键时期。
四、考前吃什么营养品最好呢
只要身体不是特别虚弱,其实不必特别地补。饮食以清淡为好,适当增加蛋白质。如果一定要吃补品,更重要的是给自己心理安慰,我不仅和别人一样努力学了,还吃了补品,是有优势的,一定能比别人有优势,有时心理暗示比药物更有效。
冲刺中考,我们一起共赢
----09届学生中考前家长会发言
各位家长:
下午好!
首先感谢大家能够在百忙的生活之余,来到宝鸡一中,参加关于孩子“中考”的会议!孩子的教育问题永远都不是一个独立,隔绝的教育体系,除了接受学校的教育,还必须依赖家庭的帮助,社会的引导。因此,对您给予我们工作的支持,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借此机会,我想和你交流以下三个问题:
一、冲刺中考,老师和学生一起前行。
二、冲刺中考,家长需要对孩子大力关注。
三、冲刺中考,老师,家长要做的还很多。
下面针对这三点我和各位家长做以交流。
一、冲刺中考,老师和学生一起前行。从教务处的管理来看,09届的中考成绩如何,不仅关系着学校的教育质量能否再续辉煌,能否达到或超越前三届的高度,这是全体教职员工都在考虑的问题。更主要的,是学生应试成绩的高低,直接关系学生的前途和未来,决定他们在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会何去何存,也关系到孩子的下一个学习阶段能否站上一个更高,更好的起点和平台。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教务处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未雨绸缪,制定周密的中考复习计划。
学期伊始,开学的第一个会议,教务处,年级组就召开了关于“中考”的初三质量分析会,对上学期末考试,开学质量管理进行了细致分析。会上,任课教师,年级组长对初三各班的质量现状做了详细的数据分析。学校领导吴校长、韩校长对初三教学,尤其是中考复习工作做了细致的指导,并提出了下一阶段奋斗的质量目标。开学第一周,教务处要求初三各备课组开始集体研讨,制定本学期各科教学计划,并建立学生“夫差帮困”计划。分层次建立学生的中考目标,并帮助学生努力达标。另外,我们的教学管理,班主任工作也都把初三教学作为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管理中强化初三,安排上,照顾初三,落实中,凸显初三。扎扎实实把初三工作做好。
2、精心安排,突出中考训练重点。
有计划,有步骤的安排初三的中考训练,是我们抓学生,抓过程管理的一个举措。每天晚上7点到8点,安排初三老师有一个小时的讲练时间;周末,我们在初三安排了三场三科针对中考的考练。上一周,我们安排了初三摸底考试,教师加班加点,改卷,进行成绩处理和分析,并于本周二下午召开了质量分析会。在后面,学生冲刺中考的进程中,我们还将定期安排有6次模拟考试。(1摸)在学校最近一次举行的教师全员“课堂教学评估”活动中,初三老师的教学,目标明确,内容充实,训练到位,给听课教师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在后面的教学管理中,我们还会把训练作为我们教学的主线。
2、及时反馈,调整落实好中考质量措施。
09届中考质量能否达标,关键在下一阶段,学校的各项措施能否得到落实。根据学要求,摸底考试结束以后,教务处及时安排各班,各备课组进行质量分析和反馈,并要求备课组尽快作出第一轮中考复习的计划和安排,学校领导韩校长亲临备课组,关心指导备课组的中考复习工作。与此同时,年级组分层次在学校对媒体教室召开了学生会议,提要求,讲方法,树方向。从学生反馈效果看,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教务处,安排各班开展以“中考"为主题的序列主题班会,形式多样,增强对学生的教育效果。在后面的工作中,我们还将安排关于上好“中考复习课”的初三教学观摩活动,并定期开展各种关于教学质量的调控和反馈活动。
二、冲刺中考,孩子需要家长的鼎力关注。
中考,不仅是关系孩子的事情,还需要家长的支持,帮助和指导。做为家长,我们不能停留在只会指手画脚,或者电话遥控,更不能,在孩子取得好成绩时,便认为可以放手不管,在孩子成绩低迷时,便劈头盖脸,横加指责。这种做法都是欠妥的。1、了解中考,融进中考。
中考是一个什么性质的考试?中考的组织层次?中考的考试时间、考试科目、各科的试卷分值、专家的命题思路、命题特点、以及试题的难易程度?这些家长都能尽可能的了如指掌。家长只有自己了解了这些,指导起孩子才能有的放矢,取得实效。否则,纸上谈兵,漫无边际,孩子不但会反感,而且削弱了家长的威信,教育效果适得其反。
抽时间,仔细解读201*《陕西中考说明》。和孩子一起中考。
2、关心孩子,关注孩子的“中考”学习进程。
孩子在宝鸡一中整整奋斗了3年。两年修树,即将修成正果。孩子三年的付出能否有所回报,就看中考前的最后100天。今天距离6月20日还有95天。那么,在这最后的不到100天的时间里,除了教师的教育和关心,更需要家长关注,尤其是孩子的学习进程:孩子的身心健康、心理状态、学习兴趣、成绩的起伏、和周围老师同学的关系等。这些都需要家长高度关注。尤其是,我们组织的每一次模拟考试以后,要和孩子耐心交流,帮助孩子解决各种问题:进步了,应该总结什么号的经验,退步了,应当吸取什么教训,帮助孩子在每一次“模考”以后,都能够“吃一堑,长一智”。让孩子在反思中成长,在错误中进取。
3、倾其所能,为孩子的中考助一臂之力。
现在,大家都知道,中考的升学率和难度,尤其是重点高中的升学,在某种程度上,要超过高考。在最后的90多天里,孩子肯定要承受很大的社会压力,升学压力,家庭压力,这些对于一个只有15、6岁的学生来说,近乎有些残酷。而且在后期高强度,多频率的模考中,孩子还要承受来自身体和心智的压力。因此,一方面,我们老师会做好我们自己的分内之事,那么,作为家长,你要做的除了物质上,还可以给孩子心灵上更多的东西:比如一次促膝谈心,一次和孩子共同的试卷纠错,或者是和孩子真诚的沟通,耐心的倾听孩子的声音。
帮助孩子轻松面对困难或者挫折,让孩子真心感觉到,在自己一路奋斗的路上,他不是孤军奋战,还有老师,同学,更有自己的父母和家人,这样,孩子的心态就会平和舒缓,张弛有度。
三、冲刺中考,老师和家长任重道远。
在孩子冲刺中考的路上,除了给孩子提供必要的学业帮助和心灵关怀以外,我们做为老师和家长,要做的还很多,可谓任重道远:
1、真诚的关心学生,关切孩子。要善于走进孩子的内心,了解孩子的需求:在孩子学习压力最大的时候,孩子到底渴望什么,他们在想什么,这时候,就需要我们老师和家长春风化雨,雪中送炭:比如一本及时的参考书,一次理性的成绩分析,这些都是孩子需要的。
2、千方百计,掌握孩子的学习动态。在每一次模考以后,要及时的了解孩子的学习水平,通过适当的途径了解孩子在班级和年级的学业层次,进步了几个名次,退步了几个次,退步的原因是什么。目前,孩子的断腿科目是什么,造成断腿的原因是什么,怎样弥补,迎头赶上,这些都是家长需要做的事情。
3、主动出击,和老师取得联系。从老师那里获取孩子学习的第一手资料,然后因材施教,针对性的展开对孩子的辅导。尤其是,工作在忙,也要把孩子的中考放在应有的位置。孩子的中考,可能在家长的世界里,只是你生活的一小部分,但他是孩子的全部,而且直接影响孩子的生活和心态,因此,要抽出时间和老师多沟通,哪怕是一个电话。
4、身体是中考的本钱,让孩子会休息,会放松,会学习。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话对你的孩子同样适合。让孩子在最后的时刻,远离疾病,严防意外伤害。一定要让孩子保证必须的睡眠,让孩子有休息的权利,特别是学习紧张的时候,让孩子会放松,从而做到一张一弛,最大限度的提高学习效率,做到事半功倍。
各位家长,201*年的夏天,你抱着满心的希望把孩子交给了宝鸡一中,3年后,在201*的这个夏天,我们和孩子又将面临一次严峻的挑战,在这个选择和挑战的过程中,一定会很辛苦,很艰难,我们的心智和体力同孩子一样,要经受一场严峻的考验。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真正达到你我预期的效果,让我们实现共赢,在这个201*的夏天。
制一份科学合理的作息
越临近中考,孩子越争分夺秒,废寝忘食。有的孩子晚上“开夜车”,精力充沛,思维活跃,白天却无精打采,萎靡不振。长此以往,容易造成“生物钟”颠倒,这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考场发挥,因为中考是在白天进行。因此在中考前两周,家长可以采用督促孩子每天晚上有意识地比前晚早睡几分钟的办法,逐步帮助孩子调节好“生物钟”,以求在白天考试时间进入最佳状态。
创一个温馨宽松的氛围
聪明而又负责任的家长都懂得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睦、宁静的学习生活环境:亲友聚会少一点,麻将扑克等暂时不玩,家庭争吵要不得。但家长也无须因为孩子中考就刻意制造出“一级战备”的考前状态,如讲话声音放轻,晚上绝不打开电视等。其实,这样做反而会让孩子觉得压抑、烦闷,“透不过气”来。明智的做法是:笑脸常在,笑口常开,做回你的本色父母就可以了,你的笑脸和笑语是帮孩子消解压力的秘密“武器”。做孩子“心理的疏导员”
孩子参加中考难免紧张、压力大,此时的心态好坏会直接影响水平的发挥,带来成功或失败。所以,家长还应善做心理辅导工作。
倾听。无论孩子倾诉的是什么,家长都要当忠实的听众,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喜怒哀乐,要对孩子的坦诚表示赞许,并针对问题,给予鼓励、引导、分担或同情。
引导。自信心能让考生把现有水平发挥到最佳程度,家长对孩子要多鼓励、肯定,不要动辄批评、指责。当孩子暂时失利时,告诉他:“怀着一颗平常心,轻轻松松去中考,即使失利也无所谓,前程依然花如锦。”另一方面又要激励孩子,给孩子以信心和勇气。暗示。家长争取每天给孩子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通过让孩子回想自己这一天在学习上的一点一滴的收获,并加以肯定,以此来调节情绪,以良好的心态迎接中考。做孩子“锻炼的支持者”
当前,有些学校体育中考已经结束,孩子忙于文化课考试,生活安排得更加单调,有些孩子还患上了“考试焦虑症”,这就要求家长帮助孩子缓解压力,合适的休闲活动和体育锻炼能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合适指的是对抗性不强的活动,比如跳绳、散步、听音乐、看新闻或满足孩子平时合适的爱好,都有助于调节情绪,缓解压力,提高复习效率,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一、忌对孩子反复叮咛和唠叨。一般而言,面临中考的孩子都较自觉和努力,他们要强好胜、怕失败。在他们心目中,渴望家长给他们足够的理解、信任和尊重。但是很多的家长总是不放心孩子,生怕孩子不好好复习,今天吩咐这个,明天提醒那个,今后还要注意什么等叮咛唠叨个不停。有些孩子即使自觉性较差,过多的叮咛唠叨也会让他们感到两耳生茧,意乱心烦,甚而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因此家长切忌把自己的关心、愿望和爱怜时时都写在脸上,挂在嘴上,以免给孩子带来不应有的心理压力。二、坚持平常的作息时间,生活起居规律化。家长让孩子按平常的上学放学的时间作息,临考前不要因为学校停课在家复习就让孩子晚睡晚起;或因考期迫在眉睫,就熬夜,这种疲劳战术是做无用功。看书或做试题的时间不要过长,每1-2小时,宜休息一会儿,站起来喝杯水,伸伸腰,走动一下,玩一玩,家长切不可以“偷懒”视之,您还可以找孩子兴趣的话题与他聊聊天,换一下脑子,让孩子轻轻松松,这有助提高学习效率。
三、多开导和宽容,尽量不要责备孩子。考前孩子的身体在大脑的指挥下,神经内分泌系统处于功能上的亢奋状态,加上一天十几个小时学习,用脑过度,身心疲惫,以及心理上紧张,容易出现吃饭不香,睡觉不沉,丢三落四,缺少信心,好激惹,易激动,碰到不顺心的事,容易闹小别扭等,如调整不好,还会出现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家长应减少指责,对孩子在学习和生活安排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家长不要动辄就长吁短叹,甚至横加指责或冷嘲热讽和挖苦,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容易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因此家长要尽量开导孩子,宽容孩子,理解孩子,顺其自然地关心孩子学习生活饮食起居情况。
四、用平常的心,全面地接纳孩子。中考虽然考的是孩子,但是家长也在接受另一种考验,那就是如何对待孩子的中考,对孩子的考试态度是什么样,会给孩子产生的影响是不一样的。现在表面上大多家长都要求孩子放松地复习迎考,但对孩子那种高期望值,反映到生活中的面面,就是家长们对孩子异乎寻常的关心照顾和体贴安慰。如有的家长自己省吃俭用,都为孩子买来各种滋补品;有的家长做饭时特别注意增加营养,吃饭时紧盯孩子的筷子,生怕营养品吃得不够多,晚上还要准备夜宵;有的父母几乎成为孩子的保姆,为孩子提供全程服务,让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更有甚者,有些家长看孩子考前紧张的学习,自己也焦虑起来,食不甘味,夜不能寝,殊不知,家长的过分关心和小心翼翼的言行及“不安”给孩子造成了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往往比中考本身更加深重。因此家长在考前不要表现出特别不同的地方,用一颗平常心对待孩子的高考,全面地接纳孩子的好与坏。这样才会把对考生们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五、鼓励孩子建立信心。考前这段时间,孩子只要在复习念书,就不要太计较他复习念书的时间长短,不要多买复习资料给孩子,搞“题海战术”,打“疲劳战”。此时家长最重要的就是要多给孩子一些肯定与支持和鼓励,增强孩子对中考信心。帮助孩子制订一个科学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允许孩子保留一些有益于身心调整的兴趣和爱好,使孩子对中考充满必胜的信心,轻松愉快的迎考。
六、给孩子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尽量避免打扰孩子。在家里应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孩子的书桌上不宜放置照片或纪念品,以免分心;如果孩子觉得在自己熟悉的教室复习功课比较自在,比家里好,就不要强迫孩子留在家里复习。在这段时间里,应谢绝不必要的亲朋好友的来访
心态篇------调整心态迎中考
理解孩子的付出
家长要体会孩子求学中面临的种种困境:现在的考生们常常是早上6点多钟起床,晚上十点多才休息,体力和精神上都有很大的消耗。如果家长忽略了这些客观存在的情况,一味“逼”孩子学习,往往会引发家庭矛盾,影响了孩子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人的大脑在紧张的学习之后会有一个疲劳期,短暂的放松和消遣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如果家长理解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把握好分寸,运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效果应该是令人满意的。在中考前、考中与考后也应注意少给孩子施加可见不可见的压力,如考前父母过于紧张,考完某科以后问这问那,考试某科发挥可能不理想父母表现出失望等。中考结束后对成绩的关心远超过对孩子的关心等。
善于鼓励和沟通
要想取得理想的沟通效果,应遵循以下几点:表扬要具体,情感要真挚。语言是情感的载体,如果家长不是出于真心赞扬的目的,语言往往会包含一种虚假的因素,这当然蒙不了初三的孩子。因此,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每一个闪光点,给予发自内心的赞扬。比如,中考语文考完以后,父母可以说:“孩子,不管你考的怎么样,爸爸妈妈看到你已经尽力了,爸爸妈妈相信你也支持你!”这样孩子感觉能得到父母的真心支持和鼓励,情绪更加稳定,有利于正常或超常发挥。
多倾听,少否定
家长应该让孩子说,而且是毫无顾忌地说。在听的过程中去了解孩子们的情况、心理、彼此的关系、对事情的处理态度等,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其实你们的想法也有道理,就是没有考虑到某某因素,所以效果不像你们想像得好”。在这样的交流中,孩子没有遇到简单的否定,而是得到了家长的理解,他会很高兴、很顺畅地接受父母的指点,调整自己的做法,向合理的正确的方向靠拢。
考中考后1、中考过程中及考后父母应多关心孩子的心理需要,如对中考结果的过分担忧,焦虑的关注,对孩子考中考后一些消极情绪的关注等等。
2、还有就是给孩子考后放松的空间,如要求孩子散步、出外走走,注意运动等等。有条件的家长可带孩子一同去外出旅游等。
3、少训斥,批评和责骂,多鼓励,支持。中考前后学生由于长时间的学习压力,造成部分学生心理比较敏感和脆弱,这段时间里要注意关心自己的孩子。
言行篇-----中考生家长言行六忌
面对中高考,许多考生家长内心也越来越焦虑紧张。他们为孩子考什么样的高中和大学而思前想后;为孩子的功课复习着急上火;为孩子身体能否承受重荷担忧操劳:为孩子能否考好而忧心忡忡。所有这些,导致了许多家长或多或少的行为“变形”,进而造成对考生心理的负面影响,使他们压力增大、情绪波动、心神不宁、信心动摇。为此,家长应该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注意自己的言行。
许多专家认为,考生家长应:
一忌如临大敌
一些家长在孩子备考过程中,内心充满了担忧甚至恐惧,经常寝食不安,心慌意乱。这种在家长身上表现出的“考试焦虑症”,不仅会直接感染学生,影响他们的情绪,而且,会使家长失去冷静,不能为孩子提供有效的帮助。所以,家长必须保持情绪的稳定,注意用自己的积极乐观去冲淡孩子内心的紧张不安,避免因家长的慌乱带给孩子“高考很可怕”,“对高考没把握”的消极信息或暗示。
二忌唠叨无度
越是临近中高考,一些家长越觉得对孩子不放心,所以总想对孩子多叮嘱几句,诸如"十年寒窗,在此一举","离高考还有10天","你可要为父母争口气",“你可要好好复习呀!”等等。有些家长一说就失去了“刹车”,不管孩子现在在干什么,不管现在需不需要说,只管从“考试”讲到“就业”,从“分数”讲到“前途”,从“学业”讲到“良心”只讲得孩子心烦气躁,难以静心。有些家长不停地督促孩子学习,施加压力,使得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容易和家长发生矛盾。这样显然是不行的。家长大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父母也应当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他们自己又何尝不想考个好成绩,进入一所好高中好大学呢?所以,在短短的十几天里,过分“叮嘱”只会对考生的生理、心理造成不良后果,。家长不要过多地干涉考生的行为,给他们一个比较宽松的学习环境。
三忌照管过甚
孩子迎接考试,家长做好后勤保证,多关心和爱护孩子,这本身没错。但精神上的关心和物质上的关照都要适度。一些家长对孩子关怀备至,一会儿给孩子送杯牛奶,一会儿削个水果,这些做法形成的压力同样会加剧孩子的紧张心理,影响孩子的情绪。从孩子们的心理感受方面看,父母的关心未必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孩子正在那冥恩苦想,爸爸走来好心相问:“复习得怎样了?”孩子刚进入连续思考状态,妈妈端来一杯热牛奶说,“先喝了再复习”,此时,孩子不得不切断思路。家长的这种干扰性的关心,需要防止,需要研究如何恰到好处。其实,面对坐在书桌旁的孩子,父亲不问也罢;看着孩子专心学习,母亲把牛奶悄悄送上就行。另有一些家长,临到考试时就怕孩子吃不好,影响了学习,于是就努力改善伙食。结果造成孩子肠胃不适,消化不良。心理专家指出,考试期间,家长和孩子的关系非常敏感。家长对孩子异乎寻常的关心照顾、严格要求和体贴安慰,都会让孩子感受到临考前的紧张气氛,其效果往往与家长的苦心背道而驰。
四忌期望过高
一些家长从自己的意愿出发,对孩子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要他们“一定”要考上××中学,或者希望他们考上××高中、然后考上某某大学。这些期望,和老师对学生的期望,考生对自己的期望一起,像"三座大山"一样压在了考生的头上,使他们承受巨大的压力。这些压力往往是他们难以在考试时轻装上阵,也就难以发挥最好水品。家长高要求,高期望,以及行动上有意无意地催逼、威胁、强迫和施加种种压力,只能导致心理紧张和考试失利。为了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家长应该消除一切强加在孩子头上的心理压力。做父母的对子女有期望、有要求,但不能不切实际地人为拔高。脱离了现实状况、脱离了考生实际水平和能力的过高期望值,常常会造成事与愿违、适得其反的结果。不要在子女考试前给孩子"立军令状"。应多鼓励、开导,消除考生的紧张情绪,并帮助确定合适的奋斗目标。
五忌反差太大
因为中考,有的家长总是小心翼翼,不敢大声讲话,不敢大步走路,看孩子的眼神都怕惊动了孩子;有的家长变得比平时更严厉,有的变得比平时更亲切;家里的饭菜变得更加讲究、更加丰盛;妈妈请假在家,专门来服侍要考试的儿子。这一切变化,都会使孩子内心不安、紧张和无所适从。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环境的变化必然会引起主体的一种适应过程。孩子在家庭环境的这种变化中,也得主动或被动地适应。这种适应过程往往引起人生理心理上的一些变化,包括精力的消耗。更何况,如果孩子不能适应或没来得及适应,对考试就会有不良影响。所以,家庭环境或氛围的改变不宜太大。除了像家庭不和、夫妻吵架、搓麻打牌、宾朋不断这种必须改变的之外,保持原样未尝不好。这会有利于孩子情绪稳定,精力集中。
六忌盲目攀比
有些家长经常在孩子面前谈论别人的孩子,像“人家某某的妈妈说某某学习特别勤奋,每天晚上学习到深夜”或是“听说某某学习效率特别高,你向人家学着点”,“某某的孩子去年考到了××中学某某大学,你要得比他更好呀!”等等。这样容易让孩子受到精神打击而丧失信心。父母应该要明白,人与人是不同的,硬拿自己的孩子与人家相比,很多时候可能会把自己孩子的优势、长处也比没了。这让孩子没有了信心不说,家长也很容易心理受挫。而冷静地与孩子分析自身的长处及缺陷,多肯定以鼓舞士气,并让孩子确定近期复习策略,以扬长避短,考出自己的水平,这才是我们家长最应该做的。
心理医生对中高考学生的心理提出了多种治疗方法。最好的方式是让学生渲泄情绪,把心中的苦恼、烦躁讲出来。家长要同学生多谈心,耐心倾听子女的想法,针对他们的思想情绪进行开导。要对子女多鼓励,少批评,要帮助子女正确认识中高考,使他们认识到考试既是人生的一次拼搏的机会,但也不要压力太大,要相信自己的基础水平。
只要复习的知识全面了,是会考出水平来的,不可能轻易考砸的。家长同子女也不应该过多地议论考试,对学生在模拟考中出现的一时水平下降不应过多的责怪,要帮助他们找原因,不能流露出对学生失去信心的情绪,以免影响学生的信心。
帮助学生调整好考前的心理状态,是考前的重要一环。心理医生认为这方面有许多方法,可以让学生暂时转移一下注意力,在紧张的迎考中也可以适当调剂生活,抽出一点时间来,从事一下自己感兴趣的文娱、体育活动,放松一下紧张的心情。也可以进行心理辅导,调整心理状态,如用心理暗示、心理想象等方式,回忆自己成功的经历,提高自己的信心。
情绪篇----中考生家长避免五个情绪误区
在中考复习的一段时间里,家长的焦虑心情丝毫不亚于孩子,但家长如果不能调整好心态势必影响考生的情绪。我认为,中考前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考生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考试前家长的情绪要稳定,而且要保持愉快的情绪,避免5个情绪误区。
过分关爱:
家长对孩子的照顾无微不至,有的家长请假回家,一心一意照顾孩子中考。孩子写作业时,家长一会儿到屋里给倒杯水,一会儿拿些吃的。家长的过分关爱在这种时候就是给孩子压力,增加孩子负担,孩子会想“爸妈这么照顾我,如果考不好,怎么对得起他们呀?”这会影响孩子复习功课。
过分关注:
孩子的一举一动,家长都看在眼里,不停地打听,有的家长孩子接个电话也要问半天:“谁来的电话呀?男同学,还是女同学?说什么事呢,这人学习怎么样?”家长这种对孩子的过分关注会让孩子感觉没有自由的空间,导致孩子与家长的心理对立。
过分期待:
部分家长对孩子期望值太高,有的把所有的期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你一定要考上重点高中,一定要如何如何”。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实力,家长过分期待,超出孩子的能力,就会给孩子造成压力,引起心理波动。
忽视心理:
有的家长只重视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不去了解孩子心理,与孩子沟通时不能站在与其平等的角度,而是居高临下。这样的家长应该改善与孩子的关系,增加与孩子的沟通。尤其是在中考前要做到,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让孩子感觉安稳舒适。
只言教不身教:
有的家长不断给孩子输入集中精力、充分备考的观念,却是说一套做一套:自己回家就看电视、打麻将,不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影响孩子的复习。
饮食篇----均衡饮食保持大脑能量充足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营养中心主治医师陈超刚指出,考生复习任务繁重,大脑处在高度紧张状态,营养需求增多,科学合理安排考前和考试期间的饮食,对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和使大脑处于良好状态极为重要。
问:中考考试期间的饮食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原则上与平时饮食无特别不同,盲目进行“营养冲刺”容易造成肠胃不适陈超刚指出,考试期间的饮食安排,原则上应与平时饮食无特别不同。由于饮食不当,引起考试失败的事例不胜枚举。考生和家长在考试期间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进补。每逢大考,许多家长总要买些补品来“补”孩子大脑。事实上,学习和记忆,很难通过短期补充营养保健品得到迅速提高。二是贪多求快。大鱼大肉、山珍海味,不少家长担心自家孩子营养不足,变尽花样,遍求良方,佳肴美味供应不绝。结果是孩子不但吸收不好,导致腹泻、不舒服、食欲不振,还会导致吃得过多、过杂,增加胃肠道血
流供应,却使脑内供血供氧相对减少,最终导致大脑迟钝,思维不敏捷。
三是低血糖反应。考场上常常发生晕厥的考生,多是因为血糖供应不足,引起的低血糖反应。引起低血糖反应的考生主要的饮食原因可能是不吃早餐,或者因正餐主食不够所引起。因而考生平时注意讲究均衡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是获得中考成功的必备因素。
四是食谱大变脸。有的家长喜欢在考试前夕为孩子准备特别的饭菜。考前大换食谱是考生饮食的大忌,原因在于:肠胃对一些特别的食物,需要一定的适应期。如果食谱大变脸,可能会造成肠胃不适。因此,考前复习冲刺,但营养切勿冲刺,否则适得其反。只要日常养成了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规律,考试期间也就无需更改,特别考试前三天不要突然吃一些不熟悉的食物或不经常吃的食品。
五是饮食不卫生。饮食不卫生包括随意进食街头摊贩、无卫生证照食品店,过多进食冷饮、雪糕、产气的碳酸饮料等食品,暴饮暴食,不按规律进食,不注意个人卫生等。饮食不卫生,后果是腹胀、腹泻,甚至严重脱水引起休克,将直接影响考试,不能不引起学生及家长注意。
问:中考复习期间如何合理安排饮食?答:饮食要兼顾平衡,注重多样化
1、吃够主食,保证大脑能源的充足供给。大脑中葡萄糖不够,大脑的兴奋性就会下降。血糖的主要来源是粮食和谷物,如面包、馒头、米饭、面条等。
2、足量的肉、蛋、豆、奶,保证足够的蛋白质。蛋白质中的赖氨酸有增强记忆的作用。每日一个蛋、两杯奶,3两肉或鱼,4两豆腐,可基本满足中学生一日蛋白质的需要。
3、适量脂肪,帮助增强记忆力。脂肪中含有大脑记忆功能和活动必需的物质“磷脂和胆固醇”,适当吃如奶类、蛋类、动物肝脏、瘦肉、花生和核桃等食物,可帮助学习,还可增进身体发育。
4、营养全面,饮食均衡。新鲜蔬菜、水果等可提供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元素,可减轻机体疲劳,帮助提高学习效率。因此,饮食要兼顾平衡,注重多样化。此外,食物的合理搭配,可帮助提高营养的吸收效率。
中考前家长要做什么帮孩子做好考前调适
中考临近,考生们做好心理调适,对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考出好成绩很重要。那么,作为初三学生的家长应该怎样帮助自己的孩子做好考前的心理调适,在中考前发挥自己的作用呢?笔者在此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要帮考生调节好生活规律。临考前的三五天最好不要再让自己的孩子拼命学习了,而是要让孩子彻底地放松下来,到公园里赏赏花、散散步,到郊外去玩几个钟头,使自己的精神能够从紧张的学习状态中解放出来。要让孩子有意识地贮存一些精力去参加考试。许多有经验的家长和教师,在临近中考的前三天,就逐步让孩子放松,让他们打球、爬山、游泳,做些有趣的活动。
第二,合理安排好考生的睡眠。学生在应考前两三天的睡眠特别重要。如果睡得好,在考场上就会头脑清楚,思路畅通,潜能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因此,考前两三天不要再开夜车,扰乱自己的生物钟,以致影响考试。如果想准备得充分一点儿,可以稍微早睡点儿,如1011点以前入睡,早晨67点起床,这样不仅保证有78个小时的睡眠时间,而且整个上午会头脑清醒,精力充沛。
第三,合理安排好考生的饮食。临考前,大脑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身体消耗能量较大。临考前715天如果饮食安排得当,吃得好,及时补充体能消耗,必将大大提高大脑的学习效率。能提供给身体必需的热量。食物一定要避免过于油腻,天气进入六月份后逐渐变热,考生的食物应以清淡可口、易于消化和吸收为主。
第四,不要给孩子加压。临考前,家长对考生在生活上给以照顾是必要的,但不可过分关照。有些考生家长在考前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就对考生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实行“特殊优惠”。这些行为有时会无形中加重考生的心理负担,渲染了考试前的紧张气氛。家长千万不要左嘱咐,右叮咛,唠叨个没完,而是像往常,把吃的、用的准备好,让考生以平静、轻松的心态中去参加中考就可以了。
中考前家长应该怎么做
中考是对学生初中四年文化知识与综合能力的终结性检验,中考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前途和命运。中考不只是考学生,也是考老师,考家长。那么,中考前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1、情绪要稳定。中考前家长的焦虑心情丝毫不亚于孩子,但家长如果不能调整好心态必然影响学生的情绪。考前产生焦躁不安的情绪则必然影响学生的复习,影响学生考试的临场发挥。如发现孩子精神压力过大,要帮助进行疏导。
2、家庭环境要温馨。中考前几天是一段特殊的时期,作为家长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安静温馨的环境,请不要无谓的和孩子闹情绪,或为一些琐事批评孩子,指责孩子,家长要做出一些牺牲,不要把孩子关在房里,自己看电视,要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
3、告诉孩子要尽最大努力,只要做到问心无愧,其余不要考虑太多。不要在中考前过分给孩子“关爱”,一会儿到屋里给倒杯水,一会儿切块西瓜,这样做会给孩子增加压力,增加负担,会影响孩子复习功课。
4、要搞好饮食卫生。中考前几天,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提醒孩子不要在小摊点买饭,离学校近的学生要尽量回家吃饭。饭食以清淡可口,营养丰富为主,切忌过分油腻。早餐对孩子一天的精力影响很大,家长一定要给孩子准备营养丰富的饭食,让孩子吃好。
5、要做好必要的督促检查。既要让孩子集中全力复习,又要保证休息时间,晚上十点半之前要督促孩子睡觉。
6、同孩子谈话要谈到点子上,让其感到家长真切的关爱,切忌唠叨不休,讽刺挖苦,给学生增加不必要的精神负担。
7、部分家长对孩子期望值太高,“你一定要考上重点,一定要如何如何”。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实力,家长过分期待,超出孩子的能力,就会给孩子造成压力,引起心理波动,影响学习。
8、中考前要帮助孩子准备好考试用具,要买正品文具,保证质量,防止意外原因造成的不必要的影响中考是对学生、家长、老师智力、耐力、心理承受能力的综合考验,是对家长是否称职的检验,让我们家校通力协作,共同为孩子撑起求学成才的蓝天吧!
中考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孩子要中考,最着急的似乎总是父母,他们除了不能替孩子学习,其余能做的都做了,有些人还不忘每天来那么一两堂"思想教育课"。孰料,往往事与愿违,换回的是孩子烦躁的心情与下滑的分数。为了避免这种现象,以下五个"不"希望家长朋友牢记在心。
一是不提过高要求。家长对孩子可以有期望,但未必太高。多高叫高?达不到的就算高。过高期望带给孩子的是过大的心理压力。一位家长偶尔翻开孩子的日记,却看到这样一句话:"考不上三中就死"。看起来是自杀,本质上却是以自杀的方式杀最亲的人。原来,孩子的父亲在他5岁时就去世了,母亲把所有的感情都放在了孩子身上。最近,孩子的成绩降到了17名,自己接受不了了。咨询时我问孩子"你有什么幸福的事情"时,十几岁的少年却淡淡地回答"没有意思"。"没意思"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对吃"没意思"导致厌食,对学"没意思"导致厌学,对异性"没意思"导致交往淡漠,对活着"没意思"则会导致轻生。如果家长的期望高到孩子无法达到,内心就会走向空虚和绝望。为人父母者及早认识到这一点是极关键的。
二是不搞过度关照。有一个即将高考的女孩,对于母亲的照顾非常苦恼。刚想喝水,妈妈已经倒好端来了;刚要剥鸡蛋,妈妈已经送上一个剥好的。这在别人看来也许是件幸福的事,可是在孩子眼中却分明代表着一种语言:考不上不行。关照是必要的,过度关照则会转化为巨大的感情压力。
三是不求过度用功。有位家长晚上鼓励孩子硬挺熬夜,早晨还用冰镇毛巾叫孩子起床。结果孩子到了学校脑袋不清醒,听课只是走形式、做样子。孩子不感激家长的做法,但也只能被动地接受。
四是不做过度反应。一位父亲,听说女儿模拟考试考砸了,一怒之下打起自己的耳光来,弄得一家人抱头痛哭。父母的心理素质如此脆弱,也就难怪孩子对考试神经过敏了。
五是不可"说所欲说"。亲子关系大量表现为语言关系。家长不妨多说点孩子爱听的,切不可唠叨那些孩子一听就捂耳朵的。如能做到以下几点那是再好不过:可说可不说的不说,说了还不如不说的坚决不说。
那么家长应该做什么呢?首先要牢记三原则:好心肠、好方法、好效果。首先要考虑孩子的需要,而不是一味从自己的想当然出发。我们曾经分别对一百余名家长和孩子做过调查。孩子们最渴望的是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最担心的是自己考不上好学校;家长们最担心的是孩子不好好学习,最渴望的是孩子好好学习。由此可以明显看出两代人关心点的不同。对此我给家长们提出以下可操作性的心理策略:
一是同理。这是借用了心理咨询中的一个概念,即站在对方立场上去感受。比如一个要中考的女生,为了学习就猛喝苦咖啡。家长在一边说:"孩子,人生没有吃不了的苦。"那个女孩是什么感觉呢?她觉得家人太不理解自己了。家长只有有颗与孩子同理的心,相处起来才容易。
二是平常。平常不等于不力争上游,而是保持平常的家庭氛围。有的家长平时大嗓门都习惯了,可是孩子中考前父母却打起了哑语。这样做带给孩子的不是平常心,而是怪异和紧张。平常的家庭气氛才能带给孩子内心的平稳感。
三是服务。首先是心情服务。好心情是相互感染的,父母都有好心情,孩子自然也愉快。其次是餐饮服务,但要谨防"费力不讨好"。最好让孩子自己定菜谱,家长当好后勤部长足矣。
四是不管。有些是家长该管的,但有些是不必管的。考前家长可帮助孩子"侦察"路线,关照考试备品。但学习本身是孩子的事,管得太多容易引起孩子逆反。特别要防止说些"你表哥都考上清华了"等等。切记:表哥是表哥,自己是自己,孩子活好自己才是硬道理。
中考是对孩子心理上的一次磨练。当孩子在考前出现以下情况时,家长应引起足够重视:成绩无缘故下降,情绪无缘故波动,人际关系无缘故紧张(比如恨老师、恨同学)。这都是考前心理失衡的表现,应及早通过心理咨询寻求解决。
各位家长:
刚才校长已经讲得很到位了,我在此再一次对各位的到来深表感谢。你们的到来就是对孩子最大的帮助,也是对学校工作的最大支持。
其实,面对中考,从心理层面上看,家长的压力普遍要比学生更大,因为中考是孩子一生中第一次面临的人生路口,它是一种分流的考试,决定着今后的人生定向,是人生中一件大事;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全市有近2万名中考考生,可谓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谁冲在前就能过河,稍有不慎放松就可能意味着前面九年的努力都付之东流。在中考前的这仅有的时间里,我们一定要以孩子复习应考为中心,孩子、学校、家长三方面共同努力,确保孩子在中考中取得理想成绩。一、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骄傲、自以为是心理严重。对基础题重视不够,对老师反复讲的以为会了,思想上轻视,上课不专心听讲,作业马虎。致使发生不该有的错误。
2、欠自觉、紧迫感还要加强。时间利用率不高,即便是这些好同学,也要喊了才动手看书、读书。甚至有对异性过于关注,致使学习分心。3、三分钟热度,毅力不够,懒惰心理在部分人身上还表现严重。一遇拦路虎就放弃,有的难题老师劝解在了黑板上也不能主动记笔记。甚至老师要求订正好,交起来的还是白卷。
4、不重视各课知识的系统梳理,做到融会贯通,以一胜百;或不注重彻底弄懂练习训练上做错的题目,做查漏补缺的工作;或是只顾于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去深入钻研,遇到不懂的问题不去及时请教老师,喜欢与其他同学的对答案,或者只满足于听老师课上来讲解,似懂非懂,能力水平得不到提高。
5、压力过重,一味用功,不会合理安排时间,不会休息,往往上课无精打采,这样事半功倍,得不偿失。
三、作为家长,此时该做些什么
今天,我们坐在一起的目的是什么,就是商讨怎样帮助孩子在原有基础上多得一分。
虽然我们说,一分根本代表不了什么,它说明不了一个人聪明或者愚笨,能力达还是能力小。但却意味着能不能考上理想的高中,意味着一个孩子甚至一个家庭能不能改变命运,这一分预示着你将来的身份,无业、农民、工人、都市白领还是都市无产阶级,预示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这一分说明你是不是中考状元,是不是人们注目的焦点;这一分决定着是一万元还是两万、三万甚至更多;这一分决定你能不能上重点班,而重点班则意味着能遇到更好的老师、接受更好的教育。而这一分,可能只是阅卷老师的一个小小的粗心,是考生漏掉的一个标点,是考卷上的劣质铅笔留下的一团污迹。在一分面前,莘莘学子的命运就如浮萍一般,小小的一个雨滴就会让它倾覆。这就是残酷的现实,是上帝的一个玩笑,是合乎法律的不公和冷漠。
但怎么得到这宝贵的一分呢,平心而论,家长的作用是很有限的,帮不上多少忙;可家长的态度和情绪,却往往对考生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我们表现得过于着急,只能给孩子带来逆反心理和负面影响。所以,孩子要中考虽然是一件大事,家长最好还是应该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和乐观平稳的情绪,这是比什么都重要的。下面的建议,希望对考生家长有一些启发。
(一)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初三学生学习负担重、心理负担大、一点小小的波折就很容易动摇他的自信心,情绪上普遍比较消极,请听他们的苦衷:
——我们是最苦最累的人,作业和考试像山一样压下来。我就像被压在五台山下的孙悟空,永世不得翻身。孙悟空逃不出如来佛的手心,我逃不出老师和家长的手心,考试成绩不好就倒霉,就被念“紧箍咒”。孙悟空还有唐僧师傅来救他,我们可没人来救
——我觉得不能做到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就是十恶不赦。家长天天警告我,学习成绩不好的可怕前景:大学没你的份,今后你就永远是低收入的打工仔,高学历、就业、住房、婚姻、医疗等都没有保证,看你以后怎么生活?这么悲惨的未来,我还有什么脸活在世上?
我们说,在现代社会,一个人的成功15%靠智力,85%靠的是非智力因素。一个人的勤奋、毅力、信心、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成功的重要因素。没有平时学习的充分积累,学生考不好,同样,没有积极、自信、稳定的心理,学生在考场上也不能正常发挥。以惠凯豪为例,平时成绩起伏较大,总体上也并不很突出,但正是心理上没有大的压力,所以能出色发挥。而一向居年级第一的某位学生,心理压力太大,以至于害怕考试,连本次月考都没有参加。因此,在中考之前,我们最好以“积极的心理暗示”帮助孩子减轻压力,建立自信心。应该遵循“低调要求”原则,少给孩子施加压力,而以新鲜的、幽默的方式帮助孩子放松。我们有责任帮助孩子克服考试焦虑。但如果我们表现地比考生还紧张,这就会对考生形成消极暗示。在有的家庭中,只要考生在家里,父母就压低声音说话,生怕影响考生学习,为此孩子往往会向家长发脾气:你们怎么了,个个低声下气,我闷死了!不会开开玩笑、来点幽默,聊聊天?有的家长每天要问考生复习或测验的情况,尤其是问模拟考试的分数、名次。这对初三学生也不合适,考生常会与家长发生冲突:考试是我自己的事,你们别问了,烦死了!
家长们主要应该明确,家庭不是学校,更不是考场,在家里最好不要过多地说考试的事情。当孩子为准备中考呕心沥血时,家庭应该是孩子舒适轻松的避风港,是休息和放松的驿站。若孩子因用功而感到疲劳,家长还应提醒他在考前适当减少一些学习时间。要让孩子吃好、睡好,养精蓄锐。但也不必对孩子有更多的特殊照顾,即使给孩子增加营养,也最好是“不显山、不露水”,对孩子的关注应是“润物细无声”的。中考前和考试期,家里特别需要宁静平和,只要一切正常,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支持。也许,低调一点,才真正能帮助孩子多得分。就好比打太极拳,欲进则先退、愈高则先低。当孩子感受到轻松,学习的效果才更好,感受到家人充分的温情,才会产生更强烈的上进心。
(二)家长可做的主要是:
1、适当运动,保持良好健康状态。目前,不少考生不同程度地患上了“考试焦虑症”,症结就在于“一心只读圣贤书”,生活安排得太单调。有这样一个著名的公式:“8-1〉8”,意思是从8小时中拿出1小时运动、娱乐或休息,尽管只学了7小时,效率却胜过学满8小时。在紧张的备考阶段,考生要克服心理压力,合适的体育锻炼能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合适指的是那些对抗性不强的运动,例如在复习间歇跳10分钟绳等等。此外,散散步,听听音乐,晚上看看新闻,都有助于调节情绪、缓解压力。
2、提醒考生安排好作息时间,不开夜车,调整“生物钟”。许多考生在考前都有开夜车的习惯,晚上比白天更兴奋,学习效率更高。然而,考试都是在白天进行,调整自己的“生物钟”,让自己能在白天进入最佳状态,这一点对考生来说非常重要。特别是考前,可以采用每天晚上有意识地比前晚早睡几分钟的办法,逐步调整过来。
3、创造一个温馨平和的家庭环境,淡化紧张气氛,与孩子谈笑风生或共同运动。多与考生进行心理沟通,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当好孩子的“心理保健员”。
4、给孩子以自信心和勇气,给其信任和鼓励,做孩子的精神支柱。比如引导孩子每天给自己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每天复习之后,考生通过回想自己这一天的收获,比如“我今天又做对了哪道题”、“我今天又发现了哪个漏洞”,对自己一点一滴的收获都加以肯定,以此来调节情绪,以良好的心态迎接中考。
家长要做孩子情绪的镇静剂、安慰剂,这样就容易使孩子心情舒畅。在孩子中考前后,家长只需扮演一个受考生欢迎的朋友角色,您可做的事情并不多。需要家长做什么,孩子自己是会提出来的,家长尽力而为就可以了,孩子反感的事情千万不要去做;要理解和爱护孩子,帮助他们顺利度过这一关键时期。(三)注意几个切忌:
①切忌期望过高。不少家长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爱把“至少要考多少分”、“一定要上什么学校”之类的话挂在嘴边,殊不知这样做不仅起不到激励作用,反而让孩子愈发悲观、焦虑,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其实,到了这个时候,孩子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基本上已成定局,短时间内不可能有“质的飞跃”,因此,对家长来说,首要任务就是正确了解孩子的状况,接纳孩子的现状,不提不切实际的要求,你不妨告诉孩子:“只要尽到最大努力就行了!”②切忌制造紧张空气。为了给孩子督战助阵,有些家长刻意制造出“一级战备”的考前状态,如请假在家做“专职后勤”,晚上绝不打开电视等等。其实,这样做反而会让孩子觉得压抑、烦闷,“透不过气”来。明智的做法是,家长该干嘛就干嘛,同时,尽量避免出现对孩子的心理产生消极影响的事件,如夫妻吵架、邻居冲突等等,营造温馨、宽松的家庭氛围。
③切忌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自信心能让考生把现有水平发挥到最佳程度,在考前阶段,家长对孩子要鼓励、肯定,不要动辄批评、指责。当孩子某一次考前测验失利时,一味责骂只会让孩子更加缺乏自信,甚至自暴自弃,这时,家长最好多与老师、孩子沟通,共同找出失利的原因,帮助孩子尽快走出失利的阴影。
④切忌唠叨。在孩子复习迎考期间,一些家长总爱在孩子面前反复念叨“你要加把劲啊!”、“你一定要考好呀!”等等,这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加重思想包袱。你有这唠叨的功夫,不如给孩子讲讲笑话,让他的神经放松一下。
我们不必因为孩子中考,讲话声音就放轻,电话线都拔掉,绝对不开电视机,每天要烧很多菜,其实每天微笑着迎接孩子回家,微笑着送孩子出门,做回你本色的父母,就可以了。
各位家长朋友,离中考已经时间有限,想通过这短短的时间使孩子的成绩有惊人的飞跃,是比较神话的。在能够正常复习的情况下,学生的知识水平基本已经定型,与其喋喋不休的质问、责骂、恐吓、威胁,不如给孩子制造和谐愉悦的心理。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考生的学习效率和考试成绩,“适度紧张”才是最佳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考生才会信心十足,平心静气,精力集中,思维敏锐,答题准确。
最后希望每位家长都尽量能用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孩子的中考,祝愿孩子们在你的关爱中心想事成,取得中考的好成绩!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初三孩子寒假,中考家长必须未雨绸缪的5件大事》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初三孩子寒假,中考家长必须未雨绸缪的5件大事: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初三孩子寒假,中考家长必须未雨绸缪的5件大事》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20521.html
- 上一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 下一篇:201*年裕安中学寒假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