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初二 期中总结复习

时间:2019-05-28 21:11:05 网站:公文素材库

初二 期中总结复习

初二期中总结复习

教学目标:复习回顾分式、反比例函数及勾股定理的定义、性质和运算。第十六章分式

A1.分式的定义:如果A、B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B叫做分式。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不为零,分式值为零的条件分子为零且分母不为零

2.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AACAACBBCBBC(C≠0)

3.分式的通分和约分:关键先是分解因式4.分式的运算:acbcabcdnacbd;abcdabdcadbc()nbbaanabacadbcadbc,cbdbdbdbd

分式乘法法则: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分母。分式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分式乘方法则:分式乘方要把分子、分母分别乘方。

分式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分式,然后再加减

混合运算:运算顺序和以前一样。能用运算率简算的可用运算率简算。5.任何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的零次幂等于1,

a1(a0)0an1na(a0)

即;当n为正整数时,

6.正整数指数幂运算性质也可以推广到整数指数幂.(m,n是整数)(1)同底数的幂的乘法:aaa(2)幂的乘方:(3)积的乘方:

(a)a(ab)nmnmnmnmn;

;

nnabm;

an(4)同底数的幂的除法:aamn(a≠0);()nb();(b≠0)(5)商的乘方:banan7.分式方程:含分式,并且分母中含未知数的方程分式方程。

解分式方程的过程,实质上是将方程两边同乘以一个整式(最简公分母),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

解分式方程时,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时,最简公分母有可能为0,这样就产生了增根,因此分式方程一定要验根。解分式方程的步骤:

(1)能化简的先化简(2)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化为整式方程;(3)解整式方程;(4)验根.

增根应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其值应使最简公分母为0,二是其值应是去分母后所的整式方程的根。

分式方程检验方法:将整式方程的解带入最简公分母,如果最简公分母的值不为0,则整式方程的解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否则,这个解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列方程应用题的步骤是什么?(1)审;(2)设;(3)列;(4)解;(5)答.

应用题有几种类型;基本公式是什么?基本上有五种:(1)行程问题: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而行程问题中又分相遇问题、追及问题.(2)数字问题在数字问题中要掌握十进制数的表示法.(3)工程问题基本公式:工作量=工时×工效.(4)顺水逆水问题v顺水=v静水+v水.v逆水=v静水-v水.

n8.科学记数法:把一个数表示成a10的形式(其中1a10,n是整数)的记数方法叫

做科学记数法.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大于10的n位整数时,其中10的指数是n1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小于1的正小数时,其中10的指数是第一个非0数字前面0的个数(包括小数点前面的一个0)

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

kykx1.定义:形如y=x(k为常数,k≠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其他形式xy=k

1

2.图像: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属于双曲线。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直线y=x和y=-x。对称中心是:原点3.性质:

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第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二、第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4.|k|的几何意义:

ykx(k0)如下图,过反比例函数图像上任一点P作x轴、y轴的垂线PA,PB,则所得yxxy的矩形PAOB的面积S=PAPB=

ykx,xyk,Sk。

5、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确定

ykx中,只有一个待定系数,因此只需要一对

方法仍是待定系数法。由于在反比例函数

对应值或图像上的一个点的坐标,即可求出k的值,从而确定其解析式。第十八章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

2.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经过证明被确认正确的命题叫做定理。

我们把题设、结论正好相反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做它的逆命题。(例: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逆定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代数式、、中,分式有()(考察知识点:分式的定义)

x3mnxA、4个B、3个C、2个D、1个

2、当路程s一定时,速度V与时间T之间的函数关系是()(考察知识点: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A.正比例函数.B.反比例函数;C.一次函数.D.以上都不是.3、对于反比例函数y质)

A、点(-2,-1)在它的图象上。B、它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2x2amnx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考察知识点:反比例函数的性C、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D、当xA、61cmB、85cmC、97cmD、109cm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1、反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经过点A(-3,1),则k的值为。

(考察知识点:反比例函数的意义)12、函数y=

5xx3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考察知识点:分式的意义)

13、甲、乙两人从同一地点出发,甲往东走了4km,乙往南走了3km,这时,甲、乙两人相距______.(考察知识点:勾股定理的应用)14、化简:

a4a4a4x9x3222。(考察知识点:分式的化简)

15、若分式的值为0,则x的值是()(考察知识点:分式的性质)

kx16、若双曲线y(k0)在第二、四象限,则直线ykx2不经过第象限。

(考察知识点:反比例函数的性质)17、如图,已知△ABC中,∠ABC=900,以△ABC的各边为过在△ABC外作三个正方形,S1、S2、S3分别表示这三个正方形的面积,S1=81,S3=225,

则S2=。(考察知识点:勾股定理的应用)18、已知反比例函数yax和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的两个交点分别是A(-3,-2)、

B(1,m),则2kb。(考察知识点:反比例函数的意义)19、若关于x的方程

x3x2m2x有增根,则m的值为()(考察知识点:增根的意义)

20、如果Rt△两直角边长分别为5cm和12cm,,则斜边上的高为()(考察知识点:勾股定理的应用)

三、解答题(共60分,写出必要的演算推理过程)21、(8分)先化简,再求值:(

1x11x1)1xx2,其中x5.(考察知识点:分式的化简)

22(8分)解方程: 

32x2+ 11x=3.(考察知识点:分式方程的解法)

23、(8分)△ABC中,AB=10,BC=12,BC边上的中线AD=8,求AC的长。(考察知识点:勾股定理的应用)

24、(8分)8、现要装配30台机器,在装配好6台以后,采用了新的技术,每天的工作效率提高了一倍,结果共用了3天完成任爷,求原来每天装配机器多少台?(考察知识点:分式方程的应用)

24、(10分)如图,△ABC中,∠ACB=900,AC=7,BC=24,CD⊥AB于D。(1)求AB的长;(2)求CD的长。

(考察知识点:勾股定理的应用)

CADB

扩展阅读:初二数学知识点总结(期末复习最好资料)新人教版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复习

一、全等三角形

1.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理解:①全等三角形形状与大小完全相等,与位置无关;②一个三角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可以得到它的全等形;③三角形全等不因位置发生变化而改变。2、全等三角形有哪些性质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理解:①长边对长边,短边对短边;最大角对最大角,最小角对最小角;②对应角的对边为对应边,对应边对的角为对应角。

(2)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对应中线、角平分线、高线分别相等。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边边边: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SSS”)

边角边: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SAS”)角边角: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ASA”)角角边: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AAS”)方法指引斜边.直角边: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HL”)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4、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1):已知两边----找第三边(SSS)找夹角(SAS)找是否有直角(HL)找这边的另一个邻角(ASA)已知一边和它的邻角(2):已知一边一角---已知一边和它的对角找这个角的另一个边(SAS)找这边的对角(AAS)找一角(AAS)已知角是直角,找一边(HL)找两角的夹边(ASA)找夹边外的任意边(AAS)(3):已知两角---练习二、角的平分线:从一个角的顶点得出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称这条射线为这个角的平分线。1、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判定: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三、学习全等三角形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正确区分“对应边”与“对边”,“对应角”与“对角”的不同含义;

(2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要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3)“有三个角对应相等”或“有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4)时刻注意图形中的隐含条件,如“公共角”、“公共边”、“对顶角”(5)截长补短法证三角形全等。

第十二章轴对称

一、轴对称图形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1.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如果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

2.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与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3、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知识回顾:3、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轴对称图形A轴对称A"图形BACBCC"B"区别(1)轴对称图形是指()一个具有特殊形状的图形,只对()图形而言;一个(2)对称轴()不一定只有一条如果把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部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就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1)轴对称是指()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必须涉及()两个图形;(2)只有()一条对称轴.如果把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拼在一起看成一个整体,那么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联系

4.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①关于某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②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③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④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⑤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定义: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也叫中垂线。2.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3.判定: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三、用坐标表示轴对称小结: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①关于x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②关于y轴对称的点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③关于原点对称的点横坐标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④与X轴或Y轴平行的直线的两个点横(纵)坐标的关系;⑤关于与直线X=C或Y=C对称的坐标

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_(x,-y)_____.点(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___(-x,y)___.

2.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这个点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四、(等腰三角形)知识点回顾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①.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②.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三线合一)理解: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线就可以推知另两线。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五、(等边三角形)知识点回顾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1.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0。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①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②有一个角是60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第十三章实数知识要点归纳

一、

实数的分类:

正整数

整数零

有理数负整数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

正分数

分数

负分数小数

1.实数正无理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

2、数轴:规定了、和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要注童上述规定的三要素缺一个不可),

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

数轴上任一点对应的数总大于这个点左边的点对应的数。3、相反数与倒数;a(a0)4、绝对值

5、近似数与有效数字;6、科学记数法

7、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立方根;

8、非负数的性质:若几个非负数之和为零,则这几个数都等于零。

|a|0(a0)a(a0)二、复习

1.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算术平方根定义如果一个非负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非负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为a,算术平方根为非负数a0正数的平方根有2个,它们互为相反数平方根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22.无理数的表示定义: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即xa,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的平方根,记为a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立方根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0的立方根是0定义: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即x3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记为3a.

概念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正数有理数分类或0无理数负数3.实数及其相关概念绝对值、相反数、倒数的意义同有理数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实数的运算法则、运算规律与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运算规律相同。

第十四章一次函数

一.常量、变量: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叫做变量;数值始终不变的量叫做常量。二、函数的概念:

函数的定义: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三、函数中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求法:

(1)用整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2)用分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分母不为0的一切实数。

(3)用寄次根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用偶次根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被开方数为非负数的一切实数。

(4)若解析式由上述几种形式综合而成,须先求出各部分的取值范围,然后再求其公共范围,即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5)对于与实际问题有关系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应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四、函数图象的定义:一般的,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那么在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五、用描点法画函数的图象的一般步骤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1、列表(表中给出一些自变量的值及其对应的函数值。)注意:列表时自变量由小到大,相差一样,有时需对称。

2、描点:(在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相应的函数值为纵坐标,描出表格中数值对应的各点。

3、连线:(按照横坐标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的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六、函数有三种表示形式:

(1)列表法(2)图像法(3)解析式法七、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形如y=kx(k为常数,且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一般地,形如y=kx+b(k,b为常数,且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当b=0时,y=kx+b即为y=kx,所以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八、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图象:正比例函数y=kx(k是常数,k≠0))的图象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y=kx。(2)性质:当k>0时,直线y=kx经过第三,一象限,从左向右上升,即随着x的增大y也增大;当k0,b>0图像经过一、二、三象限;(2)k>0,b<0图像经过一、三、四象限;直线y=kx+b(k≠(3)k>0,b=0图像经过一、三象限;0)的位置与k、b(4)k<0,b>0图像经过一、二、四象限;符号之间的关系.(5)k<0,b<0图像经过二、三、四象限;(6)k<0,b=0图像经过二、四象限。一次函数表达式求一次函数y=kx+b(k、b是常数,k≠0)时,需要由两个点来确定;求正比例函数y=kx(k≠0)时,只需一个点即可.的确定5.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方程组a1xb1yc1从“数”的角度看,自变量(x)为何值时两个函数的值相等.并a2xb2yc2求出这个函数值a1xb解方程组1yc1从“形”的角度看,确定两直线交点的坐标.a2xb2yc2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第十五章整式乘除与因式分解

一.回顾知识点

1、主要知识回顾:幂的运算性质:aman=am+n(m、n为正整数)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amn(m、n为正整数)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amnabnamab(n为正整数)

nnn积的乘方等于各因式乘方的积.

a=am-n(a≠0,m、n都是正整数,且m>n)

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零指数幂的概念:0

a=1(a≠0)

任何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的零指数幂都等于l.负指数幂的概念:

1a=a(a≠0,p是正整数)

任何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的-p(p是正整数)指数幂,等于这个数的p指数幂的倒数.

nmmn(m≠0,n≠0,p为正整数)也可表示为:单项式的乘法法则:

单项式相乘,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乘,作为积的因式;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

pp-pp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法则: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用单项式和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法则: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与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单项式的除法法则:

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2、乘法公式:①平方差公式:(a+b)(a-b)=a2-b2

文字语言叙述: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相乘,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②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a-b)2=a2-2ab+b2

文字语言叙述:两个数的和(或差)的平方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

3、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的定义.

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乘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掌握其定义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分解对象是多项式,分解结果必须是积的形式,且积的因式必须是整式,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2)因式分解必须是恒等变形;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3)因式分解必须分解到每个因式都不能分解为止.弄清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内在的关系.

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是互逆变形,因式分解是把和差化为积的形式,而整式乘法是把积化为和差的形式.二、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常用方法.1、提公因式法

(1)掌握提公因式法的概念;

(2)提公因式法的关键是找出公因式,公因式的构成一般情况下有三部分:①系数一各项系数的最大公约数;②字母各项含有的相同字母;③指数相同字母的最低次数;

(3)提公因式法的步骤:第一步是找出公因式;第二步是提取公因式并确定另一因式.需注意的是,提取完公因式后,另一个因式的项数与原多项式的项数一致,这一点可用来检验是否漏项.

(4)注意点:①提取公因式后各因式应该是最简形式,即分解到“底”;②如果多项式的第一项的系数是负的,一般要提出“-”号,使括号内的第一项的系数是正的.2、公式法

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实质是把整式中的乘法公式反过来使用;常用的公式:

22

①平方差公式:a-b=(a+b)(a-b)②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a+b)2

222

a-2ab+b=(a-b)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初二 期中总结复习》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初二 期中总结复习: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初二 期中总结复习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20554.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