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语文老师的高中课改培训体会
一个语文老师的高中课改培训体会
来源:常德教育科研网作者:梁开喜
这里贴出的,是一个学员参加了7月9日至11日的高中语文课程改革学科培训之后的一些几点感想。很朴实,也很诚恳。有真切的体悟,更有严肃的思考。
我们说,高中课程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对每个老师而言,它同时也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和挑战。迷惘,焦虑,困惑,或许都是正常的甚至必要的反应,可怕的是冷漠,偏执,拒斥,是事不关己的等待观望,是无所用心的随波逐流,是自以为是的因循守旧。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希望有更多的老师关注课改,研究课改,并用满腔的热忱积极投身课改。
“现在,新课标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方向,给了我们一个实实在在的教学依据,这是我们这些能够参加新课改的老师最大的幸运了。”“今后的教师他必须是学者型的,否则,你就别想在讲台上站稳脚跟。”
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呼唤语文课程本质的回归
桃源县第八中学陈光斌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前,我们的语文教学基本上是语文课本中选了多少东西,老师就教多少东西,学生就掌握多少东西,而考查的内容也不外乎这些,学生走出校门一看,原来大家学的课文在生活中什么用也没有。进入九十年代末期,人们开始大谈素质教育,可什么是素质教育?近十年来谁也没有给出一个准确的界定,加上这些年来“高考”这个源头并没有多大的改变,因此,人们对这十年来的素质教育给的评价就是:“轰轰烈烈的素质教育,扎扎实实的应试教育”!而语文的处境更是尴尬:教师的教学理念不能形成突破性的改变,教材有什么我就教什么,我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这样语文教学的路子就越走越窄,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升几乎为零。由此,人们对语文教学的评价也越来越低,在九十年代有的人甚至对我们的语文教学来了一个彻底的否定,家长不重视,学校领导也认为语文教学重视不重视一个样,总之一句话:语文学科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日益边缘化了!
进入新课改后的今天,我们不禁要问,语文究竟是什么?高中语文应该学什么?教师在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中需要干些什么?下面我就自己的一些体会谈谈对新课标的一点粗浅的理解:
1、从课程的基本理念来看,新课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课程目标,所谓“知识与能力”,我认为还是离不开语文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授,换言之,我们还是不能丢掉语言文字等基础知识的积累,离不开语文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基本技能的培养,从这一点来说,语文教学改革似乎并不能使人相信它究竟有多少不同之处。但我们不能对新课标中出现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两个维度视而不见,而我认为新课标的重头戏也正是在于此处,为什么?因为以前的语文教学似乎并不注重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和教学方法的传授,我就有这样一个深切的感受:本人从教语文多年,首先基本上是赶教学进度,总是存在“争取两节课把某某课上完”等等这样的一些念头,而这样做的直接结果就是上课时几乎没有学生插嘴的余地,有,也是教师预先安排的问题,预先组织的答案,学生总是非常被动地看完老师的表演就下课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根本没有任何体现,老师没有激情,学生思维兴奋点不能被激发,还有什么效果可言?其次就是熟读教参,看看教参里提到了哪些知识点,我们在课堂上应该按照什么顺序把这些知识点讲完,教师不会深钻教材,因为反正有教参,还需要我们去发挥吗?学生也不会深究课本内容,因为反正有老师教,老师说的总没错吧。然后就是应付上级检查,如作文的批改,教案的书写,作业的布置等等,在实施过程中,领导总是不放心,总是怕你偷懒,于是,规定作文必须全批全改5篇6篇,教案必须一周有几节课就要有几节教案,一月一小查,一期一大查,并且总是乐此不疲,以为这样的管理就是到位了,就让人放心了!其实,它的直接结果就是让更多的老师为此而疲于应付,只是催生了更多的表面功夫,如此而已。当然,这些督促和规矩要不要?要!但你总得给教师一个自由支配的空间吧,我觉得语文教学本身就应当给学生给教师一个自由发挥的舞台和空间,有很多东西就是要靠师生的临场发挥、即兴表演的,如果节节课都把教案写得满满的,那么师生的教与学又奢谈什么积极主动?我们还奢谈什么开拓创新?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新手上课之前写了很多教案,上课之中也讲了很多知识,可学生还是听得昏昏欲睡,效果一点也不好。为什么?因为他生怕讲错了,因而过分拘泥于教案;而有经验的教师上课就不同,他的课也备了,但内容不多,上课时很多情况下也根本没有按照教案上的既定内容去讲述,但课堂气氛很好,效果也很好,为什么?因为他对教材熟悉,对于课堂上出现的疑难问题总是能够很好的解决,这才是真正的课堂教学,这才是真正地注重了过程,而不是追求结果。因此我觉得为了上好一堂课,关键是在课前要对教材烂熟于胸,好好的钻研教材,而不是为了应付检查拼命地赶写教案,钻教材和写教案绝对不能简单地划个等号,这种隐性的劳动是不能用一节教案两节教案的量来衡量的,因为从量上面来讲,它的劳动量远远大于几节教案的工作量。在课堂上应当关注的不是你教案上的内容讲完了没有,而是学生在本节课提出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学到了哪些有用的知识(我所讲的知识绝不仅仅是课本知识,它还应该包括学生学会了哪些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技巧,这些技能技巧是不是对他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有用!)课后学生对你的教学内容有什么反响,还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问题,能生发出一些什么有意义的感想和体会,能不能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能不能联类引申形成学生独到的见解、主张乃至于个人人生观价值观,从而真正实现“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在写作中学会写作”这一全新的课程理念。
2、从课程目标来看,新课标要求能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获得发展。所谓“积累整合”,就是要积累语文基础知识,这个积累还必须是经过学生自己的梳理总结的积累,必须能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还能发展学生对语文的应用能力,从而自主地解决阅读与交流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谓“感受鉴赏”,就是能在品味语文范本的过程中,感受范文的思想和艺术魅力,并能以此为依托,发展学生在课本以外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所谓“思考领悟”就是能够以一种个性化阅读和个性化的思考领悟文本中的丰富内涵,并能逐步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和质疑探究的良好习惯,学会逻辑严谨的思维方法,透彻深入的思考问题的本质。所谓“应用拓展”就是能很好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并关注多元文化和当代文化生活,而且还能利用语文知识跨越领域去探讨语文以外的知识,拓展语文学习范围,从而达到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的目的。所谓“发现创新”就是能够在阅读中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并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3、从内容编排来看,必修课五个模块,选修课五个系列若干模块,信息量是相当庞大的,但我们大可不必因此而苦恼,综观所有模块的训练目标和要求,有一个字眼出现的频率是最高的,那就是一个“能”字。新课标处处都在强调教师要教会学生“能”干什么,因此我想,只要我们的教学紧紧抓住这一个核心字眼,教会学生阅读与鉴赏的能力,教会学生表达与交流能力,那才是真正的“手中无剑而心中有剑”,那才是真正的“无招胜有招”了。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这话他老早就说了,但在今天以前,似乎是人人都会引用,却没有几个人愿意贯彻落实或者根本就没有几个人能在教学中达到这一要求罢了。如此看来,新课标环境下的各种理念要求只不过是叶老的教导的一个延伸和发扬光大而已,实质上只不过是语文教学的本质回归罢了。
因此,我以为所有这些要求其实都离不开学生自我能力的发展提高,以前很多人都在讲“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可怎么“授”,从哪些方面着手“授”,我们都是在黑暗中摸索,现在,新课标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方向,给了我们一个实实在在的教学依据,这是我们这些能够参加新课改的老师最大的幸运了。但接着问题又来了,怎么让学生去梳理总结,如何应用,怎样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和鉴赏美,怎样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质疑探究的能力,又如何才能使学生具有拓展创新的能力,如何才能应付必修和选修教材中所包含的庞大的信息量,这些问题,我们语文教师准备好了吗?一节课45分钟将如何支配?如何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它的效用,贯彻落实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老师自己首先要具备这些意识和能力,你必须能够熟练运用语言文字,能够写出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必须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从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多做一些示范和引导。为什么?因为你是老师,学生本来就是要跟你学本领的,学你的什么,就学你的语言运用的方法和技巧,学你的审美方法和技巧,学你的开拓创新方法和技巧,而不是要你告诉学生课本里有哪些内容需要掌握,考试时会考到哪些内容。由此可见,在新课标条件下,老师所面临的挑战也将是空前的,对老师的专业要求也将是极高的,你没有金刚钻就不要揽这个瓷器活儿!今后的教师必须是学者型的,否则,你就别想在讲台上站稳脚跟。以前我们提“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我们现在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主体。我想,如果每位教师都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的话,那就根本不需要别人来督促我们去读书,去接受继续教育,去继续深造了。当然,有挑战就会有机遇,我相信只要我们真正吃透了新的课程标准的本质,真正落实这些基本要求,相信我们的语文教学将会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出现在新课改的舞台上,人们对语文教学的评价会一天天的高起来,展现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将是一片广阔的蓝天。
扩展阅读:高中语文课改培训总结
高中语文课改培训总结
发布者:刘德林发布时间:201*-8-1010:10:20
语文课改培训即将结束,十天来,我认真聆听了语文课改专家的讲座,与同行进行了广泛的交流,深入反思,感到自己的陈旧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对新课程理念有了全新的理解,现总结如下。
第一、对提升自身语文专业素养的认识。
1.首先,要深入学习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教育理念,更新自己的教育观、教学观、课程观、学生观和评价观。就语文教师而言,要树立一切为了促进学生发展的理念,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语文运用、审美、探究的能力,充分发挥语文的育人功能。
2.要多读书,要有厚实的专业知识和深厚的文学素养,有这样的文化积累,教学的时候就能够得心应手。
3.要有丰富的业务知识和教学技能。包括教育学、心理学、课程学的专业知识,还要有教学设计能力,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积累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
4.教师应该是一个研究者,应该有研究的意识。不光是一个授课的具体的工作人员,还是一个研究者。研究你所在范围的专业的学科知识,比方说,语文老师,对中国的语言文学,包括对世界的文学你了解多少,要进行研究。另外,对教育学,心理学,课堂教学的一些技巧要研究。做,然后去反思,发现有什么问题,然后再来做。不断思考教学行为,认真的反思总结,这样就能不断提高。
第二、对教学评价的认识。
语文课程的评价与检测就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在评价和测试中来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要重视形成性评价。评价和检测不能只关注结果、终点,我们更要关注过程,要更多地关心平时的学习情况。
2.要重视积极的评价的激励作用。给学生一种积极的期许,让学生爱学语文,建立自信,每一阶段给予学生的评价都要能够有助于他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
3.评价的手段也要多样化,而不是简单的一个考试,一个分数。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自我的评价,同伴的评价,这些在我们的语文教学和评价过程当中要综合考虑,灵活运用。
4.要在语文实践和运用中评价,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来评价。从语文学科的特点来看,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一个是看他读书的情况,还有就是考察他积累的情况,除此之外就是口头和书面表达,鉴赏创新等方面。
第三、对处理好教学设计和实际的教学的认识。
不管任何一种教学理念,任何一种教学环境,或者任何一种课型,在课堂教学中,周密的课堂设计,始终是必要的。而且每一个阶段,每一节课都应该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不能信马由缰,这一点是肯定的。我认为处理好教学设计和实际的教学,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的实施一定是以帮助学生学习为目的。这是一个根本的价值取向。课堂的本质应该是学生有意义的学习。也就是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一种主动的状态。目标的设计、活动的设计,包括课堂上及时生成的资源、生成的问题,教师都要想着如何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课堂互动的群体效应中得到启发,得到锻炼,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习得语言,提高阅读理解、鉴赏分析和交流表达的基本能力。这样的话,我们就完成了课堂教学的任务。
2.要充分了解学生,要熟悉学生学习的起点,还要关注学生的认知风格。“有经验的教师眼睛是盯着学生”,最终语文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是教师把内容讲完了就完事。
3.要熟悉教材,吃透教材。教师一定要有自己的阅读过程和阅读体验,这样才能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可能存在的问题有一个预设,才能在课堂上和学生平等的交流,才能实现课程资源的动态生成。
4.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最重要的。语文课程的整体目标,《课标》讲得是很清楚的,再细化一点还有,一个学段,一个模块,一个单元,一个专题的教学过程,或者是课程的整体,或者是教材的要求,老师都要兼顾到,反正是要有全局,这是最重要的。其次就是在此基础上,再来分析具体到一堂课、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这就是需要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需要,全局和局部结合起来,来确定一个重点,我主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目标要有弹性。不能很死的限制在一点上,虽然我们很了解学生,但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潜力常常是估计不够的。所以课堂上有很精彩的东西出来时,你就要把目标往更高的地方推进,这点在设计的时候都要做好预计的,不能临时再想
5.要设计评价,教师的及时评价非常要紧。总体来说,廉价的表扬是没有价值的,鼓励不够,不及时给学生一个意见是不合适的。这个意见不是一定教师给,也可能请另外一个同学来评价,然后老师再跟进,或者是请学生反思,都可以。无论如何,对于学生的活动教师应该给一个反馈。这个反馈的给出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伙伴。
6.课前首先要有一个周密的设计,这样才能有目标。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又不能完全拘泥于预先的设计,课堂是多变的,很可能课堂上有一些意外,老师应该是欢迎有意外,要让学生活跃起来,最终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第四、对于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学会鉴赏和探究的认识。1.让学生自己去获得感受,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虽然他生活经验不多,阅历很浅,但是他毕竟也有自己的经历和经验。另外更多的就是他读书的经验,通过读书了解别人的生活,别人的生活实践,别人的生活经验,通过这些获得的阅读初感其实是融合了这些东西的。所以我们要尊重学生的阅读初感。让学生自己去珍视自己的阅读感受。2.让学生学会去具体分析,因为有一个确定性的问题,有一个解释的问题,就是我们的批评也应该是建立在对文本的具体分析和理解的基础上的,让学生学会根据各类具体的文学体裁,文学样式的特点、作品的特征去做解析,从形象啊,主旨啊,技巧啊,语言啊这几个主要的方面、要素去进行阐释。
3.要让学生学会调动自己的阅读经验,充满感情地通过语言文字去联想,产生想象,那么这就是一个再创造,去丰富这个形象,也就是个性化的解读,形成自己的判断。这些都是我们在进行鉴赏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要注意的。
4.让学生明白,应该是围绕语言和语言的作品去探究。探究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就是他能不能生疑,要引导学生于无疑处生疑,这非常重要。
5.关注探究的过程,让他去经历这个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来培养他的兴趣、质疑的能力,以及方法的问题。
6.选的课题要具体不要抽象,要近不要太远,要小不要大,切合中学生特点的做法是“小题大作”。
7.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时候,要注意学生的态度、作风,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对话、沟通。
第五、对于在语文学习中要强调广泛的应用实践的认识。1.语文的学科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学习语文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运用语文。语文是基本的交际工具,肯定要回到实践中去。简单讲,就是在生活实际中学语文,学了以后然后再回到生活实际中去。
2.课程目标的总目标里有一个部分是应用拓展,目标要求第一句话就是:“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这里说得很清楚,要求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这是比较高的要求。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必须下苦功夫学习,熟练地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语文素养。当然,学习语文,不能局限在语文课堂上,更要在生活工作中和其它学习领域中运用语文、学习语文。
3.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生活是学习语文的大课堂。语文素养的提高,运用、审美、探究能力的培养,语文课程五个方面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生活,离不开广泛的应用实践。
第六、要重视让学生多读书。
1.学习语文的第一要务是读书,这是大家的共识。不论从语文的学科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个要求来看,还是从高中语文课程目标以及人的发展来考虑,读书,读好书,坚持一辈子读书,这是必由之路、必然选择。
2.学习语文,就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够熟练地驾驭祖国的语言文字,达到准确、生动地表达和交流这个目标。通过读书,学习积累字、词、句、篇,掌握语文知识,理解和积累语言材料,建立语言反应机制,形成正确的语感,这样,语言运用就有了源头活水,语言表达才能鲜活、生动。3.语文育人功能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也要通过读书来实现。读书,读有价值的书,可以丰富人的生活经验,加深人的生命体验,在涵咏感悟中陶冶情操,启迪思想,让个性更健康,让人格更健全,形成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总之,新课程改革是一个全新的事物,它是一次深刻的教育革命,就我自己而言,必须积极转变观念,提高自身语文素养和业务水平,投身到课程建设当中,让自己尽快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一个语文老师的高中课改培训体会》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一个语文老师的高中课改培训体会: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一个语文老师的高中课改培训体会》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21551.html
- 上一篇:201*年度工作总结
- 下一篇:初中课堂教学改革总结